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第至章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2024版】社会学概论

【2024版】社会学概论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社会学概论第一章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1.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社会学的创立是社会变革、自然科学发展、社会思想和社会经验研究的产物。

2.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代表人物是马克思、孔德、斯宾塞等,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是涂尔干和韦伯等。

3、创立时期代表人物:奥古斯特.孔德《实证哲学教程》。

孔德的学说:①科学的分类。

孔德认为,科学知识的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社会学居于科学的最高层次②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对于社会现象所固有的全部基本规律的实证研究。

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个部分。

秩序和进步是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核心概念③研究方法。

必须用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

观察法、实验法和比较法、历史法。

3、赫伯特·斯宾塞代表作:《社会静力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原理》《伦理学原理》其中《社会学研究》被严复翻译成中文《群学肄言》。

4、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涂尔干社会学代表作是他的三论:《社会劳动分工论》《社会学方法论》《自杀论》社会学年鉴学派的创始人,继承和发展了孔德创立的社会学。

系统的社会学功能分析推理方法是由涂尔干创建的。

韦伯:主要著作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经济与社会》合理性是韦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

5、社会学中心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欧洲转移的美国,首先在美国发展为制度化学科。

时至今日,美国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仍然在世界社会学发展中产生巨大影响。

斯莫尔、托马斯、帕克、伯吉斯创立了芝加哥学派,其主要学术成就是:第一,开拓了现代城市社区研究,使社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第二,开创了人文区位学研究的先河。

第三创建符号互动论。

后期的主帅布鲁斯。

6、欧洲在二战后的发展特点:社会学的研究重心转向现实社会/社会学研究领域的多样化/社会学的理论研究已趋向多元化/欧洲社会学的制度化建设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7、苏俄社会学经历了曲折的道路,在20世纪50年代恢复以后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付逸飞

《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付逸飞

《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简介社会学是对社会进行综合性研究的学科,是现代社会的产物。

一百六十多年来,社会学伴随着社会变化并作为其反映逐渐发展、壮大、成熟起来。

社会学具有综合性的特点,综合运用了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手段。

学习这门课程,会了解到社会的构成、社会的发展规律、人们之间的互动方式、社会制度和社会设置等等。

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社会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着像生物有机体那样的联系。

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不能独立的存在。

要研究社会,必须把它放入复杂的关系中,分析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

社会学是由于社会上存在着诸多社会问题,学者们企图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产生的。

研究社会学的目的就是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

三、知识点(一)基本知识点(1)社会学的含义(2)社会的构成要素(3)社会学的历史沿革(4)人的社会化(5)社会互动(6)初级社会群体(7)社会组织(8)社会阶级和社会阶层(9)社区(10)社会制度(11)社会问题(12)社会控制(13)社会变迁(14)社会的现代化(15)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二)重要知识点(1)社会的构成要素(2)社会阶级和社会阶层(3)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社区四、基本要求(一)知识要求(熟练掌握、掌握、理解、了解)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一、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三、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与功能教学要求:1、了解社会学的历史沿革。

2、理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3、了解社会学的学科特点和功能。

第二章社会及社会结构一、什么是社会二、社会结构三、社会类型四、关于社会的几种理论视角教学要求:1、了解社会的概念。

2、掌握社会结构。

第三章文化一、什么是文化二、文化的结构与功能三、多元文化教学要求:1、了解文化的概念。

2、掌握文化的结构与功能。

3、了解多元文化第四章社会化一、社会化的涵义与内容二、社会化的条件与过程三、社会角色教学要求:1、了解社会化的含义。

2、掌握社会化的内容。

《社会学概论》教案

《社会学概论》教案

《社会学概论》教案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要求本章是整本书的引论,目的是为初学者提供一个入门的途径,认识社会学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位置,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通过学习,掌握社会学学科的意义、特点、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科学条件以及社会学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1、马克思主义论“社会”2、社会学及其特点3、社会学与唯物主义的关系4、社会学的功能三、教学时间三课时四、教学方法讲授法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由恩格斯的话引出社会这个概念2、讲授新课一、社会1、中国古书中的“社会”许多人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聚集在一个地方进行某种活动。

2、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社会”社会是人们交往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

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与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

马克思主义认为,所谓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的结合成不同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二、社会学1、社会思想与社会学:社会学的产生,吸取了中外古代社会思想的有益成分。

2、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科学条件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19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大发展,同时也是资本主义的弊端开始逐步暴露的时期。

社会学产生的科学条件:自然科学的繁荣发展显示了自然科学方法的巨大威力,引致社会思想家运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方法来研究社会科学。

中国社会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3、社会学及其特点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社会学的特点:1、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一个整体看待。

2、其研究是从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行为入手的。

3、研究方法具有综合性。

4、把社会整体及其内部、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中去进行研究。

5、非常重视社会调查研究。

三、社会研究的领域及其他有关社会科学的关系1、社会学研究的领域按其知识结构,社会学学科内容大致分为理论社会学、应用社会学和经验社会学。

社会学概论_ppt课件

社会学概论_ppt课件
三、冲突模型
科瑟尔在《社会冲突的功能》(1956)中最早使用了“冲突理论”这一术语。他反对帕森斯认为冲突只具有破坏作用的片面观点,力图把结构功能分析方法和社会冲突分析模式结合起来,修正和补充帕森斯理论。 达伦多夫则认为,社会现实有两张面孔,一张是稳定、和谐与共识,另一张是变迁、冲突和强制。为此,社会学必须走出帕森斯所建构的均衡与和谐的“乌托邦”,建立起一般性冲突理论。 赖克斯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反对帕森斯以价值规范为重心的秩序理论,强调物质生活手段的分配应该在建构社会模型时占据优先地位。 柯林斯的《冲突社会学:迈向一门说明性科学》一书出版,标志着冲突问题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参考书
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修订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韩明谟主编:《社会学概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贾春增主编:《外国社会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复习参考题
什么是社会? 社会的构成要素? 试述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唯实论? 社会有哪些功能?
第一章 社会学意义与范畴 第一节 社会学性质
二、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社会学与经济学:后者研究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前者研究经济行为的社会基础。 社会学与政治学:社会学偏重于研究政治行为;政治学研究整治过程如何运转 社会学与心理学:社会学着重研究人群共同体中的社会;心理学偏重于个人。
三、如何学习社会学 掌握社会学观点,运用社会学理论框架,进行客观分析 熟悉社会学术语 培养综合考虑社会现象的能力 根据社会现象变化趋势来思考问题 要有避免陷入错误的能力 超越个人 通过社会中社会作用观察个人行为
第二节 社会学的应用
一、社会目标: 解释、预测、控制 二、社会学的功能 1、 认识功能:描述、解释、预测和规范 2、 实践功能:教育、管理、咨询、监督

《社会学概论》教案

《社会学概论》教案

《社会学概论》教案一、第一章:社会学导论1.1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解释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探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1.2 社会学的起源和发展介绍社会学的历史背景和创立者概述社会学的发展阶段和主要学派1.3 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和应用列举社会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探讨社会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二、第二章:社会结构与社会组织2.1 社会结构的类型分析社会结构的基本类型和特征探讨社会结构的变化和影响因素2.2 社会组织的形式与功能介绍家庭、群体、阶级、国家等基本社会组织分析社会组织的形成、运作和作用2.3 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解释社会网络的概念和类型探讨社会资本的形成、作用及其对社会的影响三、第三章:社会化与个体社会化3.1 个体社会化的概念与过程解释个体社会化的定义和特点探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和影响因素3.2 社会化的机制与途径介绍家庭、学校、媒体等社会化机制分析社会化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3.3 个体社会化的困境与挑战探讨现代社会个体社会化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提出应对策略和建议四、第四章:社会互动与社会关系4.1 社会互动的概念与形式解释社会互动的定义和特点探讨社会互动的形式和类型4.2 社会关系的类型与特征介绍家庭关系、朋友关系、劳动关系等社会关系分析社会关系的特征和影响因素4.3 社会冲突与社会合作探讨社会冲突的根源、表现和影响分析社会合作的意义、机制和挑战五、第五章:社会变迁与社会发展5.1 社会变迁的概念与类型解释社会变迁的定义和特点探讨社会变迁的类型和动力5.2 社会发展的目标与途径介绍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分析社会发展的挑战和应对策略5.3 现代化与全球化探讨现代化进程中的特点和问题分析全球化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和挑战六、第六章:社会分层与社会不平等6.1 社会分层的概念与理论解释社会分层的定义和重要性介绍马克思、韦伯等社会学家对社会分层的理论6.2 社会分层的主要维度探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分层分析社会分层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6.3 社会不平等与社会正义探讨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和表现分析社会正义的理念和实践七、第七章:文化与符号7.1 文化的概念与特征解释文化的定义和特征探讨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7.2 符号与象征介绍符号和象征的概念与作用分析符号和象征在文化中的重要性7.3 文化变迁与全球化探讨文化变迁的动力和影响分析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和挑战八、第八章:社会政策与社会保障8.1 社会政策的概念与目标解释社会政策的定义和目标探讨社会政策的作用和重要性8.2 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类型介绍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分析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和挑战8.3 社会政策与社会公平探讨社会政策在实现社会公平中的作用分析社会政策面临的困境和应对策略九、第九章:家庭与性别9.1 家庭的社会功能与类型解释家庭的社会功能和类型探讨家庭在个体和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9.2 性别社会化与性别不平等分析性别社会化的过程和影响探讨性别不平等的根源和表现9.3 性别研究与性别平等介绍性别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性别平等的意义和挑战十、第十章:宗教与社会10.1 宗教的基本概念与类型解释宗教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探讨宗教的类型和特点10.2 宗教的社会功能与影响分析宗教在个体和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探讨宗教与社会稳定、冲突的关系10.3 宗教变迁与世俗化分析宗教变迁的动力和影响探讨世俗化对宗教和社会的影响和挑战十一、第十一章:教育与社会11.1 教育的概念与功能解释教育的定义和功能探讨教育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11.2 教育与社会不平等分析教育在缩小社会不平等中的作用探讨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资源分配的问题11.3 教育改革与未来发展介绍教育改革的历史和现状分析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十二、第十二章:科技与社会12.1 科技的概念与影响解释科技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探讨科技对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12.2 科技与社会进步分析科技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探讨科技创新和社会适应的问题12.3 科技伦理与网络安全介绍科技伦理的基本原则和问题分析网络安全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十三、第十三章:环境与社会13.1 环境的概念与问题解释环境的概念和环境问题的类型探讨环境问题对社会的影响和挑战13.2 环境与社会互动分析环境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探讨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的实践13.3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治理介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目标分析绿色治理的实践和挑战十四、第十四章:健康与社会14.1 健康的概念与影响因素解释健康的定义和影响健康的因素探讨健康对社会的重要性14.2 公共卫生与社会健康介绍公共卫生的概念和实践分析社会健康政策和服务体系14.3 健康不平等与健康促进分析健康不平等的根源和表现探讨健康促进的策略和实践十五、第十五章:社会理论及其应用15.1 社会理论的概念与方法解释社会理论的重要性和研究方法探讨社会理论的主要研究视角15.2 经典社会理论家及其思想介绍马克思、韦伯、杜尔凯姆等经典社会理论家分析他们的主要思想和贡献15.3 社会理论在当代的应用探讨社会理论在当代社会研究中的应用分析社会理论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作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本教案全面覆盖了《社会学概论》的主要知识点,包括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社会结构与社会组织、社会化与个体社会化、社会互动与社会关系、社会变迁与社会发展、社会分层与社会不平等、文化与符号、社会政策与社会保障、家庭与性别、宗教与社会、教育与社会、科技与社会、环境与社会、健康与社会以及社会理论及其应用等。

社会学概论ppt课件

社会学概论ppt课件

谢谢大家!
二、社会结构的微观要素(重点)
1、社会结构
社会结构影响着人们的行为 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的各个组成要素及其要素之间持
久的、稳定的相互关联的模式。
2、转型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
(1)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化
“国家—民众”“国家—社会中间层—民众”
(2)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
阶层内部分化,不平等现象日渐突出
1、微观、中观与宏观
美国社会学家默顿曾提出社会学研究既不应该热衷于 过于抽象的宏大理论,也不应该停留于具体的经验判 断,而是应该注重提出“中层理论”,即在具体经验 研究的假设基础上进行有限度的理论探讨。
2、社会群体、临时性集群、社会类属
秧歌队、公园里的游人、老年人
3、广义社会组织、狭义社会组织、初级社会群体
父亲缺位家庭、双薪核心家庭、代沟问题、农村留守儿童 的社会化、随迁农民工子女的社会化
2、社会角色的扮演
角色丛 角色不清、角色冲突、角色中断、角色失败 儿媳妇、双面胶、新妈妈、离婚
3、社会互动、社会关系、社会网络、社会资本:
处于结构资源内部的个人行动者可以从中得到包括规 范、信任和网络等各种形式的便利。
由于社会成员的行为偏离了自己的角色,违反了社会的期 望——越轨
5、集群行为、社会运动、集体行动、政治运动 6、社会变迁、现代化、全球化
四、社会结构的变异与变迁(重点)
1、改革前后中国的社会分层
改革前后:政治标准多元、封闭性二元结构、不平等低断裂 90年代中后期以来:贫富差距、社会分化与聚合、资源的一体化配
2、社会学的想像力:
跳出日常生活,重新思考“习以为常”
人们只有将个人生活与社会的历史,这两者放在一 起认识,才能真正的理解它们。

社会学概论(完整)ppt

社会学概论(完整)ppt

第二节
一、社会需要的类型
社会需要理论
物质需要 精神需要
社会综合性需要
二、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 在个人和社会不可分割的前提下,就产生个人的需要并不只是指自然的人, 而是指社会的人。人就是社会的动物。人所表达的需要,体现了人之所谓人的 本性。 人性与动物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人类的生产首先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再提高到为了满足的享受的需要, 2008-3-4 7 社会学概论 最后提高到为了满足最高级的发展需要。
二、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科学条件
西方社会学产生的背景和科学条件
中国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三、社会是社会学
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 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 社会科学。
2008-3-4 社会学概论 3
第三节
社会学研究的领域以及与 有关社会科学的关系
社会需要的满足决定于一定社会的生产水平、生活水平和文化环境。 人的需要具有社会性,也表现在人的需要的满足方式和满足的可能性具有社 会制约性。 社会需要的提高是人的体内平衡与体外平衡的协调、个人与社会需要的协调、 物质与精神生活协调的发展过程。 就集体而言,则是集体与个人成员的需要的协调、领导与群众的需要的协调、 历史与现实协调的发展过程。 需要只要协调才能提高,也只要协调才能得到预想的均衡的满足。
一、社会学研究的领域 理论社会学
按其知识 结构,社会学 学科内容分为
应用社会学
经验社会学
二、社会学与其他有关社会科学的关系
社会学与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的关系 社会学与历史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关系 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2008-3-4 社会学概论 4

社会学概论教案

社会学概论教案

社会学概论教案第一篇:社会学概论教案《社会学概论》教学方案第一章引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地位、视野和作用一、教学目的:对社会学发展历程中的一些经典研究或论著(论断)作简单考察,介绍一些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的观点,以使我们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对社会学的内容、特点及其作用的介绍,使学生初步了解本课程的内容与教学目的。

二、教学要求:让学生了解关于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进一步能够把握社会学的特点、研究对象、学科地位、功能等,学会用社会学整体的视角看待社会。

三、教学时数:3学时四、教学重点:社会学的视角;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五、教学难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六、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

七、主要参考文献:1.孙本文:《社会学原理》,上海:商务印书馆,1985。

2.郑杭生、李迎生:《二十世纪中国的社会学》,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1999。

3.郑杭生:《社会学对象问题探索》,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4.杨雅彬:《中国社会学史》,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7。

八、作业:1.什么是社会学?中外学术界存在哪些分歧?为什么?2.社会学有哪些特点?学习社会学有什么现实意义?3.社会学是怎样解释社会的?学科地位如何?第二章社会(Society)一、教学目的:本章主要介绍社会的起源与演进,考察社会的角度,社会结构分析,社会要素中人口因素及环境因素分析,社会运行的条件与机制分析等。

二、教学要求:要求对社会发展、社会结构、社会运行有基本的认识和初步的思考。

三、教学时数:3学时四、教学重点:社会及其特征与类型;社会结构。

五、教学难点:关于社会结构的不同理论。

六、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并配合影观看像资料。

七、主要参考文献:1.陈宝良:《中国的社与会》,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2.【德】斐迪南·腾尼斯:《共同体与社会》,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八、作业:1.什么是社会?社会的主要特点有哪些?2.简述较西方学者和马克思对社会的理解。

课程思政《社会学概论》教学设计

课程思政《社会学概论》教学设计

课程思政《社会学概论》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全面了解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敏感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2.教学内容2.1 社会学概述社会学的定义与特点社会学研究的范围和对象社会学的历史发展2.2 社会学研究方法实证社会学与理论社会学的区别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社会学的数据收集与分析2.3 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社会结构的概念和要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会变迁的原因和类型2.4 社会组织与社会控制社会组织的形式和功能社会控制的机制和途径社会秩序与社会变革的关系2.5 社会关系与社会交往社会关系的类型和特征社会交往的形式和模式社会交往的规范与违规行为3.教学方法3.1 授课讲解教师通过系统地讲解和演示,传授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2 讨论研究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深化对社会学理论的理解,提高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将抽象的社会学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帮助学生掌握社会学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4 实地调研安排学生进行社会实地调研,观察和记录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并将实地调研结果与社会学理论进行对比和分析。

4.评价方法4.1 平时表现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和讨论表现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问题。

4.2 期中考试组织一次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4.3 课程设计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地调研成果,撰写课程设计报告,结合社会学理论进行分析和总结。

4.4 期末综合考试组织一次期末综合考试,考察学生对全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5.教学资源教材:《社会学概论》配套教学资料:包括教学PPT、案例分析材料等实地调研场所和工具:根据具体实地调研项目确定以上是《社会学概论》课程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提高学生对社会学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社会学概论第10章

社会学概论第10章

社会学概论第10章第一篇:社会学概论第10章章节序号及名称第十章社会分层本章学习目标1.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分层现象及其本质;在准确理解分层体系结构、层级概念的基础上掌握分层标准;2.社会流动的基本属性与社会流动的类型是本章学习应该掌握的又一个概念,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影响和制约社会流动的主要因素,并对现代社会的流动现象有一定的分析研究能力。

本章重点难点1、社会分层的本质2、社会分层的标准3、社会分层体系4、社会流动的意义第一节社会分层概述一、社会分层的涵义“分层”本来是地质学家研究地质结构时所使用的概念,是指地质结构的不同层面。

社会学家就将这一概念引申过来用以描述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不平等的,类似地质结构那样的高低有序的梯级层次现象,并称之为“社会分层”。

所以社会分层是社会学用来说明社会纵向结构的一个基本的概念术语。

社会分层是指社会中的人们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

应该看到,“社会分层”是一个描述性概念。

它揭示的是客观存在着的人们在社会地位上高低有序的现象,而不包括主体评价。

所谓人们被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层次,即指人们在社会地位上的垂直分化所造成的差别以及由此形成的层次。

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地位上,不同的社会地位之间存在着差别,由此体现着人们的社会差别,正是这种差别造成了高低有序的等级现象。

社会分化发生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但最重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分化是社会经济领域内的分化,其重要表现就是劳动分工,在社会发展变化过程中,建立在分工基础上的社会分化与进程造成人们社会地位差别呈日益扩大的趋势。

社会分化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水平分化,另一种。

是垂直分化。

水平分化是一种处在一个地位群体中的人们在社会职能上的分化,这种分化不造成人们在社会地位上的高低有序的差别在。

垂直分化则是造成地位、群体之间高低顺序上的差别的分化。

从结构上来看,由社会分化所造成的社会分层无论都有三个层次。

社会学概论电子教案(第一讲:1章)2014.03

社会学概论电子教案(第一讲:1章)2014.03

重新复习社会学想象力的含义


图片显示的是2008年底,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珠三角 地区大批农民工失业,这些人拖家带口, 拉上自己的全部家当,开着摩托车,回到自己的 村庄,这是一个大规模的劳动力转移的事件,而 不是个别农民工的个人失业问题,从他们的困扰 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种结构性的困境。有些人 已经在珠三角工作了10年甚至是20年,一家老小 都搬到了珠三角,可是他们仍然没有成为珠三角 地区的一员,金融危机一来,他们只能选择还乡, 所以,我们应该看到个人生活与社会结构之间的 联系。相关链接:现阶段我国阶层结构的划分
例如美国和 香港的赛马 场的跑向问 题
镇收 官公 年 员粮 代 的下 乡乡
饭当就 的作把 吧是我 要们
农拒 民交 公 粮 的
90

90年代之前的政府官员与现代的政府官员相比较 而言,给人们的直观感觉是,身段不如之前那么 柔软了,甚至变得盛气凌人、穷凶极恶了。虽然 为了顺利的开展工作(例如拆迁工作),个别官员 也会暂时的放下身段,、甚至与拆迁户称兄道弟, 但从内心深处,他们基本不会真正把农民当朋友。 这些变化,都不能仅仅从个人的思想道德和情感 的角度思考问题,而应该从社会结构角度去分析, 究竟社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了呢?
从个人—社会:社会化 从群体—社会(中观):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社会群体 与社会组织;社会制度

社会结构(静态与动态):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农
村社区与城市社区

社会变迁的发生与应对:社会问题与社会控制;集群
行为与社会运动

我们置身其中的大规模的社会变迁:社会现代化、
全球化与本土化
教 学 安 排

课程介绍


《社会学概论》授课教案

《社会学概论》授课教案

《社会学概论》授课教案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社会学的产生背景和条件、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的学科地位等知识,使学生对社会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问题教学难点:社会学的核心问题三、教学内容(5个课时)社会学的孕育产生社会思想古已有之,但是作为学科的社会学却只有160多年的历史。

“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中正式提出的。

孔德使用“社会学”这个术语,是为了表明一门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独立的学科,以区别那种思辨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

但社会学本身的发展,无论是从孔德开始的西方社会学,还是从马克思开始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都经历了一个从一般社会哲学到专门的具体社会科学演变的过程。

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上个世纪社会学产生的各种条件。

(一)社会学产生的社会条件社会学首先是时代的产物,是适应时代实践的要求而产生的。

这个“时代实践的要求”,主要是指西欧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以及资本主义大发展所引起的社会变化。

1、18、19世纪西方的两次大革命在近代西方的社会变革历史中,最核心的事件是18、19世纪的两次大革命。

一次是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政治大革命(同时也是思想大革命),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已在欧洲主要国家中完成了。

另一次是18世纪在英国开始,19世纪扩展到整个西欧和北美的产业革命。

2、西方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两次大革命的实质是推动西方社会由传统封建社会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

在两大革命的推动下,西欧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思想观念到社会行为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作为这种巨变之突出表现的工业化、都市化、人口流动,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对推动社会学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

可以说,社会学从一开始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

3、资本主义社会理想的危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带来启蒙学者所预言“自由、平等、博爱”,建立起所谓“正义的王国”、“理性的王国”,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的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如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贫富悬殊、劳资冲突、失业和犯罪等等。

全套电子课件:社会学概论

全套电子课件:社会学概论
25
第一节 社会化的含义及基础
一、社会化的概念及其扩展 社会化的概念 初次社会化 再次社会化 终身社会化
26
二、社会化研究的三个角度
1、文化的角度 2、个性发展的角度 3、社会结构的角度
27
三、社会化的生物基础
►人有高于低级动物的语言能力和思
维能力
►人有学习能力 ►人有很长的依赖期
28
第二节 社会化的主体、过程和内容
第二章 社会与社区
• 第一节 社会概述
一、社会的词源与含义 中文中“社”(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会”(会聚与会 集于一起)和“社会”(民间宗教性集会)的含义。 英文中的“SOCIETY”一词的含义。 二、对社会的理论解释 1、唯名论。社会只是“名”即无客观内容的概念,只有个别 事物才是真实的。社会是一群“同心的人”的集合体。源于中 世纪经院哲学中的非正统派唯名论。代表人物有卢梭、达尔德、 霍布斯、韦伯等。因认定个人是真实的,故以个人行为及其互 动细节为研究对象。
3、建构论。包括结构功能建构论(帕森斯、莫顿等)、批 判建构论(也可称之为新社会建构论,包括马克思、哈贝马斯 等)。
三、社会的要素和结构
1、本源要素:自然环境;个体;群体与组织。
2、行为要素:社会结合与交往;物质经济;政治;文化。
3、基本结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人际结构。
• 第二节 社区概述
• 第一节 社会角色的涵义

一、角色及其相关概念

唐诗人王建《新嫁娘词》

三日入厨下,

洗手做羹汤。

未谙姑食性,

先遣小姑尝。
诗中人物及其相互关系
• 新嫁娘——家庭新成员,婆婆的晚辈,小 姑的平辈。

社会学概论教案

社会学概论教案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一、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学术争鸣研究对象问题的重要性:(1)它直接关系到每一个学科的知识体系的搭建(任何学科都必须通过其特定的概念、范畴、理论等相关材料搭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2)关系到学科存在的必要性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区别和联系;(3)关系到学科为社会服务的的方向和途径。

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学术界约有几十种之多,概括起来有三大类:一是社会和社会现象(主要代表是孔德、涂尔干、斯宾塞等);二是个人和社会行动(以韦伯为主要代表);三是其它。

近年来,我国社会学者将其归纳为6种看法:(1)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的规律(归入社会);(2)人们的社会行为规律(归入人和社会);(3)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归入社会);(4)人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归入人和社会);(5)社会现象及相互联系(归入社会);(6)社会生活的结构和联系(归入社会)。

以上各种看法是不同的社会学家从其特定的视角出发所表达的自己的理论观点和研究宗旨。

我们可以根据我们自己的学术观点同意或者部分同意上述观点中的任一定义,也可以自行进行学术界定。

二、社会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作为整体的社会存在。

社会学的涵义:社会学是从宏观和微观相互结合的整体角度研究各种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结构过程,并通过这些相互联系和结构发现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基本法则,以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的科学。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体的社会和具体的社会现象的形式联系的统一体。

社会如何合理结构的问题是贯穿整个社会学学科的核心问题。

三、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几个角度1、宏观与微观。

宏观是指全局的视角,微观是指部分的和具体的视角,这两者构成社会学视野的整体性与具体性的统一。

2、个人关系、群体关系和社会制度。

这是从人的社会关联度入手对于社会和社会现象进行的把握。

个人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联性的表现,但在个的意义上,群体与组织同样起着关键的作用。

为了既发挥好个人的作用,又防止个人的消极性影响,社会产生了制度,这是社会得以建立的必备条件。

《社会学概论》教案

《社会学概论》教案

《社会学概论》教案第一章:社会学导论1.1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解释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探讨社会和群体的多样性1.2 社会学的起源和发展介绍社会学的历史背景和创立者概述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和流派1.3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讲解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特点和应用强调社会调查和数据分析的重要性第二章:社会结构与社会组织2.1 社会结构的概念和类型分析社会阶层、群体和组织的含义和关系探讨社会结构对个体和群体的影响2.2 社会组织的运作和管理介绍家庭、学校、政府等组织的基本功能和结构讨论组织变革和发展的动力和挑战2.3 社会网络和人际关系分析社会网络的构成和作用探讨人际关系的变化和影响因素第三章:社会化与个体社会化3.1 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和影响因素讲解社会化的定义和阶段探讨家庭、学校、媒体等因素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3.2 社会角色和性别角色介绍社会角色和性别角色的概念和分类分析角色冲突和角色扮演的压力和挑战3.3 社会认同和自我认同解释社会认同的定义和作用探讨个体对群体认同的建立和改变第四章:社会分层与不平等4.1 社会分层的概念和类型分析社会分层的原因和结果探讨社会阶层差异的体现和影响4.2 经济不平等与社会福利讲解经济不平等的根源和影响讨论社会福利政策的目标和挑战4.3 种族、民族和移民介绍种族、民族和移民的概念和特点分析种族歧视和移民问题的根源和影响第五章:社会变迁与社会发展5.1 社会变迁的概念和类型解释社会变迁的含义和原因探讨社会变迁的推动力和阻力5.2 社会发展理论介绍现代化理论、发展社会学和转型社会学等理论分析不同理论对社会发展的解释和评价5.3 社会发展挑战与机遇探讨人口老龄化、城市化、环境问题等挑战分析科技创新、教育改革、全球化等机遇第六章:文化与符号互动论6.1 文化的概念与特征解释文化的定义和特点探讨文化对个体和群体的影响6.2 符号互动论介绍符号互动论的基本概念分析符号互动论在社会交往中的应用6.3 文化冲突与融合探讨文化差异所导致的冲突和融合分析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融与碰撞第七章:社会行为与群体动力7.1 社会行为的类型与特点讲解社会行为的分类和特点探讨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7.2 群体动力学介绍群体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分析群体内部的人际关系和互动模式7.3 社会运动与集体行为解释社会运动的定义和类型探讨社会运动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第八章:政治社会学8.1 政治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分析政治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8.2 政治权力与政治斗争讲解政治权力的来源和类型分析政治斗争的形态和策略8.3 政治参与与公民社会介绍政治参与的概念和形式探讨公民社会的发展和作用第九章:经济社会学9.1 经济与社会的关系解释经济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探讨经济制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9.2 市场与社会交换分析市场机制和社会交换的差异探讨市场经济中的道德和社会责任9.3 消费文化与生活方式讲解消费文化的概念和特点分析消费行为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第十章:社会问题与公共政策10.1 社会问题的概念与分类解释社会问题的定义和分类探讨社会问题的成因和影响10.2 社会政策的概念与功能介绍社会政策的定义和目标分析社会政策的作用和挑战10.3 社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讲解社会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过程探讨社会政策的效果和反思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社会学的基本概念是理解整个学科的基石,需要重点关注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024版】《社会学概论》教学过程设计

【2024版】《社会学概论》教学过程设计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社会学概论》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内容及按内容的学时分配《社会学概论》课程4学分,一学期课,课内总学时72。

章节教学内容课程时数第一章绪论及课程介绍 4第二章人的社会需要 4第三章社会交往 5第四章人的社会化 5第五章初级社会群体与家庭 5第六章社会组织与科层制 5第七章社区 5第八章阶级与阶层 5第九章社会制度 4第十章社会控制 4第十一章社会问题 6第十二章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 4第十三章社会变迁 4第十四章社会现代化 4第十五章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4第十六章社会学发展综述 4二、教学过程及教学策略(按自主学习过程的学时分配)节项目说明次数学时数环教学集中辅导主要针对教材各章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和辅导24实践环节结合三级网络教学平台上的资源进行自学远程网上教学过程小组活动组织两次小组讨论:讨论后完成小组讨论记录8 形考作业批改、讲评公布作业的参考答案并进行讲评8 网上辅导以文档的形式就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或在面授时来不及解决的问题进行辅导12网上答疑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网上实时互动;二是在专业论坛上发帖子20 合计72三、教学各环节要求(一)自学。

即学生通过阅读文字教材和收看中央电大IP课件(包括直播课堂等)来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

强调以自学为主是开放教育的重要特点。

(二)组织学习小组并经常进行学习讨论。

在强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同时,也要注意激发学生在一起学习时相互鼓励、互相启发的作用。

学习社会学概论课程应组建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组织网上的分析讨论,在面授辅导时,以每组值日的形式交流讨论的结果。

(三)辅导。

即在学生自学基础上由辅导教师进行适当的面授辅导,以解决学习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

这部分辅导占总学时数的1/2-1/3左右。

其他辅导形式有电话答疑、网上讨论、网上互动、教学网页和直播课堂等,偏重于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和学习时如何把握重点以及如何进行期末复习应试等问题进行辅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际关系会影响人的行为,新因素介入也会影 响双方关系。基本法则就是人际关系双方及他 们对另外事情的态度总体上应是平衡。
第四章 人的社会化
一、社会化的涵义及必要性 二、社会化的可能性——社会化的生物基础 三、社会化的内容与过程 四、社会化与个性发展
一、人的社会化的涵义
人的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 体,经过不断学习知识、技能和规范,培养和 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 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的过程。
二、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称人际交往,形成的关系称 为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具有直接交往和情感性 的特点。
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①双方需求的互补性。 ②态度的类似性。③双方距离的远近。④交往 的频率。
良好人际关系障碍:①以自己为中心②猜疑心 理和操纵对方的愿望③自卑感和过分依赖对方
案例:2014年斯坦福26岁亚裔女博士欧阳香玉 因交不到男友毒杀同学(见课程平台)。
人的社会化是人的需要与环境相互促进、相互 发展变化的过程。内化是社会化过程的关键。
二、社会化的可能性——生物基础
(一)人有脑力劳动的条件 (二)人有较长的依赖生活期(16年以上) (三)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条件反射学说) (四)人有语言的能力
三、社会化的内容
传授生活技能。 教导社会规范。 指点生活目标。生活目标即人生观,三观的形
任务为3S:Study\Sleep\Social。 ➢ 交往=机会。
➢ ①人类离不开交往。美国著名的成功学大师戴 尔·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15%取决于他 的专业知识,还有85%取决于他的人际环境。
➢ 案例1:1978年考上科大11岁的谢彦波,18岁跟 周光召读博,后去普林斯顿大学跟安德森读博。 当年寄望获诺奖却没获博士,原因是不会处理 和导师的关系。
马斯洛(1908-1970,美国心理学家)的需要 层次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 ㈠1943年《人类动机的理论》提出,是从人的 需要出发,探讨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
✓ ㈡该理论强调:①人的需要极少达到完全满足 状态。②一个欲望满足后另一个迅速出现并取 代其位置。
成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密切相关。 提供角色人选。人的社会化最终目的是向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 不断增长的劳动和生活需要,结成不同社会关 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二、什么是社会学
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1838年,法国的孔德出 版《实证哲学教程》,第一次提出社会学。
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 社会关系和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展规律 的一门综合性社会科学。
社会学概论
导学
一、课程性质:省管课,4学分。 二、学习安排: ✓教材; ✓《导学》; ✓面授(3次); ✓网上作业(20%)。
第一章 绪 论
什么是社会 什么是社会学
一、什么是社会
社会一词源于中国。中国古书中的“社”是指 用来祭神的一块地方,“会”就是集会。“社 会”则是指许多人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聚集在 一个地方进行某种活动。
中国社会学创始人是康有为(南海丹灶)。1891年,康 有为在广州自办长兴学舍就开设了“群学”(组织、 教育群众之学)课程。严复于1903年翻译斯宾塞的社 会学就叫《群学肄言》。
第二章 人的社会需要
人的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 社会需要的理论
一、人的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
社会需要,就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客观 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 理反应。社会需要是人们行为的基本动力。具 有必然性、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特征。
✓ ㈢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 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 ㈣五种需要的关系:一是低级向高级发展。二 是低需要得到满足后高需要才会成为追求。三 是高需要更持久。四是可同时满足几种需要。 五是顺序可颠倒或超越。
➢ 优势需要是指人在同一状态下可能会有多种需 要,但其中只有一种需要占据主导地位,对人 的行为起主导作用。
➢ ②社会交往有利于个人成长。个人通过交往习 得知识、形成自我概念并认识自己。
✓ 美国库利引入了镜中自我概念:以他人为镜。 ✓ 自我判断及评价与别人的评判越接近,说明一
个人的自我意识越强。
➢ ③社会交往是文化传播的手段。如留学生。
➢ ④社会交往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交往形 成社会关系,进而形成社会。共同交往推动社 会发展。
二、社会需要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 ➢ ①该理论建立在个人和社会不可分割的整体观
基础上,认为个人和社会是辩证的统一。 ➢ ②该理论历史地、辩证地看待人性与动物性,
认为人性与动物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 ③马克思把人类需要放到历史进程中去考察,
认为人类生产活动是从生存资料进步到享受资 料再到发展资料的生产过程。
✓ ㈤需要层次论解释了人的需要变化规律及积极 性产生的原因,丰富了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
第三章 社会交往
一、社会交往的意义 二、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
一、社会交往的意义
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 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的相互作 用、相互影响的活动。如朋友谈心。
社会交往意义 ➢ 某学校研究生导师第一次上课提出学生在校的
➢ 案例二:2015年3月新闻报道【名校博士生沦为 偷车贼 精通多国语言】。
• 51岁的姚某屡盗电动车被抓,身份却让人大感 意外:南大博士毕业,精通英、日、德、韩多 国语言,正自学阿拉伯语,曾任大学讲师…
• 但性格孤僻,情商低,不与人交往,无亲友关 怀,失业,缺钱的他无奈偷车…
• 智商决定一个人走多高,情商决定走多远。
社会需要是在生理、心理和外在环境结合下通 过实践活动而产生的。
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 ⑴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人的行为追求一定的
目的,包括物质利益、成长条件、社会关系和 精神食粮,这些目的构成人们行为的动力。 ✓ ⑵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关系构成的基础。 ✓ ⑶社会需要与人的劳动、实践结合,相辅相成, 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