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1-8单元知识总结(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初三化学思维导图知识讲解

初三化学思维导图知识讲解

初三化学思维导图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四章自然界的水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第八章金属和金属材料第九章溶液第十第十章酸碱盐一、化学用语1、电离方程式:H2SO4=2H++SO42-;NaOH=NA++OH-;Al2(SO4)=2Al3++3SO42-2、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生石灰CaO;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石灰石、大理石CaCO3;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纯碱、口碱Na2CO3;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胆矾、蓝矾CuSO4·5H2O;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氨水NH3H2O。

二、金属活动性1、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 除外)。

三、酸、碱、盐的溶解性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3、四微溶物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下册知识点思维导图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下册知识点思维导图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空气的组成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原理点燃红磷消耗氧气减小容器内的压强吸入水的体积即为消耗的氧气的体积实验现象红磷燃烧发出黄光放热产生大量的白烟打开弹簧夹后,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约为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结论氧气的体积约为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注意事项密闭的容器防止容器内外气体交换反应物要过量充分消耗氧气反应的生成物为固体,或产生气体易被吸收减小对容器内气体体积的影响冷却至室温因反应条件多加热或点燃,冷却后方可准确测定消耗的氧气的体积减小的气体的体积即为消耗的氧气的体积空气成分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0.03%物质的分类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各种成分分别保持各自的性质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氧气支持燃烧炼钢、气割、气焊、航天支持呼吸动植物呼吸、医疗急救、潜水氮气含有氮元素制造硝酸、氮肥化学性质不活泼保护气液氮温度低麻醉剂超导材料在低温下显示超导性能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保护气通电时可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做电光源航标灯闪光灯霓虹灯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常见的空气污染物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烟尘PM 2.5污染来源化石燃料的燃烧工厂废气植被破坏污染防治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使用清洁能源处理工厂废气植树造林加强大气监测氧气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性质物理性质标况下,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化学性质与金属反应与非金属反应与某些化合物反应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反应原理收集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验满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说明已收集满氧气概念分子是保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爱护水资源分布海洋水、大气水、湖泊水、地下水等海洋中有80多种化学元素淡水占全球总水量的2.53%,其中可利用的占30.4%(不到总水量1%)爱护水资源水污染原因工业:三废末经处理,直接排放生活污水任意排放农业: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水污染危害鱼类大量死亡人引用:中毒、致病、甚至死亡工农业生产使用——降低产品质量防止水体污染加强水质检测工业三废处理后排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农业: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水的净化自来水厂水的净化过程沉降→过滤→吸附→投药消毒过滤原理:分离不溶于水的固体与液体的操作仪器:铁架台、漏斗、烧杯、玻璃棒、滤纸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硬水和软水硬水(较多Ca₂⁺和Mg₂⁺)和软水(不含或较少Ca₂⁺和Mg₂⁺)硬水、软水的检验:肥皂水硬水:泡沫少,浮渣多软水:泡沫多,浮渣少硬水的软化实验室:蒸馏生活:煮沸水的组成水的组成水的电解正极:氧气;负极:氢气正负极体积比:1:2原理:H₂O→(通电)H₂+O₂结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氢气燃烧氢气的物理性质氢气的化学性质可燃性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火焰上方罩一烧杯,有水雾出现原理:H₂+O₂→(点燃)H₂O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要验纯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混合物化学式与化合价化学式意义(H₂O)宏观水这种物质水由H、O元素组成微观一个水分子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水分子中H、O原子的个数比是2:1书写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读法正写反读根据化学式求化合价单质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H为+1,O为-2金属正价,非金属负价化学式的计算相对分子质量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元素的质量比化合价化合价囗诀化合价规律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理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实质宏观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概念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含义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表示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数量关系书写原则以客观事实为基础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书写步骤一写二配三标配平方法最小公倍数法奇数配偶法设“1”法读法读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读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比应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计算步骤:设、写、找、列、答根据题意设未知量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的质量关系列出比例式,求解简明地写出答案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碳单质化学性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与氧气反应,可燃性氧气充足时,碳能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氧气不充分时,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与某些氧化物反应,还原性在高温下,碳能与某些氧化物反应,使氧化物被还原,所以焦炭能用于冶金工业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无色透明,正八面体不导电用途:裁玻璃、钻石等石墨最软的矿物之一,深灰色可用于制铅笔芯导电用途:铅笔芯、润滑剂、干电池电极等无定形碳木炭和活性炭具有疏松的结构具有吸附性用途:吸附异味、有毒气体等c60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结构稳定二氧化碳定义碳的氧化物特性和功能特性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沸点和熔点沸点:-56.6℃(5270pa)熔点:-78.5℃(升华)能溶于水生成碳酸H₂CO₃弱酸不能燃烧可以使烧杯中的蜡烛熄灭参与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分子结构O=C=O的直线结构产生温室效应产生途径燃料燃烧动植物呼吸微生物分解动植物尸体获取和收集获取方法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₃==高温==CaO+CO₂↑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实验室制取实验室制法:CaCO₃+2HCl==CaCl₂+H₂O+CO₂↑稀盐酸浓盐酸有挥发性,会使收集到的二氧化碳不纯验满:燃着的木条靠近容器口熄灭即已收集满检验: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应用千冰制冷剂:人工增雨可以产生白色烟雾的舞台效果低温灭火器冷藏运输领域一氧化碳性质与用途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极弱的氧化性用途气体燃料冶炼金属可用于制甲酸钠危害有毒气体,会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而中毒可燃物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物理性质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金属之最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铬:硬度最高的金属钨:熔点最高的金属汞:熔点最低的金属锇:密度最大的金属锂:密度最小的金属金属分类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有色金属重金属:如铜、锌、铅等轻金属:如钠、镁、铝等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优点熔点高、密度小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抗腐蚀性能好金属的化学性质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金属+酸→盐+H ₂↑Fe+CuSO ₄= Cu + FeSO ₄(“湿法治金”原理)金属+盐→另一金属+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不可用浓硫酸、硝酸)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Ca,Na,Ba)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铁的冶炼原理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3CO + Fe ₂O ₃=高温=2Fe + 3CO ₂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常见的铁矿石有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 ₃O ₄)、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 ₂O ₃)铁的锈蚀铁与O ₂、水接触(铁锈的主要成分:Fe ₂O ₃)铁生锈的条件铜生铜绿铜与O ₂、水、CO ₂接触铜绿:Cu ₂(OH)CO ₃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清洁、干燥表面涂保护膜制成不锈钢铁锈很疏松,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水蒸气反应,因此铁制品可以全部被锈蚀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防止金属腐蚀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合理开采矿物寻找金属的代用品节约金属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

初中化学各单元知识点框架图

初中化学各单元知识点框架图

初中化学各单元知识点框架图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初中化学各单元知识点框架图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第九单元溶液第十单元 酸、碱、盐(一)化学用语1电离方程式:-++=24422SO H SO H ;-++=OH Na NaOH ;-++=24334232)(SO Al SO Al2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石灰石、大理石CaCO 3;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 ;纯碱、口碱Na 2CO 3;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胆矾、蓝矾CuSO 4·5H 2O ;碳酸钠晶体Na 2CO 3·10H 2O ;氨水NH 3·H 2O 。

(二)金属活动性 1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去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⑴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⑵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 、Ca 、Na 除外)。

(三)酸、碱、盐的溶解性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 3四微溶物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 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Ag 2SO 4(鉴别-24SO 和-Cl 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gCO 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4三个不存在的物质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四)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即有不在溶液中存在或在水溶液中不易电离的物质)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3、KNO 3、NaNO 3、AgNO 3、BaSO 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

初中化学各单元知识思维导图

初中化学各单元知识思维导图

初中化学各单元知识思维导图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生石灰Ca O;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 H)2;石灰石、大理石C aCO3;食盐的主要成分Na C l ;纯碱、口碱N a2C O3;烧碱、火碱、苛性钠Na OH;胆矾、蓝矾Cu SO4。

5H2O;碳酸钠晶体N a2CO3。

10H2O;氨水NH3。

H2O;3、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生石灰Ca O;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 H)2;石灰石、大理石C a CO3;食盐的主要成分Na Cl ;纯碱、口碱Na2C O3;烧碱、火碱、苛性钠N a OH;胆矾、蓝矾Cu SO4。

5H2O;碳酸钠晶体Na2C O3.10H2O;氨水NH3。

H2O。

金属活动性1、金属活动性顺序:K〉C a>Na>M g〉A l〉Zn>F e〉S n>Pb(H)C u〉H g>Ag〉Pt>A u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 a、N a除外)。

酸、碱、盐的溶解性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3、四微溶物:C 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 a 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A g2S O4(鉴别S O42-和C 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 g 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4、三个不存在的物质: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即有不在溶液中存在或在水溶液中不易电离的物质)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3、K NO3、N aN O3、A g NO3、B aS 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

初中化学思维导图(精讲版)

初中化学思维导图(精讲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a 学研究的领域:①制造新物质②合成新药物③开发新能源④防止环境污染。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如:水的沸腾、汽物质的1油挥发、铁水铸成锅、湿衣服晾干。

变化]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如:燃烧反应、铁生、锈、酒的酿制、食物腐败。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 物质的 <色、态、味、沸点、熔点、硬度、密度、导电性、导热性。

性京 I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毒性。

保存:广口瓶固体,取用:药匙、纸槽(粉末状)<一斜二送三直立〉 镶子(块状、金属颗粒)<一横二放三直立)〃保存:细口瓶取用:量多f 倾倒(瓶塞、瓶口、标签)量少一►胶头(垂直、悬空、不能横放或倒置) 定量一量简(平视)7吏用方法:火柴点燃,外焰加热。

注意事项: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以免失火;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

可直接加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可间接加热的:烧杯、烧瓶方法:保持试管干燥,先预热再用酒精灯的外焰均 匀加热,试管口不可对着人。

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o仪器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 、流下。

物质的 变化和《 性质走进化学世界化学是 一门以 实验为《 基础的 科学蜡烛燃 烧的探< 究’点燃前:白色固体,略有气味,质软,不溶于水,密度 不水小。

燃着时:石蜡熔化并发光发热,火焰分三层:外焰、内 焰、焰心,外层最明亮,里层最暗,火柒从中间到两端 逐渐变黑,烧杯内壁出现水珠,石灰水变浑浊。

I 熄灭后:产生白烟,用火柴点燃白烟,蜡烛重新被点燃。

人体呼出气体的探究:与空气中的气体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 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较少的氧气。

药品的取用规则(三不准原则、节约原则、处理原则、保护原贝D化学实 验的基 以操作仪器]给物质J 加热第二单元我们周囹的空军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初中化学各单元知识思维导图

初中化学各单元知识思维导图

初中化学各单元知识思维导图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生石灰Ca O;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 H)2;石灰石、大理石C a CO3;食盐的主要成分Na Cl ;纯碱、口碱Na2C O3;烧碱、火碱、苛性钠Na OH;胆矾、蓝矾Cu SO4.5H2O;碳酸钠晶体Na2C O3.10H2O;氨水NH3.H2O;3、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生石灰Ca O;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 H)2;石灰石、大理石C a CO3;食盐的主要成分Na Cl ;纯碱、口碱Na2C O3;烧碱、火碱、苛性钠Na OH;胆矾、蓝矾Cu SO4.5H2O;碳酸钠晶体Na2C O3.10H2O;氨水NH3.H2O。

金属活动性1、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 a>Mg>A l>Zn>F e>Sn>P b(H)Cu>Hg>Ag>P t>Au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 a、N a除外)。

酸、碱、盐的溶解性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3、四微溶物:C a(O 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 a 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A g2S O4(鉴别S O42-和C 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 g 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4、三个不存在的物质: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即有不在溶液中存在或在水溶液中不易电离的物质)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3、K NO3、N aN O3、A g NO3、B aS 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

初中化学各单元知识思维导图

初中化学各单元知识思维导图

初中化学各单元知识思维导图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生石灰Ca O;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石灰石、大理石C a CO3;食盐的主要成分Na Cl ;纯碱、口碱Na2C O3;烧碱、火碱、苛性钠Na OH;胆矾、蓝矾Cu SO4.5H2O;碳酸钠晶体Na2C O3。

10H2O;氨水N H3.H2O;3、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生石灰Ca O;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 H)2;石灰石、大理石C a CO3;食盐的主要成分Na Cl ;纯碱、口碱N a2CO3;烧碱、火碱、苛性钠Na OH;胆矾、蓝矾Cu SO4。

5H2O;碳酸钠晶体Na2C O3。

10H2O;氨水N H3.H2O。

金属活动性1、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 l〉Zn>F e>Sn〉P b(H)Cu〉H g〉Ag〉Pt>A u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 a、N a除外)。

酸、碱、盐的溶解性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3、四微溶物:C 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 a 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A g2S O4(鉴别S 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 g 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4、三个不存在的物质: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即有不在溶液中存在或在水溶液中不易电离的物质)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3、K NO3、N aN O3、A g NO3、B aS 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

初三化学思维导图

初三化学思维导图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四章自然界的水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第八章金属和金属材料第九章溶液第十第十章酸碱盐一、化学用语1、电离方程式:H2SO4=2H++SO42-;NaOH=NA++OH-;Al2(SO4)=2Al3++3SO42-2、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生石灰CaO;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石灰石、大理石CaCO3;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 ;纯碱、口碱Na2CO3;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胆矾、蓝矾CuSO4·5H2O;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氨水NH3H2O。

二、金属活动性1、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三、酸、碱、盐的溶解性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3、四微溶物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