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卓越名校联盟2019届高三适应与模拟(一)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探索社会管理的计划道路
B. 强化政府分权制衡的原则
C. 把新政引向社会长远改革
D. 依靠州政府力量推进新政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反映的设立全国应变委员会和该机构的工作方式来看,罗斯福意在探索社会管理的计划道路,即通过加强国家干预来进行社会管理。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涉及分权制衡,排除B项;这一政策是为解决经济危机,材料没有反映罗斯福有把新政引向社会长远改革的意图,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州政府所发挥的作用,排除D项。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09年荷兰人格劳秀斯的著作《海洋自由论》被认为是现代海洋法的起源。格劳秀斯以罗马法中“共有物”的思想为海洋分配奠定自然法基础在他看来,任何国家都有权利在任意海域中航行并从事贸易活动,只要它有此能力和意愿。在海洋自由论的指导下,商业垄断的需求刺激了国家以控制海洋的方式争夺贸易优先权,这无疑塑造了海权论的内容与特征。19世纪后,海洋自由论迅速普及,成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海洋规范。
D. 进一步增强欧洲人民的集体归属感
【答案】D
【解析】
【详解】欧洲各国协同推出一系列文化建设计划,有利于强化欧洲各国人民共同的文化背景意识,进一步增强欧洲人民的集体归属感。故答案为D项。材料没有反映欧洲国家政治上的联合,排除A项;欧盟成立于1993年,其贸易壁垒是通过一系列条约消除的,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说明只是欧共体国家采取的措施,因此与推动欧共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无关,排除C项。
A. 力图弘扬儒学强化伦理的传统
B. 成为解决时代弊政的有力武器
C. 深化了民本思想中的平等观念
D. 对君主权力的合法性提出挑战
【答案】C
【解析】
【详解】张载主张通过推行井田制达到均贫富的目标;朱熹均田产的主张,在本质上是先秦两汉思想家“制民之产”、“限民名田”的思想主张的翻版,其目的是通过堵塞兼并之路,解决贫困农民的土地问题,从而实现稳定的社会秩序。因此宋代知识分子的这些主张深化了民本思想中的平等观念。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涉及“强化伦理”,排除A项;B项说法绝对,这些主张没有取得实际效果,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对君主权力的认识,排除D项。
卓越名校联盟2019届高三适应与模拟(一)
文综历史试题
1.《诗经》中多篇诗歌描述几位从事劳役的农夫的家庭,因为服役者长期在外,导致田园荒芜,父母失去依靠。《国语》中也记载尹铎为赵简子守晋阳,为争取民心,乃“损其户数”(“民优则税少”)。这些记载共同反映出当时
A. 争霸战争使人心趋向统一
B. 政府抑制小农经济的兴起
【点睛】厘金制度是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内贸易征税制度,是一种值百抽一的商业税,百分之一为一厘故称厘金。在全国通行后,不仅课税对象广,税率也极不一致,且不限于百分之一,有的高达百分之二十以上。厘金征收苛重,不仅增加了商人和消费者的负担,也严重地摧残了刚刚有所发展的商品经济。
6.1922年,梁启超认为,楚国在春秋战国以前属于南方的蛮夷之邦,之后才逐渐融入华夏。楚国贵族屈原接触到当时新输入的中原文化,又出使齐国,受到稷下学派的影响,后来放逐到南方,南方的山水与屈原的精神相互激发,最后产生了《楚辞》这一独特的文学样式。梁启超关于屈原的研究
D. 防止了行政官员对权力的滥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的措施将促使雅典公民慎重提出议案,审慎行使自己的权利,从而有利于强化公民的政治责任心。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涉及法律建设的进步,排除A项;B项中的“保证了”说法绝对,且这一制度的设立与“政治决策的公正性”无关,排除;这一措施不是针对行政官员,排除D项。
【点睛】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和推广的背景下。小农经济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原因,一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如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二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下表为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夷族的记载,这反映出司马迁
记述
出处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找对象’‘参加生产’‘无产阶级’‘土豪劣绅’‘资本家’”体现出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的特点,农村妇女也能在谈话中使用,说明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政权的影响在农村不断扩大。故答案为D项。这一变化与国民革命无关,排除A项;“土豪劣绅”是土地革命时期的用语,抗战时期为了巩固统一战线已不再使用,排除B项;C项“成为时代主流”说法绝对,材料反映的只是在中共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出现的变化,排除。
4.明末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有一幅名为《倭国造银钱图》的插图,讲琉球诸国制造银币的工艺。这幅插图表明了当时
A. 中国先进的白银铸造技术传入邻邦
B. 朝贡体制保障了外国银钱流入中国
C. 白银在中外经济交流中有重要作用
D. 明政府重视海外贸易中的货币因素
【答案】C
【解析】
【详解】《天工开物》介绍琉球诸国制造银币的工艺,是因为此时受中外贸易的影响,白银也成为中国流通的主要货币,在中外经济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反映这一技术是从中国传出的,排除A项;朝贡体制“厚往薄来”,本身并不能保障外国银钱流入中国,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政府的态度,排除D项。
C. 土地制度出现了根本变革
D. 社会动荡冲击了宗法观念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因为服役者长期在外,导致田园荒芜,父母失去依靠”和“民优则税少”等信息来看,说明当时出现了以土地私有为基础的小农经济,即土地制度出现了根本变革。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涉及人心所向,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政府采取的措施,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宗法观念的变化,排除D项。
C. 创造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利条件
D. 缓解大跃进造成的经济困难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55年”来看,这一时期利用香港银行的国际游资引入国内建设,是为了即将开展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有利条件。故答案为C项。当时新中国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有经济交往,排除A项;材料中利用的是西方国家的国际游资,排除B项;1955年大跃进尚未发动,排除D项。
“秦灭诸侯,唯楚苗裔尚有滇王。”
《史记·西南夷列传》
A. 认识到大一统国家的特性
B. 强调华夷有别的天下秩序
C. 主张对边地民族加强管控
D. 构建华夷同源的历史叙事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信息来看,司马迁认为匈奴、越楚和西南夷均与中原华夏始祖存在血缘关系,从而构建华夷同源的历史叙事。故答案为D项。秦朝之前还没有形成大一统国家,排除A项;材料不是强调华夷有别,而是认为华夷同源,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对边地民族采取的政策,排除C项。
12.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欧洲各国协同推出了一系列文化建设计划,如“欧洲电视电影节”、“视听尤里卡计划”、“无疆界欧洲”等,“在联盟内部消除购销及发送接受视听产品中 一切壁垒”。欧洲各国的文化建设计划
A. 使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
B. 消除了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C. 推动欧共体向经济政治实体的过渡
——摘编自田秋宝《从海洋自由论到海洋共有论——一国际体系转型视阈下的海洋规范研究演进》
材料二 1904年3月,张謇上书清廷商部,主张“以内外渔界,定新旧渔业行渔范围”,保护中国近海“本国自主之权”。1906年,清政府为参加当时在意大利举办的国际渔业展览会,指示外务部、广东水师提督、南北洋海军统领绘制《江海渔界全图》,认为“江海渔界全图,并该书内载中国渔船所到之外,地名及注说明华文,兼译英图原下文,俾外人明晓,趁此会场,得据此表明渔界,即可以表明领海主权。”
【点睛】本题属于文言文材料题,解答时要注意借助最为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巧,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切入正题。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注意材料中重要的虚词、历史人物信息、时间信息和所选文献的出处、名称、作者等等。解答本题要注意关键信息“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其先禹之苗裔”等。
3.宋代时,张载力主恢复三代政治,尤以井田、封建和制度复古为主要手段;朱熹在奏仪中经常提及要“变科举、均田产、振纲纪、罢和议”。宋代知识分子的这些主张
5.1896年,清政府利用李鸿章出使俄国并往德、法、英、美各国聘问 机会,交涉增加进口洋税事宜,得到的回答却是必须先废厘金,“内地推广通途”,然后“增税之议”,“始可照办”。1902年中英续行通商行船条约最终对裁厘加税作出了一系列具体规定。这表明了当时的中国
A. 缓解洋务运动面临的经费压力
B. 有力抵制西方国家的经济侵略
9.公元前5世纪后期,如果有人在公民大会上提出了与既有法律相抵触的议案,或者议案提出的方式违反法定程序,在此后的1年内,任何公民都有权起诉议案提出者,如果起诉者胜诉,则给予奖赏,违法议案提出者将被处理罚款。这一制度的设立
A. 凸显了法律建设的专业化水准
B. 保证了城邦政治决策的公正性
C. 有利于强化公民的政治责任心
C. 与世界市场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D. 试图为民间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答案】C
【解析】
【详解】清政府接受外国要求,最终实现“裁厘加税”,说明中国商业政策与国际通行规则逐步一致,表明当时的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进一步加强。故答案为C项。此时洋务运动已经失败,排除A项;B项中的“有力抵制”说法绝对,中国仍然遭受西方国家的经济侵略,排除;清政府“裁厘加税”是应外国的要求,不是为国内民间经济发展创造条件,排除D项。
8.1
13.3
29.0
43.0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英国逐渐失去了工业垄断的地位
B. 国际工业品市场的竞争尚不激烈
C. 殖民地对英国经济发展作用重大
D. 欧洲不再是英国出口的主要市场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表格中的数据变化来看,英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到欧洲以外地区的比例越来越大,增速明显,说明英国越来越依赖于殖民地市场来销售工业品,即殖民地对英国经济发展作用重大。故答案为C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确立了英国的工业垄断地位,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国际市场的竞争状况,排除B项;欧洲仍然占有较大份额,排除D项。
8.1955年万隆会议后,西方国家将数百亿美元从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等地转入香港银行,香港的银行家不得不将沉积的资金以极低的利息贷出。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向毛泽东和中央提出了利用香港银行的国际游资引入国内建设的想法,毛泽东表示赞同。毛泽东意在
A. 打破对外经济交往的孤立局面
B. 重视与亚非国家的经济合作
A. 与维新变法的政治理念相符
B. 隐含着近代民族国家的意识
C. 影射了军阀割据的社会现实
D. 体现了五四运动的时代精神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信息来看,梁启超认为,屈原开创《楚辞》的文学样式,是受到中原文化和稷下学派的影响,这一观点认为中华文化血脉相连,隐含着近代民族国家的意识。故答案为B项。维新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项;材料信息与军阀割据无关,排除C项;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
7.据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根据地的一次调查显示:“一般妇女讲话非常漂亮,如‘找对象’,‘参加生产’、‘无产阶级’、‘土豪劣绅’、‘资本家’、‘不接受’等名词在谈话中时常流露。”这表明当时
A. 国民革命推进农村移风易俗
B. 抗战动员提高了民众的觉悟
C. 抨击封建礼教成为时代主流
D. 苏维埃政权 影响不断扩大
10.下表是《英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市场的地域分布》(单位:%)
地区年份
1699—1701
1702—1774
18பைடு நூலகம்4—1806
1834—1836
1854—1856
欧洲
83.6
45.0
37.3
36.3
28.9
美国、加拿大和西印度群岛
13.3
46.9
49.4
34.7
28.1
非洲、近东、亚洲、澳洲和拉美
3.1
【点睛】本题的解答主要是根据表格中数据的变化,并联系所学英国在世界各地的殖民扩张情况,比例的变化说明英国越来越依赖于欧洲以外的市场,而这些地方大多是英国的殖民地,据此确定答案。
11.1933年11月以后,罗斯福建立了一个由少数阁员参加的全国应变委员会作为超级内阁发挥作用。委员会建立了中央统计局,负责政府统计资料的标准化。委员会在各州设置代表机构和现场工作组,用于解释联邦纲领。罗斯福意在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
《史记·匈奴列传》
“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闽越王无诸及东海王摇者,其先皆越王勾践之后也。”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史记·东越列传》
“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
《史记·秦本纪》《史记·楚世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