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刚石、石墨和C6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通过比较了解几种碳单质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相同;

(2)通过实验,掌握单质碳的可燃性、还原性、稳定性

2.能力目标:(1)通过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的设计,初步提高气体反应装置的设计能力;

(2)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能力。

(3)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碳单质的学习,了解同一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这些物质的物质性质和用途不同,但却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从而提高学习化学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本课题的第二课时,课本上从古代字画长时间不褪色的原因引出碳的化学性质,充分联系实际。教材中多次采用了对比分析的方法,使一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且课本是图文并茂,对学生自学有很大的帮助。

三、教学策略:

为了更能体现教材编写的意图,充分体现对比分析法,设计恰当的表格分组讨论、自主学习。充分运用学生已学知识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已增长学生的知识链、能力链。如碳的化学性质中,关于碳还原性的教学,可提示学生在氢气还原氧化铜装置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从而自己设计出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这样的教学处理有利于学生提高探究能力,提高实验的设计能力

四、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化学有半年多,对化学知识有个比较系统的了解,会写基本的实验现象和简单的实验结论,有一定的实验﹑分析能力,自己能够总结简单的实验结论。对一些不明白的实验现象能够独立的查阅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因此,只要学生积极配合,这堂课在老师的指导下一定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并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碳单质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难点:碳与氧化铜、二氧化碳的反应

六、教学准备和实验用品:

铁架台、试管、酒精灯、酒精喷灯、药匙、火柴;木炭、氧化铜、石灰水;铅笔画、实验室登记册(蓝墨水书写已褪色和碳素墨水书写的)。

七、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课题创设情景:向学生出示一幅本班

一学生在小学五年级画的铅

笔画,它褪色了吗?

再向学生出示一张实验室用蓝

墨水写的记录(已褪色)和用

炭素墨水写的记录。

学生观看铅笔画

褪色了没有。

(没有褪色)

学生观看蓝墨水

写的记录褪色

了没有?用炭

素墨水写的记

录褪色了没

有?

以学生熟悉的

情景入手,

激发兴趣和

探究欲望,

从而引入课

题。

新课启导用铅笔画的画、用炭素墨水写的

记录为何长久保存不褪色?

这说明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在

常温下是稳定呢还是不稳

定?

板书小结:常温下单质碳的稳定

由学生根据用铅

笔画的画、用炭

素墨水写的字

可以保存长久

这以一现象,通

过思考、讨论找

出其中蕴涵的

化学原理,从而

认识常温下单

质碳化学性质

的稳定性。

让学生主动参

与、充分展

现自我,激

发学习的成

就感。

图片导引:

向学生展示一幅冬季用

煤炉取暖的温馨图片。“熊熊燃

烧的煤炉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是

什么呢?”“我们为什么能用该

反应取暖呢?”

回顾旧知,

回答问题时写出

有关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

巩固已有的知

识和经验。

问题激疑,引发探究出示一则有关煤气中毒的报道,

诱发学生再次探究。“用煤炉

取暖除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外,还容易引起煤气中毒。”

“同样是碳与氧气反应为什

么产物不同呢?”

了解学生的交流情况,在学生思

维上遇到障碍时,及时出示:

煤炉的构造示意图。并进一步

的问题诱思:“为什么煤气中

毒长发生在晚上?”

归纳:这两个反应体现了单质碳

的什么化学性质呢?”

板书小结:单质碳在点燃的条件

下的稳定性

讨论思考,发表自

己的观点和看

法,并评价其他

人的观点。

能从以上反应中

归纳出单质碳

的可燃性。

提出问

题,让学生自

主探究,追求

探究性学习的

乐趣

小阶段的归

纳,注意学

生对知识的

落实。

引导联系社会(转入):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煤

是一种重要的燃料。那么,燃

煤量的不断增加,会不会给人

类带来负面影响呢?”

转入话题:“看来碳可以夺取氧

元素,它能不能夺取氧化物中

的氧元素呢?”

提出问题,学生猜

激发探究欲望

实验探究步骤1:出示并引导学生观察木

炭、氧化铜的颜色、状态。

步骤2:将研碎的木炭粉和氧化

铜混合在一起,引导学生观

察。

步骤3:固定装置,先用酒精灯

加热。

步骤4:改用酒精喷灯加热,再

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实验诱思:黑色的混合物有什么

变化?石灰水有什么变化?

引导分析: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呢?

学生观察到石灰

水变浑浊,黑色

的混合物逐渐

变成红色的固

体。

学生讨论并写出

发生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

根据实验现象

推测单质碳

能夺取氧化

铜中的氧。

根据实验现

象,得出实

验结果。

概念的引入问题激疑:(结合化学方程式)

请大家观察这个反应的反应

物和生成物,氧化铜变成铜失

去了什么?是谁使它失去了

氧?它发生了什么反应?单

质碳使氧化铜还原成铜,体现

了碳的什么性质?

板书小结:单质碳能夺取含氧化

合物中的氧元素,表现出单质

碳的还原性。

结合化学方程式

组织学生讨论,

认识还原反应,

继而分析得出

单质碳的还原

性。

及时归纳,形成印

分析得出还原

反应,及单

质碳的还原

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