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潘懋元笔记PDF

合集下载

高等教育学1-13章 笔记

高等教育学1-13章 笔记
17、狭义的文化是泛指人类在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称
18、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
19、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
20、18世纪以前大学已产生发展科学的职能
21、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的根本使命
22、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23、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
24德国柏林大学的产生标志着大学直接为社会服务职能的产生
高等教育学
是非判断题
第一章
1、中世纪大学时近现代高等教育的直接渊源
2、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
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
4、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5、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
6、高等教育不能够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7、政治决定了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8、经济发展水平对高教发展速度和规模不起作用
6教材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
7教材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第十一章
1指导思想上以启发式代替注入式是各国大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共同趋势之一
2在功能上由教给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发展是各国大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共同趋势之一
3教学评价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
第十二章
3教师劳动特点的创造性决定了教师具有强烈的成就感
4教师劳动特点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具有强烈的成就感
5教师劳动特点的群体性,决定了教师的高度协作意识
6教师劳动特点的群体性决定了教师对职业具有持久稳定的兴趣
第八章
1专业是高校根据社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门类
2学科是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具有比较系统、完整、独立的理论体系

(完整word版)高等教育学潘懋元

(完整word版)高等教育学潘懋元

高等教育学一、近现代高等教育的睁开与改革〔一〕外国高等教育的睁开与改革近代大学的产生以及各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形成;战后兴隆国家高等教育的睁开与改革;战后睁开中国家的教育睁开与改革。

〔二〕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睁开与改革中国近代高等学校的产生及其历史地位;民国时期的高等教育;革命战争时期的高等教育;新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睁开。

二、人的睁开、社会睁开与高等教育〔一〕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睁开人的功能。

〔二〕教育的外面关系规律及其对高等教育的作用1.教育受社会睁开限制生产力、科技睁开水平与高等教育的关系;社会制度与高等教育的关系;文化传统与高等教育的关系。

2.教育为社会睁开效劳教育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效劳;教育为社会制度建设效劳;教育为社会制度建设效劳。

〔三〕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及其对高等教育的作用教育内部关系规律;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睁开学说;全面睁开教育的组成局部及其互有关系。

〔四〕教育根本规律与教育目标、教育目的的关系教育外面规律与内部规律的关系;教育根本规律中各种要素的关系;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目标与教育目的。

〔五〕高等学校的主要社会职能1.高等教育的三大社会职能培养特地人才,睁开科学,社会效劳2.高等教育的三大社会职能的地位培养特地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根本职能;睁开科学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社会职能;各种形式的直接为社会效劳,是现代高等学校新的社会职能。

三、高等教育宏观结构与运行体系〔一〕高等教育结构的看法学制、系统与结构;高等教育的静态结构与动向结构;高等教育宏观结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分布结构、管理系统结构。

〔二〕外国今世高等教育宏观结构1.外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结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高等教育分为一级、二级、三级这三个层次;美、日、法、德等国的高等教育层次结构。

2.外国高等教育科类结构美、日、法、俄、印等国的高等教育科类结构;各国高教科类结构的总趋势。

3.外国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外国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外国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外国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

潘懋元《高等教育学》全书要点梳理

潘懋元《高等教育学》全书要点梳理

一、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一)外国高教的发展与改革1、从近代大学的产生到各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形成1)中世纪大学:(12~16世纪欧洲大学)意大利的萨勒诺大学&波伦亚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蒙彼利埃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两个类型:(教师大学)如巴黎大学,(学生大学)如波伦亚大学,学生大学逐渐被教师大学取代学科:文(基础科,授予学士学位),法、神、医(高级学科,授予硕/博学位)2)各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形成a)英国:“新大学运动”——伦敦学院建立,对技术教育的重视;但抵不过传统,英国代表保守主义,重学术轻应用b)美国:《莫雷尔法》——“赠地学院”或“工农大学”;密执安大学最早进行研究生教育,约翰·霍普斯金大学是第一所真正的研究型大学;多类型多层次的高教体系,讲求实用c)日本:《学制》实行“学区制”,中央大学统一领导各地中小学校;《帝国大学令》,东京大学改为“帝国大学”,是当时美国外最早拥有技术科系的综合性大学d)法国大学区制、德国研究型大学2、战后发达国家高教的发展与改革1)将高教摆到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地位2)高教体制从单一走向多元3)从数量增长到质量提高4)兼顾高教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功能3、战后发展中国家高教的发展与改革1)高教为本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2)追求高教的民主化是教育理想3)高教的多样化是发展的共同趋势(二)中国近现代高教的发展与改革1、中国近代高校的产生及历史地位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京师同文馆:标志科举进仕的旧教育制度走向衰亡同文馆:培养译员的外国语专科学校,后逐渐成为综合性学校;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天津中西学堂:我国近代第一所公立大学京师大学堂: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是近代中国最著名、最正式完备的公立大学2、民国时期的高等教育3个阶段:1)初期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教育变革(1902-1912.4):蔡元培提出“5项教育宗旨: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蔡元培主持制定《壬子癸丑学制》,是中国第一个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教育制度2)北洋政府时期的复古教育(1912.4-1928)袁世凯发布“尊孔祀孔令黎元洪北京政府:”壬戌学制”即“学校系统改革案”,重视联系社会、经济3)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1927-1949)国民党“党化教育”,《中华民国学校系统》,比“壬戌学制”更注重国情和教育质量3、革命战争时期的高等教育:1942年成立中共中央党校工农红军大学: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所高等军事院校特点: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注重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办学讲求短、平、快4、新中国高教的改革与发展1)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1957):推崇苏联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8-1966):左倾错误3)文革时期(1966-1976):严重破坏4)新时期高教(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拨乱反正,确定教学时战略重点,强调教师地位,高教科类专业结构改革二、人的发展、社会发展与高等教育(一)教育的功能:促进人的发展与促进社会发展个人本位教育论: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和教育实施社会本位教育论:根据国家的利益、社会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和教育实施(二)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及其对高等教育的作用1、教育的外部关系:与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教育受社会发展制约:1)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运用,直接受生产力与科学技术的制约2)受社会制度(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的制约3)通过人潜在受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制约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1)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把可能的/一般的劳动力转化成现实/特殊的劳动力,提高生产力;提高生产力水平和劳动生产率2)服务于社会制度(经济和政治制度):培养合格的公民和社会管理人才3)服务于文化发展:传承、选择、创造文化外部关系规律揭示教育的社会属性(三)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及其对高等教育的作用教育的内部关系:教育促进人的发展的功能,即德智体美之间的关系内部关系规律揭示教育的本质属性马克思主义关于:1、人的全面发展学说1)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人的发展:体力、智力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美的情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前提,生产关系制约着人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只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以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生产以最大限度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为目的,只有社会主义制度下才有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高等教育学(潘懋元版本)

高等教育学(潘懋元版本)

一、从近代大学的产生到各国高等教育体系 的形成
(一)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及其特征 • 教育史家所说的中世纪大学是指12至16世纪欧洲产生的大 学,其代表是12世纪建立的5所大学,即意大利的萨勒诺 大学和波伦亚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和蒙比利埃大学,以 及英国的牛律大学。这些大学的产生并非偶然,是有着深 刻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的。其产生的原因与当时手工 业和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出现、阿拉伯文化的影响、行会 组织的存在以及教会哲学的影响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 中世纪大学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学生大学”, 以波伦亚大学为代表;另一种是“教师大学”,以巴黎大 学为代表。学生大学由学生来管理学校,包括聘请教授和 安排课程;教师大学则由教授管理学校。后来出于大学生 年龄渐小,学生大学遂被教师大学所取代,并最终形成了 现代大学的模式。


日本是战败国,战后经济之所以能迅速恢复,与其历来 重视教育有关。正因举国上下对此早已达成共识,因此战 后一方面恢复经济,一方面大力发展高等教育。1943年日 本大学仅有49所,1952年便猛增至220所,到1971年,高 校已发展至676所,学生数达99.5万人,比1943年的 10.4万人增长了8倍多。 • 英国和法国的情况也莫不如此。英国60年代的第二次新 大学运动,增设了10所大学,加上后来的以开放大学为主 要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使英国高等教育在数量上迅速发 展起来。而法国60年代更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黄金时代”, 从1960年到1970年,高校学生数就增加了3倍。

第一节 外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 外国近代高等教育肇始于中世纪大学。中 世纪大学的开放性,使整个欧洲在16世纪 都有了大学。此外,文艺复兴带来的天文 学和地理学的革,不仅使世界五大洲联系 在一起,而且由于一些发达国家的殖民化 活动,把中世纪大学的种子撤播到世界各 地。从17世纪开始陆续在英、法、德、美、 日等国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也促使各国 对高等教育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改革,遂逐 渐形成了自己的高等教育体系。

高等教育学(笔记)

高等教育学(笔记)

第一章绪论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3年把高等教育定义为:“高等教育包括由大学或国家核准为高等教育机构的其他高等学校实施的中学后各层次的各种类型的学习、培训或研究型培训。

”2.准确理解高等教育的概念,要注意三个方面:(1)从高等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来看,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高层次教育。

(2)从高等教育的任务看,高等教育是专业教育,是按照社会需要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活动,但并非所有的专业教育都是高等教育,而是经过了完全的中等教育后的专业教育。

(3)从高等教育的特性看,高等教育是养成学生良好素养、学术品质和创新精神的教育,高等教育的专业教育还应包括学术教育,是兼有学术性和职业性的教育。

3.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活动。

4.高等教育具有的内涵:(1)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教育;(2)高等教育是由各类高等教育机构提供的教育;(3)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活动。

5.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1)高等教育是分专业和分层次的高级教育活动;(2)高等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3)高等教育的功能不断扩展。

6.高等教育最基本的特点是专业性,即参照社会专业分工情况,以社会专门职业门类为参照,进行专业教育。

7.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高等教育可分为专科、本科、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教育。

8.教育: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9.学校教育制度:是我国教育制度的主要部分,是按照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而系统实施的不同层次教育的制度,具体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四个阶段。

10.高等学校:是中等教育后开展高层次教育活动的场所,是普及型中等教育向专业教育的延伸。

高等教育学笔记

高等教育学笔记

1.高等教育: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性、学术性的社会活动。

2.史上第一所正规高校:柏拉图前387年雅典学园。

3.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欧洲中世纪大学,文、法、医、神四科。

4.全世界第一所大学: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柏林大学(德国洪堡创办)。

5.商代的“右学”,古代高等教育的萌芽,稷下学宫(齐桓公所创)6.鸿都门学,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

隋炀帝科举制度。

7.宋代四大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湖南长沙岳麓、河南商丘应天府、河南登封嵩阳。

8.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是我国第一所近代高等教育学堂;1898年的京师大学堂,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

9.高等教育学:是以高等教育现象中的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和揭示高等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10.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有助于高校教师系统地了解高等教育,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有助于高校教师掌握教育规律,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助于推动高校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有助于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

11.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通过教学培养专门人才、通过科研发展科学、利用科技优势直接为社会提供服务和文化创新。

12.1862年《莫里尔法案》,赠地学院直接为社会服务之路。

康奈尔大学,威斯康星思想: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有能力的公民;进行科学研究,发展创造新文化、新知识;传播知识给广大民众,使之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经济、生产、社会、整治及生活方面的问题。

————逐渐形成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效的重要职能;社会服务是现代高校职能的延伸(教学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设备开放服务);文化创新是现代高校职能的新拓展(制度、人力、资源优势)。

13.不同历史时期高等教育概念的演变(1)中世纪大学是近现代高等教育的直接渊源。

(2)在中世纪,高等教育仅限于大学教育。

(3)中世纪大学是少数学者传授高深学问的场所,设有文、神、法、医四科,文是基础。

3.4源于问题读潘懋元先生1983年版《高等教育学讲座》

3.4源于问题读潘懋元先生1983年版《高等教育学讲座》

学教学中,课堂提问应给予什么样的评价?占有什 的外部规律必须通过内部规律来实现”[!]的结论。
么位置?要还是不要?什么情况下要?”等四个联系 这个结论也就是后来“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之间的
紧密但又不同的问题。在论述“提出高等教育理论 关系”的最初的也是最经典的表述。
是否是标新立异”问题时,作者指出: “高等学校的体 制问题、结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智能培养问
例如,在论述“个案法”时,作者特意将宣传报道 和科学研究区别开来。“报纸上有的报道往往只举 极端的事例,这样作报道宣传可能有作用,但作为 科学研究工作就不能这样做。提出一个问题就找极 端的典型,这样的苦头我们吃得太多了。你说好, 我就找一个好事例来满足你的要求;你说坏,我就 找一个坏事 例 来 满 足 你 的 要 求, 都 是 说 真 话 ”[!]。 再如,作者在论及教育规律是多层次的观点时说: “规律有大有小,教育基本规律是管一切教育工作 的,这是第一层次的规律。教学方面有教学过程的 规 律, 是 管 教 学 工 作 的 …… 这 些 是 第 二 层 次 的 规 律。第二层次之下还有更窄的规律……这是第三层 次的规律。这一层次之下还有规律,如课堂教学的 规律、实验课的规律、实习课的规律,这是第四层 次的规律。不过这些低层次的规律常被写成定理、 原则、关系、联系等 …… 规律是客观存在的,理 论、原则是主观对客观的认识”[!]。在这里,作者 不仅将“规律是多层次的,有外延很宽的,也有外 延较窄的”这一命题解释得通俗易懂,而且深入浅 出地、非常简洁地表述了“规律、原则、理论”等 概念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区别。又如,在论及德育与 大学生情感心理的关系时,作者认为,“爱情是青 年人身心发展至一定时期必然要出现的情感生活”, “有人认为应当禁止大学生谈恋爱”,“但事实证明 禁止不了。你禁止,他们就搞地下活动,照样谈。 为什么禁止不了,因为这是青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必 然出现的现象,规律性的东西是禁止不了的”。作

师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读潘懋元先生《高等教育学讲座》之感受

师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读潘懋元先生《高等教育学讲座》之感受

The Teacher: Teaching Knowledge and Morality --Reading Mr. Pan Maoyuan’s Lectures on Higher
Education
作者: 曹荭蕾[1]
作者机构: [1]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福建厦门361005
出版物刊名: 山东高等教育
页码: 85-88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1期
主题词: 潘懋元;高等教育学讲座;立德树人;高校教师
摘要:潘懋元先生所著的《高等教育学讲座(第三版)》问世已有二十五个年头,书中所蕴涵的思想,特别是高等教育教学论和德育思想在我国高等教育迈向普及化时代的今天仍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教以事”,教学乃高校之首要任务;“喻诸德”,育德为高校的核心任务;为师者,则是高等教育的灵魂与主导者。

高校应以“立德树人”为己任,把握好教学与育德这两个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梳理(附答案)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梳理(附答案)

1第一章 绪论1. 在英国,19632.3.4. 高等教育学:((2(3)研究对象——高等教育这一特殊教育活动。

5. 6. (记忆:大学的3大职能——教学、7.8.4。

9.10. )身心发展趋于成熟()思维的组织性、深刻性、独立性、创新性(3)情绪情感内容丰富(大学生情绪体验往往表现两极性的特征——非好即坏)(411.12. 1922年,中华教育改进社在济南召开第一次年会,把高等教育专门列为第二组,这可能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高等教育研讨会。

13.年,我国第一个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标志高等教育在我国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从而开始了高等教育研究从非制度14.15.16. 从事高等教育研究首先要有问题意识。

17. 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确定研究问题的一般要坚持3原则:(1(2(318. 高等教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0个)——分析法与综合法、归纳法与演绎法、调查法、观察法、比较法、历史法、文献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19.20. 为什么学习高等教育学:(1)高校教师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工作(自解:包括教师、管理人员)要懂得教育活动的规律(2)高校教师从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教学)3)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学习高等教育学。

21.3条标准:(1)需要长时间学习(2)具有市场准入限制,即不可替代和垄断(3)专业人员拥有专业问题的发言权。

22.:(1)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2)具备评价学生和帮助学生的能力(3)对学生需求市场做出反应(4)具备学者的敬业精神(5)掌握教育学的最新研究成果(6)信息技术应用第二章 高等教育历史发展(上)(外国部分)1. 现代意义的大学起源于欧洲,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高等教育在世界高等教育体系中拥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国现代意义的高等教育始于清末京师大学堂。

14. 1088。

1200。

5. “同乡会”,同乡会的首领称为“校长”。

后来,被学生排斥在外的博洛尼亚大学的教师也成立了一个行会,称为“学院”6.7.8. 中世纪大学的课程与教学:(1)一般大学开设文、法、医、神四科或四个学院(23)学习文科课程是大学正规教学的第一个台阶(4)中世纪大学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神学性质(5)中世纪大学主要培养市政和教会管理人员、律师和医生,而不是哲学家、纯9.10.11.12.13.14.15. 16世纪出现独立学院、17世纪出现专门学院,)16. 17. 1618. 19. 洪堡的大学理念:(1220. 1921.22.23. 洪堡的3)反对肤浅的功利主义教育价值观(2)反对经验知识凌驾于理论知识之上(3)反对缺乏人文教育的大学教育。

完整word版教育学复习笔记

完整word版教育学复习笔记

《高等教育学》复习笔记题型:1.单选(10X 1分=10)2.判断(10X 1分=10)3.简答(5X 6分=30)4.论述(2 X 10 分=20 )5.案例高等教育发展简史1.西方文明古国很早就在一些城邦中建有各种图书馆是古代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

2.中国古代带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教育活动,早在3.西周学校的教育内容是“六艺” 即:礼、4.春秋私学中,最著名的是齐国的“稷下学宫”,它是中国封建教育史上的第一所高等学府,也是中世纪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大学。

5.西汉太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确立。

6.中世界大学的特点:①行会性;②自治性;③国际性_______7.中世纪大学实行的是专业教育,主要有四大学科:文学、法学、医学、神学。

8.洪堡的高等教育思想德国人洪堡第一次明确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洪堡思想的基本原则: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学术自由的原则。

从洪堡开始,出现了两个新词,即“教自由”和“学自由”9.通过“莫利尔法案”、“赠地学院运动”建立的名校:康奈尔大学、威斯康辛大学。

10.范海斯提出高校的基本任务应包括: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被称作威斯康辛思想,是高校三大职能确立的标志。

(19世纪以前,培养人才;19 世纪初,发展科学;19世纪末,服务社会。

)11.1862年成立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功能的学校;同时也是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学校。

12.1903年,张百熙、张之洞等人合拟《奏定学堂章程》,同年颁布,故称卯学制”,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并予以实施的学制。

“癸卯学制”纵向将教育机构划分为初、中、高三个阶段。

在高等阶段又分为三级(第一级是高等学堂,相当于大学预科;第二级是大学堂,招收高等学堂和大学预科毕业者;第三级是通儒院,招收大学堂毕业者,修业五年为限,通儒院开了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先河。

最后三章1.高等学校组织的“二重性”①教育性, ②学术性,2.《高等教育法》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3.高等学校管理原则:①目标性原则;②整体性原则;③民主性原则;④效益型原则。

论潘懋元《高等教育学讲座》的特色、影响和价值

论潘懋元《高等教育学讲座》的特色、影响和价值

On Characteristics,Influence and Value of Pan Maoyuan’s Lecture on Pedagogy of Higher
Education
作者: 童顺平[1]
作者机构: [1]韶关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广东韶关512005
出版物刊名: 韶关学院学报
页码: 50-55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5期
主题词: 潘懋元;《高等教育学讲座》;价值重估
摘要:潘懋元先生是我国高教界的“泰斗”,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产生国际影响的高等教育研究专家。

《高等教育学讲座》作为我国乃至世界第一本系统论述高等教育学的学术专著,较完美地结合了“学”与“术”,具有深入浅出、融会贯通的特色,出版后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和学术影响。

作为学术专著,《高等教育学讲座》本身具有很高的价值。

但是我国学术界对其价值并未做出充分研究,《高等教育学讲座》的价值与学术地位亟需重估。

高等教育学潘懋元总结

高等教育学潘懋元总结

选择:1外国近代高等教育肇始于中世纪大学2中世纪大学是指12至16世纪欧洲产生的大学,其代表是12世纪建立的5所大学,即意大利的萨勒诺大学和波伦亚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和蒙比利埃大学,以及英国的牛律大学。

3中世纪大学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学生大学”,以波伦亚大学为代表;另一种是“教师大学”,以巴黎大学为代表。

4中世纪大学有文、法、神、医4科。

四科均设的大学以巴黎大学为代表,成为中世纪大学的样板。

5美国:《莫雷尔法》是这场革命的标志。

政府赠予各州土地办大学,这种大学以‘为各州农业和工业发展服务”为宗旨,史称“赠地学院”或“农工大学’。

以康乃尔大学的校长安德鲁·怀特提出的“通用课程:让任何人获得任何学科的教育”。

6美国最早进行研究生教育的是密执安大学。

但真正的研究型大学则一般认为是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7日本第一个教育改革令——《学制》。

1886年改东京大学为“帝国大学”,设法、医、文、理、工、农学院,是当时世界除美国外最早拥有技术科系的综合性大学。

8二战后美国1944年公布《军人权利法案》,大大推动了高等教育发展。

91862年,京师同文馆,我国近代第一所过渡性高等学校。

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同文馆开了创办新学校的先河。

1895年,天津中西学堂,是我国近代第一所公立大学。

1898年5月,京师大学堂,1912年5月改名为北京大学。

是近代中国最著名、最正式完备的公立大学。

10民国时期高等教育也经历了以下3个阶段:民国初期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教育变革(孙中山、蔡元培)、北洋政府时期的复古教育(袁世凯)、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

11蔡元培主持下制定形成的《壬子癸丑学制》,是中国第一个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教育制度;12“文革”结束后,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可简要概括为“拨乱反正、开创未来”8个字,这也是新时期高等教育的主要特色。

13教育的两个不可分割的基本功能:促进人的发展与促进社会的发展。

14教育最基本的经济功能就是劳动力的再生产。

《高等教育学》学习笔记

《高等教育学》学习笔记

《高等教育学》1、中外高教发展起源及过程:以19世纪末为界限,之前为成长中的高等教育,之后为扩张中的高等教育。

成长中的高等教育含萌芽、雏形、成型、完善;扩张中的高等教育出现规模化、中心化、综合化、国际化、职业化、终生化、多元化特征。

萌芽阶段,中国殷周出现世界上第一所真正的高等学府:稷下学宫。

西方为寺庙学校。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芝诺为西方教育家,孔子、老子等诸子百家为中国教育家。

雏形阶段,中国汉代的太学和唐宋时的书院教育、欧洲中世纪大学模仿行会,形成了学生教师校长三位一体的管理组织。

成型阶段,我国停顿,西方在纽曼、阿诺德、赫胥黎、斯宾塞等人努力下,出现了中等教育,自然科学进入大学教堂。

完善阶段,1810年,柏林大学首提“通过研究进行教学、教学与科研统一、独立与自由统一”三原则。

19世纪美国“赠地学院”,树起了大学必须为地方发展服务的旗帜。

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经历了个别教育、组织研究、系统研究三阶段。

1632年,捷克夸美纽斯《在教学论》问世。

1852年,英国纽曼《大学的理想》问世。

1880年法国成立“高等教育研究会”。

1978年,潘懋元呼吁我国开展高等教育科学研究,1998年5月我国成立了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1984年1月厦大建立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点,1986年7月厦大建立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点。

2、高等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上的教育本质是:发挥人的潜能,发现人的价值,通过文化的传递、内化、融合和创新使个体社会化,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完备人性的建构和发展。

建立在这种人性假设基础上的教育实践,既能促进个体的发展,又能促进社会的发展;既能促进个体适应社会,又能促进个体的创新。

总之,这种教育实践使人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3、“通才教育”或“通识教育”:从已有文献看,理解有三种:一是从性质上理解,认为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它以发展人的理性为终极目的。

高等教育学串讲笔记

高等教育学串讲笔记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高等教育学及其特殊性我国现代的高等教育一般追溯到1898年设立的京师大学堂。

高等教育学是研究特殊教育活动----高等教育的一门综合学科,它研究高等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

高等教育一般包括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等三种类型。

高等学校教师教学的特殊性?1、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具有学术性、专业性的特点。

2、大学教师的教学过程具有创新性的特点。

3、大学教师的教学活动与科研活动是一体的、互动的。

4、高等学校的教学与社会的联系要比中小学更加密切。

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特殊性?1、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趋于成熟,身体发展基本接近于成人水平。

2、大学生的思维具有更大的组织性、深刻性、独立性、创造性。

3、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内容更加丰富。

4、大学生的活动动机呈现多样化。

5、大学生的意志力更加持久、稳固。

目前高等教育学研究内容主要有?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高等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学科性质与研究方法、历史发展、地位与作用、目的与功能、改革与发展的价值取向,高等教育制度、高等教育的结构与管理体制,高等教育的教学管理与科研管理、教育评价,高等学校的专业与人才培养目标,大学教育的任务与培养提高,高等教育的教育与教学过程的规律以及德育、智育、体育的内容与方法,等等。

第二节高等教育学的历史及学科性质1978年5月,我国的第一个专门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这标志着高等教育在我国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从而开始了高等教育研究由非制度化向制度化的转变。

1984年潘懋元主编的《高等教育学》正式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步高等教育专著,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体系的确立。

关于高等教育学科性质的几种观点?1、认为高等教育学是“应用学科”。

2、认为高等教育学是“主要是应用学科”。

3、认为高等教学育是“应用理论学科”。

4、认为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具有相对性。

第三节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确定研究问题一般要坚持以下三个原则:1、价值性原则2、创新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高等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1、分析法与综合法2、归纳法与演绎法3、文献法4、调查法5、观察法6、历史法7、比较法8、实验法9、个案研究法10、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的基本步骤?确定问题性质→把握问题关键→了解问题背景→提出解决方案→付诸行动检查结果→形成最佳决策第四节高等教育学的意义为什么要学好高等教育学?1、高校教师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懂得高等教育活动的规律。

读书笔记《高等教育学》

读书笔记《高等教育学》

读书笔记《高等教育学》●绪论●一、我国EP发展历程。

4阶段。

●萌芽●特点:不成体系的探索和讨论,带有自发的性质,呼唤EP走向独立。

●初创●我国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潘懋元《高等教育学》的出版●成型●确立高等教育学体系。

●理论前提:教育本质论●理论基础:高等教育两大特点●理论核心:教育的内外关系规律●发展●全面探讨学科建设●EP教材的编写和出版●与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相结合●学科建设质量提升。

研究机构,人员,刊物。

●二、对EP学科建设的探索●学科建制。

外在建制推动内在建制的路线●含义:学科走向制度化的具体要求和过程。

设立研究机构,成立全国性的高等教育学会,作为二级学科设置专业,高校开设课程,创办期刊,收藏图书。

●研究对象。

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的本科教育。

潘懋元●学科性质。

应用学科●学科体系。

由普通教育学而高等教育学●笔者。

5种方式●逻辑起点●问题系统●方法论●范畴水平论●实践经验论●潘懋元。

3种相互联系的不同体系●理论、知识、课程体系●逻辑起点●以知识为核心,强调学科的知识取向●以人为本,强调教育的本质追求●以社会发展为目的,强调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取向●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研究范式:随着时代变化,不断演变●研究方法:多学科研究方法●学科群建设●三、EP走向成熟要解决的问题●学科独立性●与普通教育学的关系●与其他教育学科的关系●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元高等教育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来源:前人、他国、当前的与自己的实践●理论发展动力在实践,理论服务于实践●高等教育学学派的形成,是实现高等教育学原创性发展最有效途径。

●以研究者为主体,提高学派群体的自身素养●以理论体系为核心,增强学派统一性●以学科制度为保障,促进学派形成。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归纳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归纳

《高等教化学》第一章绪论一、高等教化发展简况1、成长中的高等教化(1)高等教化的萌芽阶段:高等教化机构性质不明确,教化职能不确定,专业教化性质模糊,学生年龄参差不齐,教学形式以非正式的方式进行。

(2)高等教化的雏形阶段(欧洲中世纪大学):已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教化目的, 教化支配, 教化内容, 教化组织形式和教化管理体制,开始走向成型,成为一个特地的, 独立的学术及教学机构。

(3)高等教化的成型阶段(文艺复兴末期和资产阶级革命初期):大学开始围围着各个专业, 各个学科, 各门课程,组织其教化形式和内容,才有了今日意义上的高等教化,即建立在一般教化基础上的专业教化。

(4)高等教化的完善阶段:高等学校产生新职能——为社会服务。

基于知识分化, 科学进步和社会须要,多种类型的专业学院大量涌现。

2、扩张中的高等教化(1)规模化:二战后从精英走向大众(2)中心化:渐渐走进社会的中心,成为社会的核心机构。

(3)综合化:出现学科整体化和人才素养综合化(目标, 内容, 过程, 教化方法)的趋势。

(4)国际化:20世纪50年代后日益明显,即一国高等教化面对国际或全球发展的过程和总趋势,是把国际的, 全球的, 跨文化的观念融合到本国高等学校教学, 科研和服务社会诸项职能中的过程。

(5)职业化:职业打算课程更多开设,是经济巨大发展的产物。

(6)终身化:教化贯穿于人的一生,供应教化一体化,注意教化的整体性。

(7)多元化:高等教化由单一系统向多元系统转变,内部结构越来越困难。

二、高等教化探讨及高等教化学1、个别探讨阶段:没有特地的探讨队伍,探讨的成果也较为零散而缺乏系统性。

2、组织探讨阶段——高等教化学产生:20世纪70年代,有组织的探讨在西方的高等教化已开始。

1978年5月,中国第一个正规的高等教化科学探讨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化科学探讨室成立,标记着中国高等教化探讨进入了实质性的开展阶段。

3、系统探讨阶段——学科体系形成:中国第一个群众性的高等教化探讨组织——1979年召开的全国高等教化会筹备工作会议。

湖南高教版《高等教育学》复习要点

湖南高教版《高等教育学》复习要点

《高等教育学》复习要点(2012)说明:1.本课程2010年的考试题型及所占分值为:选择题(40分,共20小题)、填空题(10分,共10小题)、简答题(20分,共2~4小题)、论述题[含实例分析](30分,共2~3小题)等几种;请大家根据考试题型来复习所列知识点;2.本课程是仅有的两门闭卷考试课程之一,并且是第一场考试,监考和巡考最为严格,请大家高度重视,积极备考;3.考试范围基本包括在本复习要点之中,大家如果实在是没有时间看书,可以此资料为主,如能全部背诵下来并加以灵活运用,考试及格当属没有问题。

本复习资料基本按照教材顺序排列。

4.资料中粗楷体字为教材每章后的复习思考题,请大家特别注意。

5.由于时间仓促,本资料遗漏和错误在所难免,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预祝大家考试顺利,全部通过!第一章绪论➢本章在正式讲述高等教育问题之前简要介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概况、高等教育研究的阶段、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发展动因、学科体系、主要的研究方法等问题,使大家对高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本章重点是高等教育的发展阶段和特征,特别是各阶段中涉及到大学或高等教育的重要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

1.高等教育作为一种活动源远流长。

在历史长河中,它曾走过了19世纪末以前漫长的成长阶段,度过了20世纪的扩张时期,现已跨入了21世纪的门槛。

2.高等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个别研究阶段、组织研究阶段和系统研究阶段。

3.高等教育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发展除主体动因外,主要是高等教育事业的推动、高等教育的内部矛盾和相关学科的协同效应等促进的。

第一节高等教育发展简况4.考察高等教育发展史,我们可以从两个大的特征来分析,即成长中的高等教育和扩张中的高等教育。

5.成长中的高等教育主要指19世纪末以前高等教育从萌芽到雏型、成型而趋于完善的过程。

6.高等教育的萌芽阶段,在西方为古希腊时代;在中国为春秋战国时代。

7.古巴比伦的“寺庙学校”把学问分成两级,一为初级教育,传授读写知识,一为高级教育,除读写训练外,还学习文法、苏美尔文字等;古埃及也有“寺庙学校”,由精通数学、天文知识的僧侣执教,传授知识与探讨学问并重。

高等教育学潘懋元笔记PDF

高等教育学潘懋元笔记PDF
二、人的发展、社会发展与高等教育
�一�教育的基本功能 人 教育 社会 人的全面发展说: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人的才能和志趣的多方面发展�共产
主义道德的发展。 个人本位 社会本位
�二�教育的规律 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规律�外部关系��教育和人的发展关系的规律�内部规律�。教育
受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制约�并对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起作用。 内部规律最基本关系:教育与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以及个性特征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教育
改革:高等教育领导体制、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教育教学体制、高等教育招生就业体制、高 等教育内部管理体制。
五、高等学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上� �一�高等学校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概述
课程:跑马道�广义上的说可以包括一个青少年所经历的全部学习、生活甚至工作过程�凡
是起教育作用的都归此类�狭义的概念�指学校中某一门学科甚至某一类型的课。 学科:指人类知识的分支�指学校中的教学科目。 专业:一行职业或一种专长�是培养高级人才的目标。
真理是相对的个人的经验比大多数人的经验更重要教育是为生活做准备而是使个人的潜能得到不断改造或改组从而适应社会教育没有特别的目的其过程本身就是目的教育即生长即生活教学应当注重以经验和活动来组织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中心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是基本的途径
一、高等教育概述 �一�高等教育学的学科特点 1.高等教育两个基本特点 �1�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门教育�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亦即高等教育的 起点是要具有中学毕业水平�高等教育的性质和任务上的特点�。�2�.全日制高等教育中的 本科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的主干部分�而一般全日制高等学校本科学生的年龄在 20 岁左右� 生理发展已趋成熟�高等教育对像的特点�。 2.研究任务:阐明高等教育领域中主要矛盾并揭示其规律�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实践提供 原理、原则和方法的指导。 3.学科性质:从两方面讨论�一是对知识总体的划分角度进行�二是从科学分类角度进行。是 一门基础理论学科�应用学科�应用基础学科�各人观点不同。 研究任务:一方面要为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提供相应的理论和方法�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 提供理论指导�解决这一过程中出现的诸种问题�一方面在探讨这些理论和方法的过程中� 运用已有的教育基础理论�并进一步认识和揭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特殊矛盾 及其规律。 4、地位与作用 作为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学科�相对于教育科学总体�体现个性�对于它的分支学科 而言�体现共性。 为其他分支学科提供共同的概念、原理和理论基础�包括应用理论、技术理论和一定的基础 理论。 5.研究方法 本身没有一种特殊的方法。在方法上�教育科学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6.研究策略

2023-2024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重点归纳笔记

2023-2024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重点归纳笔记

2023-2024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重点归纳笔记1、最能体现学生学习个性的教学管理制度是()。

A.学年制B.学分制C.学年学分制D.计划学分制【答案】 B2、关于教学与科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B.是教师的职责要求C.是“流”与“源”的关系D.是有机的统一体【答案】 A3、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郝钦斯B.阿德勒C.布鲁纳D.贝格尔【答案】 C4、根据层次构成可将课程分为( )。

A.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B.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C.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D.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答案】 D5、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某一学科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是( )。

A.教学计划B.教材C.教学目的D.教学大纲【答案】 D6、根据知识面和职业适应面,可以将人才划分为()。

A.精英人才与合格人才B.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C.通才与专才D.杰出人才与通用人才【答案】 C7、主张高校课程应注重反映各学科领域的基本结构,高校教学应着重传授各门学科特有的基本概念和过程的课程理论是()。

A.永恒主义课程观B.改造主义课程观C.科学主义课程观D.结构主义课程观【答案】 D8、高等学校战略管理的首要问题是()。

A.办学定位B.战略制定C.大学使命D.大学精神【答案】 A9、“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B.社会本位论C.科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答案】 B10、( )依据人的活动类型,将教学方法划分为组织和实施认识活动的方法、激发和形成动机的方法、教学中检查和自我检查的方法三个大类。

A.巴班斯基B.布卢姆C.泰勒D.施瓦布【答案】 A11、第一次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原则的学者是( )。

A.布鲁纳B.杜威C.范海斯D.洪堡【答案】 D12、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承担的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贯彻规章制度、组织各种活动、协调人际关系、检查与评价等职责,反映了教师所扮演的( )的职业角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性要求与人的人格和谐或全面发展结合起来�目前没有特别理想的办法�如何正确理解和 评价教育中的精神文明建设措施和结果�目前有困难。 �三�课程编制理论与技术
经验演进模式和科学设计模式。 课程编制包括确立目标和表述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并形式体系、实施课程、对课程 进行评价。 目标的确立与表述:目标的确立�先说知识、再说个人后说社会�、目标的表格�培养方向、 使用规格、规范与要求� 识得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选择原则�适时原则、完整原则、经济原则、实践原则、量力原则、 满足原则� 学年制:课程是统一的�且都是必修的�并且按照学年加以编排�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其 升留级、毕业均按学年为单位�
四、高等教育宏观结构与运行机制 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和联系方式。宏观结构体系 和微观结构体系�纵向结构体系和横向结构体系�静态结构体系和动态结构体系。 �一�从学制研究到教育结构研究
学制:学校教育制度�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人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 的关系与联系。高等教育学制指高等教育范围内的上述制度。
�三�高等教育思想中的基本理论问题 社会导向和学术导向的矛盾:社会导向指高等学校的主旨在于为社会经济、政治需要服务� 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学术导向强调高等学校应以增进人类科学文化知 识�进行高深的学术研究为首务。学和术的关系:学�学问、科学�是认识世界的范畴�术 �技术、手段、方法�属于改造世界的范畴。基础和应用的关系:社会导向和学术导向在课 程和教学领域的表现。 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矛盾:前者强调个人的价值观�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每个学生在 个性和理性方面的发展�即培养和谐发展的个人�后者强调以社会为中心�高等教育的目的 在于培养为社会和国家服务的人才。 通才:具有多方面的知识、能力�善于独立思考�各方面都得到发展的人才。 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矛盾:
体制:以领导管理制度为核心的制度体系�规定了某个系统各个有关部门及方面的管理权限 和工作范围�以便于各司其职�提高工作效率。高等教育体制是根据国体形式和社会发展需 求的一种以高等教育的领导管理制度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是由国家权力机关和领导机构 、 相对稳定的高等教育体系结构模式。其功能是划分高等教育管理权限�规范人们高等教育活 动范围、方式和行为�维护和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良性循环。
�二�高等学校课程与教学领域的变化与改革 高校课程改革原因:外部原因�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知识的激增、精神文明建设
的需要、个人的需要��内部原因�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课程内容的综合化、课程设置和实施的多样化、课程性质的职业
化、课程方向的人文化。 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总量:怎样才能在课程设置、内容选择及组织上体现将社会的下拉的应
改革:高等教育领导体制、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教育教学体制、高等教育招生就业体制、高 等教育内部管理体制。
五、高等学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上� �一�高等学校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概述
课程:跑马道�广义上的说可以包括一个青少年所经历的全部学习、生活甚至工作过程�凡
是起教育作用的都归此类�狭义的概念�指学校中某一门学科甚至某一类型的课。 学科:指人类知识的分支�指学校中的教学科目。 专业:一行职业或一种专长�是培养高级人才的目标。
�三�中国高等教育结构的历史、现状和调整 第一阶段:建少数高校�改造旧社会国立、私立大学�1949-1951 第二阶段:1952-1957 全面学习苏联�大规模院系调整。 第三阶段:1958-1965 兴办了许多高等学校�改善了学校的布局结构和专业结构�定地试办 面向地区性的电视大学�调整高校的培养规格和学习年限。 第四阶段:1966-1976 第五阶段:1977- 日趋合理和完善�多形式、多科类、较灵活的格局。 �四�建立合理的高等教育运行机制
�三�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 三种职能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
三、高等教育思想 �一�高等教育思想的涵义与范畴
高等教育思想也称高等教育观念�是对高等教育现象和活动所持的看法�或者说都是对高 等教育现象和活动的理性认识。
高等教育思想宏观层面:本质观、价值观、功能观、目的观、发展观、人才观、管理观、 微观层面:学校观、办学观、人才观、知识观、认识观、课程观、教学观与学习观、老师观 与学生观、质量观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哲学:真理是相对的�个人的经验比大多数人的经验更重要�教育 是为 生活做准备�而是使个人的潜能得到不断改造或改组�从而适应社会�教育没有特别的目的� 其过程本身就是目的�教育即生长、即生活�教学应当注重以经验和活动来组织�学生是教 学过程的中心�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是基本的途径。 要素主义教育哲学:经过历史检验的多数人的经验比个人经验有意义�在人类遗产中存在着 一种知识的基本核心�即共同的、不变的文化�这些才是人人所必须学习的�学校的任务是 要把这些文化的共同要素传授给年轻一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是主宰�教学科目是组织教 学达到目的的轴心。 �二�中外高等教育思想体系 永恒主义者赫钦斯的高等教育思想:提出培养完人教育思想�提倡通才教育�主张学习永恒 学科�编制名著课程�主张大学独立�多方面的实施职能。倡导终身教育观。 要素主义科南特:重视普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结合�推行自由选修制�追求教育形式的多样
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也包括在内。结构包括 本科�专科�和研究生两个层次。大学生的修业年限为四年或五年。
高等教育的宏观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等外部因素关系密切、事关高等教育总体的构成状 态和方式。包括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分布结构和管理体制结构。
层次结构:水平结构�指不同程度和要求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包括本专科教育�研究生 教育两个层次。
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必须依靠其他科学分支的方法和原理。 教育理论建设三准则:全环节原则、具体化原则、动力性原则 �二�高等教育研究的历史与高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1.国外高等教育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19 世纪中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萌芽阶段�高等教育作为一项国家事业�在许多国家发展得 相当薄弱。二战前�各国没有专门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和组织。 二战后到 20 世纪 60-70 年代:高等教育研究成为独立学术研究阶段的重要阶段。出现问题: 高等学校的办学效益问题、大学生的道德水准问题、高校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协调问题、 大学生就业问题、学校课程与学生需要的关系。�1�建立了国际性的和全国性的以高等教育 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专门组织和机构。�2�建立了高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系统。 2.中国高等教育学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
一、高等教育概述 �一�高等教育学的学科特点 1.高等教育两个基本特点 �1�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门教育�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亦即高等教育的 起点是要具有中学毕业水平�高等教育的性质和任务上的特点�。�2�.全日制高等教育中的 本科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的主干部分�而一般全日制高等学校本科学生的年龄在 20 岁左右� 生理发展已趋成熟�高等教育对像的特点�。 2.研究任务:阐明高等教育领域中主要矛盾并揭示其规律�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实践提供 原理、原则和方法的指导。 3.学科性质:从两方面讨论�一是对知识总体的划分角度进行�二是从科学分类角度进行。是 一门基础理论学科�应用学科�应用基础学科�各人观点不同。 研究任务:一方面要为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提供相应的理论和方法�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 提供理论指导�解决这一过程中出现的诸种问题�一方面在探讨这些理论和方法的过程中� 运用已有的教育基础理论�并进一步认识和揭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特殊矛盾 及其规律。 4、地位与作用 作为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学科�相对于教育科学总体�体现个性�对于它的分支学科 而言�体现共性。 为其他分支学科提供共同的概念、原理和理论基础�包括应用理论、技术理论和一定的基础 理论。 5.研究方法 本身没有一种特殊的方法。在方法上�教育科学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6.研究策略
六、高等学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下� �一�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
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的实施过程�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教学过程三任务: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形成学生一 定的世界观和思想品德。 教学过程四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不仅是一个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 认识过程�也是一个使学生身心得到发展的过程。 教学过程四规律:教学相长规律�教学简约性规律�教学的发展性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 律。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特点:认知已知和探索示知的统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专业 性和综合性的统一�个体认识社会化与社会认识个体化的统一� 教学原则是教学工作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是联系教学规律与教学工作的中介�是促使教 学工作按教学规律进行的有力保证。
各个组成部分的关系�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影响诸要素的关系。 内外关系:教育外部规律制约着教育内部规律�教育的外部规律只能通过内部规律来实现。 洪宝书四规律:教育形态与社会生产方式相适应�教育进展与个体身心发展状态相适应规
律�认知系统与动力系统协调发展规律�信息存储总量决定个体发展程度规律。 教育规律:具有多样性�有弹性�属于社会规律范畴。
化�主张协调、平衡大学的职能�大力发展两年制学院。建立专门奖学金制度�强调教学与 科研相结合�保证学生自由。
逻辑实证主义罗素的高等教育思想:主张只有才能和智力素质较好的人才能入大学�主张大 学教育应兼顾学术与功利�强调教学与科研并重。
蔡元培:主张教育应以德育为中心�主张教育独立�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主张发展人的个 性。
二、人的发展、社会发展与高等教育
�一�教育的基本功能 人 教育 社会 人的全面发展说: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人的才能和志趣的多方面发展�共产
主义道德的发展。 个人本位 社会本位
�二�教育的规律 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规律�外部关系��教育和人的发展关系的规律�内部规律�。教育
受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制约�并对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起作用。 内部规律最基本关系:教育与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以及个性特征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