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摘要】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变。
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情感发展。
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适应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
重视高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至关重要。
未来,高中语文教师应灵活应对变化,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抓住新课改为专业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将为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教师、角色转变、重新定位、学生学习、引导者、能力培养、情感发展、教育教学水平、重要性、应对变化、专业发展、机遇。
1. 引言1.1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变。
传统上,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权威和传授知识的角色,但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学生需求的变化以及科技的迅速发展,教师的角色不再局限于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更需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和挑战。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变,高中语文教师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
他们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更需要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引导者。
他们需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方式,通过巧妙的引导和激励,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除了引导学生学习,高中语文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他们需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他们培养综合素养,提升学习效果。
教师还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成长。
要应对新课改下的挑战,高中语文教师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他们需要积极学习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保持教学的活力和效果。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是必然的趋势。
他们需要不断适应和积极应对变化,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才能更好地适应教育的发展趋势,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小议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

小议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教育体制也在不断地改革和调整。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在小学教育中的推广,对语文教师的教学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语文教师要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角色的转变。
本文将简要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并提出一些建议。
1. 教育观念的转变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性和创造性,要求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从主导型转变为服务型,从教育工作者转变为教育服务者,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这就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角色要求。
2. 教学任务的变化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语言文字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认知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培养,这对教师的教学任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3. 社会需求的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新的时代对语文学科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适应新的社会需求。
1. 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要发生转变,要由以教师为主导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导,要由以知识传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要由以书本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要由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转变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2. 教师的教学方法转变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发生转变,要由传统的讲授式转变为探究式,要由单一的教学手段转变为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实践性和体验性。
3. 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也要得到提高,要注重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要注重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提高,要注重教师的实际教学经验的积累。
1. 加强教师的培训和研讨学校要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师的培训和研讨,加强对新课程理念的宣传和普及,增强教师的新课程意识和责任感,提高教师的教学履职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在中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过去,初中语文教师主要是讲授课文内容,重视知识的传授与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初中语文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深刻的转变,要求他们成为能够引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的“设计者”。
初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体现在教学方式上。
过去,教师主要以讲述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现在,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倡导学生在合作与探究中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独立主导者,而是更像是课堂的学习引导者,通过提供学习任务与学习资源,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合作探究,实现知识的主动构建和学习价值的转化。
初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还表现在教学目标上。
过去,语文教师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而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学目标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外,更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未来发展需求的培养。
教师要将语文知识与跨学科思维融为一体,帮助学生从语文课程中获得审美、情感、交流、思维等方面的成长,同时拓宽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初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还体现在学生评价上。
过去,语文教育重视学生的文字表达与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评价方式主要依靠考试和作文。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更加注重发现学生的潜能和能力,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来全面评估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包括课堂表现、作品展示、课题研究等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反馈。
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的角色从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他们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合作与探究,教学目标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未来发展需求的培养,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发现学生的潜能和能力。
这些转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知识的构建与价值的转化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摘要】在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师的角色面临着转变。
教师需要深刻理解新课程理念,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引领学生走向全面发展。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探索多种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必须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最重要的是,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更亲密的关系,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困惑,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与鼓励。
通过这些努力,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师的角色将得到有效转变,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教师、角色转变、新课程理念、教学能力、学生个性发展、独立思考、亲密关系1. 引言1.1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在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师的角色正在经历着一场转变。
传统上,语文教师主要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提出和实施,教师的角色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
在这个新的教育环境中,语文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而不仅仅是语言技能的传授。
他们需要理解新课程理念,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和教育的发展。
高中语文教师还需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成长。
教师还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学习,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潜力。
与此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让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知识的创造者和传播者。
教师还需要与学生建立更亲密的关系,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怀和支持,成为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通过这些努力,高中语文教师的角色将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和展示,为学生成长和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理解新课程理念理解新课程理念是高中语文教师在新课改下必须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
传统上,初中语文教师主要是传授知识、教授技能,而现在,他们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初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
初中语文教师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生的学习引导者。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通常是知识的主人,学生是被动的学习者。
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去主动获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
他们会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语文教师从纯粹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综合素质教育的实施者。
综合素质教育是新课程的核心要素之一,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道德情感等综合素质。
而初中语文教师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实施者,不仅要注重传授语文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审美能力、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
他们会通过阅读、写作、讲解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文化修养和语言运用能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全面发展。
初中语文教师从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学习环境的构建者。
过去的教学中,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在新课程中,初中语文教师注重营造积极、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他们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质疑观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他们会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如多媒体、网络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初中语文教师从单纯的传授语文知识转变为学生的学习伙伴。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通常是教书育人的权威,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比较疏离。
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尽可能地与学生建立平等、互动的学习伙伴关系。
他们会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合作学习和集体讨论,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
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
引导者和学习氛围的营造者。
这个角色转变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帮
助他们全面发展。
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根据学生的
差异性进行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确保教材内容能够引起学生
的兴趣和激发学习的动力。
他们需要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思考、合
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高中语文教师需要
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目标,设计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和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
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他们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辩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
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新课改强调学习的整体性和跨学科性。
高中语文教师需要促进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帮助学生理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他们需要引导学生在综合素养的培养中,将语文知识应
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整合能力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新课改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
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每个学生
的成长和发展。
他们需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支持,鼓
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和发展。
教师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要关注学
生的学习动态和情感需求,以此来提高教学效果。
小议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

小议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和语文教育的不断深化,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也在发生着转变。
传统意义上,小学语文教师主要是传授语文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但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此,更多地需要扮演引领学生学习、启发思维的角色,以及传授情感教育和价值引导的角色。
本文将从新课程的背景、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和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新课程的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新课程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新课程的背景为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提供了新的舞台和机遇,也给了教师更多的发挥空间。
二、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1.引领学生学习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更多地扮演引领学生学习的角色。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方法。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启发式教学、问答式教学等方式引领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启发思维传统的语文教学更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新课程更加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更多地扮演启发学生思维的角色,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分析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展开思维导图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3.传授情感教育和价值引导新课程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注重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师要更多地扮演传授情感教育和价值引导的角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文本的解读、情感的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三、教学实践为了更好地担当新角色,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实践。
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随着教育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变革,新课程改革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课程的推动下,初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初中语文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逐渐转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他们的工作内容和方法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本文将就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对初中语文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表现在教师的教学方式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初中语文教师往往是以讲授为主,学生们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师更多地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他们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采用更多的互动式教学方法,比如讨论、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这种教学方式的改变一方面使得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语文知识。
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还需在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培养。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积累,而忽略了情感态度的培养。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品质的塑造。
通过课文的讲解和诵读、文学作品的赏析和分析,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
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还需更加注重自身的专业发展和提升。
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往往比较固化,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难以跟上时代的变革。
新课程的推行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具备更加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初中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积极参与各种教育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也需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不断地总结和开拓出符合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方式和方法。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变革呼唤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启智、陶情、冶性、锤志”。
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以多重身份、多重角色的新形象身体力行地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因此,在新课程逐渐推广之际,准确认识与全面把握教师新角色已成当务之急。
一、语文教师应由知识的传递者向教学过程的指导者转变传统的过于注重知识传承的教学,在多数情况下,非但不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某种程度上还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与学习期望。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强调,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让学生获取学习方法,感受学习过程,促进知识的有效迁移与重组。
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主要任务是导学、导读、导看、导思、导行,给予学生更多自学、自读、自说、自练和自做的机会。
把课堂真正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研究,亲身感悟、体验的地方,而不要把课堂视为欣赏教师讲演、被动静听和接受结论的场所。
如何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角色,以提高课堂效率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笔者在教学实践探索中认为,教师可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扮演好以下这些角色:(一)导演的角色目前,传统的教学方法方式已被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模式所代替。
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即导演与演员的关系。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说:“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训兽式'的活动。
”要当好一名出色的 " 导演 " ,首先要对“剧本”(教学内容)了如指掌。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学生读、说、演,把课堂交给学生。
老师在课堂上只不过是作引导和点拨。
(二)舵手的角色在实施语文教学中,老师首先要正确把握住语文教学的正确方向。
在引导和点拨中不能放任自流地让学生随意发挥,要符合教学的目的要求。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1. 引言1.1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师的重要性在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显得尤为重要。
高中语文是学生理解和表达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文化品位的关键学科。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语文教师往往扮演着灌输知识和技能的角色,强调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授和语文技能的训练。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启发者。
高中语文教师的重要性体现在引领学生走向综合素养的培养。
语文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更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开展合作学习和实践活动,语文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使他们具备综合素养和跨学科的学习能力。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师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技能,更在于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综合素养,语文教师可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1.2 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师的影响新课改的实施对高中语文教师的角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传统上,高中语文教师往往扮演着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的角色,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了变化。
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引导式教学,这就要求教师不再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需要更多地扮演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教师不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改还要求教师拓展语文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而非只是传授文言文或诗词的基本知识。
教师还需注重情感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情感、价值观和人格素养。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是必然趋势。
教师不再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培养,与学生建立更加平等和尊重的师生关系,从而更好地适应当今教育的发展需求。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师的角色也在发生转变。
传统的教师角色主要是传授知识和进行考核,而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具备更多的能力和技能,成为引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启发者。
本文将具体探讨初中语文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角色转变,并对如何提升教师的相关能力给予一些建议。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1. 从传授知识到引领学习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是以讲授知识为主,学生以记忆为主,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而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放弃传授知识的角色,而转变为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从考核为中心到发展为中心传统的教师主要以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为主要目标,而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从考核的角度转变为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需要更多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3. 从单一角色到多元角色传统的教师角色主要是在教学中扮演一个单一的角色,而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具备更多的能力和技能,例如教育者、研究者、管理者等。
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积极参与学校教学改革,从而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求。
二、提升教师的相关能力1. 提升教学能力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包括知识储备、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等。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使教学更加活泼、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升课程设计能力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具备更高水平的课程设计能力。
教师需要结合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设计富有创意和挑战性的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师需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启发者,在学生学习中提供指导和支持。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随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引导,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4. 提升专业素养和发展意识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和发展意识。
浅议新课程下语文教师角色的转换

浅议新课程下语文教师角色的转换前言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新课程的不断推进,语文教育的教学形式也在不断地变化。
这种变化不仅涉及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更新,更关注的是教师角色的转变。
本文将就新课程下语文教师角色的转换进行探讨。
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的特点新课程对于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细致的规定,新课程强调“四个全面”教育,即全面发展人的智力、体魄、心理和人际关系。
这无疑要求我们必须注意到学生的情感和心理,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认知和创新能力。
新课程还要求语文教学要有“四位一体”的思想,即语文学科本身特点、学生个体特点、教育环境特点和时代特点的统一,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倾听学生的心声,注重实际操作,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传统上,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以“讲解”、“讲授”为主,以知识传授为核心,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角色。
但在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角色要发生转换。
1.从“讲解”到“引导”在新课程下,语文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者。
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时,语文教师应该做到“开局不输、关键给力”,以启迪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使得思维能力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2.从“有限制”到“无限制”在新课程下,语文教师要主动与学生沟通,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友好的互动,要有“开放式教学”的思想,让学生在自我探究、挑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语文教师应该扮演“策划师”的角色,将学科中的经典和创新统一起来,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从“知识积累”到“能力培养”在新课程下,语文教师不仅要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语文教师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素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语言来表达自我。
4.从“一个人的教学”到“一个整体的教学”在新课程下,教育实践要注重团队协作,而语文教学同样需要团队的支持。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高中语文教师的角色也在不断转变。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具备更多的能力和素质,以适应新的教育理念和要求。
本文将就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进行探讨。
一、传统角色下的高中语文教师在过去的教育体制下,高中语文教师主要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的,他们是学生的知识传递者和学业指导者。
语文教师通常以教学为中心,注重传授文学知识和语言技能,强调学生的记忆和积累。
传统的教学方式多以讲述和讲解为主,学生在课堂上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教师则是授予者和评判者。
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高中语文教师的角色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知识传授和学业指导上。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高中语文教师的角色也在不断发生转变。
新课改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倡导以情感、思维、学习方式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高中语文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指导学业,更多的是要成为学生的启蒙者、指导者和引路人。
1. 启蒙者:在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成为学生的启蒙者,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和引领,引导学生从中获得思想和情感的启迪,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综合性的思考和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指导者:高中语文教师在新课改下更应该成为学生的指导者,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和思想动态的解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方式,辅导学生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和困难,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调控和自我管理。
三、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具备更多的能力和素质,以适应新的教育理念和要求。
除了传统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外,高中语文教师还需要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1. 知识宽度和深度:语文教师需要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和深厚的文学素养,能够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引领学生从中获得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小议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

小议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也在逐渐发生转变。
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满足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具备更多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同时也需要扮演更多的角色,以适应新课程的需求。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起着唯一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发现,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成为学生的情感引导者和价值观导向者。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孩子们生活环境的变化,他们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和困惑。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需求,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的困惑和问题。
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品德的人。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成为学科知识的研究者和创新者。
新课程提出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和实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和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关注最新的教育研究成果,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是必然的趋势,也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小学语文教师不能满足于传统的教书育人,而应该成为学生的引导者、伙伴、情感引导者和知识研究者。
只有做好这些角色转变,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高中语文教师的角色也在发生着转变。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扮演着更多的引导者和启蒙者的角色。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有更广阔的视野,更灵活的思维方式,更丰富的教学方法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本文将从教育环境、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分析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与教育环境的改变密不可分。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他们对知识的获取也更加便捷,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素养,还要有开放的心态来接纳新事物,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引导他们认识语文的魅力和意义。
与此高中语文教师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积极参与各种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做好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以更好地适应新课改下的教育环境。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也体现在教学方式的改变上。
新的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放下传统的“讲授者”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
教师要采用更多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高中语文教师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引导他们做好课外阅读,并通过各种方式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
高中语文教师还需要与学生建立更加平等、开放的关系,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他们的自信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还体现在教学内容的改变上。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学艺术品种丰富多彩,语文教学的内容也更加广阔和丰富。
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新的教学内容,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新课改下的教学要求。
小议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

小议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也在悄然发生着转变。
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引入,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有所改变,更需要教师在角色定位上进行转变,以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语文教育。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站在讲台上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只是passively接受知识。
而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再只是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培养,促使学生成为具有自主意识和创造意识的学习者。
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还要更多地扮演着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励者。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需求,激励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师要倡导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保持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还需要更多地扮演着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者和反馈者。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成果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激励学生不断提高。
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跟踪和分析,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及时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化,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着转变。
语文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更要充当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动力的激励者、学习的指导者和反馈者。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理念,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语文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小议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

小议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而随着新课程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转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一转变。
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师要具备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传统的语文教师主要着重于知识传授和习题训练,而在新课程下,语文教师需要更多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培养。
他们需要了解学科知识,同时还需要了解相关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以及心理学知识,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还需要掌握多种教学技能,比如差异化教学、讨论式教学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语文教师在新课程下的角色也更多是引导者和组织者。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是知识的传授者和检查者,而在新课程下,语文教师更多扮演引导者的角色。
他们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合他们的学习任务和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中来,实现全面发展。
语文教师在新课程下的角色也更多是学习者和研究者。
由于新课程的涉及范围更广,内容更多,而教师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也需要不断提升。
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还需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和研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们需要具备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多了解学科知识,同时掌握相关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以及心理学知识,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同样,教师更多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还需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和研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
从这些方面来看,新课程的推行,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让他们的角色愈发重要。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摘要】本文探讨了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师的影响,着重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批判思维和价值观、充实教师自身知识和能力以及与学生建立更加平等的关系等方面展开讨论。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引导他们思考和质疑。
这种角色转变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高中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与时俱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关键词】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创新能力、批判思维、价值观、教师知识、教师能力、平等关系、学生发展。
1. 引言1.1 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师的影响随着新课改的实施,高中语文教师的角色也在发生着转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新课改要求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
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精通语文知识,还要具备跨学科的综合素养,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探索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新课改也要求语文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更加平等的关系,倡导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教师也要不断充实自身的知识和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以更好地指导学生成长。
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2. 正文2.1 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变在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其中之一就是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变。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对古代文学作品的解读和背诵,学生们只是机械地做题和记忆,缺乏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们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重视学生的读写能力和理解能力。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变。
传统的教师在传授知识和灌输思想的现在更多地需要扮演引导者和指引者的角色。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使他们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文将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体现在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拓展上。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于注重文言文和古文阅读,忽视了现代文学和当代作家的作品。
而新课改强调了文学知识与文学鉴赏、文学鉴赏与文学创作的有机结合。
高中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展自己的文学视野,注重现代文学和当代作家的作品,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学素材。
教师还需要关注社会热点、时事新闻等材料,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并用文学的眼光去解读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还表现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和创新上。
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传授与接受,师生间的互动不够,而新课改提倡教师学生一起探究、一起合作、一起学习。
高中语文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采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化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态度。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还体现在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的转变上。
传统的教学目标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应试技巧的训练,而新课改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注重学生的综合评价和学业水平的提高。
高中语文教师需要调整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批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的提升。
教师还需要修正评价标准,摒弃只重视学科知识与技能的传统评价方式,采用更加科学、更加客观的评价方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得到个性化学习的指导和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变革呼唤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启智、陶情、冶性、锤志”。
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以多重身份、多重角色的新形象身体力行地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因此,在新课程逐渐推广之际,准确认识与全面把握教师新角色已成当务之急。
一、语文教师应由知识的传递者向教学过程的指导者转变传统的过于注重知识传承的教学,在多数情况下,非但不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某种程度上还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与学习期望。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强调,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让学生获取学习方法,感受学习过程,促进知识的有效迁移与重组。
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主要任务是导学、导读、导看、导思、导行,给予学生更多自学、自读、自说、自练和自做的机会。
把课堂真正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研究,亲身感悟、体验的地方,而不要把课堂视为欣赏教师讲演、被动静听和接受结论的场所。
如何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角色,以提高课堂效率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笔者在教学实践探索中认为,教师可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扮演好以下这些角色:(一)导演的角色目前,传统的教学方法方式已被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模式所代替。
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即导演与演员的关系。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说:“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训兽式'的活动。
”要当好一名出色的 " 导演 " ,首先要对“剧本”(教学内容)了如指掌。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学生读、说、演,把课堂交给学生。
老师在课堂上只不过是作引导和点拨。
(二)舵手的角色在实施语文教学中,老师首先要正确把握住语文教学的正确方向。
在引导和点拨中不能放任自流地让学生随意发挥,要符合教学的目的要求。
否则,就像有的老师那样为了追求课堂的热闹气氛,铺陈出许多问题。
不少似是而非的回答,被一些热情的称赞搪塞过去,这无疑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造成消极影响。
还有对学生的一些错误答问,不少老师显得没有太多的办法。
或者置错误答问而不顾,找别的学生继续回答;或者简单否定其回答;或者就事论事地引发一番,不得要领,这里的老师也没能真正领会到学生错误的答问到底错在哪里;或者直接出示正确的答案。
以上这些情况,显然老师不但没有处理好自己的课堂角色,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妨害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思考、理解能力的发展。
课堂教学中要求老师既要放得开,又要统得紧。
让学生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中得到锻炼、提高,老师当好 " 舵手 " 这一角色是很关键的。
( 三 ) 记者的角色如今,学生作文的内容及体裁都呈现开放的状态。
话题作文是近几年高考的考试形式。
平时在组织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时候,老师可就某一话题,让学生说开去。
这时,老师的角色就可以是记者,就话题有目的性地进行现场采访。
例如:关于 " 手 " 的话题,老师可以从 " 手 " 的形态、作用等角度采访学生。
有关 " 门 " 的话题,老师可从实在的门、虚拟的 " 门 " 等角度采访学生。
再如 " 树 " 的话题,老师采访学生的角度就更多:各种各样的树;有形的树,无形的树;有人栽树,有人毁树。
人们为树而礼赞,又为树而叹息。
树,寄托着人类热切的希望;树,蕴涵着人类丰富的感悟。
提起树,会有说不完的话语,会有自由飞翔的遐想。
记者角色的扮演还可运用在课堂的点拨式、讨论式等教学中。
( 四 ) 主持人、裁判员的角色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要放在指导学生“自治”管理上,帮助学生形成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创造性自学能力上。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语文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十分重视学生的自立、自治。
他还认为这种情况下的语文教学 " 一靠民主,二靠科学 " 。
这样一来,老师的角色扮演在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又产生了新的变化。
例如:语文课中的一场辩论会,老师的角色就可以是主持人、裁判员(评论员)。
一堂朗读或诵读课,老师同样要担当起主持人和评论员的角色。
这些角色的出色扮演,就完全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就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语文教师应由教学的管理者向教学的合作者转变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参与者,这表明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过程,将逐渐让位于师生的互教互学,彼此之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也就是说,新课程的教学过程将是师生交往、平等对话、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从学习的意义上来说,教师首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
这应该是本质的关系。
教师是学生的伙伴,这样二者的关系才平等。
教师才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做好自己的工作。
并且时时刻刻地配合学生,真正为学生的学习着想,从学生的学习的角度上去设计教学。
不至于为了自己的教学设计而非让学生配合自己,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
老师只有把自己当作了学生学习的伙伴,才有可能真正地为学生服务。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同悲共喜,教师才能有投入,与学生同呼吸共命运,才有可能把自己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站在合作者的平等的地位上,学生才会从教师那里获取平等的意识,主动的意识,参与的意识……(一)变单一学习为合作学习合作既要有师生间的合作,也要有生生间的合作。
师生间的合作要求教师放下架子,走下讲台,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见解,能够与学生共同讨论交流,生生间的合作要有充分讨论的时间,让各小组成员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
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彼此交流各自的见解,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
在相互交流中借鉴别人的表达方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使每个学生都有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
合作学习可在针对学习的重点难点质疑、理解之时,可在学生学习有异议之时,可在展示各自的学习成果之时,也可在就课外阅读、社会实践之后的谈收获谈体会时进行。
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及理解能力的差异,学生所关注的侧重点及理解程度的不一样,群体展开合作交流的内容也不尽相同。
水平高低各异呈现出个性化特征,而这些都可能与教者的理解及教学设计不一至。
只有允许学生尽情表达,鼓励学生尽情表现,才能谈得上解放学生的个性,真正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二)变接受学习为探究学习。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探究学习要求教师在课堂学习中,借助课文的语言情景,创设主动、互动、生动的学习局面,在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动态组合中给各类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各自发展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
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各种活动中学习语言,积淀语感,陶冶情操,培养个性。
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更是学生学语文、用语文、形成语文能力的最广阔的空间。
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上社会,亲自去调查、了解、研究,去经历获得知识的过程。
(三)变讲授教学为活动教学。
语文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对教师来说最主要的途径是活动式教学。
活动式教学既是一种教学观,又是一种教学形式。
作为一种教学观,它视教学过程,尤其是课堂教学为一种特殊的活动过程,活动是建构自主、合作与探究性新型学习方式的平台,因此,活动式教学是实施新型学习方式的主要途径。
活动是建立平等、民主、互动式新型师生关系的契机,活动是促进主动、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中介。
形成教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构建学生的主题性学习活动,实现教学活动化。
作为一种教学形式,要求教师善于挖掘利用课内外教学资源中的活动因素,创设出适宜的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条件和活动策略 : 通过“活动场”的培育,着力于“效应场”的生成,实现活动教学化。
具体到一堂课,就是要以活动的理念,融通课情与学情建构教学,通过若干广泛、深入、多元的互动、有序有效的学生主体活动,化解重难点,带动全面发展,实现教学的高效多益。
三、语文教师应由教材的忠实实施者向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者转变《课程标准》中这样说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要改变过去语文教学重知识传授轻实践活动的弊端,就必须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
为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广泛利用课程数学资源和校外学习资源,特别强调家庭也是值得重视的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一)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语文教师要树立三种观念1. 课程资源观。
在课程开发与利用中,教师要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
对课程资源及教育价值的认识,我们需要有更为深远的视界。
例如,教科书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以至于人们常常误以为教科书是惟一的课程资源,一提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就想到要订教科书、编教科书。
事实上,教科书只是随造纸印刷术时代的到来而产生的一种课程资源。
仅以教材而论,教科书也只是教材之一种,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音像、网络越来越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成为教材,卓然走进教育教学的各个场所。
在传统的课程观念中,教师是“真理的代言人”“知识的传声筒”“课程计划”执行者与“教学内容”完成者,而忽视了教师作为一部“生命的经典著作”的课程价值。
实际上,教师也是课程资源,是最具生命性和创造性的课程资源。
在课程建设中,教师不是作为被动的“雇用者”而存在,而是课程设计和课程创新的主体。
2. 系统优化观。
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是一个学习中的各因素的组合、配置和优化的过程,任何一种因素发挥作用,只能收到局部的效果,而不能取得教育的整体效果。
所以,在开发利用过程中,要注意课程资源的系统优化以及各要素的合理配置,使之协调运作,相互支持,实现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高效。
所谓优化,主要是指优先性、优效性和适切性。
优先性要求在众多资源开发利用中分清轻重缓急,先后有序,形成递进序列;优效性要求开发利用的高效率和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资源的教育价值;适切性要求科学合理地对待现有条件,应对学生的心理特点、个性差异等不同的学习需求,通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