中国城管能从外国学习哪些经验
探寻国外城市管理经验及其对我国城市管理的启示
探寻国外城市管理经验及其对我国城市管理的启示摘要:城市管理是工业化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1978年以后,我国开始大规模的城市管理建设,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城市管理水平达到56%,初步形成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区三大城市群。
尽管如此,由于我国的城市管理没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城市管理过程中不免出现地区发展不平衡、城市病端倪初露、城市管理水平低等一系列问题。
从国外的城市管理实践来看,城市管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是简单的人口转移,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城市管理的主要动力,因而城市管理必须与经济协调发展。
在城市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城市规模,变更城市建设观念,建设卫星城镇,分散城市中心城市人口压力。
我国的城市管理还正处于上升阶段,必须加快中西部城市建设步伐,统筹城乡发展;遵循城市发展规律,推进城市管理模式由行政主导向市场主导、政府引导转变;控制大城市规模,加快中小城市发展。
关键词:城市管理;城市管理实践;国外管理经验第一章我国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一)我国城市化进程现状1. 城市发展速度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我国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同国民经济一样进入了生机旺盛的时期。
我国的城市化骤然加速。
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仅为19.9%,2010年的城市化水平预计为50%,三十年增加了三十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增长一个百分点,这在同等经济水平条件下的发达是不多见的。
同时城市化数目从1978年的192个增加到如今的668个,其中百万以上大城市166个,城市人口从1978年的17245万人增加到现在的5.9亿人,城市人口数量增加了近乎三十倍。
2.中小城市迅速崛起中小城市是指市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下的城市,近年来,我国开始大力发展县镇企业,大量的乡村人口开始涌入城镇,中小城市迅速发展。
2010年《中小城市绿皮书》近日发布,指出中国成建制的城市668个,其中地级以上287个,县级建制市368个。
国外经验对我国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启发.docx
国外经验对我国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启发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是我国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和攻坚重点。
我国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应充分借鉴国外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经验,并立足于自身实际,从整体层面上对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不断完善。
关键词: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行政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应用性突出的专业。
一个科学、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
所谓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指行政管理专业施教者与被教育者在驱动力作用下根据实践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实践教学内容的合理设置与科学组织为核心,以有效的控制为保证,以充分的保障为支撑的一个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有机整体。
它包括动力、目标、内容、组织、控制与保障等6个子系统,在实践教学体系运行中,各个子系统既发挥各自的作用,又协调配合,以发挥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功效。
目前,新建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尚处于探索和构建之中,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包括实践教学的动力不足、实践教学的目标不够清晰、实践教学的内容不尽合理、实践教学的组织和实施不到位、实践教学的控制子系统不完善、实践教学的保障条件不充分等等。
所以,加快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和创新力度,是新建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和攻坚重点。
新建本科院校应充分借鉴国外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经验并立足于自身实际,从整体层面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不断完善,以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国外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经验做法实践教学在国外高等教育发展中历史悠久。
认真总结国外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宝贵经验,对于构建我国新建本科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学时比重1.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凸显特色,且内容更新快。
在欧美,行政管理专业教育以需求为导向,为适应社会发展多样化需求的趋势,各大学在实践教学内容设计方面力求体现地区、行业和学科等特色。
国内外公共设施管理经验与启示
国内外公共设施管理经验与启示国内外公共设施管理经验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宝贵的示,以下是一些关键点:1.以人为本的设计:国外的公共设管理经验表明,以人为本的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丹麦的自行车道设计考虑到行人和自行车的安全性,提供宽敞舒适的骑行环境。
2.可持续性:许多发达城市在公共设施管理中注重可持续性,例如,用可再生能源供电的公共设施,或者采用绿色建筑标准来建设和维护公共设施。
3.智能化技术:智能城市的发展趋势要求公共设施管理采用先进的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以提高公共设施的效率和性能。
4.公众参与:公众参与在公共设施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通过社交媒体、在线平台等渠道,鼓励市民参与公共设施规划和决策过程。
5.维护和更新:定期维护和更新公共设施是确保其长期有效运行的关键。
例如,许多城市定期检查和维护公共设施,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6.多元化服务:国外的公共设施管理经验表明,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可以满足不同市民的需求。
例如,在公园内提供运动设施、儿童游乐区、咖啡馆等多种服务。
7.无障碍设计:公共设施应考虑到所有人,包括残疾人和老年人的需求。
例如,在公共场所设置无障碍电梯、坡道等设施。
8.艺术与文化的融合:将艺术和文化融入公共设施设计可以提升城市魅力。
例如,在公共空间中展示当地艺术家的作品,或者将公共设施作为艺术项目的一部分。
9.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政府应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公共设施的建设和改进。
例如,提供税收优惠、补贴等激励措施,吸引私营部门投资公共设施项目。
10.国际合作:国际交流和合作可以为公共设施管理提供新的视角和经验。
例如,城市之间可以分享最佳实践,学习彼此的公共设施管理经验。
这些国内外公共设施管理经验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启示,有助于提高公共设施的质量和效率,改善市民的生活质量。
国际城市管理的经验及启示
国际城市管理的经验及启示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城市作为经济、文化和社交中心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城市管理是一个多维度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国际城市管理的一些经验,以及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启示。
一、综合规划城市发展需要一个长远的目标和规划。
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规划往往是从宏观视角出发,关注城市的整体发展方向,包括城市功能、居住区、商业区、公共设施、环境保护等。
例如,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市政府每10年会制定一份综合规划,目的是确保城市发展不失控,并在人们的期许中实现美好未来。
中国的城市规划也正在不断完善。
但是,我们也需要思考如何提高规划的实施效果。
要做到“规划先行,科学发展”需要保证规划本身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持续性,更需要保证实施的严格性。
这需要多维度的协调机制和有效的监管体系。
此外,在规划中,应该注重社会参与,吸纳市民意见,建立城市发展的共识。
二、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国际上一些城市在生态环境问提上的投入和保护措施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和效果。
例如,新加坡对城市绿化的保护力度很高,公园和绿化带占城市总面积的40%,在人口增长特别快的情况下,仍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悉尼市启动了“丰满之城”计划,以提高城市大众公园面积为目标,同时开展“将悉尼鹰带回悉尼”等行动。
中国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也得到了长足进展,同时也面临挑战。
城市之间资源分配不均导致了一些地区资源匮乏和环境质量较低,也存在一些地区环境污染严重、绿化率低等问题。
因此,城市生态环境建设需要真正融入到城市规划之中,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强化监管执法,加强环境治理,建设更美好的城市生态环境。
三、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国际上一些城市基础设施齐全,包括交通、能源、通信、水务等方面。
例如,伦敦的地铁、公共汽车网络和自行车分享服务覆盖全城,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便利的出行方式。
市政公用事业监管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借鉴
市政公用事业监管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借鉴I 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on the supervision for the municipal and public infrastructures秦 虹1ΠQIN H ong 盛 洪2ΠSHENG H ong(1.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北京,100835;2.天则公用事业研究中心,北京,100089)【摘要】针对我国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的实践,着重研究了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后的政府监管问题。
探讨了市政公用事业需要政府监管的理论基础,世界各国市政公用事业监管的政府架构、监管的主要内容、监管的具体方式,以及国际经验对中国建立有效的监管体制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市政公用事业监管;公私合作制;国际经验【Abstract】F or the practice of the market2 toward reform of the municipal and public in frastructures,the paper researched the g overnment supervision after the market-toward reform,and the discusses the theory basement of g overnment supervision,the g overnment structure of the supervision, the supervision contents,the m ode of supervision,as well as the importa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for China to build a effective supervision system.【K eyw ords】Supervision on the municipal and public in frastructure;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中图分类号】F29411【文献标识码】A “十五”计划实施以来,我国各地市政公用事业的市场化改革进展很快。
中外城市管理体制的比较及启示
中外城市管理体制的比较及启示中外城市管理体制的比较及启示1、我国与西方国家城市管理体制的比较。
由于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背景不同,我国的城市管理体制与西方城市管理的体制是不同结构的。
(1)我国城市管理政企不分,管理和作业不分。
我国的城市政府既是城市建设的组织者,又是城市管理的施行者,政府身兼建设和管理两个角色,而西方国家的城市管理实行的是政企分开,组织管理机构健全,权限职责清晰。
市长的主要精力用于城市管理,市长首先是抓城市规划,压滤机滤布组织智囊班子帮助编制规划,并组织实施。
市长通过抓规划,把国家的经济结构模式在城市结构中具体体现出来。
(2)我国的城市管理重视思想教育,带有较明显的人治色彩。
西方国家的城市管理重视法规制度,法制意识较强,政府各部门也围绕城市管理,依法行政。
各部门虽然分工不同,但是依法办事的立场和价值观一样,由此就降低了内耗,也有利于提高效率。
全民法制意识下的城市管理对于西方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在城市管理中,我国的政府常常扮演着“全能政府”的角色,相形之下,社会发育不够完善。
.freekan.西方国家一般是“市民社会”,大量的社会中介组织分担了城市管理的传统职能,典型的“小政府,大社会”模式,政府仅充当教练和裁判的角色;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在社区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社区志愿者组织更是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2、西方城市管理模式和改革趋势对我国社区体制改革的启示。
体制背景、社会基础等的变化,使得我国原有的城市社区组织管理体制已不适应新时期社区发展、社区建设的根本要求,社会需求的多元化与社区管理的单一行政模式构成了转型期社区组织体系的结构和功能分化,产生了新的结构要素,社区组织管理体系面临新的重组、整合与再造。
尽管西方城市管理的理论和模式对我国的城市管理实践与研究有很大的启发意义,滤布但必须结合中国的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特点加以借鉴。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必须从结构上对管理体制进行调整,遵循“社会化、协调性、专业化、法制化”的原则,从两个层面上着手构建全新的“小政府,大社会”的多元互动的城市社区组织管理体系:一是从社区组织结构着眼,根据社区内部各要素的有机联系,重构合理的社区体系;二是根据社区发展的需求,重建新型的社区组织,并赋予其独立法人地位。
城镇化进程中海外经验的借鉴及应用
城镇化进程中海外经验的借鉴及应用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如何更好地借鉴和应用海外经验已经成为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城镇化问题不同于其他问题,因为它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都会对国家的发展和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研究和探讨城镇化进程中海外经验的应用和借鉴,以此来推动中国城镇化的长足发展。
首先,海外国家的城镇化进程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如何从中获得经验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比如,新加坡可以作为一个典范。
在新加坡,政府采取了严格的土地使用政策,划定了不同颜色的地区,并设定了特定的用途。
通过这样的政策,新加坡可以更加有效地管理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保证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在新加坡,有着完美的公共交通系统和健全的医疗、教育体系,这也是我们可以学习的地方。
其次,我们需要注意到,不同的国家在城镇化进程中遇到的难点也不尽相同。
因此,在实践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比如,像一些欧洲国家的案例中,由于地理位置、文化习惯等因素不同,对于城市规划和建筑等方面的特殊要求和经验可以参考,但放到中国情境下,实施就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另外,值得学习的是,一些像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不仅在城镇化进程中成功的实现了城市规划、环保、交通安全等等因素的协调,也同时注意到了学校与企业的接轨、科技与实际生产的有机融合。
最后,我们还需要注意到,在借鉴和应用海外经验时,适当对其进行创新和改进。
有时候,海外城镇化经验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调整。
比如,浙江定海因地制宜将“藏地”变成风景区,成为了城市旅游的标志之一。
此外,在城市建设中,我们也可以考虑像韩国那样,将道路和建筑物打造成更美观和可持续的形式。
综上所述,借鉴和应用海外经验是促进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途径。
我们需要持续关注各种海外城镇化的成功经验,然后通过实践,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可以充分地发挥这些经验的作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借鉴和应用海外经验,并推动我国城镇化进程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国外城市管理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如何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如何解决城 市交通问 不能满足市 民需要 、缺乏配套 的基础设施建设 、 题 ,如何 使 城 市 的公 共 服 务 更 加 人 性 化 ,如 何 水资源短缺等 等问题。最 为明显 的是 北京 ,作 使城 市 的基 础 设 施 建 设 更 加 给 力 ,这 些 问 题 都 为首都 ,北京 的空 气 质量 自 2 0 1 2年 底 开 始 ,污
是摆 在 城 市 管 理 部 门 、城 市 建 设 部 门 、城 市 政 染 越来 越严 重 ,雾 霾 不 断 ,空气 质 量 和 2 0 0 8年
府部 门面前 急需 解决 的问题 。
一
相 比相 差 很远 ,每 月 的蓝 天天数 不断 减 少 。
、
引言
二 、国外城 市管理的现状
法 国 以浪 漫 而 闻名 ,法 国 的环 境 标 准 除 执
2 0 1 4 N o . 1 f T o t a I N o . 1 1 91
北京城市 学院学报
J 0l J R N A I J O F B E I J I N G C r I ' Y U N I V E R S r r Y
2 0 1 4年第 1期 ( 总第 1 1 9期 )
国外城 市管理实践对我 国的启示
孙 仕敏 . 刘 玲 玲
( 北 京城 市学 院 北京
摘
1 0 0 0 8 3 )
要 :我 国城镇化发展速度急剧 加快 ,城 市管理 显得尤 为重 要。本文 分别从 法 国的执法之 严 ,德 国城 市设
计 缜密 ,伊朗提升社会服务 水平 ,加 拿大 以人 为本 的城市 管理 理念 为 出发点 ,分 析 了国外城 市管 理 的成功 经 验 , 在此 基础上 ,充分考虑我 国城市 自身 的发 展水平 ,重 点对健 全社会 保 障体系 、完善 城市 管理体 系 、提高公 众 与社 会组 织的参与力度 、提升科技支撑水平 、创新 城市管理模式五方面提 出建设性 建议 ,以供政府管理部门参考 。
从外国“城管”探讨中国城管法律地位及其存在问题
从外国“城管”探讨中国城管法律地位及其存在问题导言中国的城市管理、维护市容秩序的执法机构被称为“城管”,即城市管理执法队伍。
作为城市管理的重要力量,城管在维护市容秩序、处理违法行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执行执法过程中,城管也面临着诸多争议和问题。
本文将以外国的“城管”为参照,探讨中国城管的法律地位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外国城管的法律地位在国外,城市管理和维护市容秩序的执法机构也被称为“城管”。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对城管的法律地位存在一定的差异。
美国的城管法律地位美国的城市管理执法机构在法律地位上相对独立,具备一定的执法权力。
各州和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法律和条例,规定城市管理执法机构的职责和权限。
一般情况下,城管可以制定并执行一系列相关规定,如市容整治、建筑管理、垃圾处理等。
法国的城管法律地位在法国,城市管理执法机构的法律地位相对较低。
法国的城管主要负责与市容秩序和交通流畅相关的管理工作,如市政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等。
城管在执法过程中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其权力相对较小。
日本的城管法律地位日本的城市管理执法机构在法律地位上相对独立,具备一定的执法权力。
日本的城管主要负责与市容秩序和环境卫生相关的管理工作,如道路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等。
城管拥有一定的执法权力,可以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和处理。
中国城管的法律地位及存在的问题中国城管的法律地位在中国,城市管理执法机构的法律地位主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管理执法法》等法律法规规定。
根据该法,城管有权对市容市貌、环境卫生以及城市管理相关事项进行执法监督和管理。
城管的执法权力主要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队和交通管理部门行使。
存在的问题尽管中国的城管在城市管理和维护秩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权力过大,执行执法过程中出现不当行为。
一些城管执法人员滥用职权,执行执法过程中出现不当行为,如过度使用暴力手段、胁迫勒索等,侵犯了个人权益。
国外城市管理实践对我国的启示-城市管理论文-管理论文
国外城市管理实践对我国的启示-城市管理论文-管理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国外城市管理的现状法国以浪漫而闻名,法国的环境标准除执行欧盟的统一标准外,许多城市还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了更为具体和严格的标准,依法对城市环境实行综合整治。
主要做法是:对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严格限制在市区和居民区布点;鼓励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和污水处理;对污水排放、工业废气、废渣和垃圾实行收费制度,专项用于污染治理;注重依靠科学管理技术,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发生产一系列节能降耗和治理污染的技术及设备;不断改善市政设施,促进城市净化、美化;在城市煤气、集中供热、排水管网以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上统一规划,使环保措施与城市建设相协调;加强对城市废水、废气、废渣和噪音的监测,为环境控制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德国城市街道的下水道系统非常发达,每一条街道两旁都有很多精心设计的下水口,在容易积水的大街,还有长长的排水沟,下多大的雨都能及时排到下水道里去,即便是城市最低洼的马路也没有积水现象。
细密发达的排水系统不仅能及时排除雨水,还能利用水冲洗街道和马路,每逢雨后,城市的街道和马路都被冲刷得干干净净。
从本质上说,城市管理是所有城市生活参与者的事,保护有灵魂的古城古镇一定是众人参与的结果。
管理者知道管什么和如何管,尤其是要明白城镇是给民众生存的,而不是摆样子看的,民众也要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尤其要明白城镇与自己一样是有生命的,摧毁了它也就摧毁了自己。
游览者对它们除了欣赏以外,还应珍视、爱护,尤其要明白自己与它们同属于一部人类共同的历史。
二、国外城市管理对我国的启示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交通、物流的不断增长,城市管理纷繁复杂,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
对一个城市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全面的过程管理,目前,我国进入“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规模不断膨胀,然而,城市管理的“软件”与城市建设的“硬件”相比,则显得相对滞后。
国外城管执法特色及借鉴
国外城管执法特色及借鉴城管无小事!无论是压倒一国政权的“茉莉花革命”小商贩,还是在美国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形势下的“占领华尔街”等市民游行示威,都在不断考问着城市管理部门的执法效能。
在漫长的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国家都探索出一整套适合于本国国情的城市管理执法体系,不断破解诸多城市发展难题,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构筑、维系着城市健康、有序、和谐地发展。
其中,许多国外的城管执法措施值得我国借鉴。
(一)各具特色的城管执法法律权威保障。
在国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城管执法权威性强,拥有较完善的相关法律体系的支撑,对城管执法的法律授权充分、翔实。
但是,执法人员一般没有裁定权,相关违法案件的终极裁定权在法院。
美国的城市管理法律体系完备、执法监督严格。
美国的各个城市都依据国家、州、郡的法规制定了地方性的具体法规,对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和义务均有明确规定。
例如,除了道路、交通类的一般性法律外,美国纽约还专门制定了《纽约市摊贩管理条例》和《摊贩保护第一修正案》,明确规定了摊贩获得营业许可条件、许可的营业项目、营业时间、营业地点、摊位结构、食品卫生要求及操作规范、相关责任与义务、收费与处罚依据等,使摊贩和执法者均有依据,从根源上避免了异议和冲突。
亚洲国家更多的是通过关于食品卫生、道路等法规和纲领性文件来规范摊贩行为。
日本最为典型,其《轻犯罪法》《食品卫生法》《道路交通法》《道路法》和地方的纲领性文件共同构成了详尽的城市管理法律体系。
《轻犯罪法》规定了34项轻犯罪,包括潜伏于无人的住宅、建筑和船舶内,携带凶器、作案工具,给公众造成干扰的流浪者,在公共场合对他人动粗或者恶语相向,丢弃对人存在危险的动物,随地吐痰和大小便,随便丢弃鸟兽尸体和污染物,妨碍他人通行等。
如果有人触犯了该法律,可处以拘留并罚款。
根据这部法律,几乎所有不文明的行为都可以被惩罚,对规范居民行为,加强城市管理发挥了很大作用。
日本、新加坡等亚洲国家的城管法律、法规虽然没有欧美发达国家明晰,但在进行摊贩管理方面非常细化并实施严格,保证了管理的效果。
借鉴美国经验 破解城管难题(改)
借鉴美国经验破解城管难题董胜勇一、导言1997年北京成立我国首支城管执法队伍,自此以来,城管在我国已经存在10多年了。
毋庸臵疑,随着各级城管执法队伍的成立,我国各地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秩序明显规范,市容市貌明显好转,“城管”对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同时,我们也不无遗憾的看到,自成立之始,这支队伍就一直处于风口浪尖,处于社会矛盾的焦点。
开始成立时如此,10年后的今天依然如故。
在互联网上,人们可以搜索到上亿条有关“城管”的信息,这些信息绝大多数是城管执法人员暴力执法以及社会公众对执法人员的谴责等负面信息,有关正面信息寥寥无几。
譬如2006年8月北京城管海淀分队副队长李志强被小贩崔英杰刺死, 2008年1月7日,湖北天门市发生的震惊全国的“城管打死人”事件,以及最近深圳城管被商贩捅伤事件.....,所有这些将执法冲突现象推向了极致,使一直处于风口浪尖上的“城管执法”,再次陷入尴尬的境地, 严重影响了社会安定与和谐。
一时间,严惩城管肇事者的呼声,甚至演变成了城管系统的存废之争。
目前,应该说社会不和谐的因素仍然很多,譬如贫富差距的拉大、竞争机会的不平等都是社会的不和谐因素,但没有哪个方面会比城管和商贩之间的不和谐更处社会焦点。
因此,如何解决城管和市民、商贩的矛盾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美国建国已经200多年,城市高度发达,形成了一整套城市管理的理念、制度和经验。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想借鉴美国的城市管理经验,力求找出化解我国城管执法冲突的办法或思路。
二、美国的城市管理(一)庄重质朴、规范有序的市容市貌。
美国人尚古,许多城市的市容不追求华丽新鲜,而注重古色古香。
没有历史的地方,也特意做的古老,有历史古迹的地方,更是力求保留原貌。
城市内车辆停放整齐,行车秩序井然。
因此放眼过去,城市面貌庄重质朴,整体布局规范有序,臵身其中,能感受到城市文化气息浓厚,气质成熟而不娇气。
从城市管理角度看, 尽管国力强大、财力雄厚,但美国的城市管理标准,是根据经济社会需要取的满意标准,并不刻意追求最优标准,城市管理效果应该相当于我国的中等城市,不如管理标准比较高的上海等城市。
国外经验对我国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启发
2、拓展实践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高校可以借鉴国外经验,通过 实习、课程项目、社区服务和志愿者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实践教学。此外,还可 以鼓励学生参加学术研究和创新创业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高校可以与政府、企业 和非营利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参与实际工作、观 摩交流等方式,学生可以在实践中获得宝贵的经验,提高其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一、实践教学体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国外许多高校在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其中,美国、 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高校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方面具有代表性。
美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性。学生可 以通过参加实习、课程项目、社区服务和志愿者活动等多种形式参与实践。同时, 高校还设立了专门的学生服务中心和职业发展中心,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 支持。
4、推进信息公开。推进政府信息公开,让公众了解政府工作的具体情况, 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监督,提高政府公信力。
5、加强教育培训。加强对公务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 增强公务员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总之,借鉴国外行政问责制的实践经验,可以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提高政府效能,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借鉴国外经验,我国高校可以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 力和就业竞争力。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高校可以通过增加实践教 学的学时、学分和实践环节等方式来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同时,要注重实践教 学的质量,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确保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一、行政管理专业实践环节教学 改革的必要性
国外城市管理经验借鉴及其启示
国外城市管理经验借鉴及其启示一、国外城市管理发展动向在探索城市管理的实践中,尽管西方各国并不存在固定的模式,但从总体而言,呈现出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现代化大趋势:(一)人文管理趋势从世纪年代开始,城市管理向更加人性化方向发展。
城市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人既是管理的出发点,又是管理的落脚点。
现代城市管理以人的自我控制、自查自律为管理的主要手段,是一种具有现代管理意识和人文精神的管理,人性化的管理,它依靠思想文化的灌输,价值观念的认同,感情的互动和良好风气的熏陶。
(二)科技管理趋势科技的发展将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学性,为城市的科技化管理模式提供了重要条件;信息化也将带来城市各方面管理的科学化。
世纪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普遍将信息和网络技术作为现代城市管理的重要手段。
(三)民主、法制管理趋势民主制度与法制建设不可分割。
市民对城市管理的参与可以更新城市管理的观念,参与某些重大事项的决策讨论,建立市民新的价值取向,以及用现代城市文明准则规范市民的行为方式,有利于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
城市管理模式法制化也是现代城市管理模式的重要趋势,随着法制化进程加深,城市管理的法制化必然成为城市管理模式的重中之重。
由于法制有强制性、规范性和稳定作用,它能起到行政手段、经济方法起不到的特殊作用。
城市管理涉及面广,许多内容交织交叉,需要运用法律的手段加以规范,通过制订全国性或地方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明确城市管理各部门的职责、权限与范围。
二、国外城市管理中值得佛山市借鉴的先进模式和经验(一)国外城市管理模式比较发达国家城市管理模式差异性突出,由于各个国家每个城市具体情况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城市管理模式。
、日本的市长议会制模式日本的政府组织体制实行“都道府县”和“市盯村”两级制。
都、道、府、县是同一级行政单位,全国共划分为一都一道二府四十三县。
“市盯村”是设在都道府县内的基层组织。
以东京为例,东京都的政府机构分为决议机关(都议会)和执行机关(都知事、行政委员会及所辖各局)。
考察学习海外城市管理经验汇报与考察当今畜牧业模式报告汇编
考察学习海外城市管理经验汇报与考察当今畜牧业模式报告汇编考察学习海外城市管理经验汇报一、城市管理的显著特点国家环境优美,社会稳定,资源丰富,城市流动人口少、就业率高、基础设施完备,等等这些都为城管工作创造了优良的条件。
(一)有完善的城管法制国家城市管理正常有序,首先在于有完善的城管法制。
主要表现:一是城管法律制度的制定充分考虑国情民情,详尽、完备且可操作性强;二是城管法律制度的执行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规范、严格且得力;三是依法建设与管理城市到位。
此外,公民的法律素养好、遵纪守法意识强也是其重要的有利因素。
据政厅捷女士介绍,涉及到市建设与管理的法律制度非常详尽和完备,市政厅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科技,通过发函、电子邮件、宣传册、广播电视等形式,积极宣传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法律制度,及时公布和通报城市建设信息和城镇发展计划,广泛征求市民对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意见建议,将城市建设和管理与每个家庭紧密联系起来。
(二)有优越的管理基础国家城市建设和管理之所以基础好、环境优越,主要有这几方面的特定因素:一是城市人口少、密度小。
面积有1145平方公理,而城区人口56万,连同卫星城,总人口约117万。
二是公民受教育程度高。
国家从小学到大学都实施全民免费业务教育。
据政厅捷女士介绍,实行全民免费教育,大学、工学院除免除学费、住宿费外,政府还给每个在校大学生每年可观的补贴。
拥有20所大学,是世界上人均占有大学最多的国家。
政府对教育投入的比重大,政厅每年的教育经费投入为当年财政支出的15%,首都居民三分之一为大学毕业。
三是社会福利保障体制完善。
是典型的福利国家,对人的生老病死、失业或丧失工作能力都给予社会补助和服务,这种“从摇篮到坟墓”的体制为所有公民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
年满65岁的公民都可领取养老金,没有退休金收入的老人可领取国家提供的最低养老金——国民养老金,退休者还可领取与工资挂钩的职工退休金。
在医保方面,国家对药品实行补贴,所有公民享受医疗保险待遇。
考察学习海外城市管理经验材料3篇
考察学习海外城市管理经验材料 (2)考察学习海外城市管理经验材料 (2)精选3篇(一)海外城市管理经历材料:1. 新加坡:作为亚洲最兴旺的城市之一,新加坡在城市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经历。
他们采取了严格的规划和管理措施,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开展。
他们注重根底设施建立、环境保护和公共效劳的提供。
此外,他们还实行了严格的法规和制度,以确保城市的平安和秩序。
2. 纽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纽约在城市管理方面也有很多经历可供借鉴。
纽约施行了完善的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系统,以优化城市的布局和交通流动。
他们注重公共空间的开放与利用,使市民可以享受到高质量的公共效劳,如公园、图书馆、博物馆等。
3. 巴黎:作为法国的首都,巴黎以其独特的城市风貌和管理经历出名于世。
巴黎实行了严格的历史保护政策,以保护城市的历史遗产和文化传统。
他们注重城市美化和绿化,以提供一个宜居的环境给市民。
此外,巴黎还实行了高效的城市管理措施,如公共交通系统和垃圾分类处理等,以进步城市的生活质量。
4. 温哥华:作为____的西海岸城市,温哥华以其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开展的城市管理经历著称。
他们致力于保护自然环境和采用可再生能,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温哥华还注重社会公正和包容,积极推动社会福利和多元文化的开展。
5. 哥本哈根:作为丹麦的首都,哥本哈根以其可持续城市规划和生活方式而出名。
他们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效劳和优越的生活条件,以进步居民的生活质量。
哥本哈根还积极推动可持续交通和低碳生活方式,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学习以上海外城市管理经历,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成功做法,以改善我国城市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这包括注重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保护环境和文化遗产、提供良好的公共效劳、促进社会公正和包容等方面。
同时,我们也应该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创新合适我国国情的城市管理形式。
考察学习海外城市管理经验材料 (2)精选3篇(二)学习海外城市管理经历是为了从中汲取珍贵的经历教训,为国内城市的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新加坡城市管理的经验和启示
新加坡城市管理先进经验的启示——赴新加坡学习考察体会这次赴新加坡参加市委组织的为期20天的短期培训,可以说收获是多方面的。
下面谈一下我对新加坡城市管理方面的感受和体会。
一、新加坡城市管理的成功做法以前没有到过新加坡,但是一直听说新加坡是一个城市管理十分成功的国家。
通过这次亲身体验,感到名不虚传,新加坡优美的市容环境给我们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给人爽心悦目的感觉。
从平面角度看,路面、街面平整干净,大部分道路没有人行护栏,以绿化带隔离;灯杆、箱盖、指示牌排列整齐、色彩一致;很少有占据道路从事经营性的亭棚;从立面角度看,各类建筑物外立面完好整洁,保养如新,见不到一块楼顶广告,见不到乱拉乱挂的空中管线;除主要商业街外,沿街建筑基本没有广告牌杆和店面招牌;从动态角度看,各种机动车辆车容整洁,车貌美观,特别是环卫、渣土车辆,见不到飞扬洒落和滴漏现象;从生态角度看,无论站在哪个地方,满眼皆绿,满目皆花;整个城市就像个大公园,道路两旁大树成荫,小树如林,大街小巷到处是花圃草坪,楼顶、阳台草茂花繁,处处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新加坡之所以有如此优美的市容环境,主要得益于城市管理的巨大成功,其成功做法概括起来有以下五个方面:(一)具有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
新加坡城市管理的先进理念突出表现在规划先行、以人为本、精细管理等三个方面。
所谓规划先行,就是在城市管理上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的作用,实现超前规划。
比如我们在新加坡沿街的组屋区看到很多六七层楼的立体车库,很多大型建筑物也配套建设了一定数量的停车泊位,正是由于其规划到位,所以我们在新加坡看不到机动车乱停乱放影响道路交通的现象。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在城市发展中强调人与环境的协调,以满足居民需要为出发点,从大处着眼,从细处入手,注意城市建设的配套性、舒适度和人性化。
比如在新加坡的步行系统中,到处可见既可遮阳又可防雨的长廓,充分体现了城市管理的人性化。
所谓精细管理,就是我们感到,“新加坡政府像管家一样管理城市”,城市管理的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
国内外城市管理执法方式先进经验启示
国内外城市管理执法方式先进经验启示1.香港对城市管理并没有集中设置专门的执法机构,城管执法分散于各个职能部门。
但是城市干净整洁,管理井井有条。
香港的城市管理为什么取得如此好的效果?是因为在执法方式上:运用了审批与监管合一,处罚上运用了拘役。
一、审批与监管合一,执法力度大:香港对小商小贩采用审批管理和日常监管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规范管理,效果很好。
香港的公众街市及熟食市场的档位,以及持牌流动小贩等,均由食环署统一审批发牌、统一管理,卫生管理不好的可以进行收牌处理,实现了审批与监管合一,监管力度很大。
而我们是工商部门审批发放牌照,城管部门进行日常市容卫生管理,造成批、管脱节的现象,城管不能进行收牌处理,管理的力度就非常小。
二、处罚威慑力震撼力强,处罚上运用了拘役:香港对随地吐痰、乱抛垃圾、非法张贴、犬只粪便污染街道四项可以判拘役高至6个月;在店铺6米范围内积存垃圾的,由执法人员书面通知业主1小时内清理完毕,否则会被检控,初犯最高罚款为5000元,再犯最高罚款达1万元;楼房发现有虫鼠为患,限期进行消灭,否则会被检控,最高可被罚款5000元,滞交每日加罚500元;空调系统滴水,一经裁定,最高可被罚款1万元,滞交每日加罚200元,并向法庭申请强制执行命令,加重处罚;食肆违例占用公共地方,一经裁定,最高可被罚款1万元及监禁3个月,滞交每日加罚300元。
这些力度都非常大,业主不敢随意违反行政法规。
2.新加坡城市管理的执法方式新加坡是一个城市管理十分成功的国家,建国以后从一个“脏乱差”国家变成了国际公认的“花园城市”,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和完善的城市管理模式和方法,成功地在世界上树立了它的城市品牌。
执法中突出一个严字,管理中注重群众管理,辅助管理手段多。
一、严格的罚款制度:新加坡良好的城市环境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渗透到城市管理方方面面的罚款制度。
(1)罚款名目繁多,几乎涉及所有公共领域。
(2)罚款数额大。
(3)执行罚款严格。
中国城管能从外国学习哪些经验
中国城管能从外国学习哪些经验蔡克蒙【专题名称】宪法学、行政法学【专题号】D411【复印期号】2011年02期【原文出处】《法学》(沪)2010年10期第108~120页【英文标题】What We Can Learn From Foreign Countries in Regulating Street Vendors【作者简介】蔡克蒙,巴黎政治学院。
【内容提要】城市摊贩与城管的冲突已经成为近年来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摊贩的管理是当今中国城市管理的一大难题。
“取缔摊贩”的管理政策是摊贩与城管冲突的根源所在,这一政策的正当性与有效性饱受社会质疑,但是当今国内学界对国外街头摊贩管理可资借鉴的法律制度尚无深入、确切的研究。
本文在分析美国、印度等国的城市摊贩管理制度以及制度背后的演进历程与原因的基础上,为我国街头摊贩管理难题的破解提供可能的方案。
【关键词】街头摊贩/执法困境/登记制EE228UU8474805一、问题的提出有言道:贩夫走卒,引车卖浆,古已有之。
然而近年来,城管执法人员和街头摊贩之间进行的“猫鼠游戏”却不时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
长期以来,大多数城市对占道摆摊的行为严加禁止,并通过城管执法部门对违法占道摆摊的摊贩进行处罚、取缔。
①“禁摊政策”本意在于维护城市秩序,然而却在现实执行中陷入了极为尴尬的两难境地。
一方面街头摊贩屡禁不止,关于摊贩的食品卫生、占道扰民等问题的投诉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城管处罚、取缔摊贩被指为“砸困难群众饭碗”,执法行为很少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同。
② 城管与摊贩的冲突经常暴力化,甚至演变为群体性事件,有些城市的城管部门为完成取缔、查处摊贩的任务而加大执法力度、扩充执法队伍、甚至接受特警训练、配备信息化装备。
③ 然而,现实中我们得到的并不是更加井然有序的都市生活,而是依旧屡禁不止的街头摊贩,经常上演的“猫鼠闹剧”,以及不时发生的一幕幕鲜血淋漓的惨案。
在对街头摊贩的问题上,“禁摊政策”及其所产生的法律规则似乎为我们带来了一个“法律更多但秩序更少的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动力。
因此,本文除介绍国外摆摊规制法律制度外,还将分析这些政策和制度背后的形成逻辑,以图能为此问在中国得以“制度化”的解决提出建议。
二、部分国外城市摊贩管理的制度和经验(一)纽约市摊贩管理制度在美国,街头摊贩的管理完全属于地方事务,由各市镇政府进行管理。
各市镇大都通过本市的市镇法典对小贩进行管理。
笔者对美国摊贩管理制度的介绍选取纽约市为例。
选取纽约市作为比较研究对象的理由主要有三:先纽约市对街头摊贩采取许可制在美国很具有代表性。
其次,纽约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居民异质化程度很高其管理上需平衡的利益之复杂程度和中国很多大城市非常相似。
再者,纽约市300多年间对街头摊贩的管理政策经变革,街头摊贩呼吁自由摆摊的呼声很高、阻力也很大,因此学界、NGO组织对纽约的街头摊贩管理制度给予很高的关注,相关研究和法院判例较多。
1.纽约市摊贩的制度演变根据美国学者的研究,早在1691年,纽约市就出台了第一部规制街头摊贩的法律。
到了1707年,街头摆摊经被法律完全禁止。
从那时起到19世纪末期,管制摊贩的法律虽几经修订,但并没有进人政府视野中心。
然而19世纪末期开始,大量的欧洲移民漂洋过海来到纽约,他们很多人将摆摊作为自己的职业或者兼职,根据纽约1925年对水果摊贩进行的一项调查,有63%的人是犹太移民,有32%的人是意大利移民,而数量庞大的移民本也是街头市场最主要的消费群体。
而中产阶级认为街头摆摊是逃避了税收、房租和设施成本的商业形式,是不正的竞争者。
随着“进步运动”的兴起,当时的经济学家和社会改革家也大都认为,现代城市的物理空间是高度分的,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作场所是分离的,道路是纯粹的交通动脉,而商业应该从街道上移除到专门规划的市场占道摆摊被视为旧时代的遗迹与现代城市生活格格不入,同时降低了现代城市的效率。
[7]因此,从1880年到1年,政府逐步制定法律,建设室内市场,希望以此代替摆摊摊贩。
(事实上,在一战期间政策有所松动,因为当在物资匮乏的时代能够以更便宜、便捷的方式为公众提供商品。
)直到1936年,一位纽约市的官员自豪地对媒宣称,“从手推车摊贩到有着自尊和与银行业联系的小商人的转变已经完成”,经过系统规划建设的封闭市场敲了“推车摊贩的丧钟”。
[8]然而,街头摊贩并未如30年代政府所预期的那样消失。
纽约现行的街头摊贩管理法律制度是由《纽约市行法典》和法院判例所确立。
为了管理的目的,街头摊贩依据他们所贩售的商品被分为三种:分别是食品摊贩(F Vendors)、一般摊贩( General Vendors)和第一修正案摊贩(FirstAmendment Vendors)。
[9]食品摊贩就是在共街道上贩卖食品的人,由于食品涉及卫生健康问题,因此单独分类进行管制。
一般摊贩则是指在公共街道上出商品、租赁物品或提供服务的人,但是食品摊贩和需要特别许可的报摊并不包括在内。
第一修正案摊贩是一项非独特的制度,它并不是由《纽约市行政法典》所确立,而是由联邦第二巡回上诉法院在Bery等诉纽约市一案中立的制度。
通常认为第一修正案摊贩销售是受联邦宪法第一修正案表达自由所保护的商品或作品。
法院认为书籍原创工艺品和表达政治意见的T恤衫都属于受到特殊保护的商品。
然而因为这类商品并没有被法典所明确定义,此司法机构对这些受到特殊保护的商品的解释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10]对于三类摊贩,法律在其是否需要许可证、营业地点限制、营业设施限制、执照发放机关等方面各有差别,求简单明了,兹列下表以说明:┌────────┬────┬────┬───────┐││食品摊贩│一般摊贩│第一修正案摊贩│├────────┼────┼────┼───────┤│营业许可证与许可│需要│需要│不需要││费││││└────────┴────┴────┴───────┘续表┌─────────────┬─────────┬─────────┬────────┐│许可机关│纽约市健康与心理卫│纽约市消费事务部││││生部│││├─────────────┼─────────┼─────────┼────────┤│街道限制[11]与│有│有│有││占用空间限制[12] ││││├─────────────┼─────────┼─────────┼────────┤│营业设施限制│对贩卖与运输食品的│摆摊所用的桌子和广│摆摊所用的桌子和│││车辆和手推车的尺寸│告的尺寸限制│广告的尺寸限制│││有限制,且必须满足│││││卫生标准并得到有关│││││部门许可│││└─────────────┴─────────┴─────────┴────────┘除上述规定外,法律还要求摊贩展示其许可证,并按时更新许可证,书面记录每笔交易的时间、价格等以供收需要。
在1979年,一项对现行纽约市摊贩管理制度有巨大影响的规定出台。
市长Ed Koch为一般摊贩的营业执照量设定了上限—853个。
到了1992年,消费事务部考虑到排队等候发放营业执照的人数过多,索性停止接受新的业执照申请。
食品摊贩营业执照的数量虽然表面上没有设置上限,但是食品摊贩营业所必需的食品车却是被限制全市3000辆,这一数量限制至今仍在实行。
[13]由于执照数量有限,所以退伍军人、残疾人在等候名单中被给优先考虑。
[14]直到1996年,法律所确定的摊贩类型只有食品摊贩和一般摊贩两种。
由于数量限制和漫长的等待,申请者实上几乎不可能得到执照。
因此1996年,摊贩们在Bery v. New York City一案中挑战了顽固的管理制度。
Be 等原告是在街上摆摊销售自创艺术品的艺术家,他们由于没有一般摊贩执照而经常遭到逮捕、罚款与没收,他们法院起诉,认为《纽约市行政法典》要求贩卖书籍、期刊、艺术品等商品的摊贩获得营业执照违反了宪法第一修案关于表达自由的规定。
联邦巡回第二上诉法院支持了他们的请求,认为虽然执照要求是“内容中立”的(即并限制某类书籍、艺术品等获得执照),但却使得原告等展示或贩卖第一修正案所保护的作品事实上几乎成为不可而纽约市政府并未能证明他们确实对公共交通造成很大威胁,而且市政府完全可以通过区域限制来避免这种威胁法院最后判决确定该条法律违宪。
[15]此案后,贩卖或展示受到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的商品的摊贩不需要事先许这在很大程度上使严苛的摊贩许可制度有了松动。
1995年纽约市成立了街头摊贩审查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四名委员组成,小型商业服务部门、交通部门、城市划部门各指派一名委员,市长根据市议会提名一名委员。
该委员会在纽约的摊贩管理中起到了规划机构的作用。
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如果在某一街道摆摊会造成人行道或道路交通的过分拥挤,或在某一时间段摆摊会对公共健福利或安全构成明显而即刻的威胁的话,那么该委员会有权制定规则禁止在特定街道、特定时间段进行摆摊。
[无照摆摊日常管理主要属于警察部门的职权范围,但也涉及交通部门(占道经营检查)、卫生部门(食品摊许可、检查食品贩售车)、消费事务部门(一般摊贩许可)。
无照摆摊属于美国法上的轻罪,将被判处250美元1000美元的罚款或3个月以下的监禁。
而且警察部门有权对无照摆摊所贩卖的商品予以没收,对运输车辆予以扣[17]2.纽约市摊贩管理的绩效根据美国学者的研究,现在全纽约市有大约5000名左右取得营业执照的街头摊贩,由于新的许可已经被冻因此全纽约大约还有5000名左右无执照的非法摊贩。
[18]可见数量限制并未实现其限制街头摊贩数量规模的立目的。
而且“第一修正案小贩”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松动了对小贩的数量限制。
打击行动在取缔非法摊贩方面更的是徒劳,根据美国学者的介绍,纽约曾开展过一次所谓的“生活质量运动”,期间在很多街道禁止摆摊活动,括Harlem的125街区和Brooklyn的Fulton街。
[19]作为替代,该市提供了这些地区周围的废弃区作为摊贩市结果却收效甚微。
现有的警察执法力度和人员数量远不足以完全禁止无执照的非法摊贩,然而如果增加执法力度人员将大大增加执法成本。
而且严格的数量限制使得想以摊贩为业的移民、有色人种居民及退伍老兵无法获得执生计艰难。
很多没有执照的摊贩每年不得不向获得执照的摊贩支付高额的租金以租用他们的执照进行经营。
此外由于法律对无执照摊贩的处罚过于严厉,摊贩曾提起诉讼认为过于严厉的处罚违反联邦宪法第八修正案并得到法的支持。
纽约市民组织“城市正义中心”还认为现行法律体制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1)街头摊贩审查委员会规摆摊区域和时段的权力过于专断和随意,在没有明确证据的情况下禁止了很多街道的摆摊。
(2)无执照摆摊不应被犯罪化,不应该利用有限的警察资源来打击街头摊贩。
(3)规制摊贩的法律渊源过于庞杂分散,摊贩相关规章度杂乱难懂。
(4)摊贩管理职权划分不明确,摊贩经常需要面对来自不同部门、对法律有着不同解释的执法官员[20]正因为纽约的管理制度在实施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纽约的摊贩联盟和城市正义中心等非政府组织一直致力推动纽约市的街头摊贩管理制度改革,以实现统一监管、取消数量限制、取消街头摊贩评审委员会、结束罚款制等目标。
(二)新加坡与马亚西亚的摊贩管理制度与经验南亚、东南亚各国与中国同属于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发展水平、贫困人口的数量、社会贫富差距以及城市化展程度较西方发达国家而言,与中国更为接近。
因此这些国家管理摊贩的经验与教训可能对解决当前中国的问题具有参考意义。
笔者将选择南亚、东南亚具有制度代表性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进行介绍。
新加坡和马来西政府采取允许摊贩存在、服务于摊贩的政策,将摆摊融入城市规划管理,在城市中建设大量的摊贩中心(或称美广场),或通过区域规划和颁发营业执照的方式来管理摊贩。
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也曾是一个小商小贩随意设摊的国家,街边贩卖活动给新加坡的城市管理带来环境染和交通拥堵问题。
与大多数东南亚国家一样,在新加坡的街头摊贩中,出售食品的摊贩所占比例最高。
1968政府对街边摊贩进行了登记,总数达18万多。
[21]1971年,国家出台建设项目,在新加坡建设摊贩中心和市场重新安置摊贩。
该项目包括为摊贩提供基本的货摊设施和服务,包括自来水管道、电力、垃圾收集处理。
更为重的是,政府为摊贩提供优惠津贴和信贷支持以使摊贩有能力迁入摊贩中心。
到1996年,全部的街头摆摊小贩都重新安置到摊贩中心和市场中。
198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新加坡的184个摊贩中心中有23331名摊贩,其中18人从事食品贩卖。
[22]摊贩中心由新加坡国家环境署下属的摊贩局负责管理,摊贩局在确保摊贩的环境卫生及食安全方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据环境署摊贩局的报告,新加坡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所有的街头摊贩都必须持牌摊的国家。
摊贩局的职责之一就是保证摊贩中心内没有无牌经营的摊贩,并向有意在摊贩中心内设摊的摊贩签发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