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铰链四杆机构说课稿
《铰链四杆机构》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主要内容: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别判别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曲柄存在的条件)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可以提高学生对正确判别铰链四杆机构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1、专业水平《机械基础》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专业基础课程中较难掌握的一门课。
《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这节内容是本课程的一个重点,它实用性很强,而职高学生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行为习惯也不好,观察能力和专业水平能力都比较差。
2、采取措施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将大量时间让学生观察动画与例举生活实例,并就生活中的经验进行相互交流与沟通,进而让理论知识为实践服务。
三、教学目标总目标: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别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知识结构以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条件以及四杆机构类型的判别原则能力目标:结合生活实例,帮助学生正确判别它们各为铰链四杆机构中的何种类型。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对知识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习惯,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
四、教学重难点本着教材内容和学生当前掌握的知识水平,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①重点1:判断机构中有无曲柄存在。
确立理由:学生只有学会判别机构中有无曲柄才能进行下一步教学。
重点2:判断是否满足杆长之和条件。
确立理由:让学生明白当四杆机构成为铰链四杆机构时才能进行类型判别。
②难点掌握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
确立理由:并不是所有的四根杆,就可组成铰链四杆机构。
(关于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将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具体说明。
)五、教法与学法教法《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特点是以理论为依据,强调学习的实践性。
着重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平时多注意观察与实践。
观看动画→提出问题→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1.观察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讨论法:突出本课程的教学特点学法自主探索:学生通过观看动画与自主学习,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自主探索:学生通过观看动画与自主学习,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六、教学过程1、观看动画,吸引学生眼球2、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a、上述三副图中机构运动形式一致吗?b、各根杆件的运动形式一样吗?c、有曲柄存在吗?d、它们各以什么作为机架的?e、它们又各是何种机构?f、能说出实例的名称吗?(以下是具体实例)3、知识拓展,能力提升怎样判别铰链四杆机构的三种类型?在何种情况下,所组成的四杆机构均为双摇杆机构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相互探讨及自学的能力,达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原则。
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
4、教材处理:
本着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原则,我对教材
做如下处理 (1)通过直观演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方法, 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步步深入, 通过观察、分 析、归纳总结得到曲柄存在的条件、急回特 性和死点产生原因。 (2)通过补充急回特性系数这一概念,使 急回特性产生的条件简单易懂。
二、 教法设计:
牛头刨的主运动就是根据此原理制成的。 刨刀安装在横梁上,速度较慢的工作行程用 于切削,降低了表面粗糙度;速度较快的空 回行程,用于刨刀迅速复位,提高了生产率。 其实,曲柄摇杆机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 用还很多,如搅拌机。教师的抛砖引玉,进 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促使他们对 曲柄摇杆机构进行热烈的讨论,以达到能力 提升的目的。(这部分内容需要10分钟左右)
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 说 课 稿
§ 5-2 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 导,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 教材分析:(从以下四方面加以分析) 1、地位作用 2、教学目标 3、重点与难点 4、教材处理
1、地位作用:
本节课是机械专业的重要内容,是教材第 二篇常用机构及轴系零件的核心,也是继前 一节——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和应用后, 对四杆机构的进一步分析和认识,这些知识 是四杆机构设位置:
这是本节课的了解性内容。教师首先用实例
使学生对死点位置有所感触,从而完成由感 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思维过程。
有了前边两个实例,学生对死点位置的概 念较易理解。教材中死点位置的概念,是以 曲柄摇杆为蓝本,描述的内容较多,教师引 导学生归纳出能揭示死点位置本质的概念, 即驱动力对从动件的有效回转力矩为零,这 一概念有助于对死点位置进行有效分析。 (这一部分大约需要不到10分钟)
铰链四杆机构基本性质完美教案 (公开课)
《机械基础》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教案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电话:年月第二节《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教案一、复习有关内容(6分钟):1.铰链四杆机构有三种基本形式,即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和双摇杆机构。
2.曲柄:与机架用转动副相连并能绕着该转动副作连续整周旋转运动的构件。
2.摇杆:与机架用转动副相连并能绕着该转动副作往复摆动的构件。
3.曲柄摇杆机构:一连架杆为曲柄、另一连架杆为摇杆的铰链四杆机构,其中曲柄作连续整周旋转运动,摇杆在一定范围内作往复摆动。
4.双曲柄机构:两连架杆都为曲柄的铰链四杆机构,其中两曲柄都作连续整周旋转运动。
5.双摇杆机构:两连架杆都为摇杆的铰链四杆机构,其中两摇杆都在一定范围内作往复摆动。
二、导入新课(4分钟):通过曲柄摇杆机构的动画模拟其两共线位置,设疑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曲柄的存在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设置悬念)。
三、讲授新课(33分钟):(一)曲柄存在的条件:1.已知:AB=a,BC=b,CD=c,AD=d,如图5-17所示,进行详细分析。
2.第一次共线时:AC1D构成一个三角形,有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即:b-a+c>d a+d<b+c;b-a+d>c a+c<b+d.3.第二次共线时:AC2D构成一个三角形,有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即:a+b<c+d.4、考虑到两次共线正好四杆都重合成一直线,有:(1)a+d≤b+c;(2)a+c ≤b+d ; (3)a+b ≤c+d.5.分析思考以上三式得出结论: (1) a 是最短杆;(2) b 、c 、d 中有一杆为最长杆;(3) 三式中必然有一式是:最短杆与最长杆的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
6.得出推论,即曲柄存在的条件是: ①连架杆与机架中必有一个是最短杆。
②最短杆与最长杆的长度之和不大于其余两杆的长度之和。
7. 根据曲柄存在的条件,可以推论出铰链四件机构的三种基本类型的判别方法: 若满足最短杆与最长杆的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余两杆的长度之和,则: 最短杆为连架杆→ 构成曲柄摇杆机构 最短杆为机架→ 构成双曲柄机构 最短杆为连杆→ 构成双摇杆机构(二)急回特性1. 定义:曲柄摇杆机构中,曲柄作等速转动,而摇杆摆动时空回行程的平均速度大于工作行程的平均速度(即V2>V1),这种性质称为机构的急回特性。
【说课稿】《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
《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说课稿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这是《机械基础》课程中的重要的一部份。
《机械基础》这门课是机电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它为本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提供了基础理论,所以在授课中要准确地把握它在各学科中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以及对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
今天说课的内部实质意义是这门课程的重点之一,现从教材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以及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今天所讲的内部实质意义归属第四版《机械基础》中第三章的第2节。
整个第三章讲的是最简单的平面连杆机构,它作为常用机构中应用最广的一类为学习其他机构提供了分析方法,也是学生今后施用、改造各类机械的理论基础。
而该章的第3节"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一共论述了三大问题:急回特性、死点位置和曲柄存在的条件。
本次说课中只对急回特性和死点位置两个问题进行讲解,这一部分内部实质意义含盖的常识点多,理论性较强,是前两节内部实质意义的深化和提升,又是后面学习铰链四杆机构演化的基础和铺垫,并对生产实践起着重要指导意义。
所以这部门内部实质意义是第三章乃至整本书的重点。
2、学情分析要想讲好一堂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只有对授课对象也就是学生的常识结构、生理特征进行分析、掌握,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重点。
在学习本节内部实质意义以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曲柄摇杆机构的组成,以及曲柄或摇杆为主动件的运动机构,而且也有一定的力学常识,所以学生已经具备了探究本节内部实质意义的理论基础,可是缺乏实践经验和对各学科常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并且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又正处于叛逆生理较重的青春期。
基于学生的这些特点结合教材内部实质意义,首先要营造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设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授课内部实质意义多给出几组实例,把理论性较强的讲义常识形象化、生动化,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并把各科常识进行融会贯通。
铰链四杆机构说课稿
《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说课稿冯殿红40岁,教龄20年,新安县职业高中机械专业课教师。
我的教学体会是:教师首先应唱好课堂教学这出重头戏,通过直观、启发、演示、电教等手段充分吸引、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抓住了学生,也就抓住了课堂”;教师应在生活上关心、体贴学生,做他们的良师益友。
一、说教材教材地位及作用:本节课选自全国技工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机械基础》中的第五章第二节。
《机械基础》是机械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能直接用于指导生产的课程。
在整个教学计划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
铰链四杆机构不仅本身应用广泛,而且是平面四杆机构、多杆机构的基础,同时为以后如凸轮等机构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其教学成败直接关系到能否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培养目标。
本节课在学习了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应用后,再进一步探索其基本性质即曲柄存在条件、急回特性及行程速比系数K、死点位置,为掌握其他形式的铰链机构打基础,为学习专业知识和今后利用机械原理进行技术革新提供理论指导。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教学大纲的要求,参照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掌握和理解铰链四杆机构的曲柄存在条件;理解急回特性的概念、行程速比系数K的含义及死点问题的处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理解、思维和运用等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养成爱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增加他们做一名有知识有能力的现代技术工人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曲柄的存在条件,因为只有准确把握了曲柄的存在条件,才能真正理解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及其转化,理解通过改变某些构件的形状、相对长度或选择不同的构件作为机架得到的一些其他演化形式的机构,为今后对机械机构进行维护、技术创新等打下良好基础;次重点是急回特性,它用行程速比系数K表示,K对于设计、改造机构,提高机构的工作效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难点是急回特性,K与极位夹角θ有关,并且与铰链四杆机构的第三个基本性质死点位置也有关系,要运用物理中运动学、工程力学中力学性质等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确有一定的难度。
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螺旋传动(差动螺旋差动)说课稿侯坤(灵璧县娄庄职业高级中学 20090558)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螺旋传动(差动螺旋差动)这是《机械基础》课程中的一部分内容,《机械基础》这门课是机电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它为本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提供了基础理论,所以在授课中要准确地把握它在各学科中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以及对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
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这门课程的重点之一,现从教材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以及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首先来看教学分析,它共有4个部分:5.2 螺旋传动螺旋传动是利用螺杆和螺母组成的螺旋副来实现传动要求。
它主要用于将回转运动转变为直线运动,同时传递动力。
如图所示,借助开合螺母与长螺杆啮合实现车床纵向进给运动。
螺旋传动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承载能力大,传动平稳无噪声,能实现自锁要求,传动精度高,孤广泛应用于机床进给机构、螺旋起重机和螺旋压力机中,缺点是螺纹之间产生较大的相对滑动,摩擦磨损严重,传动效率低,但由于滚动螺旋和静压螺旋的应用使磨损和效率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螺旋传动在机床、起重机械、锻压设备等场合应用广泛。
常用螺旋传动有:普通螺旋传动、、差动螺旋传动和滚珠螺旋传动。
一、教学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今天所讲的内容属于第二版《机械基础》中第二章的第2节。
整个第二章讲的是螺旋传动,螺旋传动是利用螺杆和螺母组成的螺旋副来实现传动要求。
它主要用于将回转运动转变为直线运动,同时传递动力。
如图所示,借助开合螺母与长螺杆啮合实现车床纵向进给运动。
螺旋传动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承载能力大,传动平稳无噪声,能实现自锁要求,传动精度高,孤广泛应用于机床进给机构、螺旋起重机和螺旋压力机中,缺点是螺纹之间产生较大的相对滑动,摩擦磨损严重,传动效率低,但由于滚动螺旋和静压螺旋的应用使磨损和效率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螺旋传动在机床、起重机械、锻压设备等场合应用广泛。
常用螺旋传动有:普通螺旋传动、差动螺旋传动和滚珠螺旋传动。
铰链四杆机构基本性质完美教案 (公开课)(推荐文档)
《机械基础》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教案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电话:年月第二节《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教案一、复习有关内容(6分钟):1.铰链四杆机构有三种基本形式,即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和双摇杆机构。
2.曲柄:与机架用转动副相连并能绕着该转动副作连续整周旋转运动的构件。
2.摇杆:与机架用转动副相连并能绕着该转动副作往复摆动的构件。
3.曲柄摇杆机构:一连架杆为曲柄、另一连架杆为摇杆的铰链四杆机构,其中曲柄作连续整周旋转运动,摇杆在一定范围内作往复摆动。
4.双曲柄机构:两连架杆都为曲柄的铰链四杆机构,其中两曲柄都作连续整周旋转运动。
5.双摇杆机构:两连架杆都为摇杆的铰链四杆机构,其中两摇杆都在一定范围内作往复摆动。
二、导入新课(4分钟):通过曲柄摇杆机构的动画模拟其两共线位置,设疑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曲柄的存在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设置悬念)。
三、讲授新课(33分钟):(一)曲柄存在的条件:1.已知:AB=a,BC=b,CD=c,AD=d,如图5-17所示,进行详细分析。
2.第一次共线时:AC1D构成一个三角形,有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即:b-a+c>d a+d<b+c;b-a+d>c a+c<b+d.3.第二次共线时:AC2D构成一个三角形,有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即:a+b<c+d.4、考虑到两次共线正好四杆都重合成一直线,有:(1)a+d≤b+c;(2)a+c ≤b+d ; (3)a+b ≤c+d.5.分析思考以上三式得出结论: (1) a 是最短杆;(2) b 、c 、d 中有一杆为最长杆;(3) 三式中必然有一式是:最短杆与最长杆的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
6.得出推论,即曲柄存在的条件是: ①连架杆与机架中必有一个是最短杆。
②最短杆与最长杆的长度之和不大于其余两杆的长度之和。
7. 根据曲柄存在的条件,可以推论出铰链四件机构的三种基本类型的判别方法: 若满足最短杆与最长杆的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余两杆的长度之和,则: 最短杆为连架杆→ 构成曲柄摇杆机构 最短杆为机架→ 构成双曲柄机构 最短杆为连杆→ 构成双摇杆机构(二)急回特性1. 定义:曲柄摇杆机构中,曲柄作等速转动,而摇杆摆动时空回行程的平均速度大于工作行程的平均速度(即V2>V1),这种性质称为机构的急回特性。
机械设计说课课件
导 入 新 课
探 索 研 究
练 习 反 馈
小 结 提 炼
布 置 作 业
1、复习提问
① 铰链四杆机构由那几部分组成? ② 铰链四杆机构可分为哪几类,运动特点是什 么?
③ 曲柄存在的条件是什么?
摇杆
曲柄
机架
运动演示
2、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刨刀的往复运动速度是否相同?
产生疑问:
这急回特性是如何产生的呢?
难点
急回特性产生的原因
办法
努力推行课程改革,做到因才施教,争取逐步实现 项目化教学。 合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保证课程目标的实 现。
二、教法设计
启发诱导 引起兴趣
探索发现
模型感受 媒体演示
找出问题
真实体验 加深印象
三、学法指导 看 学 法 指 导 思
问
辩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复 习 提 问
2 C1180 C2 / t 2 K 0 1 C1180 C2 / t1
0
t1 180 θ角越大急回特性越明显 t2 180
列宁说过:“从生动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 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是认识真理,认识客 观实在的辩证途径。”
结合视频找出急回特性在生产中的实际意义
三、布置作业
1、什么是急回特性?他在 实际生产中有什么意义? 2、急回特性与什么有关, 其关系是什么? 3、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试 设计一个具有急回特性的机 械机构 。
2、分析
K
2 C1C2 / t2 1 C1C2 / t1
t1 180 t2 180
3、意义 高了生产率。
《机械设计基础》 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 说课
《机械基础》项目教学教案二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
《机械基础》项目教学教案二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了解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和运动特点;3.能够进行铰链四杆机构的运动分析;4.能够应用铰链四杆机构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教学重点:1.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铰链四杆机构的运动特点;3.铰链四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教学难点:1.铰链四杆机构的运动分析;2.铰链四杆机构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铰链四杆机构是一种常见的机械传动装置,它由四根连杆和若干个铰链连接而成。
在机械工程中,铰链四杆机构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装置中,如机械手臂、液压机械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和运动特点。
二、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15分钟)1.铰链四杆机构的定义和分类;2.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结构和组成部分;3.铰链四杆机构的工作原理。
三、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和运动特点(25分钟)1.铰链四杆机构的自由度和约束性;2.铰链四杆机构的运动类型;3.铰链四杆机构的运动范围;4.铰链四杆机构的运动分析方法。
四、铰链四杆机构的运动分析(25分钟)1.铰链四杆机构的运动方程;2.铰链四杆机构的角度分析;3.铰链四杆机构的位移分析。
五、铰链四杆机构的应用(15分钟)1.铰链四杆机构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2.铰链四杆机构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六、总结与展望(5分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了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和运动特点,掌握了铰链四杆机构的运动分析方法。
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深入学习机械基础知识,为将来的机械设计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是《机械基础》项目教学教案二,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
铰链四干机构的性质说课稿
铰链四干机构的性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铰链四干机构的性质》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我将从教材选择、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阐述施教方法。
一、教材选择本节课所选教材是中国劳动出版社出版的《机械基础》(第三版)版本,该教材是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专业通用教材,适应于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为三年。
本教材以中级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达到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
《铰链四干机构的性质》属于该教材内容的重要部分,它包括:曲柄存在的条件、机构的急会特性和四点位置三个知识点。
二、教学目的: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的结构特点,结合学生基础较差,年龄较小,接受能力差的人知特点及规律。
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的:1、让学生明确曲柄存在的条件,正确掌握铰链四杆机构三种基本类型的判别方法。
2、让学生正确理解机构的急回特性,并了解其意义。
3、让学生正确把握机构的死点位置,了解机构中存在死点位置的不利面和在工程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根据本课题的特点,采用了多媒体、师生互动、演示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演示课件)(一)复习导入(2分钟)(二)授课内容:1 曲柄存在条件(10分钟)曲柄是机构中的关键构件,只有这种能作整周旋转的构件才能用电动机等连续的装置来传动,然而在四连杆机构中并不都存在曲柄,那么为了满足我们现实中的应用,我们就需要研究曲柄存在的条件。
四杆机构中有整转副的条件是:(1)连架杆与机架中必有一个是最短杆。
(2)最短杆与最长杆的长度之和不大于其余两杆的长度之和。
若满足杆长之和条件:最短杆为连架杆→曲柄摇杆机构最短杆为机架→ 双曲柄机构最短杆为连杆→ 双摇杆机构若不满足杆长之和条件:→ 双摇杆机构2、急回特性(10分钟)曲柄摇杆机构中,曲柄作等速转动,而摇杆摆动时空回行程的平均速度大于工作行程的平均速度,这种性质称为机构的急回特性。
急回特性的意义在于使空回行程的时间缩短,有利于提高生产率。
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说课稿尊敬的各评委老师:你们好!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是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机械基础》第四版第七章第三节的内容,《机械基础》是机械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是以研究机构和机器为对象的入门学科,包括机械传动、常用机构及轴类零件以及液压传动三部分内容。
本章是在学习完机械传动的基础之上学习的,是后面学习其他机构的基础,同时本小节的内容又是分析其他机构的基础,对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2、学情分析本堂课的教学对象为机械类专业中技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该小节的内容之前,学生已学过机械制图及该课程中机械传动部分的内容,并参加过一定量的生产实习,学生已基本具备学习本课程的知识技能要求。
3、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分为以下三类:1)知识目标:①学生能判断四杆机构中是否有曲柄存在,并能区分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②能判别曲柄摇杆机构是否具有急回特性和死点位置,并分析其产生条件和适用场合。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区分生产实习过程中的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分析急回特性和死点位置,且能制定出相应的利用措施。
3)情感目标:①通过讨论法,使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有所提高;②通过直观演示法,使学生自主学习、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4、重点和难点铰链四杆机构中有无曲柄存在是判别铰链四杆机构属于何种类型的机构的前提,所以是教学的重点,同时急回特性和死点位置又对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是本章的另一个重点。
因为学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所以在理解死点位置产生的原因和分析它的应用相对来说较困难,所以死点位置产生的原因及应用是教学的难点。
5、教材处理本小节的内容分为:曲柄存在的条件、急回特性和死点三部分。
本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的原则,我将教材作了如下处理:①通过直观演示法,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步步深入,通过观察、讨论,分析铰链四杆机构中曲柄存在的条件;②通过动画、教具演示,得出急回特性条件及应用;③利用多媒体,结合实例讲解,使死点位置产生的条件和应用简单易懂。
《铰链四杆机构的性质》机械基础教案设计
2010年全省技工院校教学质量提高年参评教案课程名称: 机械基础参评组别:B2010年全省技工院校教学质量提高年参评教案课程名称: 机械基础参评组别:B2010年全省技工院校教学质量提高年参评教案课程名称: 机械基础参评组别:B 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教法与学法学生活动新课讲授各杆长度ab=45mm, bc=100mm,cd=50mm,ad=120mm,判断各杆件的运动情况如何变化?各符合哪种基本形式?当“最短杆长度加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时,有:以最短杆的邻边杆为机架,可得曲柄摇杆机构;以最短为机架,可得双曲柄机构;以最短杆的对边杆为机架,可得双摇杆机构。
2)、当“最短杆长度加最长杆长度之和大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时,无论以任何杆件为机架,均为双摇杆机构。
如下图布置任务如下:1、当四杆机构满足条件一时,选择不同的杆件为机架时,各杆件的运动情况如何变化?2、根据杆件的运动情况判断是哪种基本形式?教师应深入观察,积极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 其目的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锻炼其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最后归纳总结。
多媒体课件演示:分别演示铰链四杆机构三种基本类型的结构特征和运动情况。
讲授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小组讨论学习法归纳总结法张贴板教学法提问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设一名组长,由组长监督一起讨论,在讨论过程中,组长对讨论结果进行记录,等待张贴,通过张贴板内容分析,找有代表性的小组推荐一名学生回答:1、以最短为机架,可得双曲柄机构,以最短杆的对边杆为机架,可得双摇杆机构,以最短杆的邻边杆为机架,可得曲柄摇杆机构。
2、当不符合条件一时,无论以任何杆件为机架,均为双摇杆机构2010年全省技工院校教学质量提高年参评教案课程名称: 机械基础参评组别:B新课讲授随堂练习一: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判断上面的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是什么?铰链四杆机构中的四杆长度尺寸为:AB=130mm,BC=150mm,CD=175mm,AD=200mm。
《机械基础》项目教学教案二 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
本形式的构成条件,会判断机构类型、会计算杆件的长度。
并且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同学们课后好好复习牢固掌握我们所学知识并学会灵活运用这些知识。
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铰链四杆机构的另外一些基本性质,下一节课同样精彩!
Ⅴ、课后作业:(1分钟)
1、完成书本上的相应习题。
教学策略
1.通过问题创设,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导入新课知识;
2.通过引导、讨论教学法,设计悬念,让学生参与课堂、观看动画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究精神;
3.通过实物和动画演示将抽象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提高学生想象能力;
4.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一、自我评价
本教案已用于实际教学,反思整节课,我有如下感受:
1.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教学中,我通过直观的铰链四杆机构实物、形象的示意图和动画等手段多方位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探索,运用启发教学法、比较法、尝试法、实践法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提高,发展创新意识。
2.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职业高中生,过硬的动手实践能力是衡量学生是否成功的标准,教学中我有意识地渗透和培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生知识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大、自主学习能力不足。但通过上一节课学习,同学们对平面连杆机构有一定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由于上一节课的教学,同学们对铰链四杆机构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感兴趣,对本节课内容也非常期待。
这一节课我们采用引导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讨论法——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贴近生活的情景创设,使学生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高了教学效果。
铰链四杆机构说课稿
《铰链四杆机构》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卢龙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的毛业美,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与分类》,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说教学反思6个方面来阐述这堂课。
首先说教材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铰链四杆机构是高等教育出社李世维主编的《机械基础》第二版第六章的第一节中的内容。
《机械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中铰链四杆机构应用广泛,贴近生活,可以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高考的必修课,就业时,学生可以设计和制造机械结构。
要想上好一节课,还要了解学生。
我教的学生是2014级数控班的学生,全部男生,合作意识比较强,主动学习意识薄,需设计好教学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所以本节课我设计的问题就比较多,每个同学都有最少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让所有同学都参与课堂活动。
根据本课程的教材特点和内容分析,制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为:知识目标为理解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及应用;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能力目标,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自信心作为情感目标.根据职业教育确定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及特点”,把“铰链四杆机构运动特点分析”作为难点。
为了讲清教学的重难点,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到学问,从学会到会学,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本节课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充分将课堂交给学生,通过自学,小组讨论,互相探讨,采用信息化手段吸引学生,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条理清晰,在活动中注重合作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学过程是这样的,情景引入知识回顾用时5分钟,任务引导探索新知用时23分钟,教师师范突出重点用时7分钟,课堂总结和作业布置用时10分钟。
课前老师要考虑学习场所,学习平台,学习工具,学习指导,学生通过微课、信息化手机QQ演示模型互相探讨,完成预习。
铰链四杆机构的性质_教案 (公开课专用)
⑴摆动导杆机构
⑵偏心曲柄滑块机构
⑵具有急回特性的判别依据及急回特性在生产中应用的意义
①判别依据:当行程速比系数K>1时,机构具有急回运动特性,且K值越大,机构的急回特性越显著。但急回特性越显著,机构的传动平稳性会有所下降。
②行程速比系数K与极位夹角θ的关系:K =(180°+θ)/(180°-θ)。
当机构中连杆与从动件处于两次共线的位置时,主动件通过连杆传给从动件的驱动力通过从动件铰链的中心,驱动力对从动件的回转力矩为零。
⒋死点位置产生时伴随的现象
当机构处于死点位置时,从动件将出现运动方向不确定或被卡死现象。
⒌死点位置的克服方法
⑴利用从动件自重或安装飞轮加大惯性的方法,借惯性作用使机构闯过死点。
(机构为什么会形成急回特性,再用教具演示,及用挂图分析)。
3、急回特性形成原因:(板书)
(用挂图1和多媒体分析)
图1
[分析]:(板书)
(1)曲柄AB摇杆CD
位置:AB1→AB2(工作行程)左极限C1D→右极限C2D
时间:t1时间:t1
转角:φ1=1800+θ摆角:ψ= C1C2
转速:ω(等速)摆速:v1(平均)
教学实施步骤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复习
旧课
提问:
1.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类型判断)
分别找学生回答
10ˊ
知识链接
一、急回运动特性
⒈铰链四杆机构的急回特性和行程速比系数
⑴模型引入
⑵基本概念
①极位夹角θ②摆角φ③急回特性④行程速比系数
K
(反复演示曲柄摇杆机构的运动,注意当曲柄作主动件时,摇杆往复摆动的状况。)
铰链四杆机构说课稿(新)
各位领导:大家好!当您看到这两幅图片时,您大概已经想到我要汇报的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定轴轮系》。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我要让学生掌握3方面的知识:1是轮系的组成及分类,2是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3是定轴轮系中惰轮的作用及判断。
本节课是劳动版《机械基础》模块五课题一的内容。
定轴轮系是本模块的核心,既是前面内容的综合应用,又是后续课程的基础。
我教授的是机械类专业四年制高级工的班级,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差,学习兴趣也不浓,基于以上分析,我把这节课安排在多媒体教室,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手段。
为了更好地讲授重点,突破难点,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利用模型的直观演示,采用情境教学方法为主,结合学生的分组讨论,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师设置的各个教学环节中来,体验学习的乐趣和参与竞争的自信,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和培养创新意识的目的。
下面我重点汇报一下我的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我首先让学生观看一张钟表内部结构图片,通过观察与思考让学生了解:通过多个齿轮的有机组合可以实现钟表指针的转速变化,进而提出:这种变化是如何实现的?其大小又怎样计算?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定轴轮系。
2、直观演示接下来我通过观察模型、分析图片和学生一起讨论轮系的组成及分类。
(同时板书)。
通过转动我手中的模型,学生很直观地就能看到:它是由一系列相互啮合的齿轮组成的,在屏幕中,齿轮减速器也是由一系列相互啮合的齿轮组成。
由此得出结论:轮系是由一系列相互啮合的齿轮组成的传动系统。
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屏幕上两个转动的轮系有何不同呢?学生会发现:第一个轮系中的各齿轮都绕固定的轴线回转,而第二个轮系中白色小齿轮的轴线是不固定的,而是绕着中间齿轮的固定轴线进行回转。
从而得出轮系的分类:即按照轮系中各齿轮的轴线是否都固定而分为定轴轮系和周转轮系。
3、知识分解为了讲解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定轴轮系的传动比,我把知识化难为易,先讲授齿轮副的传动系统图、传动比及回转方向。
在讲解齿轮副的传动比及回转方向时,我首先告诉学生,金黄色的齿轮为内啮合;灰色的齿轮为外啮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设计基础》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这是《机械基础》课程中的一部分内容,《机械基础》这门课是机电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它为本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提供了基础理论,所以在授课中要准确地把握它在各学科中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以及对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
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这门课程的重点之一,现从教材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以及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首先来看教学分析,它共有4个部分:一、教学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今天所讲的内容属于第四版《机械基础》中第七章的第3节。
整个第七章讲的是平面连杆机构,它作为常用机构中应用最广的一类为学习其他机构提供了分析方法,也是学生今后使用、改造各类机械的理论基础。
而该章的第3节“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一共阐述了三大问题:急回特性、死点位置和曲柄存在的条件。
本次说课中只对急回特性和死点位置两个问题进行讲解,这一部分内容含概的知识点多,理论性较强,是前两节内容的深化和提升,又是后面学习铰链四杆机构演化的基础和铺垫,并对生产实践起着重要指导意义。
所以这部分内容是第七章乃至整本书的重点。
2、学情分析授课的对象是xx中职学校15级6班学生。
就本班级级实际学情,有如下特点:专业能力需求:学生跨出校门将走进各种机械职业岗位,他们需要具有①分析机械功能、动作及使用一般机械的能力;②终身学习的能力。
但是目前他们的理论知识比较薄弱,接受能力比较缓慢。
学习态度分析:近70%的学生来自于农村,想跳出农门,愿意学习专业课,特别是实践技能性强的课程;同时对外界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
学习起点能力分析:①第一章“机械设计基础”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机器、机构等专业基础知识;②第二章“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知识点的学习,为本节课“平面四杆机构”的分析和学习奠定了基础。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急回特性和死点位置产生的条件(2)明确急回特性和死点位置在实践中的应用(3)掌握行程速比系数和极位夹角的概念能力目标:(是利用本节所学知识点加以拓展)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自信心.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4、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为急回特性和死点的产生条件,产生条件对于指导实践生产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在教学过程的三个环节中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强化、突出;教学难点为急回和死点产生原因,产生原因的推导相对学生的基础而言有一定难度,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问题诱导方式分步进行化解。
二、教法设计到这里对于教材的分析就结束了,但教材只是教学的素材,是一种思路,我们必须利用这个素材和思路,想办法达到制定的教学目标,那么授课中教学方法的设计运用就尤其重要。
在本节内容的讲授中,根据这一课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主要采用启发诱导,探索发现的教学方法,配合以模型感受、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手段,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性,使教学更直观、形象。
教法主要有:演示法、讲授法、讲练结合法、对比法、情景设置法,我将主要以演示法为主三、学法指导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而教,这要求我们教师在授课中不仅要让学生听懂、学会,还要指导他们的学习方法,不能让学生离开老师这根拐棍就不会走路了,必须学会自主学习。
在本节内容的讲授中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善于提问,形成主动探究和协作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法:基于学情分析和上述教学方法,本课学生将采用练习、讨论、自主探究及动手操作等方法来学习本课内容。
四、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用时3分钟)在这个环节我设置了3个问题,分别复习了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分类、三种类型的运动特点,以及曲柄存在的条件。
三种基本类型的运动过程一定再演示一遍,加深学生的印象,一方面因为这是上次课的重点,另外它还是今天新课内容的铺垫。
2、导入新课(用时2分钟)在这里我会先播放一个短片,让学生带着这样一个问题去看,“影片中刨刀的往复运动速度是否相同?”学生很快可以看出,刨刀的运动速度不一样,当它进行切削加工时速度较慢,而不做功的回程速度较快,这时我会告诉学生刨刀的这种运动特性称为急回特性。
那么这急回特性是如何产生的呢?它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它在生产中又有什么意义呢?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新课。
这样通过创设情境和设定任务进行开篇,能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的进入到探索研究环节。
3、探索研究(用时36分钟)新课的第一个问题是要找出急回产生的原因,这是本节中的第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把它的探究过程分为以下四步:第一步:演示曲柄摇杆机构,提出问题。
学生根据前面的复习内容,结合图片演示不难看出,曲柄做等速回转时,会使从动的摇杆获得变速摆动,也就是它的空回行程比工作行程速度要快,从而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在曲柄摇杆机构中存在有急回特性。
第二步:继续演示机构,提出共线的问题。
学生很快会发现在曲柄回转这一周的过程中会和连杆出现两次共线,而且两者共线时,摇杆刚好处于一左一右两个极限位置,这时我会给出极位夹角的概念,并在图中明确的表示出来,这个重点概念的给出为后面的推导做好了铺垫。
第三步:通过分别分析摇杆的工作行程和空回行程,师生共同填表,采集相关数据。
在这个步骤中我会采用提问的形式,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答案以提高其兴趣。
第四步:根据表格数据和图例,推导出急回产生的原因。
在这里我会先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这时课堂气氛会非常活跃,学生都要抢着说出自己的答案,这些答案可能不一定相同我会根据情况做适当的引导,最终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以上四步,把难点进行了分解,使整个推导过程循序渐进,步步深入,使学生轻松掌握了所学知识。
接下来的问题是要根据急回产生的原因总结出急回产生的条件,为了突出、强化这个重点,在这里我会引入行程速比系数的概念,这个重点概念的给出使得急回产生条件浅显易得且便于记忆,你看只要k>1则表示空回行程速度高于工作行程速度,机构有急回;当k=1时,则表示两行程速度相同,机构无急回,非常简便。
接着引导学生结合前面表格数据自行导出k值与极位夹角θ之间的关系式,从而得到θ角与急回产生条件之间的联系。
最后通过演示牛头刨床和插齿机的主运动,让学生找出急回特性在生产中的实际意义。
经过前面一系列的分析,结合图片演示,学生不难发现刀具不做功的空回行程速度较快,那所用时间就短,缩短了非工作时间,一定会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把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很快的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善观察、懂分析、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习习惯。
到这里关于急回特性的探索研究就结束了,新课中第二个问题死点位置的导入也需要设置一个情境。
在这里我会给学生观看缝纫机踏板机构的工作过程,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对踏板机构操作不够熟练常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很快会给出我答案:那就是踏板很容易卡死不能动或出现飞轮的倒转,这时我会告诉学生,踏板被卡死不动的这个位置在机械中称为死点位置,从而引入对该问题的探究。
死点产生的原因是本节中的第二个难点,我采用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化解。
首先结合踏板机构提出问题:“这踏板机构属于我们学过的哪种基本类型”由于前面有相关的复习,学生立刻会想到它是以摇杆为主动件的曲柄摇杆机构。
第二步,根据曲柄摇杆机构继续提出问题:曲柄被摇杆带动回转一周过程中会被卡几次?这被卡住的死点位置又有什么特殊性?在这里我一方面演示机构的运动,一方面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几个曲柄摇杆机构的简易模型,让学生分组分别感受一下它的实际运动情况,你别看这模型简单,但它比图片演示感受更加真切。
学生很快可以得到曲柄回转一周会被卡两次,而这两个位置刚好是曲柄和连杆的共线位置,那为什么在共线位就会被卡死呢,带着这个问题进入第三步,学生分组讨论。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力学知识,这时进行分组讨论,能锻炼他们对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当然在讨论时我会根据情况作适当的引导,要让学生意识到这是一个力学问题。
经过讨论、分析和对模型的感受,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再根据死点产生的原因定义出死点位置的概念。
有了以上的分析死点产生的条件就显而易见了:当摇杆为主动件,只要曲柄和连杆共线,从动曲柄所受力矩为零,无论驱动力矩有多大都不会推动曲柄回转而出现死点。
最后还要明确死点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提到应用,学生一般都会想到死点的出现会使机构不能正常运转需要克服,这时我会引导学生从死点产生的原因出发并结合踏板机构和机车车轮的实例找出三种克服的办法。
其实死点还有它有用的一面,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往往想不到,在这里我会给出飞机起落架和钻床夹紧机构两个实例,通过对这两组图的分析,让学生了解死点在实践中有益的一面。
通过对死点有害、有益两方面得分析,引导学生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
到这里教学过程的探究环节全部结束,进而根据课堂板书内容进行总结提炼。
4、总结提炼(用时2分钟)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一版就是我的板书设计,其中右下角这一块就是进行的总结提炼,把教学重点以条款的形式列出,对比鲜明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5、布置作业(用时1分钟)通过课后习题的方式进一步强化重点6、拓展延伸(用时1分钟)在这里我设置了一个思考题,让学生思考:除了今天学到的曲柄摇杆机构,另外两种基本类型是否也存在有急回特性和死点位置?这样使学生的探究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有利于学生活学活用所学知识,从而做到举一反三。
到此教学过程的6个环节就完成了,回顾整堂课的设计,我是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中心,以问题驱动为主线,在各个环节中不断的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并适时的进行点拨诱导,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机械Z132班杨光文201302206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