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信程序

网络通信程序
网络通信程序

//句柄就是一种标识

#include

#include

#pragma comment (lib,"ws2_32.lib")

#define CLIENTSEND_EXIT 1

#define CLIENTSEND_TRAN 2

#define CLIENTSEND_LIST 3

#define SERVERSEND_SELFID 1

#define SERVERSEND_NEWUSR 2

#define SERVERSEND_SHOWMSG 3

#define SERVERSEND_ONLINE 4

FILE *ioutfileServer;

FILE *ioutfileClient;

struct CReceivePackage

{

int iType; //存放消息类型

int iToID; //存放目标用户ID

int iFromID; //存放原用户ID

char cBuffer[1024]; //存放消息内容

};

struct CSendPackage

{

int iType; //消息类型

int iCurConn; //当前在线用户数量

char cBuffer[1024]; //存放消息内容

};

struct CUserSocketInfo

{

int ID; //用户的ID

char cDstIP[64]; //用户的IP地址,扩展使用

int iPort; //用户应用程序端口扩展使用

SOCKET sUserSocket; //网络句柄SOCKET 是unsigned int };

struct CUser

{

int ID; //用户的ID

char cDstIP[64]; //用户的IP地址扩展时使用

};

struct CUser usr[20];

int bSend=0;//是否可以发送消息

int iMyself;//自己的id

int iNew=0;//在线用户数

struct CUserSocketInfo usrinfo[20];

void ExitSystem()

{

if(ioutfileServer!=NULL)

fclose(ioutfileServer);

if(ioutfileClient!=NULL)

fclose(ioutfileClient);

WSACleanup();

exit(0);

}

DWORD WINAPI threadproClient(LPVOID pParam)

{

SOCKET hsock=(SOCKET)pParam;

char cRecvBuffer[1024];

char cShowBuffer[1024];

int num=0;

if(hsock!=INV ALID_SOCKET)

printf("start:\n");

while(1)

{

num = recv(hsock,cRecvBuffer,1024,0);

if(num >= 0)

{

cRecvBuffer[num]='\0';

sprintf(cShowBuffer,"to me : %s\n",cRecvBuffer);

printf("%s",cShowBuffer);

fwrite(cShowBuffer ,sizeof(char),strlen(cShowBuffer),ioutfileClient);

fflush(ioutfileClient);

if(strcmp("exit",cRecvBuffer)==0)

{

ExitSystem();

}

}

}

return 0;

}

DWORD WINAPI threadproServer(LPVOID pParam)

{

SOCKET hsock=(SOCKET)pParam;

char cRecvBuffer[1024];

char cShowBuffer[1024];

int num=0;

if(hsock!=INV ALID_SOCKET)

printf("start:\n");

while(1)

{

num = recv(hsock,cRecvBuffer,1024,0);

if(num >= 0)

{

cRecvBuffer[num]='\0';

sprintf(cShowBuffer,"to me : %s\n",cRecvBuffer);

printf("%s",cShowBuffer);

fwrite(cShowBuffer ,sizeof(char),strlen(cShowBuffer),ioutfileServer);

fflush(ioutfileServer);

if(strcmp("exit",cRecvBuffer)==0)

{

ExitSystem();

}

}

}

return 0;

}

void CreateServer()

{

SOCKET m_SockServer;

struct sockaddr_in serveraddr;//本地地址信息

struct sockaddr_in serveraddrfrom;//连接的地址信息

int iPort=4600;//设定为固定端口

int iBindResult=-1;//绑定结果

int iWhileCount=200;

struct hostent* localHost;

char* localIP;

SOCKET m_Server;

char cWelcomBuffer[]="Welcome to you\0";

int len=sizeof(struct sockaddr);

int iWhileListenCount=10;

DWORD nThreadId = 0;

int ires;//发送的返回值

char cSendBuffer[1024];//发送消息缓存

char cShowBuffer[1024];//接收消息缓存

ioutfileServer= fopen("MessageServer.txt","a");//打开记录消息的文件

m_SockServer = socket ( AF_INET,SOCK_STREAM, 0);

printf("本机绑定的端口号(大于1024):");

scanf("%d",&iPort);

localHost = gethostbyname("");

localIP = inet_ntoa (*(struct in_addr *)*localHost->h_addr_list);

//设置网络地址信息

serveraddr.sin_family = AF_INET;

serveraddr.sin_port = htons(iPort); //端口

serveraddr.sin_addr.S_un.S_addr = inet_addr(localIP);//地址

//绑定地址信息

iBindResult=bind(m_SockServer,(struct sockaddr*)&serveraddr,sizeof(struct sockaddr));

//如果端口不能被绑定,重新设置端口

while(iBindResult!=0 && iWhileCount > 0)

{

printf("绑定失败,重新输入:");

scanf("%d",iPort);

//设置网络地址信息

serveraddr.sin_family = AF_INET;

serveraddr.sin_port = htons(iPort);//端口

serveraddr.sin_addr.S_un.S_addr = inet_addr(localIP);//IP

//绑定地址信息

iBindResult = bind(m_SockServer,(struct sockaddr*)&serveraddr,sizeof(struct sockaddr));

iWhileCount--;

if(iWhileCount<=0)

{

printf("端口绑定失败,重新运行程序\n");

exit(0);

}

}

while(iWhileListenCount>0)

{

printf("start listen\n");

listen(m_SockServer,0);//返回值判断单个监听是否超时

m_Server=accept(m_SockServer,(struct sockaddr*)&serveraddrfrom,&len);

if(m_Server!=INV ALID_SOCKET)

{

//有连接成功,发送欢迎信息

send(m_Server,cWelcomBuffer,sizeof(cWelcomBuffer),0);

//启动接收消息的线程

CreateThread(NULL,0,threadproServer,(LPVOID)m_Server,0,&nThreadId );

break;

}

printf(".");

iWhileListenCount--;

if(iWhileListenCount<=0)

{

printf("\n建立连接失败\n");

exit(0);

}

}

while(1)

{

memset(cSendBuffer,0,1024);

scanf("%s",cSendBuffer);//输入消息

if(strlen(cSendBuffer)>0)//输入消息不能为空

{

ires = send(m_Server,cSendBuffer,strlen(cSendBuffer),0);//发送消息

if(ires<0)

{

printf("发送失败");

}

else

{

sprintf(cShowBuffer,"Send to : %s\n",cSendBuffer);

printf("%s",cShowBuffer);

fwrite(cShowBuffer ,sizeof(char),strlen(cShowBuffer),ioutfileServer);//将消息写入日志

}

if(strcmp("exit",cSendBuffer)==0)

{

ExitSystem();

}

}

}

}

int CheckIP(char *cIP)

{

char IPAddress[128];//IP地址字符串

char IPNumber[4];//IP地址中每组的数值

int iSubIP=0;//IP地址中4段之一

int iDot=0;//IP地址中'.'的个数

int iResult=0;

int iIPResult=1;

int i;//循环控制变量

memset(IPNumber,0,4);

strncpy(IPAddress,cIP,128);

for(i=0;i<128;i++)

{

if(IPAddress[i]=='.')

{

iDot++;

iSubIP=0;

if(atoi(IPNumber)>255)

iIPResult = 0;

memset(IPNumber,0,4);

}

else

{

IPNumber[iSubIP++]=IPAddress[i];

}

if(iDot==3 && iIPResult!=0)

iResult= 1;

}

return iResult;

}

void CreateClient()

{

SOCKET m_SockClient;

struct sockaddr_in clientaddr;

char cServerIP[128];

int iWhileIP=10;//循环次数

int iCnnRes;//连接结果

DWORD nThreadId = 0;//线程ID值

char cSendBuffer[1024];//发送缓存

char cShowBuffer[1024];//显示缓存

char cRecvBuffer[1024];//接收缓存

int num;//接收的字符个数

int ires;//发送消息的结果

int iIPRes;//检测IP是否正确

m_SockClient = socket ( AF_INET,SOCK_STREAM, 0 );

printf("请输入服务器地址:");

scanf("%s",cServerIP);

//IP地址判断

if(strlen(cServerIP)==0)

strcpy(cServerIP,"127.0.0.1");//没有输入地址,使用回环地址

else

{

iIPRes=CheckIP(cServerIP);

while(!iIPRes && iWhileIP>0)

{

printf("请重新输入服务器地址:\n");

scanf("%s",cServerIP);//重新输入IP地址

iIPRes=CheckIP(cServerIP);//检测IP的合法性

iWhileIP--;

if(iWhileIP<=0)

{

printf("输入次数过多\n");

exit(0);

}

}

}

ioutfileClient= fopen("MessageServerClient.txt","a");//打开记录消息的文件clientaddr.sin_family = AF_INET;

//客户端向服务端请求的端口好,应该和服务端绑定的一致

clientaddr.sin_port = htons(4600);

clientaddr.sin_addr.S_un.S_addr = inet_addr(cServerIP);

iCnnRes = connect(m_SockClient,(struct sockaddr*)&clientaddr,sizeof(struct sockaddr)); if(iCnnRes==0)//连接成功

{

num = recv(m_SockClient,cRecvBuffer,1024,0);//接收消息

if( num > 0 )

{

printf("Receive form server : %s\n",cRecvBuffer);

//启动接收消息的线程

CreateThread(NULL,0,threadproClient,(LPVOID)m_SockClient,0,&nThreadId );

}

while(1)

{

memset(cSendBuffer,0,1024);

scanf("%s",cSendBuffer);

if(strlen(cSendBuffer)>0)

{

ires=send(m_SockClient,cSendBuffer,strlen(cSendBuffer),0);

if(ires<0)

{

printf("发送失败\n");

}

else

{

sprintf(cShowBuffer,"Send to : %s\n",cSendBuffer);//整理要显示的字符串

printf("%s",cShowBuffer);

fwrite(cShowBuffer ,sizeof(char),strlen(cShowBuffer),ioutfileClient);//记录发送消息

fflush(ioutfileClient);

}

if(strcmp("exit",cSendBuffer)==0)

{

ExitSystem();

}

}

}

}//iCnnRes

else

{

printf("连接不正确\n");

}

}

DWORD WINAPI threadTranServer(LPVOID pParam)

{

SOCKET hsock=(SOCKET)pParam;//获取SOCKET句柄

SOCKET sTmp;//临时存放用户的SOCKET句柄

char cRecvBuffer[1024];//接收消息的缓存

int num=0;//发送的字符串

int m,j;//循环控制变量

//char cTmp[2];//临时存放用户ID

int ires;

struct CSendPackage sp;//发包

struct CReceivePackage *p;

if(hsock!=INV ALID_SOCKET)

printf("start:%d\n",hsock);

while(1)

{

num=recv(hsock,cRecvBuffer,1024,0);//接收发送过来的信息

if(num>=0)

{

p = (struct CReceivePackage*)cRecvBuffer;

switch(p->iType)

{

case CLIENTSEND_TRAN://对消息进行中转

for(m=0;m<2;m++)

{

if(usrinfo[m].ID==p->iToID)

{

//组包

sTmp=usrinfo[m].sUserSocket;

memset(&sp,0,sizeof(sp));

sp.iType=SERVERSEND_SHOWMSG;

strcpy(sp.cBuffer,p->cBuffer);

ires = send(sTmp,(char*)&sp,sizeof(sp),0);//发送内容

if(ires<0)

printf("发送失败\n");

}

}

break;

case CLIENTSEND_LIST://发送在线用户

memset(&sp,0,sizeof(sp));

for(j=0;j<2;j++)

{

if(usrinfo[j].ID!=p->iFromID && usrinfo[j].ID!=0)

{

sp.cBuffer[j]=usrinfo[j].ID;

}

}

sp.iType=SERVERSEND_ONLINE;

send(hsock,(char*)&sp,sizeof(sp),0);

break;

case CLIENTSEND_EXIT:

printf("退出系统\n");

return 0;//结束线程

break;

}

}

}

return 0;

}

DWORD WINAPI NotyifyProc(LPVOID pParam)

{

struct CSendPackage sp;//发送包

SOCKET sTemp;//连接用户的socket句柄

int *p;//接收主线程发送过来的ID值

int j;//循环控制变量

p=(int*)pParam;//新用户ID

for(j=0;j<2;j++)//去除新登陆的,已经连接的

{

if(usrinfo[j].ID != (*p))

{

sTemp=usrinfo[j].sUserSocket;

sp.iType=SERVERSEND_NEWUSR;//新上线通知

sprintf(sp.cBuffer,"%d\n",(*p));

send(sTemp,(char*)&sp,sizeof(sp),0);//发送新用户上线通知}

}

return 0;

}

void CreateTranServer()

{

SOCKET m_SockServer;//开始监听的SOCKET句柄

struct sockaddr_in serveraddr;//用于绑定的地址信息

struct sockaddr_in serveraddrfrom;//接收到的连接的地址信息

int iRes;//获取绑定的结果

SOCKET m_Server;//已建立连接的SOCKET句柄

struct hostent* localHost;//主机环境指针

char* localIP;//本地IP地址

struct CSendPackage sp;//发送包

int iMaxConnect=20;//允许的最大连接个数

int iConnect=0;//建立连接的个数

DWORD nThreadId = 0;//获取线程的ID值

char cWarnBuffer[]="It is voer Max connect\0";//警告字符串

int len=sizeof(struct sockaddr);

int id;//新分配的客户ID

localHost = gethostbyname("");

localIP = inet_ntoa (*(struct in_addr *)*localHost->h_addr_list);//获取本地IP

serveraddr.sin_family = AF_INET;

serveraddr.sin_port = htons(4600);//设置绑定的端口号

serveraddr.sin_addr.S_un.S_addr = inet_addr(localIP);//设置本地IP

//创建套接字

m_SockServer = socket ( AF_INET,SOCK_STREAM, 0);

if(m_SockServer == INV ALID_SOCKET)

{

printf("建立套接字失败\n");

exit(0);

}

//绑定本地IP地址

iRes=bind(m_SockServer,(struct sockaddr*)&serveraddr,sizeof(struct sockaddr));

if(iRes < 0)

{

printf("建立套接字失败\n");

exit(0);

}

//程序主循环

while(1)

{

listen(m_SockServer,0);//开始监听

m_Server=accept(m_SockServer,(struct sockaddr*)&serveraddrfrom,&len);//接收连接if(m_Server!=INV ALID_SOCKET)

{

printf("有新用户登陆");//对方已登陆

if(iConnect < iMaxConnect)

{

//启动接收消息线程

CreateThread(NULL,0,threadTranServer,(LPVOID)m_Server,0,&nThreadId );

//构建连接用户的信息

usrinfo[iConnect].ID=iConnect+1;//存放用户ID

usrinfo[iConnect].sUserSocket=m_Server;

usrinfo[iConnect].iPort=0;//存放端口,扩展用

//构建发包信息

sp.iType=SERVERSEND_SELFID;//获取的ID值,返回信息

sp.iCurConn=iConnect;//在线个数

id=iConnect+1;

sprintf(sp.cBuffer,"%d\0",id);

send(m_Server,(char*)&sp,sizeof(sp),0);//发送客户端的ID值

//通知各个客户端

if(iConnect>0)

CreateThread(NULL,0,NotyifyProc,(LPVOID)&id,0,&nThreadId );

iConnect++;

else

send(m_Server,cWarnBuffer,sizeof(cWarnBuffer),0);//已超出最大连接数}

}

WSACleanup();

}

DWORD WINAPI threadTranClient(LPVOID pParam)

{

SOCKET hsock=(SOCKET)pParam;

int i;//循环控制变量

char cRecvBuffer[2048];//接收消息的缓存

int num;//接收消息的字符数

//char cTmp[2];//临时存放在线用户ID

struct CReceivePackage sp;//服务端的接收包是,客户端的发送包

struct CSendPackage *p;//服务端的发送包是,客户端的接收包

int iTemp;//临时存放接收到的ID值

while(1)

{

num = recv(hsock,cRecvBuffer,2048,0);//接收消息

if(num>=0)

{

p = (struct CSendPackage*)cRecvBuffer;

if(p->iType==SERVERSEND_SELFID)

{

iMyself=atoi(p->cBuffer);

sp.iType=CLIENTSEND_LIST;//请求在线人员列表

send(hsock,(char*)&sp,sizeof(sp),0);

}

if(p->iType==SERVERSEND_NEWUSR)//登陆用户ID

{

iTemp = atoi(p->cBuffer);

usr[iNew++].ID=iTemp;//iNew表示有多少个新用户登陆

printf("有新用户登录,可以与其聊天\n");

bSend=1;//可以发送消息聊天

}

if(p->iType==SERVERSEND_SHOWMSG)//显示接受的消息

{

printf("rec:%s\n",p->cBuffer);

}

if(p->iType==SERVERSEND_ONLINE)//获取在线列表

for(i=0;i<2;i++)

{

if(p->cBuffer[i]!=iMyself && p->cBuffer[i]!=0)

{

usr[iNew++].ID=p->cBuffer[i];

printf("有用户在线,可以与其聊天\n");

bSend=1;//可以发送消息聊天

}

}

if(!bSend)

printf("在线列表为空\n");

}

}

}

return 0;

}

void ExitTranSystem()

{

WSACleanup();

exit(0);

}

void CreateTranClient()

{

SOCKET m_SockClient;//建立连接的socket

struct sockaddr_in clientaddr;//目标的地址信息

int iRes;//函数执行情况

char cSendBuffer[1024];//发送消息的缓存

DWORD nThreadId = 0;//保存线程的ID值

struct CReceivePackage sp;//发包结构

char IPBuffer[128];

printf("输入服务器IP地址\n");

scanf("%s",IPBuffer);

clientaddr.sin_family = AF_INET;

clientaddr.sin_port = htons(4600);//连接的端口号

clientaddr.sin_addr.S_un.S_addr = inet_addr(IPBuffer);

m_SockClient = socket ( AF_INET,SOCK_STREAM, 0 );//创建socket

//建立与服务端的连接

iRes = connect(m_SockClient,(struct sockaddr*)&clientaddr,sizeof(struct sockaddr));

if(iRes < 0)

{

printf("连接错误\n");

exit(0);

}

//启动接收消息的线程

CreateThread(NULL,0,threadTranClient,(LPVOID)m_SockClient,0,&nThreadId );

while(1)//接收到自己ID

{

memset(cSendBuffer,0,1024);

scanf("%s",cSendBuffer);//输入发送内容

if(bSend)

{

if(sizeof(cSendBuffer)>0)

{

memset(&sp,0,sizeof(sp));

strcpy(sp.cBuffer,cSendBuffer);

sp.iToID=usr[0].ID;//聊天对象是固定的

sp.iFromID=iMyself;//自己

sp.iType=CLIENTSEND_TRAN;

send(m_SockClient,(char*)&sp,sizeof(sp),0);//发送消息

}

if(strcmp("exit",cSendBuffer)==0)

{

memset(&sp,0,sizeof(sp));

strcpy(sp.cBuffer,"退出");//设置发送消息的文本内容

sp.iFromID=iMyself;

sp.iType=CLIENTSEND_EXIT;//退出

send(m_SockClient,(char*)&sp,sizeof(sp),0);//发送消息

ExitTranSystem();

}

}

else

printf("没有接收对象,发送失败\n");

Sleep(10);

}

}

int main(void)

{

int iSel=0;

WSADATA wsd;

WSAStartup(MAKEWORD(2,2),&wsd);

do

{

printf("选择程序类型:\n");

printf("点对点服务端: 1\n");

printf("点对点客户端: 2\n");

printf("服务器中转服务端: 3\n");

printf("服务器中转客户端: 4\n");

scanf("%d",&iSel);

}while(iSel<0 || iSel >4);

switch(iSel)

{

case 1:

CreateServer();

break;

case 2:

CreateClient();

break;

case 3:

CreateTranServer();

break;

case 4:

CreateTranClient();

break;

}

printf("退出系统\n");

return 0;

}

基于UDP网络通信系统的服务端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毕业论文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地方外,本文不包含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与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2.本人完全了解学校、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与学院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此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学院可以将此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文。 3.若在大学学院毕业论文审查小组复审中,发现本文有抄袭,一切后果均由本人承担,与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无关。 4.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布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已明确的方式标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

关于毕业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资料(包括图纸、实验记录、原始数据、实物照片、图片、录音带、设计手稿等),知识产权归属华北电力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大学有关保存,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或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或编汇本毕业论文。如果发表相关成果,一定征得指导教师同意,且第一署名单位为大学。本人毕业后使用毕业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或汇编本学位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学校有关数据 库和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信息服务。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基于C_Socket的网络通信程序设计

2009年第4期福建电脑 基于C#-Socket的网络通信程序设计 李巧玲1,2 (1、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学院上海2000622、台州广播电视大学浙江台州318000)【摘要】:本文介绍Visual C#基于.net framework平台,结合socket的网络编程功能来实现C/S模式下的程序开发。最 后通过实例网络五子棋讲述了C#中如何使用Socket实现数据传送和接收,同时结合多线程开发模式实现了多客户端与服务器的通信。 【关键字】:VisualC#、Socket、多线程 0、引言 Socket就是套接字的英文名称,主要是用于网络通信编程,套接字是通信的基石,是支待TCP/IP协议的网络通信的本操作单元。可以将套接字看作不同主机间的进程进行双向通信的端点,在TCP/IP网络中,传送和接收数据就会经常使用到Socket,由于使用Socket能够在网络上处理复杂数据,所以在各种网络应用程序中,涉及到数据传送和接收,一般都会使用Socket。 Visual C#是一种简洁、类型安全的面向对象的语言,开发人员可以使用它来构建在.NET Framework上运行的各种安全、可靠的应用程序。C#语法简化了C++的诸多复杂性,提供很强的网络编程功能。Visual C#通过Socket的托管来实现网络通信。 1、socket通信机制 1.1Socket套接字工作原理 根据连接启动的方式以及本地套接字要连接的目标,套接字之间的连接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服务器监听,客户端请求,连接确认。 所谓服务器监听,是服务器端套接字并不定位具体的客户端套接字,而是处于等待连接的状态,实时监控网络状态。 所谓客户端请求,是指由客户端的套接字提出连接请求,要连接的目标是服务器端的套接字。为此,客户端的套接字必须首先描述它要连接的服务器的套接字,指出服务器端套接字的地址和端口号,然后就向服务器端套接字提出连接请求。 所谓连接确认,是指当服务器端套接字监听到或者说接收到客户端套接字的连接请求,它就响应客户端套接字的请求,建立一个新的线程,把服务器端套接字的描述发给客户端,一旦客户端确认了此描述,连接就建立好了。而服务器端套接字继续处于监听状态,继续接收其他客户端套接字的连接请求。 2、C#中socket编程实现 Visual C#主要网络功能主要使用.Net FrameWork SDK中的提供的二个命名空间"https://www.360docs.net/doc/761506746.html,.Sockets"和"https://www.360docs.net/doc/761506746.html,"。而实现Socket使用的是命名空间"https://www.360docs.net/doc/761506746.html,.Sockets"中的Socket 类。在.Net中,https://www.360docs.net/doc/761506746.html,.Sockets命名空间为需要严密控制网络访问的开发人员提供了Windows Sockets(Winsock)接口的托管实现。.Net类可以视为包含3个层次:请求/响应层、应用协议层、传输层。Socket类处于传输层。https://www.360docs.net/doc/761506746.html,命名空间中的所有其他网络访问类都建立在该套接字Socket实现之上。Visual C#通过创建Socket类的实例来实现Socket的托管。 在Visual C#中首先创建Socket对象的实例,创建完Socket 实例后,可以通过此Socket实例的Bind方法绑定到网络中指定的终结点,也可以通过其Connect方法向指定的终结点建立的连接。连接创建完毕,就可以使用其Send或SendTo方法将数据发送到Socket;同样使用其的Receive或ReceiveFrom方法从Socket中读取数据。在Socket使用完毕后,请使用其的Shutdown 方法禁用Socket,并使用Close方法关闭Socket。 3、多线程技术 多线程是和进程联系在一起的,进程是应用程序执行实例,线程是Win32的最小执行单元,一个进程可以有多个线程,其中一个为主线程。进程是系统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而线程是系统处理器分配的基本单元,一个进程中的多个线程可以同时执行代码。当然实际上只是处理器在各个线程间频繁地切换,给人的感觉是好象同时执行的。在利用多线程进行程序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并发性、安全性等问题,才能提高程序及系统的效率,发挥出多任务并行的高效性。 4、基于C/S的网络五子棋程序开发设计 4.1系统分析 程序采用了面向对象技术开发,分为服务端和客户端,服务端作为一个平台采用多线程技术为多个客户端服务,实现:消息传送、胜负判定、管理客户端连接。客户端在连接服务端后为用户提供落子、聊天、实现悔棋等功能提供界面和交互功能。能从服务端接收各类信息进行处理反馈给用户。如图1所示。 图1系统功能图 4.2系统设计 4.2.1服务端功能模块 服务端程序主类服务响应类。主要负责游戏的具体功能实现,并通过消息功能对象控制所有客户端的同步。主要功能如下: (1)连接管理功能 当服务端开始运行时,首先实例化一个有服务响应对象,并启动一个新线程来调用监听方法,负责监听客户端连接、并另起一个线程检测到键盘输入exit时结束程序。 (2)游戏功能 本功能又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35

网络编程聊天程序课程设计

课题名称:TCP/IP协议及网络编程技术课程设计子课题:实现简化功能的客户机和服务器聊天程序 院(系):计算机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 学生姓名:hshengxue 学号:200900402022 指导教师:周坚和 2012年 6 月22 日

目录 摘要 (3) 引言 (3)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3)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3) 三、课程设计所需了解的相关内容和技术 (4) (一)、套接口 (4) (1)套接口的概念 (4) (2)套接口的分类 (5) (3) Socket工作模式 (6) (二)、所用的关键技术 (6) (三)Winsock API的使用 (7) 四、课程设计过程 (7) (一)设计思路 (7) (1)服务器的主要工作流程 (7) (2)客户机的工作流程.............................................8. (3)服务器的工作流程 (8) 五、编程实现 (9) (一)服务器端的实现 (9) (二)客户端的实现 (11) 六、小结 (15) 七、参考文献 (16)

摘要: 网络应用程序是通过网络使用通信协议实现进程间的通信;本项目采用软件工程的方法,综合运用网络程序设计,以visual c++6.0作为系统前台应用程序开发工具。此局域网聊天工具采用客户端/服务端(C/S)模式和UDP连接。它由两个程序组成:服务器(Server)和客户端(Client),首先需要登录服务器,再登录客户端,需要指定服务器IP地址以便与服务器建立连接。登录后,客户可以在自己的界面上与另一指的定的客户端进行聊天。服务器模块主要用来维护网络用户用户的信息,包括用户IP地址,聊天内容;聊天客户端模块主要包括用户连接,发送信息,接收信息。是一套用于Internet网络使用的网络聊天工具,其操作简单,灵活性好,运用也比较稳定。 关键词:网络,聊天程序,客户端/服务端,UDP传输控制协议。 0、引言 网络应用程序是通过网络使用通信协议实现进程间的通信,UDP 是TCP/IP协议族为传输层设计的两个协议之一,UDP提供的是无连接、不可靠的网络传输协议,在进行网络应用程序设计时,TCP/IP 协议的核心内容被封装在操作系统中。网络应用程序要使用UDP协议来实现自己的功能,只能通过由系统提供给用户的UDP协议编程接口来实现。因此,可以说设计网络应用程序就是利用网络编程接口(API)进行程序设计的过程。在Windows环境下的网络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叫

使用Java编写BS网络通信程序

网络上的系统结构多为客户/服务器模式,服务器端负责数据和图像等的存储、维护、治理以及传递,客户端则负责人机界面的操作、送出需求及显示收回的数据。 下面介绍一下如何使用Java来进行网络编程: 1) 由于客户端通过IE同服务器建立联系,所以客户端使用Applet,服务器端使用Application; 2) 服务器应设置成多线程,应答多个客户的请求; 3) 两端通信使用SOCKET机制。 Java中输入/输出流概念: 过滤流DataInputStream 和DataOutputStream 除了分别作为FilterInputStream 和FilterOutputStream的子类外,还分别实现了接口DataInput 和DataOutput。接口DataInput 中定义的方法主要包括从流中读取基本类型的数据、读取一行数据、或者读取指定长度的字节数,如readBoolean() readInt()、readLine()、readFully()等。接口DataOutput中定义的方法主要是向流中写入基本类型的数据或者写入一定长度的字节数组,如writeChar()、writeDouble() DataInputStream可以从所连接的输入流中读取与机器无关的基本类型数据,用以实现一种独立于具体平台的输入方式;DataInputStream 可以向所连接的输出流写入基本类型的数据。 Socket 机制

Socket是面向客户/服务器模型设计的,网络上的两个程序通过一个双向的通讯连接实现数据的交换,这个双向链路的一端称为一个Socket。Socket通常用来实现客户方和服务方的连接。客户程序可以向Socket写请求,服务器将处理此请求,然后通过Socket将结果返回给用户。 Socket通信机制提供了两种通讯方式:有联接和无联接方式,分别面向不同的应用需求。使用有联接方式时,通信链路提供了可靠的,全双工的字节流服务。在该方式下,通信双方必须创建一个联接过程并建立一条通讯链路,以后的网络通信操作完全在这一对进程之间进行,通信完毕关闭此联接过程。使用无联接方式时其系统开销比无联接方式小,但通信链路提供了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不能保证信源所传输的数据一定能够到达信宿。在该方式下,通信双方不必创建一个联接过程和建立一条通讯链路,网络通信操作在不同的主机和进程之间转发进行。 Java语言简介 Java语言的优点主要表现在:简单、面向对象、多线程、分布性、体系结构中立、安全性等方面。 (1) 简单性 Java与C++语言非常相近,但Java比C++简单,它抛弃了C++中的一些不是绝对必要的功能,如头文件、预处理文件、指针、结构、运算符重载、多重继续以及自动强迫同型。Java

C语言网络通信编程

C语言网络通信编程 时间:2012-10-29 12:29来源:网络整理作者:51自学网点击:次 网络编程的基本概念:1. 基本结构struct sockaddr{unsigned short sa_family;char sa_data[14];};struct sockaddr_in{short int sin_family;unsigned short int 网络编程的基本概念: 1. 基本结构 struct sockaddr{ unsigned short sa_family; char sa_data[14]; }; struct sockaddr_in{ short int sin_family; unsigned short int sin_port; struct in_addr sin_addr; unsigned char sin_zero[8]; }; struct in_addr{ unsiged long s_addr; }; 说明:sockaddr结构是用于函数参数使用的,sockaddr_in 其实内部数据和sockaddr结构一样,只不过定义不一样,定义sockaddr_in结构只是为了编程是填入地址族,ip地址和端口方便,5自学网,在调用套接字函数时,需要强制类型转换为sockaddr。为什么这么做,估计是sockaddr结构定义的比较早,所以不忍丢弃。 2. 基本转换函数 *网络字节顺序:网络采用大尾方式,5自学网,inter386采用小尾方式 *网络数字转换 htos host to network short hotl host to network long ntos network to host short ntol network to host long *网络地址转换 inet_addr() 将字符串型IP地址转换为无符号long int inet_ntoa() 将IP地址数字转换为字符串 3. 基本套接字函数 这里只说其中几个比较重要的函数 socket(ip_family,data_type,protocol); bind(socket, struct sockaddr, len); 指定一个本地的端口用来进行通信,使用本地ip和port填充结构 connect(socket,struct sockaddr,len); 任意指定一个未用端口,内部调用bind进行绑定,使用远程ip和port填充结

网络通信程序

//句柄就是一种标识 #include #include #pragma comment (lib,"ws2_32.lib") #define CLIENTSEND_EXIT 1 #define CLIENTSEND_TRAN 2 #define CLIENTSEND_LIST 3 #define SERVERSEND_SELFID 1 #define SERVERSEND_NEWUSR 2 #define SERVERSEND_SHOWMSG 3 #define SERVERSEND_ONLINE 4 FILE *ioutfileServer; FILE *ioutfileClient; struct CReceivePackage { int iType; //存放消息类型 int iToID; //存放目标用户ID int iFromID; //存放原用户ID char cBuffer[1024]; //存放消息内容 }; struct CSendPackage { int iType; //消息类型 int iCurConn; //当前在线用户数量 char cBuffer[1024]; //存放消息内容 }; struct CUserSocketInfo { int ID; //用户的ID char cDstIP[64]; //用户的IP地址,扩展使用 int iPort; //用户应用程序端口扩展使用 SOCKET sUserSocket; //网络句柄SOCKET 是unsigned int }; struct CUser { int ID; //用户的ID char cDstIP[64]; //用户的IP地址扩展时使用

计算机网络通信程序设计__TCP文件传输程序

目录 一、实验名称:TCP文件传输程序 (2) 二、实验要求 (2) 三、总体规划 (2) 1、网络传输协议的选择 (2) 2、TCP协议在VC++中的实现 (2) 3、传输数据的缓冲问题 (3) 4、Socket的文件化管理 (3) 5、数据的串行化问题 (4) 6、接收数据判断是否传输完毕的方法 (4) 四、实验运行测试 (4) 五、心得体会 (7) 六、程序源代码 (7) 1、建立服务器侦听套接字的类CListenSocket的定义与实现 (7) 2、建立数据传输套接字的类CTransSocket的定义与实现 (8) 3、用于数据串行化的类CSave的定义与实现: (8) 4、主对话框CTcpDlg类的定义与实现: (9) 七、参考文献 (19)

一、实验名称:TCP文件传输程序 二、实验要求 1、设计一个应用程序,该应用程序能够实现网络中两台计算机之间传输文件。 2、一个程序既能够建立服务器又能够以终端的形式连接服务器。 3、终端或者服务器既能够发送文件又能够接收文件。 4、传送文件类型应为任何类型,文件大小为任意。 三、总体规划 1、网络传输协议的选择 在TCP/IP协议栈中,有两个高级协议是我们网络应用程序编写者应该了解的,它们"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简称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m Protocol,简称UDP)。 TCP是面向连接的通信协议,TCP提供两台计算机之间的可靠无错的数据传输。应用程序利用TCP进行通信时,源和目标之间会建立一个虚拟连接。这个连接一但建立,两台计算机之间就可以把数据当作一个双向字节流进行交换。 UDP是无连接通信协议,UDP不保证可靠数据的传输,但能够向若干个目标发送数据,接收发自若干个源的数据。简单地说,如果一个主机向另外一台主机发送数据,这一数据就会立即发出,而不管另外一台主机是否已准备接收数据。如果另外一台主机收到了数据,它不会确认收到与否。 为了使两台计算机之间传输的文件数据不会丢失或发生错误,应该采用TCP协议。 2、TCP协议在VC++中的实现 在VC++中,网络协议的实现有以下几种方式: a、采用WinSocket API函数。 API函数中提供了基本Socket的系统调用,具体实现方法为服务器端首先要调用socket()函数建立一个流式套接字,用bind()函数与本机的一个端口建立关联,继续调用listen()函数将套接字置于被动的侦听方式以监听连接,然后调用accept()函数进入等待状态之后才可以接收来自客户端的请求,一旦接收到客户端通过connect发出的连接请求,accept将返回一个新的套接字描述符。通过此套接字描述符调用send()或recv()函数即可与客户端进行数据收发。待数据传送完成,服务器客户端调用closesocket()关闭套接字。 该方法在编程过程中需要注意socket连接的整个过程,编程工作量大,编程效率低,单却可以加深对网络协议的认识。 程序流程示意图如下:

基于GUI的网络通信程序设计

《Java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Java中GUI程序的编写,包括事件监听机制。 2.掌握Java的网络通信编程,ServerSocket,Socket类的使用。 3.掌握Java中多线程的编程,Thread类,Runnable接口的使用。 4.掌握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 二、实验原理 ..JDK中提供了AWT和Swing两个包,用于GUI程序的设计和开发:Abstract Window Toolkit,位于java.awt包中在java中,AWT是用来处理图形最基本的方式,它可以用来创建java的applet和窗口。AWT包提供:组件:如:窗口、按钮、菜单等 容器:是GUI元素的容器。实现组件管理、布局管理布局管理器:用来安排图形界面组件的位置:在组件上进行图形绘制所使用的图形环境的父类事件处理对象:用来处理图形界面组件所触发的事件 Java 中“窗口”被视为一个容器。它可以把各种不同的图形界面组件放置到这个容器中,而这些图形界面组件就是容器中的接口,通过图形界面组件所提供的方法,来完成一定的功能。创建窗口的基本和必要操作包括如下步骤: 1. 给窗口一个标题 2. 设置窗口的大小、背景颜色3. 在屏幕的某个位置放置窗口 4. 显示窗口 本题需要利用java编程语言GUI程序设计的方式设计两个窗口并根据题目要求对窗口进行添加部件并布局,窗口设计完成后再利用java语言关于通信部分的知识为两个窗口设置是事件监听器来完成两个窗口的通信。

输入和输出是程序与用户之间沟通的桥梁,是程序与用户进行信息交互的重要手段Java 提供了专用于输入输出功能的包java.io ,其中包含5个非常重要的类,所有与输入输出有关的类都继承了这5个类字节流字符流Reader 文件流过滤流FilterInputStream FilterOutputStream ¤基本流System.in System.out Internet 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方式访问资源,当用户在共享某个Internet资源时,有两个独立的程序协同服务。这两个程序运行在不同的计算机上,通常把提供资源的计算机叫做服务器,把使用资源的计算机叫做客户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