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教案(带备注)

合集下载

《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沁园春·雪》的词意,掌握诗词的基本表达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背诵、分析,提高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沁园春·雪》的意境,感受诗词的美。

2.教学难点:把握诗词的节奏、韵律,理解诗词中的意象。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沁园春·雪》的作者毛泽东,引导学生关注诗词背后的历史背景。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毛泽东及其诗词的相关知识。

2.朗读诗词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沁园春·雪》,感受诗词的节奏、韵律。

学生自读诗词,注意把握诗词的节奏、韵律。

3.分析诗词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如“雪”、“江山”、“长城”等。

学生讨论诗词中的意象,理解其象征意义。

4.体会情感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词中的情感,如豪情壮志、赞美之情等。

学生分享自己从诗词中感受到的情感。

5.背诵诗词教师带领学生背诵《沁园春·雪》,巩固诗词记忆。

学生自主背诵诗词,提高记忆力。

6.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毛泽东的其他诗词,如《沁园春·长沙》、《七律·长征》等。

学生自主阅读毛泽东的其他诗词,感受其诗词风格。

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四、作业布置1.背诵《沁园春·雪》,并默写诗词。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背诵、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沁园春·雪》的意境和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同时,通过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了解更多毛泽东的诗词,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仍需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补充:教师通过展示雪景图片,引导学生直观感受雪的壮丽,从而更好地理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意境。

《沁园春雪》教案(13篇)

《沁园春雪》教案(13篇)

《沁园春雪》教案《沁园春雪》教案(13篇)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沁园春雪》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沁园春雪》教案1【教材依据】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第一课《沁园春·雪》第一课时【设计思想】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动性。

【课时任务】1、指导学生诵读,整体感知全词;2、引导学生理解、赏析上片。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读准“分外、妖娆、折腰、……”等字音;2、理解“妖娆、风骚、红装素裹……”等词语的意思;3、体会上片融情于景的写法。

(能力目标)1、大声、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词;2、联想想象,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会诗人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豪情和博大胸襟,激发学生共鸣。

【教学重点】诵读感受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和博大胸襟。

【教学难点】联想想象,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

【教学方法】1、情景导入法;2、诵读教学法: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诗歌语言美,韵律美和意境美,感受诗歌情感。

【教学准备】制作“演示文稿”19张配合教学。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简介背景(6分钟)(一)情景导入1、出示两张雪景图片,启发学生:谁能用几个词语来描述或形容一下你所看到的雪景?(如:粉妆玉砌、银装素裹、玉树琼枝等)2、启发:你还联想到哪些写雪的诗句?(学生可能会说出一下诗句,老师予以肯定和表扬)①千山鸟飞绝,万经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②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3、导入语:这节课我们来欣赏伟人毛泽东笔下的雪景(出示“演示文稿”——写有《沁园春·雪》,背景为毛泽东的照片及毛体的书法《沁园春·雪》的图片)(二)背景介绍(以“演示文稿”的形式介绍。

《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沁园春·雪》。

(2)理解诗歌的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夸张、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诗歌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雪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自然美景的敬畏之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认读与理解。

(2)诗歌的背景及作者的情感抒发。

(3)学会欣赏诗歌的美。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2)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深入体会。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雪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雪的美丽。

(2)引导学生分享对雪的感受和记忆。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通过工具书或课下注释,自主解决字词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的背景,理解诗人情感。

(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夸张、拟人等。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给予积极的评价。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关注诗歌的背诵和理解。

3. 小组合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合作态度、交流技巧等。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沁园春·雪》。

2. 结合诗歌内容,写一篇关于雪的作文。

3. 调查身边的朋友,了解他们对雪的感受,并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篇短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雪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描绘的雪景。

2.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诗歌的内涵和修辞手法。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提高合作能力。

七、教学步骤1. 朗读诗歌,感受韵律美。

2. 讲解诗歌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诗人情感。

3.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夸张、拟人等。

《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沁园春·雪》。

(2)理解诗歌的背景,把握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3)分析诗中的意象,领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沁园春·雪》。

(2)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歌韵律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毛泽东及其作品《沁园春·雪》。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解决生僻字词的意思。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总结。

4. 品诗赏词(1)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体会诗人的表达技巧。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置身于诗中的意境。

(2)分享自己的感受,体会诗人的情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象美和情感美。

四、作业设计1. 熟读并背诵《沁园春·雪》。

2. 写一篇关于《沁园春·雪》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六、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诗歌文本、注释、图片等教学资源。

2. 教学视频:准备相关教学视频,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3. 教学工具:准备白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课前预习1. 让学生预习《沁园春·雪》,了解诗歌的背景。

2. 要求学生提前准备好生僻字词的释义。

《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沁园春·雪》。

(2)理解诗歌的背景,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所描绘的自然美景,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领略诗人的豪情壮志,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提高审美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和文化背景。

2. 诗歌的意境分析和情感体验。

3. 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主题思想的把握。

2.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3. 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激发。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自主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理解诗歌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4. 诗歌鉴赏:(1)分析诗歌的语言美和形式美。

(2)引导学生体验诗歌的情感,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

(2)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诗歌,提升审美素养。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并默写《沁园春·雪》。

2. 写一篇关于《沁园春·雪》的作文,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推荐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沁园春·雪》的情况。

2. 学生对诗歌背景、内容、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理解程度。

《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沁园春·雪》。

2. 能够理解并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能够解释诗中的难词难句,理解诗文的整体意义。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诗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诗人对雪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美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2. 通过对诗中英雄人物的赞美,培养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与背诵。

2. 诗中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3. 诗文难词难句的解释和整体意义的理解。

2.2 教学难点1. 诗中难词难句的理解和翻译。

2. 对诗中修辞手法的鉴赏和运用。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1. 课文《沁园春·雪》文本。

2. 相关注释资料和参考书籍。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3.2 教学环境1. 教室布置:窗帘关闭,灯光柔和,营造安静舒适的学习氛围。

2. 学生座位:按小组合作的方式安排座位。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雪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雪的美。

2. 引导学生思考雪对自己的意义和感受。

4.2 朗读与背诵1. 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背诵,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4.3 文本分析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各小组汇报分析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五章:作业与评价5.1 作业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诗人的作文,培养表达能力。

5.2 评价1.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互相学习和进步。

第六章:教学延伸活动6.1 小组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诗中的英雄人物,了解他们的故事和贡献。

《沁园春雪》教案(精选13篇)

《沁园春雪》教案(精选13篇)

《沁园春雪》教案《沁园春雪》教案(精选1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沁园春雪》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沁园春雪》教案1一、导学目标1、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能有感情的背诵全词;2、掌握上下阕所写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重点)3、学会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句揣摩,并能体会其作用。

(难点)二、导学引领,自主学习(一)基本知识学习1、识记文常,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

2、识记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以及文章注释中注音的字词。

3、反复朗读全词,把握主要内容,理清思路:(1)词的上下两阙各写了什么内容?主要采用那些表达方式?(2)作者欣赏这幅图的立足点在什么地方?从词的上阙中哪个字能看出来?(3)上阙中的有虚写的景色也有实写的景色,请你把它在文中勾画出来。

(4)词中哪一句话可概括上阕这个意境磅礴,气势雄伟的画图?(5)下阕中哪句话是过渡句?下阕由景到人,写了哪些英雄人物?作者用哪一个字概括他对五位历史英雄的评价?作者这样评价的目的是什么?(6)本词的主旨句是那句?抒发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感?(二)重难点突破词的下阙部分作者评论历代的帝王,分别用了“略输”、“稍逊”和“只识”三个词语,请问它们有什么含义?点拨:“略输”、“稍逊”两个词语一方面表明了毛泽东对秦皇汉武的惋惜之情,同时又对他们在历史上的贡献;而“只识”一词则表现了毛泽东对成吉思汗只重武功忽视文治的之情。

(三)学法指导学习本词,应该先弄清它的创作背景,在掌握上下阕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揣摩,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困惑所在:三、组内合作,收获共享(1)我们组讲解的问题是:(2)我们组讲解的思路是:(3)讲解中需要强调的关键点和重难点是:四、课前热身,自我完善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沁()分()外妖娆()成吉思汗()数()风流人物2、“沁园春雪”中的“沁园春”是词的()“雪”是词的()上下阕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沁园春雪》教学案例

《沁园春雪》教学案例

《沁园春雪》教学案例《沁园春·雪》教学案例一、教学背景《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于 1936 年 2月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上阕描写了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

下阕议论抒情,重点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抒发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

这首词意境开阔,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学生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诗词,但对于词这种文体的特点、创作手法以及毛泽东诗词的风格特点还缺乏系统的了解。

因此,通过对《沁园春·雪》的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的内涵,感受毛泽东诗词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词的文体特点,掌握词的格律要求。

引导学生理解《沁园春·雪》的词句含义,体会词中描绘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引导学生品味词中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毛泽东诗词的豪迈气势和伟大胸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词的上阕所描绘的北国雪景,感受其雄浑壮阔的意境。

分析下阕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体会词人的壮志豪情。

2、教学难点领会作者通过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

理解词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历史使命感。

四、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理解词的内容和情感。

2、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北国雪景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雪的壮美。

《沁园春雪》优秀教案(精选5篇)

《沁园春雪》优秀教案(精选5篇)

《沁园春雪》优秀教案(精选5篇) 《沁园春雪》优秀教案(精选5篇)《沁园春雪》优秀教案篇1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理解诗词中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2、学习这首词语言精确的特点;3、朗诵诗歌。

过程和方法: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深刻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2、通过老师的讲解和伙伴的交流,对诗歌语言、内容和形象进行赏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奋斗的热情。

教学重点:理解感受诗歌的内容、意境和想象,领会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教学难点:理解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沁园春雪》2、学生准备:扫清文字障碍,有感情朗诵诗歌教学过程:教学预设教学调整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

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

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

(板书课题)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二.指导学生朗诵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投影)1.正音:分娆逊数汗解词:惟余竞折腰红装素裹风骚(二)整体感知1.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齐读一遍。

3.教师讲解:这首词分上下两阕。

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教案《沁园春·雪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让学生掌握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欣赏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词的含义,把握诗词的主旨。

(2)分析诗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的豪迈气概和广阔胸怀。

(2)理解诗词中蕴含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北国雪景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所见之景,从而引出课题《沁园春·雪》。

2、作者及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毛泽东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这首词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和时代背景。

3、朗读诗词(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节奏。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4、诗词讲解(1)上阕:分析“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三句,引导学生体会其意境的开阔和气势的磅礴。

讲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让学生理解“望”字的统领作用,以及通过对长城、黄河等景象的描写所展现出的雪景的壮观。

解读“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体会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所描绘出的山峦和高原的动态美。

(2)下阕:分析“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理解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历史英雄人物的评价。

讲解“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让学生了解作者对古代帝王的评价,以及其中蕴含的历史观点。

解读“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体会作者的豪迈自信和对当代革命者的赞美。

5、诗词赏析(1)引导学生讨论诗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2)让学生思考诗词的语言特点,如简洁明快、大气磅礴等,体会其艺术魅力。

《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教案教案:《沁园春雪》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沁园春雪》。

本诗是毛泽东同志于1936年2月在山西省石楼县留村创作的一首词。

词中描绘了雪花纷飞的北国雪景,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之情和对革命事业的豪情壮志。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沁园春雪》;2.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雪的喜爱和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之情;3. 学习诗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文;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难点:诗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北国雪景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雪的美丽和神奇。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3. 讲解与讨论(10分钟)教师讲解诗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的运用。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诗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朗读与背诵(5分钟)学生集体朗读诗文,然后进行背诵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七、作业设计1. 请将《沁园春雪》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举例说明;3. 写一段话,描述你心中的雪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较好,但在朗读和背诵方面有待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优秀7篇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优秀7篇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优秀7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本文是可爱的小编首席为家人们找到的7篇《沁园春雪》教学设计,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诗歌的特点。

2. 学习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3. 领悟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立志超越前人。

4. 教育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抱负。

教学过程:㈠导入:由复习“诗歌一般常识”导入教师补充:诗歌特点:⑴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⑴通过形象表达思想感情。

⑴富有想象。

⑴语言精练。

⑴押大致相同的韵。

㈡初读全词:《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优秀7篇⑴听录音(或范读课文),听准每个字音。

⑴齐读全词:想象一下词所描绘的景色,初步体会词中所表达的情怀。

㈢精读上阕:回答下列问题。

⑴上阕可分为几层,每一层的层次意思是什么?⑴找出上阕中的概括描写,具体描写和想象之景的句子。

⑴“望长城内外”中的“望”是什么意思?“望”中所见,那些是静景,那些是动景?⑴把静景写成动景的句子是?⑴小结:上阕描写北方壮丽的风景,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⑴齐读上阕,体会词人对祖国山河无比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㈣精读下阕:⑴按照学习上阕方法,自己先分层理解,简单分析。

⑴师生研讨:⑴分几层、层意。

⑴“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结构上起什么作用?⑴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3.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表达作者的抱负的诗句。

⑴毛泽东:⑴顾炎武:⑴陆游:⑴范仲淹:⑴含“雪”字的成语。

⑴写雪的古诗。

㈤齐读全词,体会感情及语言特点。

㈥总结:附:板书设计:总写之景意境壮阔热爱上阕:写景具体实景动静结合江山多娇祖国想象之景艳丽多姿山河过渡:承上启下歌颂下阕:论史评古:短语文治英雄折腰风流论今:风流人物人物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 引导学生品位词的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体会词中重点词语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教案《沁园春·雪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词的意境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诗词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体会诗词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感受诗词的艺术魅力。

4、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词的内容和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2)掌握诗词中的重点字词和名句。

2、教学难点(1)领悟诗词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2)理解作者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蕴含的豪迈气概。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词的内容和情感。

2、讲授法:讲解诗词中的重点字词、名句和写作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内涵。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词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雪景图片或播放有关雪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雪的美丽和壮观。

(2)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些雪景,你们想到了哪些与雪有关的诗词或句子?2、作者及背景介绍(1)介绍作者毛泽东的生平、创作风格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讲述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环境和作者的心境。

3、初读诗词,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诗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学生注意节奏和韵律。

(3)学生再次朗读,思考:这首词描绘了怎样的雪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研读诗词,深入理解(1)上阕分析“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一句,引导学生体会其视野的开阔和气势的磅礴。

探讨“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中“望”字的作用,以及对雪景的描写手法。

讲解“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中运用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感受其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

(2)下阕思考“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几句,作者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怎样的?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自信和豪迈。

初一语文《沁园春·雪》公开课教案

初一语文《沁园春·雪》公开课教案

初一语文《沁园春·雪》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沁园春·雪》的背景及意义,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提高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诗歌的意境、情感及表达技巧。

2.教学难点: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雪景图片,让学生感受雪的美。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雪景,激发学生对雪的喜爱。

二、诗歌背景介绍1.讲解《沁园春·雪》的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

2.介绍毛泽东的生平及诗歌创作特点。

三、诗歌解析1.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教师逐句解析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长城、大河、雪、梅花”等,让学生体会诗人对这些意象的情感表达。

四、诗歌欣赏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原因。

2.教师选取优秀诗句进行欣赏,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韵味。

五、课堂小结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诗歌欣赏文章。

二、诗歌写作技巧分析1.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如对偶、夸张、拟人等。

2.讲解诗歌的写作技巧,如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等。

三、诗歌创作实践1.让学生以“雪”为题,创作一首五言绝句。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

四、诗歌欣赏与交流1.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歌,并说明原因。

2.教师选取优秀诗歌进行欣赏,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美。

五、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以“雪”为题,创作一首现代诗。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诗歌作品。

二、诗歌欣赏与点评1.学生展示自己的诗歌作品,教师进行点评。

2.分析优秀诗歌的特点,如情感真挚、意境优美等。

三、诗歌创作技巧讲解1.讲解诗歌创作的技巧,如选材、构思、表达等。

语文课文沁园春·雪教案

语文课文沁园春·雪教案

语文课文《沁园春·雪》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沁园春·雪》。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雪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 教学难点:(1)诗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

(2)诗中情感和意象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并理解《沁园春·雪》。

(2)收集相关的资料和背景知识。

(3)准备教学PPT或黑板等教学工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沁园春·雪》。

(2)收集有关雪的图片或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词,复习相关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展示有关雪的图片或资料,引发学生对雪的联想和情感体验。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沁园春·雪》,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让学生自主解释诗中的生僻词语,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3. 合作学习:(1)分组让学生讨论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各组选取一个关键词语或句子进行分享,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4. 探究学习:(1)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解释其作用和效果。

(2)让学生探究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诗中的重点内容和修辞手法。

(2)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课后拓展和巩固。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沁园春·雪》。

(2)理解诗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雪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二、教学重点:1. 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3. 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诗中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对古典诗词的欣赏和分析。

3. 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的全文、生字词、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等。

2. 准备相关的参考资料和文学作品,以便进行比较和拓展。

3. 准备写作纸张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毛泽东和他的诗歌创作。

(2)引导学生关注诗的题目《沁园春·雪》,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朗读与背诵:(1)学生朗读诗全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纠正发音和朗读错误。

3. 生字词学习:(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运用示例。

4. 意象和修辞分析:(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意象和修辞手法的意义,进行举例说明。

5. 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1)学生观察诗的结构,分析诗的段落和层次。

(2)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诗的韵律特点,如平仄、对仗等。

6. 欣赏与拓展:(1)教师展示相关的参考资料和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和拓展。

(2)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感受和心得体会。

7. 写作练习:(1)教师给出与雪相关的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2023最新-《沁园春雪》教案(优秀6篇)

2023最新-《沁园春雪》教案(优秀6篇)

《沁园春雪》教案(优秀6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下面是美丽的编辑为家人们收集的《沁园春雪》教案(优秀6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沁园春·雪》教案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

【教材分析】《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坛的一首杰出的词作。

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设计理念】立足教材、立足学生实际,运用现代教学媒介,通过具体、直观材料,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注重学生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促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成长。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简介作者毛泽东的主要事迹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⑴读准“莽”、“逊”、“娆”、“骚”、“朝”、“分”、“汗”等词的字音。

⑴掌握课下注释中列出的重点词语的字形及含义。

2、能力目标:⑴能够准确熟练地背诵全诗。

⑴揣摩诗歌中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写景。

3、情感目标: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想像,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想像,理解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2、理解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难点】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

【教学方法】自学讨论法、阅读理解法、自主评价法。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课外资料。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活动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培养兴趣,强化动机1、投影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高亨的《水调歌头读毛主席诗词》: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

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

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

教师略作解释,请学生发表意见。

《沁园春雪》教案(优秀8篇)

《沁园春雪》教案(优秀8篇)

《沁园春雪》教案(优秀8篇)沁园春·雪篇一《沁园春雪》学习目标:1、积累《沁园春雪》中重点字词2、抓住关键词语,领会诗歌宏阔的意境,感受毛泽东的博大精神和革命壮志。

课前学习:1、查工具书,初步理解这首词的大意。

2、以“我所了解的毛泽东”为题,收集资料,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课堂学习:一块:诵读欣赏,整体感知课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后反思1明确要求,播放《沁园春雪》的朗诵看课文,听朗读2谈听后的体会,把握这首词的感情基调。

交流体会3组织朗读。

请2-3位同学进行朗读交流4、组织评价学生评价5初步理解大意,准备质疑。

看页下注释,理解大意,记录疑问。

6组织交流、评价;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总结。

交流,互评7组织朗读。

全班齐读第二块:小组合作探究,精读课文内容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后反思1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我所了解的毛泽东” 交流、补充2问题情境:这首词问世之初,就备受推崇,人们盛赞这首词“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

它的发表也使蒋介石集团惊恐万分,蒋介石立即唆使其御用文人进行反扑。

学生听讲3、小组合作探究:这首词为何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要求从词的内容、主题及其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探究)参与到各小组中进行指导。

四人小组合作探究4小组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5组织评价(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学习其他小组的长处6、对小组发言进行补充并板书。

听讲、记笔记第三块:语文活动:学唱歌曲《沁园春雪》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后反思1播放歌曲《沁园春雪》听歌曲学唱课后学习:收集描写雪的诗词、散文,选择其中一篇与《沁园春雪》中的雪景比较、分析,写200字左右的心得。

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篇二云南省泸县第四中学张开芳一、导入:四大文明的古国之一的中国: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幅员辽阔;有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有汹涌澎湃的长江黄河;有“甲天下”之称的桂林山水;有动物王国之称的云南;有肥沃辽阔的四大平原……这一切,无不如磁铁般的吸引着每个炎黄子孙的衷肠,无不使多少巾帼英雄为之倾倒;也无不使历代的封建统治者在这块黄土地上争名夺利;也曾引来了如豺狼虎豹的帝国者……那么,究竟是什么人才是这片黄土地的建设者呢?(揭示课文并板书标题)二、整体感知:(注: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课文)1、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导语中所提出的问题。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通用12篇)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通用12篇)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通用12篇)《沁园春·雪》教学设计(通用12篇)《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多样朗读加深理解词所描写的意境;2、通过朗读更好的传递词的磅礴大气;3、比较中理解词的知识并试着填词;教学过程:一、导入:问:“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这句话同学们熟悉吗?学生:不熟悉!解说:这是一首歌的歌词,老师只是知道,但我的父辈们却是非常熟悉,而且人人会唱,不信就请某老师唱一段。

问:歌词中有一句——“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这是对毛泽东的赞美,何以对毛泽东给以这么高的评价?你能介绍一些毛泽东的革命事迹吗?(学生介绍毛泽东的光辉业绩)小结:毛泽东不光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带领人民建设新中国。

毛泽东还是一个文人,而且绝对是一个大气十足的文人。

不信,就让我们走进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亲自感受一下他的词风。

(板书课题)老师介绍写作背景二、自由朗读全文请同学们放声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词所描写的内容。

(思考:词的上下阕各描写了怎样的画面?)学生读文,并能结合文章谈自己的理解。

画面一:绘北国壮丽雪景。

画面二:评历史人物,赞当代英雄。

师:刚才同学们能够结合文章,介绍画面,谈得都很好,但是却未能通过你的朗读展示词的魅力,将这首词的磅礴大气传递出来。

三、观察画面,揣摩意境,再次朗读文章要想把握词的精髓,朗读很重要。

朗读要收到成效,标准的普通话必不可少,但把握感情,做到适当的停顿、重读则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请同学们静心看下面的片断,酝酿感情,再次朗读全文。

1、放片断2、学生自由朗读并对需处理的字、词做好标记3、个别示范朗读,自评(你是如何处理重读、停顿的);同学点评,穿插老师点拨。

(把握关键处:如“冰封”和“雪飘”动静结合;望领起七句写景;山舞的“舞”、原驰的“驰”;竞折腰的“竞”;“惜”等)四、个性创作(大组诵读)看!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和词人溶为一体,也变的气宇轩昂,意气风发。

《沁园春·雪》教学案例(精选14篇)

《沁园春·雪》教学案例(精选14篇)

《沁园春·雪》教学案例(精选14篇)《沁园春·雪》篇1《沁园春·雪》教学案例(语文)教材分析:这首词写于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初。

当时红军正处在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夹击的困难境地。

全词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

,表达了当今革命英雄空前伟大抱负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读这首词,应着重体会作者的博大胸怀和深刻的思想。

教学设想:1、《沁园春·雪》是一首词,学习课文前要对“诗词”的有关知识预习、了解。

2、朗读教学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在领悟、品评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3、新教材语文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无不与以课文为载体的情感体验有关。

设计好授课的导语、结语以及授课的过渡语,对于调动学生体验感受、引发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参与意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诵读、领悟、品评、鉴赏授课过程:一、导入新课: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说:“要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就能欣赏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

”同学们同意这种观点吗?(生答)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伟大诗人毛泽东的一首词《沁园春·雪》教学设想:用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引出课题。

二、简介写作背景:这首词写于抗日战争前夜。

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抗日先锋队东渡黄河,开赴抗日的最前线。

渡河前,恰逢大雪。

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满怀战胜敌人的坚强信念,毛泽东豪情激荡的写下了这首以"“雪”为题的壮丽诗篇。

请听课文录音。

(放课文背景简介VCD、大屏幕)三、明确学习目标:这节课的学习重点是:诵读、领会、品评、鉴赏四、课文内容学习:(一)请欣赏课文朗诵(微机、大屏幕、课件)(二)上阕:1)课文前三句诗人用哪两个词点出了北国风光的特征?修饰限制“冰封、雪飘”的是哪两个词?这里“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应怎样理解?在古诗文中,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义彼此互现的写法叫什么?试举以前学过的课文中“互文”的例子?2)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词的意境,感受词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激发
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理解词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写景、抒情、议
论三位一体以及虚实结合的写法。

教学重点:朗读中体会语言美,朗读中体会情感真。

教学难点:理解主旨。

课时: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资源:电子白板、优课系统。

教案设计:王思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清唱毛泽东词作《卜算子咏梅》引出课题毛泽东的咏雪名篇《沁园春雪》(优课系统中导入PPT)
2 体裁和题目分析。

体裁:词;沁园春:词牌;雪:题目。

3 背景介绍: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后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同志率长征部队到达陕北清涧县,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二整体感知
1 欣赏范读(系统中点击资源链接)
2 识记字词(交互式使用电子白板)
3 勾画节奏(交互式在文本上批注)
三品读雪景
1 自由读,模仿范读的重音、停顿、速度、节奏。

2 点名读,互相评价,教师指导赏析。

3 分层读,读出激越豪壮的基调。

归纳出总写、实写、虚写。

备注学生做笔记
一读二评三品
四品读英雄
诗人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
汗”的评价态度分别体现在哪些词语上?
答:略输、稍逊、只识(交互式使用电子白板)“惜”字的内涵?
答:委婉指出历代帝王的不足,惜中含有褒和贬,对帝王的历史功绩的肯定和对帝王短于文治的批评,惜中含有作者后来居上的信心和勇气。

五品读主旨
“俱往矣”三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作者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

“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

“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毛泽东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读出气势、读出情感。

六配乐朗诵(插入配乐视频)学生自主讨论
电子白板教学小结
1. 插入视频
效果: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白板批注功能
效果:让学生到前台板演,增强互动,提高效率。

3. 白板的缩放功能
效果:增加白板内容容量,依据学生的需求,随时调出所需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