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3章单元复习
《选修4_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整理(超全)(K12教育文档)
![《选修4_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整理(超全)(K12教育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0b4c3107d15abe23492f4da9.png)
《选修4_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整理(超全)(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选修4_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整理(超全)(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选修4_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整理(超全)(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高三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知识清单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一、焓变、反应热要点一:反应热(焓变)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用热量来描述,叫做反应热,又称焓变,符号为ΔH,单位为kJ/mol,规定放热反应的ΔH为“—”,吸热反应的ΔH为“+"。
特别提醒:(1)描述此概念时,无论是用“反应热”、“焓变”或“ ΔH”表示,其后所用的数值必须带“+"或“—”。
(2)单位是kJ/mol,而不是kJ,热量的单位是kJ。
(3)在比较大小时,所带“+"“—”符号均参入比较。
要点二: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放热反应的ΔH为“-"或ΔH<0 ;吸热反应的ΔH为“+”或ΔH >0∆H=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H=E(反应物的键能)- E(生成物的键能)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①放热反应: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
②吸热反应: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的反应3.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放热反应4.通过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可用来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稳定性.如C(石墨,s) C(金刚石,s)△H3= +1。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精选课件)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精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b5ccd4258fb770bf78a557d.png)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复习第一章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 △H(2)。
单位:kJ/mol 3。
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H 为“—"或△H〈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ﻫ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文档交流仅供参考...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文档交流仅供参考...※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 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aq)=H2O(l) ΔH=—57。
人教版新课程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说课稿
![人教版新课程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887639d6bec0975f465e2cb.png)
于培 养 学 生 应 用 化 学 知 识 解 决 实 际 问 题 的 能 力 .发 展 学 生 自 主 获 取 知 识 的 愿 望 和 能 力 ,把 知 识 学 习 、能 力培 养 与 情 感 体 验 有 机 结 合 起 来 ,实 现 自我 、社 会 与 自然 的 和 谐 有 着 广 泛 的 意 义 。
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人 教 版 新 课 程 高 中 化 学 选 修 4《化 学 反 应 原 理 》 第 三 章 第 一 节 《弱 电 解 质 的 电 离 》说 课 稿
郭 俊 辉
(通 钢 一 中 ,吉 林 通 化 134003)
一 、 解 读 课 程 标 准 .分 析 教 材 地 位 本 章 内 容 理 论 性 强 ,知 识 点 之 间 环 环 相 扣 、循 序 渐 进 ,理 论 与 实 际 、知 识 与 技 能 并 举 ,而 本 节 内 容 义 是 化 学 平 衡 理 论 的 延 伸 和 拓 展 .是 化 学 平 衡 与 溶 解 平 衡 的桥 梁 和 纽 带 ,是 学 生 学 好 本 章 的前 提 和 基 础 ,有 利 于 引 导 学 生 根 据 已有 的 知 识 和 生 活 经 验 去 探 究 和 认 识 化 学 , 激 发 学 生 探 究 和 学 习 的 兴 趣 对 于 促 进 学 生 学 习 方 式 的 多 样 化 ,建 构 自然 界 物 质 问 相 互 依 存 、相 互 制 约 的 思 想 有 着 重 要 的 作 用 。 电 离 平 衡 知 识 在 生 产 和 生 活 巾有 着 非 常 广 泛 的 应用 ,能 充 分 体 现 化 学 理 沦 对 实 际 的 指 导 作 用 .可 以让 学 生 了 解 化 学 知识 的 社 会 价 值 .对
人教版高三化学选修4第三章 掌握三大守恒以及解决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人教版高三化学选修4第三章 掌握三大守恒以及解决离子浓度大小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4c1c468eb8f67c1cfbd6b85b.png)
掌握三大守恒以及解决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一、溶液中电离、水解程度大小比较1.单一溶质的弱酸的酸式盐溶液:主电离的显酸性、主水解的显碱性,换一种说法来讲比较该酸根电离常数Ka与水解常数Kh的大小,谁大谁占主导地位。
例如Ka2(H2CO3)=5.61*10-11,Kh=2.22*10-8。
由于水解常数大于电离常数,故溶液呈碱性2.等浓度的一元弱酸及其正盐共存于溶液中时,溶液呈酸性还是碱性,取决于酸电离程度。
正常情况下来讲,若酸的酸性比碳酸强(即酸的K值大于碳酸的K1).则酸的电离程度大于对应的盐的水解程度。
反之则盐的水解程度大于对应酸的电离程度。
高中常见的电离程度比碳酸强的酸(即K比碳酸大的):CH3COOH、HSO3-、H2CO4,比碳酸弱的酸:HCIO、H2S、HCN.3.三大守恒:电荷守恒:(由于溶液呈电中性,所以n(正电荷)=n(负电荷))如NaHCO3溶液中:c(Na+)+c(H+)=c(HCO3-)+2c(CO3-)+c(0H-);物料守恒:(两种原子间构成量的关系)如NaHC03溶液中n(Na):n(C)=1:1;推出:c(Na+)=c(HCO3-)+c(CO3-)+c(H2CO3);质子守恒:(溶液中H+得失守恒)1、H+转移的物质的量可用得到H+生成产物的物质的量和失去H+后生成物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在NH4HCO3溶液中H3O+(可直接看做H+)、H2CO3为得到质子后的产物;NH3(即NH3·H2O)、OH-、CO32-为失去质子后的产物,故有以下关系:c(H+)+c(H2CO3)=c(NH3·H2O)+c(OH-)+c(CO3-)。
【当溶液中为单一溶质或两种溶液反应后为单一溶质可使用上述方法书写质子守恒,更加方便迅速】练习:写出Na2CO3溶液中的质子守恒:解析:分析可知溶液中能得氢离子的有CO32-,H2O;其中一个CO32-得到一个H+变成HCO3-(水解得到H+),一个CO32-得到两个H+变成H2CO3(分两步水解),H2O发生自偶电离生成H3O+;能失去氢离子的只有H2O失去氢离子生成OH-,,故质子守恒为:2c(H2CO3)+c(HCO3-)+c(H3O+)=c(OH-)。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知识点分类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知识点分类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321397e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c8.png)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知识点分类总结一、知识概述《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知识点》①基本定义: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主要涉及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相关知识。
像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就是说有些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比如醋酸,它在水中不完全电离。
盐类的水解平衡就是盐的离子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平衡,例如氯化铵水解使溶液显酸性。
沉淀溶解平衡就是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饱和溶液中里各离子浓度幂之积是一个常数。
②重要程度:这一章节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
它是对之前化学知识关于溶液体系的深入研究,在解释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物质的溶解性等方面有重要意义,在整个化学反应原理体系中起着承接前后知识的关键作用。
③前置知识:需要先掌握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对于开率、转化率等有所了解;还应熟悉电解质、非电解质等基础概念;以及水的离子积等基础知识。
④应用价值: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在水处理中,通过调节pH控制水中某些金属离子的沉淀溶解平衡,防止金属离子污染。
在工业上,理解盐类水解在某些化工过程中调整溶液酸碱度。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这部分内容处于化学反应原理板块的重要位置,连接着化学平衡理论与电解质溶液相关知识,是理解溶液中反应的重要理论组成部分。
②关联知识:与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的性质、酸碱中和反应等知识点紧密联系。
比如化学平衡中的勒夏特列原理同样适用于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
③重难点分析:- 重难点之一是理解各种平衡常数的意义和计算。
例如电离常数能够反映弱电解质电离程度的大小。
要正确理解这些常数表达式中各离子浓度的含义以及它们与温度等因素的关系。
- 盐类水解原理也是难点。
不同盐的水解情况复杂,像强碱弱酸盐、强酸弱碱盐、弱酸弱碱盐的水解结果都不同。
- 掌握这些平衡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重点。
比如在分析土壤酸碱度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时,就涉及盐类水解的知识。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非常重要,经常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中。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8b1bee584868762cbaed533.png)
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 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 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
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一、化学反应速率 1. 化学反应速率( v)
⑴ 定义:用来 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⑵ 表示方法: 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⑶ 计算公式: v=Δ c/Δ t ( υ:平均速率,Δ c:浓度变化,Δ t:时间)单位: mol/ ( L·s) ⑷ 影响因素: ① 决定因素(内因) : 反应物的性质( 决定因素 ) ② 条件因素(外因) : 反应所处的条件 2.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一、弱电解质的电离
1、定义: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叫电解质 。
非电解质 :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
强电解质 :
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
弱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
混和物
物质
纯净物
单质 化合物
强电解质:
※ 注意:( 1)、参加反应的物质为固体和液体, 由于压强的变化对浓度几乎无影响, 可以认
为反应速率不变。 (2)、惰性气体对于速率的影响 ①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但是各分压不变,各物质浓度不变
→反应速率不变 ②恒温恒体时: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各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
二、化学平衡 (一) 1.定义: 化学平衡状态: 一定条件下, 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 更组成成分浓度 不再改变, 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 “平衡 ”,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的特征 逆(研究前提是可逆反应) 等(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动(动态平衡) 定(各物质的浓度与质量分数恒定) 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 3、判断平衡的依据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全章全套章节复习课件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全章全套章节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50d7146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d9.png)
04
电化学原理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原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 能的装置,由正负两个电极和电
解质溶液组成。
正负电极通过导线连接后,电子 从负极流向正极,形成电流。
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负极移 动,阴离子向正极移动,形成离
子电流。
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由电源、电极和电解质溶液组成。
实验安全
了解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 的安全隐患,掌握相应的 安全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理 方法。
实验记录
在实验过程中及时记录实 验数据和现象,确保实验 结果的可追溯性和准确性。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处理
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如平均值、标准差、误差 等计算,以及数据的图表 表示。
数据分析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 探究化学反应的规律和机 制,为理论分析提供支持。
原两个过程。
有机化学反应的机理
亲核反应
反应过程中,亲核试剂进攻底 物分子中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或
基团。
亲电反应
反应过程中,亲电试剂进攻底 物分子中的带负电荷的原子或 基团。
自由基反应
反应过程中,自由基作为活性 中间体参与反应。
周环反应
通过环状过渡态进行的反应, 不需要经过活性中间体。
有机化学反应的应用
03
化学平衡原理
平衡常数
平衡常数定义
平衡常数是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 态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
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
平衡常数表达式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平衡常数 表达式可以表示为 K = [c(C)^p] / [c(D)^q],其中 C 和 D 是反应 物和生成物,p 和 q 是它们的幂
指数。
高中化学第03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章末复习课件新人教版选修
![高中化学第03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章末复习课件新人教版选修](https://img.taocdn.com/s3/m/9fe15d2b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ca.png)
(3)用0.5000mol/L标准盐酸滴定待测烧碱溶液,以酚酞为指示剂。 滴定时左手旋转滴定管玻璃活塞,右手不停地摇动锥形瓶,两眼注 视___________________,直到滴定终点。滴定达到终点的标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下列数据,烧碱的纯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ol/L醋酸溶液稀释10倍,其电离度变为原来的 0.01
cH
10c1 H c H
10
Ka 0.01 Ka 0.1
10
0.1
倍。(3)Na2C2O4第一步水解反应的方程式为C2O42-+H2O
HC2O4-+OH-,
则平衡常数表达式是K= c HC2O4 ·c OH ,
室温下,向
(1)电离常数越大,酸性越强,则25 ℃时,0.1 mol/L的上述四种酸溶液,pH由小
到大的顺序是②④①③。(2)根据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可知25 ℃时,0.1 mol/L醋
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是 1.8105 0.1mol / L 1.8 1,0所3m以ol溶/ 液L 的pH≈2.9。将
0.1
c1 H
(1)将准确称取的5g烧碱样品配成100 mL待测液,需要的主要仪器除 量筒、烧杯、玻璃棒、托盘天平外,还必须用到的仪器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10.00 mL待测液,选择右图中_________(填A或B)来移取。
(一)(1)准确配制成100 mL待测液,要在容量 瓶中进行,定容时需要胶头滴管,需要的主要仪器 除量筒、烧杯、玻璃棒、托盘天平外,还必须用到 的仪器有: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2)待测液 呈碱性,取10.00 mL待测液,选择碱式滴定管来移 取,答案选A;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378e7141aa00b52acfc7cacd.png)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解析版)1 / 11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课后巩固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60分)1. 在一定温度下,当Mg(OH)2固体在水溶液中达到下列平衡时:Mg(OH)2(s)⇌Mg 2+(aq)+2OH −(aq),若使固体Mg(OH)2的量减少,而且c(Mg 2+)不变,可采取的措施是( )A. 加MgCl 2B. 加H 2OC. 加NaOHD. 加HCl【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从平衡移动的角度解答该题。
【解答】A.加入MgCl 2,增大了c(Mg 2+),使溶解平衡逆向移动,Mg(OH)2固体的量增加,故A 错误;B.加入适量水,使溶解平衡正向移动,Mg(OH)2固体的量减少,由于仍是Mg(OH)2的饱和溶液,所以c(Mg 2+)不变,故B 正确;C.加入NaOH ,增大了c(OH −),使溶解平衡逆向移动,Mg(OH)2固体的量增加,c(Mg 2+)减小,故C 错误;D.加HCl ,消耗了氢氧根离子,使溶解平衡正向移动,Mg(OH)2固体的质量减少,c(Mg 2+)增加,故D 错误;故选:B 。
2. 某温度下向含AgCl 固体的AgCl 饱和溶液中加少量稀盐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gCl 的溶解度、K sp 均减小 B. AgCl 的溶解度、K sp 均不变C. AgCl 的溶解度减小、K sp 不变D. AgCl 的溶解度不变、K sp 减小【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为高频考点,把握离子浓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K sp 的影响因素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K sp 与温度有关,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AgCl 饱和溶液中加少量稀盐酸,c(Cl −)增大,导致AgCl(s)⇌Ag +(aq)+Cl −(aq)逆向移动,则AgCl 的溶解度减小,且温度不变,则K sp 不变,故C 正确。
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1--4各章知识点详细总结
![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1--4各章知识点详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98ac590daef5ef7ba0d3c79.png)
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1—4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反应热焓变1、定义: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叫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称为反应的焓变。
2、符号:△H3、单位:kJ·mol-14、规定:吸热反应:△H > 0 或者值为“+”,放热反应:△H < 0 或者值为“-”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燃料的燃烧C+CO2, H2+CuO酸碱中和反应C+H2O金属与酸Ba(OH)2.8H2O+NH4Cl大多数化合反应CaCO3高温分解大多数分解反应小结:1、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化学键生成,放出能量2、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放热反应,体系能量降低,△H为“-”或小于0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吸热反应,体系能量升高,△H为“+”或大于03、反应热数值上等于生成物分子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分子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之差二、热化学方程式1.概念:表示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2.意义:既能表示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又能表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总结]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注意事项:(1)反应物和生成物要标明其聚集状态,用g、l、s分别代表气态、液态、固态。
(2)方程式右端用△H 标明恒压条件下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放热为负,吸热为正。
(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因此可以是整数或分数。
(4)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 也不同,即△H 的值与计量数成正比,当化学反应逆向进行时,数值不变,符号相反。
三、盖斯定律: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化学反应的焓变(ΔH)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总结规律:若多步化学反应相加可得到新的化学反应,则新反应的反应热即为上述多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 4 期末复习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归纳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 4 期末复习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ee1bf20a7fd5360cbb1adb33.png)
电解质的强弱与导电性、溶解性无关。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归纳一、弱电解质的电离1、定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混和物 物质 单质 纯净物 化合物电解质强电解质: 强酸,强碱,大多数盐 。
如 HCl 、NaOH 、NaCl 、BaSO 4弱电解质: 弱酸,弱碱,极少数盐,水 。
如 HClO 、NH 3·H 2O 、非电解质: 非金属氧化物,大部分有机物 。
如 SO 3、CO 2、C 6H 12O 6、CCl 4、CH 2=CH 2……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电解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非电解质——共价化合物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 质都是化合物②SO 2、NH 3、CO 2 等属于非电解质③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 (如 BaSO 4 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 BaSO 4 全部电离,故 BaSO 4 为强电解质)3、电离平衡:在一定的条件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 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电离平衡。
4、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A 、温度:电离一般吸热,升温有利于电离。
B 、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溶液稀释时,电离平衡向着电离的方向移动。
C 、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里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电解质,会减弱电离。
D 、其他外加试剂: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的电离产生的某种离子反应的物质时,有利于电离。
5、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用可逆符号;弱酸的电离要分布写(第一步为主)。
6、电离常数: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在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WW2W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值 (一般用 K a 表示酸,K b 表示碱)。
表示方法:ABA ++B - Ki=[A +][B -]/[AB]7、影响因素:a.电离常数的大小主要由物质的本性决定。
2024年高中化学第三章第二节第2课时pH的计算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
![2024年高中化学第三章第二节第2课时pH的计算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https://img.taocdn.com/s3/m/02f6e84d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cb.png)
第2课时pH的计算选题表学问点基础过关实力提升有关pH的计算1,2 14酸碱溶液稀释9 11酸碱混合及其计算3,5,6,10 12综合4,7,8 13基础过关(20分钟)1.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1 mol·L-1,则该溶液的pH可能是( D )A.4B.7C.8D.11解析:由题意知,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1m o l·L-1,小于1×10-7mol·L-1,即水的电离被抑制,该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
若溶液显酸性,则溶液中c(OH-)=1×10-11 mol·L-1,溶液中c(H+)==1×10-3 mol·L-1,pH=3;若溶液显碱性,则溶液中c(OH-)==1×10-3 mol·L-1,pH=11。
2.25 ℃下,将体积都为10 mL,pH都等于3的醋酸溶液和盐酸,加水稀释到a mL和b mL,测得稀释后溶液的pH均为5,则稀释时加入水的体积为( D )A.a=b=1 000B.a=b>1 000C.a<bD.a>b解析:在溶液中,HCl电离是不行逆的,而CH3COOH的电离是可逆的,存在电离平衡,若a=b,稀释后的CH3COOH溶液pH<5,若使CH3COOH溶液pH=5,就必需接着加水稀释,即a>b。
3.常温下,将0.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与0.06 mol/L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该混合溶液的pH等于( B )A.1.7B.2.0C.12.0D.12.4解析:常温下,将0.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与0.06 mol/L 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硫酸过量,则反应后溶液中c(H+)=m o l/L=0.01 mol/L,所以溶液的pH=2.0,故选项B正确。
4.(2024·陕西铜川模拟)室温下,关于pH=3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等体积的两溶液,盐酸导电实力强B.等体积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加水稀释10倍后,c(Cl-)<c(CH3COO-)C.将pH=3的醋酸溶液稀释后,溶液中全部离子的浓度均降低D.中和等体积等浓度的NaOH溶液,醋酸溶液消耗的体积多解析:pH=3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离子浓度相同,导电性相同,A错误;相同pH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醋酸溶液的浓度大,稀释过程中,醋酸会进一步电离,所以c(Cl-)<c(CH3COO-),B正确;酸性溶液稀释,溶质离子浓度均减小,但OH-浓度会增大,C错误;相同pH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醋酸溶液的浓度大,中和相同量的NaOH溶液,消耗的醋酸溶液体积少一些,D错误。
高中化学第三章第二节溶液的pH及计算学案2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化学第三章第二节溶液的pH及计算学案2新人教版选修4](https://img.taocdn.com/s3/m/83aee8e6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0b.png)
高中化学第三章第二节溶液的pH及计算学案2新人教版选修4第一篇:高中化学第三章第二节溶液的pH及计算学案2新人教版选修4溶液的pH4、有关pH的简单计算【例12】25℃,将pH=9与pH=12的两种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合,求混合后溶液的pH结论:⑷强碱与强碱混合:先计算溶液中,再根据Kw计算溶液中,再运用pH定义式注意:①等体积混合时,pH混(pH1+pH2)/2 ②当△pH≥2 pH混=【例13】25℃,0.2 mol/L HCl溶液与0.5 mol/L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求混合后溶液的pH 【例14】25℃,将pH=2与pH=11的强酸和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合,求混合后溶液的pH【例15】25℃,pH=1强酸溶液和pH=13的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合,求混合后溶液的pH结论:⑸强酸强碱混合溶液,应先比较n(H)和n(OH)大小若n(H)>n(OH),则酸过量,先求剩余,再求pH 若n(OH)>n(H),则碱过量,先求余,再利用_______求最后求pH。
【例16】用纯水稀释pH=4的盐酸溶液至⑴ 10倍⑵ 100倍⑶ 1000倍⑷ 100000倍求稀释后溶液的pH。
【例17】pH=4的CH3COOH溶液稀释100倍,求稀释后溶液的pH变化范围【例18】25℃,用纯水稀释pH=10的NaOH溶液至⑴ 10倍⑵ 100倍⑶ 1000倍⑷ 100000倍求稀释后溶液的pH。
【例19】25℃,pH=13的NH3·H2O溶液稀释100倍,求稀释后溶液的pH变化范围-++-+-结论:(6)稀释问题① 若将强酸冲稀10,pH增大个单位,若弱酸稀释则但若无限冲稀,pH接近于但②若将强碱冲稀10,pH减小个单位。
若是弱碱稀释则但若无限冲稀,pH接近于但练习1、甲、乙两溶液的pH值分别为6和8,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甲的H数目是乙的100倍C.乙不可能是稀醋酸+nnB.甲不可能是稀氨水D.甲不可能是强酸溶液,乙不可能是强碱溶液2、将pH=3的H2SO4溶液和pH=12的NaOH溶液混和,若使混和后溶液的pH=7,则 H2SO4溶液和NaOH溶液的体积比是A.1︰20 B.1︰10 C.20︰1 D.10︰13、1体积pH=2.5的盐酸与10体积某一元强碱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该碱溶液的pH为A.9.0 B.9.5 C.10.5 D.11.04、现有pH=a和pH=b的两种NaOH溶液,已知b=a+2,将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和后,所得溶液的pH值接近于A.a-lg2 B.b-lg2 C.a+lg2 D.b+lg25、对重水也可用定义pH一样定义pD=-lgc(D),现已知重水的离子积为1.6×10下关于pD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性溶液pD等于7 B.在D2O中溶解0.01mol DCl配成1升溶液,则pD等于2.0 C.在D2O中溶解0.01mol NaOD配成1升溶液,则pD等于12.0 D.当由重水电离出来的c(D)等于10+—13+—15,以mol/L时,溶液的pD等于1或136、为更好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科学家提出了酸度(AG)的概念,AG=lg,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中性溶液的AG=0B.常温下0.lmol/L氢氧化钠溶液的AG=12 C.酸性溶液的AG <0D.常温下0.lmol/L盐酸溶液的AG=127、在25℃时,水的离子积常数KW=1×10—14,在100℃时,KW=1×10—1,说明A.水的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B.100℃时,KW较大C.KW 与电离平衡无直接关系++D.25℃时的c(H)比100℃的时c(H)大8、往纯水中加入下列物质,能使水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的是A.NaCl固体B.NaOH固体 C.乙醇D.CH3COOH第二篇:高中化学选修4教学设计有关pH的简单计算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值2、初步学会计算酸碱的pH值以及氢离子浓度和pH值的互算3、掌握pH相同的强酸与弱酸的几个规律教学重点:有关pH的简单计算教学难点:熟练掌握有关pH的计算教学过程:复习提问:—①什么叫水的离子积?影响水的离子积因素?溶液的酸碱性与c(H+)、c(OH)及pH的关系?溶液pH的计-算?求0.1mol/L盐酸溶液中的[OH]?(25℃)求0.1mol/LnaOH溶液中[H+]?+②关于pH相同的酸(含强酸和弱酸)(1)溶液中c(H)相等(填“相等”或“不等”)。
人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复习提纲
![人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640bef3852d380eb62946d89.png)
人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复习提纲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基本化学反应模型理论1、有效碰撞模型:分子间的磁撞并不一定就能发生化学反应,只有具有一定能量的微粒间的碰撞才可能是有效碰撞。
2、活化分子与活化能:活化分子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化能就是 __________ 3、催化剂的作用:1、降低活化能2、增多活化分子3、有效碰撞机率增大;二、反应热(焓变)1定义: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叫做反应热,也称“焓变” 。
2符号:用△H 表示。
单位:一般采用kJ/mol 。
3 为吸热反应, 为放热反应。
4反应热与物质内能,键能的关系△H=反应物的鍵能总和-生成物的鍵能总和5反应热测量,测量仪器叫量热计三 燃 烧 热概念: 25℃、101kPa 时,1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注意: ① 可燃物的化学计量数为1, △H<0,以此为标准配平,其它计量数可整数也可分数;② 完全燃烧,下列元素要生成对应的氧化物:C → CO2 (g) H → H2O (l) S → SO2 (g)四、中和热概念:在稀溶液中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注意:(1)强酸强碱反应中和热57.3kJ/mol五、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注意事项?1、△H写在方程式的右边,用空格隔开,△H值“-”表示放热反应,△H值“+”表示吸热反应。
单位“kJ/mol”。
2. △H与测定条件有关,没有标明是指25℃,101KPa3. 系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分数。
4. 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通常用s、l、g表示固体、液体和气体,不用标“↓、↑”。
5. △H的值要与化学计量数相对应。
6. 正反应若为放热反应,则其逆反应必为吸热反应,二者△H的符号相反而数值相等六、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盖斯定律定义: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途径无关注意①热化学方程式同乘以某一个数时,反应热数值也应该乘上该数;②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减时,同种物质之间可以相加减,反应热也随之相加减;③将一个热化学方程式颠倒时,△H的“+”“-”号必须随之改变.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化学反应速率(1)概念(2)表示方法: ;(3)单位: 表达式:(4)化学反应的速率比化学计量数之比注意纯液体式固体的的浓度是不变的常数,因此用于表示反应速率.(5)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是: ,它是决定反应速率的决定性因素外因有, , 和等.2.可逆反应:在相同的条件下,能的化学反应。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期末复习知识要点与练习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期末复习知识要点与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ec6ae63743323968011c92a6.png)
第一部分 电离平衡考点1 弱电解质的电离1、根据化合物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可以把化合物分为和 。
根据电解质在 里电离能力的大小,又可将电解质分为 和 。
弱电解质 电离为离子,还有未电离的分子存在。
水也是 。
考点2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影响因素1.电离平衡的概念: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当电解质 电离成 的速率和 重新结合成 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做电离平衡。
2.电离平衡的特征:①弱:只有 才会存在电离平衡;②动:电离平衡是 平衡;③等:v 电离 v 结合(填﹥、=或﹤);④定:条件一定 与 的浓度一定;⑤变:条件改变, 破坏,发生移动。
3.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① 内因:由电解质本身的性质决定。
② 外因:主要是温度、浓度、同离子效应。
a.温度:升温使电离平衡向 的方向移动,因为 是吸热过程。
b.浓度: 浓度,电离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
c.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同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电离平衡向 方向移动。
反馈习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等体积的0.5mol·L -1的盐酸、0.5mol·L -1CH 3COOH 溶液,说法错误的是 ( )A 、导电能力:相同 C 、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数目:前者大于后者B 、导电能力:前者大于后者 D 、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前者大于后者2、下物质分类组合正确的是 ( )3、下列关于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B 、强电解质都是离子化合物,而弱电解质都是共价化合物C 、强电解质在稀的水溶液中全部以离子的形态存在D、水溶液中导电能力差的电解质一定是弱电解质4、在0.lmol•L-1醋酸溶液中存在:CH 3COOH CH3COO—+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加入少量NaOH固体,电离平衡向正向移动B、加入少量NaOH固体,溶液的pH减小C、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电离平衡向正向移动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CH3COO—浓度减小5、将体积都为10mL、pH值均等于3的醋酸和盐酸,加水稀释至amL和bmL,测得稀释后溶液的pH值均为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复习一. 教学内容:第三章复习二. 重点、难点:1. 将各部分知识综合运用2. 将本章知识和第二章的平衡移动理论联系三. 具体内容:1.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分类2.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3. 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4. 溶液的酸碱性与pH5. 盐类的水解6. 盐类水解的应用7.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8. 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典型例题】[例1] 下列溶液加热蒸干后,能析出溶质固体的是( )A. AlCl 3B. KHCO 3C. 342)(SO FeD. NH 4HCO 3【试题参考答案】:C【试题参考答案解析】:考察盐的水解的应用。
[例2] 在pH 都等于9的NaOH 和CH 3COONa 两种溶液中,设由水电离产生的OH -离子浓度分别为Amol/L 与Bmol/L,则A 和B 关系为( )A. A >BB. A=10-4 BC. B=10-4 AD. A=B【试题参考答案】:B【试题参考答案解析】:考察水的离子积和pH 的关系。
[例3] 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度,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 )① NaOH 固体 ② H 2O ③ NH 4Cl 固体 ④ CH 3COONa 固体⑤ NaNO 3固体 ⑥ KCl 溶液A. ②④⑥B. ①②C. ②③⑤D. ②④⑤⑥【试题参考答案】:A【试题参考答案解析】:考察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和水的电离平衡的移动。
[例4] 1体积pH =2.5的盐酸与10体积某一元强碱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该碱溶液的pH 等于( )A. 9.0B. 9.5C. 10.5D. 11.5【试题参考答案】:C【试题参考答案解析】:考察有关pH 的计算。
[例5] 含等物质的量NaOH 的溶液分别用pH 为2和3的CH 3COOH 溶液中和,设消耗CH 3COOH 溶液的体积依次为V V a b 、,则两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A. V V a b >10B. V V a b =10C. V V b a <10D. V V b a >10【试题参考答案】:D【试题参考答案解析】:考察有关pH 的计算。
[例6] 将pH =11 NaOH 溶液和pH =3的甲酸溶液以等体积混合后,对所得溶液,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A. c (HCOO -)<c (Na +)B. c (HCOO -)>c (Na +) C. c (OH -)<c (HCOO -)D. c (OH -)>c (HCOO -) 【试题参考答案】:BC【试题参考答案解析】:考察弱电解质电离的特点对于中和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影响。
[例7] 常温下pH =3的二元弱酸H 2R 溶液与a L pH =11的NaOH 溶液混合后,混合液的pH 刚好等于7(假设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则对反应后混合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c (R 2-)+ c (OH -)=c (Na +)+c (H +)B. c (R 2-)>c (Na +)>c (H +)=c (OH -)C. 2c (R 2-)+ c (HR -)=c (Na +)D. 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2a L【试题参考答案】:C【试题参考答案解析】:考察弱酸和强碱反应的溶液中离子的判断。
[例8] 用标准的NaOH 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选用酚酞为指示剂,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原因可能是 。
A. 配制标准溶液的氢氧化钠中混有Na 2CO 3杂质B. 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滴定管的刻度,其它操作均正确C. 盛装未知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未用待测液润洗D. 滴定到终点读数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溶液E. 未用标准液润洗碱式滴定管【试题参考答案】:ADE【试题参考答案解析】:考察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判断。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0分钟)1. 有一支50mL 酸式滴定管中盛盐酸,液面恰好在a mL 刻度处,把管内液体全部放出,盛入量筒内,所得液体体积一定是( )A. a mLB.(50―a )mLC. 大于(50―a )mLD. 大于a mL2. 用水稀释0.1mol/L 氨水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A.)()(23O H NH c OH c ⋅-B. )()(23-⋅OH c O H NH cC.c (H +)和c (OH -)的乘积D. OH -的物质的量 3. 某学生的实验报告所列出的下列数据中合理的是( )A. 用10mL 量筒量取7.13mL 稀盐酸B. 用托盘天平称量25.20g NaClC. 用广泛pH 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 为2.3D. 用25mL 滴定管做中和滴定时,用去某浓度的碱溶液21.70mL4. 若pH =3的酸溶液和pH =11的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其原因可能是( )A. 生成了一种强酸弱碱盐B. 弱酸溶液和强碱溶液反应C. 强酸溶液和弱碱溶液反应D. 一元强酸溶液和一元强碱溶液反应5. 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A. c (H +)=1×10-7mol/L 的溶液B. pH =pOH 的溶液C. pH =14-pOH 的溶液D. 由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一元酸跟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所形成的溶液6. 25℃时,在某物质的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 (H +)=1×10-a mol/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 <7时,水的电离受到抑制B. a >7时,水的电离受到抑制C. a <7时,溶液的pH 一定为aD. a >7时,溶液的pH 一定为14-a7.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过量的二氧化碳: OH -+CO 2 = HCO 3-B. 亚硫酸氢铵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SO 3-+ OH -= SO 32-+ H 2OC. 氯气通入冷水中:Cl 2 +H 2O = Cl - +ClO - +2H +D. 碳酸镁悬浊液中加醋酸:CO 32-+2CH 3COOH = 2CH 3COO -+CO 2↑+H 2O8. 氢氰酸(HCN )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 )A. 1mol/L 氢氰酸溶液的pH 约为3B. HCN 易溶于水C. 10 mL1mol/LHCN 恰好与10 mL 1mol/L NaOH 溶液完全反应D. 在相同条件下,HCN 溶液的导电性比强酸溶液的弱9. 已知当NH 4Cl 溶液的浓度小于0.1mol/L 时,其pH >5.1。
现用0.1mol/L 的盐酸滴定10mL0.05mol/L 的氨水,用甲基橙作指示剂达到终点时所用盐酸的量应是( )A. 10mLB. 5mLC. 大于5mLD. 小于5mL10. 将40℃的饱和石灰水冷却至10℃;或加入少量CaO,但温度仍保持40℃,在这两种情况下均未改变的是( )A.2)(OH Ca 的溶解度、溶剂的质量B.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C. 溶液的质量、水的电离平衡D. 溶液中Ca 2+的数目11. 室温下,pH 相同体积相同的醋酸和盐酸两种溶液分别采取下列措施,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加水稀释2倍后,两溶液的pH 均减小B. 使温度都升高20℃后,两溶液的pH 均不变C. 加适量的醋酸钠晶体后,两溶液的pH 均增大D. 加足量的锌充分反应后,醋酸产生的氢气比盐酸多12. AgNO 3的水溶液呈 (填“酸”、“中”、“碱”)性,常温时的pH 7(填“>”、“=”、“<”),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实验室在配制AgNO 3的溶液时,常将AgNO 3固体先溶于较浓的硝酸中,然后再用蒸馏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以 (填“促进”、“抑制”)其水解。
【试题答案】1. C2. B3. D4. B5. B6. AD7. A8. AD9. C10. B 11. CD 12. 酸;<;Ag++H2O AgOH+H+;抑制【试题解析】1. 因为酸式滴定管的零刻度在上,amL,说明应为50—a,而其又没有算刻度以下位置的液体,所以大于。
2. 因为加入水,促进了弱电解质氨水的电离,所以OH-的物质的量增加,不选择D;同时溶液中所有粒子的浓度都减小,但由于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所以B的比值偏小,A的比值偏大;而C中的乘积在温度不变时是一个常数。
3. 天平和量筒只能准确到0.1,所以不可能读数有小数点以后的第二位;而广泛pH试纸只能有整数。
4. 因为按pH计算,H+和OH-应恰好完全反应,所以溶液仍然呈酸性,说明有没有电离的氢离子,即为弱酸。
5. A中没说温度,所以不一定代表氢离子浓度等于氢氧根离子浓度;C不是中性溶液,在室温下仍然成立;D中如果为弱酸则不是中性。
6. a<7时,氢离子浓度增大,所以水的电离促进;CD要考虑a不同时溶液的酸碱性,从而考虑以哪种离子来计算。
7. B中足量的OH-还应与NH4+反应;C中HClO是弱电解质,应写成分子;D中MgCO3应写成分子。
8. 找能证明其氢离子没有全部电离出来的。
9. 考察甲基橙的变色范围为pH:3.1—4.4。
10. 温度降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增大,但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不变,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氧化钙加入消耗水,使水的质量减少,则溶解的溶质减少,钙离子数目减少,但是仍为该温度下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11. 加水稀释,酸性减弱pH增大;温度升高,会改变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pH会变化;加入醋酸钠,会使醋酸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降低氢离子的浓度;pH相同,因为醋酸是弱酸,还有部分氢离子没有电离出来,所以醋酸反应时都参与,醋酸产生的氢气比盐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