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原理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化学反应原理课件
用率的实际意义
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反应热和焓 变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本章知识结构
化
反应热 焓变
学
反
1
应
与 热化学方程式
能
焓变
量
盖斯定律
燃烧热
2
能源
化学反应热计算 焓变 3
燃料的使用 节约能源的意义 开发新能源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一、反应热 焓变 要点: 1.反应热的概念
2.焓变简化后的意义=恒压下反应的反应热H 3.放热反应H的为“-”
二、热化学方程式 要点: 1.注明反应时的温度、压强,反应物、产物的
状态 2.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可以是分数
关于焓变
• 焓H是一个状态函数: H=U(体系内能)+PV
• 焓的值只与体系所处状态有关,与达 此状态的途径无关
• 焓具有能量的量纲 • 在体系只作体积功的等压过程中,从
化学平衡状态特点
化学平衡
影响因素及平衡 移动原理
化学平衡常数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
• 通过实例给出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 方法
• 通过实验测定化学反应速率
实验装置图:手绘,清晰 实验2-1
第二节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 通过实验或科学探究让学生 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 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真实反映实验现象
3.通过实验探究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 选
可逆反应 化学平衡
速率的影响,认识一般规律。
4.通过催化剂实际应用的事例,认识其在生产、生活和 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修
浓度、压强、 温度对化学平 衡的影响
关于合成氨条 件选择的讨论
2第2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PPT课件
▲实际工作中如何选择,往往取决于哪一种物质更易通过实
验监测其浓度变化.
6
一定条件下,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 加来表示反应速率。单位常用mol·dm-3·s-1(min-1,h-1)
平均速率 瞬时速率
v 1 cB B t
v 1 dcB B dt
7
Question 1
反应 2W+X Y+Z 哪种速率表达式是正确的?
25
Example 2
对臭氧转变成氧的反应
2O3(g) 其历程为:
3O2(g)
O3
O2+O (快)
O+O3
2O2(慢)
适合此历程的速率方程是什么?
Solution
a. kc(O3)2
b. kc(O3)c(O)
b. c. kc(O3)2c(O2)
d. kc(O3)2c(O2)-1
26
一、 零级反应(zero order reaction)
式(2.28)称为范特霍夫 (van’t Hoff )等压方程式。
J. H. van’t Hoff (1852~1911) 荷兰物理化学 家,因发现溶液中化学动力学法则和渗透 压的规律荣获1901年诺贝尔化学奖。
21
复
习
一定条件下,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 加来表示反应速率。单位常用mol·dm-3·s-1(min-1,h-1)
解:
N H 3 (g ) 1 2N 2 (g +3 2 )H 2 (g )
(1) 先计算出该反应的r Hm (298.15 K)
rHm(29.185 K){1 2fHm(N2,g2 , 98K .)15 2 3fHm(H2,g2 , 98K .)1}5
验监测其浓度变化.
6
一定条件下,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 加来表示反应速率。单位常用mol·dm-3·s-1(min-1,h-1)
平均速率 瞬时速率
v 1 cB B t
v 1 dcB B dt
7
Question 1
反应 2W+X Y+Z 哪种速率表达式是正确的?
25
Example 2
对臭氧转变成氧的反应
2O3(g) 其历程为:
3O2(g)
O3
O2+O (快)
O+O3
2O2(慢)
适合此历程的速率方程是什么?
Solution
a. kc(O3)2
b. kc(O3)c(O)
b. c. kc(O3)2c(O2)
d. kc(O3)2c(O2)-1
26
一、 零级反应(zero order reaction)
式(2.28)称为范特霍夫 (van’t Hoff )等压方程式。
J. H. van’t Hoff (1852~1911) 荷兰物理化学 家,因发现溶液中化学动力学法则和渗透 压的规律荣获1901年诺贝尔化学奖。
21
复
习
一定条件下,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 加来表示反应速率。单位常用mol·dm-3·s-1(min-1,h-1)
解:
N H 3 (g ) 1 2N 2 (g +3 2 )H 2 (g )
(1) 先计算出该反应的r Hm (298.15 K)
rHm(29.185 K){1 2fHm(N2,g2 , 98K .)15 2 3fHm(H2,g2 , 98K .)1}5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3.3沉淀溶解平衡课件鲁科.ppt
(1)ZnS沉淀转化为CuS沉淀的定性解释
当向ZnS沉淀上滴加CuSOks54u溶精品液课时件 , ZnS溶解产生的S2-与 CuSO4溶液中的Cu2+足以满足Qc>Ksp(CuS)的条件, S2-与 Cu2+结合产生CuS沉淀并建立沉淀溶解平衡。 CuS沉淀的生 成,使得S2-的浓度降低,导致S2-与Zn2+的Qc<Ksp(ZnS),使得 ZnS不断的溶解,结果是ZnS沉淀逐渐转化成为CuS沉淀。
当这两个过程速率相等时, Pb2+和I-的沉淀与PbI2固体的溶
解达到平衡状态即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PbI2固体在水中的
沉淀溶解平衡可表示为:PbI2 (s)
Pb2+ + 2I-
2、溶度积常数或溶度积(Ksp ):
难溶固体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时,离子浓度保 持不变(或一定)。其离子浓度的方次的乘积为一个常数 这个常数称之为溶度积常数ks5简u精称品课为件 溶度积,用Ksp表示。
ZnS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ZnS(s)
Zn2+(aq)+S2-(aq)
Ksp=1.6×10-24mol2•L-2
CuS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CuS(s)
Cu2+(aq)+S2-(aq)
Ksp=1.3×10-36mol2•L-2
ZnS与CuS是同类难溶物,Ksp(ZnS) >Ksp(CuS),CuS的溶解 度远小于ZnS的溶解度。
2.沉淀的转化
观察•思考
ZnS沉淀转化为CuS沉淀
(1).在1试管中加入ZnSO4溶液,再滴入Na2S溶液,观察现象。 (2).静置后倾去上层清液,蒸馏水洗涤沉淀2-3次。 (3).向沉淀中滴加适量的CuSO4溶液,观察现象。
人教课标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化学反应原理全套精品课件》教学PPT
200℃ △H= -14.9kJ/mol 2HI (g) 101KPa
H2 (g)+ I2 (g)
热化学方程式书写要点
①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 如在25℃、101KPa下进行的反应,可不注 明温度和压强 ②应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 气体用g;液体用l;固体用s;溶液用aq
2H2(g)+O2(g)=2H2O(g) △H1=-Q1kJ/mol 2H2(g)+O2(g)=2H2O(l) △H2=-Q2kJ/mol
3、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①从物质所具有的能量角度
放热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 △H<0
吸热反应: 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H>0
ΔH= -183 kJ/mol(理论值) ΔH= -184.6 kJ/mol(实验值)√
②从化学键的角度 化学键断裂——吸热
化学键形成——放热
4、常见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
认为甲烷的燃烧热是445.15kJ/mol? 2、已知: 2H2( g ) + O2 ( g) = 2H2O ( l ) ΔH= - 571.6 kJ/mol
H2( g ) +1/2 O2 ( g) = H2O ( g ) ΔH= - 241.8 kJ/mol
求氢气的燃烧热。
答:ΔH=-285.8 kJ/mol
1 、已知在 25℃, 101kpa 下, 1gC8H18( 辛烷 ) 燃 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 48.40kJ 热 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8H18(1)+25/2O2(g)=8CO2(g)+9H2O(g) Δ H=-48.40 kJ·mol-1 B.C8H18(1)+25/2O2(g)=8CO2(g)+9H2O(1) Δ H=-5518 kJ·mol-1 C.C8H18(1)+25/2O2(g)=8CO2(g)+9H2O(1) Δ H=+5518 kJ·mol-1 D.C8H18(1)+25/2O2(g)=8CO2(g)+9H2O(1) Δ H=-48.40 kJ·mol-1
H2 (g)+ I2 (g)
热化学方程式书写要点
①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 如在25℃、101KPa下进行的反应,可不注 明温度和压强 ②应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 气体用g;液体用l;固体用s;溶液用aq
2H2(g)+O2(g)=2H2O(g) △H1=-Q1kJ/mol 2H2(g)+O2(g)=2H2O(l) △H2=-Q2kJ/mol
3、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①从物质所具有的能量角度
放热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 △H<0
吸热反应: 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H>0
ΔH= -183 kJ/mol(理论值) ΔH= -184.6 kJ/mol(实验值)√
②从化学键的角度 化学键断裂——吸热
化学键形成——放热
4、常见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
认为甲烷的燃烧热是445.15kJ/mol? 2、已知: 2H2( g ) + O2 ( g) = 2H2O ( l ) ΔH= - 571.6 kJ/mol
H2( g ) +1/2 O2 ( g) = H2O ( g ) ΔH= - 241.8 kJ/mol
求氢气的燃烧热。
答:ΔH=-285.8 kJ/mol
1 、已知在 25℃, 101kpa 下, 1gC8H18( 辛烷 ) 燃 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 48.40kJ 热 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8H18(1)+25/2O2(g)=8CO2(g)+9H2O(g) Δ H=-48.40 kJ·mol-1 B.C8H18(1)+25/2O2(g)=8CO2(g)+9H2O(1) Δ H=-5518 kJ·mol-1 C.C8H18(1)+25/2O2(g)=8CO2(g)+9H2O(1) Δ H=+5518 kJ·mol-1 D.C8H18(1)+25/2O2(g)=8CO2(g)+9H2O(1) Δ H=-48.40 kJ·mol-1
化学反应原理 PPT
包权
人书友圈7.三端同步
反应热 焓变
定义: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 量,通常叫做反应热,也称“焓变” 。
符号:用△H表示。 单位:一般采用kJ/mol。 △H=反应物的鍵能总和-生成物的鍵能总和 可直接测量,测量仪器叫量热计。
热化学方程式
1. △H写在方程式的右边,用空格隔开,△H值“-” 表示放热反应, △H值“+”表示吸热反应。单位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
①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V正=V逆。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相关物理量
恒定不变(压强、密度、体系颜色、 体积、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等)。
2、在一定温度下密闭容器中,不能表示反应 N2 + 3H2====2NH3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NH3的生成速率与NH3分解的速率相等 B、单位时间内生成2 molN2,同时生成6 molH2 C、N2 、H2、NH3的浓度不再变化 D、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水(稀溶液)离子积为
+弱电解质的生
常数→稀溶液酸碱性
成→盐类水解→水
及表示方法pH→pH
解的应用(平衡移动)
应用
第四章知识结构
电化学基础
氧化还 原反应
§1原电池 化学能转 化 §3电解池
为电能,自
§2化学电源
发进行
电能转化为
化学能,外
§4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界能量推动
特权福利
特权说明
VIP用户有效期内可使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下载或阅读完成VIP专享文档(部分VIP专享文档由于上传者设置不可下载只能 阅读全文),每下载/读完一篇VIP专享文档消耗一个随时随地彰显尊贵身份。
专属客服
VIP专属客服,第一时间解决你的问题。专属客服QQ:800049878
《化学反应原理》课件
反应速率与活化能
反应速率
反应速率是反应物转化为产物的速度。我们将研 究如何改变反应速率并探索反应速率方程。
活化能
活化能是反应需要克服的能垒。我们将讨论如何 降低活化能并加快反应速率。
平衡常数和化学平衡
平衡常数
平衡常数描述了反应在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之 间的关系。我们将学习如何计算向相等时的状态。 我们将深入研究化学平衡条件和如何影响平衡。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
1
焓变
焓变描述了反应的热效应。我们将研究焓变的计算和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
熵变
熵变描述了反应的混乱程度。我们将探讨熵变的计算和对反应驱动力的影响。
3
自由能变化
自由能变化是反应在恒温、恒压条件下的可用能量变化。我们将学习如何计算自 由能变化并解释其意义。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失 去或获得电子的过程,例 如金属与酸反应。
3 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是指物质中的原 子或基团被其他原子或基 团替代的反应。
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和化学平衡
放热反应
放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系统向周围释放能量的 反应。
吸热反应
吸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系统从周围吸收能量的 反应。
催化剂和反应动力学
催化剂
催化剂在反应中起到增加反应速率的作用。我们将 研究催化剂的工作原理和几个常见的催化剂。
反应动力学
反应动力学研究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我们 将探讨速率常数和反应级数的概念。
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
1 酸碱反应
酸碱反应是常见的化学反 应类型之一,它涉及酸和 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2 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反应原理》PPT课 件
本课件将介绍化学反应的概述、反应速率与活化能、平衡常数和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催化剂和反应动力学、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以及反应中 的能量变化和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原理PPT课件
o
反应过程
(直接原因)
(本质原因)
7
反应热与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 反应热: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 生成物具有相同温度时,所吸收(放出)的 热量(焓变包涵与内)
➢ 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
8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反应温度和压
强(未标明表示常温常压——25℃(298K)、
3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化学反应的焓变
➢ 抽象概念:在恒温、恒压下化学反应过程中
吸收(释放)的热量。 ➢ 严格概念*: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体系
仅做体积功、不做其他功的变化过程中的热 效应。 ➢ 符号:ΔH;常用单位:kJ·mol-1
4
焓变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 反应物和生成物都具有能量
➢ 标准燃烧热:在101kPa(一个大气压)下, 1mol物质完全燃烧(产生的是稳定的化合物)
的反应热,单位:kJ·mol-1
➢ 热值:1g(单位质量或体积)·cm-1
13
第二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化学能→电能——原电池
原电池的构造: 1.不同活动性的金属电极(使其自发进行);
(注:abcd表示化学计量数,AB表示反应物,CD表示 生成物,wxyz表示物质状态,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10
盖斯定律:
一个化学反应,不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 几步完成,其总的热效应是完全相同的。即焓
变ΔH只与反应的起末状态有关。
(我们可以由此求未知反应的焓变,如中间反应)
11
能源的分类
构成闭合电路
21
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电流:阴极→阳极 ➢电子:阳极→阴极
化学反应原理第一单元课件详细
当∆H为“+”( ∆H>0)时,为吸热反应
当∆H为“-”( ∆H<0)时,为放热反应
小结:
∆H>0,吸热
∆H<0,放热
∆H
焓变
Q
反应热
=
Q>0,吸热
Q<0,放热
实验测定
参考顶尖课课练P1 “反应热和焓变的比较”
焓变的宏观和微观理解
反应物
生成物
能量
反应过程
反应物
生成物
能量
反应过程
六、能源的充分利用 1.能源: (1)我国主要能源及使用形式: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能源是_________,使用的能量的主要形式是_____和_____。 (2)新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氢能、核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化石燃料
电能
热能
衡量燃料燃烧放出热量大小的物理量: 标准燃烧热:在101 kPa下,______物质完全燃烧的反应热。 完全燃烧指氮元素转化为N2(g),氢元素转化为H2O(l),碳元素转化为CO2(g)。
3、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的是物质的量,所以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2、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 气态(g)、液态(l)、固态(s)
另注意: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都用“ ” 不用标反应条件
5、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明反应的温度 和压强。如果不注明温度和压强,则表 示是在250C、101KPa条件下的反应热。
01
知道反应热的概念、表示、产生的原因
03
理解焓变的概念、比较及其计算
05
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02
了解反应热的测定
04
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知识结构
实践活动:测定 酸碱反应曲线 滴定实验操作 图示反应曲线
化学平衡理论
§1 弱电解质的电离 电解质有强弱→
弱电解质电离为 可逆→电离平衡→ 电离常数
深入
§4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难溶≠不溶→溶解平衡
应用 生成 溶解 转移
溶度积
§2 水的电离和溶液
的酸碱性
综合运用
水是极弱电解质→
§3 盐类的水解 水的电离平衡
因数为0.2,用水平推力20N使木块产生位移3m
时撤去,木块又滑行1m时飞出平台,求木块落
地时速度的大小?
全程列式:
1
WF
Fs1
Wf WG mg(s1
Ek
s2 )
mv
2
mgh
1
2
0
mv2
v 8 2m / s
如图所示,光滑1/4圆弧半径为0.8m,有一质量为1.0kg 的物体自A点从静止开始下滑到B点,然后沿水平面前进 4m,到达C点停止.求:
2. 一般计算出来的化学反应速率是一段时间内的平 均速率,不同时刻的化学反应速率是不相同的;
3. 对于固体或气体反应中的液体物质,反应在其表 面进行,它们的“浓度”是不变的,因此一般不 用固体、纯液体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4. 对于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其化学反 应速率可能不相同,但其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 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求变力做功问题
(平均力做功问题)
一颗质量m=10g的子弹,以速度v=600m/s
从枪口飞出,子弹飞出枪口时的动能为多少?
若测得枪膛长s=0.6m,则火药引爆后产生的
高温高压气体在枪膛内对子弹的平均推力多
大?
Ek
1 2
mv2
18J
F s 1 mv2 0 F 30N 2
求变力做功问题
(与机车相联系的问题)
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反应速率
(一)定义及表示方法: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 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二)单位mol /(L•s), mol /(L•min), mol/(L•h)等 。
(三)数学表达式:
|△c|
V = △t
可逆反应:
在同一条件下,能同时向正、逆两个 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二者△H的符号相反而数值相等。
燃烧热
概念: 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
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 烧热. 注意: ① 可燃物的化学计量数为1, △H<0,以此为标准配 平,其它计量数可整数也可分数; ② 完全燃烧,下列元素要生成对应的氧化物:
C → CO2 (g) H → H2O (l) S → SO2 (g)
盖斯定律
定义: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
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途径无关.
注意
① 热化学方程式同乘以某一个数时,反应热 数值也应该乘上该数;
② 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减时,同种物质之间可 以相加减,反应热也随之相加减;
③ 将一个热化学方程式颠倒时,△H的“+” “-”号必须随之改变.
1. 化学反应速率是标量,只有大小而没有方向;
D.1L 0.l mol/L HNO3与 1L 0.l mol/L NaOH溶液反 应后放热为 5.73 kJ
第二章知识结构
测
定量表
量 的
示方法 方
法
化学反应速率
本课程重心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熵判据
浓度、压强 影响化学反应 温度 速率的因素
催化剂
反应的可逆不可逆
化学平衡状态特点 化学平衡
影响因素及平衡 移动原理
化学平衡状态: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 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 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化学平衡的特征
逆 —— 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 动 —— 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等 —— 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定 —— 各组分浓度不再发生变化,保持一定; 变 —— 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
水(稀溶液)离子积为
+弱电解质的生
常数→稀溶液酸碱性
成→盐类水解→水
及表示方法pH→pH
解的应用(平衡移动)
应用
第四章知识结构
电化学基础
氧化还 原反应
§1原电池 化学能转 化 §3电解池
为电能,自
§2化学电源
发进行
电能转化为
化学能,外
§4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界能量推动
第三课时
1、动能——Ek = mv2/2,式中v是物体的瞬时速度 的大小,即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kJ/mol”。 2. △H与测定条件有关,没有标明是指25℃,101KPa 3. 系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分数。 4. 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通常用s、l
g表示固体、液体和气体,不用标“↓、↑”。 5. △H的值要与化学计量数相对应。 6. 正反应若为放热反应,则其逆反应必为吸热反应
子弹问题
以速度v水平飞行的子弹先后穿透两块由同 种材料制成的木板,木板对子弹的平均作用 力相等,若子弹穿透两块木板后的速度分别 为0.8v和0.6v,则两块木板的厚度之比为 ________?
多过程问题
直线运动
一物体静止在不光滑的水平面上,已知 m=1kg,μ=0.1,现用水平外力F=2N拉 其运动5m后立即撤去水平外力F,求其还 能滑多远?
5、求解,必要时讨论结果的合理性。
动能定理的应用
1、常规题(匀变速直线运动) 2、多过程问题 3、求变力做功问题 4、求解曲线运动问题 5、其它问题
一辆质量m,速度v0的汽车在关闭发动机 后在水平地面上滑行了距离L后停了下来, 试求汽车受到的阻力?
例题
用拉力F使一个质量为m的木箱由静止开始在水 平冰道上移动了s,拉力F跟木箱前进的方向的 夹角为α,木箱与冰道间的摩擦因数为μ,求木 箱获得的速度?
一列货车的质量为5.0×105kg,在平直轨道以额
定功率3000kw加速行驶,当速度由10m/s加速
到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30m/s时,共用了2min,
则这段时间内列车前进的距离是多少?
vv0ຫໍສະໝຸດ Ffx求变力做功问题
(与机车相联系的问题)
v
m 500t 5.0105 kg
vm
t 2min 120s
v0 =0
fF
f
l
v=0
x
μ=0.1
15m
多过程问题
直线运动
用拉力F使一个质量为m的木箱由静止开始 在水平面上运动S后撤掉F, 木箱与水平面间 的摩擦系数为μ,求撤掉F后木箱滑行的距离 L?
v0
v=0
F
S
L=?
多过程问题
直线运动
铁球1m高处掉入沙坑,则已知铁球在下陷过程中受 到沙子的平均阻力为铁球重力的20倍,则铁球在沙 中下陷深度为多少m?
H h
多过程问题
(直线运动)
解法一:分段列式 自由下落:mgH 1 mv2 0
2
沙坑减速:mgh f h 0 1 mv2
2
解法二:全程列式
mg(H h) f h 0
mg
H
f
h
mg
以一恒定的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小球上升 的最大高度为h,空气阻力的大小恒定不变,则小球回
到出发点时的速度是多大?
某人从12.5m的高楼顶突然向上抛出一个小球,不计 空气阻力,小球脱手时的速度是5m/s,小球的质量为 0.6kg(g=10m/s2),则人对小球所做功的大小是多 少?
质量为m的跳水运动员,从高为H的跳台上,以速率 v1起跳,落水时的速度为v2,那么起跳时运动员所 做的功是多少?
在20m高处,某人将2kg的铅球以15m/s的速度 (水平)抛出,那么此人对铅球做的功是多少?
2、动能定理——W 总= ΔEk
应用动能定理的一般思维程序:
1、确定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认真画出受 力分析示意图;
2、若问题中涉及到F、s 、v 、m 等物理量,考
虑用动能定理!
3、确定研究的物理过程(起点和终点),分析这 过程中有哪些力对研究对象作功,作了多少功,正功还 是负功,求出总功;
4、确定研究过程起点和终点的动能,列出动能 定理表达式;
2. 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 △H=-57.3 kJ/mol,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浓硫酸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 l mol水时放热 57.3 kJ
B.含l molH2SO4的稀硫酸与足量稀NaOH溶液中和 后,放热为57.3 kJ
C.1L 0.l mol/L CH3COOH与1L 0.l mol/L NaOH溶 液反应后放热为5.73 kJ
(1)在物体沿水平运动中摩擦力做的功.
(2)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A
o
GR
f
B
x
C
1. 常温常压下,1g H2在足量Cl2中燃烧生成HCl气体, 放出 92.3 kJ的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书
写正确的是(
)。
A.H2(g) + Cl2(g) = 2HCl(g);△H=-92.3 kJ/mol B.H2(g)+ Cl2(g) = HCl(g);△H=+92.3kJ/mol C.H2 + Cl2=2HCl;△H=-184.6kJ/mol D.2HCI(g)=H2(g)+Cl2(g);△H=+184.6kJ/mol
t
0t
速度最大时:
f F P vm
f 恒定
应用动能定理: Pt
fs
1 2
mvm2
0
求解曲线运动问题 从高为5m处以水平速度8m/s抛出一质量为 0.2kg的皮球,皮球落地速度为12m/s,求此过 程中皮球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g=9.8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