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以来汉语中的外来词浅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以来汉语中的外来词浅析》
《20世纪以来汉语中的外来词浅析》摘要上世纪初始,兴起了外来词的研究热潮,在外来词的界定、来源等方面建树颇多。汉语外来词主要来源于英语、日语、韩语、俄语等,源自少数民族语言是一种特殊现象当然也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的一个方向。在多次的学术探讨中,学者们对于如何对外来词分类,分为几类至今没有统一口径,所以最深入人心的分类方向还是外来词的译介方式。所以,本篇文章在综合学对界外来词来源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再根据外来词的分类分别展开研究与探讨,尤其注重于字母词的分析。主要是为了对汉语外来词形成新的认识,便于生活应用。
关键词:外来词;现代汉语;语言接触;汉语影响第一章外来词研究概述第一节外来词的内涵及类型一、汉语外来词的内涵一直以来,学界对外来词的内涵问题,并没有一致权威的认定。其实,关于这个问题的分歧主要在于是否应该明确区分“外来词”、“外来语”、“借词”这三者之间的概念。通过对学术界各位老师研究成果的学习,我也根据实际情况获得一些想法,以下就是我对外来词的一点拙见。
我认为,三种概念是可以统称的,也就是说外来词既可以称为外来语,又可以称为“借词”,是为了满足表达的需要,语音和形式都借鉴外民族语言从而表示一种新意义的词
汇。其中,“外来词”这一名称最为普遍,也得到了学界大部分学者的认可,比如说:郑奠、高子荣等。我国当代语言学家史有为先生也认为,外来词与外来语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共称的。包括最早叫“外来语”的是第一本现代汉语外来词词典。另外,岑麒祥先生使用的是“外来词”这一名称。由此可见,将“外来词”又称为“外来语”这一观点得到了部分学者的认可,我也十分赞同这种观点。最后,关于“借词”,有人提出了和史有为先生不同的想法。就比如说,黄、廖版本的《现代汉语》将借词作为外来词的一种别称;也有人支持将借词与外来词明确区分开来,持这种观点的有高名凯、刘正埮两位,他们认为借词只是临时借形的。通过分析就可以可以看出,主要的分歧在于借词的定义,高、刘两位生认为“借词”就是在学习外语以后将外语临时借用在我们生活中,只是拿来用用罢了。例如,在生活中我们给予别人肯定回答经常不说“是”,而是说“OK”,“OK”就是“借词”。我认为,他们二人只是从字面意思理解了借词,也不能说毫无道理,具体还有待我们学界进一步讨论。
综上所述,虽然一直以来对外来词内涵问题的研究都存在较大分歧,但是,根据学界各位的研究成果,可以下这样一个断言:赞同史有为先生的观点的学者是占很大比重的。在这里,我也借用史有为先生对外来词的定义,即“外来词是指在词义源自外族语中某词的前提下,语音形式上全
部或部分借自相对应的该外族语词,并在不同程度上汉语化了的汉语外来词。”[1] 汉语外来词的类型问题关于汉语外来词的分类,主要有三种不同的分类方式:首先,可以根据汉语外来词进入的时间分类,表现最突出的是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其次,从汉语外来词来自的语言来讲,英语、俄语、韩语等都很多;最后,根据翻译的方法分类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度,黄廖版的《现代汉语》中分了四大类。我将吸取前人经验,将第二种分类方法和第三种分类方法相结合在后文进行详细阐述。
根据汉语外来词进入的时间来分,这样的分发就带有一定的历史特征,与我们社会发展进程息息相关很有可能带有宗教或者社会色彩,但是这样的分类方法的分类依据更加明确。根据汉语外来词的词源来分,主要问题在于外来词词源过多,这样的分类方法种类多而杂,但是,这样的分类更加详细,一目了然。最后根据译介方式分为四类,这可能是最贴合语言学界的分类方法,同样的由于对汉语外来词的内涵存在一定的争执,那么,这四种分类方法是否能够获得大家的认同,还存在一定的疑虑。
汉语外来词产生的原因及来源汉语外来词产生的原因内部原因语言遍及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与人之间对话交流的一种有效手段,词语也叫词汇在语言成分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也是我们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对外吸收外来词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充实汉语词库。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不断有新的认识,新的发现,而我们古代流传下来的文字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民的表达。在社会科技的影响下,世界各国人们交流不断深入,形成了较为广泛的语言接触,各民族人们相互取长补短,使自身发展。英语是我国外来词最大的来源地,但我们都知道英语是拼音文字,汉字是表意文字,二者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为了适应我国的汉字文化,我们便从读音、构词、书写形式等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汉化,主要表现在经济、科技、文化这三个领域。例如:英语中的“TOEFL”是一种考试制度,在中国被音译为“托福”带有宗教色彩,表示一切顺利的愿望得以实现。再者,语言通过口耳相传传播非常迅速,大批量的中国国民掀起了学习外语的热潮是外来词出现的另一个原因。由于我国在上世纪50年代倡导向苏联学习,所以,最先出现的是学习俄语的浪潮“布尔什维克”深入人心。后来,我国对外开放,学习世界第一大语言——英语的人也越来越多。
外部因素历史原因从历史的角度考虑,外来词的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近代以来,中国不断受到列强的侵略,他们不仅在国土上打上了印记。外族语言也强烈入侵中国,中国处于被动的局面就不得不学习、套用。例如:香皂、自行车等。第二,问题存在于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这三个地区与大陆在生活文化上有着特别大的差异,
他们在教育上语言学习一直以英语为主,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在大陆沿海地区开放了一些特别行政区,两岸才加强了沟通,语言才能进一步交融先进入特区再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例如:“巴士”一词来自香港。
社会发展的影响外来词的出现是时代的要求,并不是偶然出现的。每次社会大变革都会有影响,像我们之前谈过的由俄语到世界语的过度就是受到了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另外,文化的发展对外来词吸收的影响也十分重要,文化的发展伴与科技的进步一脉相承。比如说,多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的全球化,传播媒介的进步。由印刷时代进入电报时代再到计算机时代,语言接触在一步步的加深,不可避免的吸收汉语外来词的数量也会越来越多。最后,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也对此有一定的影响,一方面,我们要引进新进的科学技术必需有适合的名称,例如“基因”;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让我们的东西走出国门,就赋予他们一些新颖独到的“洋名字”,例如“真维斯”。
汉语外来词的来源汉语外来词,简单的说就是借自外民族的词,所以它的词源考证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众学者在汉语外来词研究领域一直需要深入探讨的一个方向。但是,对于汉语外来词的研究最早是出现在历史文化领域,主要通过事物名称、人名、地名等几个方面来探究其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