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化学(人卫第七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基础化学》教学指导第六章
第六章首 页化学反应热及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基本要求 重点难点 讲授学时 内容提要1基本要求[TOP]1.1 掌握体系、环境、状态函数、平衡态和过程等热力学基本概念;内能、焓、功、热、恒压(容)反 应热效应的定义和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基本内容;Hess 定律的基本内容并会计算反应的热效应;标准 摩尔生成焓、 标准摩尔燃烧焓的定义; 熵的定义和熵增原理的基本内容; Gibbs 自由能的概念、 Gibbs 公式和标准摩尔生成 Gibbs 自由能;计算化学反应的 Gibbs 自由能变的方法;平衡常数的表达方式 和意义;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并能判断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1.2 熟悉反应进度、热化学方程式和标准态等概念的规定;自发过程的基本特点;浓度、压力和温度对 化学平衡的影响以及相应的计算; Le Chatelier 规律; 1.3 了解可逆过程的基本特点;Gibbs 自由能变与非体积功的关系;热力学第三定律和规定熵;多重平 衡、反应偶合和生物体内的化学平衡。
2 重点难点 [TOP]2.1 重点 2.1.1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方法; 2.1.2 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标准;标准状态下自由能变的计算;自由能与标准平衡常数的关系及应 用。
2.1.3 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
2.2 难点 状态函数焓、熵、自由能;熵增加原理;系统的自由能与自由能计算。
3 讲授学时 [TOP]建议 4~6 学时4内容提要[TOP]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4.1 第一节 热力学系统和状态函数 4.1.1 系统与环境1被划作研究对象的这一部分物体称为系统。
系统以外并与系统密切相关的部分称为环境。
常见有开 放系统、封闭系统和隔离系统。
开放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的交换,又有能量的传递。
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的交换而无物质的交换。
隔离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无物质的交换也无能量的交换。
4.1.2 状态函数与过程 系统的热力学状态(简称状态)是由系统所有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综合表现,当系统的所有性 质,如温度、压力、体积、物质的量等都具有确定的数值,系统就处在一定的状态。
卫生化学第七版课程设计
卫生化学第七版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卫生化学是综合了化学、生物学、毒理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探索人体内环境和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并研究环境污染、环境危害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教学及实践活动,使学生全面了解卫生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卫生化学的实验技术和分析方法,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二、课程设计内容1.卫生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卫生化学的概念、目的和意义。
•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毒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
2.卫生化学的实验技术和分析方法•卫生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和安全措施。
•化学物质的标识和分类。
•化学反应和化学分析的基本方法。
•常见卫生化学指标的测定方法。
3.卫生化学的应用技术和案例分析•环境污染防治的基本理论和技术。
•建筑、食品、医药等行业的卫生化学应用。
•样品采集、分析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案例分析及应用实践。
三、课程设计要求和评分标准1.调研报告(20分)•调研主题和选题意义。
•调研方法和过程。
•调研结果和分析。
2.实验报告(30分)•实验目的和设计。
•实验过程和结果。
•实验分析和结论。
3.课堂讨论(20分)•课堂发言质量和数量。
•课堂问题思考和回答。
•课堂合作和参与程度。
4.课程论文(30分)•课程主题和选题意义。
•理论分析和实践活动。
•结果分析和综合评价。
四、课程设计进度安排本课程设计共分为5个阶段,每个阶段安排如下:1.第一周:课程介绍和调研。
•正式开课,介绍课程设计内容和安排。
•学生选择调研课题。
2.第二周:调研报告。
•学生根据调研课题撰写调研报告。
•学生提交调研报告并进行PPT展示。
3.第三周:实验设计。
•学生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提交实验方案报告。
4.第四周:实验操作和讨论。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数据。
•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并提出问题。
5.第五周:课程论文。
•学生根据课程内容撰写课程论文。
人卫药学第七版分析化学第二章误差和数据处理
μ相同(σ1<σ2)
正态分布的特征
1.正态分布曲线在横轴上方,均数处曲线最高点,这说 明测量值的集中趋势
2.正态分布以均数为中心,左右对称,说明正负误差出 现的概率相等
3.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和。有了和,就可以把正 态分布曲线的形状确定下来
4.当x趋向于时,曲线以x轴为渐近线,说明小误差出 现的概率大,大误差出现的概率小,很大误差出现的概 率趋于零
有两组测定数据如下:
d1 d2 d3 d4 d5 d6 d7 d8 d9 d10 d平 甲组 0.1 0.4 0.0 -0.3 0.2 -0.2 -0.3 0.2 -0.4 0.3 0.24 乙组
问哪一组精密度好?
S甲 S乙 可见甲组数据精密度好
重复性:一个分析工作者,在一个指定的实验室中,
用同一套给定的仪器,在短时间内,对同一样品的某 物理量进行反复测量,所得测量值接近的程度。
例题:有一组五次测量值的数据如下: 39.10%, 39.12%,39.19%,39.17%,39.22% 计算置信区间 (置信度为95%)
X=[(39.10+39.12+39.19+39.17+39.22)%]/5
=39.16% S=[(Xi-X)2/(n-1)]1/2 =1-P=0.05, f=n-1=4
4.10(-0.02) 0.0050(+0.0001)/1.97(-0.04)
解:R= R/R=-0.02/4.10+0.0001/0.00500–(-0.04)/1.97
=0.035 = 3.5% R =R 0.035 = 0.035 = R - R
偶然误差的传递
✓ 极值误差法(类似系统误差)
d.可增加平行测定次数消除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基础化学》第九章
第一节 氢原子的结构
五. 要点 • 电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电子波是概率波。 • 电子等微观粒子遵守测不准原理。原子中电子 运动状态体现为在核外空间出现的概率。 • 电子的运动状态用波函数ψ描述。波函数ψ2表 示电子的概率密度。 • 每一ψ对应一确定的能量值,称为定态。电子 的能量具有量子化的特征,是不连续的。基态 时能量最小,比基态能量高的是激发态。
第二节 量子数和原子轨道
一. 量子数 量子数组合和原子轨道数
轨道角动 主量子 量量子数 数n l 1 0 0 磁量子 数m 0 0 波函数ψ ψ1s ψ2s 同层轨 道数 (n2) 1 容纳电 子数 (2n2) 2
2 1
0 ±1
ψ2p ψ2p ψ2p
z x
4
y
8
第二节 量子数和原子轨道
一. 量子数 量子数组合和原子轨道数
一. 量子数 1. 主量子数(principal quantum number) • 符号 n,可以取任意正整数值,即 n = 1,2,3,… • 它是决定电子能量的主要因素。氢原子只有一 个电子,能量只由n决定
多电子原子存在静电排斥,能量还取决于 l。
RH En 2 n
第二节 量子数和原子轨道
第二节 量子数和原子轨道
一. 量子数 2. 轨道角动量量子数(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quantum number) • 符号 l ,它只能取小于 n 的正整数和零 l = 0、1、2、3 … (n – 1),共可取n个值 • 它决定原子轨道的形状(n 种)。
第二节 量子数和原子轨道
第一节 氢原子的结构
一.氢光谱和氢原子的玻尔模型 4. Bohr 的氢原子模型
• Bohr运用量子化观点,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的 稳定性和不连续光谱。但未能冲破经典物理学 的束缚,不能解释多电子原子光谱,甚至不能 说明氢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Bohr理论属于旧 量子论。电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不遵守经典物 理学规律,必须用量子力学方法来描述。
答案解析-人民卫生出版社_第七版_基础化学
第一章1解 因为现代化学几乎与所有的科学和工程技术相关联,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这些科学和技术促进了化学学科的蓬勃发展,化学又反过来带动了科学和技术的进展,而且很多科技进步以化学层面的变革为突破口。
因此,化学是一门中学科学。
化学和医学的关系极为密切,无论是制药、生物材料、医学材料、医学检验,还是营养、卫生、疾病和环境保护,乃致对疾病、健康、器官组织结构和生命规律的认识,都离不开化学。
2解 国际单位制由SI 单位和SI 单位的倍数单位组成。
其中SI 单位分为SI 基本单位和SI 导出单位两大部分。
SI 单位的倍数单位由SI 词头加SI 单位构成。
例如mg 、nm 、ps 、μmol 、kJ 等等。
3 (1) 2.0321 g (2) 0.0215 L (3) pK HIn =6.30 (4) 0.01﹪ (5) 1.0×10-5 mol 解 (1) 5位,(2) 3位,(3) 2位,(4)1位,(5)2位。
4解%1.0001.01024.00001.01024.01024.01023.0-=-=-=-=RE5解kPa}){}{}({m N 10}){}{}({dm m N }){}{}({ L J }){}{}({K mol K J L mol }){}{}({ ])[][]([}){}{}({][}{][}{][}{2331111-T R c T R c T R c T R c T R c T R c T R c T T R R c c cRT Π⨯⨯=⋅⨯⨯⨯=⋅⋅⨯⨯=⋅⨯⨯=⨯⋅⋅⨯⋅⨯⨯=⨯⨯⋅⨯⨯=⋅⨯⋅⨯⋅==-----式中,花括号代表量的值,方括号代表量的单位。
6解 1 mi 3 = 1.609 3443 km 3 = 4.168 182 km 3,所以水资源的总体积V = (317 000 000 + 7 000 000 + 2 000 000 + 30 000) × 4.168 182 km 3 = 1.3590 ×109 km 37解mol 0.25 kg1g1000 mol g )00.10.160.23(kg 0.010(NaOH)1-=⨯⋅++=n mol1.89 kg 1g 1000 mol g )00.16301.1299.222(21kg 0.100 )CO Na 21(mol4.99 kg 1g1000 mol g 08.4021kg 0.100 )Ca 21(1-321-2=⨯⋅⨯++⨯⨯==⨯⋅⨯=+n n 8解mol 2.57 molg )35.45 239.65(g350 )(ZnCl 1-2=⋅⨯+=n 1-21-2k mol 3.95 kg1g1000 650mol 2.57 )(ZnCl L mol 3.48 L 1mL1000 mL 39.57mol 2.57)(ZnCl g g b c ⋅=⨯=⋅=⨯= 9解1-1--3L mmol 5.1 mol 1mmol1000 L 1L 100mL 1000 mol g 9.13g 10 20 )(K ⋅=⨯⨯⨯⋅⨯=+c1-1--3-L mmol 103 mol1mmol1000 L 1L 100mL 1000 mol g 5.453g 10 366 )(Cl ⋅=⨯⨯⨯⋅⨯=c 10解 设称取含结晶水的葡萄糖(C 6H 12O 6·H 2O)的质量为m,052600. mol g 16.0)1.01g/[(2 50)-(1000 mol 0.28mol0.278 )O H (C L mol 0.278 molg )0.16601.1120.126(L g 0.05 )O H (C g27.5L g 50.0 L.50001g )0.1601.120.16601.1120.126(g)0.16601.1120.126( O)H O H (C 1-61261-1-1-61261-26126=⋅+⨯+=⋅=⋅⨯+⨯+⨯⋅==⋅=⨯+⨯+⨯+⨯+⨯⨯+⨯+⨯⨯=⋅x c m m ρ 11解 L .41 Lg .091g3.02g )5.350.23( g 5.0 (NaCl)1-=⋅⨯+⨯=V 12解 ∵ 10KI + 2KMnO 4 + 8H + = 12K + + 2MnO 2 + 5I 2 + 4H 2O ∴mol 0.004 mol g )9.1262(21g 0.508 )I 21( )KMnO 51 (KI 1-24=⋅⨯⨯==+n n第二章1解 根据BA A A n n n x +=,mo l 56.5mol 18.0g 100g O)(H 1-2=⋅=n mo l 0292.0molg 342g0.10)(1=⋅=-蔗糖n995.0mol0292.0mol 56.5mol56.5)(O)(H O)(H O)(H 222=+=+=蔗糖n n n xkPa 33.2995.0kPa 34.2O)(H 20=⨯==x p p2解 (1)mol 004912.0mol g 342g68.1)(1=⋅=-甲nmol 003551.0molg 690g45.2)(1=⋅=-乙n 1kg mol 2456.0kg0200.0mol004912.0-⋅==(甲)b1kg mol 1775.0kg0200.0mol003551.0-⋅==(乙)b溶液乙的蒸气压下降小,故蒸气压高。
人卫第版第节-营养与癌症(1)
人卫第版第节-营养与癌症(1)
人卫第七版第十四节-营养与癌症
癌症是指一类疾病,由于细胞染色体异常,导致细胞失去正常生长、分化和凋亡等机能,形成肿瘤。
据统计,全球每年新发癌症的人数约为1千1百万人,死亡人数约为6千万人。
癌症虽然是一种可怕的疾病,但许多癌症可以通过改变饮食和生活方式等来预防和治疗。
一、营养与癌症的关系
1. 能量过剩和肥胖与癌症的关系
能量过剩和肥胖是引发多种癌症的一个重要因素。
肥胖会增加胰脏、乳腺、结肠、食管、子宫等多种癌症的发生风险,并且肥胖还会加剧癌症的恶性程度。
2. 糖和癌症的关系
糖是癌症细胞的主要营养来源之一。
研究表明,减少糖摄入可以降低癌症的发生风险,控制血糖也可以降低癌症的存活率。
3. 脂肪与癌症的关系
高脂饮食是引起肠道癌症、乳腺癌等多种癌症的风险因素之一。
脂肪对于肠道无菌的调节、胆酸的代谢等都会对肠道上皮细胞的健康产生影响。
4. 蛋白质与癌症的关系
蛋白质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但摄入过多的蛋白质会影响肝脏和肾脏的功能,并引发胰腺、乳腺、肠道等多种癌症的风险。
二、预防癌症的饮食建议
1. 控制能量摄入和体重,合理添加膳食纤维和植物蛋白,适当减少脂肪和糖的摄入。
2. 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特别是绿色蔬菜和水果。
3. 合理选择蛋白质来源,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
4. 减少加工食品和烤制食品的摄入,限制烟熏、腌制等食品的摄入。
总体而言,预防癌症的方式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生活习惯和饮食营养等方面。
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有助于预防癌症的发生,并有助于治疗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生物化学复习资料(人卫7版)
生化复习资料第一章一、蛋白质的生理功能蛋白质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成分之一,约占人体固体成分的45%左右。
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分布广泛,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组织器官中。
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各种生命功能的直接执行者,在物质运输与代谢、机体防御、肌肉收缩、信号传递、个体发育、组织生长与修复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蛋白质的分子组成特点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编码氨基酸:自然界存在的氨基酸有300余种,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只有20种,且具有自己的遗传密码。
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很接近,平均为16%。
✧每100mg样品中蛋白质含量(mg%):每克样品含氮质量(mg)×6.25×100。
氨基酸的分类✧所有的氨基酸均为L型氨基酸(甘氨酸)除外。
✧根据侧链基团的结构和理化性质,20种氨基酸分为四类。
1.非极性疏水性氨基酸:甘氨酸(Gly)、丙氨酸(Ala)、缬氨酸(Val)、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苯丙氨酸(Phe)、脯氨酸(Pro)。
2.极性中性氨基酸:色氨酸(Trp)、丝氨酸(Ser)、酪氨酸(Tyr)、半胱氨酸(Cys)、蛋氨酸(Met)、天冬酰胺(Asn)、谷胺酰胺(gln)、苏氨酸(Thr)。
3.酸性氨基酸: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
4.碱性氨基酸:赖氨酸(Lys)、精氨酸(Arg)、组氨酸(His)。
✧含有硫原子的氨基酸:蛋氨酸(又称为甲硫氨酸)、半胱氨酸(含有由硫原子构成的巯基-SH)、胱氨酸(由两个半胱氨酸通过二硫键连接而成)。
✧芳香族氨基酸: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
✧唯一的亚氨基酸:脯氨酸,其存在影响α-螺旋的形成。
✧营养必需氨基酸:八种,即异亮氨酸、甲硫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赖氨酸。
可用一句话概括为“一家写两三本书来”,与之谐音。
氨基酸的理化性质✧氨基酸的两性解离性质:所有的氨基酸都含有能与质子结合成NH4+的氨基;含有能与羟基结合成为COO-的羧基,因此,在水溶液中,它具有两性解离的特性。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基础化学》第一章
SI导出单位
SI倍数单位
第二节 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一.国际单位制 2. SI基本单位 量的名称
长度 质量 时间 电流 热力学温度 物质的量 发光强度
单位 米 千克 秒 安[培] 开[尔文] 摩[尔] 坎[德拉]
符号 m kg s A K mol cd
第二节 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一.国际单位制 • SI长度单位—米(meter)
h
10 deka 十
da
10-1 deci 分
d
10-2 centi 厘
c
10-3 milli 毫
m
10-6 micro 微
μ
10-9 nano 纳[诺]
n
10-12 pico 皮[可]
p
10-15 femto飞[姆托]
f
10-18 atto 阿[托]
a
第二节 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二.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第二节 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一.国际单位制
4. 部分SI词头(常用8个)
因数 词头名称
符号 因数 词头名称
符号
1018 exa 艾[克萨] E
1015 peta 拍[它] P
1012 tera 太[拉]
T
109 giga 吉[咖] G
106 mega 兆
M
103 kilo 千
k
102 hecto 百
O PO O
HOCH O 碱基 CH HC C C OH OH H
腺嘌呤
adenine
H
N
NH
胸腺嘧啶 thymine
H
O
N
O
HN
NH
N
H
人卫第七版分析化学第十五章质谱法
质谱法
仪器分析
离子电离后经加速进入磁场中,其动能 与加速电压及电荷Z有关,即
z为电荷数,e为元电荷,U为加速电压,
m为离子的质量,υ为离子被加速后的运 动速度。
第十五章
质谱法
仪器分析
二、质谱的表示方法 (一)质谱图
以质荷比(m/z)为横坐标,以相对 强度为纵坐标,并将最强的离子峰定为基 峰,强度定为100%,其他离子峰以其对基 峰的相对强度百分值表示。
第十五章
质谱法
仪器分析
EI源的优缺点:
优点:
(1)非选择性电离,只要样品能气化,电离 效率高; (2)应用最广; (3)稳定,操作简便。
缺点:
(1)样品必须能气化,不适宜难挥发、热敏 性的物质; (2)有的化合物在EI方式下分子离子不稳 定,易碎裂, 得不到分子量信息。
第十五章
质谱法
仪器分析
2.化学电离源 (chemical ionization source,CI)
化学电离法是待测物通过气相分子一离子反应来进 行的。核心是质子的转移。 CI源结构(与EI源相似):电离室(离子盒)、灯丝 (锑或钨灯丝)、离子聚焦透镜和一对磁极组成。
第十五章
质谱法
仪器分析
化学电离源常用的反应气是CH4、异 丁烷、NH3、H2O、H2或He等。在高能电子 流的轰击下,反应物(如CH4)首先被电离, 生成一次离子CH3+和CH4+· ,即
第十五章
质谱法
仪器分析
在离子源内,用电加热锑或钨丝到2000oC,产生高速的电子束
第十五章
质谱法
仪器分析
电子轰击法是通用的电离法,是使 用高能电子束从试样分子中撞出一个电 子而产生正离子,即
人卫第七版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05
CHAPTER
人卫第七版营养与动脉粥样 硬化性心脏病的未来研究方 向
深入研究人卫第七版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联 机制
深入探讨人卫第七版营养中各种营养成分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之间的关联机制, 如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研究不同营养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影响,以揭示其 内在机制。
THANKS
谢谢
人卫第七版营养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中的作用
总结词
辅助药物治疗、改善生活质量
详细描述
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过程中,人卫第七版营养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帮助改 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例如,对于高血脂患者,合理的膳食搭配和营养补充可 以降低血脂水平,减轻心脏负担。同时,对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适当的营养支持可以
人卫第七版营养与动脉粥样硬 化性心脏病
目录
CONTENTS
• 人卫第七版营养概述 •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概述 • 人卫第七版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
关系 • 人卫第七版营养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
的应用 • 人卫第七版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
未来研究方向
01
CHAPTER
人卫第七版营养概述
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人卫第七版营养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康复中的作用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促进心脏功能恢复、预防并发症
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康复阶段,人卫第七版营养有 助于促进心脏功能恢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通过合理的 膳食安排和营养补充,可以改善心肌代谢,增强心肌收缩 力,促进心功能的恢复。同时,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 式也可以降低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 活质量和预期寿命。
卫生化学(人教第七版)
卫生化学第一章绪论1、卫生化学(sanitary chemistry):应用分析化学特别是仪器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研究预防医学领域中与健康相关化学物质的质、量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第二章样品采集、保存和预处理1、样品分析的一般程序:样品的采集和保存、样品的处理、分析方法的选择、成分分析、分析数据的处理、分析报告的撰写。
2、样品采集的原则:代表性、典型性、适时性3、样品预处理应达到的目的:1将样品中的被测物转变为适合于测定的形式;2除去干扰物质3浓缩富集4、试样分析溶液的制备方法:(1)溶解法(溶剂浸出法):水溶法、酸性、碱性、有机溶剂(2)分解法:高温灰化、低温灰化、湿消化法、微波溶样法(2)水解法5、常用的分离与富集的方法:溶液萃取法、固相萃取法、蒸馏、膜分离法6、溶剂萃取法(1)基本原理:利用物质在两种不互溶(或微溶)溶剂中分配系数的不同(溶解度)来达到分离、提取或纯化目的一种操作。
(2)相关概念:①分配系数(distribution coefficient):在一定温度下,溶质A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达到平衡时,A在有机相与水相中的浓度比值为常数,用表示。
②分配比(distribution ratio):在一定温度下,溶质A在两项中达到平衡时,A在有机相(o)中各种形式浓度与在水相中(w)的各种形式总浓度之比,即D=Co/Cw。
③萃取效率(extraction efficiency):指物质被萃取到有机相的百分率,即被萃取物质在有机相中的量与被萃取的总物质总量之比,即E%=第三章分析数据处理和分析工作质量保证1、系统误差的主要来源:方法误差、仪器与试剂误差、主观误差2、误差的分类: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1)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由于某些确定性、经常性的因素引起的误差,主要来源有方法误差、仪器与试剂误差及主观误差三方面。
特点:误差的方向在实验中有一致性,可重复出现;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人卫药学第七版分析化学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论
TT/B=mB/VT
TK Cr O /Fe 2 0.005000g / ml
2 2 7
第三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
化学分析
第 三 节 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第三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
化学分析
一、滴定分析中的计量关系 化学反应:
tT + bB = cC + dD
化学计量关系 (摩尔比):
nT : nB = t : b
第三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
化学分析
滴定突跃和突跃范围
滴定突跃(abrupt
change in titration
curve) :
在化学计量点附近(计量点前后±0.1% 范围内),溶液浓度及其相关参数所发生的 急剧变化。
突跃范围(the
range of abrupt change in titration curve) : 滴定突跃所在的范围。
化学分析
指示剂(Indicator):
通过颜色的改变来指示化学计量点到达(确 定终点)的试剂。一般有两种不同颜色的存在形 体。
滴定终点(终点)
(Titration end point, EP):
指示剂改变颜色(滴定终止)的一点。
滴定终点误差(Titration
end point error), 滴定误差(titration error,TE):
第三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
化学分析
第三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
An introduction to titrimetric analysis
第三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
化学分析
滴定分析 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 剂溶液(标准溶液)滴加 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
人卫卫生化学第七版名词解释
误差error:在分析过程中,由于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影响因素,致使测定结果与待测组分的真实含量不完全一致,他们之间的差值称为误差系统误差:是由于分析过程中某些确定因素引起的随机误差:是由于分析过程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引起的准确度: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
用误差来衡量。
是反映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存在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综合指标,决定分析结果的准确程度精密度:是指对同一均匀试样,多次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相互接近程度。
反映了测定值的再现性。
是反映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随机误差大小的指标。
用偏差来衡量检出限:指对某一特定的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和显著水平内,可以从样品中定量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值可疑值:在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重复测定时,得出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甚至个别测定值偏差很大。
这些偏差较大的数据称为可疑值显著性检验:是用统计学方法检验两个分析结果之间有无显著性差异,以此推断他们之间是否存在系统误差,从而判断测定结果或分析方法的可靠性。
质量控制:是指为保持某一产品过程或服务质量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
光谱分析法:是根据物质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建立起来的一类仪器分析方法。
它是基于测量由物质内部发生量子化的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发射或吸收光谱的波长或强度进行分析的方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S:是根据物质分子对紫外光(200-400nm)和可见光(400-760nm)的吸收特征和吸收程度对待测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吸光度:吸光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的度量朗伯比尔定律: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通过稀的,均匀的吸光物质溶液时,物质的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及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
是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依据吸收光谱(吸收曲线):测定溶液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以波长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所绘制的曲线成为吸收光谱或吸收曲线吸收峰:吸收曲线上凸起的部分称为吸收峰最大吸收波长:吸收曲线上最大吸收峰峰顶所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标准曲线法:配置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再选定波长下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得一直线。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基础化学》教学指导第十二章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基础化学》教学指导第十二章第十二章滴定分析首页1基本要求[TOP]1.1掌握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变色点和变色范围的概念;酸碱滴定法中指示剂的选择原则;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的方法以及酸碱滴定结果的计算方法。
1.2熟悉分析结果的误差与偏差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熟悉滴定分析法的基本概念、化学计量点、滴定终点、一级标准物质等概念。
强酸与强碱滴定曲线的特点;一元弱酸、一元弱碱滴定的条件;多元酸多元碱分步滴定的条件;高锰酸钾法和碘量法的基本原理;EDTA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
1.3了解高锰酸钾法和碘量法的应用;沉淀滴定法中Mohr法、Volhard法和Fajan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重点难点[TOP]2.1重点2.1.1.滴定分析的操作程序及计算。
2.1.2酸碱滴定的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
2.1.3氧化-还原滴定法和配位滴定的一般原理。
2.2难点滴定分析的计算及各类滴定条件的选择。
3讲授学时[TOP]建议5~6学时4内容提要[TOP]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4.1第一节滴定分析原理滴定分析的概述1.分析化学的研究内容基本要求重点难点讲授学时内容提要1分析化学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形态分析化学分析仪器分析重量分析容量分析(步骤:标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配位滴定法准溶液的配制→标定→试样含量测定)沉淀滴定法2.适合于滴定分析法的化学反应条件(1)反应必须按化学方程式的计量关系定量且完全反应;(2)反应要迅速(可借助加热或加催化剂等方法);(3)无副反应发生;(4)有可靠简便的方法确定滴定终点。
3.滴定分析的一般过程包括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和分析组分含量测定三个主要部分。
能用于直接配制准确浓度溶液的物质,称为一级标准物质。
一级标准物质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试剂成分应与它的化学式完全符合;(2)纯度应很高(含量>99.9﹪);(3)性质稳定;(4)没有副反应发生;(5)有较大的摩尔质量。
《卫生学(第七版)》知识点汇总
《卫生学(第7版)》教材知识点汇总绪论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概念: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基础医学现代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流行病学、统计学)环境与疾病的关系:“土厚水深,居之不疾;土薄水浅,其恶易觏"。
职业与健康的关系:人类自开始生产劳动以来,就出现了因接触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而发生的疾病,而且职业病伤的发生常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预防疾病不仅是预防医学的目标,也是临床医学的目标,将预防策略分为三个不同的级别,为三级预防:1、第一级预防,病前预防。
2、第二级预防,“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第三级预防,临床预防。
第三章食物与健康●营养素和能量●合理营养●特殊人群营养●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第一节营养素和能量【提纲】一、营养素二、蛋白质三、脂类四、碳水化合物五、能量六、无机盐和微量元素七、维生素一、营养素(nutrients):食物中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
食物中可以被人体利用的营养素有几十种,共分为六大类:①蛋白质②脂类③碳水化合物④无机盐和微量元素⑤维生素⑥水.其中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可以产生热量,为产热营养素,另外三类不可产生热量为非产热营养素。
营养素的功能:(主要为三个方面)1、参与机体组织、细胞的构成,满足机体生长、发育及修复,这是蛋白质的主要功能。
2、提供能量,满足机体基础代谢、活动和劳动所需要的能量,为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的主要功能。
3、维持和调节正常的生理功能,为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重要生理功能.为满足营养素这三个生理功能,要求每一种营养素都应按照一定的比例摄入,因每一种营养素都不可满足营养素的这三个生理功能,所以各种食物应相互搭配食用,才能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
(一)营养素的生理需要量:营养素的生理需要量:指保持人体健康,达到应有发育水平和能充分发挥效率地完成各项体力和脑力活动的、人体所需要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的必需量。
人卫第七版生物化学重点整理完整版
人卫第七版生物化学重点整理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生物化学第一章一、蛋白质的生理功能蛋白质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成分之一,约占人体固体成分的45%左右。
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分布广泛,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组织器官中。
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各种生命功能的直接执行者,在物质运输与代谢、机体防御、肌肉收缩、信号传递、个体发育、组织生长与修复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蛋白质的分子组成特点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编码氨基酸:自然界存在的氨基酸有300余种,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只有20种,且具有自己的遗传密码。
2. 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很接近,平均为16%。
每100mg样品中蛋白质含量(mg%):每克样品含氮质量(mg)××100。
3. 氨基酸的分类所有的氨基酸均为L型氨基酸(甘氨酸)除外。
根据侧链基团的结构和理化性质,20种氨基酸分为四类。
(1)非极性疏水性氨基酸:甘氨酸(Gly)、丙氨酸(Ala)、缬氨酸(Val)、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苯丙氨酸(Phe)、脯氨酸(Pro)。
(2)极性中性氨基酸:色氨酸(Trp)、丝氨酸(Ser)、酪氨酸(Tyr)、半胱氨酸(Cys)、蛋氨酸(Met)、天冬酰胺(Asn)、谷胺酰胺(gln)、苏氨酸(Thr)。
(3)酸性氨基酸: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
(4)碱性氨基酸:赖氨酸(Lys)、精氨酸(Arg)、组氨酸(His)。
含有硫原子的氨基酸:蛋氨酸(又称为甲硫氨酸)、半胱氨酸(含有由硫原子构成的巯基-SH)、胱氨酸(由两个半胱氨酸通过二硫键连接而成)。
芳香族氨基酸: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
唯一的亚氨基酸:脯氨酸,其存在影响α-螺旋的形成。
营养必需氨基酸:八种,即异亮氨酸、甲硫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赖氨酸。
人卫版第七版药剂学表面活性剂
2煤酚在水中的溶解度仅3%左右,但在肥皂溶液 中,却能增加到50%左右,此即煤酚皂溶液. 3 甲酚,p40 4非洛地平,黄体酮,丁香油,p41 掌握
二温度对增溶的影响
1. krafft点 熟练掌握定义
• krafft点克拉夫特点: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 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当至某温度时,其溶 解度急剧升高, 该温度称为krafft点, 相对应 的溶解度即为该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 浓度CMC.
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
学习要求
1. 掌握掌握表面活性剂的概念、结构特征、分 类、物理化学性质;
2. 熟练表面活性剂对药物吸收的影响;表面活 性剂的应用;.
3.了解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性;表面活性剂的毒 性、刺激性和生物降解.
第节 概述
、定义
• 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是指具有很 强表面活性、加入少量就能使液体的 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 在聚氧乙烯链相同时,碳氢链越长,浊点越低;在碳氢链 长相同时,聚氧乙烯链越长则浊点越高.
酸盐 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季铵化物、新洁尔灭 三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卵磷脂,氨基酸型和甜菜碱型 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脂肪酸甘油酯 二多元醇型 三聚氧乙烯型 四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
、离子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1、高级脂肪酸盐: ① 通式:RCOO-nMn+ ② 分类:价金属皂钾、钠皂;二价或多价皂
铅、钙、铝皂;有机胺皂三乙醇胺皂 ③ 性质:具有良好的乳化能力,易被酸及多价
盐破坏,电解质使之盐析. ④ 应用:具有定的刺激性,用于外用制剂.不可
口服.
2、硫酸化物
① 通式:R·O·SO3-M+ ② 分类:硫酸化油硫酸化蓖麻油;高级脂肪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生化学第一章绪论1、卫生化学(sanitary chemistry):应用分析化学特别是仪器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研究预防医学领域中与健康相关化学物质的质、量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第二章样品采集、保存和预处理1、样品分析的一般程序:样品的采集和保存、样品的处理、分析方法的选择、成分分析、分析数据的处理、分析报告的撰写。
2、`3、样品采集的原则:代表性、典型性、适时性3、样品预处理应达到的目的:1将样品中的被测物转变为适合于测定的形式;2除去干扰物质3浓缩富集4、试样分析溶液的制备方法:(1)溶解法(溶剂浸出法):水溶法、酸性、碱性、有机溶剂(2)分解法:高温灰化、低温灰化、湿消化法、微波溶样法(2)水解法5、常用的分离与富集的方法:溶液萃取法、固相萃取法、蒸馏、膜分离法6、溶剂萃取法/(1)基本原理:利用物质在两种不互溶(或微溶)溶剂中分配系数的不同(溶解度)来达到分离、提取或纯化目的一种操作。
(2)相关概念:①分配系数(distribution coefficient):在一定温度下,溶质A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达到平衡时,A在有机相与水相中的浓度比值为常数,用表示。
②分配比(distribution ratio):在一定温度下,溶质A在两项中达到平衡时,A在有机相(o)中各种形式浓度与在水相中(w)的各种形式总浓度之比,即D=Co/Cw。
③萃取效率(extraction efficiency):指物质被萃取到有机相的百分率,即被萃取物质在有机相中的量与{被萃取的总物质总量之比,即E%=第三章分析数据处理和分析工作质量保证1、系统误差的主要来源:方法误差、仪器与试剂误差、主观误差2、误差的分类: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1)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由于某些确定性、经常性的因素引起的误差,主要来源有方法误差、仪器与试剂误差及主观误差三方面。
特点:误差的方向在实验中有一致性,可重复出现;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消除方法: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尽量消除它,当不能消除时,就通过校正系数加以校正。
(2)随机误差(random error):由于一些偶然的、非确定因素引起的误差。
特点:a.不恒定 b.难以校正 c.服从正态分布(统计规律)3、准确度:描述被测组分的测量值(X)与其真实值(μ)之间的符合程度,可以用绝对误差(E)和相对误差(RE)表示。
E=X-μER=E/μ*100%3、精密度: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平行测定时,其分析结果的一致成度。
4、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关系(选择):联系:都是分析结果的衡量指标。
?区别:(1)准确度---是测量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反应分析结果准确的程度 准确度的高低用误差来衡量 。
(2)精密度---同一均匀试样多次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反应每次测量结的接近程度。
精密度的高低用偏差来衡量。
两者的关系: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 精密度高不一定准确度高。
5、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计算必考):(1)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四舍六入五成双五成双的意思是:舍去部分若大于五进一,若等于五时则保留末位成偶数。
~尾数 4,舍。
尾数>5,入。
尾数=5 。
5后面为0:5前奇数,入变双。
5前偶数,不变。
(2)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①加减运算:结果的位数取决于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②乘除运算:有效数字的位数取决于数据中有效位数最少的那个数据. ③乘方和开方:原数据有几位就保留几位 *④对数和反对数:对数尾数的有效数字应与真数有效数字相同 pH 计算,[H+]=10 -3 ; pH = ; 6、Q 检验和Grubbs 可以看看第四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光子具有微观粒子的波动性和粒子性,即波粒二象性。
E=hv= hC/ λ( h 为普朗克常数) 光子的能量与频率成正比,与波长成反比。
2、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其特征 '【吸收峰】:曲线上凸起的部分; $【最大吸收峰】:最大吸收峰所对应的波长,λmax 表示;Aλ吸收峰谷肩峰末端吸收【谷】:曲线上凹陷的部分;【肩峰】:吸收峰旁有时有一个小的曲折;【末端吸收】:在短波长端有时呈现出强吸收而不成峰的部分。
吸收光谱的特征是物质定性分析的依据;在定量分析时,则通过绘制吸收光谱选择合适的测定波长,一般选择λmax,以获得较高的测定灵敏度。
3、朗伯-比尔定律: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通过均匀的非散射体系时,当溶液的浓度(c)或液层厚度(b)呈算术基数增加时,溶液的透光率(T)呈几何基数减少。
即:T=10-kbc。
、A=lg(I0/I t)=-lgT= kbc朗伯比尔定律的影响因素:1、光学因素的影响:1)非单色光的影响;2)杂散光的影响2、溶液的物理及化学因素的影响4、透光度:透过光强度I t与入射光强度I0之比,用T表示。
5、(摩尔吸光系数)ε:当溶液浓度以mol/L,厚度为cm表示的时候,此时的k数值。
与①吸光物质的性质、②入射光波长、③溶剂等因素有关。
6、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组成(1)光源:基本要求:能提供连续、有足够发射强度和良好稳定性的复合光常用光源:钨灯和卤钨灯作为可见光区的光源:350~2500nm的波长氢灯或氘灯作为紫外光区的光源:150~400nm波长(2)单色器单色器作用:将来自光源的连续光谱按波长顺序色散,并能选择出所需的单色光。
单色器组成:由入射狭缝、准光器(、色散元件、聚焦元件和出射狭缝等组成。
单色器的核心部分是色散元件(如玻璃棱镜和光栅),将复合光色散成单色光。
(3)吸收池^光学玻璃的吸收池可用于可见光区,石英材料的吸收池用于紫外光区和可见光区。
(4)检测器(光电管和光电倍增管)光电管工作原理:管内装有一个阳极和一个阴极,阳极用镍制成,阴极是一个金属半圆筒,其凹面涂有一层对光敏感的碱金属或碱金属化合物。
(管内抽真空或抽真空后充入少量惰性气体。
当光照射到光敏阴极时,在光能的作用下,阴极发射出电子,点子在电场作用下射向阳极产生电流。
光愈强,发射的电子就愈多,电流就愈大。
该电流通过负载电阻R变成电压引号,经放大后显示出来。
)(5)显示系统将检测器输出的信号经处理转换成透光度和吸光度显示出来7、分光光度计的类型和优缺点①单光束分光光度计:简单,价廉,适于在给定波长处测量吸光度或透光度,一般不能作全波段光谱扫%描,要求光源和检测器具有很高的稳定性。
②双光束分光光度计:自动记录,快速全波段扫描。
可消除光源不稳定、检测器灵敏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表明光强度瞬间波动不影响吸光度值。
特别适合于结构分析,仪器复杂,价格较高。
③双波长分光光度计:不同波长的两束单色光(λ1、λ2) 快速交替通过同一吸收池而后到达检测器,产生交流信号。
无需参比池,可以消除因吸收池不匹配及参比溶液与样品溶液基体差异等造成的误差。
7、双波长分光光度计工作原理:将不同波长的两束单色光(λ1、λ2) 快速交替通过同一吸收池而后到达检测器。
产生交流信号。
无需参比池。
△=1~2nm。
定性分析绘制吸收光谱,然后比较两者吸收光谱的特征,如:吸收峰数目、最大吸收波长、吸收峰的形状、摩尔吸收系数等&8、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波长原理(等点消除法)(两选一)在干扰组分对待测组分的吸收光谱有干扰的时候或是背景吸收较大的时候采用此法。
在分析时,调整交替照射到吸收池上的两束波长分别为λ1和λ2的单色光的强度相等,设均为I0 ,通过吸收池后,光的强度分别为I1和I2 ,待测组分对λ1和λ2的吸光度分别为A1和A2 ,背景吸收与光散射为A S (因λ1和λ2接近,两个波长下的A S 可视为相等),则有A1 =ε1 bc+ A S A2 =ε2 bc+ A S △A=A2—A1=(ε2—ε1)bc式中ε1 和ε2分别为待测组分在λ1和λ2处的摩尔吸光系数。
△A与溶液中待测组分的浓度c成正比。
由此可知,只要λ1和λ2选择适当,就能将干扰组分消除掉,而对待测组分进行定量测定。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工作原理:当干扰组分的吸收光谱具有吸收峰时,可采用等点吸收法消除干扰,是指在干扰组分的吸收光谱上,选择两个适当的波长λ1和λ2,干扰组分在这两个波长处具有相等的吸光度,而待测组分对这两个波长的吸光度差值应足够大,以便有足够高的灵敏度。
;9、测量条件的选择(选择和判断):一般应该选择λmax为入射光波长。
但如果λmax处有共存组分干扰时,则应考虑选择灵敏度稍低但能避免干扰(吸收大,干扰小)的入射光波长。
10、定性分析方法:(1)绘制吸收光谱(2)比较光谱特征:①吸收峰数目和形状②最大吸收波长③摩尔吸收系数11、定量分析方法:标准曲线法:配置一系列(一般5个)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在待测物质的λmax下,以适当的空白溶液作参比,逐一测定各溶液的吸光度(A)。
然后以A为纵坐标,以浓度c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一般得到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
标准曲线法适合批量样品的分析测定。
用同样方法配制待测测试样的溶液,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其吸光度A x ,然后从标准曲线上查出与吸光度A x 的试样溶液的浓度c x 。
也可由测定数据求得直线回归方程和线性相关系数,根据直线回归方程求算未知溶液的浓度,根据线性相关系数判断线性的优劣。
第五章^第六章分子荧光分析法1.荧光的产生:分子吸收激发光的能量,跃迁到较高能级的激发态→出于激发态的电子不稳定,以无辐射跃迁到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从第一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回到基态的各个能级的过程中,能量以光子的形势释放出来,产生了荧光。
2.激发光谱:表示不同激发辐射波长引起物质发射某一波长荧光的相对效率。
3.荧光光谱:表示荧光物质所发射荧光中各波长的相对强度。
具有以下特征:(1)荧光波长比激发光波长长(2)荧光光谱的形状与激发光波长无关(3)荧光光谱与激发光谱的形状呈镜像对称4.荧光效率:荧光物质吸光后所发射荧光的光量子数与吸收光的光的量子数之比,即:ФF=发射荧光的光量子数/吸收光的光量子数。
(在激发态分子释放能量的过程中,还有许多的无辐射跃迁,要损失一部能量,所以一般都小于1,在0~1之间。
)5.荧光与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关系:(1)共轭双键(2)刚性平面结构(3)取代基的影响:给电子基团使荧光加强;吸电子基团使荧光减弱。
6.|7.影响荧光强度的外部因素:温度、溶剂、激发光、酸度、杂质、散色光,以上因素都考虑,求得最佳强荧光。
8.瑞丽散射光:运动方向变化而能量没有交换的光。
9.拉曼散射光:不只是方向变化,将一部分能量给了溶液分子,而产生了波长更加长的光;或从分子获取一部分能量产生了波长较为短的光。
10.荧光熄灭:指的是荧光物质与其他分子相互作用而使得荧光强度降低的现象。
11.对一定的荧光物质的稀溶液(abc≤),在一定的温度下,当激发光的波长、强度和液层厚度都固定后,其荧光强度与该溶液的浓度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