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西出阳关无故人》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音乐《西出阳关无故人》教案
让学生通过聆听《阳关三叠》和《扬州慢》,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认识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以下是小编收集的《西出阳关无故人教案》,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西出阳关无故人教案一:教学目标:
1、聆听《阳关三叠》和《扬州慢》,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认识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2、初步掌握有关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聆听《阳关三叠》和《扬州慢》,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认识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收集或整理古代艺术歌曲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电脑网络、图书馆、杂志等方式查阅音响和书本资料。
2、相关教学用具:CD机、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间播放古琴曲《流水》。(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器乐音
乐的魅力,引入中国古代声乐作品)
学生简述搜集的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资料(教师补充)。
二、听赏部分:
(一)《扬州慢》
教师提问:南宋末年的社会情况(引出姜夔创作此诗的历史背景)
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96)冬至日,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
1、请学生朗诵诗词(感受其中意境)
2、听赏《扬州慢》。
3、完成书本174页:对歌曲的内容、音调、情绪、结构等内容做简要的评论。
4、教师小结
(二)《阳关三叠》
1、教师提问:何为阳关?何为三叠?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阳关:故址位于敦煌市城西的古董滩上,在玉门关南,而古以南为阳,故称“阳关”,阳关是古代中外陆路交通咽喉之地,也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古城关东面为农田,远处有寿昌城废址,三面沙丘,沙梁环抱,流沙茫
茫,一望无际;北面墩山上有一汉代烽燧,保存完好;东为红山口;西有南北走向的深沟,长约20米,沟中泉水涓涓,甚为甘冽,两岸有汉墓多座。现在古阳关虽已被流沙掩埋了,但从古董滩向西翻越几道山梁,仍能看到阳关的遗迹,其墙基隐约可辨,碎瓦破砖遍地散落。只能令人发思古之幽情了三叠:在当时演唱时将其中诗句反复吟咏三遍,用一个曲调作反复变化,叠唱三次。
2、提问: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诗词含义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
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们心目中是令人神往的壮举。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但阳关以西还是贫荒绝域,自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贫荒的艰辛寂寞。因此临行之际的“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
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体验,包含对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3、聆听合唱曲
注意哪个段落重复了三遍,区分上阕和下阕,并体验其音乐情绪。
三、实践部分:
学生学唱《阳关三叠》的上阕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四、拓展部分
学生听赏当代抒情歌曲《我爱你,中国》
比较与《阳关三叠》、《扬州慢》在风格上的不同。
五、总结下课
西出阳关无故人教案二: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中国古代诗词歌曲的发展概况;了解中国古代诗词歌曲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音乐内容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背诵歌词、创编《阳关三叠》等音乐活动,并采用体验、探究、合作的方法来学习中国古代诗词歌曲、感受古诗词歌曲的艺术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古诗词歌曲的音韵美、意境美,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激发学生热爱我国优秀的古诗词歌曲的情感。
重点、难点:
1、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词歌曲的发展概况,体会中国古代诗词歌曲所表现出的音乐情绪。(重点)
2、通过搜集的音像资料,采用视听结合,启发学生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挖掘和发现中国古代诗词歌曲的艺术魅力。(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间播放哈辉的视频音乐《关睢》,让学生进教室。
师:人类自从有了语言就有音乐,语言音调的高低、长短形成歌曲的雏形。纵观中国几千年的音乐史,我国的歌曲艺术经历了诗经、楚辞、乐府、诗、词、曲等不同发展阶段,音乐与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所以,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中国古代诗词歌曲的艺术魅力吧!
二、新课教学:
▲春秋——《诗经》
1、刚才我们欣赏的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之《国风》里的开篇——《关睢》,请同学们一起来背诵一下歌词。
2、诗意探究:这是一首爱情恋歌,描写一位痴情小伙子对心上人朝思暮想的执着追求。追求不到时小伙子怎样?结婚后又将如何表现?这里的“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有四种乐器,您认为哪两种是《诗经》里的歌常用的伴奏乐器呢?
——(弦歌)
3、音韵探究:这首诗采用双声叠韵的连绵字,增强了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等是叠韵。
▲汉——《踏歌》
1、视频欣赏《踏歌》。
2、师背诵歌词让学生感受歌词的音韵美:“君若天上云,侬似云中鸟,相随相依,映日御风,君若湖中水,侬似水心花,相亲相恋,与月弄影。人间缘何聚散,人间何有悲欢,但愿与君长相守,莫作昙花一现。”
3、师:《踏歌》以民间形态、古典形态交融共同诠释了从汉代起就有记载的歌舞相合的民间自娱舞蹈形式。其舞蹈形式一直是踏地为节,边歌边舞,这也是自娱舞蹈的一个主要特征。
4、探究《踏歌》中的水袖对整体动作起到的作用:“抑扬兼用、缓急相容”。编导孙颖先生将汉代的“翘袖”,唐代的“抛袖”,宋代的“打袖”和清代的“搭袖”兼融并用,这种不拘一格、他为己用的创作观念,无疑成就了古典舞《踏歌》古拙、典雅而又活络、现代的双重性。
5、教师总结:汉、魏管理音乐的机构是“乐府”,乐府歌中,用丝竹乐队伴奏的称“相和歌”。
▲唐——《阳关三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