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外国的性教育现状对比
国内外性教育现状对比
国内外性教育现状对比国内开展青春期性教育的必要性在我国由于受传统礼教的束缚,长期以来对性问题敏感、脆弱,认为谈“性”是肮脏、不道德的、口不言行,在封建社会性教育一直都是空白。
从1963年,周恩来总理提出在青少年中进行性卫生知识的普及教育,但这一科学的呼唤没能破开冻土,进行生理卫生教育都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逐渐扣开性教育的禁区,迎来发展的春天,社会为之提供了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
通过各地的积极探索和实践,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一定成效。
但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通畅,社会文化环境的日益开放,人们的价值观和理想追求、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婚育模式发生的变化,以及青少年自身的生理、心理发育过程与需掌握的基本生理、心理和保健知识的需求都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总体来说,我国青少年所接受的性教育呈现非正规化和不全面等现象。
最近一项研究发现,接受过正规性教育的青少年发生性行为的时间相对更晚,并且,他们比没有接受过性教育的同龄人更可能使用避孕措施。
研究涉及了两种性教育:禁欲型的,以及介绍避孕方法的,但是研究无法完全理清二者的区别(因为很多禁欲型的性教育也会讲避孕方法)。
然而,研究人员写道,和一些批评者所认为的相反,事实上,没有证据表明性教育会使青少年更早地发生性行为,或是在性方面更冒险.该研究是由专门从事生殖健康研究的非营利组织古特马赫学院(Guttmacher Institute)的研究人员进行的,他们使用的是2006至2008年《美国家庭成长调查》(NSFG: National Survey of Family Growth )的数据。
研究人员将性教育大致分为两类:较全面的性教育—-既包含如何推迟性行为,也包含如何正确进行避孕;禁欲型的性教育——其重点则仅仅在于,必须让性行为在婚后发生。
然而,一些禁欲型性教育也介绍了避孕的方法,不过这是为了强调各种避孕方法的失败率。
同时,研究者也无法确定教育的质量和内容,因此,这里所说的“禁欲型”和“包含避孕内容”的性教育分类只是尝试性的。
性健康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性健康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性健康教育研究范畴涉及到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及教育学等,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性教育在我国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20世纪70年代后期才打破性教育的禁区,1988年中国人民大学开始开办性科学讲习班,把性教育引入校园,1989年华南师大把《性科学及性教育》列入教学计划,作为选修课。
1993年初国家教委制定了《大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提出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试点开设必修课,1996年我国第一个性健康辅修专业在首都师大诞生。
1998年中国人民大学开始开办性科学讲习班,把性教育引入校园,华南师大把《性科学及性教育》列入教学计划,作为选修课。
目前我国大学性健康教育的开课率尚不尽人意,在我国的大学中仅有近20所开设了性健康教育课,各校开展的性健康教育深浅不同,尚无一个科学的、完整的的教育模式及教育体系。
中国高校性健康教育师资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明显低于国外。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对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
美国对学校是否应该给学生进行性教育大体有二种观点,一种是“安全性行为”的教育准则,一种是性和品德教育准则,目前比较多的人倾向于后一种观点,1995年纽约市废止了实施多年的避孕套教育,进行性纯洁教育,布什政府在2003年拨款1.35亿美元用于倡导“纯洁性教育“。
美国学校性教育课程安排,各州而异,有36个州将学校性教育作为必修课,有18个州则仅进行专题健康教育。
在日本,性教育经历了纯洁教育、性教育、性指导三个阶段。
在瑞典的性教育中,伦理教育占很重要的地位。
英国则规定学校进行性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不搞同性恋,降低艾滋病的发病率。
国外的性教育形式多样,不同国家对如何在特定人群中开展或以何种方式实施性健康教育仍存在很大的争议。
1.2意义和价值我国社会正处于重大变革时期,随着社会变迁,大学生的社会生活、行为方式发生很大的变化,也必将对大学生的性知识获得、性心理发展、性观念形成产生深刻的影响。
中美儿童性教育差异
中美儿童性教育差异【摘要】中美两国在儿童性教育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
本文从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家长参与程度、社会文化影响以及性教育效果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中美的教育内容差异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上,教育方式差异表现在教育机构和师资队伍的不同等。
家长在性教育中的参与程度也存在着差异,对孩子的性教育影响深远。
社会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不同也会影响儿童性教育的内容和效果。
本文对中美儿童性教育差异的影响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发展建议,希望能够更好地促进儿童性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美儿童性教育差异、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家长参与、社会文化影响、性教育效果、影响、发展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通过比较中美两国的儿童性教育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为促进全球性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比较中美两国儿童性教育的差异,探讨其对儿童性知识、性态度、性行为等方面的影响。
通过深入剖析两国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家长参与程度、社会文化影响等方面的差异,从而更全面地了解中美儿童性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本研究旨在为提升我国儿童性教育水平提供借鉴和启示,探讨如何借鉴美国先进的性教育经验和理念,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打造更适合我国儿童的性教育体系。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希望能够为促进中美儿童性教育理念的交流和发展提供参考,并为我国未来性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提供建议和支持。
2. 正文2.1 教育内容差异教育内容差异是中美两国儿童性教育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在中国,性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生理卫生知识、性健康意识培养、性道德教育等方面。
针对孩子们的成长阶段,教育内容会逐渐加深和拓展,从简单的生理知识逐渐引导他们了解性行为的概念、风险和责任等。
与此不同,在美国,性教育内容更加注重包容性和多样性。
除了生理卫生知识外,还会涉及性取向、性别认同、性别平等等内容,以培养孩子们的尊重和包容心态。
内地与香港学校性教育比较研究
内地与香港学校性教育比较研究性教育是一项涉及社会伦理、道德、生理、心理和文化的教育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在性教育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每个地区的教育系统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教育课程和教学方法。
本文将探讨内地与香港学校性教育的比较研究,以期为性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和启示。
一、性教育课程设置在内地,性教育通常包含在生理健康教育中,主要涉及生殖器官结构、生理期、避孕知识等内容。
一些学校也会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涉及性别身份、性取向、性行为心理等方面的内容。
由于对性教育的认识程度不足、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教师自身的局限等原因,性教育在内地学校中普遍存在着知识匮乏、单调乏味、缺乏实际操作等问题。
而在香港,性教育课程则相对更加全面和系统。
根据《性教育指引2020》规定,香港中小学生将会在综合社会科学(CSS)科目中进行性教育课程教学,内容涵盖生理、心理、社会等多个方面,主题包括性别角色、关系与性、性健康等。
香港学校还鼓励学校在校本课程中引入性教育元素,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性教育教学方法在内地,性教育的教学方法大多以传授知识为主,讲解生理周期、避孕知识、性疾病预防等内容居多。
很少有学校采用互动教学、案例教学等形式,导致学生对性教育知识掌握的程度并不深入。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和学生在性教育上的沟通也相对封闭和保守。
而在香港,性教育的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
除了传授知识外,还注重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
香港学校也会将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入教学,通过实际事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性教育相关知识。
香港学校会组织丰富多彩的性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性教育意识和知识水平。
三、家校合作内地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相对较少,很少会在家长会或家长课堂上开设性教育相关的讲座或活动。
家长的性教育责任也相对被较少地提及。
这使得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缺乏性教育的指导,很难获得系统的性教育知识。
相比之下,香港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合作更加密切。
两国的教育中性别角色和性教育内容是否有差异?
两国的教育中性别角色和性教育内容是否有差异?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于性别角色和性教育的看法和理解也会有所不同,这也是两国的教育中是否有差异的原因。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教育中性别角色的差异
1. 剑桥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华文化强调男女角色的传统差异,并在教育中强调男性的决策和领导能力,而女性则更加注重家庭生活。
在中国教育中,对于男性和女性的社会角色的定性,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相较于中国的固定性别角色,美国教育的性别角色观念更加开放和尊重。
在美国的教育中,强调平等和公正,不分性别,强调个性和个人才能的发展,这也将影响到后来人们的性别角色认知。
3. 性别教育的缺失也会影响到两国的性别角色认知,有研究表明,中国的性别教育缺失,会导致女性在家庭和职业方面的发展受到阻碍,加剧了性别不平等的现象。
二、教育中性教育内容的差异
1. 在中国,性教育内容仍然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一般来说这些教
育内容会涉及到很多社会价值观念的问题,因此也比较难以入口。
由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缺失,青少年们的性教育一般来自于网络和社交媒体等渠道。
2. 相比之下,美国的性教育更加全面和深入,不仅会涉及到生殖健康和安全等问题,还会包括性别角色、同性恋和双性恋等其他方面的知识。
3. 另外,美国的性教育也着重强调自我保护和安全意识,强化了青少年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有利于减少性侵犯的发生。
总的来说,两国的性别角色和性教育内容的差异是基于文化背景和社会价值观念的不同而产生的。
要想提高青少年的性教育水平,需要在教育中强化学校和家庭的教育作用,同时加强性教育的宣传普及,使更多的人能够接受和理解各种性别和性取向的差异。
内地与香港学校性教育比较研究
内地与香港学校性教育比较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性教育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话题。
在中国内地和香港,学校也开始逐步加强对性教育的普及和教育。
本文将对内地和香港两地的性教育进行比较研究。
社会和文化环境内地和香港在社会和文化环境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也决定了两地的性教育存在较大的差异。
内地在传统文化中强调节俭和稳重,现代化后也继续保持这种传统。
这也反映在性教育上,内地许多地区的性教育受到家庭和社会的阻碍,学校也有一定的顾虑。
因此,内地的性教育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受到的性教育也较为局限。
相比之下,香港的社会与文化更加时尚和开放,学生和家长在性教育上更加积极,对性教育的需求和接受程度也更高,为学校开展全面性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政策和法规在政策和法规方面,内地和香港也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处。
内地的性教育管理主要由政府和教育部门负责,实行统一指导和管理。
在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发布了《中小学生健康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
标准中强调要把性健康教育列入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程,教育内容包括生理、心理、道德、法律等方面。
但由于社会和文化的因素,内地的很多地区对性教育的普及和推广并不积极。
相比之下,香港的性教育法规相对更加完善。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于2009年公布了《香港中小学性教育指引》(以下简称《指引》),针对中小学的性健康教育进行明确规定。
指引中指出,性教育应该包含生理、性别角色、人际关系、情感健康等多个方面,具有工具性和实践性。
另外,《指引》也强调要以孩子为本,尊重家长和学生的需求和观点,推动全社会对性教育的接受度。
教育内容在教育内容方面,内地和香港的性教育有较大的区别。
内地的性教育认为传递正确的道德观念是最重要的。
因此,教师主要关注如何向学生传授正确的性道德、规则和态度,课程中强调的重点是为学生提供防范性侵犯和怀孕的知识、性卫生知识以及性道德规范等。
但由于缺乏全面的教育内容,学生的性教育只是通过片面的知识和口头解释来提高学生的性知识。
中国性教育现状报告
中国性教育现状报告一、儿童青少年性意识状况1、社会风气、媒体对孩子性意识的影响A)媒体是快速传播信息的渠道,包括性信息的传播,如电视、电影、电台、平媒、网络,还有形形色色的广告,都含有很多性相关的内容信息。
B)社会风气及人们的日常交流,都夹杂着不少的性信息,如性交易、情侣们街头亲热、穿着暴露,甚至粗言秽语都会对孩子的性意识造成不良影响。
在这信息爆炸的年代,孩子的成长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面对“目前不良的性信息传播泛滥吗?”这道调查题,有85.14%的网友认为目前的性信息传播已经到达泛滥的地步。
2、儿童青少年性意识早熟根据网友问卷调查,有92.15%的网友认为目前儿童青少年的性意识普遍比较早熟。
A)幼儿期据科学研究证明,3岁的幼儿已有性别意识,孩子到了3岁,开始对自己和别人的身体感兴趣了。
例如:对自己的生理结构及同性成年人的生理结构感兴趣,对异性的生理结构也产生好奇等。
同时,幼儿对于“自己是如何出生的?”这类问题,都很感兴趣。
B)儿童期6至10岁的儿童,无论在媒体上,还是受社会风气的感染,都接收了不少与性相关的信息,对于这方面有笼统而不完全正确的认识,而且这时候的孩子,总希望自己能赶快长大,成为大人。
因此,对于爱情甚至是性行为都自认为有一定的了解,但这往往是很片面甚至歪曲的理解。
C)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在性的认知方面,已经不局限于自己的生理结构,对具体性行为方面也比较了解,但普遍的正确性观念意识没能跟上性行为泛滥的步伐。
3、歪曲的性观念与性犯罪A)暑期过后——形成“90后”人流热潮全国许多地方的调查表明,青少年性行为近年来迅速增加,以至有医疗调查机构称,寒暑假成了女孩子的“流产假”,过去的“五一”、“十一”、春节等黄金周成为“堕胎周”,令人触目惊心。
“青少年性行为较为普遍,趋向低龄化发展,特别是少女未婚怀孕呈现逐年上升和低龄化趋势。
”这份报告显示,婚前性行为群体中未成年女性比例较大,这115人中有婚前性行为的多达61人,占总数的53.04% ,其中18岁之前发生过性行为的有45人,最小年龄仅15岁。
中美儿童性教育差异
中美儿童性教育差异【摘要】中美两国在儿童性教育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家庭教育观念不同,中国家长更加保守,很少谈论性教育,而美国家长更倾向于开放坦诚。
学校教育内容有所不同,美国学校更加注重性教育课程,而中国学校往往忽略这方面的教育。
社会文化影响也造成了差异,美国社会更加开放自由,性教育更容易被接受,而中国社会对性教育存在着较大的抵触情绪。
中美两国的法律法规也不同,导致性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有所偏差。
教育效果的评估标准也存在差异,造成了两国性教育效果的差异。
中美儿童性教育存在明显的差异,需要深入探讨和加强交流。
【关键词】中美儿童性教育差异,家庭教育观念,学校教育内容,社会文化影响,法律法规,教育效果评估标准。
1. 引言1.1 中美儿童性教育差异中美儿童性教育差异是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在性教育领域上的表现。
中国和美国作为两个大国,对于儿童性教育的重视程度、教育内容和方法、家庭和社会的态度等都存在一定差异。
在中国,性教育往往被视为隐私和禁忌话题,很少被家长和学校正视,缺乏全面和系统性的教育内容。
而在美国,性教育被视为健康教育的一部分,强调从小培养孩子的性健康意识和性教育知识,因此教育内容更加开放和全面。
这种差异还体现在家庭教育观念、学校教育内容、社会文化影响、法律法规和教育效果评估标准等方面。
对于儿童性教育的差异理解和比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各自文化背景下的性教育现状和问题,并探讨如何改进和提升性教育质量,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涉及到多个层面和因素,需要我们从多角度去深入研究和思考。
2. 正文2.1 家庭教育观念差异在中美两国的家庭教育观念方面,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家长普遍较为保守,对于性教育的重要性和内容了解较少,很多家长甚至将性教育视为禁忌话题,不愿意与孩子讨论。
相比之下,美国家长更加开放和包容,他们倾向于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正面讨论性问题,将性教育作为必要的一部分。
中国性教育与其他国家对比综述
中国性教育与其他国家对比综述中国与其他各国性教育状况对比导语:中国性教育难以开展,使得许多青少年由于缺乏性知识而闹出不少社会问题。
缄口不言,便是讳疾忌医,终要憋出大病,纵观世界各国,但凡性教育发达的国家,其性犯罪率也比较低。
性教育是关于人类的生殖、生活、生理需要、交媾以及其他方面性行为的教育。
探讨生殖行为的教育,一般将创造继起之生命的过程分阶段叙述,包括受孕、胚胎与胎盘的发展,妊娠和分娩。
经常也包括如性交传染疾病(性病)和预防,以及避孕。
我国针对青少年开展的性教育一直比较含蓄。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信息的大量涌入,人们的观念也逐步发生了变化。
2002年1月,中国第一部关于青春期“性教育”的系列教材,伴随着社会舆论的关注和争议正式出版,这意味着性教材公开摆上了学生的课桌。
然而,性教育在义务教育体系中依然被限制在一个较低的层面上,加上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差异,导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性教育发展不平衡。
就是在城市的一些中小学,性教育课程也只是个摆设,成为各种重点学科的“后花园”;即使偶尔开设了性教育课,老师讲课也是“尺度小”,“点”到为止;而在观念相对落后的农村学校,性话题还是一个禁区。
我国目前的性教育现状仍旧令人尴尬的,全国连一本统一的性教育大纲都没有。
近日,武汉下发给小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一书,因图文并茂地对女性生理构造、生理变化进行介绍,堪称情色图书。
有老师笑称“大尺度”,也有人认为这是“时代进步”、“性教育何必遮遮掩掩”。
人类的繁殖离不开性,除非人类毁灭,否则这就是人人都得面对,且无法阻止的事情。
既然无法阻止,闭口不谈只能是讳疾忌医,将造成的严重后果。
研究称中国学校性教育几近空白,家长任孩子无师自通,导致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少年很早就开始频繁进行性生活,许多少女堕胎,对她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
同时,性传染病发病呈上扬之势。
一、目前我国性教育状况及造成的后果我国性教育现状是:个人胡乱探索、家庭沉默不语、学校隔靴搔痒,社会态度不明。
国内外青春期性教育现状研究综述
国内外青春期性教育现状研究综述如今,性教育已成为各国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青春期是生命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青少年面临来自外部世界和内在世界的许多复杂和变化的挑战。
因此,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重视起来、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性教育,以充分满足青少年阶段的性教育需求,更好地帮助青少年掌握科学的性观念,增强自身安全意识,健康成长。
首先,对于当前国内青春期性教育现状的研究。
根据中国青少年状况调研报告(2016)显示,由于家长和老师在教育孩子上缺乏及时有效的性教育,以及由于互联网和流行文化中性别不断粗暴的影响,许多青少年出现了性非正常行为,对性爱的认识也越来越模糊,对于性的权利和义务也出现了混乱。
另外,近年来有许多政策从教育改革的角度出发,鼓励学校和社会组织增加性教育课程,但这些政策缺乏实施机制,活动的参与度也很低,仍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间。
其次,对于国外的青春期性教育现状的研究。
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通过制定性教育政策,在全民教育体系中引入了多样化的性教育内容。
根据美国青少年卫生协会的报告,现在美国的性教育方案不仅涉及性两性关系以及艾滋病和性传播疾病的防护,而且更加关注性健康、性爱技能和性心理问题,旨在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自己,让他们更加积极和自信地应对日常生活中的挑战。
另外,英国也已经在初中和高中的课堂教学中引入性教育,着重讲授性行为和自我意识的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到性的正确观念,并从根本上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性观念,正确应对性问题。
最后,要加强国内青春期性教育,首先要深入改革国家教育政策,明确性教育在全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制订具体的实施机制,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优势,使得性教育更加普及,更加实用。
其次,应该加强性教育教师的培训,制定对性教育的指导性文件,更好地指导性教育的实施。
同时,还需要为家长和社会组织提供性教育的咨询服务,帮助他们正确引导孩子,更好地发展他们的性观念和风格。
总之,性教育是保护行稳健康、快乐成长的重要手段,也是学校和社会的义务。
中西性教育差异分析
芬兰-----成功经验的典范。
政府: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就已经开始实施青少年性教育计划, 教育孩子建立正确的友情,从性保健的角度开展性教育。 社会:上世纪70年代开始,芬兰性教育就进入了中小学教育大纲, 连幼儿园中也有正面的性教育图书,建立了性教育咨询电话,儿童 保护机构等等,随时为青少年提供帮助。
个人 家庭 学校 社会
个人:胡乱摸索 “耻于下问”、“善于自学”
家长:沉默不语;“开不了口”、“犹 抱琵琶半遮面”、缺乏专业知识
学校:隔靴搔痒 不重视、欲说还休、师资匮乏、教材不足
社会:缄默、放纵
(一)中国的性教育现状 ——尴尬与努力
《成长的脚步》
(二)西方的性教育现状 ——成熟和完善
多门课程结合、社 会、家庭和学校共
同承担
三、中西方性教育现状 你从哪里来?
你是怎么知道的?
还记得中学《生理卫生》课中“如何 防止青少年手淫”这道题的标准答案: 穿宽松的内裤,把精力都放在学业上, 不要睡得太早。
最多:网络
最少:父母
毛片的比例>学校学习比例
(一)中国的性教育现状 ——尴尬与努力
芬兰的性教育图书《我们的身体》备受各国专家推崇。 家长:可以像是讲《一千零一夜》那样每天晚上睡前给孩子讲一个 章节,对孩子的性教育就这样自然而然的开始了,在“出生”部分 中,小女孩问爸爸她是怎么来的时,爸爸回答:“在夏天的郊外你 不是看到有蝴蝶趴在一起吗,昆虫这样做是为了生宝宝,爸爸妈妈 是因为相爱,有一天,妈妈说,我们制造一个小宝宝吧,于是,爸 爸的精子钻到妈妈的卵细胞中,这就是你。当时的你只有针尖那么 一点点大,你在妈妈的肚子里慢慢长大,后来钻出来,我们就有了 你。” 在这一节后面还有昆虫交尾,精子冲击卵子的画面,有不同发育阶 段的胎儿,很自然的解释了孩子不容易理解的事。
国内外青春期性教育现状研究综述
国内外青春期性教育现状研究综述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性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各国开展了大量有关青春期性教育现状的研究。
本文定义青春期性教育是指在青春期中,对青少年性方面认识、认知和行为的介入性护理,旨在培养他们健康、安全和终身的性知识、性倾向、性行为和性观念。
围绕这一定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青春期性教育的研究现状。
首先,在国内,学校是青少年性教育的主要支持者。
近年来,中国大陆地区政府重视青春期性健康,出台了《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该指导纲要指出,学校需要有效地实施性教育,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认知和行为。
这项政策的实施不仅使青春期性教育的理念普及,而且也提高了家长和教职员工的性健康意识。
其次,在国外,青少年性教育也受到了重视。
例如,美国的性教育一直被认为是良好的示范,根据《2016年美国青少年性教育报告》,美国开展了大量青春期性教育活动,以启发孩子们思考负责任的性行为、性观念和性知识,这些活动以包括课程、公共健康活动、社会媒体和互联网平台等形式呈现。
最后,性教育的成功实施需要多方参与,家庭、学校、医疗机构、媒体等都应当发挥作用。
家庭的参与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性健康意识;学校能够提供实质性的支持,通过正确的课程、工作坊和社区计划,向学生提供科学的信息;医疗机构的参与有助于改善青少年的性卫生;媒体的参与有助于普及性知识,增强社会对性健康教育的重视。
从上述论述可以看出,国内外青春期性教育研究现状已受到重视,相关政策实施,性教育活动频繁,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不足,例如在家庭和社会的教育水平及学术研究等方面,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未来,应当加强多方参与、加强媒体报道,并进一步深入开展性教育研究,以更广泛地提高青少年对性健康教育的认识,实现性教育的有效实施。
综上所述,国内外青春期性教育研究现状受到了重视。
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并进一步加大了相关资源的投资,学校、家庭、医疗机构和媒体等都发挥了作用,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中西方儿童性教育对比
中西方儿童性教育对比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西方的性文化也不断渗透到我国这样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而忌讳谈性的国家,我国的儿童性教育也被社会、教育工作者及广大家长所重视。
本文旨在对中西方儿童性教育进行比较,发现我国幼儿性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国的幼儿性教育提供借鉴。
一、中西方儿童性教育比较(一)性教育观念。
西方文化将性作为一种自然的生理和心理现象,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最珍贵的礼物。
所以,欧美一些性观念较早开放的国家,很早就把性教育作为中小学教育的内容之一到了20世纪50~70年代时,性教育已经形成自己完整的内容体系。
而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性是丑恶的事情,对性讳莫如深。
现代人虽然受到西方文化以及现代传媒手段对性知识传播的影响,对性的看法有了一定的改变,但在许多家长及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认识中,还存在不少误区。
(二)性教育内容。
在西方性教育的发展中,早期性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关于人类生殖系统的组织、功能,以及性交、受孕,一直到新个体出生历程等知识的传授。
现在许多国家的性教育发展为包括性别角色的进入、性身份的认同、性态度的确立、性意识的发展、性的生理需要与心理健康,以及性的道德和责任感的确立等在内的一套系统的理论性与操作性较强的内容体系。
我国传统的儿童性教育主要是帮助儿童形成性别意识。
孩子出生后,男孩女孩被分别按照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不同要求而被教育。
现在学校也开设性教育课程,课程内容一般是生理卫生知识:同时,性道德教育也是我国性教育中的主要内容。
(三)实施的主体。
西方早期的儿童性教育大多是由家长实施的,从20世纪50年代起,许多国家纷纷在中小学开设性教育课程,并且为使性教育更规范化、科学化,还非常重视性教育专职教师的培养。
有的国家甚至规定家长也要接受一定时间的性教育培洲,以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能形成合力,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我国儿童性教育的实施主要还是在家庭中,以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勾主。
现在我国学校也从初中起开设生理卫生课程,但是许多学校并没有将这一工作落到实处。
国内外性教育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国内外性教育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根据who和unaids对国际上50个相关国家研究证实,开展性健康教育可以达到推迟性行为年龄、减少青少年性病和意外妊娠的目的。
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开展了青春期性教育或预防性病、艾滋病的项目,对于提高青少年的健康素质,保障青少年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青春期性教育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策略。
青春期性教育是一项世界性课题,了解国际青春期性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对于我国开展青春期性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有作重要意义。
一、国外性教育现状(一)美国青春期性教育美国青春期性教育起始于60年代,时值西方国家兴起“性自由”、“性解放”运动。
这场运动对于美国当时青少年来说,是一场灾难,直接后果就是少女怀孕逐年增多,每年有100多万少女怀孕,65%婴儿是私生的。
每年有约300万少年染上性病。
美国在关于学校开展青春性教育上持有两派意见,他们都赞成在学校开展青春期性教育,但在具体目标、任务上存在差别。
一派以美国性信息与性教育委员会(siecus)为代表,提出“安全性行为”综合性教育目标,他们强调个人的权利,认为“性关系永远也不应该被强制或被剥夺”,因此,宁愿告诫学生使用避孕套或其他避孕方法,即“安全性行为”的方式,以促进性健康和个人生活的幸福。
因此,他们主张学校青春期性教育课程应主要教会学生使用避孕套,使他们在进行性行为时,健康受到最低程度的伤害。
另一派以美国性健康医学研究所(mish)为代表,他们提出性和品德教育目标,提倡以品德为基础的“禁欲方式”的性教育,即青春期性教育课程应主要进行人格教育,促进学生保持童贞,直到他们找到准备与之生活一辈子的人,结婚时再发生性关系。
他们认为,性行为是由价值观而不仅仅是由科学知识决定的,必须教育年轻人运用核心伦理道德观,如尊重、责任、道义等来控制自我。
目前,由于艾滋病流行日渐昌獗,在美国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后一种观点,曾经占支配地位的:安全性行为课程试图降低青少年性病发生率,未婚妊娠和青少年性活动发生率的实践已告失败,更多的人主张以人格为基础,采取以禁欲方式进行性教育。
中国与瑞典_美国学校性教育比较研究
瑞典学校性教育发展历程
1945年,瑞典成为第一个 将性教育纳入学校课程的 国家
1955年,瑞典政府颁布了 《性教育法》,将性教育 正式纳入国家教育体系
1970年代,瑞典学校性教 育开始关注性别平等和性 取向问题
应用
各国学校性教育教学方法比较
中国:注重知识传 授,强调道德教育, 注重家庭和学校合 作
瑞典:注重学生自 主学习,强调平等 和尊重,注重学生 参与和体验
美国:注重实践和体 验,强调学生自主选 择,注重学生自我认 知和自我发展
比较:中国注重道德 教育,瑞典注重平等 和尊重,美国注重学 生自主选择和自我发 展
教师素质: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教学技巧,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性教育
各国学校性教育师资力量比较
中国:性教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缺乏专业培训和认证 瑞典:性教育师资力量较强,教师接受过专业培训和认证 美国:性教育师资力量较强,教师接受过专业培训和认证,但存在地区差异 比较:中国性教育师资力量相对较弱,需要加强培训和认证,提高师资水平
瑞典学校性教育师资力量
教师资格:需 要具备相关专 业背景和教学
经验
培训体系:定 期进行专业培 训,提高教师
素质
教学内容:涵 盖性生理、性 心理、性伦理
等多个方面
教学方法:注 重互动和实践, 引导学生积极 参与讨论和实
践
美国学校性教育师资力量
教师资格:需要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教学经验 培训课程:提供专业的性教育教师培训课程 教师数量:相对充足,能够满足学校性教育的需求
2011年,中国教育部颁布《中小学健康教育指 导纲要》,将性教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中国性教育与其他国家对比综述
中国与其他各国性教育状况对比导语:中国性教育难以开展,使得许多青少年由于缺乏性知识而闹出不少社会问题。
缄口不言,便是讳疾忌医,终要憋出大病,纵观世界各国,但凡性教育发达的国家,其性犯罪率也比较低。
性教育是关于人类的生殖、生活、生理需要、交媾以及其他方面性行为的教育。
探讨生殖行为的教育,一般将创造继起之生命的过程分阶段叙述,包括受孕、胚胎与胎盘的发展,妊娠和分娩。
经常也包括如性交传染疾病(性病)和预防,以及避孕。
我国针对青少年开展的性教育一直比较含蓄。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信息的大量涌入,人们的观念也逐步发生了变化。
2002年1月,中国第一部关于青春期“性教育”的系列教材,伴随着社会舆论的关注和争议正式出版,这意味着性教材公开摆上了学生的课桌。
然而,性教育在义务教育体系中依然被限制在一个较低的层面上,加上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差异,导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性教育发展不平衡。
就是在城市的一些中小学,性教育课程也只是个摆设,成为各种重点学科的“后花园”;即使偶尔开设了性教育课,老师讲课也是“尺度小”,“点”到为止;而在观念相对落后的农村学校,性话题还是一个禁区。
我国目前的性教育现状仍旧令人尴尬的,全国连一本统一的性教育大纲都没有。
近日,武汉下发给小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一书,因图文并茂地对女性生理构造、生理变化进行介绍,堪称情色图书。
有老师笑称“大尺度”,也有人认为这是“时代进步”、“性教育何必遮遮掩掩”。
人类的繁殖离不开性,除非人类毁灭,否则这就是人人都得面对,且无法阻止的事情。
既然无法阻止,闭口不谈只能是讳疾忌医,将造成的严重后果。
研究称中国学校性教育几近空白,家长任孩子无师自通,导致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少年很早就开始频繁进行性生活,许多少女堕胎,对她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
同时,性传染病发病呈上扬之势。
一、目前我国性教育状况及造成的后果我国性教育现状是:个人胡乱探索、家庭沉默不语、学校隔靴搔痒,社会态度不明。
我国性教育与婚恋观的调查研究
我国性教育与婚恋观的调查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的性教育和婚恋观念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和转变。
性教育是指对青少年和成年人进行关于性健康和性行为的知识和技能教育,而婚恋观念则是指对婚姻和爱情的认识和观念。
本文将探讨我国性教育与婚恋观的现状及其调查研究。
一、我国性教育的现状1、性教育水平不高我国性教育的水平与西方国家相比较为低,许多中小学生缺乏性常识,对性感染疾病和避孕措施的了解也不够。
许多家长对于性教育的观念存在误区,他们认为性教育应该由学校来进行,而自己并不需要承担过多的责任。
2、性别教育存在差异我国的性别教育仍存在巨大的差异,男女之间的教育不平衡,尤其是女性的性教育普及率低。
社会上依然存在“男强女弱”的陈旧思想,女性还时常被看作是“结婚生子”的工具,而不是独立的个体,这也影响了女性对于性教育的认识。
3、性侵害事件屡禁不止我国的性侵害事件发生率居高不下,对于性侵害的警觉性低,对于性侵害的预防和保护措施不足。
许多人甚至存在心理上的抗拒和排斥,不愿意将性侵害事件视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加以关注。
二、我国婚恋观的现状1、婚姻观念趋于多元化我国婚姻观在传统观念和现代观念之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许多年轻人对于婚姻的态度趋于多元化,他们不喜欢传统的婚姻模式,更多的是希望通过自己的选择来实现婚姻美满。
2、性别平等的认知度提高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性别平等问题也逐渐得到了重视,人们对于性别歧视的认知度提高了。
男女之间的平等和尊重成为了婚姻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3、婚恋观存在对未来的担忧许多年轻人对于婚姻和家庭的未来充满担忧。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和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他们往往难以保证稳定的生活和未来的生活质量。
这也影响了年轻人对于婚姻和家庭的认知。
据调查,我国学生的性教育需求浓厚,但性教育普及率并不高。
2015年一项调查显示,67.5%的中国大学生缺乏性健康知识。
此外,对于性侵害的预防和保护措施也需要加强。
据调查,我国年轻人多数支持自由恋爱,但婚姻誓言的重要性仍然不容忽视。
在荷兰和中国,人们如何看待性教育和家庭计划?
在荷兰和中国,人们如何看待性教育和家庭计划?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人们对于性教育和家庭计划的态度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在荷兰和中国这两个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对于这些话题的看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荷兰人如何看待性教育和家庭计划?荷兰是一个非常进步和开放的国家,性教育和家庭计划在这里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支持。
据统计,荷兰的青少年中有96%接受了系统化的性教育。
在学校里,孩子们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接受性教育,并且这一教育内容将贯穿整个中学学习阶段。
这样的教育旨在帮助年轻人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身体和心理需要,了解性与健康的关系,同时有效预防青少年的性病和早孕问题。
荷兰人也非常注重家庭计划,他们拥有世界上最低的意外怀孕率和人工流产率。
荷兰政府鼓励人们进行生育计划,提供相关的知识和医疗服务,支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进行生育决策。
此外,荷兰人们也非常注意避孕措施和使用方式,许多人选择使用避孕套、口服避孕药、避孕环等多种方式预防不必要的怀孕。
二、中国人如何看待性教育和家庭计划?在中国,性教育和家庭计划的发展仍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
虽然政府多次强调性教育对于减少青少年早恋和意外孕育的重要性,但正式接受性教育的学校仍然较少。
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改革的推进,许多学校开始引入相关的课程,但与荷兰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家庭计划方面,中国政府也推出了许多相关的政策和计划,帮助人们更好地控制生育问题。
1984年,中国政府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旨在减轻生育压力,控制人口增长。
虽然这一政策带来了许多争议和负面影响,但确实毫无疑问地促进了中国的人口控制。
此外,中国政府还推出了许多生育奖励和扶助计划,鼓励人们更好地控制生育。
三、两国之间的差异(1) 性教育:中国的性教育相对于荷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的性教育需要从宣扬认识身体、性别教育、生殖健康、道德规范、性别平等等多方面全面展开。
(2) 家庭计划:荷兰和中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家庭计划,但在政策和计划实施方面还存在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11-02 11:36核心提示:明年开始,纽约市所有公立中学近20年来首次将性教育课列为必修课。
媒体还透露,纽约市教育局和卫生局还合作雇佣“安全套协调员”,年薪8万美元,向中小学生们发放安全套。
纽约市副市长琳达·吉布斯也立挺这份课表,她说:“我们在教导孩子推迟性生活开始的时间。
近20年来首开必修课,授课内容包括法式接吻;家长批“太骇人”明年开始,纽约市所有公立中学近20年来首次将性教育课列为必修课。
这本来是一件好事。
然而,23日媒体披露了部分课程内容——尺度大得令人惊叹,旋即引起轩然大波。
“这(课程表)看起来万分骇人。
”一位母亲这样总结。
课程内容“太劲爆”据悉,该课程的最小学龄儿童为11岁,但是内容令人咋舌。
比如,11岁和12岁的学生要判断一些性行为的风险等级,包括使用安全套、润滑剂性交和法式接吻。
课程还建议青少年学会利用一些资源,比如哥伦比亚大学网站的“提问爱丽丝”栏目来咨询性知识。
此外,学生还需学会到诊所就医,参加节育和性病测试;学生还要能够列出商店货架上安全套牌子的名单,比较它们的价格和润滑功能等。
媒体还透露,纽约市教育局和卫生局还合作雇佣“安全套协调员”,年薪8万美元,向中小学生们发放安全套。
家长狠批露骨课程这些内容令纽约的家长们吃惊不小,之前对学校提供性教育必修课的支持逐渐转变成了担心。
有媒体直言,这样露骨的教育“不仅无用,而且有害”。
一名家长抱怨:“里面说的很多东西我和丈夫都没有尝试过,教育局为什么要教给孩子?”还有一名日裔的家长对“提问爱丽丝”栏目颇有微词,她称不知道这个网站会告诉孩子们多少细节,恐怕孩子知道的太多而沉迷其中。
一些天主教的机构和网站更是提出严厉批评。
不过,也有一些家长相对开明。
“我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
”一名孩子的父亲对该课程表不是很在意。
纽约市长力挺课程面对各界的质疑,纽约市教育局局长丹尼斯·沃尔科特发表声明称,教育局的做法主要是为了防止意外怀孕或艾滋病等疾病的传播,有必要将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从小教给孩子们。
课程里面除了一些比较深入的性教育之外,节欲也在被教授的行列。
纽约市市长布伦伯格对性教育课颇为支持。
他甚至放下狠话,不喜欢这个课程的人,可以把他们的孩子从性教育课堂上带走。
他称,纽约非婚生儿童的出生率和性疾病传播率很高,政府有责任要做些事情。
“如果我们不做,那就是我们的耻辱。
”布伦伯格说。
纽约市副市长琳达·吉布斯也立挺这份课表,她说:“我们在教导孩子推迟性生活开始的时间。
如果他们选择开始,那么他们会学到正确的方式。
”家长有权选择“离开”不过,虽然2012年春季的性教育课名义上是“必修”,实际上家长有让孩子选择的权利。
当老师讲到避孕的环节时,家长们可以选择让孩子不听,因为不少家长和宗教对避孕存在其他看法该课程是纽约市长布伦伯格推行的“年轻男性计划”的一部分,总投资高达1.27亿美元,主要是想要改善纽约市非洲裔和拉丁裔生活。
根据美国疾病防治中心的研究报告显示,纽约市41%的青少年承认,早在9年级时就有过性行为,另有58%的人称在12年级时有过性行为,其中非洲裔和拉丁裔的学生性行为比率高。
该报告称,这两个族裔的少女更容易意外怀孕,也容易感染性病或者艾滋病。
美国25%少女染性病纽约市41%青少年承认,9年级时就有过性行为美国每4名15-19岁的少女中,就有一人感染性病。
黑人女孩感染率为50%国外性教育现状尽管青春期性教育对21世纪青年发展的重要意义已逐步为世人所接受,但是对于教育方式则是众说纷纭,特别是担心教育不当会招致性乱的人还大有人在。
近年来,国际上通常采用的青春期性教育方法和比较成功的模式主要包括:欧洲瑞典、荷兰的早期学校性教育,源于澳大利亚并流行于美英等国的“同伴教育”以及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倡导的“ABC性教育活动”(A:避免婚前性行为;B:对配偶或一个性伴侣保持忠贞、不搞性乱;C:正确使用安全套)等。
瑞典是世界上最早开设性教育课程的国家之一,从1942年开始对7岁以上的少年儿童进行性教育,教师采用启发式、参与式和游戏式的教学方法,内容是在小学传授妊娠与生育知识,中学讲授生理与身体机能知识,到大学则把重点放在恋爱、避孕与人际关系处理上。
1966年,瑞典又尝试通过电视实施性教育,打破了家长难以启齿谈“性”的局面。
多年来,瑞典的性教育和咨询活动成效显著,在1991年~1996年的5年间,15~19岁青年的艾滋病感染率下降了32.4%,淋病和梅毒的感染也分别下降了65.8%和55.9%。
荷兰儿童从6岁就开始接受性教育。
尽管荷兰规定12岁以上的青少年可以合法地发生性行为,但在欧洲国家中,荷兰青少年未婚怀孕的比率是最低的,青少年第一次发生性行为的平均年龄也晚于英国。
专家们认为,对青少年甚至儿童开展早期性教育,不仅不会导致性乱,相反可以帮助青少年对性有正确的认识。
英美等国家目前,在英美等国家较为流行的“同伴教育”,是利用朋辈间的影响力,通过发展青少年的自我教育和自助群体,抵御来自社会的消极影响。
这一方式改变了青春期性教育中传统教育者(老师、家长)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沟通障碍。
由于教育的双方都是青少年,具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便于交流。
“同伴教育”以生物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知识的基础,讲课、讨论、游戏、讲故事、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并配合多种传播载体和实物模型,既生动又有效。
目前,这一方法已引入我国和亚洲、南美的其他一些国家。
根据WHO和UNAIDS对国际上50个相关研究的回顾分析,证实开展性健康教育可以达到推迟性行为年龄、减少青少年性病和意外妊娠的目的。
事实证明,对青少年进行青春期性教育也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策略。
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15~19岁青少年拒绝性行为的人数明显增加。
泰国1995年的监测结果表明,性教育活动使21岁男性的性病感染率比4年前下降了一半,艾滋病病毒感染率比4年前减少了三分之一。
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开展了青春期教育或预防性病、艾滋病的项目,对于降低青少年的健康风险,保障青少年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芬兰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芬兰全社会的“性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政府、教育部门、学校、老师、家长们越来越认识到对青少年进行正面性教育的重要性,一面加强性道德教育,一面从性保健出发进行性知识教育。
性教育大大方方地走进了中小学课堂,各种各样的性教育出版物图文并茂,连娃娃都有性教育小儿书。
30多年过去了,芬兰的性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芬兰被世界人口与发展会议树为典范。
日本日本的性教育是通过三个渠道进行的。
第一是文部省直属的教育系统,该系统以医疗保健为核心,通过课程、道德教育和一些特殊活动进行性教育。
第二是民间团体,其中开展活动较早的是日本性教育协会;最近“人与性”教育研究协会的活动也卓有成效。
另外,杂志《健康俱乐部》等作用也较大。
第三是学术团体研究活动。
新加坡新加坡教育部制定了一个系统的性教育方案,并为中学低年级学生设计了一套多媒体性教育教材《成长岁月系列》。
另有三个《成长岁月系列》教材将在未来两年内相继推出,它们适用于小学高年级、中学高年级和中学以上的学生。
中国的性教育现状旧的性道德观已经瓦解,而新的却迟迟未建立。
在此背景下,中国性教育的价值导向还非常模糊,就已匆匆“赶路”。
性安全、性生理教育则以最“简化”的方式,大行其道“妈妈,老师在课堂上说,握手、拥抱和接吻都会得艾滋病,这是真的吗?”中央党校教授靳薇清楚地记得,大约3年前,还在上中学的女儿这样问她。
“在堪称全国教育资源最发达的北京中关村地区,中学竟没有开展性教育,就连基本的防艾知识也教错了。
而另一方面,中国对艾滋病的防治宣传,没有从性教育这个角度入手,而是长期停留在推广避孕套的层面。
”靳薇从2001年开始就在中央党校给全国厅级干部做防艾培训,当她应邀走进自己女儿所在的中学进行防艾教育时,开始对中国的性教育问题有了新的观察。
最近,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潘绥铭在调查研究后得出结论,在2001年~2010年间,中国已经完成了“性革命”。
靳薇说,“可是,中国的性教育仍处于停滞状态。
”羞涩的官方语境“通过男女的性生活,精子和卵子在女性输卵管相遇受精而结合成受精卵。
”这是1996年北京出版的《青春期健康教育》(试用本)中的一句话,也是全书中唯一涉及性生殖内容的部分。
就为了这一句话的表达,俞承谋当时字斟句酌了很久。
作为当时的北京第十一中学校医,俞承谋是这本教材的编撰者。
1982年,北京市教育局与北京卫生防疫站合作,要开展中学生青春期教育试点,十一中被选为试点学校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关心过青少年性教育问题。
周恩来早年在南开大学读书时,曾听过美国教授的一场性教育讲座,他受此触动,一直惦记着性教育的问题。
在去世前,周恩来特意嘱咐他的医疗组组长吴阶平,一定要把中国的性教育搞起来。
由于文革的影响,周恩来的嘱托直到1980年代才有了回应,中国当代的性教育,也在那个时期蹒跚起步。
1982年,吴阶平编译的《性医学》出版,成为性学的破冰之作。
同年,北京第十一中学在初一年级增设“青春期教育”课,俞承谋正是两名任课老师之一。
“初一学生刚刚进入青春期,是进行教育的最好时机”,俞承谋解释说。
然而,上课讲什么?俞承谋没有任何可参考的教材,只能根据教育局提供的大纲,结合相关生理卫生知识自己编写讲义。
在试点过程中,由俞承谋主要编写的这份70页厚的小册子被拿到很多学校试用——这一试用,就“试”到1996年,北京市教委决定以俞承谋等人的讲义为基础,编写中学生青春期教材。
早在1963年全国医学科学工作会议期间,周恩来就提出:“要在女孩子来月经之前,男孩子发生首次遗精之前,把科学的性卫生知识告诉他们。
”1988年,当时的国家教育委员会、卫生部和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在中学开展青春期教育。
官方对性教育的态度始终是羞涩的。
“那个时候还不敢直接提性教育,青春期教育就成了性教育的代名词。
”中国性学会秘书长、青少年性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徐震雷说,直到现在,尽管社会上已经开始直接称之为性教育,但在教育部所有的正式文件中,也依然没有“性教育”这个词,而只有“青春期教育”。
教育部有关性教育的最新规定,是2008年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从文件名称就可看出,性教育被包含在健康教育之中。
徐震雷解释说,国外的性教育要更加多元化,如有以人权为基础的性教育,有以性别意识为基础的性教育,但至今为止,中国的性教育,都是以健康为导向。
这是中国性教育的一大特点。
防艾,性教育的推手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性教育的内涵开始变迁:随着艾滋病在全球快速蔓延并进入中国,对艾滋病的预防逐渐成了性教育的重要目标。
防艾,既是性教育的目标,也是性教育的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