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
我国的三个经济带
![我国的三个经济带](https://img.taocdn.com/s3/m/8f531449336c1eb91a375d29.png)
4、存在问题
①能源、原材料不足 ②淡水不足
③环境污染
④江河下游防洪问题
5、发展方向
①人才、技术、信息基地
②外贸、金融、海洋基地 ③第三产业、集约农业 ④高、精、尖、新
二、中西部地带
二、中西部地带
1、经济社会特征
①面积辽阔,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②我国主要的牧区和粮棉油糖的重要产区
——由于河床坡度变缓,河流流速减小,导致泥沙淤积;夏季雨 水的高度集中,使河湖水满为患。 ——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如围湖造田,大大减弱了长江中游湖泊的 调洪蓄洪能力。 ——周边植被破坏,造成地表径流不稳定,也是形成水患的原因。 中游水患应全方位治理
6.为什么说中部地带对大江、大河、大湖的治理任务 尤为艰巨?(从自然、人类活动、周边生态等几个方 面分析)
东部
中部
西部 57% 23.2 %
面积 16% 27% 41.1 人口 % 35.7 %
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差异
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东部经济最发达, 中部次之,西部 较落后 ⑵经济发展速度: 东部最快,中部次 之,西部较慢
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⑴自然因素:
东部地带
气候湿润,雨热同季,利 于作物生长;地势低平, 比较有利于开发利用
2、开发整治重点:
①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②加快科教发展和人才开发。
③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发展特色产业。
列表比较我国三个经济地带
⑴范围
⑵优势
⑶地位
⑷存在问题
⑸发展方向
小结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
系,相互影响,气候、地貌共同构成了影响我 国自然环境差异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划分三大 自然区的主要依据。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又存在 差异,而三个经济地带也有不同的特征、差异, 应该因地制宜发挥各自优势,安排各自开发整 治的重点,加强东部与中西部的联系,协调三 个地带的互补发展。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讲解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3bd8695833687e21af45a9b2.png)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大连市第十三中学赵冬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带的经济社会特征,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理解各个经济地带应当根据各自优势和问题确定发展方向。
2、了解三个经济地带之间协调发展的基本做法,理解协调发展对缓解三个经济差距扩大趋势上的作用。
能力目标:能正确分析理解各经济地带应如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地发展本地经济,以此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三个经济地带发展经济的主要优势、劣势的了解,以及各经济带协调发展的知识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树立区域经济差异和因地制宜的思想及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点:1、三个经济区的优势特征、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2、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各区应如何因地制宜、互相协作、协调发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图表分析归纳等。
教学过程:[复习]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讲了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和它们的经济差异及其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三个经济地带是什么?划分依据是什么?差异突出表现在什么方面?差异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分别找同学回答)。
[导入新课] 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我们在学三大自然区时学了它们各自的特征及其差异,那么三个经济地带的各自特征是什么?存在怎样的差异?其发展方向如何?好,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板书]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活动] 同学们看课本P13—15关于东、中、西三个地带的内容,同时思考它们各自的所处位置、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各区如何协调。
(留15分钟给学生)(教师把表格投影到屏幕上)(15分钟后,和同学们一起填表格。
)[板书] 一、三个经济地带的位置、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及其相互协调。
[补充说明] 解决东部资源短缺这一问题,我们采取了跨区域工程如西气东输、西电东输(如三峡工程);西部发展落后,我们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使东中部的资金、人才、技术等支援西部。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ppt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ppt](https://img.taocdn.com/s3/m/9dcb3018f111f18583d05aa4.png)
阅读材料
中部地带煤炭储量占全国3/4以上,石油探明储量占全国一半以上,此外, 还有铀、氧化钛、氧化钒、铜、铝土矿、铅、锌、镍、氧化钨、钼、锑、汞、金、 银、稀有氧化物、稀土氧化物、硫铁矿、石棉、石膏、磷矿、重晶石、天然碱、 石墨、锡、锰矿、铁矿、水泥灰岩、化工灰岩等30余种有色金属矿、化学矿物、 建材和非金属矿资源储量占全国总储量一半以上。
中西部地带
中西部地带发展的优势
中西部有天然的林场和天然的牧场,是我国主 要的牧区和粮、棉、油、糖的重要产区。
中国林业分布图 中西部草原
比重(100%)
中西部资源占全国的比重
100
85% 94%
80 60 40 20
80%
80%
70%
60%
70%
60%
耕地
可利 用水 能
煤
石油
铜
铝土 矿
磷矿
硫铁 矿
返
回
课后思考
从传播媒体上搜集有关本地与东部(或西 部地区)合作发展的实例,并加以简单的 分析。
返
回
谢谢使用!
如有不足,敬请指教!
1、快乐总和宽厚的人相伴,财富总与诚信的人相伴,聪明总与高尚的人相伴,魅力总与幽默的人相伴,健康总与阔达的人相伴。 2、人生就有许多这样的奇迹,看似比登天还难的事,有时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其中的差别就在于非凡的信念。 3、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其实是心态在控制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心态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和成就,甚至一生。 4、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更强;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不幸。 5、也许有些路好走是条捷径,也许有些路可以让你风光无限,也许有些路安稳又有后路,可是那些路的主角,都不是我。至少我会觉得,那些路不是自己想要的。 6、在别人肆意说你的时候,问问自己,到底怕不怕,输不输的起。不必害怕,不要后退,不须犹豫,难过的时候就一个人去看看这世界。多问问自己,你是不是已经为了梦想而竭尽全力了? 7、人往往有时候为了争夺名利,有时驱车去争,有时驱马去夺,想方设法,不遗余力。压力挑战,这一切消极的东西都是我进取成功的催化剂。 8、真想干总会有办法,不想干总会有理由;面对困难,智者想尽千方百计,愚者说尽千言万语;老实人不一定可靠,但可靠的必定是老实人;时间,抓起来是黄金,抓不起来是流水。 9、成功的道路上,肯定会有失败;对于失败,我们要正确地看待和对待,不怕失败者,则必成功;怕失败者,则一无是处,会更失败。1、快乐总和宽厚的人相伴,财富总与诚信的人相伴,聪明总与高尚的人相伴,魅力总与幽默的人相伴,健康总与阔达的人相伴。 2、人生就有许多这样的奇迹,看似比登天还难的事,有时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其中的差别就在于非凡的信念。 3、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其实是心态在控制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心态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和成就,甚至一生。 4、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更强;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不幸。 5、也许有些路好走是条捷径,也许有些路可以让你风光无限,也许有些路安稳又有后路,可是那些路的主角,都不是我。至少我会觉得,那些路不是自己想要的。 6、在别人肆意说你的时候,问问自己,到底怕不怕,输不输的起。不必害怕,不要后退,不须犹豫,难过的时候就一个人去看看这世界。多问问自己,你是不是已经为了梦想而竭尽全力了? 7、人往往有时候为了争夺名利,有时驱车去争,有时驱马去夺,想方设法,不遗余力。压力挑战,这一切消极的东西都是我进取成功的催化剂。 8、真想干总会有办法,不想干总会有理由;面对困难,智者想尽千方百计,愚者说尽千言万语;老实人不一定可靠,但可靠的必定是老实人;时间,抓起来是黄金,抓不起来是流水。14、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15、最终你相信什么就能成为什么。因为世界上最可怕的二个词,一个叫执着,一个叫认真,认真的人改变自己,执着的人改变命运。只要在路上,就没有到不了的地方。 16、你若坚持,定会发光,时间是所向披靡的武器,它能集腋成裘,也能聚沙成塔,将人生的不可能都变成可能。 17、人生,就要活得漂亮,走得铿锵。自己不奋斗,终归是摆设。无论你是谁,宁可做拼搏的失败者 9、成功的道路上,肯定会有失败;对于失败,我们要正确地看待和对待,不怕失败者,则必成功;怕失败者,则一无是处,会更5、别着急要结果,先问自己够不够格,付出要配得上结果,工夫到位了,结果自然就出来了。 6、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7、别人对你好,你要争气,图日后有能力有所报答,别人对你不好,你更要争气望有朝一日,能够扬眉吐气。 8、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时间来定夺。 9、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10、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11、时间只是过客,自己才是主人,人生的路无需苛求,只要你迈步,路就在你的脚下延伸,只要你扬帆,便会有八面来风,启程了,人的生命才真正开始。 12、不管做什么都不要急于回报,因为播种和收获不在同一个季节,中间隔着的一段时间,我们叫它为坚持。失败。11、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米南德 12、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布瓦罗 13、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华罗庚 14、许多年轻人在学习音乐时学会了爱。——莱杰 1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16、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列宁 17、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毛泽东 18、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列宁 19、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列夫· 托尔斯泰 20、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赞科夫 21、游手好闲地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约翰· 贝勒斯 2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培根 23、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高尔基 24、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25、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别林斯基、学习外语并不难,学习外语就像交朋友一样,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高士其 2、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了。——高士其 3、学和行本来是有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谢觉哉、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11、时间只是过客,自己才是主人,人生的路无需苛求,只要你迈步,路就在你的脚下延伸,只要你扬帆,便会有八面来风,启程了,人的生命才真正开始。 12、不管做什么都不要急于回报,因为播种和收获不在同一个季节,中间隔着的一段时间,我们叫它为坚持。 13、你想过普通的生活,就会遇到普通的挫折。你想过最好的生活,就一定会遇上最强的伤害。这个世界很公平,想要最好,就一定会给你最痛。
中国三大经济带
![中国三大经济带](https://img.taocdn.com/s3/m/23146091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8f.png)
同 影
响
因 素
社会和经济原因: 社会经济基础存在
着地域差异,心理
特征不同,东部地
区的产业结构相对
较优;东部改革开
放起步早
三大经济地带的协调发展
西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
东部经济地带
1、大力发展农
林牧和交通;
2、有步骤、有
重点开发能源、
矿产,因地制
宜发展加工工
业;
3、
改善生态环境;
4、大力发展基 础设施建设。
C、有色金属、重工 B、生态问题突出
业发达
C、黄河断流、长江洪
D、交通以铁路、河 涝问题
运为主,有边境优势
A、发挥资源优势,建成能 源和原材料基地;B、大力 发展农业; C、加强东西向 运输通道建设,扩大对外贸 易; D、搞好大江大河大 湖治理
发展
A、沿边经济有较大 A、工农业基础较薄 A、稳定农业播种面积,提高
GDP(1999)
最多 (59%)
较多 (27%)
较少(13%)
经济发展 速度
人均GDP
发展速度
GDP增长 GDP所占比重
的变化
最多 最快 最快
逐年增加
较多 较快 较快
减少
较少 较慢 较慢
减少
(1)东部 西部
(2)变大 原因分析:①改革开放政策:东部地区近代工 业发展最早,中、西部地区发展较晚;②在历史时期形成的 民族心理特征不同,东部地区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有 较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西部地区人们的思想观念相对较落 后;③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优,第二、三产业远大于 第一产业,而中、西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仍然相对较大,生 产力水平较低。
D.三个经济地带差异是全方位的,总体而言东部地带经 济、科技发达,而中西部相对落后贫穷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e8ed849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b1.png)
发展趋势
产业升级与转型
城市群发展
中部经济地带将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 ,培育新兴产业,推动经济结构向中高端 迈进。
依托交通干线和重要城市,中部地区将形 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城市群,促进区域经 济一体化。
基础设施建设
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区域内的互联互通水平。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 展。
一。
产业基础雄厚
东部经济地带是中国最早开放的地区之一, 也是中国产业基础最雄厚的地区之一,拥 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产业链。
金融业发达
东部经济地带的金融业发展迅速,拥有大 量的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是中国金融业 的重要中心之一。
发展趋势
创新驱动发展
东部经济地带将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 和人才培养,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人口分布
人口分布较为稀疏,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一些大城市和城市群 正在迅速崛起。
发展趋势
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将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的投入,提升其与中东部地区的联通性。
A 资源开发与利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西部经济地带的资源将得到更加合 理、高效的开发与利用。
B
C
D
城市化进程
03
西部经济地带
特征差异
资源优势
西部经济地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矿产、土地和水资源,这为其 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地理特点
地处内陆,与中东部地区相比,其地理位置相对偏远,但这也为其发 展特色产业和对外贸易提供了独特的条件。
产业结构
以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业为主,同时也在新兴产业方面具有一定的 潜力。
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https://img.taocdn.com/s3/m/bb8351f6b8f67c1cfad6b883.png)
基础知识回顾
3.南方地区 (1)所跨温度带: 亚热带及少部分 热带地区。 水 (2)有利资源条件: 热量丰富、 分充足,有色金属 矿产、生物资源、 水力资源等相当丰富。 环境 (3)限制性因素: 洪涝 灾害、 污染 、山地丘陵区 地形破碎 等。 (4)经济: 外向型经济建设 取得了 举世瞩目的成就。 (5)问题:人地关系 日趋紧张。
高频考点讲练
(3)造成三个地带农业部门差异的 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 ) A.气候、劳动力、自然资源 B.科学技术、劳动力、交通运输 C.气候、地形、自然资源 D.气候、地形、科学技术
高频考点讲练
【解析】 第(1)题,由表中各部 门比重可知,渔业和种植业差异较 大。第(2)题,三个地带农业部门比重 均下降的是种植业和林业;三个地带 牧业、渔业比重均上升。第(3)题,选 项中劳动力、科学技术、交通均不属 自然区位因素。 【答案】 (1)D (2)A (3)C
区域 影响因素 地形 自 然 因 素 东部经济 中、西部 地带 经济地带 以平原和 以高原、盆地、 低山丘陵 山地为主 为主 以温带大陆性气 以季风气 候和高寒气候为 候为主 主 水热资 源、生物 各类矿产资源丰 资源、石 富、风能、太阳 油、煤炭 能、地热等丰富 丰富
气候
自然资源
高频考点 因 文化 素 对外开放程度 经 济 因 素
基础知识回顾
一、东、中、西差异 1.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1)划分依据:各地的自然条件 、经 济基础、发展水平和 对外开放程度 。 (2)范围: 辽、冀、京、 ①东部经济地带: 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 12省市区。 黑、吉、内蒙 ②中部经济地带: 古、晋、豫、皖、鄂、湘、赣 9省区。 ③西部经济地带:陕(秦)、甘、 宁、青、新、川(蜀)、渝、贵(黔)、滇( 云)、藏10省市区。
三大经济地带区域划分的依据
![三大经济地带区域划分的依据](https://img.taocdn.com/s3/m/f7c50ee2ee06eff9aef807dd.png)
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范围、特征、发展战略的差异性班级:07级地理科学姓名:周院学号:075021005一、中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经济地带又称超级经济区。
是经济区划的最高层地域单元。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全国经济开发程度、经济技术发展总体水平以及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大势,对全国地域进行战略性、长远性的概略划分。
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提出,要“正确处理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关系,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发展它们相互间的横向经济联系,逐步建立以大城市为中心的,不同层次、规模不等、各有特色的经济网络” 。
这是实现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提出的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对毛泽东同志1956 年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正确处理沿海和内地关系的战略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中国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主要是根据地理位置、经济建设条件和现实的经济技术水平,所存在的地区差异等,将全国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带。
二、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及特征(1)东部沿海地带包括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12 个省、市、自治区。
本带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三阶梯上,面向海洋,背靠大陆,地表平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人口密集,交通方便,历史开发较早,城市化水平高,科技力量雄厚,技术条件较好,经济国际化程高,宜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经济带。
东部地带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地区。
为了发展外向型经济,在这里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广州、上海、天津等14 个沿海城市对外开放;还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闽南“金三角” 、海南岛、胶东半岛、辽东半岛划为经济开放区,相继对外开放。
这就使整个东南沿海地带变成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同时东部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与内地争能源以及市场、人多地少的现象。
高中地理必修3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
![高中地理必修3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0cae30a349649b6648d7479a.png)
能力迁移: 案例研究:
四川盆地
比 较 都江堰
吐鲁番的葡萄
吐鲁番盆地
C、西部地带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第二产业次之,第三 产业比重最小
D、产业结构反映经济的优劣,经济越发达,第一产业 比重越大
巩固练习
下列重要城市中属东部经济地带的是___A
A、北京、上海、南宁 B、重庆、武汉、南京 C、天津、大连、合肥 D、沈阳、长春、哈尔滨
巩固练习
可以作为东部地带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的是__D
我国三个经济地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比较
探讨: 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
影响因素 自 地形 然 因 素 气候
自然资源
社 城市化水 会平 因 科技、教 素 育和文化
对外开放 程度
东部地带
中、西部地带
丘陵、平原为主,地势 高原山地盆地为主,海拔较
低平,便于开发利用
高,地形复杂,对工农业生 产和交通建设极为不利
2.能源、矿产、旅游资源丰富 3.西南地区水能充足 4.资源的空间组合较好
问题:1.工农业基础薄弱
2.科学文化教育不发达 3.交通落后 4.生态恶化
1.绿洲农业→提高单产、稳定面积 2.发展林牧业→改善生态
方向:3.发展交通→发展边贸、旅游创汇
4.开发能源→全国动力基地(能源、矿产、水力) 5.军工技术向民用转化
1.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
①自然条件的差异 ②自然资源的地域分布 ③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 经济发展的差异
①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东最高、西最低,差距还在扩大 ② 经济发展速度的不同:东部快、中西部相对缓慢
与区域的位置和发展过程密切相关
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的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 经济发展速度不同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https://img.taocdn.com/s3/m/8a052dde3186bceb19e8bbcc.png)
最发达 59% 最多
较发达 27% 较多
较落后 13% 较少
经济 发展 速度
发展速度
GDP的增长 GDP所占比重
的变化
最快 最快 逐年增加
较快 较快 减少
较慢 较慢 减少
1、经济的主要差异
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东部经济最 发达,中部次 之,西部较落 后
2).经济发展速度: 东部最快,中部
次之,西部较慢
1.能源原料不足
1.人才、技术、信息基地
部
2.交通便利 3.经济国际化程度高 4.高科技文化水平 5.人口稠密,城市化水平高
2. 淡水不足 3.环境污染 4.长江中下游防洪问题
2.外贸、金融、海洋开发基 地
3.第三产业、集约农业 4.发展高新产业
中 部
1.能源、矿产优势
2.农业较发达(天然林 场、牧场)
3.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4.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5.发展边贸、旅游创汇 6.发展科技,振兴教育
思考练习:
1、课本P12活动
2、下列城市中属于东部经济地带的是( A )
A、北京、上海、南宁 B、重庆、武汉、南京 C、天津、大连、合肥 D、沈阳、长春、哈尔滨
3、农业人口平均粮食产量居我国首位的农业区
理区位不同
中部
中部9省区
社会和经济原
经济发展水平:次于东部
影 响 因
因:社会经济 基础存在着地
发展速度:次于东部
素 域差异,心理
特征不同,东
部地区的产业
西部10省区 西部 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
结构相对较优; 东部改革开放
起步早
发展速度:较慢
三、三个地带经济发展的 特征
优势
高中地理-1.1.3中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高中地理-1.1.3中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f2089b8bf5335a8103d22011.png)
北方
优势:森林、煤、石油、铁
资源丰富
发展重工业
限制:水资源不足, 能源工业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发展方向: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改革开放、 改善生态环境
南方
优势:热量、水分充足 有色金属、生物、 水力资源丰富 发展冶金工 业和轻工业
限制:洪涝灾害、环境污染、 山地丘陵地形破碎
发展方向:人地关系日趋紧张,注重生态保护
人均GDP则可以更好地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
(1)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
特征:东部最高, 中部次之,西部最 低。呈东、中、西 梯度排列方式,且 发展水平的差距还 在扩大。
(2)经济发展速度不同 经济发展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1978-2005年): 东部最快,中部、西部较慢。
人均地区 生产总值
西部 57%
10个
人口 43.1% 34.4% 22.5%
依据:自然条件的差异和 自然资源的分布与社会 经济发展水平
12个+3 9个
1、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
经济地带 东部经济地带12个
范围
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 粤桂琼(不含台港澳)
自然条件
优越
划 经济基础 分 依 发展水平 据 对外开放
程度
雄厚 较高 较高
第一节 区域和区域差异
一、区域和区域差异
三大自然区
二、自然区域差异
自然环境差异
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 人类活动差异
以东部季风区为例
三大经济区 三、经济区域差异
三大经济区的内部差异
五、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1、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
三个经济地带所包括的 省级行政区有哪些?划 分依据是什么?
2005 东部 中部 面积 16% 27%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55df805fad6195f312ba6c0.png)
油的重要产区.
③有色金属工业和重工业发达 ④交通运输以铁路.内河运输为主.有边贸优势.黄土高原水土 流失.东北林区过度砍伐.长城沿线 荒漠化.黄河泥沙淤积.长河中游洪 涝等.
3.发展方向:
①建成能源.原材料基地. ②大力发展农业:建成商品粮基地. 农副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基地. ③加强东西向运输通道建设.扩大外贸. ④加强生态建设.治理大江大河;加强交通. 通信等基础建设.
三.西部地带 1.优势: ①邻国多有边贸优势. ②各种资源都很丰富:太阳能.地热. 西南水力.风能.矿产.旅游资源. ③土地广阔. 2.问题 ①工农业基础薄弱. ②科技文化教育水平低. ③生态环境恶化:荒漠化.草场场退化. ④西南地区交通困难.
3.发展方向 ①加强工农业基础建设. ②发展水力.开发旅游资源.开发矿产. ③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森林.草原. ④加快军转民工作.
四.三个经济地带的协调发展
因地制宜.取长补短.共同富裕. 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
3发展方向
①建成两个基地:对内输送人 才.技术.提供信息.咨询基地;
对外成为外贸.国际金融和海 洋开发基地. 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集约 农业:缓解能源.交通紧张. 原料不足.北方缺水和环境 污染问题. ③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二.中部地带
1.优势: ①能源和原材料丰富:煤炭.石油.铝土等 ②大部分省区农业发达:我国主要的牧区.林区和粮棉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
一.东部地带 1.优势: ①我国主要农业基地 黄淮海平原.珠江三角洲.太湖平原.江淮地区 ②我国最主要的工业区: 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三角 ③交通便利 ④经济国际化程度较高 ⑤科技水平最高 ⑥城市化水平最高.
2.存在问题
①能源.原材料不足 ②北方淡水不足 ③环境污染:有些 城镇污染较严重 ④大江大河下游 防洪问题较严重
高二地理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
![高二地理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47ca584b524de518964b7dbc.png)
东部地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东部地带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能
北
有出
大防
源
方
些现
江洪
、
各
人环
大问
原
省
口境
河题
材
市
、污
下也
料
淡
城染
游较
不
水
镇问
涝严
足
资
密题
年重
源
集
汛
短
地
期
缺
区
的
东部地带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成为全国培养和输送高级技术
和管理人才、提供咨询和信息
对 内
的基地
东部的沿海地理优势
对 外
进一步成为中国对外经济贸易、 国际金融和海洋开发基地
国家在投资项目、税收等方面加大了对 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
吸引国内外的资金参与西部的开发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重点
西部大开发中的重点要抓好基础建设设施和生 态环境建设,加快科发展和人才开发。
修建运输通道
可
采
取
启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的
措
施
发展特色产业
我国退耕还林还草示范县分布图
旅游业
西
部
西
名
藏
城
扎
达
区
东部交通便利,集中了中国目前大多数的高
速公路,铁路运输四通八达,拥有我国全部的 32000千米海岸线和部分边界线。
上海街头
广州交通图
辽宁交通图
东部是我国最主要的工业区,它集中了我国最具 实力的辽南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沪宁杭工业区 和珠江三角洲工业区等。
中国主要工业区分布图
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https://img.taocdn.com/s3/m/46f2e1172b160b4e777fcf0d.png)
---------------------------------------------------------------最新资料推荐------------------------------------------------------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基础知识回顾一、东、中、西差异 1.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1)划分依据: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2)范围:辽、冀、京、①东部经济地带: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 12省市区。
黑、吉、内蒙②中部经济地带:古、晋、豫、皖、鄂、湘、赣 9省区。
③西部经济地带:陕(秦)、甘、宁、青、新、川(蜀)、渝、贵(黔)、滇( 云)、藏10省市区。
1/ 48基础知识回顾2.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1)总体发展水平差异:中、西部明显落后于东部。
(2)具体经济差异表现主要方面东部地带中、西部地带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工业以产业结构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农业经济比重大,西部工业以重型产业为主,中部具有一定过渡性特征---------------------------------------------------------------最新资料推荐------------------------------------------------------ 基础知识回顾进程快,工业产值比重高,外资企业、中进程相对滞后,工业民营企外合资企业、产值比低,以传统工业化业已占到相当大的比型工业为主体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水平高、城市分布密水平低、城市分布密城市化度大度小对外开放程度高低3/ 48基础知识回顾温馨点拨 (1)经济地带的范围:东部经济地带包括除港、澳、台外的所有临海的省级行政区及北京市;中部9 省呈“T”型分布。
(2)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发展差异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两方面。
---------------------------------------------------------------最新资料推荐------------------------------------------------------ 基础知识回顾二、南方与北方 1.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3.2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
![3.2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https://img.taocdn.com/s3/m/06f1c35a55270722182ef747.png)
一、东部地带
4.存在问题 ①能源、原材料不足 ②淡水不足 ③环境污染 ④江河下游防洪问题
一、东部地带 5.发展方向 ①人才、技术、信息基地 ②外贸、金融、海洋基地 ③第三产业、集约农业
④高、精、尖、新
二、中西部地带
1.优势 ①面积辽阔,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②我国主要的牧区和粮棉油糖的重要产区 ③中部地带的有色金属工业和重工业发达 ④中西部在沿边贸易上有优势
资 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部产品的竞争
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7.我国政府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主要是为了( )
√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
B.统筹经济发展,协调地区差异
C.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交流
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
▲8我国西南地区阻碍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场、牧场)
3.过度砍伐(东北森林)
3.有色金属工业、重工业 4.洪水危机(黄河中下游)
4.交通运输:铁路、内河 5.洪涝(长江中游)
部 5.外贸:边贸优势
6.风沙问题(长城沿线)
1.发挥资源优势→能源、原 材料、生产基地
2.大力发展农业→商品粮、 农林渔副产品生产基地
3.加强东西向运输建设→扩 大对外贸易
我国的三大经济地带
(特征、差异和发展)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一、东部地带 1.范围 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
粤、琼、桂、港、澳、台等十多个省市区,面积 占全国的16%,人口占41.2%。
2.优势 ①工农业基地
工业基地 农业基
农业:黄淮平原、珠江三角洲、太湖平原 工业:环渤海(辽中南、京津唐、山东半岛) 、
三大经济地带
![三大经济地带](https://img.taocdn.com/s3/m/ea3c97c19ec3d5bbfd0a7445.png)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范围、特征及发展战略的差异性我国将全国划分为三个经济发展地带,分别是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和西部经济地带。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是依据其经济发展水平与地理位置相结合长期演变而形成的,我国大陆区域整体上可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带。
三大经济地带根据地理位置的空间连续性,区域特征相对一致性;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一致性;自然条件环境的相对一致性以及发展潜力与战略生物一致性而划分。
三大经济地带由于自然条件与资源状况的不同,因而有着各自的发展特点。
划分依据:东部经济地带是我国经济实力雄厚、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
东部的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皆居三大地带之首。
1985年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55.6%。
这里内外交通都比较发达。
沿海有众多的良港,历史上就与世界各国有着广泛的联系。
广东、福建等省还是侨乡集中的地方。
这一地带是我国科学、技术、教育事业发达、居民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
这里信息灵通,各项事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也比较高。
中部经济地带地带处于全国的腹地,位置重要,经济发展水平虽低于东部,但已有较好的工农业基地。
1985年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27.3%。
这里科技力量比较强,居民文化水平也比较高,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中部是全国煤炭、水电、原材料工业和农业建设的重点地区,在全国生产力布局“东靠西移”中处于“承东启西”的战略地位。
西部经济地带地域广阔,人口和经济的地区分布很不平衡。
西部地带大体上以东经100度为界,以东为近西部,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接近中部地带;以西为远西部,那里则地广人稀,大部地区属于高山、荒漠和干旱草原,经济比较落后。
据1985年统计,西部地带的工农业总产值仅占全国的17.1%。
范围:东部经济地带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为129.4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全部国土面积的13.5%。
东部地区背负大陆,面临海洋,地势平缓,有良好的农业生成条件,水产品、石油、铁矿、盐等资源丰富,这一地区由于开发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较高,技术力量较强,工农业基础雄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龙头作用。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特征[1]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特征[1]](https://img.taocdn.com/s3/m/45c92367eff9aef8951e065a.png)
(2)是商品粮基地又是农产品出口基地且位于长 江下游的是C_(长__江__三_角;洲位)于南部沿海的是D_(_珠__江_三__角_。洲)
(3)除图中所示字母的商品粮基地外,位于中部 地带的商品粮基地还有_松_嫩__平__原、洞__庭_湖__平__原、鄱_阳__湖_平_。原 (4)位于第二级阶梯上的商品棉基地图上代号为
1.范 围:
渝、蒙、桂(面积70%,人口28.5%, 国内生产总值不到20%) 即西部经 济地带+内蒙古+广西
2.开发整治重点:
①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②加快科教发展和人才开发。
③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发展特色产业。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特征[1]
随堂训练:
西部大开发要抓紧建设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公
二、中西部地带 1.优势
①面积辽阔,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②我国主要的牧区和粮棉油糖的重要产区
③中部地带的有色金属工业和重工业发达 ④中西部在沿边贸易上有优势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特征[1]
农业基地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二、中西部地带 2.问题 ①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落后。 ②运输能力适应不了发展的需要。 ③生态问题比较突出
一、东部地带 4.存在问题 ①能源、原材料不足 ②淡水不足 ③环境污染 ④江河下游防洪问题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特征[1]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一、东部地带 5.发展方向 ①人才、技术、信息基地 ②外贸、金融、海洋基地 ③第三产业、集约农业
④高、精、尖、新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特征[1]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3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东、中、西部差异(讲义)
![3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东、中、西部差异(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a208066e856a561252d36fb2.png)
3异(讲义)1. 了解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和划分依据;2. 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状况;3. 通过比较,分析我国的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
【二】重难点提示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发展差异。
【一】东、中、西部发展差异2. 产业结构差异4. 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1〕表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从沿海到沿长江、陇海—兰新线,再到沿边境的全方位开放战略,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东、中、西部地带出现了明显的对外开放差异。
〔2〕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增长,原因是:①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与发达国家开展经济、技术交流,从而提高本地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②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助于本地企业主动融入国际市场,及时把握研发动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从而提高产品竞争力。
【二】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区域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我国东、中、西部地带的差异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速度、产业结构、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外开放程度等许多方面,这些差异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随堂练习】1. 以下城市由西向东,分别位于西、中、东三个经济地带的是〔〕A. 乌鲁木齐、西安、郑州B. 成都、武汉、南昌C. 沈阳、太原、西安D. 昆明、长沙、福州答案:D思路分析:A项中的乌鲁木齐、西安都位于西部经济地带,郑州位于中部经济地带;B项中的武汉、南昌均位于中部经济地带;C项三个城市分别位于东、中、西部经济地带。
2. 以下能够实现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做法是〔〕A. 把部分有严重污染的企业向中西部转移B. 将高能耗企业向东部转移C. 在中西部的农牧业地区发展农牧产品加工业D. 将高科技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答案:C思路分析:中西部地区生态坏境较为脆弱,故不能将严重污染的企业向中西部转移;东部地区能源资源短缺,不宜发展高能耗企业;但东部地区经济、科技均较为发达,适宜发展高科技产业;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农牧业发达,适宜发展农牧产品加工业。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572be3d10a6f524ccbf85bb.png)
目标:1.东部地带、中西部地带的经济社会特征,面临的主要问题
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2.西部大开发的范围,西部大开发与东、中、西三个地带协调发
展。
重点:东部地带、中西部地带的特征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难点:三个经济地带的协调发展。
【基础知识梳理】
一、东部地带
东部地带是三个地带中_________最好、_________和_________最
合,协调三个地带的互补发展。结合东部地带的资金、科技实力和中西 部地带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可把部分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和部分高 能耗、高原料消耗、大运输量的企业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东部经济地 带经济发展的重点是加强传统工业和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大力开拓新 兴产业,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档消费品工业,使产品向高、 精、尖、新方向发展。中西部地带应加快能源、原材料加工,主要是电 力、煤炭、石油、有色金属、磷矿、建筑材料的开发和建设。西部地带 应大力发展农林牧业、交通运输业,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发能源、矿产资 源,因地制宜地发展加工工业,进一步开放西部边境某些市镇,发展边 境贸易。三个地带之间要协调发展。答案为B。
河航运为主 ④铁路、公路线密度(km/km2)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
部最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8.与西部地带今后社会经济发展方向不相一致的是( )
A.改善生态环境,加强草原牧区建设,发展林牧业
B.发挥三线建设形成的基础和能力,加快军工技术向民用工业的转
化和扩散
C.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的农业生产,以缓解能源、交通运输
A.都临海,都有大河人海口
B.都是改革开放的前
沿地带
C.都有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城市
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PPT 演示文稿
![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PPT 演示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26acbedac1c708a1284a44dd.png)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一、东部地带
2.优势
①工农业基地
农业:黄淮平原、珠江三角洲、太湖平原 工业: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三角 ②交通便利 ③经济国际化程度高
④45%的大学、60%的科学家工程师集中这里
⑤16%的面积上,有45%的城市和51%的城市人口
工业基地 农业基地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东 濒临海洋,是 主要农业基地、工 部 中国开放的门 业区,交通尤其海 户,基础设施 运便利,城市化、 最好,城市化、科技文化水平高; 科技水平最高 国际化 中 位于中国腹地,能源、矿产丰富, 部 担负承东启西 农林牧产品重要产 的作用 区,有色金属重工 业发达,对俄罗斯 和蒙古的边贸有优 势 西 位于西部边远 有70%的国境线,利 部 地区、少数民 于沿边贸易;能源、 族聚居区 矿产、旅游资源前 景可观;西南水利 资源充足
一、东部地带 3.地位 ①发展水平
GDP:1999年占全国的 一半以上,人均国内生 产总值相当于中部的1.9 倍,西部的2.4倍
②发展速度 不断加快(东部比重不断加大)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一、东部地带
4.存在问题
①能源、原材料不足
②淡水不足
③环境污染
④江河下游防洪问题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6.读“我国3个经济地带划分图”,并完成下列各题:
•
• • • • • • •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巩固和 加强农业基础,大力发展水 利、交通、通信、电网及城 市基础设施,充分发挥三线 建设形成的基础和能力
协 加强东部与西部的联合,协调三个地带互补发展;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 协 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东部季风区最突出的气候特征能
说明我国的季风气候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点的有( AC )
A.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世界同纬度地区偏大
B.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比世界同纬度地区偏多
C.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较 大
D.我国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于湿区,气候复杂多样
产业 结构
东部相对较优:第二第 中西部第一产业比重仍较大, 三产业比重都在35%以 乡镇企业不发达,生产力水 上,远大于第一产业。 平较低,经济发展迟缓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一、东部地带 二、中西部地带 三、西部大开发
一、东部地带
范围
东部地辽带、位京于、我津国、的冀沿、海鲁地、区苏,、是沪我、国浙三、大闽地、带 中基础设粤施、最琼好、、桂城等市十化二水个平省和市科区技,水面平积最占高全地国带
列表比较我国三个经济地带
❖⑴范围 ❖⑵优势 ❖⑶地位 ❖⑷存在问题 ❖⑸发展方向
小结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
系,相互影响,气候、地貌共同构成了影响我 国自然环境差异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划分三大 自然区的主要依据。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又存在 差异,而三个经济地带也有不同的特征、差异, 应该因地制宜发挥各自优势,安排各自开发整 治的重点,加强东部与中西部的联系,协调三 个地带的互补发展。
工业基地 辽中南工业区 京津唐工业区 沪宁杭工业区 珠江三角洲工业区
特征
主要工业中心
(3)交通便利 (4)经济国际化程度高
(5)具有高科技文化水平
具有高科技、高文化 水平的优势
45%的大学、 60%的科学家
工程师
(6)是我国城市最密集的地带(有哪几个?)
3、地位
①发展水平
GDP:1999年占全国的 一半以上,人均国内生 产总值相当于中部的1.9 倍,西部的2.4倍 ②发展速度 不断加快(东部比重不断加大)
东部面向大海,具有 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为 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优 越的区位条件。
中西部地带距海较远, 长期处于比较闭塞的状态。
⑵社会经济因素:
东部地带
中西部地带
工业 19世纪40年代在东南沿海出现,20世纪30年代向 历史 西推移,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仍集中在沿海地区。
民族 东部比较开放,在经济竞争面前有比较强的危机 心理 感和紧迫感
2、存在问题 ①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落后。 ②运输能力适应不了发展的需要。 ③生态问题比较突出
3、发展方向
①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加快发展能源、原材 料加工的开发和建设。 ②改善生态环境。 ③大力发展水利、交通、通信、电网及城市 基础设施建设。 ④巩固和发展农业基础。
西部大开发
陕、甘、宁、青、 新、川、、滇、 藏、渝、内蒙古、 桂
练习:
1. 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分布规律的叙述,错误的是:(C )
A.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B.我国的年平均降水量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C.等温线在青藏高原出现向北弯曲的状况 D.东部季风区的河流多为外流河,径流的季节变化明显
A 2.下列说法哪一个是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自然区的写照:( ) A.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 B.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D.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
1、经济社会特征的16%,人口占41.2%。
(1)我国主要的农业基地
联系中国地理的有关内容思考东部地带分布着 哪些重要的农业基地?
农业基地类型 商品粮基地 商品棉基地 蚕桑基地
海洋渔业基地 亚热带、热带作物基地
主要分布区
(2)我国的主要工业区
(2)我国的主要工业区
我国几个最具实力的工业基地(工业区)都分布于东部 地带,其特征和主要工业中心如下表所示:
三个经济地带的协调发展
三个经济地带的发展,除了因地制宜、按各地带特点安排 开发整治的重点外,还应加强东部与中西部的联合,三个地 带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三、西部大开发
(范围、目标、措施、意义)
陕、甘、宁、青、新、川、黔、 1、范围: 滇、藏、渝、内蒙古、桂 2、开发整治重点: ①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②加快科教发展和人才开发。 ③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发展特色产业。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 差异与发展
南海区第一中学 地理组
—我国的改革开放为什么首先从东部 起步?东部经济快速发展后,对中西
部会产生什么影响?
原因:可从东部的地理区位优势(侨乡、邻近 港澳、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市场广 阔等)、国际经济发展特征(劳动密集 型工业布局特征)等方面分析。
影响:东部发展后,其劳动力的廉价程度不如 西部,其需要的资源需从西部调入;另 一方面东部经济快速发展提高了综合国 力,并可以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对中 西部以支持。因此,东部的发展必将带 动中西部经济发展。
6.从东部季风区到西北干旱区再到青藏高寒区(AD )
A.区域面积依次减少,人口比重依次减小 B.地势逐级升高,降水逐渐减少 C.人类活动渐次加强,自然状态变化逐渐变大 D.土壤发育程度逐步降低,生物种类越来越少
4.关于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有( AB )
A.都兼跨内外流区域
B.都兼跨季风和非季风区
C.都兼跨四类干湿区
D.都兼跨四个温度带
5.下列关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自然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整个自然区均属于内流区域 B.地处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 C.整个自然区均属于非季风区 D.是我国陆上边界最长的地区
4、存在问题
①能源、原材料不足 ②淡水不足 ③环境污染 ④江河下游防洪问题
5、发展方向
①人才、技术、信息基地 ②外贸、金融、海洋基地 ③第三产业、集约农业 ④高、精、尖、新
二、中西部地带
二、中西部地带
1、经济社会特征 ①面积辽阔,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②我国主要的牧区和粮棉油糖的重要产区 ③中部地带的有色金属工业和重工业发达 ④中西部在沿边贸易上有优势
东部 中部 西部 面积 16% 27% 57% 人口 41.1% 35.7% 23.2%
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差异
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东部经济最
发达,中部次之, 西部较落后
⑵经济发展速度: 东部最快,中
部次之,西部较慢
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⑴自然因素:
东部地带
中西部地带
气候湿润,雨热同季, 多属于干旱区和高寒 利于作物生长;地势低平, 区,海拔较高,对农业发 比较有利于开发利用。 展极为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