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历史读后感800字
中国历史的读后感800字(优秀范文4篇)
![中国历史的读后感800字(优秀范文4篇)](https://img.taocdn.com/s3/m/70592b34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dc.png)
中国历史的读后感800字(优秀范文4篇)关于中国历史的读后感,精选5篇优秀范文,字数为800字。
中国历史悠久而丰富,涌现出了许多经典的历史书籍。
这些书籍不仅记录了中国的历史,还反映了中国的智慧和文化。
作为一名编辑人员,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中国历史经典书籍。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史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由司马迁所著,共分为十二卷,记述了从夏朝到西汉末年的历史。
《史记》以其精彩的叙事和深刻的分析,成为了后世历史书写的典范。
中国历史的读后感(优秀范文):1中国历史悠久而丰富,涌现出了许多经典的历史书籍。
这些书籍不仅记录了中国的历史,还反映了中国的智慧和文化。
作为一名编辑人员,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中国历史经典书籍。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史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由司马迁所著,共分为十二卷,记述了从夏朝到西汉末年的历史。
《史记》以其精彩的叙事和深刻的分析,成为了后世历史书写的典范。
《资治通鉴》是北宋宰相司马光所著的一部通史,共纪录了从夏朝到五代十国的历史。
这部书以宏观的视野和深入分析的方式,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历史,被誉为“中国通史的中国通史”。
《春秋左传》是中国战国时期鲁国左丘明所著的一部重要的史书。
该书以春秋时期为背景,记载了鲁国的、军事和社会变迁。
《春秋左传》不仅是历史记载,更是一部哲学的著作,反映了对于君臣道德和权利义务的思考。
《战国策》是西汉时期班固所编的一部战国时期国家的、军事和外交记录。
该书以短小精悍的篇幅,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各国的斗争和智谋较量,对于了解战国时代的历史和思想有着重要的价值。
《古本竹书纪年》是东汉末年编纂的一部纪年书,用竹片记录历史事件,因而得名。
虽然《古本竹书纪年》残存不多,但它是中国最早的纪年书,对于研究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以上所提到的书籍只是中国历史经典书籍中的一部分,每一部书籍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阅读这些经典书籍,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感受到中国的智慧和艰辛。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1edb309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5a.png)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中国大历史》是一本以中国历史为主题的巨著。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感中国历史的壮阔和丰富多彩。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读后感。
这本书全面地回顾了中国历史的奥秘和重要事件,从上古时期一直讲述到现代。
作者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将整个漫长的历史脉络展现在读者面前。
他从不同的维度分析了各个时期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迁,使读者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把握中国历史的本质。
在书中,我了解到了很多以前从未听说过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例如,书中详细讲述了商朝、周朝、秦朝、汉朝等各个朝代的兴衰历程,揭示了这些朝代的政权更替、社会变革等方面的原因和影响。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如黄帝、尧舜、孔子、墨子等,通过对他们的介绍,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古代的思想和文化。
在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中国历史中的共同特点。
例如,中国历史上经常会发生政权更迭的事件,这一点在书中被多次提到。
这种政权更迭常常伴随着社会的动荡,国家的分裂和统一以及人民的苦难。
然而,不论怎样的动荡岁月,中国人民始终能够坚定不移地寻求和平、稳定与繁荣,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韧性和智慧。
此外,我还发现中国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和现象与外部因素有关。
例如,中国历史上的战争和征服可以追溯到非常早期的时期,这是因为中国与其它国家的接触和互动导致的。
另外,一些重要的变革常常是由外来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引起的,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
这些外部因素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深远,也凸显了中国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和贡献。
阅读《中国大历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中国历史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
我了解到,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宏伟的史诗,这个古老而伟大的国家有着悠久而丰富的文化传统。
这些历史的记忆和经验成为了我们前行的力量和智慧,也使我们能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还发现了中国历史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多样性。
中国历史不仅包含了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内容,还融入了哲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的精髓。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ec7b5eb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1a.png)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
《中国大历史》是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的一部作品,该书用独特的视角、新颖的观点、向前看的方法解读中国历史,读起来酣畅淋漓。
全书始终围绕一个主题,即古代中国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艰难探索历程,试图回答中国传统社会为什么不能产生现代型经济体制这个问题。
该书将中国历史分为三个帝国时期,即秦汉第一帝国、唐宋第二帝国、明清第三帝国。
作者认为,黄土、黄河和东亚季候风,是影响各朝代命运的三大地理因素,决定了各朝代要采取怎样的治理体系。
例如,东汉后长达三百多年分裂局面的形成,是由于土地兼并导致地方实力日渐壮大而中央权威不振;安史之乱源于财政困境,即使将挥霍的钱财全部用于国防建设,在当时也缺乏使这些资金进入国防体系的有效财政转移手段。
政治军事危机不可避免,再加上后期的黄巢起义,唐朝的威权体制终被掏空。
此外,该书还分析了明朝的历史。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即将转型的关键时代,先有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主动与海外交流沟通,后有西方传教士东来传播技术思想。
但明代又是一个极度中央集权的朝代,明太祖建立的庞大农村集团,使得后世不得不一次次采取内向、紧缩的政策,以应付从内、外纷至沓来的问题。
面对农民起义和满清的内外侵扰,财政早已破产的明朝最终走向崩解。
虽然该书成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但其中的观点、视角在四十年后的今天仍是让人耳目一新、常读常新。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eab85df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f4.png)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中国大历史》是一部以中国历史为主线,展现中国文明发展脉络的巨著。
在阅读完这部书之后,我深受启发,对中国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通过《中国大历史》这部书,我对中国历史的长河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从远古时代的夏、商、周三代到秦、汉、唐、宋等朝代的兴衰,再到近现代的辛亥革命、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等重大事件,作者将中国历史串联起来,让我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了更加系统的认识。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对中国历史的时间线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其次,通过《中国大历史》这部书,我对中国文明的独特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文明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文化特点。
在这部书中,作者通过对中国文明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让我对中国文明的独特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中国文明以其独特的传统价值观念、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等方面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这让我对中国文明的独特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再次,通过《中国大历史》这部书,我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中国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其发展规律是非常复杂的。
在这部书中,作者通过对中国历史发展规律的分析,让我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让我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最后,通过《中国大历史》这部书,我对中国历史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中国历史是一个充满智慧和传统的历史,它对当今世界的影响是深远的。
在这部书中,作者通过对中国历史的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让我对中国历史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中国历史是一个充满智慧和传统的历史,它对当今世界的影响是深远的,这让我对中国历史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综上所述,《中国大历史》这部书让我对中国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对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国文明的独特性、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和中国历史的意义进行深入的剖析,让我对中国历史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七篇范文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七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b7d8cf302020740bf1e9b57.png)
《中国大历史》读后有感七篇近来看完了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
从小就喜爱历史。
我印象中自己真实看完的第一本书就是《上下五千年》。
那套书一共厚厚的三册,是写给小学生看到的,多是一个个的小故事。
从那时起,我就喜爱上了历史。
上学时开学发的新书,历史课本素来都是第一时间拿回家先翻完了的。
但是,毅然不敢说自己懂中国的历史,事实上我真实开始对中国历史开始有点自己的理解,那都是上大学以后的事了。
即即是此刻,对于中国的历史,我也不过翻过一两本书,看过些他人叙述的历史故事,而把历史当成一门学识,好好研究一下,就当这本《中国大历史》是个开头吧。
这本书很早就听过,此次翻看,没我想象的艰涩,但是有些内容的确值得多次研读。
我比较感兴趣的是,作者从多个角度,论证了是什么力量或许什么原由造就了今日的中国?一、地理环境因素“易于耕作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节风,和时而滋润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
”正好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人类第一要解决的是如何生计的问题。
在物质不丰富的状况下,为了生计,才有了分工合作,慢慢形成了国家。
依据作者所言,纤细黄土表示耕作,能够供原始的工具耕作,所以中国社会形成了小块耕地的操作。
泛滥成灾的黄河,需要有一个强盛的中央集权,能够调动全国资源,来帮助难民恢复生活或许是建筑大型的水利设备;中国西北地域游牧民族的强抢也需要国防上的集权。
游牧民族每当日气干旱天气不好的时候就袭击中原,强抢粮食,所以要修筑长城这样的防守设备。
这一点能够经过全国的国防线与十五英寸的等雨线切合作为印证。
二、家族组织与社会次序中国的农耕方式令人们有一种自然的家族式齐集偏向,那么儒家思想中对于家族伦理道德的加强也使得家族成为中国最坚固的基层组织。
要让这类基层组织坚固下去,倡导家族团结就是一种必定。
“对待其余人的好心,也务必有亲疏之分,犹如血缘关系之远近。
所以认为个人或凭私利观行事,或对旁人视同一律,可能对现代读者富裕吸引力,但在古代中国却不睦世纪,第一在法律上即会产生纠葛。
中国大历史 黄仁宇读后感
![中国大历史 黄仁宇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778887a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f3.png)
中国大历史黄仁宇读后感《中国大历史》是黄仁宇先生的一部巨著,它以独特的视角、深邃的思考和丰富的史料,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发展演变。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受启发,对中国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黄仁宇先生以宏大的视角展现了中国历史的变迁和演变。
他以“大历史”为视角,将中国历史置于全球历史的背景之下,揭示了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交融与互动。
通过对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分析和评述,使读者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中国历史的独特性和丰富性,以及中国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种全局性的思考和观照,使我对中国历史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其次,黄仁宇先生在《中国大历史》中对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和现象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分析。
他不仅对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迁进行了梳理和阐释,还对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评述。
例如,他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和演变、对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变革和革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使我对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和现象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最后,黄仁宇先生在《中国大历史》中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和未来走向进行了展望和思考。
他认为,中国历史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国历史的未来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未来。
他希望中国人能够以开放的心态和包容的态度,面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努力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
这种对中国历史的未来走向的展望和思考,使我对中国的未来有了更加清晰和深刻的认识。
总之,通过阅读《中国大历史》,我对中国历史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我们一定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历史,更好地推动中国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希望《中国大历史》能够成为更多人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参考书,为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历史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800字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0ea665ba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ed.png)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800字中国大历史是一部关于中国历史的巨著,读完之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本书详细地介绍了中国自古至今的历史演变,从古代的夏商周到现代的社会主义中国,涵盖了众多历史事件和人物。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历史的辉煌与变迁,以及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首先,中国大历史让我对中国古代文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书中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科技发展以及文化艺术等方面。
我了解到了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儒家思想的影响、农耕文明的发展等重要内容。
通过了解古代中国的发展历程,我更加明白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其次,中国大历史也让我对中国现代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书中详细介绍了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如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等。
通过了解这些历史事件,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所做出的努力和牺牲。
同时,我也更加明白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以及社会主义制度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推动作用。
此外,中国大历史还让我对中国历史的多元性和包容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书中对于少数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也有较为详尽的介绍。
我了解到了中国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宗教信仰以及他们与汉族的交流和融合。
这让我更加珍惜和尊重中国的多元文化,明白了中国历史的丰富性和独特性。
综上所述,中国大历史是一本内容丰富、详实全面的历史著作,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中国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认识到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中国现代史的曲折发展,以及中国历史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这本书不仅拓宽了我的历史视野,也增强了我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
我相信,只有深入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范文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1c82255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0f.png)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范文
《中国大历史》是一本关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宏观叙述。
读完这本书,让我对中国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一些观点和感悟:
首先,这本书很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
作者从远古时代开始,一直到现代,逐步展现了中国历史的起伏和变迁。
通过对各个历史时期的描述和分析,我对中国历史的整体轮廓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其次,这本书深入挖掘了中国历史的内在逻辑。
作者不仅仅是简单地叙述历史事件和人物,更加注重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之间的关系,探究其背后的根本原因。
这种深入剖析历史的方式,让我对历史的理解更加深刻。
此外,这本书还对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进行了重点阐述。
从黄河文明的形成,到各个朝代的兴衰,再到近代中国的兴起,作者都很细致地解释了这些转折点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这让我更加明白了中国历史中一些关键时刻的重要性。
最后,这本书让我对中国文化和思想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通过对历史的梳理,我发现中国历史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传统思想。
这些文化和思想的影响,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
我对中国文化和思想的独特性感到更加骄傲和自豪。
总的来说,读完《中国大历史》这本书,我对中国历史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中国历史的伟大和复
杂性,也让我对中国文化和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
同时,这本书也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对当代中国的发展充满信心和希望。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通用21篇)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通用21篇)](https://img.taocdn.com/s3/m/98022751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25.png)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中国大历史》读后感(通用21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大历史》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篇1《中国大历史》的作者黄仁宇以其宏阔的视野,独到的见解来解析中国历史。
之所以把它称为“中国大历史”,是因为中国在过去的150年内经过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革命,从一个闭关自守中世纪的国家蜕变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影响到13亿中国人口的思想信仰、婚姻教育与衣食住行。
本书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中国历史的进程,不是从道德的角度检讨历史,它着眼于现代型的经济体制如何为传统社会所不容,以及是何契机使其在中国土地上落脚。
他以短短的二十余万字的篇幅,勾画了整个中国历史长达数千年的全貌,实在需要很强的取舍功夫。
但是,他不是以其短,或未能对于历史的人与事件细细地加以描述来显示其大历史的特点的。
大历史之所以为“大”历史的理由在于,黄仁宇一改以往中国历史学家的著述历程,不以史料的堆砌为著述的目的,也不以单一历史事件的描述为著作的主要关注点,更不以对接近作者时代的历史大事的欢呼喝彩为能事。
他是以一种全新的手法,从长远的社会、经济、财政、社会思想、官僚制度、地理环境等多种视角来观察中国历史的脉动。
在历史的图景中为我们描绘出了历朝历代的大政治,大财政,大文化,大军事,大法令,而这些都是我们历朝历代兴衰的根本所在。
在著作的意图上,作者先确立起一个大意向,利用归纳法将现有的史料高度的压缩,构成一个简明而又前后连贯的纲领。
在文字中,他还加了很多与欧美历史的比较,然后去做进一步的研究。
可见这种大历史的著述方式,注重的是对历史宏观线条的勾画,注重的是历史本身相沿成型的状态描述,并且是在区域历史的相互比较中凸现其历史特质。
因此,我们不必要将历史读作资治通鉴,不必要将历史认作弘扬某种道德理念的工具。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531b315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99.png)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
《中国大历史》是一部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的历史著作,读后让我深受启示和触动。
首先,这本书以宏大的历史背景为背景,通过对中国历史的全面梳理和深入剖析,展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明和丰富的历史遗产。
从古代的夏商周到现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书中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历史上的各个重要时期、朝代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迁和演进。
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深入剖析,让我更加了解了中国历史的脉络和发展轨迹,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文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这本书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了客观、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解读,不仅呈现了历史事实,还深入探讨了历史事件背后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和影响。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细致剖析,让我深刻认识到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因素性,历史不是简单的线性发展,而是由众多的因素交织而成的复杂体系。
同时,书中对历史人物的深入剖析,也让我认识到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他们的决策和行为受到当时历史背景、社会环境、个人性格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这使我对历史有了更为深入和全面的认识,不再简单地看待历史事件和人物,而是更加注重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此外,这本书还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和未来走向进行了展望和思考。
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现实的观察,书中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强调了历史的重要性和对未来的启示。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历史对现实和未来的指导意义,认识到我们身处的时代和
历史地位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关注当前的社会现象和问题,并思考如何在历史的经验和启示基础上,为未来的发展走向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大历史观后有感(共5篇)
![中国大历史观后有感(共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6721036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63.png)
中国大历史观后有感(共5篇)第一篇:中国大历史观后有感读《中国大历史》和中国性格形成的臆测题目挺长的,没办法,可以看做是一种有意为之的关怀。
我自己倒是认为蛮贴切,直白,让人找不到反悔的证据。
这是一种性格,即今天我要说的东西。
这本书说实在的我没读完,不过看出些东西,心里还是有些感触的。
黄仁宇开头也说清楚了,综合重于分析,所以,在此我想用综合说说读这本书看出的一条线,中国人性格的一些猜想。
作者前面部分提到两个教授的时候,顺便隐藏反对一样的提出自己作历史的方式。
据我所知,大部分喜欢质感的人都很在意分析事物。
另一部分喜欢内涵的人就更注重结合事物抓连线的点。
我感觉我身边的人都是这两个端点。
感官化的人和心灵化的人,这两种性格是性格的两个重要端点。
感官化的人重视感观,实际,性情敏感;心灵化的人大气,会读心,比较受欢迎。
而我要简略的就是端点周围的东西。
我感觉中国人就是两种性格的混合。
现在的普遍是两种性格的结合体,就看更偏向哪个端点,感官,还是心灵。
两种性格,北方游牧,南方农业。
作者这本书给人的感觉就是客观。
他写书阐述历史的时候简直是给外国人表达。
其实也就是英文的。
就是给人,而不是中国人。
我还是比较赞成这种方法。
如焚书坑儒,作者写成焚烧诗书,活埋反对者。
他写中国人性格极其客观。
中国现在的国家制度,处事风格源自周朝。
作者提到,夏朝存不存在还是个谜,或者说夏朝根本就是制度化的原始社会。
中国国家起源于商周。
商朝和周朝中国的特点开始显现。
商朝尚武,风格剽悍,残暴,实际。
商朝是个很重实效的时代,商代的青铜铸造比周朝的要好。
据说纣王就是武功高手,关于纣王其实也有很多疑点,我并不认为正义是一方定义的。
周朝尚文,重农业,懦弱,重形式。
周朝上级追求完美和形式,做事远没有商朝的实际作风。
东周末年的百家争鸣已经是两种性格的主流了。
百家争鸣以法家和儒家居大。
法家思想主张实际的统一征战,依法制国。
儒家也主张中央集权却要用礼仪道德统一。
东周诸侯一方面推崇好听的儒家的仁义,一方有采取法家的制国统一主张,这种表面形式的虚伪正是周朝流传下的性格特征,周朝之后,国家纷纷效周,中国思想性格逐渐定型。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68cc03a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8c.png)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中国大历史》是一本关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巨著。
阅读此书,我深切感受到了中国历史的博大精深,以及千百年来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勇气。
这本书涵盖了从古代文明的起源到现代中国的发展,为我展开了中国历史的宏伟画卷。
首先,本书让我对中国历史的时间跨度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从远古时期的黄河流域文明起源,到封建社会的崩溃和近现代历史的起伏,中国历史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转变过程。
我了解到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其特定的背景和重要事件,这些事件对中国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本书,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国历史的千姿百态和丰富多样。
其次,本书揭示了中国历史的一些重要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
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哲学家和思想家,如孔子、墨子、老子等,他们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
通过阅读本书,我更加了解了这些思想家的理论和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贡献。
这些思想观念塑造了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本书也对中国历史中的重大事件和领导人物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例如,秦始皇统一六国、火烧瑶台的故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与统一等等。
通过对这些事件的研究,我更加了解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以及各个时期的领导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影响。
同时,通过阅读关于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的描述,如项羽、刘备、孙中山等,我对中国历史上一些伟大的个体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最后,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历史中民主、平等和社会公正等价值观的重要性。
历史上的中国人民在遭受外来侵略、内部混乱等困境时,始终坚守着这些价值观,并努力为实现社会和谐做出努力。
这种精神鼓舞着我,让我更加珍惜现代中国的稳定和繁荣。
总的来说,阅读《中国大历史》让我对中国的过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中国历史的复杂性和丰富多样性,同时也让我意识到中国人民对于自己国家的深厚情感和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的精神。
通过研究中国历史,我也更加明白了中国人民的坚韧不拔和不屈的精神,这种精神将继续指引中国走向更加繁荣和强大的未来。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bb91225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1a.png)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中国大历史》是一本让人震撼的历史巨著,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研究,向读者展示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变迁。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部关于中国文明的探索之旅。
通过读这本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历史的博大精深,也更加了解了自己的国家。
在《中国大历史》中,作者以宏大的视角,从远古时代一直讲述到当代中国,让读者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书中详细介绍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社会风貌等方方面面,使我对古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和发展变化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同时,作者还对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和人物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使我对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阅读《中国大历史》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历史的博大精深。
五千年的历史变迁,孕育了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也造就了中国人民的坚韧不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中国历史上的一些伟大成就和灿烂文化,都是对人类文明的宝贵贡献。
同时,中国历史上的一些挫折和失败,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通过阅读《中国大历史》,我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更加自豪和自信地了解了自己的国家。
除了对中国历史的深入了解,我在阅读《中国大历史》的过程中,还对中国文化和文明传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重视礼仪和道德的国家,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等都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这些文化传统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也对当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阅读《中国大历史》,我对中国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更加珍惜和尊重自己的文化传统。
总的来说,阅读《中国大历史》是一次深刻的历史之旅,让我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通过这本书,我不仅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更加自豪和自信地了解了自己的国家。
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的文化传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6e18a28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2f.png)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中国大历史》是一部以中国历史为背景的小说,作者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人物的塑造,展现了中国历史上的风云变幻和人民的苦难命运。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启发,对中国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小说中对历史事件的描述生动而真实,让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作者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的描写,让我对那个时代的人民生活、社会风貌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
尤其是对于战争、政治斗争等方面的描写,让我对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通过这些描写,我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对中国古代历史的了解也更加全面和深入。
其次,小说中对于人物的塑造也是非常成功的。
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塑造,作者展现了他们的性格特点、命运轨迹以及对历史的影响。
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让我对于那个时代的人物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让我对于历史人物的形象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这些历史人物的形象,不仅让我对于历史人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于历史人物的命运和历史的影响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最后,小说中对于历史事件的描写,也让我对于历史的发展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写,作者展现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历史的必然性。
这些历史事件的描写,让我对于历史的发展规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对于历史的必然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写,作者展现了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历史的必然性,让我对于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历史的必然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通过阅读《中国大历史》,我对中国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这部小说不仅让我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于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历史人物的形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历史小说,也是一部对于中国历史的深刻解读,让我对于中国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对于中国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让我对于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历史人物的形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c690894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c1.png)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中国大历史》是一本让人深思的历史巨著。
通过对中国历史的全面梳理和深入分析,揭示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和演变规律。
我从这本书中深刻感受到了中国文明的博大精深和历史的深厚底蕴。
在这本书中,作者以时间为轴线,将中国历史划分为不同的时期,对每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
通过对每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的阐述,我们能够清晰地了解到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以及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点。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中国历史的长河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书中,我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有了全新的理解。
中国古代强调礼仪之邦的思想,强调家族的延续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同时,也强调学问的重要性,尊重知识分子的地位。
这种特殊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保障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长期稳定和繁荣。
另外,《中国大历史》也详细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唐朝的开元盛世、宋朝的科技繁荣等。
通过对这些事件的深入讲解,我进一步领悟到中国历史的辉煌和中国人民的智慧。
这些历史事件不仅仅是古代历史的记录,更是中国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了解过去,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还了解到了中国古代的精神文化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伦理、人伦关系和孝道等价值观念。
这些传统价值观深深影响了中国人民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也使得中国文化能够传承至今,独具魅力。
同时,我也对中国历史中的苦难和挣扎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中国历史中充满了动乱和战乱,这些苦难曾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然而,中国人民在这些苦难中始终坚定、勇敢前行,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的奋斗精神和乐观向上的态度让我深受感动。
通过阅读《中国大历史》,我不仅仅了解到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轨迹,还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勇气。
这本书让我对中国历史有了更加系统和深入的认识,也加深了我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珍视。
总的来说,《中国大历史》是一本让人受益匪浅的历史巨著。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优秀6篇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19919e34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89.png)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优秀6篇中国大历史读后感篇一“一部中国文明史,就是一部经济发展史。
用经济学的视角看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之演变,告诉你一个不一样的中国”。
这是这本书封面写的,第一次看到这本书,就被这句话给迷住了。
原因之一是上学期刚好学了一点经济学,其次就是本身就喜欢这种独特视角下的分析,这种分析能让人的思维更加具有客观性。
寒假在家,比较冷,在被窝里过冬的时候就顺便把这本书翻来看了,起初看序的时候,实在是太长,又有许多人为此书作序,总之,有点儿枯燥,但是当正文开始之后,便开始觉得好看起来了。
由于这本书是小篇章的模式,每读一章,都有不同的感受,下面我就简单抽取一些章节来谈谈我的感受吧。
一、轻重之说与国家干预。
这个章节讲述了中国很早就开始了国家干预,比如汉武帝采取了由中央上林三观铸五铢钱;在中央和地方设立均属平准机构以进行各个地方商品的调度‘盐铁实行官营等······国家干预的存在,使得在一定时间内,国家变得更加富强,经济市场变得更加稳定。
但随着国家干预强度的增大,负面影响则显现出来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微观主体的发展受到制约,其自律意识以及自我保护的意识较差;二是委托,代理关系出现了比较多的问题,在层层叠叠的行政机构之间中反映得尤为突出。
正如侯家驹在《中国经济史》中说的:“国家干预”在现代社会中,是政府与政策性干预来维护社会公正和经济正常运转;但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
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是国家调整经济运行的两种手段,在资本主义经济发达史上都曾起过重要的作用。
我国目前正处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时期,如何正确地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尤为显得必要。
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告诉我们,必须把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在这一转型时期促进经济的平稳运行。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8e14f2a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72.png)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中国大历史》是一本让人震撼的巨著,它深刻地揭示了中国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发展脉络,展现了中华民族在漫长岁月中的坎坷与辉煌。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历史的博大精深,也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本书通过对中国历史的梳理和分析,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长河中的坚韧与智慧。
从夏朝的建立到当代中国的崛起,每一个朝代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特点和成就。
尤其是在战乱频仍、政权更迭的时代,中国人民始终保持着对家国的忠诚和对文化的传承。
正是这种坚定不移的信念,才使得中华文明得以传承至今,成为世界上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
其次,本书还深入探讨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
比如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武帝开疆拓土、唐朝盛世、宋朝科技发展等等,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对这些事件和人物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也可以从中领悟到一些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启示。
另外,本书还对中国历史的一些重要思想和文化进行了深入解读。
比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等,这些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影响着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通过对这些思想和文化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逻辑,也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
总的来说,《中国大历史》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的历史巨著,它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坎坷与辉煌,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历史的博大精深。
在今天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更应该珍惜历史,传承文化,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希望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够读懂《中国大历史》,从中汲取力量,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54726b9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2e.png)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中国大历史》读后感3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大历史》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1为积极响应公司号召,提升项目青年员工文化素养和思想境界,项目部举办了“青年读书推介会”活动。
项目部购买了许多书籍供大家借阅,我借阅的是史学大家吕思勉的著作《中国大历史》。
读了《中国大历史》,我对春秋战国史中的楚史很有感触。
楚国从立国到灭亡历经八百年,楚国自熊绎号为子男五十里、以启山林建都于丹阳,熊通“开疆扩土,为问鼎中原奠定基础”,楚成王“雄心勃勃,但屡受挫折”楚庄王“沉浮三年,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终成霸主,“昭惠中兴”楚国成为当时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大国。
楚国的成功不单单依靠强大的军事实力,还有厚重的文化。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楚文化如水,表面柔弱,实际持久。
这使楚国不仅成为华夏大地上文化最灿烂辉煌的诸侯国,也曾经是全世界文明的最高峰,甚至一度领先北方中原文明。
对一个国家而言,军事实力是硬实力,民族文化是软实力,不能一味追求强大的武力,而忽略了文化。
硬实力是骨,软实力是肉。
没有文化底蕴的国家是有骨无肉,外表看似强大,但经不起任何挫折,注定是不长久的。
而厚重的民族文化是国家的凝聚力的保证,凝聚力是民族团结的前提,而民族团结延续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只有国家内部团结,才能在波澜中经久不衰。
所以,只有武力和文化共同发展,刚柔并济,骨肉齐全,才能实现一个强国梦。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灿烂文明的伟大民族。
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国际大环境下,为实现富民强国的中国梦,我们国家的软硬实力正经受着巨大的考验。
为实现中国梦所楚文化给了我们提示,楚文化的精髓是崇尚文明,兼收并蓄。
它的独立自主、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楚人又崇尚七德“制止暴力,防止战争,保障强大,巩固胜利,稳定社会,团结人民,发展经济”,我觉得这就是实现中国梦所需要做的事,所要走的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800字
作者以其宏阔的视野,独到的见解来解析中国历史。
之所以把它称为“中国大历史”,是因为中国在过去的150年内经过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革命,从一个闭关自守中世纪的国家蜕变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影响到13亿中国人口的思想信仰、婚姻教育与衣食住行。
本书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中国历史的进程,不是从道德的角度检讨历史,它着眼于现代型的经济体制如何为传统社会所不容,以及是何契机使其在中国土地上落脚。
首先,作者以短短的二十余万字的篇幅,勾画了整个中国历史长达数千年的全貌,实在需要很强的取舍功夫。
但是,他不是以其短,或未能对于历史的人与事件细细地加以描述来显示其大历史的特点的。
大历史之所以为“大”历史的理由在于,作者一改以往中国历史学家的著述历程,不以史料的堆砌为著述的目的,也不以单一历史事件的描述为著作的主要关注点,更不以对接近作者时代的历史大事的欢呼喝彩为能事。
他是以一种全新的手法,从长远的社会、经济、财政、社会思想、官僚制度、地理环境等多种视角来观察中国历史的脉动。
在历史的图景中为我们描绘出了历朝历代的大政治,大财政,大文化,大军事,大法令,而这些都是我们历朝历代兴衰的根本所在。
在著作的意图上,作者先确立起一个大意向,利用归纳法将现有的史料高度的压缩,构成一
个简明而又前后连贯的纲领。
在文字中,他还加了很多与欧美历史的比较,然后去做进一步的研究。
可见这种大历史的著述方式,注重的是对历史宏观线条的勾画,注重的是历史本身相沿成型的状态描述,并且是在区域历史的相互比较中凸现其历史特质。
因此,我们不必要将历史读作资治通鉴,不必要将历史认作弘扬某种道德理念的工具。
跳出历史的价值旋流,满足今天人们对历史的好奇心。
同时也能够在其中给我们更多的借鉴。
其次,在这本书中有很多非常形象的比喻。
比如书中认为明朝是内向的;整个华夏古代史,就像是一部完整的农业文明;16世纪末的中国就像玉制的装饰品,表面光鲜但内在异常脆弱。
纷繁错综的社会现实,经他这么一说,就清晰而简单了。
《中国大历史》从小件看大道理,从长远的社会、经济结构观查历史的脉动;从中西的比较提示中国历史的特殊问题;注重人物与时势的交互作用、理念与制度的差距、行政技术与经济组织的冲突,以及上层结构与下层结构的分合。
历史不是偶然的,每一次历史转向的背后,都是政治、社会等诸多因素相互交融的结果。
历史是需要客观评价的,这点对于历史学家来说尤难做到,因为作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添加自己的主观成分,但是当你读了这篇书以后你就会有一种异样的感觉。
生动,形象,打破了以往教科书式的
罗列,将历史又一次展现在我们面前,对今日的现实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对于今,当代的许多重要事件,在宏观历史来看都显得微不足道。
如果将视野拉开,许多历史上经历之事在今日仍然存在或发生。
尤其是中国人的政治、官僚体然依然存在,读古验今、令人惊诧。
《中国大历史》成功之处是作者把专业的历史知识写成了趣味读物,却又蕴含历史沉重感与深刻的历史的反思。
特别是书中对当今社会的预言的兑现让我们佩服不已。
由此也实现了历史的最根本目的:以史鉴今。
《中国大历史》对我的影响力还体现在另外一方面,王朝的盛衰,如同人生的轮回,如果把自己置身于“人生大历史”中来看,最大的收获便是领悟在历史的洪流中,每个人的生命极
为渺小,因此对于生活中的许多纷扰,片刻的痛苦与偶尔的得失又算得了什么呢?也许我们可以以一种更加宽容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笑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