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时期皇家园林各论(西苑、御花园、清漪园)
中国皇家园林
北京故宫慈宁宫南花园
• 慈宁宫南花园是乾隆三十四年 (公元1769年)在明代早期建 筑仁寿宫的旧址上改建的。花 园的揽胜门内,叠有山石,起 了“开门见山”的障景作用。 山石之后,花坛上万紫千红, 衬映出跨池而建的临溪亭。池 亭周围,又有含清斋、延寿堂 和东西配房相向而立,使临溪 亭自然地成为花园南部的观赏 中心。花园北部的咸若馆,是 全园的主体建筑,馆北有慈荫 楼,东厢是宝相楼,西厢为吉 云楼,围成半封闭的三合院。
北京北海
• 北海位于北京故宫西北部,东靠景山,南临中南海,北接什刹海,是 辽、金、元、明、清五个朝代逐渐修建而成的帝王宫苑,已有900年 历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皇家园林 之一。北海及其南面的中海和南海均为古代皇城内最重要的皇家园林, 因位于紫禁城西,当时统称为西苑
• 北海全园面积68公顷,水面积39公顷。全园以神话中的“一池三仙山” (太液池、蓬莱、方丈、瀛洲)构思布局,形式独特,富有浓厚的幻 想意境色彩。
•
南京煦园
南京瞻园
• 瞻园位于南京市瞻园路208 号,又 称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瞻园始建 于明朝初年,是中山王徐达的府邸 花园,现仍留存的石矶及紫藤,距 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清初改为江 宁布政使司衙门,乾隆皇帝南巡时, 曾两度到瞻园游览,并亲笔题写了 “瞻园”匾额。1853年太平天国定 都南京后,这里曾为东王杨秀清的 王府。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 太平天国天京保卫战,该园毁于兵 燹。同治、光绪年间两次重修,但 园景远不及旧观。1960年,我国著 名古建专家刘敦桢教授主持瞻园的 恢复整建工作,不仅保留了原有的 格局特点,而且还充分地运用了苏 州古典园林的研究成果,推陈出新, 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优秀的 造园艺术。
北京北海
皇家园林:清漪园概览(组图)
皇家园林:清漪园概览(组图)北京現存皇家園林之最也就屬西郊的頤和園了,研究頤和園的文章早已汗牛充棟。
不管是從文物攷古,還是旅遊觀光,不說面面俱到,但也是研究的透透的了,簡直無從下筆。
好在蒐集到了一點第二次鴉片戰爭清漪園焼毀前後的影像資料,就拿這些照片說事,也算一探清漪園的概貌。
三百多年前大清朝入主中原,一改歷朝歷代中原王朝推翻前朝後,必搗毀前朝宮苑,重新打鼓另開張,新建自己的都城宮殿。
而是把前朝的宮室玩藝兒照單全收,把當時的前明遺民從內城全部趕到外城,大清朝廷就拎包入住了。
高啊,好東西都留下了,知道自個兒弄不出來,完全的拿來主義。
清前三代省卻了營建皇宮之勞,但也不能没有建树啊,所以自康熙朝基本穏定後,康雍乾三代就舉全國之力,在西郊海淀一門心思的造園子,首當其衝是圓明園,被洋人譽爲“夏宮”和“萬園之園”,相繼建成的有玉泉山静明園、香山静宜園,以及畅春園。
這就已形成了西郊皇家苑囿“三山五園”的雛形。
到乾隆九年(1744年),乾隆帝在完成了圓明園擴建工程後,曾在《御製圓明園後記》中表示:“後世子孫必不舍此重費民力創建園囿矣。
”可到乾隆十五年(1750年),時隔僅六年,乾隆爺自己個兒就又“重費民力”開建了他的清漪園工程。
他在乾隆十六年(1751年)作的《御製萬壽山昆明湖記》中表述了兩個要修建清漪園的理由:一是治水,二是爲母祝壽。
他爲什麽甘願冒食言(通常是君無戲言)的指責去建清漪園呢?當然治水與祝壽是兩個響當當的理由,但眞正的原因卻在於乾隆爺是自己想用親自規劃設計建造一座園囿的方式,闡釋自己的治國理念,展現才華,炫耀功德。
是用這座園林爲乾隆朝树一块亘古永恒的豐碑,銘記下他這大清朝承前啟後的一代。
世事難料,谁承想乾隆爺駕崩六十二年後,三山五園以至大清朝遭此灭頂之災。
昆明湖水域最早見於記載的名偁是甕山泊。
甕山泊在金、元以後水體穏定,湖面擴大,有形成風景名勝的趨勢。
蒙元滅金後據金中都城,後廢棄,在中都城東北營建新的大都城,爲把玉泉山豐沛水源引入大都城,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郭守敬開始監修白浮堰濟大運河水利工程,在昌平白浮村修建白浮堰,攔滙諸山泉水,使其“西折南轉”,流經青龍橋,繞過甕山,流注甕山泊。
二、明清皇家园林实例
二、明清皇家园林实例1、北京明清宫殿——西苑(三海)明代西苑是在元代太液池的基础上加以发展而成的。
元代太液池只有北海和中海两部分,明代又开凿南海,于是形成了中、南、北三海,清代在三海中进一步兴建。
由于三海紧靠宫殿,景物优美,所以成为帝王居住、游憩、处理政务等的重要场所。
清代帝王在城内居住时,常在西苑召见大臣,处理国政,宴会王公卿士,接见外蕃,召见与慰劳出征将帅,武科校技等,都在南海惇叙殿、涵元殿、瀛台、紫光阁等举行,冬天还在西苑举行“冰嬉”。
紫禁城皇宫殿宇的庄严与三海的自然条件,生动地形成对比,愈显得三海景色的幽美自然。
三海本身布局的成功之处主要把狭长的水面处理得毫无呆板,而是灵活生动,各有其姿态。
北海在三海中面积最大,形状不规则,琼华岛突出于水中,岛的面积较大,也相当高,用土堆成。
岛山选山石建殿宇,岛顶在元明时代原有广寒宫,是皇帝赐宴群臣的地方;清代顺治八年,在此改建成一座白色喇嘛塔,构成北海整个园林区的中心,对整个北海起到收敛凝聚的作用。
乾隆时,又在岛山添建了一些亭台楼阁,如悦心殿等建筑以及构山筑洞,并在岛北面修建了弧形长廊,使北海更加壮丽。
廊的中部有漪澜堂、远帆阁等建筑,使长廊不感平整呆板。
岛的石洞工程很大,艺术水平也相当高,好处是在山石间有堂榭房屋,房屋内又有山石掺合在一起,使人感到建筑是在自然之中,而自然又引进室内。
岛的美妙处,还因为有一座拱桥和岛南的团城作陪衬。
一座是全鳌玉炼桥,是北海和中南海的分界,用大理石砌成,共有九孔,在琼华岛与团城之间有一座永安桥,起着团城与琼华岛的联系作用,两桥之间巍然高耸的团城,上有承光殿(元代为仪天殿),另有亭树、山石、廊瓦等,登此顶可以俯瞰三海。
北海西岸建筑物很少,东岸看到一些土山与树木,北岸有几组宗教建筑,如西天、阚福寺等。
而整个布局中,重点是集中在琼华岛上,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中海是南海和北海联系过渡的狭长水面,两岸树木茂密,园林建筑较少,仅在东岸露出万寿殿一角和水中立一小亭,西岸也只露出紫光阁片段。
元明清时期皇家园林各论(西苑、御花园、清漪园)
中外古典园林史17.元明清时期皇家园林各论(西苑、御花园、清漪园)主讲 杨向青•从这节课开始,我们要介绍元明清时期皇家园林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御苑。
•大内御苑:西苑、御花园;•行宫御苑:清漪园(颐和园);•离宫御苑: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
(一)西苑•北京城内紫禁城西侧的三海,最早是金中都北郊离宫大宁宫;•元时称为太液池。
元朝时期万岁山和圆坻平面图 周维权 《中国古典园林史》•明朝,合北海、中海、南海为三海,称为“西苑”。
•清顺治八年,在琼华岛万岁山顶建喇嘛白塔,山前建佛寺;•乾隆建亭榭楼台布满万岁山,池北、池东建造庙宇和庭园。
西苑平面图示意图清 张若澄 《燕山八景图》琼岛春荫•三海水面各具姿态,是帝王游息、居住、处理政务的重要场所。
•清帝冬天则在三海举行冰嬉活动。
清·院本《十二月令图轴》之十二月冰嬉从南海瀛台空中北望三海•中海狭长,两岸树木繁茂,建筑物较少。
• “水云榭”是 建在海中的凉亭,远看好似出水芙蓉,这里是“太液秋风”所在。
清 张若澄 《燕山八景图》太液秋风•南海水面比较小,水中有“瀛台”之岛。
顺治年间曾稍加修葺,康熙时期成为接见臣僚和御前进讲、耕作“御田”的地方。
清 弘历 《瀛台胜景图卷 》 故宫博物院藏•北海总面积约七十公顷,水面三十九公顷,布局以池岛为中心,池周环以若干建筑。
•白塔山南,隔水为团城,上建承光殿一组建筑群,白塔山北,隔水建六组独立的建筑群。
Google地图呈现的现今北海公园乾隆时期琼华岛平面图 周维权 《中国古典园林史》沿着琼岛春阴碑西南,沿坡而建的建筑•琼华岛约6.6公顷,东西250米,南北300米,高28米。
•北坡叠石成洞,汴梁艮岳运来太湖石点缀岛上。
长廊与喇嘛庙间的山坡上建有许多亭廊轩馆。
•琼华岛喇嘛白塔,是全园构图中心、制高点和标志。
•乾隆时期,琼华岛山北沿池建二层楼的弧形长廊,以衬托白塔山。
北海四周都能看到白塔山的景色•北海北岸,嘉靖二十二年改建为五龙亭。
明清朝时期的园林(皇家园林)
北部:画舫斋、先蚕坛、静心斋、西天梵 境、九龙壁、大西天经厂、撒观堂、铁 影壁、小西天(阐福寺、极乐世界、万 佛楼)、五龙亭、妙相亭等。
东部:画舫斋 濠濮间
南部:永安坊(积翠和堆云),团城等
永安桥
琼岛春荫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在太液池以 东建造了皇宫紫禁城,并向南拓展水系, 形成中海、南海,与北海一起合称“西 苑”
乾隆六年(1741年)起,除了在琼华岛 的四面广建庭轩楼榭外,还在太液池的 北岸和东岸增加了许多建筑群,形成今 日的格局。
3)分区与主要景点:
由琼华岛、东岸、北岸景区组成 琼华岛:永安寺白塔 永安桥、悦心殿、
加修建,取“颐养冲和”之意,改清漪 园为颐和园。
1900年再次遭到八国联军的破坏,1902 年重修,即成现在规模。
辛亥革命后属溥仪私产,1914年由逊清 皇室售票开放。1924年辟为公园。
3)布局与主要景点:
宫廷区:仁寿殿 居住区: 玉澜堂、乐寿堂、宜芸馆
万寿山前景区 :
佛香阁、德辉殿、排云殿、排云门、云 辉玉宇坊
西路:愣严坛(已不存)、戒台和观音殿 等
山门外山坡上:安乐堂和上、下塔院以及 建于后山的少师静室、歇心亭、龙潭、 御碑等。
潭柘十景
平原红叶 九龙戏珠 千峰拱翠 万壑堆云 御亭流杯
雄峰捧日 层峦架月
锦屏雪浪 飞泉夜雨 殿阁南薰
昆明湖景区:昆明湖 清晏舫 十七孔桥 西堤 六桥 廓如亭、知春亭、凤凰墩
后山后湖景区:谐趣园 苏州街
知春亭
苏州街
苏州街
3 圆明园
1)概况: 圆明园占地约5000亩,水面占十分之四,
大小山峦起伏,各态湖泊星罗棋布,凌 空俯视如千岛之国。
元明清宫苑
元明清宫苑
元、明、清三代建都北京,大力营造宫苑,历经营建,完成了西苑三海(北海、中海、南海)、紫禁城御花园、畅春园、圆明园、清漪园(今颐和园)、静宜园(香山)、静明园(玉泉山),及承德避暑山庄等著名宫苑。
这些宫苑或以人工挖湖堆山(如三海、圆明园),或利用自然山水加以改造(如避暑山庄、颐和园)。
宫苑中以山水、地形、植物来组景,因势因景点缀园林建筑。
这些宫苑中仍可明显地看到“一池三山”传统的影响。
清乾隆以后,宫苑中建筑的比重又大为增加。
这些宫苑是历代朝廷集中大量财力物力,并调集全国能工巧匠精心设计施工的,总结了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的造园经验,融会了南北各地主要的园林流派风格,在艺术上达到了完美的境地,是中国园林的宝贵遗产。
大型宫苑多采用集锦的方式,集全国名园之大成。
承德避暑山庄的“芝径云堤”,仿自杭州西湖苏堤,烟雨楼仿自嘉兴南湖,金山仿自镇江,万树园模拟蒙古草原风光。
圆明园的一百多处景区中,有仿照杭州的“断桥残雪”、“柳浪闻莺”、“平湖秋月”、“雷峰夕照”、“三潭印月”、“曲院风荷”,有仿照宁波“天一阁”的“文源阁”,有仿照苏州“狮子林”的假山等。
这种集锦式园林,成为中国园林艺术的一种传统。
这时期的宫苑还吸收了蒙古、藏、维吾尔等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如北京颐和园后山建筑群、承德外八庙等。
清代中国同国外的交往增多,西方建筑艺术传入中国,首先在宫苑中被采用。
如圆明园中俗称“西洋楼”的一组西式建筑,就是当时西方盛行的建筑风格以及石雕、喷泉、整形树木、绿丛植坛等园林形式。
这些宫苑后来被帝国主义侵略者焚毁。
明清北京宅园元建大都后,城内外渐有私园构筑,明清时兴建日盛(见北京宅园)。
清代园林
清代皇家园林
• 1 皇家园林体系 • 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 • 西苑、乾隆花园(宁寿宫花园)\三山五园\承德 避暑山庄 • 皇家园林建设历程 • 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 绪 • 皇家园林的典型实例 • 西苑、乾隆花园(宁寿宫花园)\圆明园、清漪园 \避暑山庄
大内御苑
• 5、花木是园林中不可缺少的题材,植物运用着重于造景需要。
谢谢大家
• 现全园面积约4.2公顷,可分为东区(原归田园居),中区(原拙政园)和西区 (原补园)三部分。
远香堂
是中部园子的建筑主体。命名取自周敦 颐《爱莲说》“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之意。 远香堂南面与园门相对的黄石假山,是 为游人入园前障景所设,形体不大,叠 石有致。 建筑采用四面厅的形式,其主要作用是 宴客和四面观景,位置适中,周围环境 开阔舒畅,体形大而严整。与北面的雪 香云蔚亭成南北轴线。 远香堂北有宽敞临水平台,水面横阔。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 按园址分: • 自然山水园、人工山水园 • 按隶属关系分: •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 按地理位置分: • 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明清江南园林特点
• 1、多与住宅相连,占地面积不大。 • 2、水是园林的重要要素,布局多以水池为中心,且理水手法多样。 • 3、堆石叠山是江南园林“城市山林”主景。 • 4、建筑与山、池、花木共同组成园景,既是观赏对象,又是造景的重要手段。
• 西苑 • 总体结构:三海(北海、中海、南海) \琼华岛、团城、瀛台 • 渊源: • 元/万岁山、园坻、太液池 • 明/西苑 • 清初/改造琼华岛、建白塔、永安寺 琼华岛——团城/堆云积翠桥、堆云坊
行宫御苑
• 静宜园——香山东坡 • 分为内垣、外垣、别 垣三部分,大小景点 50多处 • 内垣在东南部,宫殿 处。外垣在高山处, 纯属自然景观。别垣 内有昭庙、正凝堂 (见心斋)。
中国园林史_清代的皇家园林
离宫御苑
避暑山庄——湖泊
区 文园狮子林 烟雨楼
离宫御苑
避暑山庄——湖泊区
离宫御苑
避暑山庄——山岳区 山庄西北峰峦起伏,沟壑纵横,山坡由西北向东 南倾斜,面积约450公顷,最高峰相对高度为 150-180米。松云峪、梨树峪、松林峪、榛子峪, 四条山沟从西北走向东南。结合山势,因地构景, 经营寺、观、庵、亭、阁等。 南山积雪、北枕双峰、四面云山、锤峰落照 园外八庙
皇家园林建设历程
乾隆时期成为
清代皇家园林 建设的鼎盛时 期
大内御苑
西苑
总体结构:三海(北海、中海、
南海)\琼华岛、团城、瀛台 渊源:
元/万岁山、园坻、太液池 明/西苑 清初/改造琼华岛、建白塔、永安寺
琼华岛——团城/堆云积翠桥、堆云坊
大内御苑
西苑——琼华岛
南坡:对称布局的山地佛寺 建筑群——永安寺,山门— —左右两亭——法轮殿—— 普安殿——正觉殿——善因 殿——白塔,普安殿西侧大 小两个院落,悦心殿前侧大 平台,俯瞰南侧三海全景 西坡:依山就势,配以叠石 显示高下错落之趣。甘露殿、 琳光殿、临水码头构成中轴 线(室无高下不致情) 北坡:地势下缓上陡,上部 人工叠石塑造山地景象,下 部建筑院落分布 东部:以植物见长
离宫御苑
清漪园 (颐和园) 乾隆年间营建 1 天然山水园林 2 留白处 营建历程
建大报恩延寿寺 (瓮山——万寿山) 西北郊水系整理工程 (西湖——昆明湖,一 池三山/南湖岛、藻鉴 堂、治镜阁)
离宫御苑
清漪园 (颐和园)——后
山后湖景区
惠山园(诣趣园) 仿无锡寄畅园而建 环境幽邃,富有山林野趣 涵远堂
南林造园史元明清时期
第六章元明清时期的园林●第一节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概述一、元明清时期的都城建设*元大都以大宁宫为中心,琼华岛及其周围的湖泊加以开拓后命名“太液池”包入大都的皇城之内,从而成为大内御苑的主体部分。
*大都城略近方形,东西6.64/南北7.4公里,十一个城门.总体规划继承发展唐宋的皇都规划,城市形制为三套方城:外城/皇城/宫城;宫城居中,轴线对称明朝北京的都城建设●都城北京, 大内的主要朝宫建筑为三大殿,高踞在汉白玉石台基之上,整个宫城呈…前朝后寝‟的规制,最后为御花园;宫城之外为皇城,包括大内御苑、内廷宦官各机构、府库,周围十八里余;●明代改建北京城,城市的供水也相应有些变化:明初漕运一度停开,西湖与昌平的水道淤塞,故引玉泉山水入西湖,漕运废弃.开辟城南地区形成现在北京的最后规模。
清王朝入关定都北京明清改朝换代之际,北京城未遭到重大的破坏。
清王朝入关定都北京,全部沿用明代的宫城、坛庙和苑林,建筑规划格局基本保持着明代的原貌,仅有个别改建、增损和易名;皇城的情况则随着清初宫廷规制的改变而有较大的变动。
二、元明清时期的文化背景●元朝汉文化一改宋的细腻写实之风,尤其是绘画转向追求“自在”和“随意”的意味;●明至清初阶段封建文化沿袭宋的传统,文学艺术走向成熟;●清中期以后封建文化沿袭宋/明传统,但失却后者的能动进取的精神。
反映在文学艺术上:–一是守成多于创新;–二是过分受到市民趣味的浸润而愈来愈表现为追求纤巧琐细,形式主义和程式化的倾向。
三、明清时期的工程技术和造园论著●造园工匠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世代薪火相传,共同创造了优秀的园林艺术;社会价值观的改变,文化人亦不再把造园技术看作壮夫不为的雕虫小技;文人造园家与工匠三者的结合又促成这些宝贵经验向系统化和理论性方面升华。
于是,这个时期便出现了许多有关园林的理论著作刊行于世。
其中有专门成书的,《园冶》、《一家言》、《长物志》是比较全面而有代表性的三部著作。
明清皇家院苑囿
平原区西部绿草如茵,一派蒙古草原风光; 东部古木参天,具有大兴安岭莽莽森林景象。 在避暑山庄东面和北面的山麓,分布着宏伟壮观的寺庙群,这就是外八庙,其名称分别 为: 溥仁寺、溥善寺(已毁)、普乐寺、安远庙、普宁寺、须弥福寺之庙、普陀宗乘之庙、 殊像寺。外八庙以汉式宫殿建筑为基调,吸收了蒙、藏、维等民族建筑艺术特征,创造了 中国的多样统一的寺庙建筑风格。 山庄整体布局巧用地形,因山就势,分区明确,景色丰富,与其它园林相比,有其独特的 风格。山庄宫殿区布局严谨,建筑朴素,苑景区自然野趣,宫殿与天然景观和谐地融为一 体,达到了回归自然的境界。山庄融南北建筑艺术精华,园内建筑规模不大,殿宇和围墙 多采用青砖灰瓦、原木本色,淡雅庄重,简朴适度,与京城的故宫,黄瓦红墙,描金彩绘, 堂皇耀目呈明显对照。山庄的建筑既具有南方园林的风格、结构和工程做法,又多沿袭北 方常用的手法,成为南北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避暑山庄不同于其它的皇家园林,它 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园林“以人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传统造园思 想,按照地形地貌特征进行选址和总体设计,完全借助于自然地势,因山就水,顺其自然, 同时融南北造园艺术的精华于一身。它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是中国古典园 林艺术的杰作,享有“中国地理形貌之缩影”和“中国古典园林之最高范例”的盛誉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清漪园
更多资料详见/
北京明清三海
明代西苑是在元代太液池的基础上加以发展而成的。元代太液池只有北海和中海两部分,明代又开凿南 海,于是形成了中、南、北三海,清代在三海中进一步兴建。由于三海紧靠宫殿,景物优美,所以成为 帝王居住、游憩、处理政务等的重要场所。清代帝王在城内居住时,常在西苑召见大臣,处理国政,宴 会王公卿士,接见外蕃,召见与慰 劳出征将帅,武科校技等,都在南海惇叙殿、涵元殿、瀛台、紫光 阁等举行,冬天还在西苑举行“冰嬉”。紫禁城皇宫殿宇的庄严与三海的自然条件,生动地形成对比, 愈显得三海景色的幽美自然。三海本身布局的成功之处主要把狭长的水面处理得毫无呆板,而是灵活生 动,各有其姿态。北海在三海中面积最大,形状不规则,琼华岛突出于水中,岛的面积较大,也相当高, 用土堆成。岛山选山石建殿宇,岛顶在元明时代原有广寒宫,是皇帝赐宴群臣的地方;清代顺治八年, 在此改建成一座白色喇嘛塔,构成北海整个园林区的中心,对整个北海起到收敛凝聚的作用。乾隆时, 又在岛山添建了一些亭台楼阁,如悦心殿等建筑以及构山筑洞,并在岛北面修建了弧形长廊,使北海更 加壮丽。廊的中部有漪澜堂、远帆阁等建筑,使长廊不感平整呆板。岛的石洞工程很大,艺术水平也相 当高,好处是在山石间有堂榭房屋,房屋内又有山石掺合在一起,使人感到建筑是在自然之中,而自然 又引进室内。岛的美妙处,还因为有一座拱桥和岛南的团城作陪衬。一座是全鳌玉炼桥,是北海和中南 海的分界,用大理石砌成,共有九孔,在琼华岛与团城之间有一座永安桥,起着团城与琼华岛的联系作 用,两桥之间巍然高耸的团城,上有承光殿(元代为仪天殿),另有亭树、山石、廊瓦等,登此顶可以俯 瞰三海。圆明园全景沙盘 北海西岸建筑物很少,东岸看到一些土山与树木,北岸有几组宗教建筑, 如西天、阚福寺等。而整个布局中,重点是集中在琼华岛上,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中海是南海和北海 联系过渡的狭长水面,两岸树木茂密,园林建筑较少,仅在东岸露出万寿殿一角和水中立一小亭,西岸 也只露出紫光阁片段。南海水面比较小而圆,水面却十分清幽,在碧波清清的湖水中,构置岛屿,称为 瀛台,岛上建筑物都比较低平,远远看去,高出水面却十分协调。南海中的“静谷”一组庭院,可以说 是南海中的园中园了,是一个十分精美的游憩园,该院中叠石构洞和亭桥的摆布等可以称得上是小园中 绝妙的园林艺术之精品。
四大皇家园林
四大皇家园林1961年3月4日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属于园林方面的有四处,这四个园林因此而被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那么你知道四大皇家园林有哪些吗?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四大皇家园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四大皇家园林之一颐和园北京市古代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
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
四大皇家园林之二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古代帝王宫苑,清代皇帝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
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市区北部。
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89年建成。
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颐和园、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1994年12月,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热河行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5月8日,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四大皇家园林之三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距今(2014年)已有500多年历史,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
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同时公布的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
1991年被国家计委、旅游局、建设部列为国家级特殊游览参观点。
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AAAAA级旅游景区。
四大皇家园林之四留园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代表清代风格,园以建筑艺术精湛著称,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太湖石以冠云峰为最,有“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
其建筑空间处理精湛,造园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构成了有节奏有韵律的园林空间体系,成为世界闻名的建筑空间艺术处理的范例。
现园分四部分,东部以建筑为主,中部为山水花园,西部是土石相间的大假山,北部则是田园风光四大皇家园林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2-课件;元明清时期都城和御苑布局
16.元明清时期都城和御苑布局主讲 杨向青•都城的发展过程跟整个社会的发展过程是紧密相连的。
皇家园林建设与都城建设是密不可分的。
金中都、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变迁示意图一、元明清时期北京的都城建设:•(一)元大都的营建•(二)明朝确立北京与南京的“两京制”•(三)清王朝入关,定都北京(一)元大都的营建•1267年,元大都以金的大宁宫为中心,将琼华岛及周围湖泊拓 为“太液池”,包入皇城内,从而成为大内御苑的主体部分。
大都皇城平面示意图 周维权 《中国古典园林史》•元大都,城市略近方形,东西6.64公里,南北7.4公里,十一个城门。
城市形制为三套:外城、皇城、宫城。
•突出了“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古制。
元大都平面想象图 周维权 《中国古典园林史》宫城皇城如今的元大都遗址公园•元大都主要供水河道有两条:•宫苑用水:开发玉泉山水——金代旧渠“金河”——和义门南——宫城——太液池;城市用水:引昌平泉水——瓮山泊——长河——和义门北——海子(积水潭)——通惠河——大运河。
元大都城市及宫苑供水示意图 周维权 《中国古典园林史》(二)明朝确立北京与南京的“两京制”•明都城北京, 宫城搬照南京城明故宫的布局规制,紫禁城主要建筑为,前朝后寝,最后为御花园。
明清紫禁城三大殿鸟瞰示意 李乾朗保和殿太和殿中和殿•宫城外为皇城,包括大内御苑、内廷宦官各机构、府库。
•明代的北京内城东西约7公里,南北约5.7公里,设城门十一座。
内城外四个方向各设置天、地、日、月四坛。
明清北京城示意图宫城皇城内城(三)清王朝入关定都北京•清朝全部沿用明代宫城、坛庙和苑林;•紫禁城,南北长960米,东西长760米,城外围有筒子河,开四门:东华门,西华门,午门,玄(神)武门。
明清紫禁城与大内御苑位置关系示意图午门大内御苑•北京城由南至北中轴线节点为:南端永定门——正阳门——承天门——宫城——内城北钟楼。
明清北京城中轴线节点示意图南端永定门城北钟楼钟楼永定门北京城中轴线鸟瞰示意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烟火点燃轴线示意图二、元明清时期御苑的总体布局•(一)元大都的大内御苑•(二)明代的宫苑建造•(三)清朝皇家苑囿的建造(一)元大都的大内御苑•元代大内御苑最大的岛屿,即为金代的琼华岛,元改名为万岁山;•沿袭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传统模式。
元明清三朝的皇家园林
元明清三朝的皇家园林古代中国,作为皇家权力象征的宫殿和陵墓,除了建筑本身的壮丽外,花园和园林也在其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园林是人工塑造的自然景观,同时融合了文化、娱乐、艺术等多个方面,自身就是一项独特的文化遗产。
元明清三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比较重要的三个朝代,相继建造了许多皇家园林,这些园林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文化、历史和政治,也成为了中国园林造景艺术历史的组成部分。
元朝时期,中国农业经济发展迅速,园艺文化也随之兴起。
元朝时期的皇家园林比较有名的是元大都(今北京)的大内、竹林和御花园。
其中最著名的是大内,大内是元大都皇宫内皇帝和宫廷嫔妃居住的地方,园中有亭台楼阁、池塘小景、假山花木等丰富的景观。
大内还有一个叫丹青院的地方,该院是元朝皇帝的书画院。
元明清三朝的各个皇帝都喜欢书画,所以书画院是皇宫中必不可少的场所。
另外,御花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园林,御花园占地面积非常大,分为内外两部分,内园又被称为太液池,是元朝皇帝的赏花之地。
明朝时期,皇家园林的数量和规模均有了较大的提升。
明代的皇家园林包括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等。
其中,颐和园是明清两朝的皇家园林之冠,也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
颐和园占地面积非常广阔,风景秀丽,具有极高的价值。
颐和园中有很多特色景观,比如倒影智慧海、长廊亭、万寿山宫殿、龙潭水波等。
除颐和园外,明朝还建造了其他著名的皇家园林,包括圆明园和北海公园。
这两座园林也都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和科技价值,为中国花园造景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清朝时期,作为历史上最后一个朝代,清朝的皇家园林在造园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
清代闻名的皇家园林有颐和园、圆明园、圆明园良渚、避暑山庄等,其中颐和园和圆明园已经是从明朝时期沿承下来的园林。
颐和园在清代还得到了不少的扩建和修缮,被誉为“皇家园林中的极品”,被列为国家重点文化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
避暑山庄是清代皇帝在避暑的时候所修建的山庄,坐落在北京市西北方70公里的山区,是中国现存面积最大、最完整的现代皇家皇家林泡俏フ鞑茄唬憾昵是谖尴已伊死嗣纭总结起来,元明清三朝的皇家园林不仅代表了当时中国历史、文化和政治等多方面的特征,同时也是中国园林造景艺术历史的组成部分。
明清园林建筑
明清园林建筑明清园林建筑有很大发展,北方的皇家园林与江南的私人园林。
形成两种不同风格的园林体系,各有千秋,皇家园林以豪华气派取胜,江南园林以轻盈小巧诱人。
(1)皇家园林明朝的禁苑,主要是紫禁城西面的西苑,它是利用元代离宫旧址扩建的,后经清朝改造或扩建,面貌已经改观。
一、北海、中海、南海——七孔白石桥西苑主要包括今北海、中海、南海一带,以横跨在北海与中海间的七孔白石桥为纽带,将三海联结起来。
中南海——金鳌玉蝀桥桥东西有华表对峙,东曰玉蝀,西曰金鳌。
金鳌玉蝀桥以南为中海,再南为南海,现合称中南海。
中海——水云榭中海主要建筑有水云榭,为水中凉亭。
此外还有“春耦斋”、“紫光阁”、“蕉园”等。
南海——瀛台南海主体建筑为瀛台。
有翔鸾阁、涵元殿、蓬莱阁(香扆殿)、迎风亭等建筑,为清避暑之处。
水边堆叠奇石,种植花树,层岩小壑,委曲曼回,寥渚芦湾,参差掩映,亭台楼阁,拥水而居,秀美怡人。
金鳌玉蝀桥头东北侧为著名的北海团城。
上有承光殿、玉瓮、玉佛、古树、镜澜亭、朵云亭等文物古迹,结构紧凑而古朴。
人们登上团城,可以俯瞰南、中、北三海的风光。
北海、西海子、北海公园北海,明清称西海子,现为北海公园。
北海以白塔为中心,塔下为永安寺,亭阁殿堂分布四周,造成无数景区,或环流水,或堆假山,或植花栽树,曲径通幽,引人入胜。
北海南部的琼华岛、岛上的白塔、白塔东面的琼岛春阴,北面的漪澜堂,白塔山西坡上的悦心殿、阅古堂,北海东岸的画舫斋、濠濮间,北海北岸的静心斋、五花亭、九龙壁等景点,各有不同的用场。
因用场不同,艺术处理也不一样。
北京北海琼华岛二、圆明园北京西郊的“圆明园”,乃是集中了中西建筑艺术之大成的皇家苑囿,被视为“万园之园”,内藏四库全书及其它各种珍宝,可惜1860年毁于英法联军之手,非抢即烧,几天之内变成了一片瓦砾,是对中国文化的一场空前浩劫。
雨果痛斥为强盗行径。
此外如长春园、万春园、静明园、静宜园、清漪园、绮春园、南苑等,也未能完整地保存下来。
第七章 明清时期的园林
• • • • •
勤政殿,北堤; 瀛台(南台)四进院落,中轴对称 勤政殿之西,丰泽园、春藕斋、大圆镜中寺 勤政殿之东有淑清院,有江南园林的意趣。 乾隆时期对西苑进行大规模改建,改建重点 在北海。
13
1949年后,中南海成为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 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驻地 和部分国家领导人居住的地 方,老式建筑多处被拆除或 改建。入住中南海的多为重 要的领导人物,如毛泽东、 华国锋、邓小平、江泽民、 胡锦涛等。因此,中南海成 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高 层的代称。中南海目前不对 公众开放参观。
突出于东岸的半岛,把原来的土筑高台改为砖砌城墙的 “团城”;横跨团城与西岸之间水面上的木吊桥改建为大 型的石拱桥“玉河桥”。
9
• ⑵往南开凿南海,扩大太液池水面,奠定了北、中、南三 海的布局; • ⑶在琼华岛和北海北岸增建若干建筑物,改变了这一带的 景观。 • 嘉靖(1522-1566)、万历(1573-1620)两朝,陆续在中
11
(二)清代
• 经历了辽、金、元、明、清五个朝代。
• 顺治(1651),毁琼华岛南坡诸殿宇改建为永安 寺,山顶建喇嘛塔“小白塔”;
• 康熙年间,南海南台作为日常处理政务、接见臣 僚和御前进讲、耕作“御田”的地方,因而进行 了较大的改建和扩建。叠山工程由张然主持。南 海的北堤上加筑宫墙,把南海分隔为一个相对独 立的宫苑区。
6
故宫平面图
前三殿和后三宫是世界 上现存规模最大、布局 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7
8
二、西苑
• (一)明代
• 元代太液池的旧址,是明代大内御苑中规模最大的一处。
• 明初,西苑大体上保持着元代太液池的规模和格局。 • 天顺年间(1457-1464)进行第一次扩建。 • 扩建工程包括三部分内容: • ⑴填平圆坻与东岸之间的水面,圆坻由水中的岛屿变成了
中国古典园林史元、明、清皇家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史元、明、清皇家园林●一、总说●1. 元明清初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元明清初是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期的第二阶段,上承两宋第一阶段又有所发展●(1)皇家园林规模宏大,皇家气派又见浓郁,吸收江南私家园林的养分●(2)士流园林全面“文人化”●(3)在某些发达地区,公共园林已经比较普遍●(4)造园家与造园理论著作出现,民间造园活动频繁,文人广泛参与造园,成为江南民间造园艺术成就达到高峰的另一个标志●(5)写意山水园进一步发展●2. 元明清初的造园家与造园理论著作●造园家●1. 缩移摹拟:张南阳、戈裕良●2. 平岗小坂:张南垣、张铖、张然●计成:文人的工匠化●造园理论著作●1. 明·计成《园冶》●是一部全面论述江南地区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种局部、细部处理的综合性著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术与艺术相结合●不仅是系统论述江南园林的一部著作,也是一部很好的课徒教材●世界造园名著之一●第一卷●(一)兴造论●泛论造园要旨,是全书的总纲●提出造园的一个先决条件:有能够主持其事、内行的造园家●好的园林评判标准:“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因、借是手段,体、宜是目的●(二)园说●提出两个规划设计原则:一、景到随机;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第一篇:相地●可选择的地段:山林地、城市地、郊野地、村庄地、宅旁地、江湖地;山林地最好●第二篇:立基●即园林的总体布局●第三篇:屋宇●即园林建筑●第四篇:装折●即装修●第二卷●栏杆●第三卷●第一篇:门窗●第二篇:墙垣●第三篇:铺地●第四篇:掇山●第五篇:选石●第六篇:借景●计成非常重视借景,认为是“园林之最要者”●提出“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五种借景方式: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2. 明·文震亨《长物志》●共12卷,其中室庐、花木、水石、禽鱼四卷与园林关系最大●(1)“室庐”卷●对建筑类型与装修提出雅、古两个标准,建筑设计应“随方制向,各有所宜,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宁俭无俗”●(2)“花木”卷●描写了42种园林常用观赏树木与花卉●(3)“水石”卷●“石令人古,水令人远”;提出叠山理水的原则:“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4)“禽鱼”卷●3. 清·李渔《一家言》(又名《闲情偶寄》)●(1)一拳代山,一勺代水●(2)窗栏提出“尺幅窗,无心画”●(3)山石推崇“以质胜文,以少胜多”●补充:尺幅窗无心画●清·李渔《一家言》在窗栏一节中指出开窗要“制体宜坚,取景在借”,借景之法乃“四面皆实,唯虚其中”,就是所谓“框景”的做法,李渔称之为“尺幅窗,无心画”,意在强调通过框景,将园外之景借入园内●清中叶清末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清中叶清末是中国古典园林全部发展历史一个终结时期,取得了辉煌成就,同时也暴露出封建文化的末世衰颓迹象●(1)皇家园林●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波折,侧面反映了中国封建王朝的末世盛衰消长●乾嘉时期,达到了后期历史上的高峰境地●(2)私家园林●形成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地方风格鼎峙的局面●(3)公共园林●有了长足发展,但多半处于自发状态●(4)“娱于园”倾向显著●园林由赏心悦目、陶冶性情为主的休憩场所,转为多功能的活动中心●过分追求形式美和技巧性●(5)造园理论停滞不前●(6)西方园林文化开始进入中国●二、大都、北京都城规划●1. 元大都的都城规划●(1)元大都的都城规划●三套城垣、宫城居中、中轴对称●前朝后市,左祖右社●(2)供水系统●西北郊的玉泉山泉水,供应宫苑用水●昌平神山白浮泉水●2. 明清北京的都城规划●供水系统●引玉泉山之水,一股南流入太液池供给宫廷御苑用水,另一股东南流入通惠河●三、元、明、清的皇家园林●(一)元、明、清大内御苑:西苑●1. 西苑(元)●(1)“一池三山”模式●一池:园林的主体“太液池”,太液池水面遍植荷花●三山:万岁山、圆坻、屏山●(2)太液池中最大的岛屿●金代的琼华岛——>万岁山●保持金代摹拟艮岳万岁山的旧貌●(3)太液池中其余二岛●均较小,圆坻为土筑高台;屏山最小,上植木芍药●2. 西苑(明)●即元代太液池旧址,是明代大内御苑中规模最大的一处,占皇城面积三分之一●明代天顺年间扩建(与元代相比的变化):●(1)圆坻:●填平圆坻与东岸之间水面,岛屿——>半岛●土筑高台——>砖砌城墙“团城”●与西岸之间的木吊桥——>玉河桥(石桥)●(2)增加南海●扩大太液池水面,奠定了北、中、南三海布局●(3)西面兔园为制高点●3. 西苑(明后期)●(1)水面占二分之一,水域包括北海、中海、南海;北海种植荷花,南海芦苇丛生●(2)北海中有大岛琼华岛,琼华岛南端太液桥与团城相连,桥南北两端建牌楼“堆云”、“积翠”,故命“堆云积翠桥”●(3)团城西面大型石桥,桥东西两端建牌楼“金鳌”、“玉蝀”,故名“金鳌玉蝀桥”●(4)南海中堆筑大岛“南台”●4. 西苑(清初)●(1)毁琼华岛南坡殿宇改建为佛寺永安寺,山顶建“小白塔”,琼华岛又名“白塔山”●(2)张然主持改南台为瀛台●5. 西苑(清乾隆)●改建最大的一次,重点在北海●陆地面积缩小,建筑面积增大,水面占三分之二●改建后主要形成琼华岛景区、濠濮间—画舫斋景区、园中之园—静心斋景区●(1)琼华岛景区●岛、桥、城轴线关系的确立●堆云积翠桥南北两端分别与团城、琼华岛对中,加强了岛、桥、城的轴线关系●琼华岛东、西、南、北四面因地制宜创设不同景观:●a. 南坡●南坡的永安寺,是一组布局对称均齐的山地佛寺建筑群,具有明显中轴线,构图严谨,具有皇家气派●b. 西坡●地势陡峭,建筑物体量小,依山就势●总体随宜高下曲折●着重创造山地园林的气氛●乾隆《塔山西面记》●c. 北坡●上部体现山地景观●下部建弧形廊●d. 东坡●已植物为主,建筑比重最小●半月城上可远眺北海东岸、钟鼓楼及景山之借景●(2)濠濮间—画舫斋景区●a. 第一部分●位于水系南端,筑土为山,爬山廊串联●b. 第二部分●是以水池为主体的小园林濠濮间●c. 第三部分●位于石坊以北,平地筑土山如岗坞丘陵状●d. 第四部分●即画舫斋,是一组多进院落的建筑群●总结●四个部分自南而北依次构成山—水—丘陵—建筑的序列,是一个富于变化、有起结开合韵律的空间序列,把自然山水风景缩移摹拟●(3)园中之园—镜清斋(清乾隆为镜清斋,光绪改为“静心斋”)●小中见大,咫尺山林●a. 总体布局●主要部分靠北,是一个以假山和水池为主的山池空间●以静心斋为正厅,是私家园林典型的“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的布局方式●山池空间南面和东南面分布四个相对独立的小庭院空间●b. 小中见大的空间处理手法●放收放的空间序列●多层次空间的处理●主轴空间的对比:以四个小空间突出主空间之大●c. 主次轴线的控制●沁园廊为构图中心,与正厅静心斋构成南北的主轴线●枕峦亭东面的汉白玉小石拱桥,构成东西的次轴线●d. 园林小环境的营造●e. 园中借景●叠翠楼上可极目远眺园外的什刹海和北海的借景●f. 四个小庭院的处理手法(小中见大)●除方整水院外,园内另外三个小庭院罨画轩、抱素书屋、画峰室,均以水池为中心●(二)明大内六苑●明大内御苑共六处:御花园、慈宁宫花园、万岁山、西苑、东苑、兔园●1. 西苑(见前面)●2. 御花园●(1)地理位置●紫禁城中轴线的尽端,前宫后苑●(2)总体布局●平面略成方形,建筑为主,呈中轴线对称格局●(3)建筑●主次相辅,左右对称,虽左右对称而非完全均齐●采用烘托、反衬手法●(4)园路●纵横规整的几何式布局●(5)植物●山池花木配置比较自由随宜,仅作为点缀●(6)假山●稍欠考虑●3. 东苑●其在皇城东南,又名“南内”●是一处富于天然野区、以水景取胜的园林●4. 兔园●(1)地理位置●在西苑之西、皇城西南隅,在元代“西御苑”基础上改建而成●(2)布局●布局规整,有明确的中轴线●(3)山顶的清虚殿,是皇城内一处制高点●5. 万岁山(景山)●(1)地理位置●位于紫禁城之北、皇城中轴线上●(2)布局●对称均齐式布局●(3)有山道可登临,每年重阳节皇帝登高的地方●6. 慈宁宫花园●是皇太后、皇太妃的居所●(1)布局●平面为长方形,中轴对称格局●(2)建筑布置●建筑密度较低,主次相辅、左右对称的格局●(3)园路布设●纵横均齐的几何式,是极少见的规整式庭院●(4)庭院空间●开朗●(三)清中叶清末大内御苑●1. 建福宫花园●(1)总体布局●非均齐对称,主辅分明,中轴线突出●(2)建筑格局●三个院落南面为园林主要部分,居中偏北的延春阁为主体建筑物●(3)造园特色●没有水景,是以山石取胜的旱园,建筑密度较高,大量使用空廊联系各殿宇●2. 宁寿宫花园●(1)造园特色●总体规划采取横向分割为院落的方法,弥补了地段过于狭长的缺陷●有明显中轴线但并非一气贯穿南北纵深,院落错开少许,错中的做法●五进院落各有特色,互不雷同,步移景异●建筑物命名如遂初堂、符望阁、倦勤斋等,直接反映乾隆归政的愿望●(2)不足之处●建筑过密,比较壅塞●(3)五进院落●第一进:建“流杯渠”,寓意“曲水流觞”●第二进:三合式住宅院落●第三进:建三友轩,取“岁寒三友”之意●第四进:主体是两层的符望阁(借景)●第五进:正房是倦勤斋●(四)清代的北京西北郊皇家园林集群●康熙时的北京西北郊●按地貌景观的特色可分为三大区,西区以香山为主体,中区以玉泉山、翁山和西湖为中心的河湖平原,东区即海淀镇以北●香山行宫—静宜园,作为临时驻跸的行宫御苑●玉泉山以泉水著称●明清第一座离宫御苑——畅春园●明清第二座离宫御苑——避暑山庄●清代第三座离宫御苑(北京西北郊第二座离宫御苑)——圆明园(雍正扩建)●畅春园、避暑山庄、圆明园是清初的三座大型离宫御苑,集中反映清初宫廷园林艺术的水平特征●乾隆时的北京西北郊●乾隆十六年,在圆明园东面建成长春园、东南面建成绮春园,至此圆明三园形成●乾隆二十九年,清漪园建成,至此三山五园形成●三山●万寿山、香山、玉泉山●五园●圆明园(人工山水园)●畅春园(人工山水园)●香山静宜园(天然山地园)●玉泉山静明园(天然山水园)●万寿山清漪园(天然山水园)●三山五园汇聚了中国风景式园林的全部形式,代表后期中国宫廷造园的精华,是历史上罕见的皇家园林特区●(五)北京西北郊的三山五园●1. 香山静宜园(行宫御苑)——清乾隆年间●静宜园是香山行宫,位于香山的北坡,包括三个景点:香山寺、西山晴雪、见心斋●(1)香山寺●是著名的古刹,静宜园内最大的寺院●(2)西山晴雪●是燕京八景之一;一说是静宜园冬天的雪景,另一说是指千树万树梨花盛开时,好像白雪覆盖山上一样●补充燕京八景●居庸叠翠、玉泉垂虹、太液秋风、琼岛春萌、蓟门飞雨、西山晴雪、卢沟晓月、金台夕照●(3)见心斋(园中之园)●总体布局●顺应地形、划分为东、西两部分●东半部以水面为中心,建筑围合水景;西半部为三合院●理水●东半部水面呈椭圆形,西北角延伸出曲尺形水口,宛若源头疏水无尽之意●建筑●东半部的正厅见心斋坐西朝东●西半部建筑集中,正厅正凝堂与东面的见心斋和西面的方亭构成一条东西向的中轴线●三合院北侧为畅风楼,是全园制高点,也是观景点●●2. 玉泉山静明园●以山景为主、水景为辅;前者突出天然风致、后者着重园林经营●1. 总体布局●山嵌水抱,山景为主●五个不同性格水景园以水道连缀:含漪湖、玉泉湖、裂帛湖、镜影湖、宝珠湖●2. 分区规划●全园可分为三个景区:南山景区、东山景区、西山景区●(1)南山景区●a. 南山景区是全园的建筑精华荟萃之地●b. 山的主峰与其西南面的侧峰构成客山拱伏,主山始尊的呼应关系;遮挡西北风,形成小气候●c. 湖中三岛为“一池三山”格局;乐成阁与湖南岸宫廷区建筑群形成南北中轴线●d. 居中的玉峰塔是仿镇江金山寺塔的形制;玉峰塔是全园制高点,与南侧峰顶的华藏塔、北侧峰顶的妙高塔,成犄角之势●(2)东山景区●a. 包括玉泉山的东坡和山麓●b. 重点在镜影湖,呈狭长形●c. 山地建筑不多,主要为北侧峰顶的妙高寺;位于马鞍形山脊的最低处的景点峡雪琴音,是观景的好去处●(3)西山景区●a. 即山脊以西的全部区域●b. 山西麓的开阔地段建置最大的一组建筑群,包括道观、佛寺、小园林●c. 含漪斋之西即园之角门,泉水在此穿水门而汇入玉泉水系●补充●a. 玉泉山的泉水●被誉为“天下第一泉”●三组泉眼●最大的一组泉眼是玉泉,以玉泉而得名的玉泉垂虹为元、明以来的燕京八景之一●另一组泉眼是裂帛泉,在山的东南麓●第三组泉眼是龙泉,在山的东面●c. 玉峰塔影得之于江南风景的启迪●d. 玉泉山的佛寺景观●摹拟中国历史上名山藏古刹的传统而创造一个具体而微的园林化山水风景名胜区●3. 畅春园●(1)总述●明清以来第一座离宫御苑,建在明代皇帝李伟的别墅“清华园”的废址上●是一座大型的人工山水园●明清以来首次较全面地引进江南造园艺术的皇家园林●江南叠山名家张然主持叠山工程●园林景观以植物为主调●(2)宫廷区●位于南面偏东,中轴线左右对称格局●(3)苑林区●以水面为主体的水景园●水面以岛堤划分为前湖和后湖两个水域,外围环绕河道●(4)苑林区建筑布局●建筑布局疏朗,按纵深(东、中、西)三路布置●(5)西花园是畅春园的附园●园内大部分为水面,穿插以大小岛堤●4. 圆明园(圆明三园)●圆明园(雍正时期)●是北京西北郊的第二座离宫御苑,,也是清代的第三座离宫御苑●宫廷区●共三进院落,第一进为大宫门、第二进为二宫门出入贤良门,第三进为正殿正大光明殿(皇帝上朝听政的地方)●筑山●西北角的紫碧山房,堆筑有全园最高的假山,是昆仑山的象征●理水●水自西北角流向东南角,正合于堪舆家所确认的天下山川之大势●圆明园(圆明三园)(乾隆时期)●圆明园包括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又叫做圆明三园●乾嘉两期是圆明三园的全盛时期,规模在三山五园中居于首位,内容丰富也为三山五园之冠●是平地造园的杰作,体现了“小中见大,咫尺丘壑”的筑山理水之法●集中国古典园林平地造园的筑山理水手法之大成,被称为“万园之园”●(1)布局特色●园中有园的集锦式规划布局●成组的建筑群和能成景的个体建筑共123处,其中圆明园69处、长春园24处、绮春园30处●(2)理水●圆明三园都是水景园,园林造景大多以水面为主题,因水而成趣●环绕的河道把大小水面串联为一个完整的河湖水系,构成全园的脉络和纽带●(3)叠山●叠山占全园面积的三分之一●叠山与水系相结合,把全园划分为山复水转、层层叠叠的近百处自然空间●“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4)建筑●建筑与园林自然环境比较协调●室内装饰、装修和陈设非常富丽堂皇●(5)植物●以植物为主题命名的景点很多●如:杏花春馆的文杏、武陵春色的桃花、天然图画的竹林、洞天深处的幽兰●A. 圆明园●(1)宫廷区●共三进院落●(2)九州景区(后湖景区)●九州清晏●是最大的一处景点,这九处景点呈九岛环绕的布局,是“禹贡九州”的象征,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寓意●茹古涵今●建筑围合庭院;论古今、谈诗作画●坦坦荡荡●模仿杭州的玉泉观鱼●从后湖的天然图画,透过隔湖西岸的坦坦荡荡,能看到园外万寿山后山借景●杏花春馆●观花场所,因地随形布局●上下天光●取法于云梦泽之景●慈云普护●天台山的缩写,寺庙园林●碧桐书院●读书场所●天然图画●从后湖的天然图画,透过隔湖西岸的坦坦荡荡,能看到园外万寿山后山借景●镂月开云●观牡丹花之地●(3)福海景区●以福海为中心的大景区,一池三山格局(三岛串接)●(4)北部景区●万方安和:呈卍字形●武陵春色:表现陶渊明《桃花源记》所描写的场景●鸿慈永祜:标榜孝心●西部景区(集锦式散点区)●B. 长春园●(1)人工喷泉●当时叫做“泰西水法”或“水法”,共三组●(2)西洋楼景区●造园手法●一反中国园林的传统,突出表现了欧洲勒诺特式的轴线控制,均齐对称●建筑风格:巴洛克风格●历史意义●西洋楼是一座欧式宫殿和园林,体现欧洲园林对中国的影响●是欧洲和中国园林体系结合的首次尝试,体现中西文化的交流●植物配置●采用欧洲规整式园林的传统手法,如整齐的绿篱●园林小品●中国色彩较重,如水法运用中国宝塔的形式●C. 绮春园●具有水村野居的自然情调●补充:圆明园中小园林的主题取材●(1)摹拟江南风景的意趣●(2)借用前人的诗、画意境●“夹镜鸣琴”(福海景区)取李白“两水夹明镜”诗意●“武陵春色”取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内容●(3)移植江南的园林景观,有些小园林甚至以江南某园作为蓝本●“四宜书屋”模仿海宁“安澜园”●“小有天园”模仿杭州小有天园●“狮子林”模仿苏州狮子林●“如园”模仿南京瞻园●(4)再现道家学说中的仙山琼阁、佛寺所绘的梵天乐土的形象●方壶胜境●(5)运用象征性寓意的方式来宣扬有利于帝王封建统治的意识形态●“九州清晏”寓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鸿慈永祜”标榜孝行●(6)以植物为主要内容,或突出某种观赏植物的形象、寓意●杏花春馆的文杏●武陵春色的桃花●镂月开云的牡丹●天然图画的竹林●5. 清漪园(颐和园)●(1)在北京西北郊修建清漪园的原因●实际原因●a. 圆明园、畅春园为平地起园,无自然山水基础,虽有写意缩移摹拟江南水乡风姿,仍缺少身临其境之感;静宜园为纯山地园林;静明园缺少大水面●b. 西湖为西北郊最大水面,稍加改造可成为天然山水理想建园基地●c. 该基地位于圆明园、静明园之间,三者可连贯为一个整体,一园建成,全局皆活●d. 清漪园可完全按照乾隆的意图修建●借口●为母后祝寿,同年将翁山改为万寿山●西北郊水系整理工程,开源节流,增加西湖蓄水能力,改善山水格局●(2)乾隆时的北京西北郊水系整治工程●开源节流:扩大昆明湖(蓄水库)、增加养水湖、高水湖(辅助水库)●疏浚长河,北京西北郊形成了以玉泉山、昆明湖为主的一套完整可控制调节的供水系统●(3)清漪园结构(模仿西湖建造)●清漪园包括宫廷区、前山前湖景区(占88%)、后山后湖景区(占12%),以贝阙——赤城霞起为分割线●A. 前山前湖景区●水体布局●湖面分为三块水域●一池三山格局●一池:昆明湖●三山:西部水域的“治镜阁”、“藻鉴堂”,东部水域的“南湖岛”●颐和园是中国最后一座一池三山仙苑式皇家园林,也是硕果仅存的一个●湖面另有三个小岛●小西泠、知春亭、凤凰礅●建筑布局(屋包山处理手法)●主轴●佛香阁主体建筑群;智慧海——佛香阁——排云阁●次轴●西侧宝云阁(五方阁)——清华轩●东侧转轮藏(湖山碑)——慈福楼(介寿堂)●辅助轴●云松巢——寄澜亭●写秋轩——秋水亭●●意图●第一自中轴线向两侧逐渐减少建筑密度和分量,出现虚实变化,运用“正变虚实”的手法逐渐减弱左右均齐的效果●第二自中心向左右的“退晕式”的渐变,烘托中轴线的突出地位●造景手法●a. 反衬烘托的手法●东西两侧零星分布的景点烘托中央建筑群,凸显皇家气派●b. 借景的手法●西面山脊尽端的湖山真意,可俯瞰玉泉山、养水湖、高水湖的借景●东侧山脊尽端的昙花阁,既是点景建筑,又可俯瞰圆明园、畅春园的借景●c. 对景的手法●昆明湖东水域南湖岛北侧望蟾阁摹拟黄鹤楼,与佛香阁呼应成对景●d. 意境的含蕴●南湖岛平面形如满月,结合岛上建筑命名望蟾阁、月波楼等,是以月宫仙境作为意境主题●B. 后山后湖景区●即万寿山北麓,整体环境幽闭●建筑布局●建筑布置随宜,惠山园、霁清轩是典型的园中之园●(4)清漪园建成后的北京西北郊●静宜园的宫廷区、玉泉山主峰、清漪园的宫廷区,构成一条东西向的中轴线,把三山五园串联为一个整体的园林集群●一园建成,全园皆活●●(5)颐和园(光绪年间)●颐和园沿袭清漪园的规划格局不变●重建●按原状修复,如勤政殿易名仁寿殿●改建,望蟾阁改为单层的涵虚堂●扩建●增建●沿湖三面加筑宫墙,园内园外浑然一体的恢宏气势有所削弱●植物配置大体保持原貌●(6)园中之园——惠山园(乾隆)—>>谐趣园(光绪)●惠山园(模仿寄畅园)●a. 选择与寄畅园相似的建园基址●b. 寄畅园内的土石假山宛若园外真山的余脉,惠山园也有类似情况(建在万寿山东麓,与万寿山气脉相连)●c. 都以水面为构图中心,知鱼桥(惠山园)与七星桥(寄畅园)的位置走向相同,有水尾●d. 寄畅园建筑疏朗,以山水林木之美取胜,惠山园也具备这样风格,成为当时清漪园内最富于江南情调的园中之园●谐趣园●建筑比重增大●增加庞大的建筑涵远堂,打破了建筑的疏朗●建筑用游廊串联●可取之处●建筑秩序感强,建筑虽多但不流于散乱●涵远堂——饮绿亭构成南北主轴线,往北延伸到小园林“霁清轩”●(六)避暑山庄(明清以来第二座离宫御苑)●1. 避暑山庄选址的特点●(1)几乎包含了全部天然山水的构成要素(山、水、平原)●起伏的峰峦、幽静的山谷、平坦的原野、大小溪流和河湖罗列●(2)由于地形地貌形成了三大景区的格局,彼此之间互为成景,能发挥出画论中高远、深远、平远的观赏效果●山岳景区、湖泊景区、平远景区●(3)狮子河北岸的远山层峦叠嶂,武烈河东岸一带多奇峰异石,提供很好的借景条件●(4)水景形式多,提供场地水源,构成完整的水系;水是最精彩的一部分●(5)西北的山岭挡住了冬季寒风侵袭,创造了冬暖夏凉的优越小气候条件●(6)山岭、平原、湖泊三者的关系,体现了“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原则,整体的布局烘托出帝王之居的磅礴态势●2. 避暑山庄的特点●(1)总体布局●是清代皇家园林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占地564公顷●总体布局为前宫后苑●宫廷区●正宫、松鹤斋、东宫●苑林区●山岳景区、湖泊景区、平原景区●●(2)宫廷区●最后一进院落为万壑松风,地势陡然下降约6米,举目北望,苑林区景观尽收眼底●从封闭的宫廷区到苑林区,豁然开朗的“欲放先收”的手法●(3)苑林区——湖泊景区●面积不到全园六分之一,却集中了一半以上的建筑,是全园精华所在●采用堤岛划分形式●以江南水乡河湖为创作蓝本,具有浓厚的江南水乡情调●完全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地●整个湖泊以洲、岛、桥、堤划分为若干水面,有大小岛屿8个●金山亭为总览全局的重点,发挥点景和观景作用●金山亭与山岳景区的“南山积雪”、“北枕双峰”呼应成对景●金山为一个小岛,采用“屋包山”的做法●三条游览线路(定观与动观相结合的组景方式)●东路:卷阿胜境殿——水心榭——文园狮子林——戒得堂——金山亭●中路:万壑松风——芝径云堤——如意洲——烟雨楼●西路:岫云门——驯鹿坡——文津阁●(4)苑林区——平原景区●建筑物很少,主要为四个亭子●莆田丛樾●濠濮间想●莺啭乔木●水流云在●(5)苑林区——山岳景区●建筑布置不求其显但求其隐,不求其密但求其疏朗,突出天然野趣●对景●南山积雪(与金山亭对景)●北枕双峰(与金山亭对景)●借景●四面云山(远借园外自然山景,远借外八庙之景)●锤峰落照(远借园外自然山景,远借外八庙之景)●(6)象征寓意●湖泊景区象征江南情调●平原景区象征塞外风光●山岳景区象征北方名山。
8 第六章 元明清时园林
第三节 小结
• 一、士流园林的全面文人化; • 文人园林涵盖了民间的造园活动,使私家园林 达到艺术成就的高峰;市民园林兴盛起来,并 产生了各种地方风格 • 二、出现一批优秀的造园家,并有理论著作; • 三、园林创造更注重技巧—积极、消极; • 四、皇家园林规模又趋于宏大,并充分吸收江 南私家园林的养分; • 五、公共园林更加普遍。
李园壮丽,米园曲折;米园不俗,李园不酸 • 8、勺园
• 园主人米万钟为明末著名 诗人、画家和书法家。 • 规模较小,以水取胜,景 点多变,成堤环水抱形势 • 建筑物外形朴素 ,并接近 水面
• 植物与地形配合形成若干 群组 • 充分考虑借景—西山
• 几个楼台游不尽,一条沚水乱相缠 • 亭台到处皆临水,屋宇虽多不碍山 • 更喜高楼明月夜,悠然把酒对西山 • 先生亦动莼鲈思,得句宁无赋水山
钦安殿
供奉道教神像的地方 院墙较矮,突出大殿作为全园的构图中心
平面十字形, 上圆下方 基座四周围以 汉白玉石栏杆 门窗朱油彩绘 黄琉璃瓦攒尖 屋顶
千秋亭
绛雪轩梁坊为绿色竹纹彩画,门窗为楠木本色, 朴素雅致
堆秀山与御景亭
建筑布局在保证中轴对称原则前提下尽量在体形、 色彩、装饰、装修等予以变化
4、万岁山(景山)
复习题
• 1、元、明、清初时期著名的园林有哪些? • 2、简述元、明、清初时期园林的主要特点。
• 3、简述“三山五园”的名称和分类
• 4、举例简述私家园林形成的不同地方特色
• 5、简述寄畅园的造园特色。
山池花木为点缀供奉道教神像的地方院墙较矮突出大殿作为全园的构图中心千秋亭平面十字形上圆下方基座四周围以汉白玉石栏杆门窗朱油彩绘黄琉璃瓦攒尖屋顶绛雪轩梁坊为绿色竹纹彩画门窗为楠木本色朴素雅致建筑布局在保证中轴对称原则前提下尽量在体形色彩装饰装修等予以变化位于紫禁城之北皇城的中轴线上园林采用均衡对称的布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明请时期皇家园林各论
•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要介绍元明清时期 皇家园
林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御苑。
• 大内御苑:西苑、御花园; • 行宫御苑:清漪园(颐和园); • 寓宫御苑:圆明园、承徳避暑山庄。
元明请时期皇家园林各论
(一)西苑 • 北京城内紫禁城西侧的三海,最早是金中都 4北郊
封建都城规划的“前宫后苑”传 统^格^局。
卫星拍摄的紫禁城及御龙园位置示意
元明请时期皇家园林各论
• 为显示皇家气派,御花园产整 中又
富有浓郁的园林气氛:园 路布设呈 规整的几何式,山池 花末仅作为建筑的陪衬和庭院 的 点缀。
0 □
1承光门 2 钦安殿 3天 一门 4延晖 阁 5位育斋 6澄瑞亭 7 千秋亭 8四 神祠 9鹿囿 10养性斋 II井亭 12绛管轩 13万春亨 14浮碧平 15摘藻堂 >6御景亭 17坤宁门
6 ____________________F
元明请时期皇家园林各论 清漪园是一座以万寿山、昆明湖为主体的大 型天 然山水园。 万寿山东西长约1000米,山高出地面60米。 昆明湖南北長1930米,东面最宽处1600米, 在 清代皇家诸园中算最火的水面了。
乾隆时期南漪园总平面图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
元明请时期皇家园林各论
• 清漪园万寿山前山 以
松柏类为主;
• 后山以松柏类间植 间I
观叶树种为主,以 突出季相变化。
元明请时期皇家园林各论
这一讲就介绍到这。 谢谢大家。
Google地图呈现的现今北海公园
元明请时期皇家园林各论
琼华岛约6.6公顷,东西250米,南北 300 米,高28米。
北坡叠石成洞,汴梁艮岳运来太湖石点 缀 岛上。长廊与喇嘛庙间的山坡上建有 许多亭廊轩馆。
季着琼岛春阴碑西南,沿坡而建的建筑
1冰安^!lin 2■缺轮般4皆安威5-WMJK &日壻7•静想升8-tt L* 9-氐MB: 10・1•青室11-房 成12•琳光殿B HMH 14 *W H.採山亭17.附古堂 18•亩姜室1牝分京阎20.得性楼21.成Mf盘 a-過宁盘2」妬嗯闱24•碧照梭25-WM® MHSE南薦“善歡轩28■愛景亭29.环弊模孙卑I柱花 勸3KMB5 12-琼岛弃阴瑋 13.看画廊34见春亭M.SA®版迎脳亭
折有致,层次深远, 是北京 现存小空间庭院 中难得的 精品。
• 主要建筑有:沁泉廊、 小石
桥、枕峦亭及远处 的叠翠 楼和爬山廊。
镜清斋庭院
元明请时期皇家园林各论
(二)御花园 • 明永乐年间,御花园与紫禁城同建。又 名“后
苑”。面积1.2公顷,约占紫禁城 总面积的 1.7%。 • 御花园的位置是紫禁城中轴线的尽端, 体现了
寓宫大宁宫;
• U元时称为火液池。
元朝时期万岁山和圆坻平面图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
元明请时期皇家园林各论
• 明朝,合北海、中海、南海为三海,称为“西苑”。 • 清顺治八年,在琼华岛万岁山顶建喇嘛白塔,山前建佛寺; • 乾隆建亭榭楼台布满万岁山,池北、池东建造庙宇和庭园
西苑平面图示意图
元明请时期皇家园林各论 • 三海水面各具姿态,是帝王游息、 居住、
处理政务的重要场所。
« 项 ■ 一
清•院本《十二月令图轴》之十二月冰嬉
元明请时期皇家园林各论
元明请时期皇家园林各论
元明请时期皇家园林各论
• 北海总面积约七十公顷,水面 三十九
公顷,布局以池岛为中 心,池周环 以若干建筑。
• 白塔山南,隔水为团城,上建 承光殿
一组建筑群,白塔山北, 隔水建六 组独立的建筑君半。
元明请时期皇家园林各论
清漪园的总体规划是以杭 州 的西湖作为蓝本。
背山面水地,明湖仿浙西。 琳琅三竺字,花柳六栋堤。
--乾隆《万寿山即事》
昆明湖2万寿山3西堤
苏堤
昆明湖与杭州西湖之比较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
元明请时期皇家园林各论
元明清时期皇家园林各论
元明请时期皇家园林各论
后山须弥灵境
②后山后湖景区:占
亭内藻井
五龙亭鸟瞰
元明请时期皇家园林各论
海北岸,成为皇太后夏天避暑、 上 元节燃放焰火、祀奉蚕神、后 妃养 蚕之所。 北海东岸和北岸还有快雪堂、濠 濮 涧、画舫斋和镜清斋苑中之园, 这与 开阔的水面形成对此。
濠濮涧
快雪堂清郎世宁《考贤纯皇后宗蚕图》 台 Nhomakorabea故宫博物院藏
元明请时期皇家园林各论
• 镜清斋的内部空间与景 物曲
全园面积的12%,山 势
起伏火,后湖狭长 景 区以幽邃为基调。
谐趣园
元明请时期皇家园林各论
• 乾隆时期“惠山园”仿寄畅园,从后湖活水, 穿山疏
导成峡谷与水瀑,汇入园内的水池。
元明请时期皇家园林各论
• 后湖中段两岸店铺鳞次栉比,这是“后 溪河买 卖街”又名苏州街,全长270米, 是一个完
整的水镇格局。
乾隆时期琼华岛平面图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
元明请时期皇家园林各论
• 琼华岛喇嘛白塔,是全园 构图
中心、制高点和标志。
• 乾隆时期,琼华岛山北沿 池建
二层楼的弧形长廊, 以衬托白 塔山。
北海四周都能看到白塔山的景色
*, *
元明请时期皇家园林各论 北海北岸,嘉靖二十二年改建 为 五龙亭。五龙亭由五座亭子 组成, 居中的名“龙潭”左为 “澄祥”、“滋香”;右为 涌5而、 浮翠 o
御龙园平面图
天津大学建筑糸《清代内廷宫苑》
-一+
元明请时期皇家园林各论
元明请时期皇家园林各论
• 清漪园,是北京西北郊“三山五园”中最后完成的一座行宫御苑,占地290公顷。 • 1750年,乾隆借为母后祝寿和整治西北郊水系的机会,拓宽昆明湖水面; • 开挖后溪河而形成山嵌水抱的地貌,同时开始了大规模的园林建设,1764年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