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认识与应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精神科学会于2000年颁布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在创 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中,2008年7月由卫生部修改了病程
症状标准
➢ 遭受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异乎寻常的创伤性事件或处境(如天灾人祸) ➢ 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病理性重现),并至少有下列1项:
1、不由自主地回想受打击的经历 2、反复出现有创伤性内容的恶梦 3、反复发生错觉、幻觉 4、反复发生触景生情的精神痛苦,如目睹死者遗物、旧地重游,或 周年日等情况下会感到异常痛苦和产生明显的生理反应,如心悸、出汗、 面色苍白等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1994;Stein MB1997)
中国PTSD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 反复发生闯入性的创伤性体验重现(病理性重现)、梦境,或因面临与 刺激相似或有关的境遇,而感到痛苦和不由自主地反复回想
➢ 持续的警觉性增高 ➢ 持续的回避 ➢ 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 ➢ 对未来失去信心
“假如,某一天,我死了,儿子,那是我最幸福的事,我会让你妈妈, 把我的骨灰,撒在曲山小学的皂角树下,爸爸将永远地陪着你,不弃 不离……”、“儿子,你离开了,爸爸没有了未来, 没有了希望,没 有了憧憬,与您相聚,是爸爸最大的快乐……” 北川农办主任震后5 个月自杀身亡,一些熟悉他的人说,董玉飞是因为痛失爱子和众多亲 人难以自拔悲伤过度自杀的。
➢ 对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情境的回避,至少有下列 2 项: 1、极力不想有关创伤性经历的人与事 2、避免参加能引起痛苦回忆的活动,或避免到会引起痛苦回忆的
女性PTSD常见共病
➢ 重型抑郁
48.5%
➢ 单纯恐怖
29.0%
➢ 社交恐怖
28.4%
➢ 酒精滥用或依赖
27.9%
➢ 单纯恐怖又称特殊恐怖症。表现为对以上两种类型以外的某一种或少数特殊物体、情景或活动的害怕。 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动物恐怖,害怕蜘蛛、昆虫、老鼠等。(2)自然环境恐怖 怕雷电、 登高、临水等。(3)场所恐怖,害怕进入电梯、汽车、飞机等封闭空间。(4)血-伤害-注射恐怖, 害怕看到流血、暴露的伤口和接受注射。(5)其他特殊恐怖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认识与应对
WHY?
灾难后最普遍 最严重的心身疾患 女性、儿童、老人易感 自杀危险>普通人群
2001年911事件
美国各地 ➢ 纽约市PTSD ➢ 华盛顿特区 ➢ 其他重要地区 ➢ 其余地区
PTSD发病率 11.2%
2.7% 3.6% 4.0%
911事件
➢ 整个国家的痛苦水平属于正常范围 ➢ >60%有孩子的家庭报告:1%以上儿童受到袭击的扰乱 ➢ 911事件纽约6个月后5.6%的人有PTSD症状 ➢ 女性、有精神问题者、事件前有焦虑者发病率高
概念
➢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创伤后心理失衡状态 ➢ 是指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害性心理创伤导的个体延迟出现或
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 ➢ 以再度体验创伤为特征,并伴有情绪的易激惹和回避行为
疾病本质
➢ 是少数具有相对确定病因的精神疾病之一 ➢ 在美国精神科医学会编写的《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
册》中,隶属于焦虑谱系障碍 ➢ 在中国编写的传统精神病学称之为反应性精神病
➢ 社交恐惧症作为常见的一种以心理疾病,患者往往表现为惧怕与陌生人接触,与陌生人交谈就会出现 面红耳赤,思维混乱等多种不良现象。
PTSD分类与分型标准
➢ PTSD通常在创伤事件发生一个月后出现 ➢ 发生在一月之内称之为急性应激障碍 (鉴别) ➢ 事发后数个月至数年间的称为延迟发作(delay onset ) ➢ 三种分型标准:
易感人群
幸存者
目击者
救援者
➢ 通常在事件发生后几天或几周内表现出一些PTSD的症状 ➢ 8%的男性和20%的女性会持续发展PTSD ➢ 大约有30%的这些个体会表现出持续整个后半生的慢性症状
创伤后应急反应综合症
PDST核心症状
1
2
3
闯入性症状
回避症状
激惹性增高
闯入性症状
➢ 患者常常以非常清晰地、极端痛苦的方式进行着这种“重复体验” ➢ 反复出现以错觉、幻觉(幻想)构成的创伤性事件的重新体验
病因
急性精神创伤 ➢ 自然因素: 地震 火山喷发 洪水 飓风
龙卷风 ➢ 社会因素: 火灾 飞机失事 核泄漏事故 车祸
战争 社会暴力 恐怖袭击 强奸 抢劫 绑架 虐待
危险因素
➢ 创伤(应激源)的严重程度
➢ 性别:男性暴露几率>女性; ➢ 但女性患病率是男性2倍 ➢ 精神障碍的家族史与既往史 ➢ 童年时代的心理创伤 ➢ 性格内向及有神经质倾向 ➢ 受教育程度低
51.9% 47.9% 43.3% 34.5%
➢ 品行障碍指18岁以下儿童青少年期出现的持久性反社会型行为、攻击性行为பைடு நூலகம்对 立违抗行为。这些异常行为严重违反了相应年龄的社会规范,与正常儿童的调皮 和青少年的逆反行为相比更为严重。国内调查发现患病率1.45%~7.35%,男性高 于女性,男女之比为9:1,患病高峰年龄为13岁。
国际标准(ICD-10-E)、美国标准(DSM-IV-TR)和中国 标准(CCMD-3)
DSM-Ⅳ-TR临床亚型
➢ 急性PTSD:症状持续不足3个月 ➢ 慢性PTSD:症状持续3个月或以上 ➢ 延迟性PTSD:症状在创伤事件发生后至少6月才出现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分类.美国《诊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碍,第四版修订本》
PTSD 共病
精神疾患
➢焦虑 ➢抑郁 ➢物质依赖
躯体疾患
➢高血压 ➢支气管哮喘
共病也被译为同病、合病,目前国内多数同道习惯于应用共病,其含义是指两种疾
病共同存在。如焦虑抑郁障碍共病是指同时有焦虑和抑郁症状,如将两组症状分别考虑, 均符合各自相应的诊断标准。
男性PTSD常见共病
➢ 酒精滥用或依赖 ➢ 重型抑郁 ➢ 品行障碍 ➢ 药物滥用和依赖
(flashback),又称症状闪回
回避症状
➢ 对与创伤有关的事物采取持续回避的态度 ➢ 回避的内容不仅包括具体的场景,还包括有关的想法、感受和话题 ➢ 患者不愿提及有关事件,避免相关交谈,甚至出现相关的“选择性失忆”
易激惹症状
➢ 不少患者则出现睡眠障碍(难以入睡、易惊醒)、易激惹或易发 怒、容易受惊吓,难以集中注意力等警觉性增高的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