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活动《好听的声音》
小班科学活动好听的声音观后感
![小班科学活动好听的声音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c33eb61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61.png)
小班科学活动好听的声音观后感今天看了小班的科学活动“好听的声音”,那可真是一场超级有趣又充满惊喜的小活动呢!一开场,就被那些可爱的小班小朋友们萌化了。
他们一个个眼睛亮晶晶的,充满了对这个未知小世界的好奇。
老师拿出各种小道具的时候,就像变魔术一样,小朋友们的小脸蛋上满是期待。
那些能发出声音的小道具可真是五花八门。
有小铃铛,轻轻一摇,“铃铃铃”,那声音清脆得就像山间跳跃的小精灵。
小朋友们听到这个声音,有的眼睛一下子就瞪大了,有的还跟着小铃铛的节奏晃起了小脑袋,那模样就像一群快乐的小木偶。
还有小鼓呢,老师轻轻敲一下,“咚”的一声,低沉又有力,感觉就像大地在轻轻地打个小盹儿然后又醒过来。
小朋友们可兴奋了,争着要去敲一敲,有个小宝贝敲得太用力了,那“咚咚咚”的声音把旁边的小伙伴都吓了一跳,不过大家马上就哈哈大笑起来,整个教室都充满了欢快的笑声和小鼓的声音,就像开了一场小小的音乐会。
我特别佩服老师的引导方式。
她不是简单地让小朋友们听声音,而是用特别有趣的问题来引导他们思考。
比如说,老师拿着沙锤问小朋友:“这个声音像什么呀?”小朋友们的回答那叫一个千奇百怪,有的说像小雨沙沙沙,有的说像小老鼠在偷偷走路。
这可不仅仅是在听声音,简直是在打开小朋友们想象的小宇宙呢。
而且老师还让小朋友们自己去探索怎么发出不同的声音,是轻轻摇还是重重晃,这让小朋友们都变成了小小的科学家,在声音的世界里做着自己的小实验。
在活动过程中,还看到了小朋友们之间的互动。
他们会互相分享自己发现的好听声音,一个小朋友拿着木鱼敲出“笃笃笃”的声音,然后兴奋地跟旁边的小伙伴说:“你听,这个像和尚敲木鱼呢。
”另一个小朋友也不甘示弱,拿起响板,“啪啪啪”地响起来,说:“我的声音像拍手欢迎呢。
”这种互动让整个活动变得更加温馨和有趣,就像一个小小的声音大家庭。
不过呢,也有一些小状况。
比如说,有个小朋友对一个小乐器发出的声音有点害怕,躲到了桌子下面。
但是老师特别有耐心,温柔地安慰他,还带着其他小朋友一起用轻柔的声音安慰他,最后这个小朋友也勇敢地从桌子下面钻了出来,重新加入了这个声音探索之旅。
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课件
![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6c84816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a2.png)
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课件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幼儿园科学启蒙》第二册第四章《声音的世界》为教材章节。
课程旨在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幼儿了解声音的来源、传播方式及其特性,同时让幼儿探索不同物体所发出的声音。
教学目标1. 引导幼儿感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机制。
重点: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并理解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特点。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包括鼓、铃、钢尺、塑料管和玻璃杯等。
学具方面,每个幼儿将准备一个塑料碗、一张纸和一支笔。
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首歌曲,让幼儿闭上眼睛感受音乐中的声音。
随后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这些声音是从哪里来的?”2. 理论讲解(5分钟):简要介绍声音的产生原理,即振动产生声音,声音通过空气传播。
3. 实验操作(10分钟):教师演示实验:将鼓放在桌子上,用木槌敲击鼓面,让幼儿观察鼓面的振动。
幼儿动手实验:使用塑料碗和纸,尝试自己制造声音,并观察塑料碗的振动。
4. 小组讨论(5分钟):幼儿分组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声音产生和传播的现象。
5. 随堂练习(5分钟):利用钢尺和塑料管,让幼儿尝试制造不同声音,并观察声音的传播。
板书设计声音的产生:振动声音的传播:空气作业设计1. 幼儿回家后与父母共同制造声音,观察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并在第二天与同学分享。
答案示例:幼儿可以尝试拍手、拍桌子等,观察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幼儿画一幅关于声音的画,可以描绘他们喜欢的声音以及声音的产生过程。
答案示例:幼儿可以绘制鼓、铃等教具,以及声音的传播过程。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应在课后反思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观察幼儿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实验中的表现。
对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拓展延伸活动:教师可以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感受不同的声音,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声音的理解,例如带领幼儿去公园,让他们听一听树叶沙沙声、水流声等。
2024年《好听的声音》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2024年《好听的声音》小班科学活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d50585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e4.png)
2024年《好听的声音》小班科学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声音》,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以及如何辨别不同声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理解声音的基本特性。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辨别不同声音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难点:如何辨别不同声音,以及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鼓、口哨、气球等发声物品。
2. 学具:小纸杯、棉线、橡皮泥、小石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音响播放不同类型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并分辨它们,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声音的产生:通过敲击鼓、吹口哨等,让学生观察发声物体的振动。
(2)声音的传播:用棉线将小纸杯连接起来,演示声音通过固体传播的现象。
(3)声音的特性:比较不同发声物品发出的声音,引导学生了解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不同材料制作发声物品,观察并记录声音的特点。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2. 声音的传播:空气、固体、液体、气体3.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物体,记录它们发声的特点。
答案:例如,门关上时发出的声音是由门的振动产生的,音调低沉,响度较大,音色为木质声音。
2. 作业题目:用橡皮泥、小石子等制作一个发声玩具,并描述其声音特性。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声音特性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学生探索如何利用声音为生活带来便利,例如:制作简易电话机,了解声音在通信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2. 辨别不同声音的方法3. 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的设计一、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是声音产生的前提条件。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好听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好听的声音》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742be81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cc.png)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好听的声音》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声音的来源和特点;2.提高幼儿对声音的观察能力;3.培养幼儿的交流和表达能力;4.启发幼儿对音乐和声音创作的兴趣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1.播放器、音乐CD;2.漂流瓶、铃铛等发出声音的物品;3.彩色卡纸、强力胶等。
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让幼儿感受愉悦的声音:播放欢快的音乐,引导幼儿思考“音乐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让幼儿听到“神秘”的声音:将漂流瓶里的小铃铛摇晃,发出清脆的声音,引导幼儿思考“这是什么声音?在哪里听到过类似的声音?”。
2. 学习环节•通过观察物品影响幼儿听到声音:教师拿出不同的物品(如:纸片、塑料片、玻璃杯、钢琴),敲击物品并给幼儿听声音,供幼儿探究并描述声音的好听与难听、高低、响亮与柔和等特点;•让幼儿多听声音,对声音进行归类:通过播放不同的声音(如:儿歌、交通工具、鸟叫声、动物叫声等)来引导幼儿分类、辨别和描述这些声音,并让幼儿感受到声音来自哪里。
3. 拓展环节•让幼儿听听音乐: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如:古典、流行、民族等),让幼儿感受音乐和声音的不同之处,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手工制作陶土哨子:教师向幼儿展示手工制作陶土哨子的方法,引导幼儿动手制作小哨子,在DIY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的创意和想象力。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幼儿们通过观察和聆听不同的声音,了解声音的成因和特性,以及音乐和声音之间的区别。
通过学习,孩子们可以更容易地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思想,并更好地了解声音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由于幼儿注意力不够集中,需要更多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接受知识。
我们应该采用多种不同的手段,如歌曲、故事、演示等方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积极性,让他们更加专注地学习和思考。
除此之外,在教学中,我们也需要更多地关注每个孩子的特殊需要,更好地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得到适当的培养和关爱。
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教案反思
![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教案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81a272f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33.png)
-团队合作与表达:在集体活动中,如何让幼儿在团队中有效合作并表达自己的创意。
-难点解析:通过小组活动,教师引导幼儿相互倾听、协调节奏,鼓励每个幼儿在团队中发挥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上述重点和难点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如情境创设、实物操作、小组合作等,确保幼儿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核心知识,同时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帮助幼儿突破学习难点。
(二)新课讲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声音的基本概念。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它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表达情感。声音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非常的重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故事来了解声音。故事中,小动物们用不同的声音进行交流,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声音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世界。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声音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好听的声音》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周围有很多不同的声音?”比如,雨滴打在窗户上的滴答声,或者是小鸟的鸣叫声。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声音的奥秘。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课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对声音的探索充满了好奇和热情。通过引导他们注意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孩子们开始意识到声音世界的丰富多彩。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有几个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班科学活动好听的声音教案5篇
![小班科学活动好听的声音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fa37b88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9c.png)
小班科学活动好听的声音教案5篇小班科学活动好听的声音教案篇1活动目标: 1、辨别几种不同的声音,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2、初步了解同种物体,由于数量的多少,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3、初步尝试用不同声音的套桶为乐曲伴奏。
4、培养幼儿的操作兴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个套桶娃娃,蚕豆、米、绿豆等若干。
2、《小手爬》的音乐,透明的瓶子若干。
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让套桶发出声音。
出示空套桶,“今天套桶娃娃想和我们小朋友做游戏。
”教师摇动空套桶,“你们听,怎么没声音?”1、教师设问:你有什么办法让空套桶发出声音?(在套桶里装上东西)“我们一起动手让套桶娃娃发出好听的声音,在你的套桶里装上一样东西,盖好,握握紧,摇一摇、听一听。
”幼儿探索、操作。
2、集体探索:“你们的套桶娃娃发出声音来了吗?让我听听。
”(幼儿集体摇动套桶。
)“你的套桶为什么会发出声音?”3、交流、分享:你在套桶中放了什么?(个别回答)它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我们来学一学。
(集体)这个声音像什么?二、探索比较,知道不同的物体在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不同。
1、分组活动:让幼儿尝试换一种东西放在套桶中,摇一摇,听一听。
“小朋友在套桶里放了一种东西,你想不想再换另一种东西放在套桶里,听听刚才的声音和现在的声音一样吗?”“小朋友拿着你的空套桶找一组你没玩过的放在你的套桶里,摇一摇、听一听。
”2、教师指导幼儿分辨不同的声音。
让幼儿比较前、后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
“你第一次玩了什么?这一次玩了什么?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教师让两个幼儿比较,“你们俩的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吗?”3、集体讨论,请三位幼儿示范。
“小朋友,你们听,他们的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吗?”“请你们猜一猜,小朋友的套桶里装的是什么?”让幼儿猜测,“你们猜的对不对呢?”教师帮助个别幼儿把东西倒进透明瓶子里让幼儿验证猜的是否正确。
得出结论:不一样的东西,在套桶中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三、观察、比较同种物体在套桶里发出不同的声音。
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完整课件
![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完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510b087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bd.png)
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好听的声音》选自幼儿小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声音的世界》第三节。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和辨别生活中不同物体的声音,了解声音的产生,初步学习声音的传播,以及声音与音乐的基础区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辨别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声音,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2. 培养幼儿对声音产生和传播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3.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教学重点:声音的辨别和描述,以及声音与音乐的区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鼓、铃铛、小木鱼等发声物品,以及用于传播声音的气球、绳子等。
学具:彩笔、画纸,用于记录和表达。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音响播放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让幼儿闭上眼睛猜测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引导幼儿关注和感知声音的差异。
2. 例题讲解(10分钟):针对幼儿猜测的声音,教师展示相应的物体,并解释这些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通过敲击鼓、摇铃铛等动作,让幼儿观察声音的产生。
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挑选一个发声物品,观察和记录这个物品的声音特点,并与同伴分享。
4. 声音传播实验(10分钟):利用气球和绳子进行声音传播实验。
让幼儿拉紧绳子,将气球贴近耳朵,观察声音在绳子中的传播。
5. 声音与音乐区分(10分钟):教师播放简单的音乐和纯声音,让幼儿辨别并说出它们之间的不同。
让幼儿用画笔和画纸记录今天学到的声音,并鼓励他们用语言描述。
六、板书设计1. 《好听的声音》2. 内容:声音产生的物体:鼓、铃铛、小木鱼等声音传播:气球、绳子声音与音乐的区别:音乐有节奏,声音无规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声音作业要求: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声音,记录下这些声音的来源,并尝试用画笔进行表达。
2. 答案示例:声音来源:闹钟、水流、汽车、鸟叫等画面描述:闹钟的声音像滴答滴答的小雨,水流的声音像轻柔的风,汽车的声音像远处的火车,鸟叫的声音像欢快的歌声。
幼儿园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精品课件
![幼儿园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c795270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42.png)
幼儿园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好听的声音》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内容主要围绕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以及不同物体的声音特点进行讲解。
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的传播方式、生活中常见的好听声音、如何辨别不同物体的声音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幼儿倾听、观察、表达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生活中美好声音的欣赏能力,激发幼儿对音乐、艺术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方式。
2.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倾听、观察和表达,辨别不同物体的声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话筒、小鼓、铃铛、沙锤等。
2. 学具:小纸杯、橡皮筋、小石头、塑料瓶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音响、话筒等教具,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教师操作教具,让幼儿倾听并描述它们发出的声音。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方式,让幼儿了解声音的基本知识。
(2)教师演示如何用不同物体发出好听的声音,引导幼儿观察和倾听。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学具,让幼儿自己尝试用不同物体发出声音。
(2)幼儿分组进行实践,互相倾听、观察、描述。
(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实践成果,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2)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声音的特点和倾听的重要性。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1. 《好听的声音》2. 内容:(1)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2)声音的传播:空气振动(3)好听的声音:生活中常见的声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幼儿和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好听声音,记录下来并描述。
(2)用小纸杯、橡皮筋、小石头等物体制作一个简单的乐器,并试着演奏。
2. 答案:(1)示例:鸟叫声、流水声、钢琴声等。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活动《好听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活动《好听的声音》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09757ee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95.png)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活动《好听的声音》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学会区分噪音和好听的声音;2.能够识别出动物和自然的好听的声音;3.了解声音的特点和传播规律;4.培育幼儿的察看力和感知本领;5.培育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体意识。
二、教学准备1.声音记录器;2.印刷版的各种动物和自然环境声音图片,如小鸟啁啾、小狗汪汪叫和流水声等;3.一张黑板和彩色粉笔;4.玩具小乐队,如铃铛、鼓、小号等;5.一些身边可以利用的器材,如橡皮筋、小风铃等。
三、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有趣味的声音让幼儿摆出一个弯曲的姿势,然后用口发出“嘟嘟嘟”“哒哒哒”“叮叮叮”的各种声音。
然后,让幼儿仿照相同的声音,并逐个加添难度。
比如,挑战幼儿说出“滴滴答答”“咕噜咕噜”的声音。
2.主题活动:好听的声音2.1 介绍声音老师把一个蒲公英或者羽毛扔给幼儿,让他们接住并认真看一看,听一听。
然后引导幼儿说出这种声音的传播规律、特点和产生的原因。
再把活动转移到幼儿身边的东西,让他们参加到讨论中。
2.2. 听声音使用声音记录器,从身边物品中近来的声音开始记录,比如钱币、铅笔摩擦、小鼠叫等。
然后,让幼儿听听刚刚用录音记录下的声音,看看他们能否猜中产生这种声音的物品。
2.3. 辨认声音老师把一些印刷好的动物和自然环境声音图片,摆放在桌子上,让幼儿识别和分类每一种声音。
同时,让幼儿想一想这些声音是从哪里来的,莫非是地上的小动物、树上的小鸟还是河边的小蚂蚁发出的呢?2.4. 制造声音给幼儿调配一些有趣味的玩具小乐队,像小号、铃铛、鼓。
让他们团队协作,制造好听的声音。
然后,让一组小乐队负责“演奏”,另一组小乐队则是“听众”。
2.5. 制造声音老师领幼儿到操场或花园,给他们每人一个小风铃或橡皮筋,让他们朝不同的方向走,用小风铃或橡皮筋发出声音,从而制造和记录下更多的好听的声音。
然后,让幼儿聚集在一起,听听他们制造出的嘈杂、欢快的声音。
四、反思在这个主题活动中,我发觉幼儿对声音的敏感度和赏识本领远超我想象。
幼儿园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精品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d2e064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2b.png)
幼儿园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好听的声音》,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我们身边的各种声音以及如何区分和欣赏美妙的声音。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培养幼儿对身边各种声音的观察和辨识能力,能区分不同的声音。
3. 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让幼儿学会欣赏美妙的声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辨识和欣赏。
难点:声音产生的原理、声音的传播方式以及如何欣赏美妙的声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话筒、鼓、铃铛、小动物玩具等。
学具:画纸、彩笔、贴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不同动物的声音,让幼儿闭上眼睛猜一猜是什么动物发出的声音,引导幼儿关注身边的声音。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声音的产生:教师敲击鼓、摇铃铛,让幼儿观察鼓面和铃铛的振动,讲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教师让一名幼儿站在远处,用话筒说话,让其他幼儿听到声音,说明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小动物玩具,让幼儿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培养幼儿对声音的辨识能力。
4. 声音欣赏(5分钟)教师播放美妙的音乐,引导幼儿用耳朵仔细聆听,学会欣赏好听的声音。
5. 小结与拓展(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2. 声音的传播:空气传播3. 声音的辨识与欣赏:听、观察、模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身边的声音,记录下来,第二天与同学们分享。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对声音的产生、传播、辨识和欣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生活中的观察和发现,引导幼儿不断拓展对声音的认知,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同时,教师还可以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如“寻找生活中的美妙声音”,让幼儿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完整课件
![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完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e9dfc6f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e3.png)
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奇妙的声音》,详细内容涉及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多样性以及如何辨别不同的声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敏感性,能够辨别不同的声音,并学会用语言描述。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声音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敏感性,学会辨别和描述不同的声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话筒、橡皮筋、小鼓、铃铛、纸杯电话等。
学具:每组一份音响、话筒、橡皮筋、小鼓、铃铛、纸杯电话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邀请学生模仿生活中熟悉的声音,如电话铃声、敲门声等。
(2)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物体发出声音,观察声音的产生。
2. 例题讲解(1)声音的产生:通过振动橡皮筋、敲击小鼓等,让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利用纸杯电话,让学生了解声音是通过空气、固体和液体传播的。
3. 随堂练习(1)分组进行“听声音,猜物体”的游戏,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敏感性。
(2)让学生用话筒、音响等设备录制自己的声音,并互相分享。
4. 知识拓展(1)介绍声音的多样性,如高音、低音、响度等。
(2)讨论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音乐、通信等。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2. 声音的传播:空气、固体、液体3. 声音的多样性:高音、低音、响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声音,记录下来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 答案示例:汽车喇叭声,高音、响亮,给人一种警示的感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声音的多样性方面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声音与音乐、通信等领域的联系,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教学难点与重点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一、实践情景引入1. 邀请学生模仿生活中熟悉的声音,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感受声音的多样性。
小班科学活动好听的声音观后感
![小班科学活动好听的声音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b67441b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dc.png)
小班科学活动好听的声音观后感前几天看了一场小班的科学活动“好听的声音”,那可真是一场超级有趣又充满惊喜的小活动呢!一走进活动现场,就能感受到那种欢快又好奇的氛围。
小班的小朋友们一个个就像小团子似的,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小星星。
活动一开始,老师拿出了各种各样能发出声音的小物件,像小铃铛、木鱼,还有那种沙沙响的沙锤。
当老师轻轻晃动小铃铛的时候,那清脆的“叮当叮当”声就像小精灵在跳舞,小朋友们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他们的小脑袋跟着声音转来转去,眼睛都舍不得眨一下,就好像在说:“哇,这个小铃铛怎么这么神奇呀!”有个小男孩还忍不住伸出小手,想去抓小铃铛,那小模样真是可爱极了。
然后老师又敲起了木鱼,“笃笃笃”的声音一出来,小朋友们都愣了一下,接着就咯咯咯地笑了起来。
我猜他们心里肯定在想:“这个声音好特别呀,和小铃铛的声音不一样呢。
”这时候有个小女孩奶声奶气地说:“老师,这个像小兔子在敲门。
”她的话让大家都笑了,我也觉得小朋友的想象力真的是太丰富了。
沙锤晃动起来沙沙作响的时候,小朋友们可兴奋了。
他们跟着沙锤的声音一起摇摆身体,就像一群小小的摇滚明星。
有个小朋友晃得太用力了,差点从自己的小椅子上掉下去,还好旁边的小伙伴拉了他一把,那画面既好笑又让人觉得特别温暖。
在活动中,老师还让小朋友们自己去探索这些小物件,去发现怎么能让它们发出不同的声音。
小朋友们那小手拿着小物件,这儿碰碰,那儿敲敲,那认真的小模样就像小小的科学家在做实验呢。
有个小朋友拿着小铃铛,一会儿轻轻摇,一会儿用力晃,还不停地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你听,声音不一样呢。
”看着他们这么投入地探索声音的奥秘,我都觉得这个世界在他们眼里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而且呀,这个活动不仅仅是让小朋友们听声音,老师还引导他们去感受声音的大小、高低。
当老师用很大的力气敲木鱼的时候,小朋友们都捂着耳朵说:“好大声呀。
”然后老师又轻轻地敲,小朋友们就把小耳朵凑过去听,那场景就像在玩一个超级有趣的声音游戏。
《好听的声音》幼儿园小班科学课件
![《好听的声音》幼儿园小班科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8beb696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30.png)
《好听的声音》幼儿园小班科学课件一、教学内容《好听的声音》是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的内容。
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探索》教材的第三章“奇妙的声音”中的第二节“好听的声音”。
详细内容包括:引导幼儿认识和辨别生活中各种好听的声音,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感受声音的多样性,培养他们对声音的敏感度和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识别和描述生活中的一些好听的声音。
2. 培养幼儿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基本认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认识和辨别生活中好听的声音,培养他们对声音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话筒、小鼓、铃铛、木鱼等能发出好听声音的物品。
学具:小鼓、铃铛、沙锤等手摇乐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演示音响、话筒等教具,让幼儿说出生活中听到的好听的声音,引导幼儿关注声音的来源。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让幼儿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空气传播。
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分组,每组挑选一个教具,尝试发出好听的声音,并分享给其他小朋友。
4. 游戏活动(5分钟)组织“声音接龙”游戏,让幼儿用学具发出各种声音,按顺序接龙,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好听的声音》2. 内容: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声音的传播:空气传播好听的声音:生活中各种声音示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好听声音作业要求:请家长协助,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好听的声音,记录下来,第二天分享给老师和同学。
答案示例:妈妈煮饭时锅铲翻炒的声音爸爸弹吉他的声音小鸟欢快的鸣叫声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小小音乐会”活动,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才艺,感受音乐的美妙。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增进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质说课稿《好听的声音》及教学反思(全文5篇)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质说课稿《好听的声音》及教学反思(全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e588c72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d8.png)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质说课稿《好听的声音》及教学反思(全文5篇)第一篇:幼儿园小班科学优质说课稿《好听的声音》及教学反思《小班科学优质说课稿《好听的声音》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小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科学活动《好听的声音》。
一、说教材1、教材的选择: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
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表现情感外露、不稳定,带有很大的情绪性。
他们更加喜欢直接用耳朵去听,用眼睛去看,用手去触摸。
他们学习、活动的特点是只关心活动的过程,不关心活动的结果。
小班的教学活动应注意游戏化、情景化。
《纲要》中对教材的选择有这样的一段话:教材的内容应源于幼儿现实生活,符合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与视野。
而应彩云老师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是生活与生活的摩擦,教育要回归生活。
”鉴于以上种种原由及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我选择了《好听的声音》这一题材作为本次活动内容。
2、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以幼儿快乐情绪的激发、倾听感受、操作体验为主要目的,在活动中渗透多种知识经验与能力的培养,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在活动中获得发展。
本次活动目标定为:(1)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
重点:探索用各种办法让物体发出声音。
难点: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根据以上三条目标定向作如下活动准备:(1)宝宝生活中声音的PPT。
(2)录音带:大鼓和小鼓音乐(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个,黄豆若干,三瓶软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个(图片)。
二、说教法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活动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好听的声音》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好听的声音》](https://img.taocdn.com/s3/m/5f04a5a9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84.png)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好听的声音》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声音,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2.培养幼儿通过听觉辨别不同声音的能力。
3.激发幼儿探索声音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幼儿学会通过听觉辨别不同声音,感受声音的美妙。
难点:引导幼儿探索声音产生的原理,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各种声音的录音(如:鸟鸣声、流水声、乐器声等)、音响设备、卡片、画笔、颜料。
2.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播放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引导幼儿闭上眼睛,感受音乐带来的愉悦。
(2)教师提问:你们刚才听到了什么声音?是什么感觉?2.声音欣赏(1)教师播放各种声音的录音,让幼儿分辨并说出是什么声音。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你们觉得这些声音好听吗?为什么?3.声音辨别(1)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一张卡片,卡片上画有不同的声音。
(2)教师播放一段混合了各种声音的录音,让幼儿找出与自己卡片上声音相同的部分。
(3)教师引导幼儿交流:你们是如何找到相同声音的?4.声音探索(1)教师展示一个可以发出声音的物体,如:笛子、鼓等。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物体发出声音的过程,探讨声音产生的原理。
(3)教师邀请幼儿上台尝试操作物体,感受声音的产生。
5.创作声音画(1)教师发放卡片和画笔,让幼儿在卡片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声音。
(2)教师引导幼儿用颜料给卡片上的声音上色。
(3)教师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幼儿互相欣赏、交流。
(2)教师提问:你们觉得本节课有趣吗?为什么?五、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较好,幼儿对声音的感知和欣赏能力得到了提升。
2.在声音辨别环节,部分幼儿可能出现困难,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
3.在声音探索环节,教师应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见解。
4.在创作声音画环节,教师应关注每个幼儿的作品,引导幼儿发挥创意。
5.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的学习反馈,了解幼儿对声音的兴趣,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小班科学活动好听的声音观后感
![小班科学活动好听的声音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91dad4b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78.png)
小班科学活动好听的声音观后感今天看了小班的科学活动“好听的声音”,那可真是一场超级有趣又充满惊喜的小活动呢!一走进活动现场,就能感受到那种活泼又新奇的氛围。
小班的小朋友们一个个就像小团子一样,可爱极了。
他们的小眼睛里都闪着好奇的光,就等着探索声音的奥秘啦。
活动开始,老师拿出了各种各样的小道具,像小铃铛、木鱼,还有那种能沙沙响的沙锤。
这些小玩意儿一出现,小朋友们就像是看到了宝藏一样兴奋。
老师轻轻晃动小铃铛,那清脆的“叮当叮当”声就像小精灵在跳舞,小朋友们的眼睛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他们一个个都伸长了小脖子,想要看得更清楚,小耳朵也竖得直直的,生怕错过一点声音。
然后老师让小朋友们自己去尝试发出声音。
这可不得了了。
小朋友们拿着小道具,那玩法可真是五花八门。
有个小男孩拿着沙锤,一边摇晃一边还跟着节奏扭起了小屁股,那模样就像是个小小的音乐家在开自己的独奏会呢。
还有个小女孩,她敲木鱼的时候特别认真,一下一下的,眼睛还紧紧盯着木鱼,那专注的小表情就好像在做一件特别伟大的事情。
而且啊,小朋友们听到自己弄出的声音,都开心得不得了,有的还咯咯直笑,那笑声和那些小道具发出的声音混在一起,就像是一场快乐的交响曲。
这个活动可不仅仅是让小朋友们玩得开心,还特别有教育意义呢。
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会问小朋友们一些简单又有趣的问题,像“这个声音是高还是低呀?”“哪种声音像小鸟叫呀?”小朋友们就会开动他们的小脑袋瓜去想。
虽然他们的回答有时候特别天真,比如说有个小朋友觉得小铃铛的声音像妈妈炒菜的声音,把大家都逗笑了,但这也正说明他们在用心感受和联想呢。
通过这个活动,小朋友们不仅听到了好多好听的声音,还对声音有了初步的认识。
他们知道了原来不同的东西能发出不同的声音,而且声音还有高低、大小之分呢。
这对小班的小朋友来说,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神奇声音世界的小窗户。
我觉得这个活动真的很棒。
它就像是一场小小的魔法之旅,把科学知识用这么有趣、这么贴近小朋友生活的方式展现出来。
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精选14篇)
![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精选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8321e303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36.png)
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精选14篇)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篇1活动目标:1、喜爱听辨四周的各种声音,区分不同声音以及所表示的意义2、知道大家不喜爱噪音,情愿在生活中避开发出重重的噪声。
活动预备:多媒体课件,耳朵图片,闹钟活动过程:一、说说自己听到的声音1、听谜语,引起爱好引导语:宝宝,你们喜不喜爱猜谜呀,今日老师带来了一个很好玩的谜语,想不想猜猜呀,你们要认真听啊(左一片,右一片,隔座山头不见面,要听奇妙声音全靠它)出示图片验证t:友爱的小伴侣,看发现底是什么啊?你们知道他们有什么用吗?小结:耳朵能让我们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所以我们小伴侣要爱惜自己的耳朵。
2、听一听,猜一猜宝宝,看看这些是什么字啊?老师来告知你们,这些字宝宝是“好听的声音”。
想不想听好听的声音啊?(婴儿笑声、闹钟声、电话铃声、门铃声、公路上的声音)小结:在我们四周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不同的声音表示不同的含义。
二、说说不好听的声音播放活动室里幼儿尖叫等各种嘈杂的声音。
重点提问1、你在哪里听到过这些声音?你觉得这些声音怎么样?2、还有哪些声音是你不喜爱的?3、那你的好伴侣发出了不好听的声音,你要怎么做?小结:我们都喜爱听好听的声音,不喜爱听吵闹的噪音。
听到难听刺耳的声音我们要把耳朵捂住,学会爱护自己的耳朵。
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篇2活动目标:1、尝试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在玩瓶子过程中,发觉声音的大小。
2、体验探究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阅历和感受。
活动预备:1、ppt2、每人一只塑料小瓶置于小椅子下面。
小盆4个,黄豆若干。
活动过程:(一)、尝试猜想生活中的不同声音1、谈话导入:宝宝们,今日有这么多客人老师来听咱们上课,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客人老师是来找耳朵最灵的宝宝的,那我们来比一比好不好?你听!(播放宝宝笑声)师:这是什么声音啊?谁的笑声啊,大人的还是宝宝的笑声?师:你们猜对了,真棒!这是小宝宝夜里睡觉做梦发出来的笑声。
可是天亮了,妈妈要请一个小动物来叫醒这个小宝宝,你听听是哪个小动物来叫醒宝宝的?(播放公鸡叫声音,幼儿:大公鸡!)师:大公鸡怎么叫的?(喔喔喔喔)师:那除了公鸡会叫宝宝起床,还有什么小动物也会叫呢?师:会叫的动物有许多许多,所以妈妈可以请很多小动物来叫小宝宝,宝宝被叫醒了,(播放洗手声音)咦!宝宝现在在干什么?师:洗手的时候会有什么声音啊?(哗啦啦)师:洗完脸刷好牙吃完早饭,宝宝该上幼儿园了,宝宝坐着爸爸的汽车(出示汽车图)上学了,汽车在公路上会发出什么声音啊?(嘀嘀嘀、嘟嘟嘟嘟)(二)、让空瓶子发出声音1、师:把瓶子拿出来玩玩,瓶子有声音吗?师:怎样让它发出声音呢?启发幼儿瓶子是由于装了东西而发出的声音(老师倒出黄豆证明)。
科学《好听的声音》小班活动教案
![科学《好听的声音》小班活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871766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98.png)
科学《好听的声音》小班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好听的声音》选自幼儿科学启蒙教材第三章《奇妙的声音》第三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声音的来源,探索声音的传播,了解不同的声音及其特点,学会用语言描述声音,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来源,知道声音是通过振动传播的。
2. 能够辨别不同的声音,用语言描述声音的特点。
3. 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声音的传播原理,用语言描述声音特点。
重点:认识声音的来源,辨别不同的声音,培养对声音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鼓、铃铛、小喇叭、玩具手机等发声物品。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不同声音,让幼儿闭上眼睛猜测声音的来源,激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音响、鼓、铃铛等发声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教师演示声音的传播,让幼儿了解声音是通过振动传播的。
(3)教师播放不同声音,让幼儿辨别并描述声音的特点。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声音来源,并分享给同伴。
4.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生活中的好听声音,以及这些声音带给自己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好听的声音》2. 内容:声音来源:音响、鼓、铃铛等声音传播:振动声音特点:高低、长短、强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的声音来源,并描述它的特点。
2. 答案示例:我喜欢小鸟的声音,它的声音清脆悦耳,让人感觉轻松愉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活动,观察幼儿对声音的认知和描述能力,针对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让幼儿聆听自然界中的声音,进一步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原理,用语言描述声音特点。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好听的声音》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好听的声音》](https://img.taocdn.com/s3/m/51caec9e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7a.png)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好听的声音》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声音2.掌握在什么情况下能够发出声音3.通过实验学习不同材质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响4.加深幼儿对声音的认识二、教学准备1.观察声音必备器材:发声球、木制拍子、铁制拍子、绸状原材料等。
2.音响绘本材料《呱呱叫的绿蛙》、《大声说话会怎样》等。
3.制作不同材质的声响,如放下木制拍子、铁制拍子、纸板、绸状原材料等。
4.教学借助于幼儿园科学所需音响设备等。
三、教学步骤1、前期准备1.将观察声音必备器材展示出来。
让孩子们观察器具的外形和功能。
2.陈述发明声音的背景知识。
3.制作不同材质的声响,不同声响之间的区别。
2、听音乐,找感觉1.播放音乐,让孩子们听音乐。
2.孩子们一边听着音乐,一边触摸发声器材。
3.自己身体内部发声,即说话、叫唤、吹口哨、吹口乐器等。
3、实验区分物体材质1.将制作好的不同材质的声音按顺序摆放在一起。
2.让幼儿把同种材料制作的各种声音分放在一起,区分不同的声响。
3.让幼儿用手摸、用眼看,并用舌头舔(如果安全)各种材料的形态和纹路,再用手摸不同材料的不同间隙和硬度,最后让幼儿用手摆放并进行不同声音的实验。
4、声音的来源1.用发声球模拟声音的发出。
2.让孩子们在发言球上摸莫泊桑,猜测发声球内的发声原理。
让孩子们说出刚才的感受,感受不同声音的原因。
3.当孩子们想要制声时候,也可以让孩子自己在不同的物体上制造声音,然后孩子互相比较不同声音的产生原理。
5、音响图书的观察1.幼儿观察音响图书,通过音响的观察,让孩子们对声音有更深的体悟。
2.引导孩子们从发声球、木制拍子、铁制拍子、纸板、绸状原材料等出发,讲解音响的运作原理。
四、教学反思1.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兴趣爱好和活动特点,结合各种实验装置和研究材料,设计适合幼儿的科学实验检查体。
2.在整个科学活动的进行中,老师应以能够激发幼儿的思考为原则,积极引导幼儿主动探究问题。
3.在实验环节,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实验器材,确保幼儿能够充分的参与活动,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好听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好听的声音》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a113f8a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31.png)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好听的声音》1. 教学目标1.让孩子认识到声音的来源和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
2.培养孩子观察事物的能力和感知力。
3.让孩子感受到美妙的声音,并学习如何用嘴巴发出美妙的声音。
2. 教学内容2.1 引入环节•用音响播放各种声音,例如: 乐器、动物叫声、汽车鸣笛等。
•以“我们能从哪些事物中听到声音呢?”为出发点,让孩子回答。
•让孩子互相模仿各种声音。
2.2 实验环节•让孩子用手掌捂住一边的耳朵,同时用另一只手指捏住鼻子,让孩子感受到只有口腔中空气流动出现声音的现象。
从而让孩子理解,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2.3 练习环节•让孩子学习如何用嘴巴发出声音,例如: 起风了风车转、老师的口哨声等。
•让孩子用平底锅、杯子等各种容器发出不同的声音,让孩子感受不同容器声音的差异。
2.4 结束环节•让孩子再次互相模仿各种声音,结束此次活动。
3. 教学方法3.1 讲述法在讲解声音的来源和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时,通过讲述让孩子了解声音的本质和作用。
3.2 实验法在实验环节中,让孩子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感受声音的形成,达到直观理解的效果。
3.3 练习法在练习环节中,让孩子通过练习发出声音,进一步掌握声音的产生方式,并提高嘴巴的灵活度。
4. 教学反思本次活动中,孩子们受到了许多新知识的启发,开阔了视野,学习了不少有趣的科学知识。
孩子们在感受声音方面能力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此外,孩子们在模仿声音时合作得很好。
但是,活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有些孩子会出现听力过敏或过度兴奋等现象。
在以后的活动中,需要我们更加注意孩子们的身心健康,确保活动的安全性和教学的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科学活动《好听的声音》
设计意图
“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食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在幼儿的实际生活中,每个孩子都有喝饮料时为了知道瓶子里还有没有便摇一摇的经验,本次活动就是在这种经验的基础上设计的,希望让幼儿的原有经验有所提升。
活动目标
1.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在为歌曲伴奏的基础上感知声音的大小。
3.在玩玩、摇摇瓶子过程中,发现声音的轻响。
活动重点
探索让瓶子发出声音及大小声音的方法并感知声音的大小。
活动难点
用语言表述探索过程。
活动准备
1.宝宝生活中声音的PPT。
2.空木糖醇口香瓶每人1个,黄豆若干。
3.歌曲伴奏:《大猫和小猫》。
活动过程
一、生活中的声音
听声音:(以宝宝早晨的生活背景)笑声——鸡鸣—-盥洗——汽车——问候(老师好)。
引导幼儿说出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想、说出马路上的汽车声等。
小朋友们,今天有这么多客人老师来听咱们上课,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客人老师是来找耳朵最灵的宝宝的,那我们来比一比好不好?你听!(播放宝宝笑声)这是什么声音啊?(笑声)谁的笑声啊,大人的还是宝宝的笑声?(小宝
宝)看看是不是小宝宝的笑声。
(出示小宝宝图)你们猜对了,真棒!这是小宝宝夜里睡觉做梦发出来的笑声。
可是天亮了,妈妈要请一个小动物来叫醒这个小宝宝,你听听是哪个小动物来叫醒宝宝的?(播放公鸡叫声音,幼儿:大公鸡!)大公鸡怎么叫的?(喔喔喔喔)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不是大公鸡,(出示大公鸡图)哇!你们又说对了!拍拍手表扬自己。
那除了公鸡会叫宝宝起床,还有什么小动物也会叫呢?(小狗,小猫等)小狗怎么叫的?(幼儿模仿)会叫的动物有很多很多,所以妈妈可以请许多小动物来叫小宝宝对吗?宝宝被叫醒了,(播放洗手声音)咦!宝宝现在又在干什么?(洗手)洗手的时候会有什么声音啊?(哗啦啦)洗完脸刷好牙后,小朋友该上幼儿园了,小朋友坐着爸爸的汽车(出示汽车图)上学了,汽车在马路上会发出什么声音啊?(嘀嘀嘀、叭叭叭)
二、让空瓶子发出声音,为大小鼓伴奏(教师事先准备3个瓶子:空瓶子、装有少量黄豆的瓶子,装满黄豆的瓶子)
1.让空瓶子发出声音
终于,小朋友来到了幼儿园,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玩了,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好玩的东西。
(出示空瓶子)看看你们的椅子下面,把口香糖瓶子拿出来玩玩,瓶子有声音吗?(没有)怎样让它发出声音呢?(幼儿讨论让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碰碰手、碰碰椅子、放东西到瓶子里等)附儿歌:拍拍拍,瓶子有声音,碰碰碰,瓶子有声音。
老师有一种办法和你们不一样,我摇摇瓶子就会有声音,(出示装有少量黄豆的瓶子摇一摇)问,你的瓶子也摇一摇有声音吗?启发幼儿瓶子是因为装了东西而发出的声音(教师倒出黄豆证实)。
小结:瓶子碰碰某个地方就能发出声音。
2.用瓶子装豆让它发出声音
小朋友想让你们的瓶子也发出好听的声音是吗?(是)
老师在装豆子是还会念儿歌呢,你听:瓶子宝宝,嘴巴张开,吃点黄豆,嘴巴闭紧,有声音啦!请个别幼儿示范操作,教师指导。
3.幼儿集体操作装黄豆。
瓶子宝宝有声音了吗?有的小朋友请坐过来,我要请小朋友来表演节目啦!谁的瓶子宝宝保护好了我就请谁来,(引导幼儿专注教师讲解)请一个幼儿上来与教师一同表演摇瓶子,提问,我们的瓶子发出来的声音一样吗?(不一样:一个响声大一个响声小)怎么回事?幼儿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小结: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
4.出示大鼓和小鼓图片,引导幼儿用瓶子摇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
5.摇瓶子游戏《大猫和小猫》
知道了瓶子宝宝的这个秘密,我们一起来表演大大的声音和小小的声音好吗?(伴奏:我是一只大猫,我的声音很大,喵喵喵喵喵↓我是一只小猫,我的声音很小,喵喵喵喵喵↑可进行两次)
延伸活动
出示装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与软糖发出的声音,谁更像大鼓、谁像小鼓?请幼儿到教室去吃吃看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