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鉴定考试题汇总
![鉴定考试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e2efa0faa58da0116c1749e5.png)
总论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1、中药鉴定学的定义:是鉴定和研究中药品种(真伪)和质量(优劣),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科学。
2、鉴定的对象:中药材、饮片、中成药3、中药鉴定学的任务:四条一、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二、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三、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四、寻找和扩大新药源4、中药材品种混乱的原因:4条一、同物异名,同名异物;二、本草典籍,记述粗略;三、一药多源,易于混杂;四、历史沿革,品种变迁。
5、何为真伪优劣: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品种均为正品。
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以及非药品冒充或者以它种药品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
优: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的药品。
劣:是指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的药品。
6、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因素:种质、栽培、产地、采收、贮藏、运输、人为掺伪7、寻找扩大新药源的途径:8条一、进行全国性药源普查寻找新药源;二、从民族药或民间药中寻找新药源;三、根据生物亲缘关系寻找新药源;四、以有效成分为线索寻找新药源;五、从古本草中寻找新药源;六、药理研究与临床研究结合开发新药源;七、老药开发新用途;八、扩大药用部位。
第二章发展史第三章1、道地药材的定义:指应用历史悠久,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疗效显著,有明显地区特色的中药材。
我国主要道地药材产区及道地药材----川药:川贝母、川芎、黄连、川乌、附子。
广药:广藿香、广金钱草、巴戟天。
云药:三七、木香、重楼、茯苓。
怀药:四大怀药,地黄、牛膝、山药、菊花。
浙药:浙八味,浙贝母、白术、延胡索、山茱萸、玄参、杭白芍、杭菊花、杭麦冬、温郁金。
关药:人参、鹿茸、辽细辛、辽五味子。
2、各类药材的一般采收期植物药:1、根及根茎类:一般在秋冬两季及春初发芽前2、茎木类:一般在秋冬两季采收3、皮类:一般在春末夏初采收4、叶类:光合作用旺盛期,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采收5、花类:不宜在花完全盛开后采收6、果实种子类:自然成熟时采收7、全草类:植物充分生长,茎叶茂盛时采割8、藻、菌、地衣类:药用部位不同,采收情况也不一样。
中药鉴定学医学
![中药鉴定学医学](https://img.taocdn.com/s3/m/13198d53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55.png)
科学的采收方法: 必须把有效成分的累积动态与植物生长发育
阶段这两个指标相结合。
各类中药的一般采收原则 根及根茎类 一般在秋、冬季植物地上部分将枯萎时及春初发 芽前或刚露苗时采收,此时根或根茎中贮藏的营 养物质最为丰富,通常含有效成分也比较高。 茎木类 一般在秋、冬两季采收。有些木类药材,可全年 采收。
202X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宁静致远
汇报日期
中药鉴定学 Authent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s
第一章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第一节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
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
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科学。
第二节 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
中药真伪:指中药品种的真假。
第三节 中药的贮藏
01
中药贮藏中常发生的变质现象
02
虫蛀
03
害虫生长的有利条件:
04
温度在16℃~35℃;
05
相对湿度在70%以上;
06
药材中含水量在13%以上。
07
2、害虫的防治 a.经验贮藏 喷洒白酒,放置樟脑、大蒜、花椒; 可将相互起保护的药材放在一起,如牡丹皮与泽泻放在一 起,牡丹皮不易变色,泽泻不易虫蛀。 b.利用温度贮藏 (1)低温法 药材害虫: 在8~15℃时停止活动; 在一4~8℃时,即进入冬眠状态; 低于一4℃,经过一定时间,可以使害虫致死。
(2)烘干: 利用人工加温的方法使药材干燥。 a.一般温度以50~60℃为宜,此时抑制了 酶的活性。 b.含维生素C的多汁果实药材可用70~90℃ 的温度以利迅速干燥。 注意: a.含挥发油或须保留酶的活性的药材,不宜 用此法。 b.富含淀粉的药材如欲保持粉性,烘干温度 须缓缓升高,以防新鲜药材遇高热淀粉粒 发生糊化。
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https://img.taocdn.com/s3/m/4dd50434dd36a32d73758185.png)
中药鉴定学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品质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也是一门研究中药的鉴定方法和质量标准的应用学科)2.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中成药。
3.中药鉴定学的任务:鉴定中药真伪和优劣;首要任务和基本任务。
继承和弘扬祖国药学遗产;历史任务。
研究和制定中药的质量标准;战略性任务。
保护与开发中药资源;长期任务。
4.中药新资源的开发途径:a. 利用民间药和民间秘方开发新药;b. 从古本草中发掘;c. 根据亲缘关系开发同科属新药源;d. 以有效成分为线索开发新药;e. 药理与临床研究结合开发新药;f. 开发老药新用途;g. 扩大药用部位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第三章中药资源的利用与保护1.道地药材:是指人们经过长期医疗实践证明,质量好、临床疗效高、传统公认的且来源于特定地域的名优正品药材。
2.中国著名道地药材:东北的人参、鹿茸;浙江的“浙八味”;河南的“四大怀药”;宁夏的枸杞;云南的三七;广西的蛤蚧;四川的黄连;山东的阿胶、金银花;广东的陈皮。
人参:长白山区和大、小兴安岭(山参),园参为:吉林、黑龙江、辽宁。
三七:广西田阳(田七)、云南文山。
三七的支根为筋条,根茎为剪口,余下主根为头子。
金银花:河南密县(密银花)、山东。
广藿香:广东省广州市的石牌3.四大怀药:怀地黄、怀山药、怀牛膝、怀菊花。
4.浙八味:浙玄参、浙贝母、浙元胡、浙白术、杭菊花、杭白芍、杭麦冬、温郁金。
5.四大南药:槟榔、砂仁、巴戟天、益智仁。
6.四大藏药:冬虫夏草、炉贝母、雪莲花、西红花。
第五章中药的鉴定1.中药鉴定的依据:国家药品标准和省级药品标准。
2.国家药品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简称《中国药典》,第一部收载中药材和成方制剂;《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
简称《部颁标准》,包括:中药材部颁标准,中成药部颁标准,进口药材部颁标准。
3.地方药品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标准。
2014年中医执业医师《中药鉴定学》笔记整理
![2014年中医执业医师《中药鉴定学》笔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788a7ac284ac850ad024259.png)
2014年中医执业医师《中药鉴定学》笔记整理百手整理起驾为您第一篇总论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第三章中药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了解)第四章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第五章中药的鉴定第六章中药的质量标准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品质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也是一门研究中药的鉴定方法和质量标准的应用学科)2.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中成药。
3.中药鉴定学的任务:鉴定中药真伪和优劣——首要任务和基本任务继承和弘扬祖国药学遗产——历史任务研究和制定中药的质量标准——战略性任务保护与开发中药资源——长期任务4.引起中药品种混乱的因素:(中药品种的鉴定,指中药来源或基原的鉴定,即“正本清源”。
是解决中药真实性和质量的首要任务。
)a.一药多源(贯众 6科35种);b.形态相似,而误采、误收、误种、误用(白花蛇舌草-水线草)c.正品短缺,以假充真(三七);d.地区用药习惯(大青叶);e.人为制假(广藿香)5.影响中药质量下降的因素:(中药的质量鉴定,指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鉴定,是中药鉴定的基本任务。
)a.野生与家种(牛膝)b.道地与非道地(广藿香)c.采收期、生长年限、加工方法(茵陈)d.运输贮藏(细辛)e.人为掺假或非药用部位(龙胆、柴胡)f.提取过的残渣(丁香)6.中药新资源的开发途径:a. 利用民间药和民间秘方开发新药(穿心莲、沙棘)b. 从古本草中发掘(青蒿素)c. 根据亲缘关系开发同科属新药源(山麦冬)d. 以有效成分为线索开发新药(麝香、灰毡毛忍冬)e. 药理与临床研究结合开发新药(展枝唐松草)f. 开发老药新用途(五味子)g. 扩大药用部位(忍冬叶)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1.本草:是我国古代记载药物知识的著作。
第三章中药资源的利用与保护1.道地药材:是指人们经过长期医疗实践证明,质量好、临床疗效高、传统公认的且来源于特定地域的名优正品药材。
中药鉴定一天学完
![中药鉴定一天学完](https://img.taocdn.com/s3/m/9cd14f56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b7.png)
中药鉴定学一文学完总论部分:总论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一、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中药鉴定学是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订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二、中药鉴定学的任务(4个)1.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祖国药学遗产中药的品种问题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品种正确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
如何确定中药的正品,成为中药研究工作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中药的真、伪、优、劣,即指中药品种的真假和质量的好坏。
“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中药均为正品。
另外,各省、市、自治区“中药材标准”中收载的品种,在该地区亦属正品;“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或地方药品标准)规定中药的品种以及以非药品冒充中药或以它种药品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
“优”,即质量优良,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劣”,即劣药,是指虽品种正确,但质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中药。
(1)鉴定中药品种的真伪当前药材与饮片假冒伪劣的表现形式有:主观利益驱动----①以相对价廉的它种药材伪充此种药材;②有意造假,以假充真;③掺伪;④药材提取部分成分后再流入市场;⑤染色。
客观专业水平不够----⑥一些名称相近或外形相似或基原相近的品种之间产生混乱;⑦误种、误采、误收、误售、误用。
(2)鉴定中药质量的优劣中药质量的优劣,关系到中药临床的有效性、安全性、稳定性和中药的标准化、国际化等大问题。
中药质量的优劣主要表现为有效成分或有效物质群的含量的高低、有效成分之间的比例关系,有害物质存在情况以及中药的纯净度等。
对中药质量的科学评价,除临床疗效、性状鉴别外,目前常以其有效成分的含量、有害物质的限量指标和涉及中药纯净度检查的各项指标等作为主要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其有效性、安全性。
3.研究和制定中药规范化质量标准中药标准是国家对中药质量及其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监督管理的技术依据,是中药生产、经营、使用、检验和监督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及任务09
![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及任务09](https://img.taocdn.com/s3/m/5cc49122482fb4daa58d4b9a.png)
总论第一篇总论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及任务中药鉴定学:就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品质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对中药进行“整理提高、保质寻新”的学科。
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中药材:是指供切制成饮片用于调配中医处方、或磨成细粉直接服用或调敷外用,以及供中药厂生产中成药或制药工业提取有效成分的原料药。
“草药”或“民间药”:一般是指草医(民间医生)用于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天然药物,绝大多数是历代本草无记载的天然药物。
“中草药”:中药和草药统称为中草药。
“民族药”:是指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习惯使用的民间药物。
生药:一般是指取自生物的药物,兼有生货原药之意。
第一节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中药的真伪优劣,就是中药的品种和质量。
◆“真”即正品,◆正品: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品种。
◆“伪”即伪品,◆伪品: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以及非药品冒充或者以其他药材冒充正品的。
“优”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
“劣”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
金钱草: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Lysimachia christinae Hance的全草广金钱草(药典品)豆科植物广金钱草Desmodium styracifolium (Osb.) Merr.的茎叶天仙子*药典:茄科莨菪Hyoscyamus niger L. 的种子。
(剧毒)广东:爵床科岩水蓑衣Hygrophila salicifolia (V ahl.) Nees. 种子。
络石藤以络石之名在全国各地药用商品较为复杂,中药经营主要有三个种类:◆夹竹桃科植物络石的带叶藤茎;◆桑科植物薜荔的带叶茎枝;◆茜草科植物匍匐九节的带叶茎。
丝瓜络*药典:葫芦科丝瓜Luffa cylindrica (L.) Roem. 果实维管束广东:葫芦科粤丝瓜Luffa auctangula (L.) Roxb.去种子的果壳。
第二节继承和弘扬祖国药学遗产古代本草记载药物近3000种,并总结了每种药物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品种、栽培、采收、加工、鉴别、炮制、贮藏和应用等多方面的经验和知识,是今天中药科学发展和继承的基础。
1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与任务
![1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与任务](https://img.taocdn.com/s3/m/94adbd23f242336c1eb95ed3.png)
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 长期任务 • 加强保护 • 解决保护与开发的矛盾
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
品种
产地
贮藏 加工
生长环境 采收
三、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
①中药标准含义:是国家对中药质量及其检验方法 所作的技术规定,是中药生产、经营、使用、检 验和监督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②制定原则: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以 保证中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和可控性。
③适用范围:新中药材、新中药饮片、新中药提取 物、新中成药以及老药再评价等。
– 全球性原因:热带森林破坏严重(马达加斯加,90% 森林被毁) ,20年前地球上每天消失一个物种,今天 每小时消失一个物种。
– 地区性原因: 1)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口↑耕地↓沙化 ↑水土↓
2)野生动植物保护意识差,法制不健全。
– 发达国家海洋动物(鲸、海豹等)限捕,陆地野生动 物一般禁捕。
– 我国野生药用动物原来大量捕杀,熊↓、虎↓、蛇类↓ 、麝↓
– 岩白菜素为紫金牛科紫金牛中所含有的镇咳 成分,该成分首次发现于虎耳草科岩白菜中 ,后从虎耳草科筛选,发现落新妇属含量较 多。
– 青黛——菘蓝、蓼蓝、马蓝 叶制成。
• 以药理和临床疗效为线索:
– 唐松草等
• 扩大药用部位:
– 乌龟腹甲(龟板)——背甲+腹甲(龟甲)
• 老药新用:
– 丹参、川芎、葛根、山楂、三七、银杏叶— —心血管疾病
• 人工栽培、养殖:
– 野转家 射干 – 金钱白花蛇、鹿、麝、蜈蚣、蝎、土鳖虫。
• 人工合成,代用品研究:
中药鉴定学第一章
![中药鉴定学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095d75d3d5bbfd0a795673a9.png)
藤的藤茎。
鸡血藤能补血活血、舒筋活络。为豆科密花豆的藤茎。 全国不少地区将大血藤称作鸡血藤,并作鸡血藤入药 用,《中国药典》1985年版将二者分开,分别入药。
鸡血藤
大血藤
同名异物
木通科木通 木通 毛茛科小木通、绣球藤 马兜铃科东北马兜铃(除云贵川以外用) 《神农本草经》记载的木通无毒,为木通科木通。 1963年版<中国药典>同时收录了木通科木通、毛茛科
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
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还有民间用药 (草药)和民族药。
3、 中药鉴定学的研究范围
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质量标 准及寻找新药等。
中药鉴定学的任务
1、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 2、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 3、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 4、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第一节 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
野生龙胆和栽培龙胆,性状差异大,栽培条件优化,
栽培龙胆中龙胆苦苷含量较高。 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含量超标 (2) 药材产地 道地药材优于非道地药材 (3) 药材采收季节、采收时间 绵茵陈和茵陈蒿,槐米和槐花 (4) 贮藏 变质现象(虫蛀、霉变、变色、走油)有效成分分解
(5)药材的净化程度 麻黄草质茎掺入木质茎。 (6)药材有效成分已被提取 已被提取的人参经干燥,外观变化不大。
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中药教研室 楚生辉
总论
第一章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1、中药鉴定学的定义
★中药鉴定学 (Authent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s)
(1)鉴定和研究中药品种和质量
(2)制定中药标准 (3)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应用学科
2、中药鉴定的研究对象——中药
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用于防治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一章讲义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一章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6cfdc81559eef8c75fbfb3ad.png)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一章讲义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第一节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对象是中药,包括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中药鉴定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中药鉴定学是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历史、来源、品种形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即鉴定和研究中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建立规范化的质量标准以及寻找新药和扩大药源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以确保中药品种正确、质量优良,安全、有效、稳定、可控。
简而言之,就是一门对中药进行“保质、寻新、整理、提高”的学科。
第二节中药鉴定学的任务中药鉴定学当前的主要任务包括: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中药学遗产;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一、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中药学遗产中药的品种问题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一药多基元中,不同的品种质量有差异,造成中药质量控制困难,临床疗效难以保证。
中药的品种正确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
如何确定中药的正品,成为中药研究工作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现象的主要原因1.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2.本草记载不详,造成后世品种混乱3.有的中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品种发生了变迁4.一药多基原情况较为普遍(二)解决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问题的途径1.加强本草考证,以求正本清源2.对中药进行系统的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3.力求一物一名、一名一物4.查考地方史志二、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中药的真、伪、优、劣,即指中药品种的真假和质量的好坏。
“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中药均为正品;另外,各省、市、自治区“中药材标准”中收载的品种,在该地区亦属正品。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与任务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与任务](https://img.taocdn.com/s3/m/d0d7f5c2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65.png)
3.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 4.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1)云南的中药资源 a、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云南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共7个气候类型。因此,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就是云南多种多样气候类型的写照,表明了“立体气候”的特点。如此丰富多样的自然条件,使云南成为全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汇集了从热带、亚热带至温带甚至寒带的所有品种,在全国约3万种高等植物中,云南省有1.7万多种,占全国高等植物总数的62.9%,从而为种类繁多的中药资源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滇南本草》(明·兰 茂)为地方性本草的代表。
清代乾隆年间赵学敏编成《本草纲目拾遗》一书,对《本草纲目》作了一些正误和补充,增药716种。 清代道光年间,吴其浚的两部专论植物的著作:《植物名实图考》和《植物名实图专长编》问世,前者记载植物1714种,后者描述了植物838种。对于每种植物的形色性味、用途和产地叙述颇详,并附有精确插图,尤其着重植物的药用价值与同名异物的考证,所以虽非药物专著,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多基源问题。如防己的商品品种已达十余种,防己的原植物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Moore,广防己的原植物为Aristolochia fangchi Y.C.Wu ex.Chou et Hwang。此外,有的地区使用木防己 、川防己等,川防己为马兜铃科植物。
1
总之,要解决品种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艰巨任务。它不但需要药学工作者通过研究、实验,努力做到中药的名称准确、品质可靠,而且还要求药材生产、经营者,特别是中医师学习、使用它们的名称和功效时规范化。
2
(2)确保中药质量 中药的优劣,实指中药质量的优劣。中药的质量,除品种外,还受栽培条件、产地、采收加工、贮藏运输等多种环节的影响。 ①采收期:如绵茵陈过去都是春季采收苗高6cm~10cm的幼苗,俗语说:“正月茵陈,二月蒿,三月茵陈当柴烧”;茵陈蒿是秋季花蕾长成时采收。 ②产地,如广州石牌的广藿香,气香纯,含挥发油虽较少,但广藿香酮的含量却较高;而海南省产的广藿香,气较辛浊,挥发油含量虽高,但广藿香酮的含量却甚微。 ③贮藏时间对质量的影响,如荆芥的挥发油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细辛的酸性氨基酸为其镇咳成分之一,新鲜细辛的镇咳作用强,当贮存6个月后则无镇咳作用。
中药鉴定学第一章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中药鉴定学第一章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https://img.taocdn.com/s3/m/4a265d0e4b73f242336c5f84.png)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祖国药学遗产
仅本草著作中记载的药物数就有近 3000种,它总结了每 种药物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品种、栽培、采收、加工、鉴别、 炮制、贮藏、和应用等多方面的经验和知识,是一座光辉 灿烂的宝库,是今天中药科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对这些 财富,我们应运用近代科学知识和技术加以分析、考证, 发掘出有用的药学史料和品种,以丰富和促进现代中药科 学的发展。
二、中药的质量鉴定 中药的质量鉴定是指对中药优劣的检验。 鉴定中药的优劣是保证其有效性的关键, 是中药鉴定学的基本任务。
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主要有:
1、 中药的规范化栽培与药材质量关系密切,它是中药质量的源头,所以目前国 家提出并实施的中药GAP发展战略十分必要。如野生牛膝和栽培牛膝,由于生长环境 的不同,两个品种性状特征有较大差异,野生或部分地区引种的主根短,细小,支 根多,木质化程度高,柔韧性差。另外中药栽培品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含量超标问 题十分严重,这个问题不解决,中药材很难进入国际市场。 2、 药材产地不同,其质量差异明显。如广藿香产在广州石牌者,气香纯正,含 挥发油虽较少(茎含0.1%~0.15%,叶含0.3%~0.4%),但广藿香酮的含量却较 高;产于海南岛的广藿香,气辛浊,挥发油含量较高(茎含0.5%~0.7%,叶含3% ~6%),广藿香酮的含量却甚微。道地药材就充分反映了产地与药材质量的关系 。 3、 有的药材采收季节、采收时间(植物的生长年限)不同,其所含的化学成分 也有差异。如茵陈过去都是春季采收苗高6cm~10cm的幼苗,俗话说:“正月茵陈, 二月蒿,三月茵陈当柴烧”,说明采收期的重要性。后来通过研究,提出茵陈的三 个 主 要 利 胆 有 效 成 分 蒿 属 香 豆 精 ( scoparone ) 、 对 羟 基 苯 乙 酮 ( p - hydroxyacetophenone)和茵陈香豆酸A、B(capillartemisin A、B)以秋季的花前 期至花果期含量高。为此《中国药典》增加了秋季采收期,即春季幼苗高6cm~10cm 时或秋季花蕾长成时,前者称“绵茵陈”,后者称“茵陈蒿”。
13执业药师中药鉴定资料(供印刷)
![13执业药师中药鉴定资料(供印刷)](https://img.taocdn.com/s3/m/c5cb365d3c1ec5da50e270c9.png)
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应试《中药鉴定学》复习资料湖南中医药大学潘清平总论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1.发掘整理祖国药学遗产;-------------------------------继承2.鉴定中药真伪优劣(中药材、饮片、中成药);------------鉴定3.制订中药质量标准;4.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发展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历代主要本草著作)书名年代作者药数分类对中药鉴定的贡献神农本草经秦汉集体创作365 三品分类仅记载药名,无具体的鉴别知识本草经集注梁陶弘景730 自然属性开始基源考察,文字记载药物形态新修本草唐苏敬李勣850 图文对照;我国第一部具有药典性质的本草证类本草宋唐慎微1746 图文并茂;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本草纲目明李时珍1892 自然分类自然分类的先驱第三章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一、药材的品种、种质与栽培二、中药的产地(川广云贵浙怀淮;关秦南北藏蒙维)1.川药:川牛膝、川乌(附子)、黄连、川贝母、天麻、金钱草、川黄柏、冬虫夏草;2.广药:肉桂、陈皮、槟榔、砂仁、广藿香、穿心莲、广金钱草、石斛、蛤蚧;3.云药:三七、云木香、茯苓;4.贵药:天麻、杜仲、吴茱萸、五倍子、朱砂;5.浙药:玄参、玄胡、麦冬、浙贝母;白芍、白术、菊花、温郁金(浙八味);6.怀药:地黄、牛膝、山药、菊花(四大怀药);7.淮药:丹皮、木瓜、龟板、鳖甲;8.关药:人参、鹿茸、五味子(东北三宝);细辛、防风、龙胆、升麻;9.秦药:大黄、当归、秦艽、党参、秦皮、枸杞;10.南药、北药、藏蒙维:三、药材的采收:基本原则----适时采收1.根及根茎类、茎木类:秋、冬季;2.皮类:春夏之交;3.叶类:光合作用旺盛,开花前、果实未成熟前;4.花类:花蕾时------------------------------金银花、丁香、辛夷、槐米花初开时----------------------------洋金花、红花花盛开时----------------------------菊花、番红花5.果实种子类:幼果、未成熟、近成熟、成熟;6.全草类:茎叶茂盛时。
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https://img.taocdn.com/s3/m/aa4bda6bf121dd36a22d8246.png)
中药鉴定学笔记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中药鉴定学: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中药:依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医疗保健的天然药物,有中药材、中成药、中药饮片。
道地药材:指那些历史悠久、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疗效显著,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中药材。
四大怀药:地黄、菊花、山药、牛膝浙八味:浙贝母、白术、杭白菊、杭菊花、杭麦冬、延胡索、温郁金、玄参真伪优劣: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藏的品种即为正品;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以及以非药品冒充或者以其他中药材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优,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劣,品种正确,但质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
1、简述中药鉴定学的任务(1)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2)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3)研究制定中药质量标准(4)扩大寻找新药源2、解决中药的品种混乱的途径(1)深入实际调查,加强考证本草(2)考察地方史志,注意域外旁支(3)严格规范名称,力求一药一名(4)研究活性成分,寻求药效实证3、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途径(1)发掘民间药,民族药,从民间和民族用药经验中寻找新的药物资源。
(2)根据生物的亲缘关系,在同科属植物中寻找(3)以中药中所含的有效成分为线索,寻找扩大新药源(4)以药理筛选结合临床疗效,寻找扩大新药源(5)从古代本草中寻找新资源(6)根据植物生长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去寻找4、中药材品种混乱的原因(论述)(1)同物异名,同名异物我国幅员辽阔,物种繁多,各地区用药名称不尽相同。
如益母草,在东北称坤草,又叫楞子棵,在江苏某地区又称天芝麻,浙江叫三角胡麻(2)古代典籍,记述粗略如《本草经集注》曰:“白头翁处处有之,近根处有白茸,状如白头老翁,故以为名。
由于这个原因,使得从古至今就有多种根部有白毛茸的植物混作白头翁,以致清代吴其睿得出这样的结论:“凡草有白毛者,以翁名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第一节中药鉴定学的定义
1.中药鉴定学是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订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2.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对象是中药。
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3.中药鉴定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是:在继承祖国医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历史、来源、植(动)物形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建立规范化的质量标准以及研究寻找新药和扩大药源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4.我们中药鉴定学最终通过我们的研究是要确保中药品种正确、质量优良、安全、有效、稳定、可控。
简而言之,就是一门对中药进行“保质、寻新、整理、提高”的科学。
第二节中药鉴定学的任务
一、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祖国药学遗产
中药的品种问题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品种正确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
如何确定中药的正品,成为中药研究工作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由于历史等诸多原因,使中药材品种混乱和复杂现象严重,其主要原因有4个:
(1)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
(2)本草记载不详,造成后世品种混乱;
(3)有的中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品种发生了变迁;
(4)一药多基源情况较为普遍。
解决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问题及发掘祖国药学遗产的途径有6条:
(1)力求一物一名,一名一物;
(2)正确继承古人药材生产和用药经验;
(3)开展古方药物的品种考证;
(4)查考地方志;
(5)本草考证有助于自认资源的开发利用;
(6)本草考证与现今药材品种相结合。
二、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
(1)中药的真、伪、优、劣,即指中药品种的真假和质量的好坏。
“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中药均为正品;“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中药的品种以及以非药品冒充中药或以它种药品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
“优”,即质量优良,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劣”,即劣药,是指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中药。
(2)当前中药材的真伪问题仍十分突出,究其原因有:①以它种药材伪充此种药材;②一些名称相近或外形相似或基原相近的品种之间产生混乱;③个别人有意作假,以假充真;④地区习用药材流出本地区外,造成混乱。
⑤误种、误采、误收、误售、误用。
(3)影响中药质量的主要因素有:①品种。
②栽培。
③产地。
④采收加工。
⑤贮藏。
⑥运输。
⑦非药用部位超标。
⑧个别药材经提取部分成分后再流入市场等。
⑨缺乏内在质量控制指标。
(4)中药质量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有效成分或有效物质群的含量。
对中药质量的科学评价目前常以其有效成分的含量、稳定性、安全性为指标(3指标)。
中成药的鉴定方法同中药材一样,主要包括性状、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鉴别、检查和以色谱法和光谱法为主的含量测定。
三、研究和制定中药规范化质量标准
1.凡正式批准生产的中药(包括药材、饮片及中成药)都要制定质量标准。
2.《中国药典》和部颁药品标准是我国法定的药品标准。
3.中药标准是国家对中药质量及其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监督管理的技术依据,是中药生产、经营、使用、检验和监督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4.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应充分体现“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
5.《中国药典》从1953年版起到2005年版已颁行了八版。
四、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一)中药的资源
中药资源包括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资源。
又分为天然中药资源和人工栽培或饲养的药用植物、动物资源。
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表明:我国现有中药资源达12807种,在这些种类中,传统中药约1200种,其中常用中药约500余种,民族药1500~2000种,其余为民间草药。
1.天然中药资源;
2.种植和养殖的中药资源。
(二)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方法有:
①进行全国性药源普查,寻找新的中药资源。
②根据生物的亲缘关系寻找新药源。
③从民族药或民间药中寻找新药源。
④以有效成分为线索,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⑤以药理筛选结合临床疗效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⑥从古本草中寻找或探索老药新用途。
⑦根据生长环境类似性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⑧以新技术、新方法扩大新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