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生理学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生理学重点

机体直接接触和生活的环境属于外环境。

内环境:细胞直接接触和生活的环境属于内环境。细胞外液:血浆和组织间液。(考内环境的概念必须加后面这句话)

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稳态的含义;1.理化在一定水平上恒定。2.稳定状态并非固定不变,而是一个动态平衡有很小的波动。

基本方式:反射结构基础:反射弧

调节特点:迅速,准确,局限

体液调节:某些特殊化学物质经血液运输调节身体机能。

调节方式;1.远分泌—血液2.旁分泌—组织液扩散3.神经分泌—神经系统分泌依赖血液运输特点:缓慢,广泛,持久

自身调节—指某些器官或组织不依赖神经调节或体液调节,而自身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闭环系统:受控的活动会反过来控制部分的活动

控制方式;双向

负反馈:体温

正反馈:胎儿分娩,排尿,排便,大量史学的恶性循环。

前馈系统;一方面可以由控制系统指令受控系统的活动,另一方面,使其在受控的活动偏离正常范围之前,快速发出前馈信息,及时调整受控活动的系统。

被动转运:物质顺电位或化学梯度的转运过程。分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

1.单纯扩散脂溶性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

特点:速率高,无饱和性,不需要特殊膜蛋白的帮助。

2.易化扩散非脂溶性物质或脂溶性溶解度甚小的物质在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的被动过程。

*经载体(如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等)特点:具有较高的结构特异性;饱和性;竞争抑制性。

*经离子通道带电离子在通道蛋白的帮助下,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

特点:选择性,门控性,不需要另外消耗能量

3.主动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直接利用ATP);继发性主动转运(而是来自钠泵活动所造成的膜外钠离子的势能储备)

4.出胞和入胞

泵泵出钠离子3个,泵入钾离子2个

静息下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具有选择性通透性钾(离子)>氯>钠

(重点)去极化:膜内外电位差小于PR值变化的过程。

超极化:膜内外电位差高于PR值变化的过程。

复极化:去极化后再再向极化恢复的过程。

反极化:细胞膜外由外争内负转为外负内正的极性反转过程。

阈电位:引发ap的临界膜电位数值。

局部电位:低于阀电位的去极化电位。

后电位:降为以前PR的值

局部电位—阈电位—去极化—零电位—超极化—复极化—后电位

动作电位的传导特征:是非衰减式传导的电位:具有全或无的现象

动作电位的意义:是兴奋的标志

当细胞受到刺激--细胞膜上少量钠离子通道被激活--钠顺浓度,少量内流--膜内电位差下降--局部电流--当膜内电位变到阈电位时,钠离子通道大量开放--钠离子顺电位差,再生式内流--,膜内负电位减小到0,并变为正电位ATP上升--NA离子通道关,钠离子内流停,同时钾离子通道激活而开放---钾离子顺浓度,迅速外流--膜内电位迅速下降,恢复到RP水平,AP支下降

因为钠离子和钾离子上升,--激活钠钾泵-

钠离子泵出,钾离子泵回,恢复到原有水平。

N-M接头处兴奋传递的特征

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膜内钙离子通道开放,膜外钙离子向膜内流动--接头前膜内囊泡移动,融合破裂,囊泡中的Ach释放(量子释放)---Ach与中板膜上N2受体结合,受体蛋白分子构型改变--终板膜对钠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大--中板膜去极化`~中板电位-(ETP)--ETP 电紧张性扩散至肌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爆发及细胞膜动作电位

兴奋传递特征:1.化学性兴奋传递2.单向传递3.时间延搁

4,易受药物和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

N---M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

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膜内钙离子通道开放,膜外钙离子向膜内移动--接头前膜内囊泡移动,融合和破裂,囊泡中的乙酰胆碱释放(量子释放)--乙酰胆碱与终板膜上的N2受体结合,受体蛋白子分子构型改变--终板膜对钠离子钙离子通透性增加(尤其是钠离子)--终板膜去极化--终板电位(ETP)--EPP电紧张性扩布至肌膜--去极化达到阀电位--爆发肌细胞膜动作电位

N--M接头处的兴奋传递特征

1.化学性兴奋传递

是电--化学--电的过程;N末梢AP---ACH+受体--Epp--肌膜AP

2.单向传递接头前膜--终板膜

3.时间延搁0.5~1s

4.易受药物和其他化学因素的影响

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血细胞比容。

缓冲功能;缓冲对

4、形成胶体渗透压:白蛋白

5、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球蛋白

6、参与凝血和抗凝血功能。凝血因子

正常值:pH为7.35~7.45

血浆渗透压

★概念:指溶液具有的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

影响因素: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呈正变,而与溶质的种类和颗粒的大小无关。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

通常用血沉反映红细胞悬浮稳定性。

血沉:RBC在第一小时末在血浆中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胞沉降速率。

数值:男子为0~15mm/h,女子为0~20mm/h

•意义:①血沉愈慢,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大;

•血沉愈快,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小。

•②测定血沉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

也可作为判断病情变化的参考。

•妇女在月经期或妊娠期,血沉一般较快。患某些疾病时(如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病等),血沉可明显加快。

特征:血沉快慢与红细胞无关,与血浆的成分变化有关。

红细胞表面积与体积比值越大,变性能力越强;黏度越大,变形能力越小;弹性大,变性强。

促红细胞生成素来自肾脏和肝脏,主要来自肾脏。

红细胞的造血原料血和蛋白质。

因子1 纤维蛋白原因子2 凝血酶原因子三组织凝血致活素因子四钙离子

除因子Ⅲ外,都是血浆中的正常成分;

•②除因子Ⅳ外,都是血浆中的蛋白质;

•③除因子Ⅳ外,正常情况下都不具有活性;

只有因子三不在血管内,因子1是最后一种物质

还有一个一个图很重要,详见ppt第三章50页

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概念:红细胞抵抗低渗溶液的能力。

抗低渗液的能力大=脆性小=不易破;

抗低渗液的能力小=脆性大=容易破

造血原料:蛋白质和铁是基本原料

而合成DNA需叶酸和VitB12的参与。

白细胞:参与炎症过敏反应。

血小板:止血。

分型原则

以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分型。•

分型原则

以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分型。•

红细胞膜上含有D抗原者为Rh阳性,而在细胞膜上为阴性。

认得血清不存在Rh的抗体,只有当Rh阴性的人接受阳性血液后经过体液免疫才产生抗Rh 的抗体。

这部分理解的东西多一点,背的少一点,多看看书理解下原理就好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