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有感
蔡元培北大就职演讲观后感
蔡元培北大就职演讲观后感看完蔡元培先生在北大的就职演讲,就像是被一位智慧又热忱的长者拉着唠了一通特别醒脑的嗑儿。
蔡先生一上来就谈抱定宗旨,这就像是给当时北大那些个有点迷茫的学子们打了一针强心剂。
我感觉他就像是站在一个岔路口,指着正确的方向大声说:“咱来这儿可不是混日子的,是来做学问,来改变国家命运的!”在现在看来,这也特别有警示意义啊。
咱们现在的学习或者工作中,不也有很多人迷迷糊糊,没个主心骨嘛。
蔡先生的话就好像穿越了时空在喊:“别整天浑浑噩噩的,得有个远大的目标啊!”他说要砥砺德行,这可太重要了。
就像我们生活在一个大集体里,要是每个人都没德行,那这个地方就乱套了。
蔡先生那时候就意识到,北大不能光有学问,还得有品德高尚的人。
这就好比一个超级英雄团队,不能光有超能力,还得有正义善良的心。
他那时候强调对社会要有责任心,现在也一样啊,咱不能只想着自己过得好,还得对周围的人和整个社会负责呢。
还有敬爱师友这一点,特别有人情味儿。
他说师生之间得互相尊重、互相友爱,这让我想到咱们现在有时候师生关系有点紧张,或者同学之间互相嫉妒、不团结啥的。
蔡先生描绘的那种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真的很让人向往。
就像在一个大家庭里,大家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多好啊。
蔡元培先生的演讲,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北大走向辉煌的大门。
他的这些理念,现在读来都觉得充满力量。
他不只是在讲给当时的北大人听,也像是在跟每一个渴望进步、渴望成长的人聊天。
我就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坐在台下的小听众,被他的话点燃了内心的小火苗,想要做一个有理想、有德行、重情义的人呢!这篇演讲就像是一杯陈酿的美酒,越品越有味道,而且不管过了多久,都能给人带来启发和力量。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读书报告五篇范文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读书报告五篇范文第一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读书报告《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读书报告读罢蔡元培先生的《就职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既没有今日听领导、校长的演说时的无奈之情,亦没有过分的波澜起伏。
文中提出的三点: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看似易懂,从受教育起便理应理解这几段文字,但细细体味下,又得多上一番思考,自我检讨一番。
蔡元培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
在甲午战争后,蔡元培才接触西学,在之后便一直提倡新学,提倡民主,明确提出废止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封建教育宗旨,初步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新教育体制。
蔡元培先生少年时一直受传统教育,曾被选为秀才,进入翰林院,而后多次前往法国、德国学习。
看似作为一个传统教育得益者的他,并不拥护已被证明出现问题的教育理念,也并不全盘否定,反而是取出其中的精华,而是对道德教育、行为教育和教育自由做出了自己的诠释。
也许也正是因为蔡元培先生涉猎知识的范围的广度与深度,而促使他对各家的尊重,推崇学术自由。
演讲之始,蔡元培先生先提及“宗旨”问题,这是为人之根本,是人如何立于世的表现。
历史上记录,那时,蔡元培先生的友人大都认为北大校方腐败,若赴任有碍名声。
虽孙中山“北方当有革命思想的传播,像蔡元培这样的老同志,应当去那历代帝王和官僚气氛笼罩下的北京,主持全国教育。
”的一番话,蔡元培慨然领命,而他一生亦是清廉正直,丝毫。
但是私以为若他不想当亦是不会因此前往,在当时的情况,担任北大校长一职对他亦是无丝毫益处,然而这大概展示的就正正是他所说的宗旨,是为当时中国的教育谋一条出路,探索适合中国式自由思想的传播途径。
在就职演讲上发表这一番对抱定宗旨的探讨,听众当中定是有不少人会自我反思其进北大所为的是什么,然而有多少人能问心无愧,其实也是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将来会选择怎样的路继续前进。
然而,这番探讨放于今天亦是能奏效。
在大学学习的日子当中,有多少日子是浑浑噩噩地度过,有多少日子里是只为分数而努力,为的明天究竟是什么,也是很少人能无愧地回答。
蔡元培任职北大校长的演讲的读后感
蔡元培任职北大校长的演讲的读后感篇一蔡元培任职北大校长的演讲的读后感嘿,你知道吗?最近我读了蔡元培任职北大校长的演讲,这可真是让我感触颇深啊!刚开始读的时候,我心里还犯嘀咕:“这都啥时候的事儿了,能跟我有啥关系?”也许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去看的。
但看着看着,我就被吸引进去了。
蔡元培先生说的那些话,就像一道道闪电,直直地劈进我的心里。
他强调的兼容并包,我觉得太牛啦!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这得有多大的胸怀和勇气啊!我就在想,要是我在当时的北大,可能我这小脑袋瓜都要被震得晕乎乎的。
也许我会因为身边各种不同的思想和观点而感到迷茫,“哎呀,到底哪个才是对的呀?”但说不定也正是这种迷茫,会让我更加努力地去思考,去探索。
再想想现在我们的学习环境,好像有时候太单一,太模式化了。
难道不应该多一些包容和多样吗?就像蔡元培先生说的那样。
这让我不禁反问自己,我是不是也应该更勇敢地去接受不同的观点,而不是一味地固执己见呢?蔡元培先生的演讲,难道不应该给我们现代的教育带来更多的启示吗?总之,读完这篇演讲,我的心情那叫一个复杂,有敬佩,有思考,也有对未来的期待。
这一路读下来,真好!篇二蔡元培任职北大校长的演讲的读后感哇塞,读了蔡元培任职北大校长的演讲,我这心里头那是翻江倒海啊!一开始,我真没觉得能有啥大不了的,不就是个演讲嘛。
可当我真正读进去,我才发现,自己简直就是个“井底之蛙”。
蔡元培先生主张的那些理念,简直就是给当时的北大来了一场“头脑风暴”。
什么“兼容并包”,什么“学术自由”,听起来简单,可真正做到得多难啊!我就在想,要是我能穿越回去,站在北大的校园里,看着那些来自不同背景、有着不同想法的师生们在一起交流、碰撞,那场面得多壮观!说不定我还能凑上去插上两句嘴,哈哈。
不过,话说回来,咱们现在的学校,能做到这样吗?可能有那么一点儿,但远远不够啊!蔡元培先生的演讲,放在今天,难道不还是有着超级重要的意义吗?我觉得吧,有时候我们太害怕“不同”了,一看到和自己不一样的观点、做法,就急着否定。
读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有感
读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有感第一篇:读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有感读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有感岭院很多的时候,成就源于一个转折点。
对于北大来说,蔡元培先生就是它百年来的那个转折点。
如今的北大,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最高的学府,在亚洲,甚至全世界,北大也有着极高的声誉。
可曾经,北大是一所饱受教育界诟病的学校,被视为烫手的山芋。
虽然它是中国第一所大学、洋务运动唯一留下的成果。
但里面的学生、老师,多是权贵,学生带着听差上课,老师多是官员兼任,品评老师以官阶为标准,封建气息、官僚气息充斥着校园。
学生读书以做官、致富为目的,毫无学术气息。
然而,即使是这样的北大,蔡元培先生毅然接手。
他在北大的几年里,也是北大走向辉煌的转折点。
就任的第五天,蔡元培先生就精准地针对当时北大存在的问题提出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和敬爱师友。
第一点,他告诫学生“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学法不应是为了做官,进入商科也不该以致富为目的。
第二点,他要求学生在做人上不赌博、不喝酒、不纳妾,此时正值新文化运动,否定传统儒家文化,但无论接受什么文化,砥砺德行、做人为善是根本标准。
第三点,蔡元培唯才是用,裁掉一批无能的老师之后,提拔陈独秀、胡适等年轻教师,虽然这些教师没有官阶,但为师就应该得到尊重。
同学之间也应该人人平等,相互交流。
他还提出自己要做到两点,一是精简讲义,这是为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二是购置书籍,方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
国家的兴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育的兴盛。
高校若是能有良好的教学宗旨、优良的学风,往往能带动整个社会营造人心向学的风气。
因此,优秀的教育家是伟大的。
对于蔡元培先生,英国哲学家曾说:“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一下,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哥伦比亚等等,这些大学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固不乏其人。
但是,以一个校长身份分,而能领导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而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演说读后感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演说读后感我在观看了北京大学新任校长演讲后,深感这位校长对于教育和未来的愿景和承诺。
他的演讲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更是一种启发和激励。
通过他的演讲,我得以深刻理解北京大学的使命和愿景,同时也受到了启示。
首先,校长在演讲中强调了教育的核心价值。
他将教育视为一种培养人的方法和过程,通过知识的灌输和思维的引导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他认为,教育不应该仅仅是对知识的传授,而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这种对教育本质的深刻思考,使我深受启发。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学习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其次,校长在演讲中提到了对于多元化的重视。
他强调,大学是一个多元文化和思想碰撞的场所,应该提供一个开放和包容的环境,让学生能够接触和了解不同的观点和文化背景。
这种对于多元化的重视,不仅表现在学生的选择权上,也体现在教师的招聘上。
这种开放和包容的文化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并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此外,校长还提到了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他强调,大学应该是科学研究的摇篮,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他呼吁教职员工积极投身于科研工作,挑战既有的知识体系,推动学术界的进步。
这种对于科研的重视,对于一个高等学府来说尤为重要。
只有通过科学研究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才能够让学校站在时代的前沿,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校长还谈到了对于学生的关怀和支持。
他承诺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
他热情洋溢地鼓励学生追求自己的梦想,努力实现个人价值。
这种关怀和支持,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在一个包容和关怀的环境中,学生才能够迅速成长和发展。
通过校长的演讲,我深感北京大学是一所秉持着高质量教育和价值观念的大学。
他对于教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展望,使我对北京大学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读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说有感
读《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演说》有感一代伟大的教育学家蔡元培先生先生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演说》中曾经对青年大学生们提出了上大学应抱定求学宗旨,大学生应该砥砺自己的德行、束身自爱,应该以礼、以诚对待师友的三点要求,同时他也明确提出了自己的教育观点:讲义列纲要,求学重钻研;添购前沿书籍,学生旁稽博采。
其实,他的这些观点在现在仍然颇具借鉴意义,值得我们去践行。
蔡元培告诫青年学生,入大学首先需明宗旨,正确认识大学的本质。
梅贻琦先生曾经说过大学非有大楼者,而是有大师者。
大学是一个传播先进思想、先进科技知识的场所,是一个可以供我们潜心钻研高深学问的阵地,我们进入大学求学,首先需抱定为求学而来的宗旨。
虽然读大学后,我们凭借大学所学谋生立命,但是大学不应该成为人们求官求财的阶梯,而应该是学术的殿堂。
正如蔡元培先生告诫我们的那样,大学生于大学求学,须珍惜时光,孜孜求学,追求学术上的造诣,切忌浑浑噩噩度日,争分而厌学,求名利而轻实才。
其实倘若问及现今社会人们上大学的缘由,恐怕听到最多的还是为了一纸文凭。
也许人们是出于对社会现实的无奈,但是终究是偏离了人们求学的宗旨,这着实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现象。
现如今,社会风尚虽然在不断好转,但是仍然是颇为令人忧心的,较大一部分人们都一直在追求名利的道路上奔走,社会中充斥着权欲和金钱的气息。
在如此环境中,身为当今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砥砺德行,束身自爱,明确自身社会责任,明确自身人生、社会价值取向,也许对我们而言,完全摈弃世俗中对名利和金钱的追求,去过苦行僧般的生活,扎身与学术是不现实的,但对我们而言,做到尽心与学习应该是不难的,只是看我们有没有那种耐得住寂寞的坚持与勇气。
在大学期间,我们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价值观,避免享乐主义、虚无主义。
大学期间我们不仅需要巩固自己的知识,还要努力去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与师友之间以诚、礼相待,注重对朋友的关心和答谢,彼此互帮互助,做到“虽小事,必以礼”,“莫以礼小而不遵”。
蔡元培北大就职演讲观后感
蔡元培北大就职演讲观后感看了蔡元培先生在北大的就职演讲,那感觉就像是被一位智慧的长者拉到跟前,语重心长地给我上了一堂超级有意义的课。
蔡元培先生刚到北大的时候,北大就像个有点混乱的大杂烩。
各种风气不太正,学生们的心思也不都在求学问道上。
可先生一上台,那气场就不一样了。
他的演讲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就像是和朋友们聊天,但是每一句话又都沉甸甸的,充满力量。
他上来就强调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
这可太对了!我就想啊,大学如果不是为了追求学问,那还能是干啥的呢?现在好多人上大学,心思都花在别的地方,什么混日子啊,光想着拿个文凭就好。
蔡先生那时候就看到了这个问题,在他眼里,北大的学生就应该是一群一心扑在学问上的人。
这就像给当时那些有些迷茫的北大学子们,也像给现在的我们,敲了一记响亮的警钟。
他还说要砥砺德行。
大学是个小社会,啥样的人都有。
那时候社会风气不好,北大里也难免受到影响。
蔡先生就告诉大家,不能随波逐流,要有自己的德行操守。
这让我想到现在的网络时代,信息爆炸,各种各样的诱惑和不良风气也到处都是。
我们要是没有点自己坚守的道德底线,那可就很容易在这个花花世界里迷失了。
最让我觉得有意思的是他对敬爱师友的强调。
他说老师和学生应该是互相尊重、互相学习的关系。
这在当时的北大可能是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现在也同样重要啊。
有的老师古板,有的学生调皮,互相看不顺眼,那学问还咋做呢?蔡先生就像是个调和剂,他希望北大是一个充满和谐、充满积极向上氛围的地方,大家可以愉快地一起研究学问。
蔡元培先生的演讲,不仅仅是对当时北大的一个改革宣言,更像是给所有追求知识、追求进步的人的一份指南。
他用一种很诚恳、很实在的方式,告诉大家大学应该是什么样,学生应该怎么做。
我看完就觉得,要是我当时也在北大,坐在台下听他演讲,肯定会热血沸腾,立马想一头扎进书堆里好好做学问呢。
而且啊,这演讲对现在的大学教育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希望现在的大学也能多一点蔡元培先生这样的理念,让大学真正成为学问的殿堂,让学生都能成为有学问、有德行、会敬爱他人的人。
蔡元培北大就职演说观后感
蔡元培北大就职演说观后感篇一蔡元培北大就职演说观后感嘿,说起蔡元培北大就职演说,那可真是让我感触颇深啊!我觉得吧,蔡元培先生那番话,就像一道闪电划破了黑暗的夜空。
也许在当时那个年代,很多人还迷迷糊糊,不知道大学到底该咋整。
可蔡元培先生站出来,大声告诉大家,大学要有大学的样子!他说要“抱定宗旨”,这一点我真的太赞同了!可能现在也有不少人上大学就是为了混个文凭,找个好工作。
但蔡元培先生告诉我们,这可不行!大学是追求真理,培养人才的地方,不是混日子的场所。
还有啊,他强调“砥砺德行”。
我就想,如今这社会,诱惑那么多,能守住自己的德行可不容易。
但蔡元培先生那会儿就提出来了,这得多有远见!不过呢,我也在想,蔡元培先生的这些理念,在当时能真正被大家都接受吗?也许有人会觉得他太理想化了,毕竟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
回想起我们现在的学习生活,有时候不也会迷茫吗?是不是也该好好想想蔡元培先生说的这些话?我们是不是真的在大学里努力追求知识,提升自己的品德呢?总之,蔡元培先生的这篇就职演说,让我反思了好多,真希望我们都能记住他的教诲,让大学变得更有意义!篇二蔡元培北大就职演说观后感哇塞,蔡元培的北大就职演说,简直给我来了个灵魂暴击!你想想,在那个时代,蔡元培先生站在北大的讲台上,那气势,那言辞,就像一位英勇的将军在战前动员。
他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这话听起来简单,可仔细琢磨,含义深着呢!我就在想,我自己在学校里,是不是真的把心思都放在研究学问上了?也许有时候会偷懒,会被一些琐事分心。
“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蔡元培先生这话,好像直接指着我的鼻子在说:“小子,别瞎混!”我就觉得特别惭愧,有时候我可能真的没有坚定求学的决心。
还有啊,他提到“敬爱师友”。
这让我想到,我们现在在学校里,和老师同学相处,是不是真的做到了尊敬和友爱呢?不过,话说回来,当时的北大能一下子就完全按照蔡元培先生说的做吗?可能也会有困难和阻力吧。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读书报告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读书报告在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之后,第二年5月,创办于1898年的原京师大学堂就改名为北京大学。
到1917年,蔡元培接任北大校长,此时,由于才刚推翻封建习与统治几年,当时的北大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
因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贵族子弟,他们来上学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并不是真正的为了求学问,而是想方设法混资历,找靠山。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蔡元培以新任校长的身份,对学生进行演讲《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主要向学生提出了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的三点殷切期望。
蔡元培80多年前在北大的就职演说,唤醒了当年的北大学子,加上他后来“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以及在在学生中间大力提倡思想自由,培养学术研究风气,树立新道德新风尚。
几年时间,北大便从一个培养官僚的腐朽机构一跃而成为培养各方面的高素质人才的高等学府。
他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堪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他的这些主张和措施,在北京大学推行之后,影响全国,以至有人称他为自由主义教育家。
阅读完《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之后,觉得这就是一剂良药,蔡元培适时地施药于当时社会中的弊病。
而无疑,这药是非常有效的,恰好对症。
观之现如今的一些大学生,似乎有时候,最好也服用一剂如此“良药”,因为当时的弊病,如当代大学生中也的确存在不少。
感受最深的,是蔡老首先指出,大学生要“抱定宗旨”。
的确,宗旨,相当于是一个人前行在茫茫人生之海中的罗盘。
宗旨错误了,那问题可就大了。
当时北大学生存在的现象是,“一心想做官,所以不问老师的学问深浅,而是问官职大小。
官阶大的人,特别受欢迎,大概是为了方便毕业生有人提携”,“精于政法的人才,多入政界,学校中专任教授很少”。
不知这些是否也只是相当于急功近利呢。
而我们现在的一些人,似乎也是存在了各种问题。
“平时不努力学习,临考试时再熟读讲义,不考虑有没有获得知识,只挣分数的高低;考试一完,就把书都扔在一边,混个三四年,有了文凭,借着这个在社会上走动”。
读《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有感
读《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有感读《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有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体会,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我国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1917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发表的就职演讲。
蔡元培(1868—1940),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
字鹤卿,号孑民。
17岁考取秀才,18岁设馆教书。
1907年蔡元培赴欧洲,漫游各地,先后赴德国,法国留学,考察。
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武昌起义后回国,1912年1月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
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在蔡元培先生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前,北京大学官僚气十足,很多八旗子弟在此求学,老师也多是政府官员。
此时的北大开设的经学科很多,比工科都要多,甚至超过了格致科和农科加起来的总和。
它在教学及个人素质上都声名狼藉,因为北大当时距离八大胡同很近,许多八旗子弟的学生,甚至老师经常出没于此,以至于北大被戏称为“赌窝”,教师和学生被统称为“嫖客大队”。
许多学生到此不为了求学,而是求官。
选择老师的标准不是学术的高低,而是官位的高低。
到处可见到一种官场的迂腐与黑暗的气息。
由此可见北大当时的状况有多么差。
在这种情况下,蔡元培先生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很多业内挚友劝他不去接这个烫手的山芋,但蔡元培先生怀着一颗炙热的爱国心与责任心,背负着巨大的外界压力,毅然决定担任北京大学校长这一职务,并发表了《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讲》。
这篇演讲中,蔡元培先生阐述了他“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观念。
开启了北京大学的新纪元。
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蔡元培先生共阐述了三个观点:一、抱定宗旨。
二、砥砺德行。
就任北大校长之演说读后感
就任北大校长之演说读后感引言在就任北大校长的演说中,我深受启发和鼓舞。
校长在演讲中讲述了他对高等教育的愿景和使命,以及他对北大发展的期望。
通过这篇读后感,我将从个人角度出发,阐述我对校长演说的理解和感悟。
身份和责任校长演讲中强调了身份和责任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学生,在北大学习是一种荣幸与责任交织的体验。
校长提到了北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这使我意识到自己作为北大学生的身份所带来的责任。
作为一名学生,我应该珍惜这个机会,努力学习,助力北大更加繁荣昌盛。
教育的价值校长演讲中强调了教育的价值。
他提到,北大不仅要培养出色的专业人才,更要培养担当社会责任、具有创新精神的领导者。
这让我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有影响力的社会人士。
追求卓越校长演讲中强调了追求卓越的重要性。
他鼓励全体北大师生精益求精,不断超越自我。
在我看来,追求卓越意味着不停止进步和创新。
校长的演讲让我意识到,北大作为一所卓越的高等学府,需要每一位校友为其发展做出贡献,不断追求卓越。
多元与包容北大作为一所国际化的大学,需要保持多元与包容的特点。
校长演讲中提到了打造开放的学术环境和国际化的教育体系。
这让我认识到,多元与包容不仅仅是学生的责任,更是整个北大社区的责任。
只有通过多元与包容,我们才能更好地融入国际化的潮流。
合作与创新校长演讲中强调了合作与创新的重要性。
他提到北大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和创新活动。
这让我意识到,合作与创新是推动大学发展的关键。
通过合作,我们可以集思广益,实现共同进步;通过创新,我们可以不断超越现状,开拓新的领域。
结语校长就任北大校长的演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从身份和责任、教育的价值、追求卓越、多元与包容、合作与创新等方面阐述了对北大的期望和要求。
作为一名北大学生,我将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和探索,为北大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资料无。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的读后感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的读后感作为一位教育家,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对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和责任的职位,因为北京大学作为中国最顶尖的高等学府之一,其使命是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和为社会做出贡献的领导者。
当我站在那个讲台上,我看到一大群年轻而渴望学习的面孔,我感到非常激动和自豪。
首先,我在演讲中着重强调了北京大学的核心价值观。
它们不仅是教育的基石,也是未来领导者必须秉持的信念。
我强调了包容性和多元性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是多元的,我们必须欢迎不同的观点和文化,以促进更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合作。
我还强调了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作为一所高等学府,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使他们能够在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时具备清晰的思维。
其次,我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革措施。
我谈到了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这包括更开放的办公时间,以便学生可以更方便地咨询老师,并提供更多的导师计划,帮助学生在学术和职业发展上获得支持。
我还提到了更新教育技术和设备,以适应当今数字化时代的需求。
现代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巨大,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资源和工具。
此外,我还强调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等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我提倡学生积极参与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以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我还计划增加学生交流项目,以提供更多国际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拓宽眼界,增加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我相信这些经历对他们未来的个人和职业发展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最后,我对学校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作为一所传统而崇高的学府,北京大学有着深厚的底蕴和强大的资源。
我们将努力吸引优秀的教授和研究人员,提供他们需要的条件和支持,以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
我们将加强与国际学术机构和合作伙伴的联系,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项目的开展。
我们的目标是使北京大学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机构。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说后,我受到了许多肯定和鼓励。
历沧桑而弥新──读蔡元培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有感-精选文档
历沧桑而弥新──读蔡元培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有感众所周知,蔡元培是一个伟大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和学者,但更多的情况下,他是以一个教育家的身份来面对大众的。
我也更倾向于把他看成是一个教育家,尤其是当我读到这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时,我的这种想法就更加坚定了。
这篇文章给了我很大的震动,也引发了不少的感触,让我不断地进行反思,反思之后,产生了一些想法,有种不吐不快的感觉。
作为一名普通的学生,我是讲不出多少高深的哲理和原理来的,所以我只谈谈我的一些切身感受和想法。
现在已经是2004年年末,距离这篇演说发表之日已逾87年了,这段日子不算短了,但重温这篇演说,我觉得它一点也不过时,它可谓“字字珠玑”,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我想它对今天的教育仍有良多的教益,可称得上是历沧桑而弥新。
在这篇演说里,蔡先生“以三事为诸君告”,“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友”,并且“兹所计划者二事”:“一曰改良讲义”,“二曰添购书籍”。
这五点要求,可谓五枝利箭射向现实教育的软肋。
首先,要“抱定宗旨”。
蔡先生分析了大学与专门学校的区别,他认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而不是为了养成资格,更不是为了做官发财。
要达做官发财的目的,可入专门学校,如法律学堂等。
而现在大家考入大学为的就是功名利禄,学问值几个钱?看到这,我不由想起近几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政法大学,理工大学,工业大学,邮电大学,农业大学等等,最典型的是最近北京广播学院改名为“中国传媒大学”,这些学校既不具备学科的普泛性,目的也不是为了“研究高深学问”,为什么叫“大学”?叫“学院”不是挺好吗?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为了面子上好看,名称好听些,可人家“麻省理工学院”闻名世界,学术成就卓越,可没有为了面子上好看而改名称为“麻省理工大学”,人家的光辉形象也没有任何的损失。
说到这,是蔡先生错了吗?还是当今的教育官员错了呢?倒让我拿不准了。
“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时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
文档模板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演讲读后感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演讲读后感篇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近日看了《觉醒年代》中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颇受打动,便参照原稿,重新体会蔡公演说之深意。
要想读懂这篇演说,首先要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
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直到1912年才正式改名为北京大学。
在蔡元培接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前,北京大学是一所充满封建思想、官僚习气的学府。
1916年底,在法国游学的蔡元培接到教育部致电,请他回国就任北京大学校长。
从法国回来的蔡元培接过北京大学这一烫手山芋,决心改变中国教育之风气。
于是乎,便有了演说中蔡元培校长痛陈学界诸多问题,为中国青年指明方向,有了这篇流传百年的演说。
其一曰抱定宗旨。
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是研究学术之平台。
北京大学原本是达官贵族子弟为升官发财的一条“捷径”,对于他们来说,大学从不是研究学问的地方,自然会造成腐败的教育状况。
一个不搞学术、教学功利的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当了老师,必然耽误学生,当了政家,必然耽误国家,既是误人,亦是误己。
抱定宗旨,何为宗旨?这里的宗旨,是指一个大学,一所高校之宗旨,即研究高深学问之宗旨。
若只为成绩、只为文凭、只为当官,则大学学习终为泡影。
“宗旨既定,自驱正轨”,这才是青年大学生该做的事啊。
其二曰砥砺德行。
砥砺即磨炼,德行即品德操行。
当代青年,对自己要求严格、奋发向上者不在是少数,但也不占多数,更多的是处在中间的人——说他们不努力吧,也没有,说他们很努力吧,却好像也达不到。
蔡元培校长“砥砺德行”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作为一名大学生,就肩负着大学生的责任。
做好该做的事,搞好学问,攻好学业,则为砥砺;“易不正当之娱乐”,不做败德毁行之事,以德束己,则为德行。
“砥砺德行”,是对青年大学生在思想上深刻的要求啊。
其三曰为敬师爱友。
教师学生,同在一个学堂,应教学相长、相亲相爱、坦诚相待。
一个良好的校风,离不开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
学生尊敬教师、教师勉励学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礼仪,更是道德上的要求。
读《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有感
读《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有感第一篇:读《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有感今天,再一次认真的把蔡元培先生的《就职北京大学校长演讲》读了一遍。
不得不说,每次读完都会有更加深刻的感受,心灵上也再一次收到洗涤。
现在,作为一名大学生,对这篇演讲的理解,体会也更加深刻,置身于其中。
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对这个演讲的感受。
蔡元培先生提出了三点,对于第一点抱定宗旨,珍惜光阴,孜孜求学,不以高官厚禄,富甲一方为读书的目的。
我觉得这是人读书求学的本质,大学生在校接受高等教育,在于扩展自己的视野,增长自己的知识,拓展自己的见识,真所谓修身。
不可否认,我们作为时代青年,终将走上社会的各个岗位,但是我个人认为在求学阶段,我们应该目的明确,那就是增长知识,踏踏实实的学习,研究。
如此,以后我们才能在自己的道路上走的坚实,走的成功。
第二点蔡先生说要砥砺德行,一个人不仅要有才,更重要的是要有德,我们国家更是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
古人说德大于才是贤人,而才大于德是小人。
首先我们应该要有责任感,敢于负责,敢于担当,作为大学生更是如此,这样以后我们才能肩负更重大的任务;其次我们要爱国,国是大家,大家的安定关乎小家的幸福,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爱我们的国家,保护我们的国家,为国家付出自己的热情;最后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心中时刻守护道德标准。
第三点,蔡先生说敬爱师友,在学校,老师和同学是我们接触最多的人。
老师为我们授业解惑,同学与我们一起奋斗,另外敬师爱友也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
另外蔡先生所提关于购置新书等多项举措,切实关乎教学,说明他观察细致,准备充足,是一位务实的校长。
以上三点是我对蔡元培先生演讲的体会和理解,我觉得时至今日,蔡元培先生的教诲对我们当代大学生仍然有很多启示的东西,希望我们大学生永远都是时代的先锋,为我们的国家,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二篇: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演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五年前,严几道⑪先生为本校校长时,余方服务教育部,开学日曾有所贡献于同校。
蔡元培北大就职演说观后感
蔡元培北大就职演说观后感看完蔡元培先生的北大就职演说,就像穿越回那个热血又迷茫的时代,跟随着先生的话语,感受他对北大深沉的期许和大刀阔斧改革的决心,真的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蔡先生一上来就强调抱定宗旨。
这可太重要了,就好比一艘船要是没个明确的目的地,那在知识的海洋里可不就得瞎晃悠嘛。
当时的北大学生,有的是为了混个文凭日后好谋个官职,有的可能都不知道自己为啥来上学。
蔡先生就像个严厉又睿智的老船长,告诉大家,咱来北大,是为了研究高深学问的,不是来玩票的。
这就像给那些迷糊的学生们脑袋上来了一记清醒拳,“醒醒,咱这是干正事儿的地方!”现在想想,我们自己有时候做事情,不也常常迷失方向,忘了初心嘛。
比如学习的时候,有时候就光想着考试成绩,而不是真正去追求知识的增长,和那些当年只想着文凭的学生有点像呢。
接着,蔡先生提到砥砺德行。
这就像给北大学生们上了一堂思想品德课,但可不是那种干巴巴的说教。
他深知在那个社会动荡、风气有点乱的时代,大学生要是没个好德行,那可怎么担当起未来社会的重任啊。
就好比一群超级英雄,如果他们品德不行,那拯救世界的时候指不定就搞出更多乱子。
他希望北大学生能以身作则,做社会的楷模。
这让我想到现在,咱们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哪怕不是什么北大高材生,也得有点正能量,遵守道德规范。
不然社会就像个大拼图,缺了几块有德行的小拼图块,那画面可就不完美了。
还有敬爱师友这一点,蔡先生真的是很有远见。
他明白一个和谐、积极的校园氛围对学生成长和学术发展有多重要。
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要是互相尊重、互相友爱,那知识的传递就像顺风顺水的小船,跑得飞快。
我就想象着当年北大的校园里,学生们对老师恭恭敬敬,虚心求教,同学们之间也互相切磋学问,互相鼓励。
这和现在有些地方那种师生关系紧张或者同学之间互相攀比、嫉妒的情况相比,简直是一股清流。
要是我们的周围也能像蔡先生倡导的那样充满敬爱师友的氛围,那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肯定都能乐在其中,效率加倍。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读后感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读后感蔡元培先生就职北大的演讲是一次非常著名的演讲,在这场演讲中,蔡元培先生阐明了他的办学理念,同时也给出了他对那时候的大学生的看法以及对大学生的期待,即使在现在看来,也依然对当代大学生具有很大的警醒意味。
在蔡元培先生的演讲中,讲得最多的是第一段,足足占了全文的三分之二。
这一段是关于求学的宗旨的讨论。
在这段中有这么一句话:“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
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1】在蔡先生看来,大学跟培训专业技能的学校是有很大的区别。
人们在专科学校中学习某一项技能,然后出到社会中做事,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但是大学不应该是这样,大学应该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
大学应该是一个与世俗无关的地方,是一个追求知识,寻求真理的地方。
而不是寻求高官厚禄或者家财万贯的名利场。
然而反观当今的大学生,与一百多年前的大学生是何其相似!“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
【2】”这依然是当今社会的真实写照。
许多有钱人家的孩子读大学选的都是经济类、金融类和法学类这种文科专业,这样在毕业后就可以比较顺利地考取公务员,而且读这些专业都是比较轻松的。
而穷人家的孩子大多数都是选了理工类的专业,因为据说理工类的专业毕业后比较容易找到工作。
因此,无论是富人的孩子还是穷人的孩子,选专业都是比较理性、比较现实的,很少有人是真的为了追求知识、追求自己的理想而选择读某一项专业。
除了在专业选择方面表现得很烦躁之外,还有就是在社团活动方面。
现在很多大学生加进某些社团前都比较盲目,很多人都不了解社团是干什么的以及社团对学生的要求就跟风地加进去,有点甚至加了三四个。
更有甚者竟然加了八到十个!这么多社团怎么可能忙得过来?难道不用兼顾学习了?事实证明,这些人根本就是为了进社团而进社团,对于社团根本就没有什么贡献,只是挂个名字在那里,以便将来可以跟别人炫耀:“我加了十个社团,不过却依然很潇洒喔!”除此之外,还有些人就只希望加进多一些社团可以认识多一点,将来可以拓宽自己的人际关系。
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之演说》读后感
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之演说》读后感《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之演说〉读后感一嘿,朋友!最近读了蔡元培先生的《就任北大校长之演说》,真的是感触良多啊!一开始,就被蔡先生那诚恳又坚定的语气给吸引住了。
他说的那些话,不像是高高在上的训导,倒像是一位亲切的长辈在跟咱们掏心窝子。
他对北大学子的期望,让我觉得特别实在,特别有力量。
他强调抱定宗旨,别只为了混个学历,得真的去追求学问。
这让我想到自己有时候学习也会有点浮躁,就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不是真心想学到东西。
蔡先生这么一说,真像是给我敲了个警钟,让我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
再说砥砺德行这事儿,蔡先生说得太对啦!品德不好,学问再高又有啥用?这让我明白了做人要有底线,要有道德操守,不能随波逐流。
读了这篇演说,感觉蔡元培先生就像是在我耳边不停地叮嘱,让我要好好努力,做个有追求、有道德、懂得尊重他人的人。
我可得把这些话记在心里,好好加油!《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之演说〉读后感二亲,跟你唠唠我读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之演说》的感受哈。
你知道吗?刚读的时候,就感觉蔡元培先生好亲切,就像面对面跟咱交流一样。
他一上来就说北大学子得有明确的目标,不能瞎混,这可太实在啦!我就在想,我自己是不是有时候也稀里糊涂的,不知道为啥学习。
另外,他提到敬爱师友,这让我觉得特别温暖。
在学校里,老师教给我们知识,同学陪伴我们成长,如果大家都能友好相处,互相敬爱,那得多美好呀!读完这篇演说,我就觉得蔡元培先生真的是个有远见、有爱心的教育家。
他的话虽然是很多年前说的,但是放到现在也一点儿不过时。
我可得向他学习,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更有出息!怎么样,你读了是不是也有同感呀?。
读《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有感
读《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有感百年以前,有这样一个人,年过半百,“奉命于危难之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从此开启了中国教育史崭新的一页。
他就是蔡元培,1917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
有人在回忆录里这样写到“蔡元培先生来之前,校名改了(由“京师大学堂”改作“北京大学“),但本质并无什么变化,封建主义仍然占统治地位。
1913年我考人北大预科时,学校像个衙门,没有多少学术气氛。
”蔡元培先生来到北大,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理念,唤起了北大学子青春年华的激情与行为,高举“科学”与“民主”的大旗,与封建主义思想文化展开斗争,使北大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五四运动的指挥部。
蔡先生是我崇敬的人。
在我看来,在那样一个愚昧、混沌的时代,能唤醒人们心灵的人,比谁都强大。
所以,我决定选读这篇“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之演说”。
不为新鲜与好奇,只希望一百年前的指引与叮嘱,能够有益于我在大学生活中的坚守与奋进。
初读此文,略有遗憾。
我被以为,这样一位思想大家,本该字字铿锵有力,句句掷地有声,洋洋洒洒几千字,给茫然的大学生们精神上的指引。
但他确实语言简练,平铺直述,不同于今天演讲者的文采飞扬,更添了几份朴实和厚望。
有人恐怕会觉得,先生提出的“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三项要求,过于简单,毫无高度。
但仔细想想,其实正是这三项简单的要求开始了北大质地的改革;再仔细想想,其实今天的我们,21世纪的大学生也难以做好这三项“简单”、“无高度”的要求。
先生说,大学生应明白大学的性质,抱定宗旨,持之以恒。
他给予大学的定义是“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起初我想,在那样一个混乱困苦的时代,缺少有识之士的时代,仅仅要求学生以研究学问为宗旨,是否浪费了大量优秀的人才资源。
认真思考过我才明白,蔡元培先生的目的,在于改变北京大学腐败的风气,拜金的思想,浮躁的心灵。
时代需要内心沉静的人,善于并敢于思考的人,体会到社会时弊的人,奋勇而起冲破阻碍的人,拥有高尚心灵并能“复制”更多高尚心灵的人……所有这些,都必须以潜心感悟为基础,蔡先生的要求正是给了那些没有明确方向的人以指引,告诉他们:先埋下头,再跃起身,并在跳跃起来的同时,明白自己肩上的使命。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读后感
蔡先生在演说中所提“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的简单的三项要求,开始了北大从“官僚养成所”到一所“研究高深学问者”的大学的转变。
从此,北大多了许多不为做官、不为致富、只为求学而来的法科商科学生,多了以身作则、力矫颓俗的卓绝之士,多了对师友以诚相待、敬礼有加的堂堂君子。
“抱定宗旨”所提倡的为求学而来与“砥砺德行”所提倡的为世人做榜样并不相左。
蔡先生既没有让学生们只读书而不问世事,也没有让学生们狂热地参与政治运动而不读书,而是要两者结合,在追求学问的基础上向世人展示君子之风。
而今天的大学生发扬入世精神也可借鉴他的这一观点——既孜孜求学,又热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有感
岭院
很多的时候,成就源于一个转折点。
对于北大来说,蔡元培先生就是它百年来的那个转折点。
如今的北大,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最高的学府,在亚洲,甚至全世界,北大也有着极高的声誉。
可曾经,北大是一所饱受教育界诟病的学校,被视为烫手的山芋。
虽然它是中国第一所大学、洋务运动唯一留下的成果。
但里面的学生、老师,多是权贵,学生带着听差上课,老师多是官员兼任,品评老师以官阶为标准,封建气息、官僚气息充斥着校园。
学生读书以做官、致富为目的,毫无学术气息。
然而,即使是这样的北大,蔡元培先生毅然接手。
他在北大的几年里,也是北大走向辉煌的转折点。
就任的第五天,蔡元培先生就精准地针对当时北大存在的问题提出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和敬爱师友。
第一点,他告诫学生“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学法不应是为了做官,进入商科也不该以致富为目的。
第二点,他要求学生在做人上不赌博、不喝酒、不纳妾,此时正值新文化运动,否定传统儒家文化,但无论接受什么文化,砥砺德行、做人为善是根本标准。
第三点,蔡元培唯才是用,裁掉一批无能的老师之后,提拔陈独秀、胡适等年轻教师,虽然这些教师没有官阶,但为师就应该得到尊重。
同学之间也应该人人平等,相互交流,。
他还提出自己要做到两点,一是精简讲义,这是为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二是购置书籍,方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
国家的兴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育的兴盛。
高校若是能有良好的教学宗旨、优良的学风,往往能带动整个社会营造人心向学的风气。
因此,优秀的教育家是伟大的。
对于蔡元培先生,英国哲学家曾说:“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一下,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哥伦比亚等等,这些大学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固不乏其人。
但是,以一个校长身份分,而能领导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而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
”郑勇在《追忆蔡元培》中说:“在蔡元培之前之后,北大校长走马灯式地轮转了多少才士俊杰,但提起北大校长,让人首先想起的仍然是蔡元培,只有蔡元培。
”在蔡元培的北大里,汇集着多少大师,走出了多少才俊,其中不少人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再看这篇演说稿,已经是2014年,距离这篇演说的发表已经97年了。
时间匆匆,97年,许多人穷尽一生都无法走完的光阴。
而蔡元培的思想超越了时间,一年一年,如今,还鲜活地呈现在我眼前。
更让人惊讶的是,蔡元培先生所提出的三点,以及最后他在北大的做的两点改进,在今天,仍是中国大学所要做的。
我曾混迹于985贴吧,中大在985吧里被称为“蟹大”、“广横走”,典故就是中大在广州就业好。
类似的,评价起北京的高校,讨论的都不是学术水平,而是就业水平。
就业数据,是如今每个考生大学报考时必看的参考标准。
大学与职业学校有何区别?当今中国,接连出现的专业性“大学”:理工、财经、外语……而如今清华都被戏称为高级技工学校,难怪钱学森先生在临终前有那样一问:为什么当代中国培养不出大师?一个个“职业培训学院”顶着“大学”的帽子加工着国家最优秀的一批人,岂不悲哀?有点类似蔡元培先生,前任中大校长许宁生先生提出“人心向学”。
正如1917年蔡元培先生所说的那样,“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大学学生当以研究学问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
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
宗旨既定,自趋正轨。
”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与古人比来气,我们读书的目的太过市侩,没有士大夫那种胸怀天下的气概。
许宁生校长的“人心向学”四字,寄托了他对中大学子端正读书目的的期望。
读书,应心无旁骛,为了学习而学习,发自内心地去学习。
学习、做学术是出于热爱,而非谋利的
手段。
砥砺德行,做人是做学问的基础。
当今国家提出“精神文化建设”和“德才兼备”教育。
大学培养的是将来社会上的精英,大学生走上社会可能会成为那个领域的领导者。
作为一个领导者、决策的制定者,良好的决策动机是必须的。
尊师在如今基本上是做到了,除了文化大革命时,尊师重道,一直都是为大多数人认同的。
然而尊敬朋友,不得不让我感慨蔡元培先生高屋建瓴的智慧。
在大学里,大家都是同辈人,貌似人人都是平等的。
可是我们知道,人作为社会化的动物,金钱、家庭背景无一不在无声中将学校的同龄人划分了等级。
蔡元培先生说,要与朋友友好相处。
身为一个校长,心思细腻地考虑到同学与同学的日常相处。
若是做到了这一点,中国就不会有黄洋的事件了。
另一方面,同学之间的友善,有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
而学生走上社会,与人相处更是不可避免,蔡元培先生在文中说了自己的例子:“余在德国,每至店肆购买物品,店主殷勤款待,付价接物,互相称谢。
”最后他问道:“此虽小节,然亦交际所必需,常人如此,况堂堂大学生乎?”
对于读书,蔡元培先生也非常有远见地提出学生要自主学习。
为此,他添置新书,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便利。
如今的教育,也极其重视自主学习。
人不可能一辈子留在学校靠老师学习,自主学习是学习型社会里每个人的必备技能。
也只有学会自主学习,学生才能超越老师,人类才能不断进步。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因为斤斤计较的都是琐琐碎碎的个人得失,没有时间、精力沉下心来做研究,没有站在国家、社会、人类上来考虑问题的情怀。
可惜的是,人都是现实的,“仓廪足”才能“知礼节”,愿意饿着肚子搞学术的终归是少数人。
所以,不改变社会的导向,空谈“人心向学”始终难以奏效。
对于潜心学问的人,社会因给予更多鼓励,国家因给予更多支持。
让人“敢”做学问,“敢”放下就业这重忧虑。
中国要培养出大师,学生、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努力缺一不可。
蔡元培先生提出了学生应做的三点和学校要做的两点,在如今仍未能实现。
作为一个学生我能做到的,正如才元培先生所说,放下杂念,为学习而学习。
注重品行,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尊敬师长,真心对待每一个人。
虽然这些道理都是我听着长大的道理,但条条做到着实不易,我还需要做出很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