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砂岩气藏剩余气分布规律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采 出状 况评 价 .
挖 。为此 , 定通过开展文2  ̄ 余气 的研究工作 ,落实剩余气分布规 决 3t ] 律 .为挖潜提供科学依据 。
1 影 响剩 余气 分 布 因素
结合文2 气 田的气藏地质特点 以及开发动态特征 ,认为影响该气 3 田剩余气分布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 ( ) 构造 对剩 余气 分 布的控 制作 用 。文2 气 田为 构造 型气 1 微 3 藏 ,构 造控 制着 天然气 的 分布 及富 集 ,Ⅲ级断 层文 6 、文 l 5 8 O 、文 6 是气 田主块 、东块 、西块 、南块 的分界断层 ,也是天然气分布的主 4
主要 以断层边 角部位 、l 2 一 砂组和部 分生产井 为避免 底水锥进留的避 射层 以及砂埋气层三种形式存在 ,平面分布零乱 ,储量基数小 ,动用 难度大 。尽管文2 气 田采出程度高 ,动用难度大 ,但气 田仍有较大基 3 数 的剩余地 质储量 ,只要 弄清剩余气 分布规 律 ,气 田还 是有潜 力可
文2 气 田 剩 余 气 砂 组 3 井 区
量。
方 面 入 手 来 评价 研 究 了 气 田 的剩 余 气分 布 规 律 ,为措 施 选 井 ,新 井部 署提 供 了有 利 依 据 。 关健词
气 田开发后期 ,弄清剩 余气分布规律是气 田挖潜 的前提 。文2 气 3 田位于 东濮 凹陷 中央隆起带北 部文 留构造高部位 。含气层 系为下 第三 系沙河街组 沙四段 , 深2 7 — 14 埋 6 2 35 m,储层发育 ,非均质性 强 ,砂 层 厚 ,以 低 渗 致 密 的 Ⅱ 、Ⅲ 类储 层 为 主 (平 均 孔 隙 度 为 1. (4~ ) 1. 3 %,平均 渗透 率为0 ~ . X1~ m ),平面 比较稳 定 ,内部连 6 . 5 8 9 0 通性好 。文2 气 田经过 三十余年 的开 发,进入开发 的递减期 ,剩余气 3
控 断层 ,沿文6 断 层 、文 1 4 8 0 断层 、文 l 5 O 断层 分别是气 田西块 、南 块 、 块的构造 高点 ,主块的南北 两个 构造高点也受 东掉的文l 5 东 ( 断 1 层控制 ,构造高部位储层物性发育 ,天然气富集 ,主控断层的边 角部 是剩余气 的富集 区域 。进入气 田开发后期 ,局部微构造对剩余气分布
利 用历 年测 试 的1 3 1 井次 的产 出剖面 ,结 合单 砂 层 的K H 资 *值 料 ,将气 田的累计产气劈分到了每个砂层 、小层 、流动单元 ,再根据 每个流动单元的地质储量 ,计算出各个流动单元的剩余储 量 、采出程 度等指标 。 通过 剩余气 分布规律 评价得 出 :文2 气 田 目 地质 采出程度 为 3 前 6 .%,剩余地 质储 量4 .8 0I 。其中 ,采出程度大于6 %的流动 96 36 1 l X l 0 单 元4 个 , 占总数 的2 .%,主 要 集 中在 主块 的 文 19、文2 、文 5 43 0 3 13 0 等主 产井 区 ,这些 储层是 文2 气 田历 史上的 主产层 ,主 要是I 3 、 1 I 类层 , 量动用充分 ,开发状况好 ,没有剩余潜 力,是导 致气 田递 储 减 的 主 要 因 素 。 采 出程 度 在 3 — ( 0 6) %的流 动 单 元 5 个 , 占总 数 的 6 3. 0 %,各井 区均有 分布 ,大部分储 层与采出程 度> I 3 F】 l %的储层相邻 , 基本上属于气 田的I I 类储层 ,剩 余储量2 .X1 I 4 0T ,这部分 储层 经过 1 1 整体压裂改造后 ,也获得了较好的动用 ,目前是文2 气 田保持稳产的 3 主要 因素。采 出程度 小于3 %的流动单 元s 个 ,占总 数的3 0 6 0 %,主 3 要分 布在文 16、新文 13 0 0 以及 边块井 区 ,具体 分布呈 现出 顶 ( 4 — ¥2 3 底 ( 近底 水 的¥ 6 7多, 少且零 散的 规律 ,剩余 储量 1 . X ) 靠 4 — ) 中间 4 7
(6 ) 6×1H 主 要分布在东 南井 区和 南部井 区s . 0m 4。这 部分储量是 我们 下步采取增储挖潜措施 的重点 目标 。 未动用储 量纵向上各层均有 分布 ,但是主要 集中在1 2 — 砂组 和底 水避 射 层 中 ,其 中 主块未 动 用储 量 1 4X1 ,s 砂 组 为15 . 0m 4 9 .0X 1 3,占7 %;剩下 的04 0m 01 3 7 3X1 分布 于底 水避射 层 。平 面上未 动 用储量主要分布在气 田主块的两个构造高点附近的井区 、西块南部井 区以及南块。
通过 评价 得 出文 2 气 田 目前未 动储量4 )×1 … ,共 计分 布在 3 . ( 8 0 m 2 口井 的 1 2 小 层 上 ,共 计 2 5 m。 其 中 s 。 动 储 量 1 6 7 2个 2. 1 4 。 未 . × 7 l 0 ,分布在2 口井 的5 个小层 ,厚度 13 m,底水 避射层未 动 用 m l 5 2. 2 储 量 1 6×l“ , 分布 在2 口井 的 4 个 小 层 ,厚 度 7 .m,剩 余 . 6 0m 3 7 1 9
1 “ 0i n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仍起控制作用 ,一些小断层与岩性变化的叠加 ,使得小断层存在一定 的封闭性 ,由小断层形成的独立断块是剩余气 的富集 区。 ( 储层宏观 非均 质性对剩余气 分布的影响 。文2 气 田纵向上 2) 3 发育 多套气层 ,储集 层沙四段共分 为8 个砂 组 ,有明显 的泥 岩隔层将 沙 四1 2 组 、3 6 组 、7 8 -砂 -砂 - 砂组分开 ,3 6 组块状特征 明显 ,l -砂 一 2 砂组 和7 8 — 砂组层状特 点明显 。l 2 一 砂组一是储层物性差 ,二是平面 上 的相变使得 l 2 一 砂组平面上 ,纵 向上非均质性强 ,储 量动用差 ,剩 余气较 多 ;各气层彼此不连通 , 其储层物性 、 含气性均表现出较强的 非均质 性 。3 6 组储层物性好 , 向上泥岩隔层发育 差 ,储量动用 -砂 纵 程度 高 ,剩余气较 少 ;7 8 - 砂组仅在 高部位有气层 ,动 用时间较晚 ,
南 缸 科 技 2 1年第3 02 期
学 术 研 讨
低渗砂岩气 藏剩 余气分布规律研 究
贾 建 恒
中原 油 田 井 下 特 种 作 业 处 苏 丹 工 程 部
摘 要
4 7 0 河南濮 阳 50 l
文2 气田 已进行开发的后期 ,弄 清剩余 气分布规 律是气田挖 潜的前提。本 文从微 构造 、储层 宏观非均质性及 开发 因素几 3
挖 。为此 , 定通过开展文2  ̄ 余气 的研究工作 ,落实剩余气分布规 决 3t ] 律 .为挖潜提供科学依据 。
1 影 响剩 余气 分 布 因素
结合文2 气 田的气藏地质特点 以及开发动态特征 ,认为影响该气 3 田剩余气分布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 ( ) 构造 对剩 余气 分 布的控 制作 用 。文2 气 田为 构造 型气 1 微 3 藏 ,构 造控 制着 天然气 的 分布 及富 集 ,Ⅲ级断 层文 6 、文 l 5 8 O 、文 6 是气 田主块 、东块 、西块 、南块 的分界断层 ,也是天然气分布的主 4
主要 以断层边 角部位 、l 2 一 砂组和部 分生产井 为避免 底水锥进留的避 射层 以及砂埋气层三种形式存在 ,平面分布零乱 ,储量基数小 ,动用 难度大 。尽管文2 气 田采出程度高 ,动用难度大 ,但气 田仍有较大基 3 数 的剩余地 质储量 ,只要 弄清剩余气 分布规 律 ,气 田还 是有潜 力可
文2 气 田 剩 余 气 砂 组 3 井 区
量。
方 面 入 手 来 评价 研 究 了 气 田 的剩 余 气分 布 规 律 ,为措 施 选 井 ,新 井部 署提 供 了有 利 依 据 。 关健词
气 田开发后期 ,弄清剩 余气分布规律是气 田挖潜 的前提 。文2 气 3 田位于 东濮 凹陷 中央隆起带北 部文 留构造高部位 。含气层 系为下 第三 系沙河街组 沙四段 , 深2 7 — 14 埋 6 2 35 m,储层发育 ,非均质性 强 ,砂 层 厚 ,以 低 渗 致 密 的 Ⅱ 、Ⅲ 类储 层 为 主 (平 均 孔 隙 度 为 1. (4~ ) 1. 3 %,平均 渗透 率为0 ~ . X1~ m ),平面 比较稳 定 ,内部连 6 . 5 8 9 0 通性好 。文2 气 田经过 三十余年 的开 发,进入开发 的递减期 ,剩余气 3
控 断层 ,沿文6 断 层 、文 1 4 8 0 断层 、文 l 5 O 断层 分别是气 田西块 、南 块 、 块的构造 高点 ,主块的南北 两个 构造高点也受 东掉的文l 5 东 ( 断 1 层控制 ,构造高部位储层物性发育 ,天然气富集 ,主控断层的边 角部 是剩余气 的富集 区域 。进入气 田开发后期 ,局部微构造对剩余气分布
利 用历 年测 试 的1 3 1 井次 的产 出剖面 ,结 合单 砂 层 的K H 资 *值 料 ,将气 田的累计产气劈分到了每个砂层 、小层 、流动单元 ,再根据 每个流动单元的地质储量 ,计算出各个流动单元的剩余储 量 、采出程 度等指标 。 通过 剩余气 分布规律 评价得 出 :文2 气 田 目 地质 采出程度 为 3 前 6 .%,剩余地 质储 量4 .8 0I 。其中 ,采出程度大于6 %的流动 96 36 1 l X l 0 单 元4 个 , 占总数 的2 .%,主 要 集 中在 主块 的 文 19、文2 、文 5 43 0 3 13 0 等主 产井 区 ,这些 储层是 文2 气 田历 史上的 主产层 ,主 要是I 3 、 1 I 类层 , 量动用充分 ,开发状况好 ,没有剩余潜 力,是导 致气 田递 储 减 的 主 要 因 素 。 采 出程 度 在 3 — ( 0 6) %的流 动 单 元 5 个 , 占总 数 的 6 3. 0 %,各井 区均有 分布 ,大部分储 层与采出程 度> I 3 F】 l %的储层相邻 , 基本上属于气 田的I I 类储层 ,剩 余储量2 .X1 I 4 0T ,这部分 储层 经过 1 1 整体压裂改造后 ,也获得了较好的动用 ,目前是文2 气 田保持稳产的 3 主要 因素。采 出程度 小于3 %的流动单 元s 个 ,占总 数的3 0 6 0 %,主 3 要分 布在文 16、新文 13 0 0 以及 边块井 区 ,具体 分布呈 现出 顶 ( 4 — ¥2 3 底 ( 近底 水 的¥ 6 7多, 少且零 散的 规律 ,剩余 储量 1 . X ) 靠 4 — ) 中间 4 7
(6 ) 6×1H 主 要分布在东 南井 区和 南部井 区s . 0m 4。这 部分储量是 我们 下步采取增储挖潜措施 的重点 目标 。 未动用储 量纵向上各层均有 分布 ,但是主要 集中在1 2 — 砂组 和底 水避 射 层 中 ,其 中 主块未 动 用储 量 1 4X1 ,s 砂 组 为15 . 0m 4 9 .0X 1 3,占7 %;剩下 的04 0m 01 3 7 3X1 分布 于底 水避射 层 。平 面上未 动 用储量主要分布在气 田主块的两个构造高点附近的井区 、西块南部井 区以及南块。
通过 评价 得 出文 2 气 田 目前未 动储量4 )×1 … ,共 计分 布在 3 . ( 8 0 m 2 口井 的 1 2 小 层 上 ,共 计 2 5 m。 其 中 s 。 动 储 量 1 6 7 2个 2. 1 4 。 未 . × 7 l 0 ,分布在2 口井 的5 个小层 ,厚度 13 m,底水 避射层未 动 用 m l 5 2. 2 储 量 1 6×l“ , 分布 在2 口井 的 4 个 小 层 ,厚 度 7 .m,剩 余 . 6 0m 3 7 1 9
1 “ 0i n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仍起控制作用 ,一些小断层与岩性变化的叠加 ,使得小断层存在一定 的封闭性 ,由小断层形成的独立断块是剩余气 的富集 区。 ( 储层宏观 非均 质性对剩余气 分布的影响 。文2 气 田纵向上 2) 3 发育 多套气层 ,储集 层沙四段共分 为8 个砂 组 ,有明显 的泥 岩隔层将 沙 四1 2 组 、3 6 组 、7 8 -砂 -砂 - 砂组分开 ,3 6 组块状特征 明显 ,l -砂 一 2 砂组 和7 8 — 砂组层状特 点明显 。l 2 一 砂组一是储层物性差 ,二是平面 上 的相变使得 l 2 一 砂组平面上 ,纵 向上非均质性强 ,储 量动用差 ,剩 余气较 多 ;各气层彼此不连通 , 其储层物性 、 含气性均表现出较强的 非均质 性 。3 6 组储层物性好 , 向上泥岩隔层发育 差 ,储量动用 -砂 纵 程度 高 ,剩余气较 少 ;7 8 - 砂组仅在 高部位有气层 ,动 用时间较晚 ,
南 缸 科 技 2 1年第3 02 期
学 术 研 讨
低渗砂岩气 藏剩 余气分布规律研 究
贾 建 恒
中原 油 田 井 下 特 种 作 业 处 苏 丹 工 程 部
摘 要
4 7 0 河南濮 阳 50 l
文2 气田 已进行开发的后期 ,弄 清剩余 气分布规 律是气田挖 潜的前提。本 文从微 构造 、储层 宏观非均质性及 开发 因素几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