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缺陷隐患分析报告讨论记录簿

护理缺陷隐患分析报告讨论记录簿
护理缺陷隐患分析报告讨论记录簿

一、事情经过

2009年4月8日,上午9时左右,巡回护士唐丽金在协助手术医生看、麻醉医生给骨一科19床患者李开向摆放俯卧位,未妥善固定输液器管道,翻身时,差点将静脉留置针拔出。随即及时整理输液器,未引起不良后果。

二、原因分析

护理缺陷讨论

时间:2009-04-08 17:00

出席人员:王芬、侯建梅、唐丽金、熊丽芬、费春艳、晏丽庆、沈艳娥、陆美青、李艳琼

讨论内容:

唐丽金:我做为当事人,我认为在手术体位摆放之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对相关的导管妥善固定,以避免类似事情发生。

王芬:俯卧位、侧卧位的摆放相对较复杂,在手术前我们必须对相关体位摆放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护理防范措施,才能避

免意外发生。

费春艳:手术体位摆放是一个短暂的过程,特别是被动体位摆放时需要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护士三方的密切配合。

侯建梅:我们工作应认真仔细,必须在术前充分准备好体位用物、妥善固定好导管,才能保证在体位摆放时迅速放置体位垫,配合好手术医生、麻醉

医生安置好手术体位。

陆美青:做为年轻护士要加强工作责任心,应认真细致,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加强协作,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

总结(改进措施):

李艳琼(护士长):通过今天的讨论,大家谈了自己的想法看,看到了我们工作的不足之处,包括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引以为戒,

认真充分做好术前准备,以保障科室的护理质量。

总结改进措施如下:

1、科室组织专题讨论,分析原因,找出不足之处,加以改进。

2、组织培训学习“手术体位摆放”。

3、加强工作责任心,各项护理工作须认真仔细,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护理评

估、护理防范措施,杜绝差错发生。

4、加强科室医护人员、手术医生的沟通、协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避免差

错发生。

一、事情经过:

2009年10月16日,上午8:30,在配合麻醉医生推注全身麻醉诱导药丙泊酚时,麻醉医生口头医嘱追加推2ml,巡回护士陆美青未重复询问医嘱推注了3ml,因多推的1ml丙泊酚剂量小,加之丙泊酚体内代谢快,未引起不良后果。

二、原因分析:

护理差错讨论

时间:2009-10-16

出席人员:王芬、侯建梅、费春艳、杨德寿、熊丽芬、陆美青、沈艳娥、晏丽庆李艳琼

讨论内容:

王芬:我作为带教护士,这次提醒我,带教老师必须放手不放眼,工作一定要认真仔细,要有工作责任心,护理安全意识警钟长鸣。

侯建梅:我认为工作责任心很重要,建立的带教制度、安全核查制度一定要认真执行,认真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

杨德寿:我们的工作有时很忙,但我们一定要规范操作,认真仔细核查,才能避免差错发生。

费春艳:我们科执行口头医嘱的机会很多,更应加强执行口头医嘱医嘱核查的培训学习。不但重复口头医嘱核对,还要在执行口头

医嘱的同时,大声读出所给药液的量,以再次提醒告知医生已

给入患者体内的药液剂量。这样能更好的避免差错的发生。

沈艳娥:是啊,做为新年资的护士,我们更应提高护理安全意识,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多与资深老师沟通交流,才能保障科室护

理质量。

陆美青:做为新护士,我应该工作认真负责,提高护理安全意识,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才能在顺利做好每一项工作。

总结(改进措施):

李艳琼(护士长):通过今天的讨论,大家谈了自己的想法以及工作中的小经验,也看到了我们工作的不足之处。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引以为戒,严

格执行核查制度,以保障科室的护理质量。

总结改进措施如下:

1、科室组织专题讨论,分析原因,找出不足之处,加以改进。

2、组织培训学习“安全查对制度及流程”。

3、带教应放手不放眼,加强工作责任心,杜绝差错发生。

4、护士在做各项操作时,要认真仔细,严格执行安全核查制度,杜绝差错的

发生。在执行口头医嘱时,可采取操作前即重复口头医嘱,操作中又大声读出已给药液剂量,以再次提醒告知医生的方法,杜绝执行口头医嘱时的差错发生。

5、加强科室医护人员的沟通,发现问题及时核查改进,避免差错的发生。

一、事情经过:

2010年3月10日,下午15:00左右,护士晏丽庆在巡回一台肠穿孔修补术加腹腔冲洗引流术时,未及时观察到负压引流瓶内引流液较多,致引流液反吸致负压吸引管内,幸好洗手护士沈艳娥及时发现,引流液未反吸致中心负压装置内,未致中心负压装置损坏,未造成不良后果。

二、原因分析:

护理缺陷讨论

时间:2010-3-10

出席人员:王芬、熊丽芬、侯建梅、唐丽金、费春艳、沈艳娥、晏丽庆、陆美青、杨德寿

讨论内容:

沈艳娥:往往是胸、腹腔冲洗引流时,因冲洗液较多,负压引流瓶内的引流液较多时,很容易致引流液反吸。而巡回护士忙于开取无菌冲

洗液,会疏于查看引流瓶内的引流液。这时器械护士也可以帮忙

看一下。

费春艳:我们在工作中,每一项操作均需充分对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估,做好防范措施,避免差错发生。

侯建梅:我们在使用仪器设备时,对其功能应有所了解,就能注意到一些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避免差错发生。

晏丽庆:做为当事者,我们应该加强仪器设备使用知识的学习,提高护理安全意识,工作才能得心应手。

王芬:我认为护理安全意识很重要,有了安全意识,我们才能更好的去防范,也就自然地去加强术中的巡视,避免差错的发生。

总结(改进措施):

李艳琼(护士长):通过今天的讨论,大家谈了自己的想法以及工作中的小经验,也看到了我们工作的不足之处。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引

以为戒,严格执行核查制度,以保障科室的护理质量。

总结改进措施如下:

1、科室组织专题讨论,分析原因,找出不足之处,加以改进。

2、逐步组织培训学习“手术室现有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即提高护理技

能,也提高护理安全意识,从而保障科室的护理质量。

3、加强护士间的团结协作力,相互弥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加强术中的巡视,包括对病人、对仪器设备的巡视。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 标签:儿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儿科患者是个特殊的群体,常说儿科如“哑科”。有些患儿不能表达自己的感受,给疾病观察和护理带来了难度,造成护理安全隐患多,护理人员缺乏一定的风险意识。护理任何一个环节不注意都会给患儿带来不安全和医疗纠纷的风险,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也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准。 1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 1.1护士语言行为由于儿科住院患儿多,床位周转快,工作量大,繁琐而辛苦,不能按时下班,导致护士疲劳、焦虑、烦躁。儿科护理大多是低年资护士,在家有的是独生子,父母疼爱,不能忍受工作中的磨难,缺乏沟通服务技巧,对患儿家属提出的疑问解释不到位,缺乏耐心,主动服务意识差,态度生硬,甚至厌烦,缺乏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常因言语差错与患儿家属发生争执。 1.2护士责任心低年资护士工作经验缺乏,工作中责任心不强,儿科病房危重患儿多,特别是夜班人少时,不能及时巡视病房,不能及时发现患儿病情变化,缺乏慎独精神。对患儿及家属私自外出和对患儿存在的跌倒、坠床危险宣教不到位,防范意识差。大小便未问就随意记录,脉搏呼吸测量时间不足,生命体征记录不准确。 1.3心理素质方面儿科患者都是父母的宝贝,一个孩子生病,有的甚至有几位家属陪护,所有工作都在陪护的监视下进行,心理压力大,静脉输液时,有些不理解的家属要求条件高,要求一次穿刺成功,遇到心理素质差的护士,即使平时技术很好,也有失手的时候,起患儿家属的不满和投诉,甚至打骂。特别是遇到危重患儿抢救时,家属紧张得在一边哭喊,护士心理也紧张、手忙脚乱,抢救措施不得当,处理不到位,影响抢救效果,引起纠纷。 1.4技术方面随着新技术、新项目大量引进与开发,护理工作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特别是新护士护理技术不熟练、操作欠规范,护理经验不足,疑难静脉穿刺成功率低,抢救患儿时,工作忙而无序,延误患儿治疗,对新设备不了解,使用不当。 1.5治疗方面 1.5.1给药不足护士配药时粉剂溶解不全,抽药不彻底,造成瓶内剩余药液浪费,有的操作不注意,引起药物容器破碎,药液流失。 1.5.2用药途径不对漏给错给患儿药物,药物配伍不当,护士在操作过程中

护理记录单书写范例

护理记录单书写范例 一、转入护理记录 1、样例1: 1-11 13:15 于十二时由急诊科转入,平车推入病房,诊断为右踝开放性骨折(骨折)于右手输液中,林格组500ml 60gtt/min,余200 ml,自诉车祸致右踝部疼痛出血三小时,观神志清,精神差,痛苦貌,舌 淡,苔薄白,脉玄细,查体温36.8脉搏98次/分呼吸23次/分血压96/56mmHg入院后积极术前各 项准备,向患者及家属交待术前术后注意事项,并给予术前麻醉药物应用,于十二时三十分送入手 术室,入科宣教已做,安慰不要紧张,患者及家属表示了解。 2、样例2: 1-11 14:00 病人于14:00由内四科转入我科,担架抬入病房,由内四科带入留置尿管、留置胃管、套管针, 患者神志恍惚、颜面浮肿,双球结膜水肿,测血糖11.1mmol/L,T37.7 ℃p92次/分R20次/ Bp140/80mmhg 二、转出护理记录 内容包括患者转出时的一般情况(生命体征、意识、活动、皮肤、阳性体征),病人主诉不适症状(头迷、头痛、恶心),患者正在进行治疗的护理措施(心电监护、血氧监护、吸氧、冬眠治疗),将转入的科室名称。 1、样例 1 9-20 14:10 T36 ℃,P86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言语流利,四肢肌力Ⅴ级,周身皮肤完好。心 电监护示:心率86次/分,律不齐,房颤。自诉:“心慌、胸闷。”长嘱输液已结束,于3L/min吸氧中。遵医嘱转往心内科,携带氧气袋,护送前往。 2、样例 2 1-11 13:30 T36 ℃,P86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遵医嘱转至内分泌,患者昏睡,留置尿管通畅,留 置胃管通畅,患者日内排尿370ml。滴流已结束。 三、输血护理记录 记录输血前体温,时间,阳性体征,血型,量,核对护士,滴数,有无异常反应,输血完时间应予 记录。 1、样例: 患者血常规回报:RBC 2.5 Hb 85,医嘱给予输“o”型红细胞200ml,输血前测体温36.8℃,由护 士XX与XX核对无误后于三时二十分输入,15滴/分,30分钟后患者自诉无不适,调滴数为50滴/ 分,于五时输血完毕,患者无特殊不适。 四、出院护理记录 出院护理记录书写应注明:出院时间,对于出院指导的重要内容应记录;特殊用药、需出院后连 续进行的治疗及护理措施的指导应予记录。

护理差错的原因分析入预防措施

---------------------------------------------------------------范文最新推荐------------------------------------------------------ 护理差错的原因分析入预防措施 护理差错的原因分析入预防措施为了更好地避免风险,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寻求有效的防范措施,提高护理质量,避免潜在护理差错的发生,我们通过采取六项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降低了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原因防范对策为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防范护理差错,现将我院1月~12月发生的56起护理差错分析如下,以寻找防范差错的有效对策。1一般资料1月~12月,我院共发生护理差错56起,其中一般差错6起,护理缺陷50起。2原因分析2.1从表1可以看出2.1.1未按规范要求操作发生16起占比例最高,主要为输液部位发生渗漏,未及时发现;无菌溶液未写开启日期时间;输液未现用现配;加药、配药后未签字;输液卡未及时收回;抽血用的注射器未及时毁型;治疗未完成,没有及时交班。2.1.2医嘱处理错误发生12起位居第二位,主要是护士处理医嘱不够认真、或字迹潦草、不规范、迁床后床位未及时更改、护士凭习惯思维处理医嘱。 2.1.3文书书写不完整发生10起居第三位,表现为阳性体征记录不全;描述不准确。2.1.4用药错误发生8起,主要为配错药、打错针、发错药,张冠李戴或者配错药物剂量,看错药物名称等。2.1.5标本留取错误发生6起,表现为标本延迟采集,漏采标本、未贴标签,标本采集方法错误。2.1.6与病人沟通不到位发生4起,表现为未将某些特殊检查前注意事项及有关康复训练知识告之病人。2.2低年资护士较高年资护士易发生差错,聘用护士、正式护士、护师、主管护师 1 / 3

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及对策

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及对策 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及对策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医疗护理日趋复杂,各种影响因素越来越多,患者在医院接受诊断、治疗、护理的同时也面临一定的不安全因素,如诊疗技术、心理、环境、药物等因素,如何消除护理安全隐患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护理人员面前的问题。安全的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保证,提高护理安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也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水平的标准。 1 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 1.1 护士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护士在校所受的教育和在职教育中缺乏法律知识教育,长期以来医疗传统习惯使护士工作处于医疗服务的主导地位。护士只重视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在实际护理过程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证据意识,忽视证据的收集和管理。 1.2 护士的综合知识水平偏低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大多是年资低、学历低,导致技术操作熟练度低,经验不足,都可能对患者的安全构成威胁;随着新技术、新项目的大量引进与发展,护理工作中技术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的服务内容越来越多,不仅对护理人员带来较大的工作压力,而且可能导致护理工作中技术方面的风险加大,从而影响护理安全知识不断的更新。 1.3 护理职业的特殊性护士在很多时候是一人值班,许多护理行为只有护士和病人参与,所有的谈话和操作不可能都叫病人签字或知情,护理操作有许多环节是在治疗室内进行,病人和家属对期间的操作可以质疑,护士夜间巡视病房虽有记录,但没有旁证。 1.4 护理人员的配置不能满足病人的需要护理人力资源的缺乏,尤其是病人的护理需求增多,使护士超负荷从事繁重的工作,造成工作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环节质量无法控制,服务不到位,给病人带来不安全感。 1.5 患者行为因素护理工作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管理活动,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有赖于患者的亲密配合与支持,若患者心理承受能力差,对疾

病人日常护理记录范文一般护理记录单书写样本

病人日常护理记录范文一般护理记录单书写样本护理记录是护士在进行医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反映、各项医疗措施落实情况的具体体现及其结果的记录。护理记录,不仅能反应医院医疗护理质量、学术及管理水平,而且为医疗、教学、科研提供宝贵的基础资料,在涉及医疗纠纷时也是重要的举证资料,是判定法律责任的重要依据。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功能制护理的影响,护理记录的内容不规范,护理记录的质量不保证。下面笔者就有关护理记录的研究资料总结如下,供同行们参考。 1 护理记录书写的意义 护理记录是医疗护理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患者在生病住院期间的全部医疗护理情况,体现了护理工作的内涵,是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料,具有极强的法律效力。护理记录加强了医护患关系的沟通,提高了护士的观察、沟通、文字书写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增强了责任心,提高了护理质量。 2 护理记录书写的内容 2.1 入院评估表患者入院后护士通过与家人或家属交谈询问病史,护理查体和病情观察,阅读门诊病历及检查结果等方式,收

集与患者疾病相关的资料。这些资料主要包括:(1)患者的一般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婚姻、文化程度、入院时间、入院方式。(2)入院诊断,收集资料时间。(3)护理查体: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神志、表情、全身营养、皮肤黏膜、四肢活动、过敏史、心理状态。(4)生活习惯:如饮食、睡眠、大小便习惯、嗜好。(5)病史情况:简要叙述发病过程及院外诊疗情况,入院目的。以上资料要可靠,记录应全面、准确、实事求是,首页应当班完成,即哪一班来的患者,由当班护士完成。 2.2 护理记录单(PIO) PIO是护理病历的核心部分,护理记录过程体现出动态变化,即以PIO方式记录。P-problem(问题),I-intervention(措施),O-oute(结果)。此护理单把护理计划、护理措施、措施依据、效果评价融为一体,更便于记录,书写过程中不必强调把护理诊断、措施、结果分别列出,而是体现到护理病程的记录当中,具体以下几点:(1)护理记录是护士根据医嘱和病情对患者在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避免反复多次记录雷同的护理问题,而没有护理措施效果评价。根据病情有针对性地记录患者的自觉症状、情绪、心理、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以及患者新出现的症状、体征等。针对病情所实施的治疗措施和实施护理措施后的效果及出现的不良反应认真如实地记录。(2)记录实验室检查的阳性结果,以便观察病情,但不要记录属于主观分析的内容。护理操作的内容应记录操作时间,关键步骤;操作中患者的情

病区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和管理对策

病区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和管理对策 护理安全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优质护理的关键。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只有增强安全意识,落实安全措施,做好安全监控,强化安全管理,筑牢安全底线,才能促进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如何规范护理行为,强化质量意识,做到以人为本,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缺陷,确保病人的安全,这是时代赋予护理工作者的责任和探索的课题。 1 影响病区护理安全因素 1.1 护理人员自身因素 1.1.1 护理人员是护理措施的实施者,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都离不开护士,因此护理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关系到护理安全与否的首要因素。当护理人员素质达不到要求时,就可能给病人生理、心理带来不安全的隐患,表现为责任心不强,违反制度或操作规程,上班不坚守岗位、脱岗、睡觉、玩忽职守。 1.1.2 忽视病人的需求缺乏应有的同情心对病人不能做细致的解释工作,对病情复杂或危重病人的病情交代不清,对所反映的病情不予重视,甚至无理训斥。忽视了病人心理需求,致使医患角色冲突的现象时有发生。 1.1.3 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由于护士自身不重视学习和业务技术培训,专业知识缺乏,经验不足或合作能力不高,会对患者的安全构成威胁。随着新技术、新业务的大量引进和开发,护理工作复杂程度提高、技术方面风险加大,影响护理安全。 1.1.4 护理人员配备不足医疗效率指标的提高,使护理技术和基础护理工作量成倍增长[3]。临床护理员长期缺编,达不到卫生部有关规定要求的床护比例,临床护士经常处于高度紧张、超负荷劳动的疲惫状态[4]。 1.1.5 护理人才流失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护理人才大量流失,培养一名有较好业务素质的护士需要3年,新护士边培训边上岗,培养的速度跟不上护理人才流失的速度。护理队伍成分的快速更新,使护士业务能力下降,增加了护理安全的隐患。 1.1.6 缺乏法制观念忽视护理记录中的法律问题在护理工作中常可发生因说话不严谨而引发病人及家属的不满。对临床工作原始记录不重视,病情变化观察记录不及时,甚至伪造生命体征记录,对工作中的失误可能引发护理纠纷的严重性认识不足,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使护理记录存在隐患。 1.1.7 未经医嘱执行治疗超越护士职业权限[5]医嘱是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治疗、护理的法律依据。护理人员没有权力更改、拖延或拒绝执行医嘱,更没有权利擅自为患者提供药物治疗。临床护理工作中,常有护士凭经验、靠感觉,不自觉地超出职业权限的现象。如在非抢救情况下执行口头医嘱。 1.2 基础设施不完善水管电线老化,插座不牢,地面潮湿,损坏的摇床、轮椅,没有及时修理,也没有醒目的标志。 1.3 护理管理因素 1.3.1 护理管理人员对自身要求不严,未认真履行管理者的职责,对工作中各个不安全的环节缺乏预见性,未及时主动采取针对性措施,发现和处理问题不及时、措施不当。 1.3.2 对护理人员缺乏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安全意识不强;对各种职责、制度、常规的落实情况监控力度不够。 1.3.3 管理不规范,质量监控机制不健全,措施不力物品、药品放置混乱,位置不固定。内服药和外用药标签不明,无菌物品和污染物品混放,消毒不严密所致院内感染[8]。 1.4 住院患者因素住院患者应当自觉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配合医务人员的管理,但有的住院患者对医院规章制度不遵守、不配合,如私自离院外出,或者请假不能按时返回,

妇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及对策初探

妇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及对策初探 发表时间:2017-12-25T10:46:24.41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6月第12期作者:齐晓向[导读] 安全护理模式以其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特点,对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治疗效果以及构建文明和谐的医疗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陕西扶风县人民医院陕西扶风县 722200 【摘要】目的对妇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对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护理模式进行探讨,从而为有效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奠定基础。方法对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接收的64名患者进行研究,首先对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进而采用不同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从而找到减少护理安全隐患的有效对策。在研究过程中将患者分为两个不同组别,即研究1组和研究2组,每 组患者为32人。对研究1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研究2组患者在充分分析并探讨安全隐患发生原因的基础上采用安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并在护理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身体各项指标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在对妇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进行调查并讨论后发现,造成妇科安全隐患的因素主要有机械损伤、心理障碍以及护理人员方法不当等。在分别采用不同护理模式对其进行护理后发现,采用安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的患者其身体各项指标恢复较好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高。结论安全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治疗效果,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同时对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妇科护理;安全隐患;护理对策 引言: 目前,我国医疗技术水平在不断的优化和创新中前进。随着患者思想观念及健康意识的强化,人们对护理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的护理过程中,由于受到治疗器械的损伤、患者自身心理障碍以及医护人员操作不当等因素的影响,护理安全隐患时有发生。这种情况的出现给患者的生命健康以及医患关系的和谐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本文对妇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探讨,进而通过分析对比的方式论证安全护理模式的重要作用与价值。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患者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前来我院接受治疗的64名妇科患者进行研究,在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参与研究的基础上将其随机分为两个不同组别,分别为研究1组和研究2组,每组患者均为32人。在研究1组的患者中,患者年龄均在22-40岁,平均年龄(27.4±3.4)岁。在研究2组的患者中,患者年龄均在21-42岁,平均年龄(27.6±3.5)岁。在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身体各项情况进行对比后未发现显著的差异化特点,因此可以进行比较研究(P>0.05)。(二)研究方法 首先对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调查并讨论,并归纳总结出造成护理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机械或运动损伤。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由于身体实际情况不同,加之以对器械的敏感度存在显著差异[1],导致部分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器械的损伤。其次患者在未完全恢复后进行剧烈运动导致摔伤的情况时有发生,从而给患者的安全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2.患者自身心理障碍。部分患者在治疗前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情形,甚至会对治疗工作以及主治医师产生怀疑,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得患者的心理健康遭受严重的影响,同时也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3.护理人员缺乏合理的护理经验与措施。医护人员的护理与操作不当是造成护理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部分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缺乏耐心,无法严格按照规定的流程对患者进行护理,从而导致工作中出现失误,从而对患者的安全造成巨大影响。因此针对上述情况的发生,寻找有效且安全的护理模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研究1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研究2组患者采用安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具体护理对策如下:1.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在患者出现紧张、焦虑及对治疗工作不信任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应耐心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将治疗的安全性及医生的专业性告知患者,使患者能够重拾治疗信心。同时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要经常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对患者存在的疑问进行耐心解答。要了解不同患者的实际需求,并尽最大努力帮患者解决合理的要求,从而为构建和谐的医疗体系奠定基础。2.注重安全排查的重要性。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将患者可能用到的设备进行排查[2],对老化或年久失修的设备要及时进行更新。同时要注意对设备进行仔细的清洗与消毒。其次医护人员要努力为患者提供舒适且安全的住院环境,定期对病房进行清洁和消毒,从而防止病菌的滋生。要注意室内的通风,将温度和适度调整到最佳。3.注重饮食健康。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饮食进行严格的把控,指导患者进行健康饮食,从而防止因饮食不当造成患者病情加重。4.不断优化和完善护理流程。医院应注重护理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在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护理前,要对其进行严格的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科学文化素养。其次医护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患者的健康教育[3],使患者能够提升安全防范意识,从而有效较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三)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用百分比表示,两组间差异性的比较用x2和t 进行检验[4]。若P<0.05,则说明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价值。 二、结果 在对两组患者的身体各项指标恢复情况及治疗效果方面进行对比后发现,研究1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3.14%,研究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0.76%。研究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研究1组的患者,且两组患者间的比较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在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后发现,研究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研究1组的患者,且两组患者间的比较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对

护理记录书写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护理记录书写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护理记录书写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摘要】本文通过对2012~2013年本院护理记录审阅,发现主要存在书写不规范、医护不统一等5个方面的问题及5个方面的原因,建议加强学习培训和质控管理,不断提高护理记录书写的水平。 【关键词】护理记录;问题原因分析对策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3187-02 实施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规定,患者有权复印护理记录,它在医疗事故和纠份中具有重要意义。护理记录是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观察和实施护理措施的原始文字记录,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护士根据医嘱和病情对病人在住院期间的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我院从2010年开始整理护理模式病房书写护理记录,现将护理记录结果分析如下: 1 存在问题 书写不规范:护理记录书写字迹不清楚,涂改,刀刮等现象比较多见。签名简化、代签或字迹潦草。使用非医学术语,语句含混,文字乱缩减,如继观,神清,常处等等。 医护之间不统一:医护记录时间不统一,内容不相符,前后矛盾。如医生记录病人“关节疼痛减轻”,而护理记录描述病人“关疼痛加重”。 护理记录不能体现护理行为:护理记录内容偏重医疗,过多地记录疾病病生理变化和治疗过程或重复抄写已经执行过的医嘱,造成护理记录与医疗记录过多地重

复,而已经实施的护理措施、护理效果以及病情观察情况记录又未体现,从而使护理记录不能真正体现护理行为。 护理记录缺乏真实性:书写护理记录要真实反映患者的病情和护士的实际工作,记录者必须亲自观察病情变化,测量生命体征,分析病情及核实护理过程,才能写出符合实际的记录。临床有个别护士见病人病情稳定就不按时测血压,不测量脉搏,而主观参与以前的数据填写。有些护士只是机械地按照有关规定中的记录次数记录护理记录,以至于有记录为了应付检查,采取转抄,缺什么补什么的方法,导致原始资料失真。 护理记录不及时、不完整、缺乏连续性:有些护理记录不能及时记录,事后做回顾性描述,导致事实于记录不符,还有些应入院时记录的内容,在出院前两天才记录,如入院宣教、安全教育等。由于护理工作繁忙,护士责任心差,忽略了记录或忘记记录某些项目,使护理记录不完整,存在缺陷,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护理记录应有其健康教育,而护理记录上无任何记录。护理记录不同于交班报告,要体现护理的连续性和动态过程,如腹泻病人,腹泻十余次,采取措施后效果如何,护理记录单无记录。 2 原因分析 医护之间缺乏沟通。医护记录不一致性问题往往被忽视,然而一旦发生纠纷,医护记录的不一致性便是医疗纠纷的致命环节。由于医护文书分开记录,造成书写时间、内容等不一致。尤其是一些重要时间:入院、抢救、手术、死亡、用药、病情变化等,必须高度重视书写一致性。

护理差错案例

护理差错——15例案例分析,护士真的需要好好看看! 2017-03-04 天天吉祥l...来源阅1988 转27 转藏到我的图书馆 微信分享: 案例一 某日,实习生×××根据医嘱(5%GS500ml V佳林2支胰岛素4单位)执行加 药操作时,由于未认真核算胰岛素剂量,误将胰岛素1瓶(400单位)当成4单 位全部抽吸,正欲加入药瓶内,幸被带教老师及时发现并立即制止操作,从而避 免了一宗严重护理差错的发生。 原因分析 1、该实习生缺乏临床经验,理论知识不扎实:未认识到胰岛素药物的特殊性, 未意识到由于加药剂量不当有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 2、护理安全意识差:该同学曾在老师的指导下多次加过胰岛素,也学会了胰岛 素加药剂量方法的计算,此次失误纯属护理安全意识淡薄、当时思想开小差所致(据该同学事后回忆,当时她未意识到自己是在抽吸胰岛素,仍以为是在抽吸V 佳林)。 吸取教训及整改措施 1、全科护士会议上通报此事,加强对护生的安全护理意识的培训。 2、强调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坚守“放手不放眼”的原则。要有严谨的教学态度。 3、指导护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一定要有认真负责,态度严谨的学习精神。 案例二

某日,由于一病人心率快(145次/分),医生开出医嘱5%GS20ml 西地兰0.4mg 静脉推注,某低年资护士执行准备药物操作时取出了4支西地兰(西地兰剂量0.4mg/支)欲加药,所幸当时旁边有一老护士正在摆药(准备第二天药物),看到4支西地兰感到很疑惑,遂问该护士医嘱剂量多少,该护士经仔细查对后才发现多拿了3支西地兰,由此避免了一宗严重护理差错发生。 原因分析 1、未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凭主观臆想行事(据该护士事后回忆她当时脑海里就误以为西地兰是0.1mg/支),所以未加多想就拿了4支。 2、临床经验不足:虽然认识到了西地兰药物的特殊性,但由于工作中很少使用该药物,故对该药剂量不熟悉。 3、该护士一贯工作麻利,习惯追求工作速度,故不能做到耐心查对。 吸取教训及整改措施 1、全科护士会议上通报批评,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加强低年资护士对某些特殊药物的知识的培训,并强调其重要性。 2、切忌凭主观臆想行事。 3、在配药前要做到二人查对。 案例三 某日上午来一急诊病人,医生匆忙开好医嘱后即上手术室做手术(因手术室催得紧),至中午该病人输液完毕,一低年资护士检查治疗台及巡视卡后发现无液体即准备拔针,正好被一高年资护士瞧见,该护士清楚地知道该病人为禁食病人,不可能输液完毕,当即制止拔针行为,并马上翻阅病历,发现是医生开的液体量过少,即时通知医生,补开了医嘱。避免了该病人可能因补液量不足导致脱水现象的发生。

护理记录缺陷的原因分析及其改进对策

护理记录缺陷的原因分析及其改进对 护理记录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护士按照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过程中的客观、真实、及时、全面、准确、动态的记录,是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和实施护理活动的原始文字记载[1]。《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10条规定,患者有权复印病历资料中的体温单、医嘱单、手术麻醉记录单、护理记录单等,它们记载了患者接受治疗和护理的全过程,在医疗事故和纠纷的处理中具有法律意义,是重要的法律文书。因此,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已成为衡量医院护理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为此,笔者对现阶段护理记录书写中存在的缺陷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对策,综述如下。 一。护理记录书写缺陷 1 护理记录不及时、不完整护理记录的及时性体现在有问题时随时记录,病情变化随时记录,特殊检查、治疗、用药及手术前后随时记录,没有记录就等于没有进行护理。但在日常工作中,护士忙于完成各种治疗和常规护理工作,不能将病情变化、护理活动及时记录,常常在临下班前回顾性地进行记录,造成记录不及时、漏记甚至无记录现象,使得护理记录的价值失真,当发生医疗纠纷时则不能提供有利的证据。如1例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心病患者,夜班护士予以吸痰5次,均未及时记录,当患者凌晨死于窒息时,家属指控护士夜间没有及时吸痰。 2 护理记录的真实性存在缺陷真实性是护理记录的基本要求。有时为了提高病历表面质量或应付检查,将没有实施的护理措施和没有及时评价的护理效果虚构于记录中,如在护理记录中每日为患者做口腔护理3次,而实际只做了1次。在当今患者家属陪伴率高达100%的状况下,护士的各项操作落实与否,是否巡视病房,都在家属的监督之下。另一种情况是在《护理记录书写规范》中明确规定了正确的修改格式后,护理人员对可以修改的内容加以扩大,甚至将某些实质性的内容加以修改,如患者咯血量下级护士记录为300 ml,上级护士修改为100 ml,这种实质性的修改,上级护士须提供可靠证据,否则在涉及法律诉讼时会降低医疗文书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3 护理记录与医疗记录不一致护理记录是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医疗记录一致。出现医护记录不一致表现为:①病情判断差异。如1例颅脑外伤病历中医生记录为患者神志昏迷,而护理记录为意识清楚;②护理体检不全面。医生记录甲状腺有2个2 cm×2 cm的肿块,而护理记录为1个1 cm×2 cm肿块; ③病情变化时间、患者主诉内容记载不同。如急性阑尾炎病历中,医生病程记录为“患者转移性右下腹痛 4 h,伴恶心,无呕吐”,而护理记录中记载“患者转移性右下腹痛7 h,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2次”。这种不一致可导致医疗纠纷。 4 护理记录与其它护理文书记录不一致护理记录要求科学记录护理过程,用简洁规范的方式表达准确的意义,避免出现同一病历自相矛盾的现象。如体温单上记录“离院”、“请假”,护理记录却显示此时间段的生命体征。 5 缺乏准确性、客观性《护理记录书写规范》明确要求护士记录的内容要符合患者诊疗护理的实际过程,使用医学术语,文字工整,表述准确,语句通顺,并应努力做到“写你所做的,做你所写的”,注重客观资料的描述,而不要将主观分析或计划性的内容书写于护理记录中。特别是对患者的引流量,出入量,呕血或便血的量、性状、颜色,伤口渗血情况,抢救时间等描述不确切;或是出现生命体征平稳、正常,血压偏高,无明显出血倾向,一般情况可,睡眠良好等属于主观内容的描述,严重影响了护理记录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6 护理记录重点不突出,书写格式不规范,字迹潦草表现在记录内容千篇一律或过于简单,语言表述不清,缺乏逻辑思维性,不能体现专科疾病护理的特点,缺乏动态的与护理活动相关的记录,重点护理内容不突出。同时,书写护理记录应格式正确、统一,字迹清晰可辨,严禁涂改,尤其是对一些关键词句或重要数据出现涂改或字迹潦草,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将失去说服力。 二.原因分析:客观原因 1 护理工作量大,人员缺编,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参差不齐:护理人员严重缺编,住院患者周转快且危重患者多,特级护理、一级护理比例高,护理工作量大,使护理人员忙于应付常规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

常见护理差错的分析研究及对策

常见护理差错的分析研究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1-12-01T10:14:17.047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10期供稿作者:查灵琳 [导读] 利用归因法对护理差错发生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采取相应管理对策,是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查灵琳(江苏省苏州吴江市中医医院江苏苏州215221) 【摘要】本文利用归因法统计学对本院各护理差错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总结出护理差错的防范措施及对策。 【关键词】护理差错;归因法;差错率;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3.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132-02 1 引言 护理差错是指执业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因责任不强,粗心大意,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或技术水平低,而对患者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但未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过失行为,包括严重差错和一般差错。笔者对本院2010年1~12月份139例护理差错进行调查,利用归因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并采取相应对策,有效降低了护理差错的发生率。 2 数据与分析 2.1数据:数据来源于2010年本院各护理单元上报的护理差错,护理部检查时发现的及病人、家属的投诉。 2.2分析:设计表格,对139例护理差错进行调查,利用归因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2.3 结果 139例护理差错影响因素排序(见表1) 3分析研究 3.1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格:从表1可以看出,由于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造成护理差错所占比例最高(30.22% )。这说明查对制度是护理工作中时刻严格要遵守的制度。实际工作中有的护士对查对制度的内容倒背如流,但在具体细微的工作中淡忘重要步骤,有的护士总是用习惯性思维(定势心理)方式,凭习惯,凭经验处理事情,在条件发生变化时仍用老习惯处理问题,造成差错发生。因此应加强查对制度具体执行过程的检查,加强环节管理,确实把查对制度具体查对内容落实到每项护理操作中,对特殊病人使用腕带标识,以保证查对的准确性。 3.2缺乏专业知识,应急能力差:从表1可以看出,因专业知识缺乏,导致的护理差错占20.86%。这说明护理人员应注意专业知识的学习及培训,提高各级护理人员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技术水平。 3.3工作责任心不强:从表1看出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造成的护理差错占第三位,包括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履行岗位职责,粗心大意,因此应加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落实岗位责任制,加强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学习和执行力度。改变观念,认清形势,主动适应改革,明确任务,加强“三基”的训练,提高文化水平。热爱护理专业,加强责任心。做到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3.4特定的时间段:从表1看出在双休日,节假日,非正常班时间护理差错发生率占10.79%,这说明在这特定的时间,领导不在,缺乏监督,护士缺乏慎独的工作精神,同时上班人员少,护士心理压力大,容易出现差错。因此应教育护理人员应有慎独的工作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护理管理者应加强特定时间段的护理质量的控制,增加护理人力资源,中午班,大小夜班应排双班,以缓解护士一人上班的心理压力,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 3.5劳动强度大,护士工作超负荷:从表1看出由于护士的劳动强度大造成的护理差错占8.63%,护理工作面广量大且复杂,特别是现在受医药不正之风的影响静脉输液量大,加上护理人员的编制不足,护士每时每刻都在忙碌工作,易出现差错。因此护理部应及时引进护理人才,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同时呼吁减少静脉输液量,增加口服用药量,以减少护士的工作强度,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保障病人的安全。 3.6交接班制度执行不严格:从表1可以看出,交接班制度执行不严格所造成护理差错的发生率占6.47%,护士交接班不认真,有两班不见人的现象,对病情,药品,仪器,设备交接不清,病情变化没有及时发现,药品不齐全,仪器、设备性能不完好,紧急情况应急不到位,影响抢救工作。因此应建立严格的交接班制度,完善交接班记录,上一班必须向下一班交待清楚方可下班,实行谁当班,谁负责。否则进行严格的责任追究。 3.7协作性因素:从表1可以看出,协作性因素造成的护理差错占3.6%。主要是由于医师与护士、护士与护士、护士与医技之间的不协作造成的。如医师开医嘱不通知护士,造成医嘱漏执行,用药错误等等。因此应加强各专业、各部门之间的团结合作,努力营造一个友好团结氛围,互相补台,以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 3.8家庭社会因素:家庭社会因素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护理人员的工作情绪,愉悦的心情能提高工作效率,相反负性心理会降低工作效率,容易分散注意力,使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导致护理差错的发生。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护理管理者要高度重视护理人员的情绪变化,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发现问题,及时与其交流,沟通,谈心,主动帮助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情绪极端不好时,适时调整工作,避免差错的发生。 3.9管理存在漏洞:管理者用人不当,分工不合理,一个责任护士管床太多,新毕业的护士一人单独上夜班,对实习同学不能安排有能力的老师带教,监护仪器配备不到位,防跌倒,防压疮,防坠床的设施配备不到位等。因此护理管理者应根据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操作能力,综合素质进行合理的分工,在分工时要善于用人之长,避人之短。以保证护理安全措施的实施,从而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率。 4 结束语 护士是各项医疗措施中的直接执行者,而治疗效果的好坏与护士是否正确执行各项医疗措施有着密切关系。任何护理差错都会影响医疗

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和对策 一、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 1、药物方面: (1) 给药不足。护士配药时粉剂溶解不全,抽药不彻底,造成瓶内剩余药液浪费。 (2) 用药途径不对, 漏给错给病人药物,药物配伍不当。护士在操作过程中没有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未检查药物质量。 (3) 未顾病人病情, 擅自加快或放慢液体滴速; 抗菌素未按医嘱准时给药, 未认 真落实现配现用。 (4) 病人漏服药物。没有严格执行药疗制度, 发药时间随意性大。 (5) 对新药的使用方法、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不熟悉, 不了解。 2、护理记录方面: ( 1)体温单: 体重、血压缺项、大小便漏写、出入量漏记、错记、生命体征描绘不齐。 (2)医嘱单: 医嘱处理不及时, 签名潦草、漏签名、随意签名。 (3)护理记录单: ①记录不及时,书写不规范、涂改、修改过多,字迹不清楚。 ②病情描述简单,不能反映专科特点。 ③使用非医学术语,记录缺乏连续性。 ④患者发热,没有通知医师或通知医师是否进行处理,是否恢复正常,有 因无果或有果无因, 没有体现因需施护。 ◎护士对患者的知情告知,没有在护理记录单中体现。 ?医护记录不吻合,护理措施记录不详细或漏记等。

3、护士技术因素: (1)新护士护理技术不熟练, 操作欠规范。 (2)护理经验不足, 静脉穿刺成功率低。 (3)在抢救病人时, 抢救流程不熟练,延误抢救时机。 (4)对新设备不了解, 使用不当。 4、护士责任心: (1)病人对存在的危险性如跌倒压疮、坠床、管道脱落的预防认识不足。(2)护士宣教不到位。 (3)没有做到有效巡视病房, 没有及时发现病人病情变化, 缺乏慎独精神。(4)病人外出未做任何记录。 (5)大小便未问就随意记录, 脉搏呼吸测量时间不足。 (6)值班时间窜岗、离岗或睡觉。 (7)工作中我行我素,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5、护士语言行为: (1)护士对病人解释不耐心, 主动服务意识薄弱、态度生冷、淡漠、甚至厌烦。 (2)缺乏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损害病人的自尊, 侵犯病人的权利, 如导尿、灌肠, 术前备皮时未遮挡病人。 (3)做健康宣教不及时, 注意事项未交待清楚。 (4)发现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护理有不满情绪苗头时没有及时报告或处理。(5)对有意见的患者或家属进行口头争辩,激化矛盾。 (6)交接班不清楚或在病人面前讨论病情。

护理记录书写缺陷分析及对策

护理记录书写缺陷分析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6-06-23T10:18:16.217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5期作者:余菲娜郭兰谦 [导读] 保证护理记录内容能作为法律依据的关键[2]。从而也能让护理人员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 余菲娜郭兰谦 (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湖北武汉 430033)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文件中护理记录书写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提高护士的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减少护理记录书写缺陷的发生。方法:对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全院护理病历抽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首次入院评估单、长期医嘱护理记录、临时医嘱护理记录、危重和抢救护理记录、手术护理记录等均存在未及时记录或记录错误、与医生病程记录不相符、危重病人病情观察动态记录不连贯等问题。结论:护理管理者应加大护理记录书写质量的检查,规范护理记录书写标准,提高护理记录书写的质量。 【关键词】护理记录;缺陷;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5-0267-02 护理记录是护士在临床护理活动过程中,对患者病情、医疗护理过程和护士行为的记录[1],是护士对患者治疗活动情况真实可靠的记录,它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医疗文书,这就要求护士保证护理记录真实、准确、客观、完整。现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所有住院病历进行护理记录审查,报告如下。 1.临床护理记录资料 1.1 首次入院评估单 如病人诊断、电话号码、饮食、既往病史、过敏史未填写或填写不完整;未能按要求4小时内完成入院病人首次护理评估单;责任护士未在评估单上及时签字。 1.2 长期医嘱护理记录 护士执行了医嘱后未按照医嘱执行记录,如6h进行1次的血糖监测,执行后没有及时在护理记录上记录并签名;医生已经停止了的长期医嘱仍有在执行栏内签名的;记录24小时出入量漏记的或第二天7:00未进行夜班总结的。 1.3 临时医嘱护理记录 如发烧的患者临时采取了降温措施的,未在记录单上记录降温措施,0.5小时后复测体温未写记录;如使用了静脉泵连续治疗的患者,调节泵速时护理记录单未写记录,停止静脉泵的未写停止时间;留置针、胃管、尿管等的留置记录漏写或缺少每天管道留置情况的观察记录。 1.4 危重和抢救护理记录 危重病人病情动态记录内容不连贯,记录内容前后不一;抢救记录未及时补齐;抢救过程中所用药物记录与医生抢救记录不符,与医生病程记录时间不符,医生还在对患者进行抢救护士就已经写上了患者死亡时间等。 1.5 手术护理记录 患者手术麻醉方式未记录或记录错误,没有术前、术中、术后手术器械清点核查表,或手术开始时间与返回病房时间与医生手术记录不相符等。 2.结果 护理记录书写缺陷百分率:见表。 表护理记录书写缺陷百分率 (%) 3.原因分析 3.1 主观原因 3.1.1上班思想不集中:将私人情绪带入工作中,上班分心而不能专注于护理记录的书写,出现漏写或记录不全的情况。 3.1.2护士没有严格要求自己:操作后没有及时书写护理记录,事后忘记补齐护理记录,下班前也没有全面的检查自己的护理记录书写情况。 3.1.3护士法律意识淡薄:没有加强自身护理法律相关知识的学习,没有意识到真实、准确、客观、完整的护理记录是医疗纠纷的主要依据。 3.2 客观原因 3.2.1护士人员配置不齐:同时完成翻身、床上洗头、剃胡子剪指甲等生活护理工作,护理和治疗工作繁重,整天疲惫于各种治疗、抢救及新收病人,护士长开会、顶班的时间多,检查督促的时间少,因而出现护理记录漏记、错记、记录不准确而没有被查到。 3.2.2护士不能分层次上岗:不伦职称高低,都是做同样的工作不能保证整体的护理工作质量。 4.对策 4.1 提高全院护士的法律意识,加强护士自我保护意识,组织培训考核。要求护士必须认真核查上一班的护理记录并仔细检查本班的护理记录书写情况,及时改正错误,完善护理记录。护士长每天检查新入院患者、危重患者、抢救患者、手术患者的护理记录,及时发现护理文书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一套完善的整改措施以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从而提高护士护理文书书写能力,保证护理记录内容能作为法律依据的关键[2]。从而也能让护理人员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 4.2 加强医疗沟通,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关键性语句及数字应与医生病程记录一致,全面了解病情变化及治疗过程,掌握治疗方案,

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会议

精选文档 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法制观念和意识日益增强,对医疗需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增强法律意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护理行为。我们知道,质量是医院的生命,要提高护理质量,必须找出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发生原因,制定护理对策,消除隐患,实施护理安全管理。 一、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 1、药物方面 (1)给药不足护士配药时粉剂溶解不全,抽药不彻底,造成瓶内剩余药液浪费。 (2)用药途径不对;漏给、错给病人药物;药物配伍不当。护士在操作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未检查药物质量。 (3)未顾病人病情,擅自加快或放慢液体滴速;抗菌素未按医嘱准时给药,未认真落实现配现用。 (4)病人漏服药物没有严格执行药疗制度,发药时间随意性大。 (5)对新药的使用方法、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不熟悉、不了解。 2、护理记录方面 (1)体温单体重、血压缺项、大小便漏写、出入量漏记、

错记、生命体征描绘不齐。 9 / 1 精选文档 (2)医嘱单医嘱处理不及时,签名潦草、漏签名、随意签名。 (3)护理记录单记录不及时,书写不规范、涂改、修改过多,字迹不清楚;重症病人病情描述简单,不能反映专科特点,使用非医学术语,记录缺乏连续性;患者发热,没有通知医师或通知医师进行处理,有因无果或有果无因,没有体现因需施护;护士对患者的知情告知,没有在护理记录单中体现;医护记录不吻合;护理措施记录不详细,多做少记。 3、护士技术因素 随着新技术、新项目大量引进与开发,护理工作复杂程度与技术要求都在提高。特别是新护士护理技术不熟练,操作欠规范,护理经验不足,穿刺成功率低,在抢救病人时工作忙而无序,延误病人治疗,对新设备不了解,使用不当。 4、护士责任心 护士对病人病人存在的危险性,如:跌倒、压疮、坠床、管道脱落的预防认识不足,宣教不到位。护士单独值班时,工作辛苦,没有及时巡视病房,没有及时发现病人病情变化。缺乏慎独精神,病人外出未做任何记录,大小便未问就随意记录,脉搏、呼吸测量时间不足等。 5、护士语言、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