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思想史专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儒学成为正统 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思想: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政治:起用大量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教育:兴办太学、建立地方教育体系,儒家垄断教育 2、西汉的儒学教育状况 教科书:儒家经典——五经 教官:博士 ——儒家垄断教育 官办最高学府:太学(考试合格做官) ——凭儒学入仕 地方教育系统:各郡县立学校 ——儒学在民间独尊
A
D
3.(2010·浙江文综·13)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 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4.(2009·山东基能力·43)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 。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 ) A.兼相爱,交相利 B.仁者爱人 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社会潜伏着危机:诸侯国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 烈、匈奴为患等
3)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
有为的措施: 政治:必修①: (1)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 ( 2 )加强皇权:用身边做侍从、秘书工作的人任尚书 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经济:必修②: 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稳定物价。 实行货币官铸、盐铁专卖、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征重 税等 军事:(课外补充) 成功反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等
核心思想“仁”和“礼”;提 出“德政”;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 春秋 开创私学并提出有教无类的观 点;著书立说 提出“ 仁政 ”;主张“民贵君 儒 孟子 战国 轻”;性善;舍生取义 家 “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 之”; 礼 法 并 施 , 学习的最高 荀子 战国 目标是把握“礼”;君舟民水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性恶
一、百家争鸣
经济:( 铁犁牛耕)技术,( 井田制 )崩溃。 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制 )崩溃 阶级:“士”阶层的活跃,( 新兴地主阶级 ) 崛起
思想:(私学兴起),思想界相对宽松自由
大动乱,大变革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孔子 春秋
儒 孟子 战国 家 荀子 战国
D
A
二、儒家思想历经两千多年而不衰落的原因
第一:儒家自身:不断适应政治与社会变化; 第二:政治因素:君主专制统治者的推崇;独尊 儒术的结果; 第三:教育因素:由上而下的各级学校都以儒家 经典为教科书,是儒家人才不断涌现,学术得以 不断传承; 第四:经济因素: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王朝社会与 同样强调稳定的儒家思想相互配合。
B
C
7.(2012·海南卷历史·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 民莫敢不 敬;上好 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 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 8.(2008·四川文综·12)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 廷,而政不免予乱”。他批评的是( )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A
D
5.(2011·上海单科·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 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 家,即( )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 6.(2011·广东文综·12)“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 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董仲舒以后的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 1)地位:先秦儒学只是百家之一,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 被当成真理而独尊。 2)内容:先秦儒学谈论现实问题,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谈 论神学。 3)追求;先秦儒学是对“真理”的追求,而董仲舒以后的 儒学则成为儒者的“政治敲门砖”。 4)先秦儒学处于充实发展中,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则被 当作“圣经”。
D
B
11.(2010·上海单科·4)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 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 一家是(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12.(2010·海南单科·1)“欲求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 ,此实天下之巨害也。”这一观点出自先秦( )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 13.(2008·海南单科·2)“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 一观点的人应( ) A.墨翟 B.孟轲 C.荀况 D.韩非
B
C
D
14.(2008·上海单科A组·2) 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 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 A.儒家的思想 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 D.法家的思想 15.(2008·重庆文综·15)“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 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法治管 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集权观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治世之严谨
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 兼相爱,交互利。
墨家
思想主张 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非乐、非命、节葬、尚同
贡献 认识论+逻辑学 特点 ①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 ②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③讲求实际功利(实用)的精神
多角度理解董仲舒新儒学呈现出的新特点
1、 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家、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 一体。
2、主张在政治思想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权威,赋予君
权以神权色彩。 3、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 政”思想。 4、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受到统治者重视,迅速成为封建社 会正统思想。 5、 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本质是唯心主义。 6、承认现实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即维护现实统治。
第二讲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西汉初的治国思想 道家思想——无为而治,儒家思想逐渐复苏
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措施:与民休息
吸取秦亡的教训
出现的问题: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严重、匈奴为患、中央无权
二、汉武帝时期的治国思想
儒家思想——有为而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解决问题,适应形势 董仲舒: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儒 家正统 汉武帝起用儒学家、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设五经博士、办太学、在全国各 郡县设立学校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董仲舒思想中的积极与消极成分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 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 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 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 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3、“新儒学”的实质
文化专制
4、特点 外儒内法
一、从“无为”到“有为”
1、西汉初年的“无为而治”
“无为”:遵循自然的法则而不妄为; “治”:治理。 意思是自己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 所以:无为而治决不是一无所为,不是什么都不做。应该是 不妄为,不随意而为,不违道而为。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 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臧,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汉初为什么提倡“黄老之学”,实行“无为而治”?
儒家关注文化,留下了核心价值,仁爱正义自强 道家关注人生,留下了人生追求,真实自由宽容 法家关注国家,留下了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 墨家关注社会,留下了社会理想,平等互利兼爱
1.(2007·广东单科·2)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国与国的关系 D.夷夏关系 2.(2009·山东基能·42)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 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 ) 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入世之优雅
敬鬼神而远之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孔子连用“焉能事鬼”“焉知死”两个反问句来回答季 路的提问,意在表明什么? 意在表明“敬鬼神而远之,置死亡于度外”的观点。孔子 以反问语气避开了在鬼神问题上的一些没有意义的探讨, 他认为只有把“事人”的事办好了,才有资格谈“事鬼 神”,只有真正懂得了什么是“生”,才有资格谈什么是 “死”。
中国古代思想史专题
第一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1、春秋时期: 创立 2、战国时期:发展 3、秦朝时期:重创(尊法抑儒) 4、西汉时期:独尊 5、魏晋隋唐:三教合一 6、宋明时期:转型(理学) 7、明末清初:批判继承 8、维新变法时期:利用 9、新文化运动时期:全盘否定(儒学统治地位开始动 摇) 10、新中国成立至文革时期:儒学统治地位彻底动摇 11、文革结束至今:儒学焕发新春
三、评价儒家思想
1、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①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道德教育; ②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 ③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 ④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⑤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⑤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2、儒家思想的消极方面 ①它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它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 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 ②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 ③它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负面作用明显; ④它宣扬的等级制度,愚忠愚孝等更应抛弃。 3、态度:扬弃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董仲舒的新儒学中有哪些积极成分?哪些又是在现实生活 中要扬弃的?
积极: 1、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有利于稳定 社会秩序 2、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3、塑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消极: 1、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有专制作风,不利于科技文化 的发展 2、带有神学迷信色彩,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而 宣扬纲常伦理
C
C
9.(2012·山东文综历史·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 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 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10.(2010·山东文综·9)“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 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即董仲舒的“新 儒学”) 1、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1)“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加强君权的需要 (3)“三纲五常”伦理道德 ——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2、董仲舒的“新儒学”的“新” 董仲舒把先秦诸子百家中的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 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 的新儒学体系。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民 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老子 春秋 道 家 庄子 战国
道 家
道是世界的根本;朴素辩证法 老子 春秋 思想;无为而治,主张小国寡 民
庄子 战国 天道和自然无为;齐物;逍遥
出世之逍遥
改革观 法 家
法治管
集权观
改革观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法 家
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吸取秦亡的教 训,缓和社会矛盾。 目的:恢复生产,安定人心,增强国力 表现: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百度文库,如:减轻田赋;免奴为庶; 让士兵回家,并授予田宅、减免赋役等 成效:经过 60 多年的修养生息,汉朝经济实力增强,人 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2、汉武帝有为而治 原因: 1)汉朝经济实力恢复和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