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第八章电解质溶液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电解质溶液》PPT课件_OK

《电解质溶液》PPT课件_OK
化合价:整数
氧化数:整数、分数,可能超过化合价的值。
决定电子得失数,如:Fe3O4→ FeO
Fe:+(8/3) → +2 , (8/3) -2 = 2/3 , 3×(2/3) = 2
Fe3O4 + 2e- + 2H+ === 3FeO +H2O 氧化数高的状态:氧化态
氧化数低的状态:还原态
6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解质的溶液的电导,用Λm表示。
Λm
c
在SI制中摩尔电导率的单位是S·m2·mol-1,c的单
位为mol·m-3,而物质的量浓度习惯上常用
mol·dΛmm-3,故:c103
注意:摩尔电导率是指摩尔电荷的电导率;
摩尔浓度是指摩尔物质量;
两者可能不相等。
23
如:浓度为1mol·dm-3的MgCl2水溶液,其正、负 离子(Mg2+,Cl-)所带的电荷均为2mol·dm-3,故
3. 共价化合物中,元素的氧化数等于其电子 偏移个数,电负性大的元素的氧化数为负, 电负性小要氧化数为正。
4. 结构未知的化合物中,某元素的氧化数可 按如下规则求得:中性分子中各元素氧化 数的代数和等于零;复杂离子中各元素氧 化数的代数和等于该离子的电荷数。
5
例:K2MnO4、KMnO4、Cr2O72-、HClO中各原 子的氧化数各为多少?
21
κ/(Sm-1)
80 H2SO4
60 KOH
KCl 40
20
MgSO4
CH3COOH
0
5
10
15
c/(moldm-3)
298K 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
强酸、强碱的电 导率较大,其次 是盐类,它们是 强电解质;而弱 电解质, CH3COOH 等为最低。

电解质溶液课件 PPT

电解质溶液课件 PPT
解: 已知HAc的Ka=1、76*10-5
Kb AC-=Kw/Ka =1、0 ×10-14 /1、76×10-5 =5、68 ×10-10
pOH=-lg[OH-]=-lg7、54×10-6=5、12
pH=14-pOH=14-5、12=8、88
例 计算0、100mol、L-1NH4Cl溶液的 pH值。
Cb
=
—40—0×—0—、—10—-—10—0×—0、—10= 400 +100
0、06
(mol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L-1)
pKa = pKa(NH4+ ) = 9、25
pH = pKa + lg—C—b = 9、25 + lg0—、—06 =9、73
Ca
0、02
三、缓冲容量与缓冲范围
(一)缓冲容量(buffer capacity)
Kb =
—Kw— = Ka
1、0×10-14 1—、—8×—1—0-5 =
5、6×10-10
酸与碱的离解常数具体反映了酸碱的强度,酸的 Ka越大,酸就越强;若碱Kb的越大,碱就越强, 在共轭酸碱对中,酸Ka的越大,则碱的Kb越小
第三节 溶液的酸碱性及PH值计算
一、水的质子自递平衡
➢水的离子积常数
Kw
例: 1L缓冲溶液中含有0、10molHAc与0、20molNaAc, 求该缓冲溶液的pH值。
解:该缓冲溶液中含有HAc-NaAc缓冲对 又 Ka(HAc) =1、76×10-5 Ca =0、10mol·L-1 Cb = 0、20 mol·L-1
pH = pKa + lg —CCa—b = 4、75 + lg00—、 、—2100
NaOH Na OH

电解质溶液课件

电解质溶液课件
局限性:只适用于水溶液,不能解释非水溶液酸碱反应; 范围限制在能电离出H+ 或OH-,不能解释氯化铵的酸
性,或碳酸钠的碱性。
二、酸碱质子理论
(一)酸碱的概念
酸:凡是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HCl,H3O+ ,H2O ,HCO3-) 碱:凡是能接受质子H+的物质(Cl-,H2O, OH-,CO32-)
H2O + Ac-
HAc + OH-
结论:一种酸和一种碱发生反应,总是伴随着一种新 酸和新碱的生成。酸1 和碱1是一对共轭酸碱对,同2.

酸碱反应实质是两对共轭酸碱对之间的质子传递反应
酸碱反应的 方向:
总是由较强的酸或是较强的碱作 用,向着生成较弱的酸或较弱的 碱的方向进行。
HCl+NH3 NH4++Cl-
强电解质 完全电离 强酸、强碱、大多数盐 弱电解质 不完全电离 弱酸、弱碱、部分盐
一 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是可逆的
HAc + H2O
Ac- + H3O+
解离平衡:在一定温度下,当分子解离成离子和离子结合成
分子的速率相同时,溶液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发生改变,即
达到动态平衡,这种状态称为解离平衡。
两性物质: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的物质
酸碱质子理论中没有盐的概念
一般来说:共轭酸给出质子的能力越强, 酸性越强,它的共轭碱接受质子的能力 就越弱,共轭碱的碱性就越弱;共轭碱 越强,它的共轭酸就越弱。
如:H2OH++OH水为最弱的酸,它的共轭碱是最强的碱。
(二) 酸碱反应的实质
❖ 按照酸碱质子理论,酸碱反应的实质是质子 的传递,酸碱反应是两对共轭酸碱对共同作 用的结果。

电解质溶液ppt课件

电解质溶液ppt课件
第19页
第三节 弱电解质溶液的电离平衡
一、一元弱酸(碱)的电离平衡 HAc H+ + Ac-
①电离度:达电离平衡时,已电离的分子数和分子 总数之比。单位为1,一般用百分率表示
已电离分子数 α 100 % 分子总数
通常0.1 mol· kg-1溶液中: 强电解质α>30%; 弱电解质α≤5%;
第20页
7 1 c c 1 . 0 10 mol L H OH
酸性溶液:
碱性溶液:
c c H OH
c c H OH
第 8页
第 9页
pH值的测定
pH试纸
pH计(酸度计)
滴定方法
第10页
几种常用酸碱指示剂及其在各种pH值下的颜色
甲基红
溴百里酚蓝
酚酞
第11页
如:计算0.2mol· kg-1的NaCl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值 。 假设NaCl不电离,则i =1:
0 . 2 1 . 86 1 T iK f fb B
0 . 72 K
如果NaCl百分之百电离,则i =2:
T f 0 . 774 K 0 . 2 1 . 86 2
第23页
一些酸在水溶液中的KaΘ和pKaΘ值(25℃)
酸 性 增 强
碱 性 增 强
第24页
③电离平衡常数与电离度的关系
而实验测得的ΔTf却是0.694K
第14页
二、离子氛与离子强度 中心离子周围的那些异号离子群叫做离子氛。
+ -
+
+ +
+
+
第15页
(一)离子氛
强电解质理论: 1. 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 2. 离子间通过静电力相互作用,在中心离子周围形

电解质溶液PPT教学课件

电解质溶液PPT教学课件
② 要使醋酸的pH值由5 变到 6,加水稀释_>___10倍(填< 、
> 、=)
解析:因为稀释10倍,pH小于6,所以如pH=6,要大 于10倍
例:有相同pH的三种酸HX、HY、HZ的溶液,
稀释相同倍数后,pH的变化值依次增大,则
HX、HY、HZ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HX、 HY、 HZ
(3)溶液中的盐中弱离子水解,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 从而使溶液呈酸碱性。
c(H+)>c(OH-) 酸性
c(H+)=c(OH-) 中性 c(H+)<c(OH-) 碱性
pH试纸的正确使用方法 (08海南)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正确操作是 A.将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
液点在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B.将一小块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
例:在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H2CO3
2H + CO32 (E)
B、 NaHCO3
Na + H +CO32
C、 CH3COOH
CH3COO +H
D、 BaCO3(固)
Ba 2 +CO3 2
E、HCO3 +H2O
CO3 2 + H3O
F、HCO3 + H2O
H2CO3 +OH 返回
(三)电离平衡
4、强酸与强酸混合 pH=2的盐酸和pH=5的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
所得溶液的pH= 2.3 。
两种pH值不同的强酸等体积混合时
△pH≥2时, pH混=pH小+0.3
5、强碱与强碱混合 pH=13 的Ba(OH)2 溶液与pH=10的NaOH溶液 体积比按1∶1混合后的pH值__1_2_.7__。

电解质溶液ppt课件

电解质溶液ppt课件
离子导3 mol电量,负离子导1 mol电量。在假想的 AA,BB平面上有3 mol正离子和1 mol负离子逆向通过。
通电结束,阳极部正、负离子各少了3 mol,阴极 部只各少了1 mol,而中部溶液浓度仍保持不变。
28
阳极
A
B
始态
阴极
4 mol
r+ 3r
终态
阳极部 A 中部 B 阴极部
29
1.向阴、阳两极迁移的正、负离子物质的量总和恰 好等于通入溶液的总电量。
n(电) 0.0405 g /107.88 g mol1 3.754 104 mol 2. 电解前含某离子的物质的量n(起始) 3.电解后含某离子的物质的量n(终了) 4.写出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判断某离子浓度是增 加了、减少了还是没有发生变化 5.判断离子迁移的方向
39
例题: 在Hittorf 迁移管中,用Cu电极电解已知浓度的 CuSO4 溶液。通电一定时间后,串联在电路中的银 库仑计阴极上有 0.0405 g Ag(s) 析出。 称重阴极部溶液质量为 36.434 g 据分析知,在通电前含 CuSO4 1.1276 g 在通电后含 CuSO4 1.1090 g 试求 Cu2+ 和 SO24 的离子迁移数。
的迁移数(transference number)用符号 tB 表示。
其定义式为:
tB def
IB I
tB是量纲一的量,单位为1,数值上总小于1。
由于正、负离子迁移的速率不同,所带的电荷不 等,因此它们在迁移电量时所分担的分数也不同。
32
迁移数在数值上还可表示为:
t
I I
Q Q
r U r r U U
电解
电能
电池
化学能

物理化学 电解质溶液ppt课件

物理化学 电解质溶液ppt课件

电化学基本理论
在电化学工业发展的同时,电化学 的基本理论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人们先后 提出了电解质的部分电离理论、强电解质溶 液的离子互吸理理论和电导理论、原电池电 动势的产生理论、电极反应动力学的理论等, 这些理论也反过来指导电化学工业的进一步 发展。
电化学主要研究内容
发展今天电化学所研究的内容已相 当丰富,并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其 主要研究内定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831年至1870年间,经过法拉第、 皮克希、西门子 、帕其努悌 、古拉姆等人 努发明了发电机后,电解工业得了迅速发展, 同时也促进了电化学的发展 。
生产的需要不断推动着电化学的发 展,至今,电化学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 要组成部分。
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的冶炼、精炼, 如铝、铅、镁、钾、锆、锂、铪等的冶炼, 铜、锌的精炼,金、银的回收等都是用电解 方法。
(2)原电池:能够实现化学能转化 为电能的电化学装置。
注意:电解池和原电池可能是一套 装置,如充电电池。
电化学装置的电极命名
电化学装置不论是电解池还是原电 池,电极的命名通常有如下形式:
(1)正极、负极。
(2)阴极、阳极。
注意:习惯上,电解池用阴极、阳 极命名;原电池用正极、负极命名。
正极、负极
导体
导体:能导电的物质,通常分为两类: 第一类导体又称电子导体,如金属、石墨等 第一类导体的特点是:
A. 自由电子作定向移动而导电 B. 导电过程中导体本身不发生变化 C. 温度升高,电阻也升高 D. 导电总量全部由电子承担
第二类导体又称离子导体,如电解质溶液、熔 融电解质等 第二类导体的特点是:
(1)电解质溶液理论。 (2)电化学平衡。 (3)电极过程。
(4)实用电化学。

第八章 电解质溶液

第八章 电解质溶液

电位梯度 V• m-1
uB为单位电位梯度(1V• m-1)时的运动 速率,与离子本性(半径、电荷、水化 程度)和溶剂的性质(如粘度)有关。
表8.1 298.15 K无限稀水溶液中离子淌度
U 10 正离子 m 2 s -1 V -1 负离子
8
U 10 2 -1 -1 m s V
定Q
1 1 3 n(Au) ? n( Au ) ? n( O 2 ) 4 3 3 1 1 ? n( O 2 ) 电流效率 3 4
理论电量 100% (物质的量一定) 实际电量
实际产物质量 100%(电量一定) 理论产物质量
§8.2 离子的电迁移率和迁移数
一、离子的电迁移现象 + 阳 极+++++ +++++ +++++ ----- ----- ----阴 +极 + + + -
I 原电池 原电池
e
+2e PbO2
PbSO4
H2SO4
PbSO4
思考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电池的正极就是阳极 (B)原电池的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C)电解池的阴极发生氧化反应 (D)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二、 Faraday电解定律 通电量与各电极上发生氧化或还 原反应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法拉第常数 F
设电解质为Mv+Nv,
m
= v+ m,+ + v m,


——Kohlrausch 离子独立移动定律
由于无限稀释时的导电能力取决于离子本性,而与共 存的其他粒子的性质无关,因此在一定溶剂和T条件下, 任何离子的m 为定值,可查表。

物理化学课件第八章电解质溶液

物理化学课件第八章电解质溶液
物理化学课件第八章电解质溶液
第八章电解质溶液
均相氧化-还原反应:化学能
热能
异相(或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化学能 电能 差异原因:所得失电子的传递方式和途径不同
电化学体系:氧化和还原在空间上分离且电子经外电路传递
电化学:电解质溶液理论.热力学.动力学.应用 电解质溶液理论:水溶液.非水溶液.熔液.固态快离子导体
(1)基本概念
A : 研究对象
H : 第二类导体 (2)法拉弟定律
B :电化学用途 C :电流 D : 载流子 E : 正极、负极
F :阴极、阳极 G : 第一类导体
I : 半导体
定律的文字表示
J : 原电池 K:电解池 L : 离子迁移方向 M :电流效率
法拉弟常数 定律的数学式 粒子的基本单元 例题
离子都为一价离子 正负离子运输电荷的数量取决于其迁移速度
1、设正负离子迁移速率相等,r- =r+,各分担2mol电子电量 在AA'、BB'平面上各有2mol正、负离子逆向通过。

A
B

迁移 性 反应 阳
+++++ +++++ ----- -----
+++++ -----
性 阴
极 阳极区
中间区
阴极区 极
法拉第定律的意义 ⒈ 是电化学上最早的定量的基本定律,揭示了 电化学池通入电量与析出物质之间的定量关系 2. 该定律在任何温度、任何压力下均可以使用 3 该定律的使用没有什么限制条件
4. 电量计或库仑计的基础
§ 8.2 离子的电迁移和迁移数 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在电场中可以移动 不同的离子有无区别 怎样表征这种区别? 离子的电迁移规律、影响因素?
+

物理化学电解质溶液PPT课件

物理化学电解质溶液PPT课件

22
可编辑课件PPT
5.2.3强电解质溶液电导率、摩尔电导率与浓度
电导率、摩尔电导率都是衡量电解质溶液导电能 力的物理量。溶液的浓度和电导率、摩尔电导率有着 什么样的关联呢?
23
可编辑课件PPT
1.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
强电解质溶液:κ随C的增加而升 高。当C增加到一定程度后,离 子相互作用加强,离子运动速率 降低,κ也降低,如H2SO4和 KOH溶液。
:离子迁移速率
d E : 电势梯度
dl
式中U称为离子淌度,其物理意义是电势梯度为单 位数值时的离子迁移速率,其单位是m2·V-1·s-1。
离子淌度与离子的本性(离子半径、所带电荷)以 及溶液的黏度及温度有关。
13
可编辑课件PPT
通入4mol 电 量 2.离子迁移数
迁移过程:q+ +│q-│ = q
14
q V 1 q V
可编辑课件PPT
通入4mol电量
迁移过程:q+ + │q-│=q
15
q V 3 q V
可编辑课件PPT
定义:电解质溶液中各种离子的导电份额或导电百分数, 用tB 表示,tB无量纲。
def
tB
qB / q
qB—B种离子传输的电量 q—通过溶液的总电量
对于只含有一种正离子和一种负离子的电解质溶 液而言,正、负离子的迁移数分别为
tqq q
tqq q
t+ + t- = 1
迁移数与淌度间的关系为
tUU U
tUU U
16
可编辑课件PPT
离子迁移率反映出离子在一定电场条件下 的定向移动的快慢程度;
迁移数反映出离子承担运载电量的比例; 离子迁移率越大,该离子的迁移数就越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电子在反应中只起传递电荷的作用,其转移的量无 所谓增减,以正值表示为宜,故无论是阳极反应还是 阴极反应,其计量系数都应取正值。
通电t时刻时,若电子转移的量为n(e ),任一物质B的增
量为n(B),则由反应进度的定义知
n (B )/B n (e )/z (2)
法拉第定律的数学描述
⒉电量与反应进度的数学表达式
ZHale Waihona Puke 电极:Zn(S)→Zn2++2e发生氧化作用,是阳极。电子 由Zn极流向Cu极,Zn极电势低, 是负极。
Cu电极:
Cu2++2e-→ Cu(S) 发生还原作用,是阴极。电流 由Cu极流向Zn极,Cu极电势高, 是正极。
电解池(electrolytic cell)
电极①:
与外电源负极相接,是负极。
两类导体
⒉ 第二类导体 又称离子导体,如电
解质溶液、熔融电解质等。 A.正、负离子作反向移动而导电 B.导电过程中有化学反应发生(P25) C.温度升高,电阻下降 D.导电总量分别由正、负离子分担
*固体电解质,如 AgBr、PbI2 等,也属于离子导体,但 它导电的机理比较复杂,导电能力不高,本章以讨论电 解质水溶液为主。
物理化学第八章电解质溶液
第八章电解质溶液
主要内容
电化学及电解质溶液概述 电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法拉第定律 离子的电迁移和迁移数 电导 强电解质溶液理论简介
电化学研究对象
电化学主要是研究电能和化学能之间的 相互转化及转化过程中相关规律的科学。
电解
电能
电池
化学能
电化学反应的条件:电极、装置和介质
电化学的历史
Faraday’s Law
⒈ 在电极界面上发生化学变化物质的质量 与通入的电量成正比。
⒉ 通电于若干个电解池串联的线路中,当 所取的基本粒子的荷电数相同时,在各个电 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其物质的量相同,析 出物质的质量与其摩尔质量成正比。
法拉第常数
法拉第常数在数值上等于1 mol元电荷的电量。
已知元电荷电量为 1.60221019C
式(4)即在电极反应中电量与反应进度的 数学表达式。此式告诉我们,不管是电解 过程还是原电池过程,只要电极上有电流 流过,电极上就有物质的变化,其变化量 即可计算。
数学表达式对法拉第定律的解释
式 q tIdt zF 0
可以很好地解释法拉第的两个电解定律:
将 nB/B和 mnM代入(4)式得
n(B)B q
⒉电池 汽车、宇宙飞船、照明、通讯、 生化和医学等方面都要用不同类 型的化学电源。
⒊电分析 ⒋生物电化学
本课程的学习内容
• 电解质溶液理论 • 电化学平衡 • 电极过程动力学 • 实用电化学
电解质溶液的相关概念复习
• 什么是电解质? • 什么是电解质溶液? • 为什么研究电解质溶液?
电化学反应发生所不可或缺的部分,传 递电荷与物料
发生还原反应,是阴极。


Cu2++2e-→Cu(S)
电极②:
与外电源正极相接,是正极。 发生氧化反应,是阳极。 Cu(S)→ Cu2++2e-
电流效率
表示式 (1)
电流效率= 理论计算耗电量 ×100%
实际消耗电量
表示式 (2)
电流效率= 电极上产物的实际量×100%
理论计算应得量
法拉第定律的文字表述
8.1 电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法拉第定律
(1)基本概念
两类导体 正极、负极 阴极、阳极 原电池 电解池 电流效率
(2)法拉第定律
定律的文字表示 法拉第常数 定律的数学式 粒子的基本单元
例题
两类导体
1. 第一类导体
又称电子导体,如金属、石墨等。
A.自由电子作定向移动而导电 B.导电过程中导体本身不发生变化 C.温度升高,电阻也升高 D.导电总量全部由电子承担
设任一时刻通过电极的电流强度为I,则通电t时
刻时流过的总电量为
q
t
Idt
0
又F= Le(L是阿佛加德罗常数)是1mol电子所带
的电量,通电t时刻时电子转移的量为 n(e )
携带的电量则为 n(e)F
二者是一回事,因此 q tIdtn(e)F 0
法拉第定律的数学描述
由式(2)知 n(e)z
代入式(3)得 qzF (4)
F=L·e =6.022×1023 mol-1×1.6022×10-19 C =96484.6 C·mol-1 ≈96500 C·mol-1
n(e )
法拉第定律的数学描述
⒈电极反应的反应进度
电极上进行的反应可表示为 0 BBz e(1)
式中 B 为化学物质B的计量系数,B为反应物时为负,B
为产物时为正。z表示电极反应式中 e 的计量系数。由
• 1799年——意大利的Volta • 1833年——法国Faraday • 1893年——德国Nernst • 1923年——荷兰Debye与德国Huckel • 1940年代——苏联的弗鲁姆金 • 1970s——M.Fleischmann
电化学的用途
⒈电解 精炼和冶炼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 电解法制备化工原料; 电镀法保护和美化金属; 还有氧化着色等。
电势低的极称为负极,电子从负极
负极: 流向正极。在原电池中负极是阳极;
在电解池中负极是阴极。
离子迁移方向
离子迁移方向:
阴离子迁向阳极
[‘ænaiən] [‘æn,əʊd]
Anion anode
阳离子迁向阴极
[‘kætaiən]
[‘kæθ,əʊd]
Cation Cathode
原电池(galvanic cell)
阴极、阳极
阴极: 发生还原作用的极称为阴极,在原
电池中,阴极是正极;在电解池中, (Cathode) 阴极是负极。
阳极: 发生氧化作用的极称为阳极,在原
电池中,阳极是负极;在电解池中, (Anode) 阳极是正极。
正极、负极
正极: 电势高的极称为正极,电流从正极
流向负极。在原电池中正极是阴极; 在电解池中正极是阳极。
zF
或 m(B)BM z(B F)q(5)
式(5)即法拉第定律文字描述的第一句话。
数学表达式对法拉第定律的解释
当电路中有多个电极串联时,因为通过的电 量是相同的,所以转移电子的量也是相同的,用
n(e ) 表示,由式(2)得
n (e)z n (B )/B (6)
式(6)是对一个电极而言的,对多个电极串联 时每个电极上的物质分别用A、B、C、……表示 ,每个电极反应式中的计量系数分别用zA、zB 、zC、……表示,由式(6)可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