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态热线法测量导热系数及误差分析
液体导热系数的瞬态双热线测量
绝对热流法测试中:A)(L 12•|T T Q k Δ=(1.2)比较热流法测试中:SrefT T T k k ΔΔ+Δ=221(1.3)2)保护热流法导热仪:对于较大的、需要较高量程测试仪器的样品,可以使用保护热流法导热仪。
其测量原理几乎与普通的热流法导热仪相同。
不同之处是测量单元被保护加热器所包围,因此测量温度范围和导热系数范围更宽。
耐驰生产的TCA-446保护热流法导热分析仪样品的厚度为0.1mm 到20mm ,直径为50mm ,导热系数测试范围为0.1~10W/(m.K),测试精度为±4%,测试温度范围为-150℃至300℃。
图1.3保护热流法导热仪原理图Fig.1.3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guard heat-flow conductivity instrument1.2.2非稳态法瞬态法是一种不依赖于标准试件的直接测试方法,所测变量主要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现在采用的闪光热扩散法、周期热流法、热线法测量导热系数都属于非稳态法。
经典热线法的基本原理是Schieirmacher [5]于1888年提出的,1949年首先被Vander 和Van Drunen [6]用于液体导热系数的实验室测量。
现已经被广泛用于各类各向同性材料导热系数的工程测量。
近年,先后有德国、日本等国家制定了有关热线法测定导热系数的国家标准;在德国工业标准DIN51046第一部分(陶瓷材料和原料检验热线法测定温度1600℃以下,导热系数不大于2W/(m.k )的材料的导热系数)的基础上,经过修改后,PRE 组织将其接受为参考标准,随后作为正式标准颁布执行,并向ISO.TC33组织推荐作为ISO 标准,最重形成了ISO8894国际标准。
在我国,在1988年,建材部制定了用热线法测量物质热导率的国家标准:GB-10297-88“非金属材料热导率的测试方法——热线法。
”热线法是逐渐发展与完善的,对于工程中经常使用的各向异性材料,经典热线法只能测出式样的两个主方向上的导热系数的几何平均值,面对各个方向上的导热系数的测量无能为力,针对这个问题,J.de.Boer[7]等人于1980年提出平行法,它是将测温热电偶丝平行布置在距热线15mm左右的地方。
瞬态热线法测量复合材料导热系数的方法
作者简介 :杨红伟 (1974一 ),河北沧州人 ,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复合材料性 能研究 ,电子 邮箱 :llyhw@126.com。
胁 一 h Fiber a 铆 f 咖n
2o18 第 2期
高科技 纤维与应用
I屯装备i Process E mem
表 1 材 料 导 热 系数 测试 方 法 的 比 较
对 于非 平 面式 的 薄 片状 纤 维 增 强 树 脂 基 复 合 材 料试 样 ,激 光 闪射 法 、平 面 热 源 法 和 保 护 平 板 法 均不 能满 足 试 样 的测 试 要 求 ,但 是 瞬态 热线 法 可 以不 受复 合 材 料 试 样 的形 式 限制 ,故 此 选 择 瞬 态热 线 法测 量 其导 热 系数 。
Key words:transient hot—wire method; composite materials; therm al conductivity; test
0 引 言
复合 材 料 具 有 比强 度 、 比模 量 高 , 良好 的 耐 烧 蚀性 、热物 理性 能 等 , 已成 功 应 用 于导 弹 的 再 人头锥 、固体火箭发 动机喷管喉衬 、航天 飞机结
2 瞬态热线法测量原理
【 + a _2 _Lt+ ]+生 c: 9t
(1)
eP
构件 、飞机刹 车 盘 等 。作 为 一 种 高 温 结 构 材 料 或 摩擦制动材 料 ,对 复 合 材料 的导 热性 能研 究很 多 ¨ J。材 料 的 导 热 系 数 测 量 已形 成 很 多 标 准 , 女口GB10294—88、GB10295—88、GB10294—88、 GB/T3139—2005、ASTM E1461等 。
建筑材料保温砂浆导热系数测试方法分析
建筑材料保温砂浆导热系数测试方法分析摘要: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隔热砂浆和样品制作,进而分别从热流计法、防护热板法、水流量平板法、瞬态平面热源法、瞬态热线法、激光脉冲法等几个方面对导热系数测试方法展开分析,旨在合理应用测试方法,获取得到更为准确可靠的保温砂浆导热系数,从而保证工程质量。
关键词:建筑材料;保温砂浆;导热系数引言:在各种节能环保型的建筑材料中,导热系数是一种重要的技术衡量指标,是表现材料热传递性能的主要参数,指标检测是否准确将会直接反映材料性能,由此可见,想要更好地了解材料特点,则需要灵活应用测试方法,并对测试过程加以把控,促使检测数据更加精准、可靠。
一、隔热砂浆和样品制作伴随着各种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各行各业都出现了诸多变革,建筑行业也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人们对于住宅的居住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室内环境舒适度、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现如今开始设计研发出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并慢慢应用于建筑工程中,保温砂浆便是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新型建材。
保温浆纱基于多种轻质材料,将水泥视作胶凝料,并适当添加一些改性添加剂,可以直接应用于建筑外墙保温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市面上主要有两种保温砂浆,第一种保温砂浆是有机保温砂浆,另外一种保温砂浆即为无机保温砂浆,无论应用哪一种保温砂浆均具有多种应用优势。
对于保温砂浆,评价指标多样,导热系数便是其中一种较为重要的物理性能参数,保温砂浆的应用性能将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无论是砂浆温度变化,还是硬化状态、干燥状态,都有可能促使导热系数出现增加,导热系数测试方法也十分多样,促使建筑材料保温砂浆导热系数测试评价也略显混乱,采用不同的测试方式,最终形成的测试结果也出现很大差别,为了科学评价,进一步提高测试精确性,本文则对建筑材料保温砂浆导热系数测试方法展开分析,将稳态测试方法和非稳态测试方法进行分析,旨在有效探求和识别保温砂浆导热系数。
本次研究主要对两种保温砂浆进行性能评估,第一种保温砂浆是工业保温砂浆,本身添加发泡聚苯乙烯颗粒。
瞬态热线法导热系数测量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的研究
瞬态热线法导热系数测量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的研究潘江;林娜;王玉刚;徐旭【摘要】A method for data analysis for thermal conductivity measurement using transient hot-wire method is pres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introduced in data processing. Finite volume method is used to solve the control equations. The finial result is obtained by comparison of the simulated temperature curve with the ezperimental temperature curve. The presented method is very effective for ezperimental data analysis. The correct result could be gotten with much less data points,which is very helpful for the design of ezperimental system.%为克服瞬态热线法导热系数测量中实验数据处理一般方法的弊端,将数值模拟引入实验数据处理过程,并通过比较理论计算曲线与实验曲线的符合程度来获得最终的实验结果。
通过不同方法对实验数据处理结果的比较分析表明,所使用的方法可以更好地处理瞬态热线法导热系数测量数据,同时,与传统方法相比,采用较少的数据点即可得到正确的结果。
研究结果不仅可以改进瞬态热线法导热系数实验数据的分析方法,而且对实验系统的设计与搭建也有借鉴意义。
【期刊名称】《计量学报》【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5页(P384-388)【关键词】计量学;导热系数;瞬态热线法;数据处理;数值模拟;有限容积法【作者】潘江;林娜;王玉刚;徐旭【作者单位】中国计量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浙江省流量计量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 310018;中国计量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中国计量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浙江省流量计量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 310018;中国计量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浙江省流量计量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94导热系数是表征物质热传导能力的热物理参数,其作为一个物质的基础热物性参数,在生产、科研及日常生活中均有着广泛的应用。
热线法测量导热系数
热线法测量导热系数1.导热系数测定原理热物性是物质在受热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属性一般都用宏观的方法研究与测热物性测定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人为地安排一个热过程,然后对热过程进行测所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有温度、时间、长度、质量、电流、电压等,再根据一关系式计算出热物性,因而热物性测定属于间接测定。
导热系数是物质重要物性参数,其测定方法的研究是通过建立适当的物理模型,根据热量传递理行数学分析,导出直接测量的物理量与导热系数之间的关系,并借助于误差,指导改进试验方案的设计和提高导热系数测定值的精度[1]。
对所有材料而言,凡是能为下式(傅立叶导热方程式)的特解提供所需边界条件的任何仪器,都可测定导热系数。
式中,ρ为密度,c 为比热容,z y x λλλ、、分别对应x 、y 、z 方向上的导热系数。
对于各向同性的介质,方程简化为由推测的温度分布随时间的变化函数关系计算出热扩散率,然后再根据热容确定导热系数λ。
对于各种导热系数的测定方法,概括起来就是确定一个导热过程的物理模型,并导出描述这一过程规律的微分方程,求在一定单值条件下微分方程的解,在实验中要满足这些条件,最后将测量结果带入微分方程的解中,进而求得微分方程中的物性参数λ的值。
2 导热系数测定方法在实际工程中,各种固体材料的导热系数相差很大,其变化范围从与已知气体一样低的数值到比气体的导热系数高几个数量级。
对于高电导率余属,可以观测到其导热系数是相当之高。
因而在实际导热系数λ的测试研究中,必须应用各种极为不同的方法来测量各种不同固体材料的导热系数。
由于物理模型、实验方案及实验装置的不同,有许多导热系数的测定方法,如果按照热流状态分,可分为稳态法和非稳态两大类,也有两者结合的综合法,详述如下。
稳态法是在待测试样上温度分布达到稳定后进行实验测量,其分析的出发点是稳态导热微分方程。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实验公式简单,实验时间长,需要测量热流量和若干点的温度。
在稳态法中将直接测量热流量的方法称为绝对法,通过测量参比试样的温度梯度,间接测定热流量的方法称为比较法。
热线法测量润滑油的导热系数
热线法测量润滑油的导热系数
相比于固体,由于容易发生自然对流,液体的导热系数更难测量。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测量液体导热系数最好的方法为瞬态热线法。
TC3000L系列热线法导热系数仪专门针对液体导热系数的高精度测量,测量时间一般为1~2秒,可用于高精度测量气体和液体的导热系数,配合环境模块、压力模块等,其可以测量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分别为240~470K和0~20 MPa。
利用TC3010L导热系数仪及相关环境模块,研究了某润滑油在不同温度下的导热系数,其中,中温-30~120度温区,采用中温液体环境模块和C3060高精度循环浴;高温100~200度温区,采用高温液体环境模块测量;同时,为了进行比较和验证,高温区与中温区测量点有重合(80度)。
采用升温测试,升温过程中注意阀门的开启,按照正常测试条件进行,获得如下实验结果;从中可以看到,随着温度的升高,润滑油的导热性能降低。
图1 某润滑油导热系数随温度变化曲线。
瞬态热线法测定冷却液的导热系数
2018年第45卷第3期合成润滑材料SYNTHETIC LUBRICANTS35D O I:10.3969/j.issn.1672-4364.2018.03.011瞬态热线法测定冷却液的导热系数樊秀菊(中国石化润滑油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北京100085)摘要:瞬态热线法测定流体介质的导热系数具有精确和快速的特点。
考察了 TC3000L导热系数测量仪的相对偏差 和平均重复性。
TC3000L导热系数测量仪的相对偏差在±0.5%以内,平均重复性在-0.012%~0.006%之间,测定结果准确,重复性良好。
冷却液的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同一冰点不同类型冷却液的导热系数相差不大,在0.40W/(m*K)左右。
测定冷却液的导热系数,可以为冷却液的配方设计打下基础,指导冷却液的开发。
关键词:瞬态热线法冷却液导热系数中图分类号:TE 626.3+9 文献标志码:A0引言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的传热条件下,在1m厚 介质的两侧表面温差为1K(或1丈)时,1s内通过 1m2介质传递的热量。
导热系数与介质的组成、结 构、密度、含水率及温度等因素有关。
导热系数是反 映介质换热能力的主要参数。
一般情况下,固体的 导热系数比液体的导热系数大,液体的导热系数又 要比气体的导热系数大。
冷却液主要由乙二醇、水和添加剂组成,主要 应用于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组、变流器及冷却塔等 设备的冷却系统中,通过冷却液在系统内循环,将文章编号=1672-4364(2018)03-0035-04多余的热量带走,保证设备在适宜的温度下稳定工 作[1-3]。
作为一种传热介质,测定冷却液的导热系 数,了解冷却液的热传导能力,对冷却液的开发和 冷却系统的设计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4"5]。
采用瞬态热线法测定了在不同温度下同一种 冷却液的导热系数和在同一温度下不同冷却液的 导热系数,为冷却液的开发奠定基础。
1导热系数的测定原理一般来讲,测定液体导热系数的主要方法有热 线法、激光闪射法、平面热源法和保护平板法,这几 种测定方法的比较见表1。
热线法测量导热系数
热线法测量导热系数1.导热系数测定原理热物性是物质在受热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属性一般都用宏观的方法研究与测热物性测定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人为地安排一个热过程,然后对热过程进行测所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有温度、时间、长度、质量、电流、电压等,再根据一关系式计算出热物性,因而热物性测定属于间接测定。
导热系数是物质重要物性参数,其测定方法的研究是通过建立适当的物理模型,根据热量传递理行数学分析,导出直接测量的物理量与导热系数之间的关系,并借助于误差,指导改进试验方案的设计和提高导热系数测定值的精度[1]。
对所有材料而言,凡是能为下式(傅立叶导热方程式)的特解提供所需边界条件的任何仪器,都可测定导热系数。
式中,ρ为密度,c 为比热容,z y x λλλ、、分别对应x 、y 、z 方向上的导热系数。
对于各向同性的介质,方程简化为由推测的温度分布随时间的变化函数关系计算出热扩散率,然后再根据热容确定导热系数λ。
对于各种导热系数的测定方法,概括起来就是确定一个导热过程的物理模型,并导出描述这一过程规律的微分方程,求在一定单值条件下微分方程的解,在实验中要满足这些条件,最后将测量结果带入微分方程的解中,进而求得微分方程中的物性参数λ的值。
2 导热系数测定方法在实际工程中,各种固体材料的导热系数相差很大,其变化范围从与已知气体一样低的数值到比气体的导热系数高几个数量级。
对于高电导率余属,可以观测到其导热系数是相当之高。
因而在实际导热系数λ的测试研究中,必须应用各种极为不同的方法来测量各种不同固体材料的导热系数。
由于物理模型、实验方案及实验装置的不同,有许多导热系数的测定方法,如果按照热流状态分,可分为稳态法和非稳态两大类,也有两者结合的综合法,详述如下。
稳态法是在待测试样上温度分布达到稳定后进行实验测量,其分析的出发点是稳态导热微分方程。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实验公式简单,实验时间长,需要测量热流量和若干点的温度。
在稳态法中将直接测量热流量的方法称为绝对法,通过测量参比试样的温度梯度,间接测定热流量的方法称为比较法。
利用瞬态热线法测量固体导热系数_李丽新
利用瞬态热线法测量固体导热系数摘要:在利用瞬态热丝法测量固体与流体导热系数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对固体的导热系数进行了计算,提出了既有理论意义又包含了测量参数、既严格又简便的新表达式;分析与定量计算了模型误差、截断误差、热阻误差、热容忽视误差及测量系统的合成误差;并指出了减小误差的措施。
在实验研究中,建立了试件测试台和自动化参数采集与数据处理的计算机测控系统。
测量结果表明,所测得的3种固体材料的导热系数值与文献参照值相差约5%。
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1 引 言导热系数 是各种物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物性参数。
通常,物体的导热系数都是通过实验测定的。
按实验的导热过程宏观特性来区分,测定方法可分为两大类:稳态法和瞬态法。
其中瞬态法具有实验时间短、测定速度快、准确而且无需测量试件导热量的优点。
瞬态热线法是瞬态法的一种,由于它更快捷、准确和方便,故早在二十世纪30至60年代间就被用来测量液体及某些气体的导热系数[1~2]。
二十世纪80年代,文献[3]将该方法用于测量流体和某些固体的导热系数。
作者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实施本方法的具体装备,并在理论上研究了更准确、简明的导热系数计算公式和误差的定量分析与计算,以推广本方法的实际应用。
2 测量原理将一根直径很小的金属导线置于初温为T0的试件物体中间,然后通电加热,其热流q=I2R(I为电流,R为电阻)。
于是在被测试件中形成了以加热导线为轴心的长圆柱体瞬态温度场。
该方法就是根据导热逆(反)问题原理,利用所测得的温度值T反算试件的导热系数。
当热扩散系数a为常数且忽略热流沿加热导线的轴向传播时,该定解问题的数学表达式[5,6]为T=a2Tr2+1rTr, >0,0<r<(1-1)=0, T(r,0)=T0(1-2) r=r0, >0,q=-2 r0Tr=const(1-3)式中:a= ( c p),其中c p、 分别为试件的比热和密度;r为圆柱坐标系的径向坐标值,r0为导线表面处径向坐标值。
瞬态热线法测量导热系数及误差分析
测 量导 热系 数 。 根 据式 (0 得 出 了导 热系数 k 热线 温度 T及 时 间 1) 与
式 中 ,, 欧拉 常数 ( )是 其值 为 05717 ) . 25 … 。当线 源 7
【( + ・ I 毫 】 n )
斜 率 , 么导 热 系数就 可 以确 定 。本 实 验 中 , 热 丝 ( 那 将 电
式中, C=ep ) 。如 果 线 源 的半 径 足 够 小 以至 于 x(, ) 式 () 8 右边 括号 内第 二 项 比 △ (o t 的 0 O %还 要 小 , r, ) .1
A ( ) ( ) o 一 T 州 = 州 一T = E( l一 ) () 6
E。 为指数 积 分 , ( ) 由下式 求 得 :
E :。 : yl+ X l) f ( 孚 一— 02 似 ()
一
( 两 根热 线 端 部 效 应 相 抵 正 好 弥 补 了这 个 不 足 。本 实 验 7 )
的原 理 分 析 。
关键词 : 热扩散 ; 热线
1 瞬 态热 线 法原 理
一
根 无 限长 的 、 直 的具 有 无 限大 导 热 系 数 和热 容 垂
△( n r 0 = ( )
对上 式两 边进行 微 分得 : 后=
() 9
量为 零 的线源 竖 直插 入 液 体 中 , 体 和 线 源 在 初 始 时 刻 液 处于 热平衡 , 衡 温 度 为 % , 突然 给线 源加 恒 定 的 热 平 当
r 。 一 o =0 () 5 口 为液体 的热 扩散 系 数 , 2s t m / ; 为线 热源 加 热 开 始
热线法测量材料热导率
2
=
q
4πλt
e
-
r 4 at
(2)
式 (2) 表明 :试件内的电阻丝 , 在 t = 0 时 , 突然通一
下电流 (脉冲) 加热 ,此一瞬间热丝放出的热量 ,用单
位长度热丝在单位时间内发出的热量 q 表示时 , 在
试件内引起沿径向距热线表面的距离为 r 处 , 单位
时间的温度变化. 式中 ,热丝单位长度单位时间的发
4 结论
在 SHT - 20 热物性自动测量仪上 ,可以实现用
热线法测量材料的热导率. 实验测得纸质发泡天花 板的热导率比较小 ,说明此材料用于隔热 、隔音 、保 温效果都比较好.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大学物理 ,2005 ,24 (2) :27228.
Thermal conductivity measurement by thermal line method
YAN G Zhen2ping1 ,WEI Sha2sha2
(1. Sout 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Mianyang , Sichuan 621002 , China ; 21 Nort h China Coal Medical College , Tangshan , Hebei 063000 , China)
SHT - 20 热物性自动测量仪 ,是利用平面热源 加热 、为瞬态测量材料的热扩散系数 、热导率等热物 理性质而研究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热物性快速测量 仪器[1 ] . 我们对测量装置略作改动后 , 用热线法测 量了干燥纸质发泡天花板等材料的热导率 , 测量结 果与脉冲法测量和文献[2 ]给出的数据基本一致.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传热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名称】 瞬态热线法测量多孔介质的热导率 【实验原理】L1 -11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将一根细长白金丝埋在初始温度均匀的待测材料中, 充当加热器和温度传感器, 通电加热后,测定白金丝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据此推出其周围介质的热导率。
该实验的特点是测量时间短,对试样尺寸无特殊要求。
物理模型如图2所示,单位长度上加热丝发出的热流为:式中,I 和U 为通过白金丝的电流与加载在白金丝上的电压,白金丝发热量较小,介质可视为无限体,导热微分方程、初始和边界条件:6号「(马」口),X —t 0:t :r r :r-2- r oq ,r =r°,t 0 c r解得加热丝表面处待测介质温度:白金丝同时q = l 2R/l =IU /I(1)R 是白金丝的电阻值。
2旳2 2T (「。
,tT 汽 L exp 严/r0)兀九 A "八、0 u 3A(u$) du(3)图1.实验装置示意图式中,•.是试样与加热丝热容之比的2倍。
可得:温度T(r0,t)可视为以上各式中的T(r o,t),白金丝平均温度T(r0,t)与其电阻R的关系如下:R = R0「1 + 0 (T(r°,t)-T°)]式中,R0是初始温度T。
(取当时室温)时白金丝的零点(不通电加热)电阻;通入较大电流后,t时刻白金丝电阻和平均温度分别为R和T(r o,t) ;1为白金丝的电阻温度系数(0.0039K-1)。
【实验器材】【实验流程】直流电源(Advantest R6243) 1台多孔介质及样品槽1套看采集器(主机34970A,模块34901A) 1台电压表1台白金丝(直径100 gm, 99.99%) 若干标准电阻1个2 2• :(u, •) =[uJ°(u)-7(u)] [uY)(u)M(u)] (4)式中,J)(u), Ji(u)为第一类贝塞尔函数的零阶、一阶函数;Y o(u)、Y i(u)为第二类贝塞尔函数当t足够大:2ro .14- t(5)式(3)中指数积分可用级数展开近似,忽略小量,得到:T (r°,t) —T oq 4: t汁计C](6)式中,欧拉常数C= 0.5772 , ?为介质的热扩散率。
瞬态法测量节能材料导热系数的研究
Study on Measuring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Energy-Saving Materials by Transient Method
Xiang Zhang*, Zhenyu Huang, Li Xu, Quankun Xu, Kan Kan, Guoguang Wu
Abstract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that characterizes the low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energy-saving materials, and it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o measure it accurately. And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with the energy-saving materials, composition, structure, phase and other changes, the measurement accuracy is the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nergy-saving materials. In this paper,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12 kinds of energy-saving materials was measured and analyzed by means of transient tropical measurement device and transient plane heat source method. At the same time, the influence of each factor on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was analyzed. The method of transient measurement is used to verify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energy-saving materials.
瞬态热线法导热系数测试中的自然对流影响
瞬态热线法导热系数测试中的自然对流影响杨书伟;刘瑞见;梁坤峰;王莫然;李亚超【摘要】基于瞬态热线法导热系数测试原理,试验测量了微细金属丝(φ=0.06 mm)水平、垂直放置时的空气加热过程,获得了不同加热功率下的空气导热系数.采用了考虑自然对流影响的空气导热系数估算法,对估算法与瞬态热线法计算的导热系数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金属丝水平放置时两种方法的计算值吻合度好,但与空气导热系数的标准值差别较大.当加热功率较小,垂直放置时两种方法的计算值偏差稍大,基于瞬态热线法计算的空气导热系数准确度较高;而加热功率较大时,两种方法的计算值偏差较小,基于瞬态热线法计算的空气导热系数准确度较低.通过微细金属丝表面自然对流换热强度的理论分析,认为随着金属丝表面温度的升高,水平加热普遍大于垂直加热时的自然对流换热系数,瞬态热线法计算导热系数时,会受到微细金属丝加热表面自然对流换热强度的影响.【期刊名称】《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8(039)003【总页数】5页(P29-33)【关键词】热工学;导热系数;瞬态热线法;自然对流;加热功率;微细金属丝【作者】杨书伟;刘瑞见;梁坤峰;王莫然;李亚超【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河南洛阳471003;河南科技大学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河南洛阳471003;河南科技大学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河南洛阳471003;河南科技大学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河南洛阳471003;河南科技大学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河南洛阳471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1220 引言导热系数的测量方法主要有稳态法和瞬态法。
瞬态法是非稳态法的一种,其测量时间短、装置简单,典型的有瞬态热线法、瞬态热源法、瞬态热带法等。
目前,在导热系数测量中瞬态热线法受到广泛关注[1-5],尤其是瞬态热线法准确测量的影响因素方面。
文献[6]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容器壁蓄热和散热、热线长度和半径、容器半径、热线材料以及测量的有效时间等对瞬态热线法测量液体导热系数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处的液体温升为 T ( r , t ) , 则 Carslaw 等给出了如下的表 达式取过余温度 ( r , t ) = T ( r, t ) = T ( r , t ) = T ( r , t )
- T0
( 1)
则液体中热扩散问题的导热微分方程为:
t=
2
r2 +
1 r
r
( 2)
单值条件:
t= 0 = 0
在测试过程中, 热线与被测液体的热物性参数被认
为为常数, 不随温度变化。
3 2 误差分析
( 1) 热线有限直径的影响。
在理想模型中, 假定热线的直径趋于零, 且热线内部
的热导率较大,
因铂丝半径
r0
不能无限小,
忽略4r
2 0
t
而引
起的误差, 相对误差为:
k k
= a2 /
1
4
t1n
4t r20 C
( 17)
比较小,
则可以得到
T id ( r0, t ) = T ( r 0, t ) - T 0
=
q 4k
1n
4t
r
2 0
C
+
r 4
2 0
t
+
( 8)
式中, C = exp( ) 。如果线源的半径足够小以至于
式( 8) 右边括号内第二项比 Tid ( r 0, t ) 的 0 01% 还要小,
则线源温度的变化与液体导热系数之间的关系式为:
摘 要: 本文从瞬态热线法导热系数测量原理及其理论模型着手, 推导了测量导 热系数的微分方 程, 然后从导热系 数微分方 程出发, 引出 了测量装 置 的原理分析。 关键词: 热扩散; 热线
1 瞬态热线法原理
一根无限长的、垂直的具有无限大导热系数和热容
量为零的线源竖直插入液体中, 液体和线源在初始时刻 处于热平衡, 平衡温度为 T 0, 当突然给线源加恒定的热 流 q , 热量完全从线源传递给液体。如果定义距离线源 r
的影响是非常小的, 所以完全可以忽略辐射换热的影响。
在测试过程中, 随着靠近铂丝的液体的温度上升, 液
体温度不再平衡, 会产生自然对流。图 2 所示为自然对
流发生后所测结果。
图 2 自然对流影响的试验曲线
由图可知, 当 1nt = 0 7 时, 自然对流已经比较显著,
测量曲线偏离了线性。故只要适当控制试验时间, 让采 集的偏差电压数据均取自有效测量时间内, 便可基本排
( 3) 液体有限边界的影响。
由于受液体有限边界的影响, 在热丝加热一段时间
后, 热扰动到达液体边界, 不再满足无限大介质条件。
Healy 曾推导过,
b2 at
>
5
783 时,
造成的偏差为 10- 4,
b
为
玻璃管的内径。本实验 b 为 20 5mm, 满足要求。
( 4) 辐射换热与自然对流的影响。
由于测量过程中温升很小且铂丝非常细, 辐射换热
17
分开走, 尽量避免双方缠绕; 各种线连接应可靠, 接线点
应干净、无污垢锈蚀, 避免接触不良。 2 6 控制器单点接触电阻和性能测试
( 1) 控制器单点接触电阻测试见表 4。
表 4 控制器单点接触电阻
单位: 毫欧姆
开关单点接触电阻 标准 1
2
3
4
5
6
VH
53 2 53 5 53 5 54 53 3 53 6 53 3
图 4 三线制热电阻与低电势扫描器/ 控制器及 A- D 转换器的接线图
2 5 抗干扰措施的研究 本系统使用的 220V 交流电源为专用线路, 避免与其
他大型动力设备共线。另外供电系统具备良好的接地保 护线; 控制器、数字表、计算机、显示器等设备已通过各自 的电源插头可靠接地; 恒温槽外壳连接至单独为其敷设 的地线上; 检定三线制热电阻时, 尽可能将被检三线制热 电阻引线直接接入三线电阻转换器; 信号线与电源线应
平均值 0 21 0 37 0 37 0 38 0 39 0 31
以上数据表明利用该设备实现程控功能, 其寄生电 势小, 开关接触电阻小, 满足 JJG229- 1998 工业铂、铜热 电阻检定规程 的要求。 3 结论
本项目开发了热电阻检测中自动过程控制、自动数
据采集、自动数据处理、一系列新技术, 通过对智能检测 热电阻系统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分析、大量的检测试验
瞬态热线法可以分为单热线法与双热线法, 单热线 与双热线的最大区别在装置主体部分热线数目是一根还
是两根。单热线法装置结构相比于双热线装置结构要稍
简单, 部分学者认为单热线法测量导热系数时无法消除 热线的端部效应造成的误差, 而瞬态双热线法通过长短
两根热线端部效应相抵正好弥补了这个不 足。本实验
中, 由于焊接热线时很难确保焊点的形状、尺寸大小, 且
赵丽: 瞬态热线法测量导热系数及误差分析
13
瞬态热线法测量导热系数及误差分析
Measure Heat Condction Coeff icient By Instantaneous Heat Ray Method and Error Analysis
赵丽
( 哈尔 滨市计量检定测试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
r 4
2
t
)
( 6)
E1( x ) 为指数积分, 由下式求得:
E1( x) =
0 x
e
-
y
y
dy
=
-
- 1nx + 0( x 2)
( 7)
式中, 是欧拉常数( 其值为 0 5772157 ) 。当线源
的半径为 r0, 假定 r = r 0 处, 线源表面与液体具有相同的
温度
T
(rBiblioteka 0,t),
且4r
2
t
热丝的温度与电阻的关系式为,
( 14) 为热线温度系数
Rw ( T ) = Rw ( 0) ( 1+ T )
( 15)
热线的功率 q 为, L 为热线长度,
q=
Vt R1+ Rw ( T )
2
Rw ( T ) / L
( 16)
所以联立( 10) , ( 14) , ( 15) , ( 16) 式能够得 出导热系
电桥, 如图 1。通过稳压电源给 Wheatstone 电桥突然加电 压, 热线在电压的作用下温度 T 随时间上升, 而热线的电
阻 Rw 又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加, 那么由电桥电压 Vb 就能
14
计量 与测试技术 2011 年第 38 卷第 5 期
得出温度T 与时间 t 的关系。
Rw = ( Vb + R3i 2) / i 1
小于 1%
( 6) 热线热容所引起的偏差
理想模型中, 假设热线的导热系数为无穷大, 而实际
上热线导热系数为一定值。如果采用铂丝为实验热线,
则 kw = 68W/ ( m k) , 引入的误差为:
k k
=
3
r20 2 at
(
1-
2
) ( 1-
1n
4 at
r
2 0
)
( 19)
式中 = 2( cp )f / ( cp ) w , 当 t 2s 时, 误差不超过
0 5% 。
本文从瞬态热线法导热系数测量原理及其理论模型
着手, 推导了测量导热系数的微分方程, 然后从导热系数
( 下转第 17 页)
刘书东等: 热电阻检测装置改造
( 2) 三线制热电阻测量方式转换控制的研究 三线制热电阻检定时, 为了测量电阻体不包括内引 线的电阻, 在温场达到要求后, 需进行两次测量: 包括一 根内引线的测量 R1 和包括二根内引线的测量 R2, 然后 按以下公式自动消去引线电阻: Rx = 2R1- R2 在 TZSC- 03 低电势扫描器后面板上有一对 三线电 阻转换器 接线端子, 与系统配套提供的 三线电阻转换 器 连接, 在检定三线制热电阻时, 将自动实现以上两种 连接方法的测量、计算。 采用 A- D 转换器, 自动通过 A- D 转换 来消除 A 级热电阻内引线电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检测 A 级热 电阻时, 采用 A- D 转换器作为被检电阻与扫描器之间 的桥梁, 信号线一端用线卡直接夹在被检电阻端钮, 另一 端接在 A- D 转换器上, 而 A- D 转换器又与扫描器相 连。A 级三线制热电阻与低电势扫描器/ 控制器及 A- D 转换器的接线图( 见图 4) :
数 k。
3 理想数学模型与实际测量的差异
3 1 误差因素
针对热线法测量液体导热系数的理论分析是基于线
热源的一维导热模型, 基于如下假设: 热线的直径无限小, 长度无限长。 液体边界尺寸为无限大。
不考虑热线辐射与液体自然对流传热。
热线加热功率 q 为一恒定常数。 热线的热容为零, 热线导体导热系数很大, 热线内部 温度平衡。
除液体自然对流的影响。
( 5) 热线功率变化引起的误差
当热线中流过电流时, 其电阻发生变化, 实际加热功
率不恒定, 由此引起的相对误差为:
2
k k
=
2
1 t 2- t1
1 q ( t ) dt - q 0
/
q0
q( t2) - q 0 q0
=
R R0
=
R ( 0) R0
T
( 18)
在测量过程中, 热线的温升小于 3 , 所以相对误差
IH
54 7 54 9 54 4 54 7 54 9 54 7 54 8
VL
52 8 52 6 53 53 1 53 1 52 9 53 3
IL
56 5 56 7 56 8 57 57 1 57 3 57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