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增长与政策

合集下载

第十一章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政策

第十一章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政策
政治全球化
文化全球化
全球化对于人类社会旳影响
出现大规模旳国际资本流动 出现普遍旳国际移民 各国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出现融合现象 带来国家间政治体制旳互动竞争
全球化在社会政策上旳影响
国际资本流入和资本市场旳融合限制了民族国 家对社会政策旳制定,民族国家为了吸引资本、 刺激经济,制定政策时不得不考虑国外资本旳 利益。
第二节 国际组织在社会政策中旳 作用
一、国际组织影响社会政策旳方式 主要方式 拟定接受财政援助旳社会政策条件; 在政府之间对资源进行再分配; 制定与社会政策有关旳公约;
就社会政策议题提供有关旳政策提议和技术支持 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劳工 组织 活动类型: 影响各国社会政策旳制定; 进行跨国再分配和跨国调控; 在国家无法满足其公民旳基本需要时,提供必要旳 援助
短期目旳:建设良好旳社会安全网。
社会安全网:专题补贴,现金补偿,医药等必需 品旳公平分配,基本必需品旳临时价格管制,病 假工资,以工代赈,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安排,以 保护生活最困难旳人群。
长久目旳:明显提升涉及基础教育和卫生保健在 内旳社会开支。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安全网建设
WB 政策相对比较详细。 贷款条件。
第三,国家社会政策旳选择空间受到外部力 量旳影响
其次,老式上局限于民族国家内部旳社会政 策“超国家化”或“社会政策旳全球化”。 直接原因:冷战旳结束;国际竞争旳加剧; 全球资本主义自我调整旳需要。
超国家化旳体现:一是全球社会调控,即为了 实现特定旳社会保护和福利目旳而对贸易条件 和企业旳运作进行管理;二是国与国之间旳再 分配(如欧盟旳构造资金);三是超国家层面 旳社会福利供给
社会倾销 指旳是将劳工原则较低旳国家生产旳商 品出口到劳工原则较高旳国家旳行为。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课件第十一章政府创新与政府发展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课件第十一章政府创新与政府发展
单中心治理理论兴 起于20世纪30-70 年代,代表人物包 括切斯特·马克赛 、斯度邓斯基、维 克多·琼斯以及路 德·古力克等,他 们批判大都市区域 “行政碎化”现象 ,主张创建集权的 大都市政府。
2. 多中心治理理论
文森特·奥斯特罗 姆、查尔斯·帝伯 特和罗伯特·瓦伦 的多中心治理理论 的重要贡献是在市 场与国家之外发现 了另一只“看不见 的手”,在市场秩 序与国家主权秩序 之外发现了社会运 转的多中心秩序。
第一形态 行政区经济
行政区经济构成区域治 理的初始形态。在缓慢 的城市离散阶段,“行 政区经济”成为与之对 应的治理形态。 行政区划构成城市政府 的“财政收入—财政预 算—公共产品供给”的 刚性边界,形成了公共 产品供给的基本单元。
第二形态 区域融合
第二形态是迈向“区 域一体化治理”的过 渡形态。 城市增长联盟、城市 政体。 在第二形态下,城市 政府既萌生一体化治 理思维,但又尚未摆 脱“行政区经济”的 利益梗阻,因此,这 是一种过渡形态。
第十一章 政府创新与政府发展
第一节 政府创新、政府发展与政府能力
一、地方治理的含义 二、地方治理的特点 三、地方治理的功能
第二节 政府发展:中国特色的区域治理
一、地方人民政府在地方治理中的地位 二、地方人民政府在地方治理中的作用 三、地方人民政府在地方治理中的实现形式

本录
章 主 要 内 容
第三节 政府发展: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公共政策建 构
●网络政策议程几乎具备了线下政策议程的各种因素:焦点事 件、社会问题、公共政策议题、利益博弈、政策议程,从而构成 基于多主体交互作用的网络政策议程建构平台。
●在此平台上,各种分散的信息资源得以有效整合,网络媒体 与机构媒体相互交汇,使政府决策部门、相关当事人、网民、网 络意见领袖无缝沟通,从而推动着从网络社会问题向政策问题的 演变,促成问题源流、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的耦合。

第十一章 我国社会政策的基本体系

第十一章  我国社会政策的基本体系






二、公共卫生及医疗服务政策 1.我国公共卫生政策体系 (1)城市 ①卫生监督体系 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农村 预防保健服务简陋 卫生资源明显不足 预防保健网破损 卫生机构设施简陋 卫生人才缺乏 (3)我国公共卫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政府对公共卫生缺乏足够的重视 公共卫生资源配置失当 (4)中国公共卫生体系未来发展方向 加大对公共卫生的财政投入 合理制定公共卫生规划 ,合理配置公共卫生资源

(3)改革前中国的教育制度 教育为工农服务 学习苏联 教育政治化和泛政治化 (4)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 恢复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教育体制和秩序
改革办学体制,逐步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
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 中等以下教育实行分级办学与管理

加强高校的自主办学


2.当前我国教育制度的问题与发展分析
(2)住房应该是一个社会福利领域
(3)人们对住房的需求和对住房定义的需求都很复杂 (4)住房与健康等其他多项福利议题密切相关



3.当代住房政策的基本模式
(1)住房财政政策:对建房、购房、租房给予财政补贴 政府直接介入住房供给并相应投入财政补贴

政府向住房需求者提供财政补贴


(3)城市社区服务体系 ①当前中国城市社区服务体系 日常生活服务 社区环境和绿化服务 社区治安服务 社区文化体育和社区教育服务 社区再就业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 社区特殊人群服务(贫困、长者、残疾人、 儿童与青少年、优抚对象) ②运行模式 政府支持、社区主办、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相结合

资金政策: 贷款:政府要求金融机构加大对养老机构的贷款支持 补贴:每张床位的一次性建设资金支持补贴; 每月给予收住老年人相应的补贴

第十一章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概论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第十一章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概论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稳态分析(续)
y yA yB
(n +d)k f (k )
sf(k) A

O 图11—1
kA 经济增长的稳态
k
三、储蓄率的增加
y (n +d)k C` s’f(k)
C
sf(k)
O
k0 图11—2
k` 人均生产函数曲线
k
y (a) y0 O 图11—5 G (b) O 图18—5 t0 t1 t t0 t1 t
一、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
Δ Κ = Ι -dK
根据I=S=sY,上面的式子可以写成:
Δ Κ = sY-dK
该式两边同时除以劳动数量N,可得:
Δ Κ /N = sy –dk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
k K N K K k n n k KN K Kk
再对等式两边同除以N,可得: Δ Κ /N=Δ k+nk 将 Δ Κ /N = sy –dk 式 和 上 式 合 并 , 消 去 Δ Κ /N,则可得到: Δ k =sy-(n +d)k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可以表述为: 资本深化 = 人均储蓄 - 资本广化
如果G>GW
1、假定s=sd
G = s/ c GW = sd/ cr
∴ 如果G>GW, 则必然有c<cr
这时,资本家增加投资以使资本-产出达到合 意水平,所以投资增加,其结果刺激了经济 的繁荣。
2、假定c=cr
G = s/ c GW = sd/ cr
如果G>GW, 则必有s>sd,
这就意味着实际储蓄率大于意愿的储蓄率,个 人、企业减少储蓄以使得储蓄率达到合意的水 平。储蓄的减少就是消费、投资的增加,从而 刺激了经济的繁荣。

第十一章可持续发展政策

第十一章可持续发展政策

第十一章可持续发展政策
可持续发展政策是指以人类的发展为核心,利用自然、社会和经济资源,保护环境,提高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些政策措施。

它不仅
仅关注经济增长,而是关注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改善社会状况和发展新
技术之间的关系,因此可以帮助消除贫困、改善社会服务和保护自然环境,使得社会福祉有所改善,使得人们有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权,从而使未来
的可持续发展叁更加稳定。

具体来说,可持续发展政策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比如推进经济增长
和改善社会服务体系,重点发展由新技术产生的社会服务产业;加强公共
服务,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建立环境经济体制,加强环境治理;
发展公共交通,改善城市环境;实施可持续能源政策和推动能源消耗结构
变革;发展智慧城市,推动社会信息化;实施可持续农业和旅游,发展生
态友好型的农业和旅游业;。

第十一章_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

第十一章_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

22
第二节 金融政策
金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金融发展政策的选择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深化实践 金融发展中的金融监管与金融约束论 中国金融自由化进程回顾与展望

23
对金融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观点(1)



重商主义:货币就是财富,因而货币的增加便是经济的发 展。约翰· 劳 (1705):货币的匮乏会导致生产与就业的 不足,为了弥补这些不足,必须建立银行,通过信用过程 补充货币供应量。 新古典政治经济学:“供给创造自身需求”(萨伊定律), 货币是中性的,货币数量的扩张只是导致价格水平、名义 工资和名义利率的上涨,所有真实变量都不受影响。就整 个经济而言,货币只是覆盖在实物经济之上的一层面纱。 凯恩斯: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者抛弃了萨伊定律 和货币中性论。在凯恩斯模型中,产出和就业是由有效需 求决定的,而货币数量的增长可能在不影响价格水平的情 况下带来产出和就业的增加。
一、 金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动员储蓄与促进投资* 分化金融风险* 促进主导产业的选择及产业结构的演化* 金融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际考察*

1.1 动员储蓄与促进投资
自源性融资:从个人的积蓄中,或者 靠向自己的家庭、亲戚借贷得到所需 要的资金。 金融体系的重要作用:就在于将储蓄 转化为实际投资,使那些投资者能够 得到自己需要的资金,从而支持了经 济发展。
对金融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观点(3)



希克斯:在分析英国的产业革命时发现,金融 体系对资本的形成,从而对英国的工业化起到 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罗纳德· 麦金农和爱德华· 肖:针对发展中国家 的具体情况,提出了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 强调了金融因素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卢卡斯:认为经济学家们“太过于强调”金融 的重要性。 不过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出了金融的重要性, 以至于有些学者声称金融部门在经济中的作用 怎么强调也不为过。

经济学基础第十一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经济学基础第十一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的实施会影响人们对 未来经济的预期,从而改变他 们的消费和投资行为。例如, 政府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可能 会提高人们对未来经济的信心 ,进而增加消费和投资。
02
货币政策概述
货币政策定义及目标
货币政策定义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 济目标而采用的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 或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
06
国际经验借鉴与启示
发达国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践经验
财政政策实践经验
发达国家在财政政策方面,通常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 来刺激经济增长,如增加政府支出、减税等。同时, 也注重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通过控制债务规模、提 高财政收入等方式来保持财政稳定。
货币政策实践经验
发达国家在货币政策方面,通常采取灵活的货币政策 来调控经济,如调整利率、控制通货膨胀等。中央银 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会综合考虑经济增长、就业、 物价稳定等多个因素。
发展中国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挑战与应对
财政政策挑战与应对
发展中国家在财政政策方面面临的挑战包括财政收入 不足、财政支出压力大等。为应对这些挑战,发展中 国家可以采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财政监管等措 施。
货币政策挑战与应对
发展中国家在货币政策方面面临的挑战包括金融市场不 完善、汇率波动大等。为应对这些挑战,发展中国家可 以采取建立稳健的金融体系、加强外汇管理等措施。
双紧搭配模式
在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严重时,同时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抑制总需求、控制物价上涨。 这种搭配模式有利于实现经济的软着陆,但可能带来经济增速下滑、失业率上升等副作用。
配合的实践与效果评估
• 实践案例: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采取了不 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模式。如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实施了积极 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相配合的策 略,成功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和稳定增长。 近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 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 币政策,并根据经济形势变化进行预调微 调,取得了显著成效。

经济学原理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政策

经济学原理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政策

《经济学原理》
主编:刘笑诵、丁勇
(一)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是一国最高金融当局,它统筹 管理全国的金融活动,实施货币政策以影响 经济。一般认为,中央银行具有以下三个职 能: (1)发行国家货币。 (2)作为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具有 两大功能:一是为商业银行提供贷款;另一 重要职能是为商业银行集中保管存款准备金 ,同时还为各商业银行集中办理全国的结算 业务。
第二节 财政政策
《经济学原理》
主编:刘笑诵、丁勇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支出和税收以影 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在短期 内,财政政策主要影响产品和劳务的总需求 ,这是刺激或减缓经济发展的最直接的方式 。 (一)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是将财政收入进行分配和使用 的过程。财政支出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政府 购买支出和政府转移支付。
《经济学原理》
主编:刘笑诵、丁勇
在经济高涨时期或通货膨胀情况下,中 央银行提高贴现率,收缩贴现的数量,减少 商业银行的储备金,从而限制商业银行发放 的贷款,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抑制 总需求,达到消除通货膨胀的目的。
《经济学原理》
主编:刘笑诵、丁勇
四、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1、在通货膨胀时期,中央银行经常采 用紧缩性货币政策,使利率上升,紧缩信贷 。但这时企业感到有利可图,仍愿增加贷款 ,扩大投资,商业银行也愿扩大放贷,这使 货币政策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直接减少社会总需求
减少政府支出 经济繁荣时期 增加政府税收 抑制私人消费和投资 抑制消费和投资
图11-2 紧缩性财政政策
《经济学原理》 主编:刘笑诵、丁勇
除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还有一种财政政策叫中性财政政策。它是 指通过财政收支的大体平衡,以保持社会总 需求与总供给基本平衡的政策。

《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类别:任意选修课适用专业:经济学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研究经济总体行为的科学,是我国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

中级宏观经济学主要应用数学模型分析收入、就业、价格总水平等宏观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了解、认识和掌握中级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及方法,理解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不同模型,结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实践,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分析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和提出对策的能力,同时也为今后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中级宏观经济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理基础,在教学中要注意问题的背景分析,采用启发式教学,把基本概念和基本模型讲透彻,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重大宏观经济问题,关注专家对宏观经济事件和经济政策的解读。

注意将数学分析与经济学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高等数学、中级微观经济学等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宏观经济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包括: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水平、失业率等;短期经济波动的三大模型,宏观经济不稳定的表现及稳定宏观经济政策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供给管理政策等。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是利用数学工具推导相关理论,使学生能够在比较规范的分析框架上,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国内外宏观经济现象,掌握建立经济学模型的基本方法。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通过案例导入和国内外宏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展开讨论,激发学生对中级宏观经济学的学习兴趣六、课程教学内容(一)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2学时)1.教学内容(1)产品的生产队生产要素的支付;(2)支出与需求的组成;(3)一些重要的恒等式;(4)计量国内生产总值;(5)通货膨胀与价格指数。

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二)再贴现率 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 再贴现时所作的政策性规定。 再贴现率就是指商业银行将其贴现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 再贴现时的预扣利率,即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时的利息率。
(三)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以 调节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从而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息率的 一种政策手段。
四、货币政策的类型 (一)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主要措施: 一是降低法定准备金率 二是降低再贴现利率 三是公开市场业务 “道义劝告”
(二)调节性货币政策和非调节性货币政策
1.调节性货币政策 指中央银行根据不同时期国家的经济目标和经济状况, 不断地调节货币供应量 2.非调节性货币政策 是指中央银行并不根据不同时期国家的经济目标和经济状况, 不断地调节货币需求,而是把货币供应量固定在预定水平上。
四、影响财政政策效果的因素
(一)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二)财政政策的时滞效应 (三)财政政策的政治阻力
第三节
一、货币政策概述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与信贷总量,调节利率和汇率水平等, 以影响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促进宏观经济目标实现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二、货币政策目标
(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二、经济周期概论
(一)消费不足周期理论 (二)投资过度周期理论 (三)纯货币周期理论 (四)创新周期理论 (五)心理周期理论 (六)太阳黑子周期理论 (七)政治性周期理论
三、现代经济周期理论
1.加速原理
加速原理:产出的变动与投资支出之间的数量关系。
设资本-产出比率固定不变: v =K/Y,其中K是 存量,Y是流量,K>Y,所以v>1。

金融政策与经济发展

金融政策与经济发展
2033%
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原因分析:表层原因:
政府开支日益庞大发展支出外债利息军费开支
个人消费膨胀严重人口增长及城市化发达国家的示范效应工资增长呈现“刚性”
追求高速度,投资膨胀
在庞大的失业大军和较高的通货膨胀之间,发展中国家宁愿选择后者
一些发展中国家把通货膨胀当成了国家税收的工具
认为通货膨胀可以使企业产生“货币幻觉”,从而刺激投资
目录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金融系统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金融系统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金融机制会加速经济增长,但如果金融系统被抑制或扭曲的话,会阻碍和破坏经济的发展。
因此,应把金融系统的发展放到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上。
01
03
02
发展中国家金融系统的特点:
服务网络
非正规金融体系出现
1。金融市场发育有限2。金融系统规模有限,不能形成一体化的
4。金融机构具有一定垄断性
3。投资过度集中在现代制造业部门,导致
发展中国家金融政策的含义:金融政策的一般涵义:目的: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工具: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再贴现率。金融政策影响经济发展的原理:货币供给量 利率 投资和需求 经济发展
要把金融体制改革放在首位,理解金融改革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
金融体制改革的内容与方向是:实现银行经营管理体制的转变,引进竞争机制,实行企业化经营,减少人为干预
金融改革要有财政和税收改革与之相配套
要合理利用外资
韩国60年代金融改革尝试
50年代和60年代初,韩国由于存在严重通货膨胀,银行实际贷款利率是负数。非正式金融市场成为大部分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为了筹集经济增长所需资本,政府不断加大货币供应量,使通货膨胀继续恶化。到1964年,通货膨胀率已达34.6%,为了把私人储蓄吸引到银行,1965年9月,政府大幅度提高了利率上限: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从15%提高到26.4%,银行贷款利率从17.52%提高到26.0% 。到1972年政府重新采取低利率政策之前,储蓄存款额大约增加了7倍,银行贷款额也几乎有同样的增加。1965年以前定期储蓄存款占GNP的比重只有2%~3%,70年代初这一比率提高到20%,韩国这一时期的金融政策及其成效,是麦金农和肖提出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的依据之一。

《经济学基础应用》 第十一章,练习参考答案[3页]

《经济学基础应用》 第十一章,练习参考答案[3页]

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如何理解国家经济政策[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A. 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B. 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C. 同时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D. 国际收支平衡和充分就业2.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

A. 减少政府财政支出B.增加财政支出C.扩大财政赤字 D. 减少税收3.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A. 增加政府支出B. 提高个人所得税C. 提高公司所得税D. 增加货币发行量4.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会导致()A.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B.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C.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D.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5.以下各项不能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是()A. 税收B. 公债C. 罚款D.转移支付6.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和卖出各种有价证券的目的之一是()A.调节债券价格 B.调节利息率 C.调节货币供应量 D.调节货币需求量7.公开市场业务是指()A.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B.中央银行增加或减少对商业银行的贷款C.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D.商业银行卖出有价证券8.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会导致()A.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和利息率提高B.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和利息率提高C.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和利息率降低D.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和利息率降低9.当经济中存在失业时,所采取的货币政策工具是()A.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B.提高贴现率C.提高准备率D.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10、当法定准备率为20%,商业银行最初所吸收的存款为10000元时,银行所能创造的货币总量为()A.2000元 B.8000元 C. 50000元 D.10000元三、问题与应用1.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什么?答: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主要有四个: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的本义是指所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目前主要用人力资源作为充分就业的标准;充分就业本不是指百分之百的就业,一般地说充分就业允许的失业范畴为4%。

第十一章: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战略

第十一章: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战略
典型实例:韩国;台湾 理论依据: ♦收入均等化比收入高度不均更有利于增加 储蓄; ♦低收入阶层收入水平提高会增加国内市场 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促进消费品工业扩 张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使经济增长和工 业化速度加快; ♦使人们拥有的资源均等化,为市场竞争奠 定健康、公平基础。(最重要)
3.边增长边分配战略(增长中的再 分配战略) 基本思路是:政府通过政策调节, 使经济增长为低收入阶层创造更多 增加收入的机会,并为他们利用这 些机会提供资源条件。
(2)贸易与技术之间具有相互促进作 用:贸易对技术发展的作用在于,贸 易顺差所形成的外汇盈余为扩大技术 进口创造了物质条件,而通过技术引 进加快技术进步是一条重要的捷径。 技术进步会促进贸易的发展。 (3)贸易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要 素的积累。
(二)内向型发展战略 以进口替代战略为典型。进口替代是 指用农业中的收益来发展过去依靠进 口来满足国内需要的部分工业品的生 产。 1.初级进口替代:是指从发展农业品加 工部门入手,投资于非耐用消费品生 产的进口替代。
但实践证明推行此战略未必带来理想的现 实经济结果。原因:
♦高收入并不一定带来高投资,也未必有利于 积累和储蓄。
♦高投资未必带来高增长,资本并非决定经济 增长的唯一、充分条件:管理、技术、体 制等问题重重。
♦巨大的收入差距和大多数人的低收入不利于 经济增长:社会不稳定;劳动力素质低; 购买力有限。
2.先分配后增长战略
评价: ♦启示发展中国家充分结合自身条件 与国情,选择适宜的发展道路。 ♦局限性:现实中由于各发展中国家 内部产业联系不一定紧密,实际操 作性有难度。
(三)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的关系 表面相互对立。 实际可以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初期 阶段可以用不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增长战略使经济发 展起来;高级阶段则使用平衡发展战 略。 平衡增长是终极目标;不平衡增长是 手段和过程。

国际经济学-第十一章 开发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国际经济学-第十一章  开发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高失业与国际收支逆差并存,如E点
i
i′
紧缩的货币政策
扩张的财政政策
i0
BP LM′
E′
LM
E
IS′
IS
O
Y0 YF
Y
高失业与国际收支赤字同时存在时两种工具的运用
高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顺差并存,如E点
扩张性货币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
i
BP LM
E i0
LM′
E′ i′
IS IS′
O
YF Y0
Y
高通胀与国际收支顺差同时存在时两种工具的运用
A
变。导致金融资产流出增加, i1
资本项目出现逆差。这时,外 汇市场上本币将贬值。本币贬
BP2(E2)
值有利于出现经常项目顺差。 i2
B
直到经常项目顺差与资本项目
逆差完全相抵时,国际收支重 O Y’
Y
新实现均衡,这时新的均衡汇
率E2出现。
国际收支平衡线与汇率
IS-LM-BP模型
二、IS-LM-BP模型
对内均衡
情况:失业;国际收支顺差 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张性 货币政策
情况: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顺差 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扩张性 货币政策
情况:失业;国际收支逆差 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 货币政策
对外均衡,BP=0
情况: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逆差 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性 货币政策
蒙代尔的政策工具的分配
IS-LM-BP模型
BP曲线向上倾斜:
利率提高会吸引更多的国外资本流入,从而使国际收 支出现盈余。此时,只有通过减少净出口才能抵销净 资本流入的增加,而净出口又取决于国民收入,所以 只有在实际国民收入也提高的情况下,才能使进口增 加,出口减少,进而抵销由资本项目变化所导致的国 际收支盈余,使国际收支重新恢复平衡。要保持国际 收支平衡,利率与国民收入一定要同方向变动。

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政策

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政策
失业补助、农业补贴、贫困救济等方面 的支出。
⑵政府税收
• 政府税收是政府凭借政权,以强制手段占有 的一部分国民收入。
• 按照纳税的方式不同,税收可分为直接税、 间接税。
• 直接税是直接征收的,不能再转嫁给别人的 税。如所得税、财产税、馈赠税、遗产税等。
• 间接税是间接地向最终消费者征收的税,如 营业税、消费税、进口税等。
⑵政府税收
• 间接税和直接税相比,最主要特点是可以将 税收通过涨价的方式转移到商品的价格上。
• 一般地,经济越发达越是以直接税为主,越 落后越是以间接税为主。
• 由于间接税会造成税负的转移,会使宏观经 济政策扭曲;
• 同时,税收的防止社会分配两极分化的功能 也难以有效发挥。
⑶公债制度
• 公债是政府为了弥补财政预算赤字而举 借的债务,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债务。
⑴政府支出
政府支出包括: • 国防与安全支出; • 社会福利支出; • 卫生教育支出; • 建设与环保支出; • 科研支出; • 农业补贴支出; • 债务利息支出; • 国际事务支出。
⑴政府支出
• 政府支出可划分为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 政府购买支出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
劳务的支出。 • 政府转移支付是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
• 货币政策划分为:⑴扩张性的货币政策;⑵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 例:我国的货币政策分析
⑴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扩张性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增加 货币供给以刺激社会总需求水平。 例如,当经济萧条时,央行采取扩张性 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量和贷款规 模,引起利率下降,从而投资增加,促 进经济增长;
⑵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 8、货币政策一般也分为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两大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长与政策
增长理论:内生增长
趋同
有条件的趋同:对储蓄率或人口增长率不同的经 济所作的预测,即根据索洛增长图形的预测,稳 态收入会不同,但增长率最终将相等。
将有条件的趋同与内生增长理论关于高储蓄率导 致高增长率的预言相比较,罗伯特•巴罗指出: 投资较高的国家将最终达到较高人均收入的稳定, 而不是较高增长率的稳态。即趋同是有条件的。
增长与政策
增长理论:内生增长
内生增长的机制
但是,当资本投资有正的外部性时,则增加投资 不仅增加本企业的产量,也增加其它企业的产量。 只要所有要素的私人报酬不变,就不会出现垄断 趋势。
保罗•罗默的知识突破,将资本的私人报酬与社 会报酬相区分。投资不仅创造产量,也创造新思 想和技术,这易被其他企业所复制。
增长与政策
增长理论:内生增长
趋同
趋同问题的核心:原先产出水平不同的经济最终 是否会增长到与发达国家相同的生活标准。
新古典增长理论预言:具有相同的储蓄率、人口 增长率及相同技术水平的各个经济会出现绝对的 趋同。换言之,它们会达到同样的稳态收入水平。 即使一国经济起步较晚,它们最终也将达到相同 的稳态。
增长与政策
增长政策
资本的黄金分割律
黄金分割律:若使稳态人均消费达到最大,稳态 人均资本量的选择应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人口 增长率加折旧率,即:f(k*)nd
作图说明 若人均资本量低于或高于黄金律水平,如何对策?
习题
技术题第四题 技术题第五题
第十一章 增长与政策
前言
前章解释了储蓄率、人口增长率和技术进步 率如何决定GDP和GDP的增长。
社会选择如何影响这些参数呢? 本章首先考察社会选择如何导致技术进步,
这一主题被称为内生增长理论。
增长与政策
增长理论:内生增长
新古典增长理论以其数学上的精致及较强的解释 力而统治经济学界达30年之久。
20世纪80年代后期,人们在理论与经验上都对 该理论产生了不满并进行了批判。
新古典增长理论将长期增长归因于技术进步,但 未能解释决定技术进步的经济因素。它关于,数据表明两者是正相关的。
增长与政策
增长理论:内生增长
内生增长的机制
解决新古典理论在理论与经验上的问题,在于修 改假定的生产函数的形状,在一定程度上容许自 我持续的(即内生的)增长。
趋同的速度是十分缓慢的。
增长与政策
增长政策
资本的黄金分割律
从全社会的角度看,产出可用于消费与积累两方 面。产出一定时,消费多了,积累则少了,反之 亦然。如何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
这取决于人们对经济发展目标的认识。大部分学 者认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一个国家的 人均消费水平。在这一认识下,经济学家费尔普 斯于1961年提出了资本的黄金分割律。
是有:KsYsa或KK/Ksa
由于产出与资本成比例,产出增长率就是:
Y/Ysa
可见,储蓄率越高,产出增长率也越高。
增长与政策
增长理论:内生增长
内生增长的机制
以上模型否认边际报酬递减,这是对微观经济学 原理的冒犯。更改后的假定意味着资本的规模报 酬不变,即两倍的机器将产生两倍的产出。这意 味着,将所有生产要素都变成两倍,会得到多于 两倍的产出,即递增的规模报酬。单个要素规模 报酬不变与所有要素规模报酬递增,意味着企业 越大越好,这与现实不符。
内生增长
增长与政策
增长理论:内生增长
内生增长的机制
可以用一个导致内生增长的简单代数模型来说明 上图所描述的经济。
假定资本的边际产品不变,并且资本是惟一的要 素,则如下:Y aK
增长与政策
增长理论:内生增长
内生增长的机制
假定储蓄率为常数s,人口没有增长,资本也没 有折旧,则所有的储蓄都用来增加资本存量,于
如图:即上一章索洛的基本增长图形。 经济为何会达到稳态?关键在于资本的边际产品
递减规律。
索洛增长模型
增长与政策
增长理论:内生增长
内生增长的机制
如图:修改资本的边际产品递减的假定,假定资 本的边际产品不变,生产函数曲线成为直线。
储蓄曲线也成为直线,储蓄总大于持平投资。储 蓄率越高,储蓄高于持平投资的差距就越大,增 长也就越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