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第四章 十七世纪的欧洲文学

合集下载

第四章 十七世纪的欧洲文学

第四章 十七世纪的欧洲文学

《世界文学》必修课电子教材第四章第四章十七世纪的欧洲文学17世纪是近代工业革命的时代。

资本主义已经在许多国家得到发展,但各国经济政治发展极不平衡,文学上也出现了全然不同的风格和流派。

主要表现在英、法两个国家的文学中。

第一节英国清教徒革命与文学创作1640—1648年英国爆发了以“清教徒革命”,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新加尔文教派要求清理、整顿教会,因此得名“清教徒”。

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1599—1658)出身于贵族家庭,本人是农场主,曾入剑桥大学清教神学院学习,懂法律,是一位虔诚的清教徒,后当选为议会议员。

1642—1646年,他领导英国人民武装斗争四年之久,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1649年1月30日处死在位国王查理一世,建立起共和政体,但斯图亚特王朝1660年复辟,查理二世恢复王位。

奥利弗·克伦威尔的遗体被掘出来吊在绞刑架上。

1688年,辉格党发动“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英国的这场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斗争,分为“清教徒革命”和“复辟时期”与“光荣革命”三个阶段,而由清教徒革命引发的文学创作在复辟时期达到高潮,以弥尔顿为代表。

弥尔顿(1608—1674 )是革命的参加者,复辟时期写下三部长诗:《失乐园》(1667),《复乐园》(1671)和《力士参孙》(1671),均取材于《圣经》,表达自己坚强的革命意志。

约翰·班扬(1628-1688) 清教徒作家。

著有长篇小说《天路历程》(1678 )。

第二节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最早出现在法国,后波及欧洲各国。

古典主义戏剧代表了17世纪欧洲文学的最高成就。

17世纪法国封建统治达鼎盛期,是欧洲最强盛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国家。

1635年创立法兰西学士院,专门规范文艺创作,对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发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古典主义文学)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古典主义文学)
② 第二阶段:古典主义喜剧开创时期,主要是社会问题剧。
《可笑的女才子》(演出的第一个剧目);《太太学堂》(标志着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诞生)
③ 第三阶段:全盛时期,也是他与教会和封建势力斗争最激烈的时期。
《伪君子》(揭露宗教骗子);《恨世者》(讽刺贵族勾心斗角、虚伪做作。)
答尔丢夫恶行败露后,串通官府,把奥尔贡一家赶出大门,还到宫廷告发奥尔贡私藏政治犯的秘密文件,企图置恩人于死地。并声称:“现在王爷的利益是我的头等重要责任。”这种行为昭示了这种伪善不是孤立的个人,伪善的社会孕育了这类伪善的人。
答尔丢夫是17世纪法国封建贵族 和教会势力的化身,是一个假虔徒、伪教士的典型。贪食贪睡贪财贪色是他的本性,上帝是他的工具,虚伪是他的手腕。这个形象的社会意义在于它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民主倾向。答尔丢夫成了“伪善者”的同义语,是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
主要人物虽然到第三幕才出场,但通过开幕人物的议论收到了烘云托月的效果,有一举数得之效:既提出了喜剧的基本冲突,又表现了中心人物与其他人物的基本性格,还为剧情的发展作了有力的铺垫。
③ 该剧还有机综合了多种戏剧因素,喜剧手法异常丰富。
如打耳光、隔墙偷听、桌下藏人,这是民间闹剧的因素。奥尔贡的专横,大密斯的反抗和被赶出家门,这是风俗喜剧的因素;奥尔贡几乎家败人亡,这又是悲剧因素。这种独具风格的喜剧手法,使作品即有滑稽戏谑的的情趣,又有扣人心弦的紧张气氛。
② 其次,莫里哀还进一步揭露答尔丢夫伪装虔诚的罪恶用心。
一看见欧米尔太太就垂涎欲滴,“要拔去上帝这样一个障碍”。当他的罪行面临败露时,他伪装深受委屈而不予计较,致使奥尔贡盛怒之下将儿子赶出家门,并立下字据,把全部家产赠给答尔丢夫。至此,伪君子的罪恶用心已昭然若揭。

外国文学史,讲义第4章 17世纪文学

外国文学史,讲义第4章 17世纪文学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人文主义向启蒙主义的过渡包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清教徒文学)、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巴洛克文学第一节概述背景:欧洲封建社会整体处于封建专制强盛时期,但是随着资产阶级发展带来的矛盾,引起了中欧资产阶级革命。

代表国家:英国:资本主义领军国家;法国:建立欧洲最强大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影响:客观上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环境,使得社会与国家得到安定,追求理性思想发展。

一、巴洛克文学(贵族文学)起源:来源于葡萄牙的词语,之后用来形容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一种崇尚装饰与雕琢的建筑。

内容:偏重宗教狂热、对世事绝望,情绪夸张颓废,用词华丽,结构宏阔,风格扑朔迷离二、英国资产阶级文学1642年,英国资产阶级发动战争,建立共和国。

新政府妥协建立君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革命期间,产生了资产阶级文学,代表人物约翰·弥尔顿(英国古典主义的奠基人之一,理论著作《论戏剧体诗》他主张悲剧中的“三一律。

”)代表作:《失乐园》《复乐园》《士力参孙》1)《失乐园》,取材《旧约·创世记》,被认为“欧洲文学史上文人史诗的典范之人”。

(写亚当、夏娃在撒旦引诱下偷食禁果,因而被上帝逐出乐园的故事)2)《复乐园》,取材《新约·路加福音》(《圣经·新约全书》中的部分)(人子耶稣)(也是写宗教故事的长诗,诗中的撒旦不是反叛者而是诱惑者,他以金钱、荣誉、权势等引诱耶稣,企图使耶稣放弃拯救人类的理想。

这里耶稣的形象表现了复辟时期清教徒革命家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也可以说是诗人的自况)。

3)一部诗剧《力士参孙》:取材《旧约·士师记》(诗剧,民族英雄参孙是大力士)三、法国古典主义文学(一)古典主义文学1.背景:君主专制政治的产物,是绝对王权用来加强中央集权、反对分立主义思想工具。

2.名词解释:17世纪的古典主义文学最早出现于法国。

所谓古典主义,是指17世纪流行于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文学思潮。

经典课件:外国文学17世纪文学

经典课件:外国文学17世纪文学

.
20
创作的第一阶段(1659-1663)
《太太学堂》海报
1659-1663,是莫里哀开 始创作古典主义戏剧的 时期。
比较重要的作品有: 《可笑的女才子》 (1659)、《丈夫学堂》 (1661)和《太太学堂》 (1662)。
《太太学堂》的上演标 志着法国古典主义喜剧 的诞生。
.
21
创作的第二阶段(1664-1668)
高乃依一共写了30多 个剧本。
主要作品有四大悲剧 《熙德》﹑《贺拉斯》 ﹑《西拿》和《波利 厄克特》
《熙德》被看作古典 主义悲剧的奠基之作。
.
7
让·拉辛(1639—1699)
让·拉辛的创作代表 了法国古典主义悲剧 的最高成就。
代表作是《安德洛玛 刻》和《费得尔》。
拉辛着重揭露封建统 治阶级的黑暗和罪恶, 激起人们的恐惧和愤 怒,他的作品具有更 鲜明的现实意义。
当时欧洲的大部分地区仍旧处在封建统治 之下,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呈现出不平衡 性。
.
4
17世纪重要的科学家
1.具有为专制王权服务 的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2.崇尚理性。 3.模仿古代经典,注重
艺术形式的规范化。 (名词解释:三一律)
法国“太阳王”路易十
.

6
高乃依(1606—1684)
1664-1668,是莫里哀创作的成 熟期和“黄金时代”。
这个时期作品的思想性、战斗性 和艺术性都达到了他自己的最高 水平。
主要作品有:《伪君子》(《达 尔杜弗》,1664)、《唐璜》 (一译《石宴》,1665)、《恨 世者》(1666)、《悭吝人》 (1668)和《乔治·唐丹》 (1668)等名作。
.
22
《悭吝人》(1668)

世纪文学专题培训

世纪文学专题培训

▪ 巴洛克文学
▪ 巴洛克文学旳名字是从巴洛克艺术而来。它与巴洛 克艺术风格一致, 内容上带有宗教神秘色彩,艺术 上借鉴中古文学象征、寓意、梦幻手法,语言雕琢, 体现出华丽纤巧旳风格。巴洛克文学属于贵族文学, 它在各国文学中都有反应。
第二节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
一、古典主义文学旳产生和发展
17世纪法国文学旳主流是古典主义。古典 主义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作为创作典范,要求模 仿古典文学而得名,又称“新古典主义”。古典 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首先出目前法国,随即 涉及全欧,成为二百年间欧洲文坛旳主要文学流 派。
▪ 《安》剧写了4个人旳爱情纠葛。国王卑吕斯(阿喀琉斯旳儿子)不顾 国家利益,要娶女俘安德洛玛克(赫克托耳旳寡妻),遭到未婚妻爱妙 娜(海伦旳女儿) 旳嫉恨,命令追求自己旳使节奥赖斯特(阿伽门农旳 儿子)杀死卑吕斯。卑吕斯死后,爱妙娜又悲痛自杀。奥赖斯特见状疯 狂。3人在理性与感情冲突中做了情欲旳牺牲品,惟有安德洛玛克做到 理性与感情旳统一。为了保全儿子,她答应与卑吕斯结婚,却决定在结 婚仪式后自杀,保全名节。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同步又具有保守性。革 命早期虽然经过内战,推翻了王权,处死了国 王,建立了共和国,但是资产阶级害怕劳感人 民进一步旳民主要求,又从国外迎来查理二世 做国王。使英国出现了20数年斯图亚特王朝统 治旳复辟时期。最终,这次革命以大资产阶级 与土地贵族妥协,建立君主立宪制旳政权而告 终。
17世纪英国文学旳主要成就是以弥尔顿为 代表旳资产阶级革命文学(亦称清教徒文学)。
▪ 4.喜剧夸张 ▪ 夸张是喜剧艺术必须采用旳手段之一。莫里哀在塑造形象时,在细节上
尽量渲染,大肆铺张,从而突出人物旳主要特征。
▪ 例如对答尔丢夫贪吃旳细节描写是十分夸张旳,说他一顿能吃“两只竹 鸡,外带半只切成细末旳羊腿”再加四瓶葡萄酒。

4章17世纪欧洲文学

4章17世纪欧洲文学

第二节 莫里哀 (1622-1673)
他是一个独来独往的 人,他的喜剧接近悲剧, 戏写得那样聪明,没有人 有胆量敢模仿他。 ——歌德 他的荣誉什么也不缺 少,我们的光荣却缺少了 他。 ——法兰西戏剧院
一、生平创作概况
17世纪法国杰出的古典主义喜剧作家.从事 戏剧事业31年,历经坎坷波折. 光耀剧团,欠债,入狱---跑江湖剧团(13 年)----巴黎“小布尔崩剧场”---1673年演 出<心病者> 把欧洲的喜剧提到了真正近代戏剧的水平.
C. 由情境引起的笑 (“贬低”原则:降低严肃性,丧失尊严感) D.由语言引起的笑 (二) 《伪君子》(五幕喜剧)
1.上演的历史背景 (巴黎“圣体会”) 2.塑造人物的喜剧技巧 (重点) 人物: 达尔杜弗 桃丽娜(女仆) 奥尔贡 欧米尔(奥妻) 柏奈尔夫人 达米斯(奥子) 玛丽亚娜(奥女) 吸收了闹剧、传奇喜剧、风俗喜剧等多种因素. 从喜剧的开端、高潮、结尾,谈塑造人物的艺术技巧.
拉雪兹公墓位于巴黎东部,占地44公顷,正式名 称是“东部公墓”。这里曾是“太阳王”路易十四 (1643-1715在位)的忏悔神父——耶稣会士拉雪 兹的豪华别墅。 拉雪兹公墓划分为几十个墓区, 许多著名人士长眠于此,如法国最伟大的喜剧作家 莫里哀(1622-1673,虽然由于他的一部喜剧严重 冒犯了神职人员,导致了教廷的反对,他仍旧葬在 了宗教墓地,不过葬礼是在夜晚持火炬举行的。
作品特点是把生活 写透,把矛盾写透,把 性格写透.
二、喜剧杰作《伪君子》
(一)关于喜剧的特质及其构成 1.喜剧是与“滑稽”相联系的艺术种类 2.喜剧是令人发笑的艺术,能给人特殊的精神 自由: 庆幸感 优越感 轻松感 满足感 3.喜剧的构成源泉主要源于------“不一致” A. 形体的不一致引起的笑 B.人物性格的不一致引起的笑

外国文学4-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外国文学4-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第四章古典主义文学主讲教师尹振球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十七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流古典主义文学,与路易十四时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莎士比亚《第十二夜》中一首诗⏹约翰·多恩(1572-1631)的《歌》幼年的路易十四⏹乔治·赫伯特(1591-1674)的《美德》——从文艺复兴时代对人欲的肯定,到17世纪人们对纵欲者的讽刺,时代精神又在发生变化。

第四章古典主义文学⏹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莫里哀第一节概述⏹一、社会历史背景:政治与经济状况⏹1、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欧洲历史掀开新的篇章;⏹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迅速发展,特别是在英国,表现极为突出,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面临一场巨大变革;⏹3、整个欧洲呈现出发展的不平衡性:英国社会发展最为先进,意大利、德国和西班牙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甚至出现某种程度的倒退,而在法国却表现出新旧两种力量势均力敌的状态。

二、文化社会思潮与文学思潮:⏹1、人文主义滑入低谷,宗教信仰回潮,社会思潮出现重大转折;⏹英国的“玄学派”诗歌与清教徒作家⏹法国的思想家帕斯卡尔和他的《思想录》约翰·弥尔顿2、巴罗克风格对文学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巴罗克”风格:⏹“巴罗克”(Baroque)一词来自葡萄牙语,本指种珍珠,后来人们用以指称一种夸饰风格,尤其是建筑、绘画、音乐中的一种风格。

他的突出特征就是金碧辉煌、气势雄伟、崇尚华丽与雕琢。

⏹(2)“巴罗克”风格对文学的影响:3、古典主义成为文化艺术的主流:⏹(1)古典主义产生的根源和背景:⏹——时代精神的突出体现。

(2)古典主义的基本特征:路易十四画像第一、具有为君主专制王权服务的鲜明的政治倾向性;第二、注重理性。

理性即人的良知,古典主义主张用理性克制情欲,以理性统治国家,以国家民族为重;第三、模仿古代,重视格律,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楷模。

⏹(3)“三一律”⏹这是古典主义对戏剧创作提出的一个原则性的规范,它要求一出戏只演一件事,剧情必须发生在同一地方,时间在一昼夜之内,即时间、地点、情节三者的整一,这就是古典主义戏剧的“三一律”。

外国文学史第四章十七世纪文学古典主义文学

外国文学史第四章十七世纪文学古典主义文学

古典主义悲剧
法国古典主义悲剧代表作 家是高乃识,具有贵 族倾向。
外国文学史第四章十七世 纪文学古典主义文学
高乃依
高乃依(1606— 1684)法国古典主义 悲剧创始人,出身律师 家庭,长期从事律师事 务。1629年开始创作。
代表悲剧《熙德》 (1636),《贺拉 斯》、《西拿》等。
弥尔顿
弥尔顿(1608—1674)英 国诗人,资产阶级革命活动家 和革命文学的代表。他在政治 上是激进派,宗教上属于独立 派。革命期间,他写了很多政 论文,批驳国内外反对派对革 命的污蔑和攻击。他的文学代 表作是晚年写的三部长诗: 《失乐园》、《复乐园》、 《力士参孙》。
弥尔顿是继莎士比亚之后 最有名的英国诗人。晚年失明。
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政变,史称 “光荣革命”,推翻了复辟王朝,建立了土地贵族和大资 产阶级联盟的君主立宪政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 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时代,因而历史界通常把1640年 作为世界史的开端。
外国文学史第四章十七世 纪文学古典主义文学
清教徒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是以宗教革命的形式出 现的,它的思想体系就是清教主义,它是资产阶级意 识形态的宗教形式。因此,它又被称为清教徒革命。
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 基调子是理性战胜情感。 人物多采用罗马史上的 英雄。气势悲壮外纪激国文文学越学古。史典第主四义章文十学七世
英雄悲剧
表现悲剧英雄理性与感情的冲突
以公民义务战胜个人激情
为国家利益牺牲个人家庭幸福。 把爱情摆在次要地位。
情节动人重于心理描写,英雄气 概重于儿女情长。主张悲剧写重大 题材。
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classicism)含有“学古”与“法上”两 层意义,取法于古代上流作品,一直是各个时代古 典主义的基本信念。

第四章 十七世纪文学

第四章 十七世纪文学

第四章十七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1、社会状况17世纪的欧洲大陆处在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继续斗争并取得相对平衡的阶段。

但是,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却遇到了挫折。

英法两国异军突起。

英国在1649年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

法国建立了欧洲最强大的君主专制国家。

“太阳王”路易十四大权独揽,“朕即国家”。

文艺复兴时期的动荡纷争过去了,代之以相对统一安定的生活,人心思定,遵循理性与秩序的思想占了上风。

2、古典主义文学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它形成和繁荣于法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

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同路易十四的爱好和政策也存在密切关系,如莫里哀由于得到他的保护而坚持自己的创作方向,取得《伪君子》上演的胜利,以及拉辛、布瓦洛等人在文坛获得声誉也与他的政策有关。

笛卡尔的唯理主义为古典主义提供哲学基础。

古典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第一,受到王权的直接干预,在政治思想上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封建割据,歌颂英明的国王,把文学和现实政治结合得非常紧密。

第二,宣扬理性,要求克制个人情欲。

第三,尖锐地抨击贵族的奢侈淫逸、腐化堕落,同时也批判资产阶级的愚顽、附庸风雅和想成为贵族的心理。

第四,古典主义悲剧多以帝王将相、宫闱秘事为题材,继承了古希腊悲剧的传统。

古典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第一,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汲取艺术形式和题材。

第二,有一套严格的艺术规范和标准,如戏剧创作要遵守“三一律”。

第三,主张语言准确、精练、华丽、典雅,表现出较多的宫廷趣味。

第四,人物塑造类型化。

古典主义文学在各国成就:法国:皮埃尔·高乃依(1606—1684)是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其代表作是《熙德》。

第二个代表是让·拉辛(1639—1699)其代表作是《费得尔》。

让·德·拉封丹(1621—1695)的《寓言诗》。

尼古拉·布瓦洛(1636—1711)是古典主义的理论家,代表作是《诗的艺术》。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25页]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25页]
所谓“三个一致定律”,即要求戏剧“一地、一天 内完成一个故事”。严格的规范,迫使剧作家们 “戴着镣铐跳舞”,呕心沥血地去创作精品,实现 了古典主义戏剧的繁荣。当然,日久天长,规则成 了僵死的教条,便走向了反面。
2021/2/23
二、清教徒文学与古典主义戏剧
古典主义戏剧艺术大致可分为贵族和平民两种倾向。 ✓ 贵族趣味孕育于巴黎的“沙龙”文化,这种来自上流社会的无形
《伪君子》是莫里哀最精彩的剧目之一, 也是遭受磨难最多的作品。此剧在宫内首 演后,当即遭到以太后和主教为首的保守 势力的猛烈抨击,明令禁演。这迫使莫里 哀不得不几度做出修改,三次直接上书国 王路易十四。
2021/2/23
《伪君子》梗概
富商奥尔贡把“虔诚”的信徒达尔杜弗请回家中尊为上宾, 奉为“导师”,要求全家人都关心他,顺从他。奥尔贡外出归来, 女仆桃丽娜告诉他妻子病了,他却毫不在意,只是一再追问达尔 杜弗状况如何。他还打算毁掉原来的婚约,把女儿嫁给达尔杜弗。 不料达尔杜弗却看上了奥尔贡的妻子艾耳密尔,恬不知耻地向她 求欢。此事恰被儿子大密斯撞见,便向其父告发。但鬼迷心窍的 奥尔贡不仅不信儿子的话,反而气急败坏地将儿子赶出家门,并 把全部财产转给了达尔杜弗。无奈之下,艾耳密尔让奥尔贡藏在 桌下,佯装答应达尔杜弗的追求,使达尔杜弗丑态百出,原形毕 露。
2021/2/23
二、清教徒文学与古典主义戏剧
法国的古典主义文学在17世纪的欧洲独领风骚。它是一个最早接 近现代意义的文学思潮,虽没有宣言声明,但有共同遵循的创作 原则,也有系统的理论总结;虽没有明确的集团性,但有共同风 格的作家群。
古典主义发源于意大利,在法国生根开花。法国王权的文化政策, 为戏剧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古典主义戏剧与王权之间便 有了既依附又背离的微妙关系。

第四章 17 世纪文学

第四章 17 世纪文学

第四章17 世纪文学一、17S 的文学类型:古典主义文学:17S 欧洲主要文学思潮,形成繁荣于法国,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

基本特征:1、政治上:拥护王权,歌颂开明君主;2、哲学上:崇尚理性,强调感情服从理智,个人利益让位于国家利益;3、文学上:学习古代,奉古希腊、古罗马为典范,遵守规则。

在形式上、语言上强调严整、典雅。

对戏剧而言,恪守“三一律”。

古典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第一,受到王权的直接干预,在政治思想上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封建割据,歌颂英明的国王。

第二,宣扬理性,要求克制个人情欲。

第三,尖锐地抨击贵族的奢侈淫逸、腐化堕落,同时也批判资产阶级的愚顽、附庸风雅和想成为贵族的心理。

第四,古典主义悲剧多以帝王将相、宫闱秘事为题材,继承了古希腊悲剧的传统。

古典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第一,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汲取艺术形式和题材。

第二,有一套严格的艺术规范和标准。

第三,主张语言准确、精炼、华丽、典雅,表现出较多的宫廷趣味。

第四,人物塑造类型化.三一律——古典主义戏剧把文学创作的技巧和形式加以规范化,形成一整套作家必须严格遵循的艺术规范,“三一律”就是其中主要的规则之一。

所谓“三一律”,是规定戏剧的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一致,即剧本的情节只能有一条线索,故事发生在同一地点,剧情在24 小时内完成。

悲剧代表作家:高乃依地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熙德》是古典主义第一部典范和奠基之作。

其他作品《贺拉斯》、《西拿》、《波里厄克特》、《费得尔》拉辛古典悲剧第二代表。

《安德罗玛克》拉封丹《寓言诗》使寓言创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布瓦洛《诗的艺术》提出了古典主义的美学原则,成为古典主义的艺术法典。

喜剧代表作家:莫里哀《吝啬鬼》(阿尔巴贡是“守财奴”“吝啬鬼”形象,前有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夏洛克,后有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葛朗台)《伪君子》(答尔丢夫,绝妙的铺垫“最伟大最好的开场”)巴洛克文学: 巴洛克本意是不合规则的意思,原指一种过分雕琢华丽的建筑,巴洛克风格后来影响到艺术、文学领域。

4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4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让· 拉辛(1639—1699)


让·拉辛的创作代表 了法国古典主义悲剧 的最高成就。 代表作是《安德洛玛 刻》和《费得尔》。 拉辛着重揭露封建统 治阶级的黑暗和罪恶, 激起人们的恐惧和愤 怒,他的作品具有更 鲜明的现实意义。
尼古拉· 布瓦洛(1636—1711)



尼古拉·布瓦洛是古典主 义的发言人和立法者。 他最重要的作品是用诗体 写成的文艺理论《诗的艺 术》(1674)。 在《诗的艺术》中,他阐 明了古典主义美学观点和 创作原则,对法国古典主 义文学的成就进行了总结 和概括。
17世纪重要的科学家和哲学家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特征
1.具有为专制王权服务 的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2.崇尚理性。 3.模仿古代经典,注重 艺术形式的规范化。 (名词解释:三一律)

法国“太阳王”路易十 四
高乃依(1606—1684)



高乃依一共写了30多 个剧本。 主要作品有四大悲剧 《熙德》﹑《贺拉斯》 ﹑《西拿》和《波利 厄克特》 《熙德》被看作古典 主义悲剧的奠基之作。
约翰· 德莱顿(1631—1700)

复辟王朝的桂冠诗人。
英国文学批评的创始人, 在《论戏剧诗》和《悲剧 批评的基础》等作品中, 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古典诗 学的原则,为英国古典主 义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 础 。
约翰· 班扬(1628—1688)



王朝复辟期间带有民主 倾向的清教徒作家。 他以整本旧约为背景创 作出一部伟大的寓言— —《天路历程》 (1678)。 《天路历程》以梦境游 历来描写基督徒追求信 仰的过程。
创作的第一阶段(1659-1663)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莫里的早期创作(1645-1658)
总评:思想上探索和艺术上积累时期。 表演:从民间戏剧汲取营养,学习普通语言, 向意大利职业喜剧家学习; 编剧:即性闹剧和情节戏剧,诸如《冒失鬼》 《情仇》 特点:戏剧创作主题浮浅,内容流俗,体现出 较强的民主倾向
莫里哀的风俗喜剧(1659-1663)
古典主义文学思想特征
第一,受到王权的直接干预,在政治思想上 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封建割据,歌颂英明的 国王,把文学和现实政治结合得非常紧密。 第二,宣扬理性,要求克制个人情欲。 第三,尖锐地抨击贵族的奢侈淫逸、腐化堕 落,同时也批判资产阶级的愚顽、附庸风雅 和想成为贵族的心理。 第四,古典主义悲剧多以帝王将相、宫闱秘 事为题材,继承了古希腊悲剧的传统。
《熙德》
拉辛
拉辛(1639—1699) 法国古典主义悲剧家,出 身财政官家庭,本人做过 路易十四的史官。写作11 部悲剧,一部喜剧。代表 作是《安德洛玛刻》和 《费德尔》。
悲剧调子是情感战胜 理性,人物常常采用希腊 史上的美人,多缠绵悱恻 的艳史。情调阴柔平淡。
性格悲剧
拉辛的悲剧是性格悲 剧,心理描写占主要地位, 以恋爱心理为主。不重情 节,以人物的动机和希望 来决定情节的发展。
巴罗克文学
产生于16世纪下半叶,兴盛于17世纪。起源于 意大利和西班牙,兴盛于法国; 特点:词藻华丽,精雕细刻,富丽繁复,讲究修辞。
意大利巴罗克文学的代表是诗人马里诺,他的长诗 《阿多尼斯》,其中编织了许多插曲,诗句华丽,形 成了一种“马里诺诗体”。 西班牙诗人贡戈拉,在他的作品《孤独》中,比喻新 奇,形象冷僻,词汇夸张,句式对偶,这种特点被称 为“夸张主义”,又称“贡戈拉主义”。 德国作家格里美尔豪森的作品《痴儿西木传》也有明 显的巴罗可文学特征。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复乐园》(1671)
• 重塑耶稣,成为资产阶级清教徒革命家 形象,主要任务是反抗暴政、专制。
“我梦想从罗马的桎梏中把人民解放出来, 把世界各地的暴行镇压下去。”
《力士参孙》(1671)
• 主题是革命行动,充满对于斗争的热情 和号召。
古典史诗的终结
• 三部长诗继承了荷马史诗和维吉尔史诗 的传统。它不仅是宗教史诗,也是一部 心理叙事诗,探索精神道德。它标志着 英雄史诗的结束。
布瓦洛(1636—1711)
• 古典主义的总结者和立 法者,诗体理论著作 《诗的艺术》。 • 理性原则:情节要合情 合理 • 自然原则:故事逼真, 性格要相称和一贯, • 道德原则:文艺必须有 社会教育意义
高乃依 Corneille (1606—1684)
• 古典主义悲剧的奠基人 • 《熙德》Le cid 古典主
• 悲剧调子是情感战胜理性, 从反面表现缺乏理智的恶果。 人物常常采用希腊史上的美 人,多缠绵悱恻的艳史。情 调阴柔平淡。
思考:
• 古典主义强调理智克服情感,这与文艺
复兴人文主义精神有什么关系?
古典主义文学的特点
• 拥护中央王权,歌颂贤明君主 • 崇尚理性原则,理智克服情感 • 摹仿古代文学,重视艺术法则
古典主义产生的文化背景
• 政治基础:适应当时法国王权高度集中 的要求 • 哲学基础;理性主义哲学 • 文学传统、民族传统和人们的审美趣味、 社会心理
理性主义哲学
英国经验派
• 培根、霍布斯和洛克:外部世界是经验的基 础 • 贝克莱、休谟:外界是感觉或表象的总和 大陆理性派 • 笛卡儿、荷兰的斯宾诺莎和德国的莱布尼茨 • 认为感性知识不可靠,强调只有用推理的方 法才能得到真正可靠的知识,真理的标准是 观念的清晰明白。

17世纪欧洲文学

17世纪欧洲文学

《熙德》 《熙德》剧照
拉辛:性格悲剧
拉辛的悲剧是性格悲剧,
心理描写占主要地位, 以恋爱心理为主。不重情节,
以人物的动机和希望
来决定情节的发展。 悲剧主人公都是平凡的弱者,
多愁善感,意志薄弱,
始终受感情冲动支配, 悲剧结局是人物为情欲而牺牲。
《安德洛玛克》
《安德洛玛克》
拉辛的悲剧《安德洛玛克》取材古希腊悲剧家欧里 庇得斯的同名悲剧。拉辛把它改编为一部宫廷内部 多角恋爱,互相残杀的悲剧。 《安》剧写了4个人的爱情纠葛。国王卑吕斯(阿 喀琉斯的儿子)不顾国家利益,要娶女俘安德洛玛 克(赫克托耳的寡妻),遭到未婚妻爱妙娜(海伦 的女儿) 的嫉恨,命令追求自己的使节奥赖斯特 (阿伽门农的儿子)杀死卑吕斯。卑吕斯死后,爱 妙娜又悲痛自杀。奥赖斯特见状疯狂。3人在理性 与感情冲突中做了情欲的牺牲品,惟有安德洛玛克 做到理性与感情的统一。为了保全儿子,她答应与 卑吕斯结婚,却决定在结婚仪式后自杀,保全名节
他们的悲剧代表正统的古典主义,是具体化的 贵族意识,具有贵族倾向。古典主义悲剧的艺 术特点和美学思想着重表现在他们的创作中。
高乃依(1606-1684):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 其代表作是《熙德》,这也是古典主义第一部典范 作品和奠基作。《熙德》是五幕诗剧,突出描写爱 情与天职(也即情感与理智)的冲突。
三、清教徒文学:
背景:
17世纪是英国历史上最动荡的阶段之一,先后 发生了三大事变:资产阶级革命;王朝复辟 及 “光荣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封建社会的终结, 资本主义社会的开端,对欧洲和全世界有深 远的影响。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0年,英王查理一世为筹措军费召开国会,新国 会在选举时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获胜,这届国会存在 到1653年4月,长达13年,史称“长期国会”,它 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外国文学上篇课件第4章十七世纪文学

外国文学上篇课件第4章十七世纪文学

(希腊)
(希腊)
感情 ----发疯
感情----自杀
国家利益、个人荣誉、人的生命都成为 情欲的牺牲品。
外国文学上篇课件第4章十七世纪 文学
安 德 罗 玛 克
外国文学上篇课件第4章十七世纪 文学
古典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是:
1. 从古希腊罗马文学中汲取艺术形式和题 材。
2. 遵守“三一律”,即情节、时间、地点 必须保持“整一”。
第四章:17世纪文学
理性与信仰之辩
外国文学上篇课件第4章十七世纪 文学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一节 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概况
一、古典主义的产生和特点
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它形 成和繁荣于法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提出 以古希腊罗马文学艺术为典范,因而有古典主义 (又叫新古典主义)之称。 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 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 古典主义的繁荣同路易十四的爱好和政策(朕 即国家,君权神授)也存在密切关系。
勒内·笛卡儿的唯理主 义是古典主义的哲学 基础。
笛卡儿的名言“我思 故我在”:感觉是不 可靠的,理性是一种 先天的认识能力,是 一切认识的根源,人 凭理性认识万物的真 伪,判明是非。
笛卡儿的理论直接指 导了古典主义作家的
创作。 外国文学上篇课件第4章十七世纪
文学
古典主义剧场
外国文学上篇课件第4章十七世纪 文学
外国文学上篇课件第4章十七世纪 文学
外国文学上篇课件第4章十七世纪 文学
探索时期(1659-1663)
• 《可笑的女才子》(1659), 以令人捧腹的情节 和人物嘲笑了风行一时的贵族沙龙文体之矫揉 造作,挪揄文化浅陋的资产阶级的附庸风雅。
• 《丈夫学堂》(1661) 就女子教育问题为主题 ,既批评了不尊重甚至不信任人的封建观念, 同时肯定了顺乎天性、参与生活的开明思想。

第四章十七世纪文学

第四章十七世纪文学

第四章十七世纪文学十七世纪的欧洲,针对文艺复兴时期个性解放带来的人欲横流和社会混乱,开始重建理性和社会道德规范,强调人的情感对理智、个人愿望对国家、民族和集体利益的服从。

作为十七世纪文学主潮的古典主义文学,必然重原则理性而少生命热情,重责任服从而少个性张扬,重规范戒律而少突破创新。

这是一次对社会意识和文学的清理,主体特征是节制、自律、规范、整合。

第一节概述一、十七世纪欧洲的欧洲社会与文学潮流十七世纪欧洲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文学发展的不平衡。

法国作为十七世纪欧洲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的最高典范,其王权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妥协,成为这一时期法国社会的主要特征。

这种服从王权的政治格局促成了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繁荣。

英国是代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发展潮流的国家,因此代表资产阶级革命精神的清教徒文学成为英国文学的主潮。

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政治经济的衰落,也阻碍了其文学的发展,代表贵族趣味的巴洛克文学在这些国家颇为流行。

二、十七世纪欧洲的三种文学(一)巴洛克文学“巴洛克”一词源于西班牙语barruco ,意为不规则的珍珠。

巴洛克风格指16——17 世纪的音乐、绘画、建筑和文学的风格,比喻非常规的、奇异古怪的美。

其特点表现为典雅华美的形式,夸张雕琢的技巧,晦涩玄奥的内容,文学方面继承了中世纪文学梦幻、寓意、象征的表现手法。

巴洛克文学发端于意大利和西班牙,兴盛于法国。

代表作家及作品:意大利“马里诺派”的旗手马里诺的长诗《阿多尼斯》。

西班牙“贡戈拉派”的祭酒贡戈拉的叙事长诗《莱尔马公爵颂》和寓言长诗《波吕斐摩斯和加拉特亚的寓言》;戏剧家卡尔德隆的《人生如梦》。

法国小说家奥雷诺·德·于尔菲的小说《阿斯特雷》;诗人阿格里帕·多比涅的《惨景集》,马莱布的《圣彼得的眼泪》等。

(二)清教徒文学英国17 世纪文学主要是体现清教徒思想的资产阶级革命文学。

清教徒运动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手段,其意义远远超出了教会改革的范畴,清教徒精神在宗教、社会、政治、经济、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四章第一节 17世纪文学

第四章第一节 17世纪文学


清教徒反对奢华纵欲,提倡节俭勤奋 的进取精神,主张现实社会中财富的积累, 这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和意志。 清教徒布道家约翰· 卫斯理概括了这种 清教徒精神:“拼命地挣钱、拼命地省钱、 拼命地捐钱”。
清教徒:新兴的资产阶级 清教徒革命:资产阶级革命 清教文学:资产阶级文学
代表作家:约翰· 弥尔顿
这部戏剧符合古典主义文学的思想特点: 政治上拥护王权。 艺术上:崇高严肃的悲剧风格。
拉辛(1636—1699):
其创作特点是: 1、擅长塑造女性形象,刻画女性心理。 2、写情欲淹没理性,从而控制并毁灭人。 他的代表作有《安德洛玛克》和《费得尔》
《费得尔》: 雅典王后费得尔因不能克制自己的情欲而 走向犯罪的故事,是拉辛心理悲剧的代表 作。她是瑞典国王的后妻,她向国王前妻 的儿子求爱,遭到拒绝后恼羞成怒,反诬 王子对她有不轨行为。国王怒而处死王子。 王子死后,费得尔也悔恨自尽,死前道出 了真情。 剧本批判滥施情欲、缺乏理性的思想行为。
生平(1608--1674):
英国诗人、政论家,出生于伦敦一个富 裕的清教徒家庭。父亲爱好文学,受其影 响,弥尔顿从小喜爱读书,尤其喜爱文学。 16岁时入剑桥大学,并开始写诗,并取 得硕士学位。因目睹当时国教日趋反动, 他放弃了当教会牧师的念头,闭门攻读文 学6年,一心想写出能传世的伟大诗篇。
撒旦的形象:
叛逆的英雄,资产阶级革命战士形象 “与其在天堂里做奴隶,倒不如在地狱里称 王”

作者对撒旦的态度有些矛盾:一方 面,批判骄矜的撒旦,另一方面,感情上 却同情他所处的地位,因为撒旦受上帝惩 罚,很像资产阶级受封建贵族的压迫,在 作者笔下,撒旦又完全是一个受迫害的革 命者。所以,大致来说,对撒旦是歌颂大 于批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文学》必修课电子教材第四章第四章十七世纪的欧洲文学17世纪是近代工业革命的时代。

资本主义已经在许多国家得到发展,但各国经济政治发展极不平衡,文学上也出现了全然不同的风格和流派。

主要表现在英、法两个国家的文学中。

第一节英国清教徒革命与文学创作1640—1648年英国爆发了以“清教徒革命”,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新加尔文教派要求清理、整顿教会,因此得名“清教徒”。

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1599—1658)出身于贵族家庭,本人是农场主,曾入剑桥大学清教神学院学习,懂法律,是一位虔诚的清教徒,后当选为议会议员。

1642—1646年,他领导英国人民武装斗争四年之久,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1649年1月30日处死在位国王查理一世,建立起共和政体,但斯图亚特王朝1660年复辟,查理二世恢复王位。

奥利弗·克伦威尔的遗体被掘出来吊在绞刑架上。

1688年,辉格党发动“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英国的这场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斗争,分为“清教徒革命”和“复辟时期”与“光荣革命”三个阶段,而由清教徒革命引发的文学创作在复辟时期达到高潮,以弥尔顿为代表。

弥尔顿(1608—1674 )是革命的参加者,复辟时期写下三部长诗:《失乐园》(1667),《复乐园》(1671)和《力士参孙》(1671),均取材于《圣经》,表达自己坚强的革命意志。

约翰·班扬(1628-1688) 清教徒作家。

著有长篇小说《天路历程》(1678 )。

第二节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最早出现在法国,后波及欧洲各国。

古典主义戏剧代表了17世纪欧洲文学的最高成就。

17世纪法国封建统治达鼎盛期,是欧洲最强盛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国家。

1635年创立法兰西学士院,专门规范文艺创作,对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发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同时,笛卡尔理性主义哲学思潮受到推崇,成为文学创作乃至人们行为的指导思想。

古典主义文学尊崇古代希腊罗马文学,以其为典范,因此得名。

基本特征有三:1、提倡摩仿古代文学,从希腊罗马文学中选取题材,将古代希腊罗马文学规范化并作为自己的规则严格奉行。

例如“三一律”:要求剧情必须时间、地点、情节一致。

追求戏剧结构严谨,诗歌语言准确、明晰、节律优美,风格典雅。

2、政治上拥护王权,以王权为最高决决定力量,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宣扬爱国主义和责任感。

3、提倡理性,以笛卡儿的唯理主义为哲学基础,主张克制个人的情感,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

古典主义者的这些主张是资产阶级对王权迁就让步的表现。

古典主义戏剧标志着欧洲戏剧的新阶段。

主要代表作家是“古典主义三杰”:悲剧作家高乃依(1606—1681)代表作是悲剧《熙德》(1636);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奠基人。

出生于法国诺曼底省鲁昂城一个殷实的资产阶级家庭。

父亲是律师。

他先在耶稣会设立的学校念书,毕业后,又潜心攻读法律,继承父业,成为鲁昂的一名官员,任职达22年之久。

高乃依喜爱文学,早期写过一些抒情短诗,1629年发表喜剧《梅丽特》。

1636年,高乃依根据西班牙英雄传奇创作的《熙德》在巴黎公演,引起轰动,成为法国古典主义悲剧史上第一个光辉篇章。

此后,他创作了一系列当代题材的悲剧,声名日增。

高乃依的主要作品还有《贺拉斯》(1639)、《西拿》(1640)、《波利耶克特》(1643),及戏剧理论《论戏剧的功用及其组成部分》等。

1643年被选入法兰西学院。

高乃依剧作场面壮观,刻画人物深刻,语言铿锵有力,被誉为古典主义悲剧大师。

拉辛(1639—1699 )出身于小官员家庭,自幼父母双亡,被外祖母和舅妈收养。

拉辛天资聪颖,才思敏捷。

他日后所得的成就归功于两件事:一是巴黎王家码头修道院冉森派教土的培养,教他学习拉丁文和希腊文,对古代西方文化有精深的理解;二是莫里哀剧团排演了他的最初的剧本《德巴依特》(1664)、《亚历山大》(1665),使他掌握舞台剧的创作经验。

拉辛的作品主要有《昂朵马格》(1667)、《讼棍》(1668)、《布里塔尼居斯》(1669)、《蓓蕾尼丝》(1670)、《巴雅泽》(1672)、《米特里达特》(1673)、《伊菲莱涅亚》(1675)和《费德尔》(1667)等。

拉辛33岁时人选法兰西学院。

次年《伊菲莱涅亚》被路易十四选中在宫里演出,后在巴黎公演,名声大震,盖过高乃依。

拉辛的悲剧自如运用“三一律”规则,情节紧张动人。

拉辛还写过喜剧《讼棍》、抒情诗《心灵雅歌》(1694)等,被誉为与如龙沙、雨果、波德莱尔一样伟大的诗人。

法兰西学院院土、小说家让·道尔梅松在《另一部法国文学史》(1997)中说:“历代对高乃依与拉辛的比较人人皆知,不再赘述。

这里只说高乃依写的舞台剧,以男人为主,以女人为辅;拉辛写的舞台剧,以女人为主,以男人为辅。

高乃依的戏里意志经过种种磨难最后战胜了情欲,拉辛的戏里情欲在地狱般的煎熬中还是压倒了意志;高乃依表现凯旋的英雄,拉辛表现受罚的殉情者。

对高乃依来说悲剧是一场勇土的征战,最后带来圆满的结局,对拉辛来说悲剧是一次情种的冒险,最后落得个悲惨的下场。

”喜剧作家莫里哀( 1622—1673 )代表作是《伪君子》(1664)和《悭吝人》(1668)。

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最重要的戏剧家,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在欧洲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名叫让—巴蒂斯特·波克兰,1622年1月15日出生在一个殷实的宫廷裱糊师家庭,从小酷爱戏剧。

1643年曾与兄弟姐妹一起创立“光耀剧团”失败,1645-1658年随剧团在外省演出,走遍法国。

莫里哀长期深入生活,接触到社会下层和地方官绅,积累了丰富的生活和创作经验。

1658年他回到巴黎,在卢佛宫演出他在外省编写的《多情的医生》,非常成功,得到路易十四的赏识,从此留在巴黎。

他一生共完成喜剧37部。

《可笑的女才子》、《丈夫学堂》、《太太学堂》等早期作品,着重讽刺贵族阶级,提出妇女社会地位等问题,初露创作才华;中期的《伪君子》、《唐磺》、《吝啬鬼》等剧作,对贵族、僧侣和资产阶级的吝啬、自私、伪善等丑恶本性,作了辛辣的讽刺,代表其创作的主要成就;晚年的主要剧作有《贵人迷》、《司卡班的诡计》等。

其剧作在许多方面突破古典主义的陈规旧套,结构严谨,人物性格和矛盾冲突鲜明突出,语言机智生动,手法夸张滑稽,风格泼辣尖利,对世界喜剧艺术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代表作《伪君子》写伪装圣洁的教会骗子达尔杜弗混进商人奥尔恭家,图谋勾引其妻子并夺取其家财,最后真相败露,锒镗入狱。

剧作深刻揭露了教会的虚伪和丑恶,达尔杜弗也成为“伪君子”的代名词。

《伪君子》故事梗概外省的没落贵族达尔杜弗流落到京城,扮作修士,平时在教堂里表现得极为虔诚,捏死一个跳蚤也要忏悔半天。

他因此骗取了富商奥尔贡和他母亲的信任,他们将达尔杜弗请进家门,做“家庭导师”。

奥尔贡的家庭原来很和睦,自从达尔杜弗进门后,这个家便鸡犬不宁了。

大幕一开启,我们就看到了一个颠倒混乱的世界:奥尔贡的母亲,一位“德高望重”的贵族老太太竟然唯这个外省修道士的马首是瞻,对于儿媳(奥尔贡的后妻)、孙子(大密斯)、孙女(玛利亚娜)和女仆(道丽娜)对达尔杜弗的任何一点疵议都要反唇相讥,如同捍卫她所崇拜的偶像。

待到奥尔贡出场,事态进一步严重化——他竟然逼迫女儿撕毁已订的婚约,让达尔杜弗成为自己的女婿。

前两幕给予观众的感受是价值观念已经颠倒,一种虚伪的势力,不仅侵入到这个家庭,而且控制着这个家庭,威胁着他们已有的安宁和幸福。

达尔杜弗的虔诚只是外衣,他觊觎的是奥尔贡的财产和妻子。

他口头上宣扬“苦行主义”,但一顿饭吃两只鹌鹑和半条羊腿,养得“又粗又胖,脸蛋子透亮”。

他假惺惺地说不能看女人袒胸露背,实际上是一个好色之徒。

奥尔贡深受其骗,视其为难得的圣者。

达尔杜弗不仅准备接受奥尔贡的女儿,还向奥尔贡的后妻艾耳弥尔调情。

当儿子大密斯向奥尔贡揭穿这事时,达尔杜弗以守为攻,巧言令色,奥尔贡反而认为是大密斯诬告达尔杜弗,一气之下,他把大密斯赶出家门,而且决定将全部家产交给达尔杜弗。

女仆道丽娜看清了达尔杜弗是个伪君子,她联合了艾耳弥尔、大密斯,与达尔杜弗展开斗争。

他们设法让艾耳弥尔与达尔杜弗单独相会,而让奥尔贡藏在桌子下面监听。

达尔杜弗当着艾耳弥尔的面,公然说:“如果只有上帝和我的爱情作对,去掉这样一种障碍,在我并不费事,您大可不必畏缩不前。

”“不要害怕,满足我的欲望吧!”在艾耳弥尔假意担心被丈夫看见时,这个无耻的骗子竟然放肆地嘲笑起自己的恩主了:“他是一个由我牵着鼻子走路的人。

他以我们的全部谈话为荣,我已经把他摆布到这步田地:看见什么,不信什么。

”藏在桌子底下的奥尔贡终于看清了这个伪君子的真面目,当达尔杜弗再度向艾耳弥尔调情时,他从桌子下面钻出来叫达尔杜弗滚出去。

但是,达尔杜弗此刻露出了狰狞面目,说道:“应该离开这儿的却是你。

因为这个家是我的家。

”原来,奥尔贡不仅把财产交给了达尔杜弗,而且还把自己私藏的一个反对王室的朋友的秘密文件匣交给了达尔杜弗保管。

正当达尔杜弗向政府告发奥尔贡,并带人前来逮捕奥尔贡时,国王的官员却宣布,已查知达尔杜弗原来是一个积案累累的骗子。

国王以他至高无上的权力赦免了曾经勤王建功的奥尔贡,并将达尔杜弗逮捕入狱。

答尔丢夫形象小结答尔丢夫是一个没落贵族、宗教骗子。

1、表里不一,虚伪藏奸;2、贪财好色,卑鄙无耻;3、内里凶残,意在掠夺。

艺术特色1、成功的间接描写《伪君子》共五幕,但中心人物答尔丢夫直到第三幕第二场才出场。

喜剧的前半部分答尔丢夫虽末出场,但事事与他有关。

如奥尔恭家的争吵,嫁女引起的混乱,都是围绕他进行的。

作者运用种种方式,多侧面地勾划出答尔丢夫的基本轮廓,刻画了他的伪善,并初步揭示其危害性,使之人未露面,性格却已突现在观众面前,呼之欲出,栩栩如生。

2、结构严谨,情节曲折,层次分明《伪君子》出场人物较多,作者巧妙地以答尔丢夫作为喜剧结构中心,通过他的伪善行径,把全剧的内容贯穿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推迟主人公出场时间,便会剧内容安排更为合理,矛盾冲突更为尖锐集中,结构严谨精巧。

3、人物性格集中夸张,具有高度概括性莫里哀充分运用夸张与对比手法,着重刻画了答尔丢夫的伪善性格。

如答尔丢夫标榜不近女色,见到桃丽娜袒露的胸脯、就叫嚷要用手帕遮起来。

但一听到欧米尔想见他,就立刻 "温柔"起来,迫不及待地问间道:"她就来吗?"他把自己打扮成一心向善、慈悲为怀的信士,但对自己的恩人,却既想霸占妻女,又想谋财害命。

4.表现手法既严谨又灵活作者严格遵守古曲主义戏剧“三一”律法则,在有限的时空内展开情节,塑造人物,表达主题,充分显示了其高超的艺术技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