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浅基础设计的基本原理——地基承载力
浅谈浅基础地基承载力的确定

浅谈浅基础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摘要:地基承载力是土力学的三大经典问题之一。
天然地基承载力是岩土工程勘察文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容,也是天然地基浅基础设计的基本依据。
在承受基础以及上部建筑物的所有荷载作用下,地基中的应力状态会发生改变。
一方面附加应力引起地基内土体变形,导致建筑物沉降,另一方面,当土中一点的某一面上的剪应力等于该点地基土的抗剪强度时,该点就达到极限平衡,发生剪切破坏。
在确定地基承载力时,必须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即变形与强度两个指标同时满足规范允许值,才能达到规范对建筑物地基承载力的要求。
关键词:地基承载力;原位试验;临塑荷载;临界荷载;极限承载力;静止侧压力系数。
1.1 浅基础地基承载力概述地基承载力问题是土力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其目的是为了掌握地基的承载规律,发挥地基的承载能力,通过合理确定地基承载力确保地基不致因荷载作用而发生剪切破坏,产生过大变形而影响建筑物或土工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为此,地基基础设计一般都限制基底压力最大不超过地基容许承载力。
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的合理确定,对工程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影响极大。
在规范中涉猎了五个不同的承载力概念:地基容许承载力、地基承载力基本值、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地基容许承载力([f]):在保证地基稳定性和建筑物的沉降量不超过容许值的的条件下,地基土体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地基承载力基本值(f0):根据土的室内试验或原位测试物理力学指标的平均值,按经验公式计算或查经验表格得到,相当于标准基础宽度和深度时的地基容许承载力值;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考虑了土性指标变异影响后,相当于标准基础宽度和埋深时地基容许承载力代表值,可通过承载力基本值乘以回归修正系数得到,也可通过野外鉴别结果、标准贯入试验、轻便触探试验锤击数查表获得;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地基承载力标准值经基础宽度和埋深修正后的值,或直接用地基强度指标按承载力理论公式计算得到的地基承载力。
土力学与砌体结构 第9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

1、概述 2、浅基础类型 3、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 4、地基承载力 5、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 6、地基变形验算 7、无筋扩展基础设计 8、扩展基础设计 9、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的相互作用 10、柱下条形基础设计 11、减轻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措施
本章内容简介
第 九 章 浅基础设计
学习目的和要求
9.2 浅基础类型
浅基础的分类方法
01
按基础材料
02
无筋基础
03
钢筋混凝土基础
04
按基础结构类型
05
扩展基础
06
柱下条形基础
07
柱下交叉条形基础
08
筏形基础
09
箱形基础
10
岩层锚杆基础
11
无筋扩展基础 砖基础 毛石基础 灰土基础 素混凝土基础 指由砖、块石、毛石、素混凝土、三合土和灰土等材料组成的墙下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
承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
F M
e
F+G
浅基础的设计内容和步骤
充分掌握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地质勘察资料; 综合考虑选择基础类型和平面布置方案; 选择地基持力层和基础埋置深度; 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 确定基础底面尺寸,必要时应验算地基软弱下卧层的强度。 进行必要的地基变形验算,使地基的沉降不致引起结构损 坏、 建筑倾斜与开裂; 进行基础结构和构造设计; 绘制基础施工图,并提出必要的技术说明。
乙级
除甲级、丙级以外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 Biblioteka 甲级、丙级以外的基坑工程丙级
场地和地基条件简单、荷载分布均匀的七层及七层以下民用建筑及一般工业建筑物;次要的轻型建筑物 非软土地区且场地地质条件简单、基坑周边环境条件简单、环境保护要求不高且开挖深度小于5.0m的基坑工程
简述浅基础地基承载力的计算理论及方法

简述浅基础地基承载力的计算理论及方法1 地基承载力的理论计算方法1.1根据刚塑性理论确定的极限承载力地基极限承载力理论公式首先是由朗肯于1857年提出的,Prandtl(1920)和Reissner(1924)根据塑性理论,导出了刚性基础压入无重力土中的滑动面形状及其相应的承载力公式.不少学者在Pran<="" p="">1. 2 根据弹塑性理论确定的承载力根据弹塑性理论,埋深为 D 的条形基础地基中任意点M 的应力,由计算点以上土层自重引起的应力和基底附加压力引起的应力两部分叠加组成. 当M 点的应力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该点的应力满足MohrCoulomb 强度条件. 通过分析即可得容许塑性区最大深度Zmax处的承载力计算公式. 当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已知,地基承载力就取决于塑性区容许开展的深度Zmax及基础埋深 D. 若允许地基中塑性区开展深度达1/ 4基础宽度B,令Zmax= 1/ 4B ,则PV 4= Mb+ MdVDD +MCC . 目前,我国勘察设计规范中多采用其作为地基允许承载力的计算公式. 需要指出的是,在推导公式过程中,假定土的自重应力在各个方向相等(即η = 1),由于M 点的自重应力在各个方向实际上是不等的,因此严格地讲,以上两项在M 点处产生的应力在数值上是不能叠加的,这是此理论公式在推导过程中最大的不足之处. 另外,在临塑荷载的推导中采用弹性力学的解答,对于已出现塑性区的塑性变形阶段,该公式的推导是不够严格的[ 2]。
1. 3 总应力法确定地基承载力土体稳定分析成果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对抗剪强度试验方法和强度指标的正确选择. 抗剪强度总应力法是用试验方法模拟原位土体的工作条件,其依据有以下两个公式在地基土的承载力计算中,若建筑物的施工速度快,地基土的性大,透水性小,排水差,宜采用不排水强度指标进行计算,以确保工程安全. 在不排水试验中φu= 0,将其代入 A. S. Vesic 公式计算得地基极限承载力[ 3]:P u= 5. 14c + q.. 2 软土地基承载力计算中应考虑的问题2. 1 考虑变形的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承载力极限状态是在刚塑性或弹塑性假定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一系列计算公式,在推导过程中未考虑变形. 将地基强度与变形割裂开来考虑,不仅是目前我国在地基承载力理论上存在的缺陷,而且也是工程设计施工中经常出现事故的原因之一. 从表面上看,浅基础地基承载力的设计似乎比深基础容易,由于土体是一种非均匀各向异性的介质,其土性非常复杂,很难用单一的土体本构关系来精确地确定地基土的地基承载力. 在软土地区以变形为控制因素来决定地基承载力设计应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
浅基础地基承载力基础工程

注意:①成层土γm=σcd/d;
.
13
fa fak b(b3)dm(d 0.5) (7.9) 注意: ②埋深d的取法,见教材。一般从室外地面算起。 超载q=γmd
滑动面 室内外埋深不同时
B. 确定基础及其上土的重力Gk,d要考虑室内与室外地坪标高的不同,取平均高 程计算。
A Fk fa G d
.
36
例题2–2
某粘性土重度γm为18.2kN/m3 ,孔隙比e=0.7,液性指数IL=0.75,地基承载 力特征值fak为220kPa。现修建一外柱基础,作用在基础顶面的轴心荷载Fk= 830kN,基础埋深(自室外地面起算)为1.0m,室内地面高出室外地面0.3m, 试确定方形基础底面宽度。
△≤ [△]
(2–15)
.
24
2.4 浅基础的地基承载力
地基变形按其特征可分为四种: 沉降量——独立基础中心点的沉降值或整幢建筑物基础的平均沉降值; 沉降差——相邻两个柱基的沉降量之差;
.
25
2.4 浅基础的地基承载力
倾 斜——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局部倾斜——砌体承重结构沿纵向6~10m内基础两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 值
持力层土的承载力特征值
fa 170 17.7 1.0 (1.0 0.5) 178.9kPa
3.取1m长的条基作计算单元
基础宽度
b Fk
195
1.23m 3.0m
fa Gd 178.9 20 1.0
.
34
取该承重墙下条形基础宽度b=1.25m。 4.验算:
基础工程之二浅基础设计

基础工程之二浅基础设计浅基础是基础工程中的一种常用设计,适用于土层较浅、荷载较轻的情况。
与深基础相比,浅基础具有施工简单、经济高效的优点,因此在建筑物、桥梁、道路等工程中被广泛采用。
本文将介绍浅基础设计的基本原理、常用类型和设计要点。
一、浅基础设计的基本原理浅基础设计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承担建筑物或结构荷载的重量,将荷载传递到地下的土层中,并通过合理的尺寸和形状分布荷载到土层中,使得土层的承载能力能够满足建筑物或结构的要求。
基础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土层的性质和承载能力:根据土层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和承载能力,确定基础的类型和尺寸。
2.建筑物或结构的荷载:根据建筑物或结构的重量、使用要求和设计要求,确定基础的尺寸和承载能力。
3.基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考虑基础在承载荷载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例如基础的倾覆、沉降和滑动等。
二、浅基础设计的常用类型1.隔离基础:适用于建筑物或结构的单点荷载较大或者荷载分布不均匀的情况。
隔离基础通过承担荷载的重量,将荷载传递到土层中,并将荷载分散到较大的面积上,减小了土层的承载压力。
2.连续基础:适用于建筑物或结构的均布荷载较大的情况。
连续基础是指基础沿建筑物或结构的外周连续分布,通过较大的面积承担荷载,使得土层的承载压力分布均匀。
3.浇注桩基础:适用于土层较深或者承载能力较差的情况。
浇注桩基础是指在土层中钻孔并灌注混凝土形成的桩体,通过桩体的摩擦力和承载力来承担荷载。
三、浅基础设计的要点1.合理选择基础类型和尺寸:根据建筑物或结构的荷载和土层的承载能力,选择合适的基础类型和尺寸。
一般情况下,建筑物的基础厚度不应小于600mm,且基础的宽度和长度应根据荷载情况合理确定。
2.建立合理的荷载计算模型:根据建筑物或结构的重量、使用要求和设计要求,建立合理的荷载计算模型,确保基础可以承受设计荷载的要求。
3.考虑土层的承载能力变化:土层的承载能力受到土壤湿度、季节变化、荷载的作用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基础设计中需要考虑这些因素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基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017第3讲浅基础-地基承载力-基础工程001

2.4 浅基础的地基承载力
地基变形按其特征可分为四种:
沉降量——独立基础中心点的沉降值或整幢建筑物基础的平均沉降值; 沉降差——相邻两个柱基的沉降量之差;
2.4 浅基础的地基承载力
倾 斜——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局部倾斜——砌体承重结构沿纵向6~10m内基础两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 值
f ak 和 f a 的区别
f a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由理论公式法、岩石地基的现场和室内试验法直接取得。
f ak ——未经深宽修正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由土质地基的现场载荷试验和静力触探、动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 fa 等原位测试法取得,经深宽修正后方得到 。
(25页)某场地地表土层为中砂,厚度2m,γ =18.7kN/m3,标准贯入锤击 数N=13;中砂层之下为粉质粘土,γ =18.2kN/m3,γ sat=19.1kN/m3,抗剪 强度指标标准值φ k=21,ck=10kPa,地下水位在地表下2.1m处。若修建的基 础底面尺寸为2×2.8m,试确定基础埋深分别为1m和2.1m处时持力层的承载 力特征值。
f a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
f ak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
(7.9)
b——基础底面宽度(m);b取值范围3~6 m d——基础埋置深度(m);
修正原因 : 考虑增加基础宽度和埋置深度时,地基承载力也将随之提高,应将地基承 载力对不同的基础宽度和埋置深度进行修正,才能供设计使用。
Fk 6M G d w hw 2k bl bl 6e p k 1 l pk max
单向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基础
②e>l/6
pk max
2-1_浅基础设计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概述
1. 浅基础的定义 通常将基础的埋臵深度小于基础最小宽度,且只需经过挖 槽、排水等普通施工程序就可建造的基础称作浅基础。
2. 浅基础的荷载传递 上部结构 荷载 基础 基底压力 地基 应力和变形
3. 地基基础设计考虑的主要因素 基础设计时,除须保证基础结构本身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 度外,同时还须选择合理的基础尺寸和布臵方案,使地基的 反力和沉降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因此,基础设计包括地基与 基础两部分,又常称为地基基础设计。
三、地基基础设计方法
1、地基的极限状态设计
(1)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变形极限状态 1)地基变形量
2 5
2)地基变形状态/容许承载力法
p fa
2 6
(2)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稳定极限状态
p fu K
2 7
2、结构的可靠度设计
国际标准《结构可靠性总原则》(ISO 2394-1998)对土木工程
概述第二节基础工程设计基本原理第三节浅基础的类型第四节基础的埋置深度第五节地基承载力的确定第六节地基承载力的验算及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第七节地基的变形验算第八节地基基础的稳定性验算第九节减轻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措施浅基础的定义通常将基础的埋臵深度小于基础最小宽度且只需经过挖槽排水等普通施工程序就可建造的基础称作浅基础
无筋扩展基础又可分为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独立基础。
(a)墙下条形基础;(b)柱下独立基础 图2-4 无筋扩展基础分类(d为柱中纵向钢筋直径)
在桥梁基础中,通常采用如图2-5所示的刚性扩大基础。
图2-5 桥梁工程中常用的刚性扩大基础
二、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
)
当刚性基础的尺寸不能同时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基础埋深的 要求时,则需则需采用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钢筋混凝土扩展 基础具有较好的抗剪能力和抗弯能力,通常也称之为柔性基础 或有限刚度基础。 特点:具有较好的抗剪能力和抗弯能力。 设计要求:采用扩大基础底面积的方法来满足地基承载 力的要求,但不必增加基础的埋深;选择合适的基础材料、 高度与配筋来满足基础抗剪和抗弯要求。 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种类:柱下独立基础、墙下条形基 础、筏板基础、箱形基础和壳体基础等。
2-2天然地基浅基础的类型选择

《地基基础》
#2 浅基础设计 2#
2~2 浅基础的类型及其选择
四、浅基础的类型
(一)按材料分类
钢筋混凝土基础
毛石混凝土基础
混凝土基础
毛石基础
砖基础
灰土基础 郴州职业技术学院
罗绪元主讲
《地基基础》
#2 浅基础设计 2#
2~2 浅基础的类型及其选择
四、浅基础的类型
砖基础 取材容易 价格便宜
毛石基础 取材容易 价格便宜
5、对基础本身的强度、刚度、耐久性进行设计或验算 郴州职业技术学院
罗绪元主讲
《地基基础》
#2 浅基础设计 2#
2~2 浅基础的类型及其选择
三、天然地基上浅基础设计内容与步骤
(1)根据上部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等选 择基础的结构形式、材料并进行平面布置。 (2)确定基础的埋置深度。 (3)确定地基承载力。
毛石基础(无扩展)
混凝土基础(无扩展)
郴州职业技术学院
罗绪元主讲
《地基基础》
#2 浅基础设计 2#
2~2 浅基础的类型及其选择
四、浅基础的类型
a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b )现浇单独基础
扩展基础
郴州职业技术学院
c )预制杯形基础
罗绪元主讲
《地基基础》
#2 浅基础设计 2#
2~2 浅基础的类型及其选择
设混凝土垫层, 防潮作用
郴州职业技术学院
罗绪元主讲
《地基基础》
#2 浅基础设计 2#
2~2 浅基础的类型及其选择
四、浅基础的类型
灰土基础 造价低廉 强度较低
混凝土 基础
强度、 耐久性、 抗冻性 都较好
毛石混凝土基础
地基承载力原理

地基承载力原理
地基承载力原理是指建筑物在地基上受力时,通过地基的承载和传递,使地基能够承受和传递建筑物的重力和其他荷载。
地基承载力原理是土力学中的基础理论之一。
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地基承载力原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建筑物的重力和其他荷载会通过建筑结构传递到地基上,地基将这些荷载承受并向地下分散。
地基的承载力是指地基能够承受的最大荷载。
地基承载力的大小与地基的类型、土壤的性质、地基的深度等因素有关。
不同类型的地基,如浅基础、深基础、桩基等,其承载力的计算方法也有所不同。
土壤的性质对地基承载力有直接影响。
不同种类的土壤具有不同的承载力,如黏土、砂土、砾石等。
土壤的密实程度、含水量以及土壤颗粒的大小和形状都会影响地基的承载力。
地基的深度也是影响地基承载力的关键因素。
通常情况下,地基的承载力随着地基的深度增加而增加。
这是因为地基深入地下后,能够承受的土体体积增加,从而增加了承载力。
为了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需要对地基承载力进行合理的计算和评估。
通过合理设计地基的面积、深度和类型,可以确保地基能够承受建筑物的荷载,并稳定地传递到地下。
这样可以防止地基荷载过大导致地基沉降或破坏,从而保证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总之,地基承载力原理是建筑物施工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原理。
通过合理设计和计算地基的承载力,可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地基承载力

地基承载力
轻型建筑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
1.线性传递公式:
P=A×q
其中,P为地基承载力,A为地基面积,q为土壤承载力。
土壤承载力的计算可以使用物理试验或经验公式。
2.承载力系数法:
P=A×q×Nq×Nγ×Nc×Nγs×Nd×Nc
其中,Nq为排土系数,Nγ为土壤指数,Nc为形状系数,Nγs为土壤相对密度系数,Nd为深度系数。
这些系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试验或经验得到。
重型建筑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
1.线性传递公式:
P=A×q
其中,P为地基承载力,A为地基面积,q为土壤承载力。
土壤承载力的计算可以使用物理试验或经验公式。
2.承载力系数法:
P=A×q×Nq×Nγ×Nc×Nγs×Np×Nq
其中,Nq为排土系数,Nγ为土壤指数,Nc为形状系数,Nγs为土壤相对密度系数,Np为承载力调整系数。
这些系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试验或经验得到。
需要注意的是,地基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只是理论推导的结果,在实际工程中,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修正和验证。
地基土的物理性质、水含量、荷载应力特征等因素对地基承载力也有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现场勘察和试验来获得更准确的承载力数值。
此外,地基承载力的计算还需要考虑抗倾覆和抗滑稳定性等方面的问题,需综合考虑承载力和稳定性两个因素。
对于复杂的土壤环境,需要采用专业的地基工程设计方法和软件进行分析和计算。
浅基础设计书基础参数选择

浅基础设计书基础参数选择
在进行浅基础设计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基础参数,以确保基础能够满足建筑物的承载和稳定要求。
以下是一些基础参数选择的基本原则:
1. 地基承载力: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土壤能够承受的最大荷载。
根据地基的承载力,可以选择适当的基础形式和尺寸。
通常通过地质勘察和土壤测试来确定地基土壤的承载力。
2. 基础类型:常见的浅基础类型包括简单基础、连续基础、沉桩基础等。
选择适当的基础类型要考虑到建筑物的结构类型、荷载特点以及地基土壤条件等因素。
3. 基础尺寸:基础的尺寸是根据建筑物的荷载和地基土壤承载力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基础面积越大,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越强。
但是也要考虑经济性和施工难度,避免过度设计。
4. 基础深度:基础的深度应根据地下水位、土层性质以及建筑物的荷载和结构形式等因素来确定。
基础的深度一般应达到稳定的土层,并考虑到地表荷载和变形控制等因素。
5. 抗浮参数:在基础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地下水位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抗浮措施,如设置重力挡土墙、地锚等,以确保基础不被地下水浮起。
综上所述,基础参数的选择应该综合考虑地基土壤条件、建筑物的荷载特点、结构形式和经济性等因素,以满足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要求,并保证基础的经济和可行性。
具体的参数选择需要通过工程勘察和设计计算来确定。
基础工程PPT--第二章-浅基础

2. 构筑物环境的安全性问题即土压力问题 挡土墙、基坑等工程中,墙后土体强度破坏将造成过大的侧向土压力,导致墙体滑动、倾覆或支护结构破坏事故 。
2.构筑物环境的安全性问题即土压力问题
3. 土工构筑物的稳定性问题 土坝、路堤等填方边坡以及天然土坡等,在超载、渗流乃至暴雨作用下引起土体强度破坏后将产生整体失稳边坡滑坡等事故。
柱下独立基础
3. 联合基础
联合基础主要指同列相邻二柱公共的钢筋混凝土基础,即双柱联合基础(图2-5),但其设计原则,可供其他型式的联合基础参考。
联合基础
联合基础
4 柱下条形基础
当地基较为软弱、柱荷载或地基压缩性分布不均匀,以至于采用扩展基础可能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时,常将同一方向(或同一轴线)上若干柱子的基础连成一体而形成柱下条形基础。(图2-6) 特点:长度远大于宽度;纵向刚度大。
第二章 浅基础
进行地基基础设计时,必须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设计等级、建筑布置和上部结构类型,充分考虑建筑场地和地基岩土条件,结合施工条件以及工期、造价等各方面的要求,合理选择地基基础方案。常见的地基基础方案有:天然地基或人工地基上的浅基础;深基础;深浅结合的基础(如桩-筏、桩箱基础等)。
2.3 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
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简称埋深)是指基础底面至天然地面的距离。 主要影响因素 基础埋深选择的原则:
在满足承载力和变形要求的条件下尽量浅埋
与建筑物有关的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
水文地质条件
地基冻融条件
场地环境条件
2.3.1与建筑物有关的条件
建筑功能:地下室布置、半埋式结构等; 基础埋深不同时: 主楼与裙房,高度不同,分期施工设置后浇带; 台阶式相连, 如山坡上的房屋。 荷载效应:上部荷载大小、抗震要求、上拔荷载、动荷载(避免饱和和疏松的细砂土层);p16 设备条件:地下管线、水道、隧道等。
浅基础设计的基本原理

04 浅基础设计的优化建议Biblioteka 优化设计方案方案选择
根据工程地质条件、荷载 要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 浅基础类型,如扩展基础、 桩基等。
参数优化
对基础埋深、宽度、垫层 厚度等参数进行优化设计, 以减小沉降、提高承载力。
结构分析
运用有限元等数值分析方 法,对基础进行详细的结 构分析,确保满足承载力 和稳定性要求。
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对设计过程进行全面管理, 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协同工作。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 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团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并实现更加 精细化的项目管理。
信息化管理主要涉及项目管理软件、协同设计工具等应用 ,通过这些工具可以实现项目进度、资源等方面的实时监 控和管理。
弹性力学原理
研究结构在弹性变形下的力学行为, 包括应力和应变的关系,是浅基础 设计的重要分析方法。
浅基础设计的地质勘察
01
02
03
地质构造勘察
了解地质构造、地层分布、 岩土性质等,为浅基础设 计提供地质基础资料。
地质灾害勘察
了解地质灾害隐患,如滑 坡、泥石流等,为浅基础 设计提供安全保障。
地下水勘察
浅基础设计的应用范围
浅基础设计广泛应用于地质条件良好 、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区。
在城市和乡村地区,由于浅层土质较 为均匀,且施工方便,浅基础设计成 为常见的选择。
浅基础设计与深基础设计的比较
浅基础设计相对简单,成本较 低,施工周期短。
深基础设计适用于地质条件 复杂、地下水位较高或荷载 较大的情况,需要采用特殊
03 浅基础设计的实践应用
浅基础设计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桥梁桥墩基础
浅基础设计常用于桥梁桥墩基础, 如扩大基础、桩基等,以满足桥 梁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要求。
基础工程--浅基础 ppt课件

基础埋深的影响因素 2.3.1建筑结构条件与场地环境条件 (一)考虑建筑物地下空间的使用功能要求
F
1、有地下室或半地下室的建筑,其埋 深必须结合地下部分设计标高选定。 地下管道应在基底以上,便于维修。
2、电梯缓冲坑:自地面向下至少1.4m
(二)考虑建筑物的高度和荷载大小的影响
高层建筑基础
承载力 变形
基础埋深和尺寸
4.基础埋深基本要求:
1) D大于50cm:表土扰动,植物,冻融,冲蚀 2)基础顶面距离表土大于10cm:保护作用 3)桥基要求在冲刷深度以下
大于10cm
d
5.基础埋深d的取值 • 1)一般至室外标高算起;
• 2)在填方整平地区,可至填土地面标高算起。
• 3)对于地下室,如采用箱形或筏形基础时, 至室外标 高算起;当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 础时,应从室内地 面标高算起。
基底面积越来越大、对上部结构荷载的扩散作用越来越强
在相同的上部结构荷载作用下,基底压力和基底附加压力越来越小, 刚度越来越大,可以适应更软弱的地基,可以减小地基的沉降变形
在相同的地基条件下,可以承受更大的上部结构荷载作用
设计计算方法越来越复杂,一般情况下工程造价越来越高
2.3 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
——持力层选择
墙下条形基础(墙基础的最经济型式:
条形基础
有无筋和配筋两种,设于砖墙或剪力墙下)
柱下条形基础 (钢筋混凝土基础)
十字交叉条形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 筏板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 箱形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
★按基础结构和受力特点分类(规范分类法)
1.无筋扩展基础(刚性基础)
特点: (1)砖、石、灰土、素混凝土等材料抗拉强度很低 (2)有基础台阶宽高比(刚性角)要求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5
浅基础的设计,不能离开地基条件孤立 地进行,故常称为地基基础设计。
地基基础设计是建筑物结构设计的重要 组成部分。基础的型式和布置,要合理地 配合上部结构的设计,满足建筑物整体的 要求,同时要做到便于施工、降低造价。
4.同一土层实验不应少于三点,当试验实测值 的极差不超过其平均值的30%时,取此平均值 作为该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
55
(四)、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修正
当基础宽度大于3m或埋置深度大于0.5m时,从 载荷试验或其它原位测试、经验值等方法确定的地基 承载力特征值,尚应按下式修正:
fa fak b (b 3) d m (d 0.5)
弯和抗剪性能。相同条件下基础高度小, 适于荷载大或土质软的情况下采用。
24
现浇柱下钢筋砼单独基础: 台阶形: 施工支模、浇筑简单,用材相对多。
结构柱
结
基础底板配筋
构 柱
配
筋
25
现浇柱下钢筋砼单独基础: 锥形:受力与用材合理,施工浇注成型较难。
基础 底板 配筋
结构 柱
配筋
26
钢筋砼条形基础: 墙下条形基础:不带肋与带肋 柱下条形基础:带肋
地基濒临破坏(即弹塑性变形阶段转变为破坏阶段)时,地基 所承受的基地压力称为极限荷载pu
(二)地基的破坏形式
1.整体剪切破坏
a. p-s曲线上有两个明显的转折点,可区分地基变形的三个阶段
b. 地基内产生塑性变形区,随着荷载增加塑性变形区发展成连续
的滑动面
c. 荷载达到极限荷载后,基础急剧下沉,并可能向一侧倾斜,基
基础工程题目及答案

第二章浅基础设计基本原理1、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规定,计算地基承载力设计值时必须用内摩擦角的什么值来查表求承载力系数B?A设计值 B 标准值 C 平均值2、砌体承重结构的地基允许变形值是由下列哪个值来控制的C?A 沉降量B 沉降差C 局部倾斜3、在进行浅基础内力计算时,应采用下述何种基底压力A?A 基底净反力B 基底总压力C 基底附加压力4、当建筑物长度较大时,,或建筑物荷载有较大差异时,设置沉降缝,其原理是C?A 减少地基沉降的措施B 一种施工措施C 减轻不均匀沉降的建筑措施5、下列何种结构对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最敏感A?A 框架结构B 排架结构C 筒体结构6、框架结构的地基允许变形值由下列何种性质的值控制B?A 平均沉降B 沉降差C局部倾斜7、高耸结构物的地基允许变形值除了要控制绝对沉降量外,还要由下列何种性质控制C?A 平均沉降B沉降差C倾斜8、当基底压力比较大、地基土比较软弱而基础的埋置深度又受限制时,不能采用B?A 筏板基础B 刚性基础C扩展式基础9、沉降计算时所采用的基底压力与地基承载力计算时所采用的基底压力的主要差别是C?A 荷载效应组合不同及荷载性质(设计值或标准值)不同B 荷载性质不同及基底压力性质不同(总应力或附加应力)C 荷载效应、荷载性质及基底压力性质都不同10、防止不均匀沉降的措施中,设置圈梁是属于BA 建筑措施B 结构措施C 施工措施11、刚性基础通常是指CA 箱形基础B 钢筋混凝土基础C 无筋扩展基础12、砖石条形基础是属于哪一类基础A?A 刚性基础B 柔性基础C 轻型基础13、沉降缝与伸缩缝的区别在于CA 伸缩缝比沉降缝宽B 伸缩缝不能填实C 沉降缝必须从基础处断开14、补偿基础是通过改变下列哪一个值来减小建筑物的沉降的B?A 基底的总压力B 基底的附加压力C 基底的自重压力15、对于上部结构为框架结构的箱形基础进行内力分析时,应按下述何种情况来计算C?A 局部弯曲B 整体弯曲C 同时考虑局部弯曲和整体弯曲16、全补偿基础地基中不产生附加应力,因此,地基中B.A 不会产生沉降B 也会产生沉绛C 会产生很大沉降17、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需作地基承载力验算的建筑物的范围是D。
土木工程中的浅基础设计原理

土木工程中的浅基础设计原理土木工程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生活和发展需要而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
其中,土木工程的基础设计是整个项目的关键部分之一。
而在基础设计中,浅基础是土木工程的常见形式。
本文将讨论土木工程中浅基础设计的原理和相关要点。
1. 浅基础的定义和作用浅基础是指在浅层土体中建立的基底,用来承担建筑物或其他结构的重荷,将其转移到地下土体中,保证工程的安全稳定。
浅基础通常是通过将建筑物的荷载传到土壤中,实现土壤与建筑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具体的浅基础形式有很多,包括浅埋式梁、基础板、扩展基础等。
2. 建筑物荷载和土壤承载力在进行浅基础设计时,必须准确确定建筑物的荷载,并与土壤的承载力进行对比分析。
建筑物的荷载通常包括重荷和动荷两种。
重荷主要由建筑结构和装修材料等组成,动荷则来自于风、地震等自然因素。
土壤的承载力是指土体在受到应力时产生的变形和破坏的能力,是一个土壤的重要性能参数。
3. 土壤力学和基础设计土壤力学是研究土体在各种应力作用下变形和破坏行为的科学。
在进行浅基础设计时,必须考虑土壤力学的基本原理。
土壤力学包括了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土体变形特性、土体间的相互作用等。
基础设计需要根据土壤力学特性来确定浅基础的尺寸、形状和布置等参数。
4. 地下水位和浅基础设计地下水位是指地下水位面的高度。
对于浅基础的设计来说,地下水位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地下水位的位置和变化将直接影响土壤的稳定性和强度。
如果地下水位高,土壤中负的水压力将加大,会对基础产生额外的荷载。
5. 土层性质和浅基础设计不同土层的性质会对基础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土层的性质包括土壤类型、土壤颗粒大小、颗粒形态等。
这些性质将直接关系到土壤的密实度、抗剪强度等特性。
在浅基础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土层性质,确定适当的基础形式和尺寸。
6. 土壤稳定性和扩展基础在某些情况下,土壤的稳定性可能是一个设计限制因素。
例如,当土壤质量较差或存在活动性较大的土层时,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浅基础形式,如扩展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公式的实际应用: 本公式的实际应用: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临界荷载公式 临界荷载公式 对轴心荷载作用或荷载作用偏心距 e ≤ 0.033b (基础宽度) 的基础,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地基承载力的公式如下:
f a = M b g b + M d g m d + M c ck
分别令zmax=0和zmax=b/4(b为基础宽度),对应的基底压 力即为临塑荷载pcr和临界荷载p1/4,即
2012-4-2 cr
p = Nq g 0d + Ncc
p1/4 = N g g b + N q g 0 d + N c c
3
pcr = N q g 0 d + N c c
Ng Nq
p1/4 = N g g b + N q g 0 d + N c c
g 3)在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 g m应取有效重度(浮重度)。 ,
)。
2012-4-2
6
(二) 按现场载荷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方法 二 地基的载荷试验是在现场试坑中设计基底标高处的 天然土层上设置载荷板,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的承压板面 积不应小于0.25m2,对于软土不应小于0.5m2;试验基坑 宽度不应小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的三倍,并应保持试验 土层的原状结构和天然湿度。根据平板载荷试验所得到 的p-s曲线,可分三种情况确定地基承载力: (1) 当p-s曲线上有比例界限时,取该比例界限所对应 的荷载值; (2) 当极限荷载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荷载值的2倍时, 取极限荷载值的一半; (3) 不 能 按 上 述 二 款 要 求 时 , 当 压 板 面 积 为 0.25~0.50m2 ,可取s/b=0.01~0.015所对应的荷载,但其值 不应大于最大加载量的一半。
2012-4-2 8
载荷试验所得的地基承载力基本值f 需要进行深宽修正。 载荷试验所得的地基承载力基本值 ak需要进行深宽修正。
由载荷试验或其它原位测试、经验值等方法确定的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当基础宽度大于3m或埋置深度大于 0.5m时,应按下式进行深度和宽度的修正:
f a = f ak + hb g (b - 3) + hd g m (d - 0.5)
(2 - 17)
式中 f 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 ──按现场载荷试验或其它原位测试、经验值等方 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hb hd ──基础宽度与深度的承载力修正系数,根据基底
下土的类别查表2-9; b──基础底面宽度(短边),当基础宽度小于3m时按 3m计算,大于6m按6m取值; d──基础埋置的深度,一般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
pk = Fk + Gk f a Gk = g G Ad A
第六节 地基承载力的验算及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
偏心荷载作用时:ï 偏心荷载作用时:ì p k £ f a ï í ï pk max £ 1.2 f a ï î Fk + Gk Mkx Mky Fk + Gk 骣 6ey ç1北 pk max = 北 = ç lb W W lb ç b k min 桫
其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Ng = p
N c , 称为承载力系数,它只与土的内摩擦角中有关,
p 2 Nq = p cot j + j 2 cot j + j +
用于条形基础。这些计算公式是从平面问题的条形均布荷载情况 下导得的,若将它近似地用于矩形基础,其结果是偏于安全的。 计算土中由自重产生的主应力时,假定土的侧压力系数K0=1, 这与土的实际情况不符,但这样可使计算公式简化。
2012-4-2 10
(三) 规范表格法 三
考虑到土的物理力学指标与地基承载力之间存在着良好 的相关性,我国根据大量的工程经验和室内外试验数据,曾制 订了许多便于物地基承载力表格。尽管由于各种原因,现行的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已取消了地基承载 力表,但允许地方性建筑地基规范根据地区经验制订和采用地 基承载力表。另外,其它一些行业的规范仍采用地基承载力表, 如《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工程设计规范》(JTG D63-2007)就给 出了这种方法,正面作简要介绍。 (1)从规范表格中查取地基容许承载力[σ0](表2-10、11) (2) 地基容许承载力修正
hb = 0.3, hd = 1.6
例2-2
因基础埋置于地下水位以下,故持力层γ的取浮容重: 因基础埋置于地下水位以下,故持力层 的取浮容重: 的取浮容重
3
å
g ' = 19.2 - 10 = 9.2, g m =
i= 1 3
g i hi hi
å
i= 1
17.8? 1.8 18.9? 0.2 ( 19.2 - 10) 2 = = 13.6 1.8 + 0.2 + 2
力主要是根据地基的强度要求来确定的, 地基极限承载 力主要是根据地基的强度要求来确定的, 可以由理论公式计算或由荷载试验获得。 可以由理论公式计算或由荷载试验获得。 地基容许承载力是根据地基的强度和变形两个方面的要求 来确定的。按照地基设计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原则,所 选用的地基容许承载力一般是在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 地基容许承载力一般是在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 形段内,相应于不超过比例界限点的地基压力。 形段内,相应于不超过比例界限点的地基压力 容许承载力设计方法是我国最常用的设计方法,下面主 容许承载力设计方法是我国最常用的设计方法 要介绍地基容许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2012-4-2 2
2012-4-2 7
载荷试验所得的地基承载力基本值f 需要进行深宽修正。 载荷试验所得的地基承载力基本值 ak需要进行深宽修正。
由载荷试验或其它原位测试、经验值等方法确定的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当基础宽度大于3m或埋置深度大于 0.5m时,应按下式进行深度和宽度的修正:
f a = f ak + hb g (b - 3) + hd g m (d - 0.5)
代入公式(2-17),并整理得 , 代入公式 2012-4-2
f a = 273.4 kPa
13
■
一、地基承载力的验算 1、 持力层承载力验算 地基基础设计首先必须保证在载 荷作用下具有足够的安全度。为此, 各类建筑物浅基础的地基承载力验算 均应满足下列要求:
轴心荷载作用时: 轴心荷载作用时: k £ f a p
解:
持力层粉土 ϕk = 22o
M b = 0.61, M d = 3.44, M c = 6.04
查表2-8得 查表 得 代入公式(2-16)得 得 代入公式
f a = M b g b + M d g m d + M c ck 17.8? 1.0 ( 18.1- 10) 0.5 = 0.61? ( 18.1 10)? 1.5 3.44创 1.5 + 6.04 1.0 1 + 0.5 = 7.41 + 75.16 + 6.04 = 2012-4-2 88.6 kPa
[s ]= [s 0 ]+ k1g1 (b - 2) + k2 g 2 (h - 3)
(2 - 18)
式中 b-基础宽度,b<2m时取为2m,b>10m时取为10m; h-埋深,h<3m时取3m,h/b>4时取4b。 2012-4-2 11
某粉质土工地基如图所示,试按《 例2-1 某粉质土工地基如图所示,试按《建筑地基 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推荐的理论公式计算 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推荐的理论公式计算 地基承载力的特征值。 地基承载力的特征值。
f a = M b g b + M d g m d + M c ck
(2 - 16)
使用本公式计算地基承载力的要点: 1)本公式计算出的地基承载力已考虑了基础的深度与宽度效 应,在用于地基承载力验算时无需再作深、宽修正。 2)采用本理论公式确定地基承载力值时,在验算地基承载力 的同时必须进行地基的变形验算。
式中 f 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 ──按现场载荷试验或其它原位测试、经验值等方 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hb hd ──基础宽度与深度的承载力修正系数,根据基底
下土的类别查表2-9; b──基础底面宽度(短边),当基础宽度小于3m时按 3m计算,大于6m按6m取值; d──基础埋置的深度,一般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
12
f a = M b g b + M d g m d + M c ck
(2 - 16)
□
某建筑物的箱形基础宽8.5m,长20m,持力 某建筑物的箱形基础宽8.5m,长20m,持力 8.5m, 层情况如图所示, 层情况如图所示,由荷载试验得到其承载力特征值 =189kPa,箱基埋深d=4m。试按《 箱基埋深d=4m fak=189kPa,箱基埋深d=4m。试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 规范》(GB50007-2002)确定粘土持力层修正后的承载 规范》(GB50007-2002)确定粘土持力层修正后的承载 力特征值。 力特征值。 因箱基宽b=8.5m>6.0m, , 解: 因箱基宽 故按b=6.0m考虑;箱基埋深 考虑; 故按 考虑 箱基埋深d=4m。 。 持力层为粘土, 持力层为粘土,因IL=0.73<0.85,到 到 e=0.83<0.85,查表 可得 查表2-9可得 查表
二、地基容许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主要有理论公式法 荷载试验法 理论公式法、荷载试验法 理论公式法 荷载试验法或 规范承载力表三类。各种承载力确定方法的选用应以建筑物的 规范承载力表 安全等级并结合具体的工程条件进行。
(一) 承载力理论公式确定 一 理论公式是在一定假定条件下通过弹(塑)性理论导出的解 析解,包括地基临塑荷载 cr公式 临界荷载 p1/4公式 太沙 地基临塑荷载p 公式、太沙 地基临塑荷载 公式、临界荷载 公式 基公式、斯肯普顿 汉森公式等。 斯肯普顿和汉森公式 基公式 斯肯普顿 汉森公式 1) 临塑荷载公式和临界荷载公式 在条形均布荷载作用下,根据地基中的应力分布和土的 极限平衡条件,可以得到基底压力p与基础下塑性区开展的最 大深度zmax的关系: p = 4 N g g zmax + N q g 0 d + N c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