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体温及其调节教案.doc
高中生物人的体温及其调节
5.散热的结构有哪些?
由皮肤经传导、对流、辐射和蒸发完成
三、体温的调节 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由于下面的等式成立: 产热=散热。请大家分析:在炎热和寒冷 的环境中怎样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寒冷环境:增加产热,减少散热
炎热环境:增加散热
1.请分析在寒冷和炎热的环境中怎样调节产热 与散热以保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1.体温恒定是不是维持一个数值?
体温是处于相对恒定状态。口腔37.2±0.5、 腋窝36.7±0.7、直肠37.4±0.5
2.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什么?
体温恒定是生命活动进行的必要条件;恒温动 物能够摆脱环境的限制,无论天气如何,只要 体温恒定就能够进行代谢活动
3. 恒定的体温是怎样影响代谢的?
体温的相对恒定可以保证酶在最适温度下发挥 催化作用
二、体温相对恒定的意义
体温的相对恒定可以保证酶在最适温 度下发挥催化作用
1.为什么斯科特探险队因饥饿劳累冻死在南极?
体温是机体代谢活动的结果,也是生命活动必需的条件
2.体温是哪来的?产热的主要器官是什么?
有氧呼吸;肝脏(平静时)、肌肉(运动时)
3.主要产热细胞器是什么?
线粒体
4.能源物质是什么?主要能源物质是什么?
增 收 泌减血皮增度加缩增少管肤加升产,加散收立散高热增,热缩毛热;加导的的的,肌同产致生生生减收时热机理理理少缩汗;体活活活皮,腺有的动动 动肤产活关代有有有的生动谢:神::血“加活骨经几皮流鸡强动骼作乎肤量皮,增肌用不血,疙汗强会于出管以瘩液,不肾汗舒减”增产自上,张少,多热主腺以,对缩,增地素减血流小增加颤促少流散汗加抖使蒸量热毛散,肾发增和孔热皮上散多辐,肤腺热,射减立素;皮散少毛的皮肤热热肌分肤温,量 散失
高中生物—人体的体温调节
冷觉感受器 热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纤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神经中枢
体温调节中枢
传出神经纤维 效应器
皮肤血管、立毛肌 、汗腺
分布 皮肤、粘膜、
内脏器官
下丘脑
皮肤
寒冷和炎热环境中的体温调节
下
寒 冷 环
皮
丘
肤 冷 觉 感
脑 体 传入 温
传出
境
受 神经 调 神经
器
节
中
枢
下
炎皮 肤
丘 脑
热温
体
环 境
觉 传入 感 神经 受
温 传出 调 神经 节
器
中
枢
血管平滑肌收缩 皮肤立毛肌收缩
减少散热
骨骼肌战栗
肾上腺分泌 肾上腺素 甲状腺分泌 甲状腺激素
机体代谢 活动加强
增加产热
血管平滑肌舒张
增加散热
汗腺分泌汗液
体温恒定的意义
体温相对恒定,是维持集体内环境稳定, 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 条件。
体温的调节(寒冷时)
寒冷 刺激 皮肤的冷觉 兴奋 下丘脑体温
体温调节结构:
实验:保留下丘脑 体温恒定 体温调节的
破坏下丘脑
体温不恒定
主要中枢在 下丘脑
体温感觉中枢:大脑皮层
温觉感受器
感受器
皮肤、黏膜、内脏器官
冷觉感受器
皮肤对寒冷的反应
皮肤以哪些方式来减少热量的散失?
皮肤对炎热作出什么反应?
皮肤散热的途径有哪些?
与体温调节有关的结构
反射弧
具体结构
感受器
感受器
调节中枢
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血流量 立毛肌收缩→缩小毛孔、形成隔离层 →减少散热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体温及其调节》教学设计
体温及其调节
人的体温是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
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基础是新陈代谢,恒定的体温是新陈代谢的基础。
体温过低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使各种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功能发生紊乱,严重时还会导致死亡。
所以相对恒定的体温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
必要条件。
体温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中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的调节,使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的平衡。
人体内温度的变化可以通过人体的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的温度感受器来感受。
温度感受器分为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
在寒冷环境中,寒冷刺激了皮肤里的冷觉感受器,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作用,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中的血流量,从而使皮肤的散热量减少;骨骼肌会不自主战栗,使产热量增加;促进肾腺的分泌活动,使体内肾上腺素的含量增加,导致体内代谢活动加强,总之,冷觉感受器感觉寒冷刺激后,将兴奋传到体温调节中枢产生的效应是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从而使体温上升。
当人处于炎热环境中时,温觉感受器兴奋并将兴奋传到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调节体,使皮肤血管舒张,增加皮肤的血液流量,升高皮肤温度,有利于热量的散失。
同时汗液的分泌也会增多,通
过水分的蒸发来增加散热量。
第三节 人体的体温及其调节
第三节人体的体温及其调节一、人的体温恒定及其意义人的体温指人体内部的温度。
临床上以口腔、腋窝和直肠的温度来表示,直肠温度最接爱人体内部温度。
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机体内环境自稳态,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二、人体的产热和散热1、产热:主要依靠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热,人体产热主要是来自骨骼肌和内脏。
剧烈运动时,产热量主要来自骨骼肌,约点总产热量的90%。
安静时,产热量主要来自内脏,约占总产热量的56%,其中以肝脏产热量最高。
剧烈运动时的产热量要比安静时高10-15倍。
2、散热:人体的散热除随排尿和排遗散失约5%外,大多数是由皮肤经传导、对流、辐射和蒸发而散失的。
1)传导散热:是人体的热量直接传导对与体表接触的较冷的物体的散热方式,一般通过种方式散热所占的比例不大。
2)对流散热:是通过气体或液体的流动来散热的方式。
3)辐射散热:是人体热量以红外线的形式传送出去的散热方式。
辐射散热与辐射面积有大小有关,夏天伸展四肢睡眠可以促进散热。
4)蒸发散热:是人体中水分以气体形式从体表蒸发带走热的散热方式。
蒸发散热是人体非常有效的散热方式。
蒸发散热量的大小,与环境气温、湿度和空气流动速度等因素有关。
发环境温度接近体温时,蒸发散热是人体惟一的散热方式。
三、体温的调节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是在下丘脑,人体的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分布着能感受温度变化的温度感受器。
温度感受器分为对高温敏感的温感受器和对低温敏感的冷感受器。
寒冷时: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使皮肤的散热量减少。
当相当寒冷时,皮肤的立毛肌收缩,骨骼肌也产生非自主颤栗,使产热量增加。
在上述过程中,有关神经的兴奋还可促进肾上腺的分泌活动,使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导致体内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炎热时:皮肤血管舒张,增加皮肤的血流量,汗液的分泌增加,汗液蒸发带走热,使散热量增加。
必修三体温调节教学设计
必修三体温调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的体温调节机制;2.掌握人体体温调节的方法与途径;3.了解体温异常对健康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5.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体温调节的机制和途径,以及体温异常对健康的影响;2.体温调节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
三、教学内容1.体温的概念和意义a.体温的定义与测量方法;b.体温在维持人体生理功能和健康状态中的重要性。
2.体温调节的机制a.体温调节中枢的位置与作用;b.体温调节中的热产生和散热机制;c.人体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
3.体温调节的途径a.皮肤散热;b.呼吸散热;c.汗腺分泌和蒸发;d.血管调节。
4.体温异常的影响a.高温、低温和持续性体温升高对生理功能和健康的影响;b.如何预防和处理体温异常。
5.实验设计与探究a.观察并记录不同环境温度下人体对外界温度变化的反应;b.观察并记录不同活动强度下人体体温的变化;c.使用实验数据进行结果分析。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向学生介绍体温调节的机制和途径,强调相关知识点的重要性和应用;2.实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体温调节的过程,培养其实验和观察能力;3.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班级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分析,促进交流和学习;4.案例分析: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体温异常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五、教学资源1.教科书和参考书籍;2.实验器材和实验用品;3.多媒体投影仪。
六、教学评价1.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撰写实验报告;2.小组讨论记录:对学生的讨论和交流进行记录和评价;3.提问与回答: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4.个人表现评价:结合平时的表现和课堂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发展。
人的体温及其调节1
体温升高或降低,对人体只有害而无益吗?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体温在一定范围内升高 或降低对人体是有益的,如感冒时的发烧, 低温麻醉等。
课堂练习
3、人在寒冷环境中,所产生的反应是( )
oC移至0oC的环境中, 2 、人的体温的相对恒定,意味着( ) 1、将大白鼠从 25 A 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增加, 导致代谢增强,产热增加 大白鼠将出现的生理反应是( ) A 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保持相等
昼夜温差<1 ℃
4、体温恒定:
义: 相对恒定的体温可以保证酶的活性, 进而保证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是生 命活动进行的必要条件。
6、人体体温相对恒定的机制
肝脏 物 (安静时) 质 骨骼肌 代 (运动时) 谢 辐射 直接 对流 散热 传导 蒸发散热 立毛肌控制
B 交感神经兴奋,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血流减少, A 耗氧量减少,竖毛肌放松 皮肤散热减少 B 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C 耗氧量增加,体表血管收缩 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使产 B C 机体的产热量少于散热量 热增加 C 耗氧量减少,心律变慢 D D 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 副交感神经兴奋,使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增
有人说“春捂秋冻”有益健康;也有人讲 “知冷知热”不会生病。哪一种说法更有道 理呢? 对于不同的人来说,这两种说法各有道理, 前者强调机体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 后者强调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维持体温的恒定。
一个衣着单薄的人来到寒冷环境中时,他的 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的意义是什 么? 一个衣着单薄的人来到寒冷环境中时,在寒 冷的刺激下,他的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血流 量减少;同时,皮肤的立毛肌收缩,产生 “鸡皮疙瘩”;骨骼肌也不自主地战栗。这 些变化的结果,使得皮肤的散热量减少,产 热量增加,以维持体温的恒定。
高中生物选修全一册人体的稳态之人的体温及其调节
第一节人体的稳态三人的体温及其调节教学目的1.人的体温及其意义(A:知道)。
2.体温的调节(A:知道)。
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体温的意义及其调节。
2.教学难点体温的调节。
教学过程【板书】人的体温人的体温及其意义及其调节体温的调节【注解】一、人的体温及其意义(一)概念:人身体内部的温度(不易测量)口腔温度:平均为37.2℃(二)常用代表体温腋窝温度:平均为36.8℃相对恒定,有波动;直肠温度最直肠温度:平均为37.5℃接近机体内部温度。
(三)意义:是保证酶的活性,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二、体温的调节(一)体温的来源: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热量;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二)体温的调节(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同类题库】人的体温及其意义(A:知道).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D)A.体温的调节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方面B.有关神经兴奋能使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保持体温C.体温是机体不间断地进行新陈代谢的结果D.体温调节可保证在任何条件下体温的相对稳定.关于体温的叙述,错误的是(C)A.人的体温来源于物质代谢过程所释放出来的热量B.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内环境稳定,保证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C.人的体温是指通过直肠所测得的温度D.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测量人体体温的部位有多个,其中最接近人体体温的是(C)A.口腔温度B.腋窝温度C.直肠温度D.掌心温度体温的调节(A:知道).人在15℃的环境里和5℃的环境里穿的衣服一样多时,体温是恒定的。
而且在这两种环境中既不出汗,也无寒战,这时体温的调节主要通过(B)A.增减产热量B.调节皮肤血管口径C.立毛肌收缩或舒张D.拱肩缩背以保温或伸展肢体以散热.关于体温调节的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D)A.体温调节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方面B.有关神经兴奋能使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从而保持体温C.体温的稳定是机体不断进行新陈代谢的结果D.该调节可以使机体在任何环境下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天气变冷时下列哪项在体内的分泌会增加(B)A.胰岛素B.甲状腺激素C.黄体素D.生长激素.在温和气候中,从事轻体力劳动的人,每日能量的输出(散热量与机械功)约为12552kJ,如果人体每日消耗的有机物按葡萄糖计算,最少需要分解葡萄糖(A)A.787.23g B.832.01g C.1322.04g D.1946.05g .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治疗措施以降低体温。
人的体温及其调节
人的体温及其调节一、人的体温及其意义:口腔:36.7℃~37.7℃(平均37.2℃)1.体温: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腋窝:36.0℃~37.4℃(平均36.8℃)直肠:36.9℃~37.9℃(平均37.5℃)年龄:新生儿和儿童>成年人>老年人2.影响因素性别:女性>男性(0.3℃)一天时间:2~4时最低,14~20时最高,但昼夜差别不超过1℃3.意义: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二、体温的相对平衡:1、体温来源: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热量,具体来说就是呼吸作用。
2、机体体温相对平衡的机制:是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1)产热过程: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是骨骼肌和肝脏,其次是心脏和脑。
安静状态时:内脏是主要的产热器官,特别是肝脏、脑。
剧烈运动时:骨骼肌是主要产热器官。
(2)散热过程:人体散热主要是通过皮肤实现的,还有少部分热量是通过呼吸道加温空气和蒸发水分而散失的,此外还有极少部分热量随着尿液和粪便的排出而散失。
通过皮肤表面散热可分为:直接散热和蒸发散热。
辐射散热:以热射线形式直接向外界辐射热量①直接散热:对流散热:热量被周围冷空气带走传导散热:人体接触冷物体直接散热的多少取决于皮肤表面和外界环境的温度差,而人体表面的温度可以通过流经皮肤的血流量来加以控制,如血管舒张、血管收缩等。
②蒸发散热:皮肤在出汗和不出汗的情况下都会蒸发水分而散热。
③不同条件下散热方式:a.常温条件下:人体无明显出汗,蒸发散热占皮肤散热总量比例不大,主要靠直接散热。
b.环境温度在28℃∽30℃以上时,汗液分泌增加,蒸发成为主要方式。
c.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体温时,蒸发散热成了皮肤散热的唯一方式。
三、体温平衡的调节(记住):1、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保留下丘脑及其以下神经结构:动物体温恒定动物实验:破坏下丘脑:动物则不具有维持体温恒定的能力2、温度感受器的分布(记住):温度感受器分布于人体的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可以分为对温觉敏感的温觉感受器和对冷觉敏感的冷觉感受器,用来感受温度的变化。
人的体温及其调节-导学案
四、细胞免疫用箭线图的形式表示细胞的体液免疫过程,并分段
【练一练】:下列关于细胞的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进行细胞免疫时,抗原也需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
B、细胞免疫主要消灭侵入人体细胞内部的抗原
C、效应T细胞可直接杀灭抗原
D、记忆T细胞接受同一种抗原再次刺激时,会迅速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
C、因其没有抗原决定簇,所以此钢钉不能成为抗原
D、钢钉不会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也不会引起机体发生非特异性的排斥反应
3、关于抗体的产生、特性和作用等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毒素是抗体B.抗体都能被蛋白酶水解
C.淋巴细胞都能产生抗体D.抗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对自身成分起免疫反应
4、下列有关抗原与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人的体温及其调节导学案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
一、人的体温及其意义阅读课本P14内容,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1、人的体温是指:_______ ______________,常以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度代表。
根据人的体温的概念,判断:
(1)从位置上看,同一个人的口腔、腋窝、直肠的温度高低顺序是:_______ _____
【练一练】:1、病毒侵入人体后,血液中会出现相应的抗体。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及合成抗体的细胞器分别是
A.氨基酸和核糖体B.氨基酸和高尔基体
C.核苷酸和核糖体D.核苷酸和高尔基体
2、某人因骨折需植入一颗钢钉固定断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抗体将会和它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并将其腐蚀
B、人体内相应的吞噬细胞会将它吞噬掉
5、用箭线图表示寒冷环境中人的体温调节(生理性调节)过程,标明哪些步骤是神经调节,哪些是体液调节,以及哪些步骤是增加产热的,哪些是减少散热的。
最新高中生物人的体温及其调节
2体温平衡的调节
寒冷环境 感受器 中枢 效应器
冷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皮肤血管收缩,血流减少,散热减少
体 温 恒 定 立毛肌收缩 骨骼肌战栗产热增加 传出神经
肾上腺素增加,代谢加快
炎热环境
温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下丘脑体温调节 中枢
体 温 恒 定
皮肤血管舒张,血流增 加,散热增加 传出神经
汗液分泌增加,散热 增加
散热>产热、散热<产热时,人的体温将会怎样变化?
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当长 时间置身于寒冷环境中,机体产生的热量 不足以补偿散失的热量,会引起体温降; 而在高温环境中过久,会因体内热量散不 出去,导致体温升高。
题例领悟
例1:人的体温的相对恒定,意味着: A、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保持相等。 B、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C、机体的产热量少于散热量。 D、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
答案: A
相关考题
右图为人体体温调节机制简图,据图回答: (1)人体的体温调节是通过产热和散热两个机制来实现 的。当寒冷刺激时,体内的产热机制可通过图中的 B C DEG 实现,在体温调节作用中具有协同作用 的两种激素为 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其共同的生理作用 促进新陈代谢 为 。 (2)人体温觉感受器和体温调节中枢分别位 于 皮肤、下丘脑 。
解析:体温的稳定机制在于产热过程与散热过程保持相 对平衡,即产热量与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而非相等。
答案:D
题例领悟
例2:人体在一定限度内的发热对人体的影响是 A、有利的 B、有害的 C、无影响 D、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
解析: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但在一 定限度内的发热对人体是有益的。
高中生物《人体的体温及其调节》教案、教学设计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以下活动: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针对某一体温调节现象进行讨论。
2.讨论主题:如“运动时如何保持体温稳定”、“寒冷环境下如何防止体温过低”等。
3.互动交流:鼓励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观点,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4.汇报: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5.学生在认知和心理发展上存在差异,教学中需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人体体温调节的基本原理、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体温调节相关激素的功能。
2.难点:体温调节机制的深入理解,尤其是产热和散热的平衡过程;实验操作中数据的准确记录和分析。
(二)教学设想
-在实验活动中,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教学评价设想: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认知、情感等方面的问题。
5.教学拓展设想:
-结合生物学科的前沿动态,引入体温调节领域的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医院、采访医生等,让学生深入了解体温调节在临床中的应用。
-组织学生参加生物学竞赛、科普讲座等,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提高生物学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将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提问:询问学生在生活中是否经历过体温异常的情况,如发烧、中暑等,让他们谈谈对这些现象的感受。
体温调节及发热
行为性体温调节: 机体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中的姿势和行为,特别是
人为了保温或降温所采取的措施,通过增减衣着、 开电扇、空调等行为维持体温稳定的调节。
后者以前者为基础,是对前者的补充。
30
体温调节的自动控制机理
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在下丘脑。
脂肪的导热性差,因而肥胖者炎热的天气
易出汗。
19
⑶对流散热:
指体热凭借空气流动交换热量的散热方式。
对流散热是传导散热的一种特殊形式。
对流散热量主要取决于
气温 风速
衣服覆盖于体表,不易实现对流;棉、毛
纤维间的空气不易流动,因此增加衣着可以保
温御寒。
若在较密闭的高温环境中(如船舱内)或 闷热气候,因空气对流差,易发生中暑。
另外,科研中还常用食管温度(=体核温度)、 鼓膜温度(=下丘脑温度)。
4
(二)体温的正常变动
正常人的体温可因昼夜、性别、年龄和机体的活 动等而有所变动。
1.昼夜节律变化 人的体温在一昼夜中呈现周期性波动,称
为体温的昼夜节律(日节律)。 一般是清晨2~6h时最低,下午1~6h最
高,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1℃。
产热量增加
40
炎热:
体温的调节
41
体温的调节
炎热
刺激
皮肤温觉感受器兴奋
传入神经
下丘脑体温调节 中枢的分析综合
皮肤血管舒张→血流 量增加→散热增加
汗腺分泌增多 →散热量增加
42
想一想
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无限的吗?人如果 长时间停留在寒冷或炎热环境中会怎样?
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 长时间停留在寒冷环境中,机体产生的热 量不足以补偿散失的热量,引起体温下降,使 生命活动发生障碍。 长时间停留在高温环境中,机体热量散不 出去,导致体温升高。
生理学 能量代谢和体温生理 体温教案
36.0 – 37.4 36.7 - 37.7
36.9 – 37.9
(二)、体温的正常变动
1、昼夜波动:昼夜节律、日周期 清晨2-6时最低,午后1-6时最高
2、性别:女性高于男性0.3摄氏度 女性的月周期 -- 月经后期体温升高。
3、年龄 小儿体温高且不稳定,老年人体温低。
4、肌肉活动 剧烈的肌肉活动使产热量增加,体温升高。
对温度的水平和变化速度都敏感。
2、中枢温度感受器 中枢温度敏感神经元
• 存在部位:主要在下丘脑的POAH区。也存于在脊髓、延髓、脑干网状 结构之中。
• POAH区的温度敏感神经元接受皮肤和其他部位的温度敏感神经元的温 度信息,温度敏感神经元也感受所在部位的温度信息。
• 温度敏感神经元的活动也受致热原、单胺类物质以及各种多肽的影响。
5、其他:情绪、进食、环境温度等
二、机体的产热与散热
体热平衡: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之间的动态平衡,维持体温恒定。 M=E+R+C+K+W+S
(一)、产热
• 主要产热器官:安静时,内脏器官(肝脏) 运动时,肌肉,90%
• 产热形式:战栗产热和非战栗产热 • 调节: 1、体液调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2、神经调节:交感神经
的动态平衡。体温调节的基础。
• 行为性体温调节:机体(包括变温动物)在不同的温度环境的姿 势和行为。体温调节的补充,并使人具有预见性。
• 体温调节的生物控制系统
调
体 温
定+
调
点-
节
中
枢
产热过程 散热过程
干扰
体 核 温 度
体温
温度感受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体温及调节》课件
01
02
03
自主调节
人体具有一定的自主调节 体温的能力,如通过收缩 毛孔、调节呼吸等来调节 体温。
神经调节
神经系统对人体体温的调 节起着重要作用,如通过 下丘脑等神经中枢调节体 温。
激素调节
一些激素也可以影响人体 的体温调节,如甲状腺激 素等。02 体温的来源与影响因素
体温的来源
体内产热
人体通过代谢产生热量,是体温的重 要来源。
体温调节机制的研究
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究体温调节的生理机 制,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等方面,以期 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新型体温调节药物的研究
随着对体温调节机制的深入了解,研究者们 正在开发新型的体温调节药物,以应对发热
、低体温等体温异常情况。
研究方法与技术进展
先进实验技术的应用
研究者们利用先进的实验技术,如基因敲除、转基因 动物模型等,深入研究体温调节的分子机制。
低热的原因与影响
低热的原因
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功能不全、脑部病变等。
低热的影响
低热可能导致疲劳、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长期低热还可能影响免疫功能。
体温过低的原冈与影响
体温过低的原因
环境温度过低、暴露于寒冷环境、体温调节中枢受损等。
体温过低的影响
体温过低可能导致颤抖、心率加快、呼吸急促,严重时可能导致休克和死亡。
《体温及调节》ppt课件
目录
• 体温的概念与意义 • 体温的来源与影响因素 • 体温调节的机制与过程 • 体温异常的原因与影响 • 体温调节的疾病与防治 • 体温调节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01 体温的概念与意义
体温的定义
体温
指人体内部的温度,通常用直肠 、口腔、腋窝等部位的体温表示 。
第一节 四 人的体温及其调节
课后练习:选择题 2.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治疗措施 来降低体温。下列哪一种措施是不正确的?[ A ] A.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 B.在额头上敷用冷水浸泡过的毛巾 C.用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 D.适当撤减衣被
四
人的体温及其调节
课后练习:简答题
一个衣着单薄的人来到寒冷环境中时,他的身体会 发生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的意义是什么?
(二)体温的调节 人的体温来源于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释放出来 的热量。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 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这种动态平衡,是靠完善的体温 调节结构和功能来实现的。 产热 1. 散热 骨骼肌、肝脏、心脏、脑 皮肤、呼吸、排泄、消化系统 神经中枢 2.结构组成 温度 感受器 下丘脑 温觉感受器 冷觉感受器 皮肤 黏膜 内脏器官
(二)体温的调节 4.炎热环境调节过程
皮肤对炎热的反应示意图
(二)体温的调节 炎热
刺激
皮肤温觉感受器兴奋
传入神经
皮肤血管舒张→血流 量增加→散热增加 汗腺分泌增多 →散热量增加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 枢的分析综合
(二)体温的调节 5.体温调节的有限性
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人如果在寒冷 环境中停留过久,机体产生的热量不足以补偿散失 的热量,就会引起体温降低,使机体生命活动发生 障碍。 人如果在高温环境中停留过久,会因体内产生 的热量散不出去,导致体温升高。 无论上述哪一种情况,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持体温的恒定。
体温升高或降低,对人体只有害而无益吗? 解析: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体温在一定范围内 升高或降低对人体是有益的,如感冒时 的发烧,低温麻醉等。
四
人的体温及其调节
课后练习:判断题 1.体温既是机体内不断进行着的新陈代谢的结果, 同时又是机体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 2.不同年龄、性别的人,体温会略有不同。但就 同一个人来说,在正常情况下,他的体温是恒 定不变的。[ × ] [昼夜有变化]
《体温的控制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体温的控制》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你是否曾经想过,我们的身体是如何控制体温的呢?在寒冷的冬天,我们的身体如何保持恒定的体温?本节课将带领你探索体温的控制机制。
二、目标1. 了解人体的正常体温范围是多少;2. 掌握人体如何调节体温的机制;3. 理解体温调节的重要性。
三、导学1. 什么是体温?体温是人体内部环境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指的是腋下、口腔或直肠的温度。
人体的正常体温范围是36.1℃~37.2℃。
2. 体温的控制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来控制体温。
当体温过高时,我们会出汗、呼吸加快,帮助散热;当体温过低时,我们会打冷颤、血管收缩,帮助保温。
3. 体温调节的重要性保持体温的恒定是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稳定的重要因素。
当体温过高或过低时,会影响身体的正常功能,甚至危及生命。
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人体的正常体温范围、体温的控制机制以及体温调节的重要性。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体温的控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五、作业1. 调查一下不同季节人体体温的变化规律;2. 思考一下,如果遇到体温异常升高或降低的情况,应该怎么办?六、拓展1. 了解一下其他动物是如何控制体温的;2. 研究一下体温异常可能导致的疾病和后果。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体温的控制有更深入的了解,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第二课时一、导入引言体温是人体内部的一种重要生理参数,对于人体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常体温的范围是36.1℃-37.2℃,一旦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掌握体温的控制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二、学习目标1. 了解体温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人体体温的调节机制。
3. 了解体温异常的表现和处理方法。
4. 学会正确控制体温的方法,保持身体健康。
三、学习内容1. 体温的概念和重要性。
2. 人体体温的调节机制。
3. 体温异常的表现和处理方法。
4. 正确控制体温的方法。
四、学习过程1. 体温的概念和重要性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运转的重要参数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的体温及其调节教案知识方面:(1)人的体温及其意义(知道);(2)体温的调节(知道)。
教学重点:体温的意义及其调节。
教学难点:体温的调节。
一、引言 19xx 年英国斯科特(scott robert falcon l868~19)探险队和挪威阿蒙森探险队都宣布将向南极点进军,两支探险队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角逐。
阿蒙森一行五人,用狗拉雪橇,经过千辛万苦于19xx年月14日成为第一批到达南极极点的人。
而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使用的是马拉和人拉的雪橇,结果马在严寒中陷入了泥沼。
他们用雪橇拉着设备,顶风冒雪经过82天,于19xx年1月16日终于到达南极点。
在南极探险的路上跋涉了1 450 km之后,归途中因饥饿劳累倒下。
攀登南极点的角逐是南极考察热中光辉的一页。
两支探险队都在零下三十七度的南极艰难跋涉,阿蒙森队的胜利表明人类可以战胜严寒,而斯科特队永远留在了南极也表明如果严寒加上饥饿、疲惫也会危及人类的生命。
地球上的气温可高至60 ℃,低至零下70 ℃。
人类的足迹几乎遍布全球,在不同的环境中,人是怎样维持体温恒定的呢?二、新课【教师活动】(提出问题,投射在大屏幕上)某人用三种常用测体温的方法,得到了三个不同的数值,到底哪个是他的体温呢?口腔温度腋窝温度直肠温度37.2 ℃ 36.7 ℃ 37.4 ℃【学生活动】(分析讨论,得出结果)学生明确:体温指的是身体内部的温度,即内环境的温度,而上述的三种方法测出的都是体表温度,用于代替体温。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汇报自己的预习作业,从中得出什么结论?(1)面对全班同学的数据,如何进行比较?(进行研究方法的训练)(2)如何使比较的结果更直观?(组织学生绘制直观图)【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得出比较项目:1.选择一个人的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2.选择一个家庭的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 3.选择同一年龄同一性别学生的个人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学生绘制上述比较的直观图,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井得出结论:1.同一个人的体温昼夜有差别,不超过一度。
2.不同年龄的人体温有差异,年轻者体温高于年老者。
3.体温会有个体差异。
4.体温会因活动量的改变而改变。
因此被试者应处于平静状态中进行测量。
【教师活动】(设疑,将问题用实物投影仪投射在大屏幕上)体温恒定是不是体温维持一个数值?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什么?恒定的体温是怎样影响新陈代谢的呢?【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明确:1.体温相对恒定是指体温在一个范围内变动。
2.体温恒定是生命活动进行的必要条件。
3.恒温动物能摆脱环境的限制,无论天气如何,只要体温恒定就能进行代谢活动。
4.相对恒定的体温可以保证酶在最适温度下发挥催化作用。
【教师活动】(设疑,将问题用实物投影仪投射在大屏幕上)1.为什么斯科特探险队因饥饿劳累冻死在南极?2.体温是哪来的?产热的主要器官是什么?3.主要细胞器是什么?4.能源物质是什么?5.主要能源物质是什么?3知识方面:(1)人的体温及其意义(知道);(2)体温的调节(知道)。
教学重点:体温的意义及其调节。
教学难点:体温的调节。
一、引言 19xx 年英国斯科特(scott robert falcon l868~19)探险队和挪威阿蒙森探险队都宣布将向南极点进军,两支探险队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角逐。
阿蒙森一行五人,用狗拉雪橇,经过千辛万苦于19xx年月14日成为第一批到达南极极点的人。
而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使用的是马拉和人拉的雪橇,结果马在严寒中陷入了泥沼。
他们用雪橇拉着设备,顶风冒雪经过82天,于19xx年1月16日终于到达南极点。
在南极探险的路上跋涉了1 450 km之后,归途中因饥饿劳累倒下。
攀登南极点的角逐是南极考察热中光辉的一页。
两支探险队都在零下三十七度的南极艰难跋涉,阿蒙森队的胜利表明人类可以战胜严寒,而斯科特队永远留在了南极也表明如果严寒加上饥饿、疲惫也会危及人类的生命。
地球上的气温可高至60 ℃,低至零下70 ℃。
人类的足迹几乎遍布全球,在不同的环境中,人是怎样维持体温恒定的呢?二、新课【教师活动】(提出问题,投射在大屏幕上)某人用三种常用测体温的方法,得到了三个不同的数值,到底哪个是他的体温呢?口腔温度腋窝温度直肠温度37.2 ℃ 36.7 ℃ 37.4 ℃【学生活动】(分析讨论,得出结果)学生明确:体温指的是身体内部的温度,即内环境的温度,而上述的三种方法测出的都是体表温度,用于代替体温。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汇报自己的预习作业,从中得出什么结论?(1)面对全班同学的数据,如何进行比较?(进行研究方法的训练)(2)如何使比较的结果更直观?(组织学生绘制直观图)【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得出比较项目:1.选择一个人的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2.选择一个家庭的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 3.选择同一年龄同一性别学生的个人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学生绘制上述比较的直观图,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井得出结论:1.同一个人的体温昼夜有差别,不超过一度。
2.不同年龄的人体温有差异,年轻者体温高于年老者。
3.体温会有个体差异。
4.体温会因活动量的改变而改变。
因此被试者应处于平静状态中进行测量。
【教师活动】(设疑,将问题用实物投影仪投射在大屏幕上)体温恒定是不是体温维持一个数值?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什么?恒定的体温是怎样影响新陈代谢的呢?【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明确:1.体温相对恒定是指体温在一个范围内变动。
2.体温恒定是生命活动进行的必要条件。
3.恒温动物能摆脱环境的限制,无论天气如何,只要体温恒定就能进行代谢活动。
4.相对恒定的体温可以保证酶在最适温度下发挥催化作用。
【教师活动】(设疑,将问题用实物投影仪投射在大屏幕上)1.为什么斯科特探险队因饥饿劳累冻死在南极?2.体温是哪来的?产热的主要器官是什么?3.主要细胞器是什么?4.能源物质是什么?5.主要能源物质是什么?3知识方面:(1)人的体温及其意义(知道);(2)体温的调节(知道)。
教学重点:体温的意义及其调节。
教学难点:体温的调节。
一、引言 19xx 年英国斯科特(scott robert falcon l868~19)探险队和挪威阿蒙森探险队都宣布将向南极点进军,两支探险队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角逐。
阿蒙森一行五人,用狗拉雪橇,经过千辛万苦于19xx年月14日成为第一批到达南极极点的人。
而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使用的是马拉和人拉的雪橇,结果马在严寒中陷入了泥沼。
他们用雪橇拉着设备,顶风冒雪经过82天,于19xx年1月16日终于到达南极点。
在南极探险的路上跋涉了1 450 km之后,归途中因饥饿劳累倒下。
攀登南极点的角逐是南极考察热中光辉的一页。
两支探险队都在零下三十七度的南极艰难跋涉,阿蒙森队的胜利表明人类可以战胜严寒,而斯科特队永远留在了南极也表明如果严寒加上饥饿、疲惫也会危及人类的生命。
地球上的气温可高至60 ℃,低至零下70 ℃。
人类的足迹几乎遍布全球,在不同的环境中,人是怎样维持体温恒定的呢?二、新课【教师活动】(提出问题,投射在大屏幕上)某人用三种常用测体温的方法,得到了三个不同的数值,到底哪个是他的体温呢?口腔温度腋窝温度直肠温度37.2 ℃ 36.7 ℃ 37.4 ℃【学生活动】(分析讨论,得出结果)学生明确:体温指的是身体内部的温度,即内环境的温度,而上述的三种方法测出的都是体表温度,用于代替体温。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汇报自己的预习作业,从中得出什么结论?(1)面对全班同学的数据,如何进行比较?(进行研究方法的训练)(2)如何使比较的结果更直观?(组织学生绘制直观图)【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得出比较项目:1.选择一个人的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2.选择一个家庭的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 3.选择同一年龄同一性别学生的个人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学生绘制上述比较的直观图,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井得出结论:1.同一个人的体温昼夜有差别,不超过一度。
2.不同年龄的人体温有差异,年轻者体温高于年老者。
3.体温会有个体差异。
4.体温会因活动量的改变而改变。
因此被试者应处于平静状态中进行测量。
【教师活动】(设疑,将问题用实物投影仪投射在大屏幕上)体温恒定是不是体温维持一个数值?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什么?恒定的体温是怎样影响新陈代谢的呢?【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明确:1.体温相对恒定是指体温在一个范围内变动。
2.体温恒定是生命活动进行的必要条件。
3.恒温动物能摆脱环境的限制,无论天气如何,只要体温恒定就能进行代谢活动。
4.相对恒定的体温可以保证酶在最适温度下发挥催化作用。
【教师活动】(设疑,将问题用实物投影仪投射在大屏幕上)1.为什么斯科特探险队因饥饿劳累冻死在南极?2.体温是哪来的?产热的主要器官是什么?3.主要细胞器是什么?4.能源物质是什么?5.主要能源物质是什么?3知识方面:(1)人的体温及其意义(知道);(2)体温的调节(知道)。
教学重点:体温的意义及其调节。
教学难点:体温的调节。
一、引言 19xx 年英国斯科特(scott robert falcon l868~19)探险队和挪威阿蒙森探险队都宣布将向南极点进军,两支探险队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角逐。
阿蒙森一行五人,用狗拉雪橇,经过千辛万苦于19xx年月14日成为第一批到达南极极点的人。
而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使用的是马拉和人拉的雪橇,结果马在严寒中陷入了泥沼。
他们用雪橇拉着设备,顶风冒雪经过82天,于19xx年1月16日终于到达南极点。
在南极探险的路上跋涉了1 450 km之后,归途中因饥饿劳累倒下。
攀登南极点的角逐是南极考察热中光辉的一页。
两支探险队都在零下三十七度的南极艰难跋涉,阿蒙森队的胜利表明人类可以战胜严寒,而斯科特队永远留在了南极也表明如果严寒加上饥饿、疲惫也会危及人类的生命。
地球上的气温可高至60 ℃,低至零下70 ℃。
人类的足迹几乎遍布全球,在不同的环境中,人是怎样维持体温恒定的呢?二、新课【教师活动】(提出问题,投射在大屏幕上)某人用三种常用测体温的方法,得到了三个不同的数值,到底哪个是他的体温呢?口腔温度腋窝温度直肠温度37.2 ℃ 36.7 ℃ 37.4 ℃【学生活动】(分析讨论,得出结果)学生明确:体温指的是身体内部的温度,即内环境的温度,而上述的三种方法测出的都是体表温度,用于代替体温。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汇报自己的预习作业,从中得出什么结论?(1)面对全班同学的数据,如何进行比较?(进行研究方法的训练)(2)如何使比较的结果更直观?(组织学生绘制直观图)【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得出比较项目:1.选择一个人的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2.选择一个家庭的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 3.选择同一年龄同一性别学生的个人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学生绘制上述比较的直观图,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井得出结论:1.同一个人的体温昼夜有差别,不超过一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