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窑兴起与发展的原因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化窑兴起与发展的原因探析

发布:2007/6/16 15:30:43来源:《德化陶瓷研究论文集》[字体:大中小]

德化位于福建省东部,地近东南沿海,毗邻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福州、泉州、厦门。德化烧瓷始于宋而终于清。产品丰富多彩,独具风格,自创烧以来,就源源不断地销往海外,是我国南方一处著名的烧瓷窑场。

德化窑之所以能够在宋代创兴,并在以后数百年间盛烧不衰而名扬海外,究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诸如社会的相对稳定、经济的发展以及制瓷工艺的提高等等。除这些前提之外,笔者认为,德化窑的兴起与发展跟海外贸易及适应瓷器外销的经营方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本文仅就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德化窑兴起的原因

宋代立国以后,由于陆路阻塞,十分重视海外贸易,视此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项重要措施。为此,朝廷曾派内侍到海外招徕贡市贸易。《宋会要辑稿》记载太宗雍熙四年(987年)“遣内侍八人,赍敕书、金帛,分四纲,各往海南诸蕃国,勾召进奉,博买香药、犀牙、珍珠、龙脑;每纲赍空名诏书,于所至处赐之。”海外贸易由此得以迅速发展。《宋史·食货志》记载了当时和我国通商的有大食(今阿拉伯半岛南部)、古逻(马来西亚南部)、阁婆(印度尼西亚爪哇)、占城(越南南部)、渤泥(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麻逸(菲律宾民都洛岛)、三佛齐(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等国。和广州、交州(在今越南)、扬州等著名港口相比,原来并不重要的泉州,入宋以后日益活跃在东西方海上贸易中,到北宋后期已发展成为“有蕃舶之饶,杂货山积”的繁华海港,海外贸易使它的地位日益重要。元祐二年(1087年),宋哲宗正式批准在泉州设置福建市舶司,专门负责管理泉州港的海外通商事务,这样从政治上确立了泉州成为重要贸易港口的地位,从而促进了泉州海外贸易的繁荣发展。宋代是我国瓷业生产蓬勃发展的时期,当时南北各地瓷窑像雨后春笋般地建

立起来,所产瓷器不但用于国内需要,而且很多瓷窑的产品大量出口。泉州以其优越的交通条件和政治经济形势,吸引着福建及其邻省地区瓷窑的产品源源不断地运到泉州。伴随着泉州港海外贸易的发达,海外交通开拓到哪里,瓷器就输送到哪里。在对外贸易中,瓷器成为与丝绸并驾齐驱的重要商品。

靖康以后,宋的疆土顿缩,税源锐减,对外贸易更加显得特别重要,发展海外贸易成为宋王朝的一项重要国策。《宋会要辑稿》记载,绍兴七年(儿37年),高宗曾下过这样的诏书,提到“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百万计……”。至绍兴十六年(儿46年)诏书又提到“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宜循旧法,以招徕远人,阜通贸贿。”为了招诱外商,宋王朝并授商以官,以此奖励对外贸易。《宋史》卷一八五《食货志·香》记载:绍兴“六年知泉州连南夫奏请,诸市舶纲首能招诱舶舟,抽解物货,累价及五万贯十万贯者,补官有差。大食蓍官罗辛贩乳香值三十万缗,纲首蔡景芳招诱舶货收息九十八万缗,各补承信郎。闽广舶务监官抽买乳香,每及一百万两,转一官”,便是说的这种情况。由于朝廷重视、奖励对外贸易,南宋时期泉州的海外贸易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宋人李文敏咏泉州云:“苍官影里三州路,涨海声中万国商。”当时泉州港“南通占城诸国,北通朝鲜诸国。”“海上交通十分发达,外贸重心至此渐由广州转移到泉州,泉州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大港。据赵彦卫《云麓漫钞》(成书于开禧二年,即1206年)和宁宗、理宗之际任福建路市舶提举职务的赵汝适所著《诸蕃志》(成书于宝庆元年,即1255年)记载,与泉州进行贸易的有东亚的朝鲜、日本,东南亚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西亚的伊朗、伊拉克和非洲东海岸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35个国家和地区购买中国瓷器。在对外贸易中,瓷器仍然是重要商品。

从已发现和发表的资料看,宋代泉州港输出的瓷器主要有景德镇窑、吉州窑、龙泉窑和建阳水吉窑等窑的产品。虽然这些窑场多分布在福建及其邻省的地区,和其它沿海港口相比,地理位置比较靠近泉州港,但要将瓷器运到泉州仍然要经过艰苦的跋涉,运输都很不便,有的途中还要多次中转,瓷器容易破碎,运费和损耗也会影响利润的收入;

另一方面,随着海外贸易的日益发展,瓷器外销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大,大量的瓷器源源不断地从泉州港输往国外。据日本文献史料《朝野群载》卷二十,大宰府附异国大宋客商事记载,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泉州纲首李充取得两浙路市舶司的公凭(出海的通行证),前往日本国贸易。公凭上载明出品除丝绸外,还有“瓷器二百床,瓷碟一百床”(床是闽南方言,是计算单位),就是一个典型事例。而在泉州附近及其附近地区迅速涌现出一批瓷窑,德化窑就是其中之一。

一处窑场的兴起与产生,需要具备多种条件,除政治、经济形势的作用外,它本身还需具备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德化位于福建东部闽江支流大樟溪的上游,境内“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环德皆山也……俯瞰长流,曲折奔注。”(《德化县志·山川志》),用水交通都较方便。据地质部门调查,全县发现瓷土矿藏30余处,制瓷原料和釉料极为丰富;而茂盛的树木森林,又为烧瓷提供了充足的燃料。因此,这里是烧造瓷器理想的地方。另外在地理位置上,德化离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福州、泉州、厦门较近。自唐长兴四年(933年)建县以来,曾先后隶属福州、泉州管辖,交通比较方便,便于瓷器下海出口。正是由于具备了如此优越的条件,德化窑便应运而兴。根据文物部门调查发掘的资料看,德化窑的兴起阶段可以碗坪仑窑址下层为代表,相当于北宋晚期至南宋中期,这和泉州港对外贸易的兴旺在时间上是相吻合的。

二、德化窑发展的原因

宋代是我国瓷业生产蓬勃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我国瓷器对外贸易的繁荣时期,内地许多瓷窑不惜“陆行万里”而泛舟出海贩卖瓷器,与沿海瓷窑激烈地争夺海外市场。德化窑从它产生起,就面临着竞争与挑战。在强手如林的形势下,要想使自己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受到用户的欢迎,取得并保持外销的好势头,就必须设法使产品尽量迎合国外用户的喜好和要求,做到适销对路。德化窑的工匠们正是遵循了这一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采取了与之相适应的经营方式。

宋代,景德镇创烧的青白瓷以质量优秀著称于世,这一名瓷不但流行国内,而且也博得了海外的青睐而作为贸易瓷行销亚洲各国。在景德镇窑的影响下,各地陆续烧制青白瓷,尤以东南沿海地区瓷窑数量最多而且集中,产品大量输往海外,“现在发现日本、北朝鲜、南朝鲜,还有亚洲南部的地区包括婆罗洲、菲律宾、东马来亚、西马来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青白瓷出土的数量都很多。亚洲的东部、南部、西部地区普遍发现宋元时期的中国青白瓷。”青白瓷成为当时国际市场的畅销品。国外这样喜爱青白瓷,于是德化窑的工匠们便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有利条件,不失时机地大量仿制青白瓷,以适应这一特殊需要。根据国外出土资料,目前发现德化窑青白瓷的有朝鲜、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斯里兰卡以及非洲的基尔瓦等国家和地区。产品多样,有军特、盒、瓶、小口瓶、飞凤碗、墩子式碗、罐形壶、钵、弦纹洗、高足杯等。

在釉色上除烧制景德镇的青白瓷外,还烧制建阳水吉窑的黑釉盏。这种盏状如漏斗,腹内施满釉,腹外施半釉,下腹至底露胎,黑釉中有兔毫状的流纹,原是斗茶用的茶具,宋代中国的饮茶习俗传人日本,这种黑釉盏也随之传人日本,称为“天目瓷”,在日本颇受欢迎。在德化盖德碗坪仑宋代窑址曾出土了大批与建窑兔毫状近似的黑釉盏,以黑釉为主,另见有白釉,褐釉或酱釉,但兔毫状的流纹和釉色逊于水吉窑,应是为适应国际市场对黑釉盏的大量需求而生产的外销瓷。

除如上所述在釉色上及生活习俗上迎合国际市场外,另一方面还表现在迎合国外宗教信仰所需而生产大量带有浓郁宗教色彩的器物。

军持是我国古代外销瓷中一种特殊的器物。其造型是一种喇叭口、长颈、鼓腹、平底,肩腹之间附有一长而高的流的净瓶。军持一词来源于梵语,亦作君持,捃稚迦,意释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