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动物疾病学综合实验2015(精)

合集下载

水产动物疾病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水产动物疾病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水产动物疾病学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水产动物疾病学主要研究的是以下哪类生物的疾病?A. 两栖动物B. 水生植物C. 水生动物D. 微生物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水产动物疾病的预防措施?A. 合理投喂B. 定期换水C. 使用抗生素D. 加强水质管理答案:C3. 水产动物疾病学中的“三早”原则指的是什么?A.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B. 早预防、早隔离、早治疗C. 早观察、早诊断、早处理D. 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答案:A4.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水产动物疾病的常见病因?A. 环境因素B. 遗传因素C. 饲料因素D. 重力因素答案:D5. 水产动物疾病中的“白点病”是由哪种病原体引起的?A. 真菌B. 细菌C. 病毒D. 寄生虫答案:D6. 对于水产动物疾病的治疗,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确诊后立即治疗B. 使用广谱抗生素C. 考虑病原体的耐药性D. 遵循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答案:B7. 水产动物疾病学中的“五常”管理指的是哪五个方面?A. 常观察、常检查、常清洗、常消毒、常换水B. 常投喂、常观察、常记录、常分析、常总结C. 常检查、常治疗、常隔离、常消毒、常换水D. 常观察、常投喂、常记录、常分析、常总结答案:A8. 下列哪项不是水产动物疾病的诊断方法?A. 临床观察B. 实验室检测C. 问卷调查D. 病理解剖答案:C9. 水产动物疾病中的“红腿病”主要影响的是哪种动物?A. 鱼类B. 甲壳类C. 两栖类D. 爬行类答案:B10. 下列哪项不是水产动物疾病的治疗原则?A. 对症下药B. 个体治疗C. 群体治疗D. 综合治疗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水产动物疾病的传播途径包括哪些?()A. 水体传播B. 食物传播C. 接触传播D. 空气传播答案:A、B、C12. 下列哪些因素可能诱发水产动物疾病?()A. 水温过高B. 水质恶化C. 饲料不足D. 噪音干扰答案:A、B、C13. 水产动物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哪些?()A. 药物治疗B. 手术治疗C. 物理治疗D. 免疫治疗答案:A、B、C、D14. 下列哪些属于水产动物疾病的临床症状?()A. 皮肤出血B. 呼吸困难C. 食欲减退D. 行为异常答案:A、B、C、D15. 水产动物疾病的预防措施包括哪些?()A. 定期检疫B. 隔离病鱼C. 增强营养D. 减少应激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所有水产动物疾病都可以通过药物治疗。

水产动物病害学

水产动物病害学

水产动物病害学第一篇:水产动物病害学1.水产动物病害学:是研究水产经济动物病害发生的病因,致病机理,流行规律,以及诊断技术,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的科学。

2.发病的原因:A,病原的侵害;B,非正常的环境因素,C营养不良D动物本身先天的或遗传的缺陷,E机械损伤3.水产病害综合预防措施 1)彻底清池2)保持适宜的水深和优良的水质及水色 3)放养健壮的种苗和适宜的安度 4)饵料应质优量适 5)改善生态环境6)操作细心7)经常进行检查8)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防止病原传播9)订立和严格执行检疫制度 10)药物预防 11)人工免疫 12)德育抗病力强的苗种4.病毒的增殖复制步骤:吸附、穿入和脱壳;增殖;装配与释放5.病毒的传播方式: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6.病毒的致病机制:顿挫感染、溶细胞感染和非溶细胞感染病毒感染类型:急性感染、慢性感染、潜伏感染、慢发病毒感染7.细菌的生长繁殖:基本条件:充足的营养物质、合适的酸碱度、适宜的温度、必要的气体环境8.细菌的感染途径:接触感染、创作感染、消化道感染9.细菌的感染类型:隐性感染、潜伏感染、带菌状态、显性感染10.四类型: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毒毒血症11.什么是真菌:真菌的生长繁殖:真菌的致病性:致病性真菌感染,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真菌性中毒12.寄生:有的在某一部分或全部生活过程中,必须生活于另一生物之体表或体内,夺取该生物之营养而生存,或以该生物之体液及组织为食物来维持其本身的生存并对该生物发生危害作用,此种生活方式 13.寄生生活的起源:由共生方式到寄生,由自由生活经过专性寄生到真正寄生。

14.寄主种类:终末寄主,中间寄主,保虫寄主。

15.寄生虫的感染方式:经口感染,经皮感染:(主动经皮感染、被动经皮感染)16.外界环境对寄生虫的影响:水分化学因子的影响,季节变化的影响,人为因子的影响,密度因子的影响,散布因子的影响17.免疫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免疫防御、自身稳定、免疫监视18.免疫细胞的种类:T细胞、B细胞、NK细胞、单核吞噬细胞、其他免疫细胞。

水产动物疾病学综合实验2015

水产动物疾病学综合实验2015

水产动物疾病学综合实验安排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上午现场调查给药方法操作:泼洒法挂袋挂篓口服法鱼苗鱼种检查成鱼检查收集锥体虫并染色染色:锚头鳋、中华鳋、鲺考试下午鱼类甲壳动物病及其病原体的观察收集锚头鳋、中华鳋等成鱼检查收集车轮虫、锚头鳋、中华鳋、鱼虱等收集车轮虫并染色染色交寄生虫染色切片标本水产动物疾病学综合实验指导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水产动物疾病学综合实验是为了满足现代水产养殖行业对生产、培养科研技术操作人员的需要,使学生掌握水产动物疾病学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及社会服务能力,成为水产养殖行业防病治病的技术人才。

2. 通过实验了解水产动物疾病种类及其特点;能较准确地诊断水产动物疾病。

3. 能正确地使用渔药,能有效地防治水产动物疾病。

二、实验内容:1. 现场调查;2. 渔药使用:泼洒法;挂袋挂篓法;口服法;3. 显微镜诊断疾病;4. 寄生虫标本的收集与染色;三、实验操作及其步骤:1.现场调查:池塘是水生动物生存的基础,疾病的发生除了由病原生物直接感染和侵袭外,首先应了解池塘周围的环境和水体物理、化学因素的变化对养殖生物发病的影响。

发病现场的调查可为全面查明发病原因,及时发现和正确判断病鱼提供依据。

①调查发病养殖水体环境和发病史发病养殖水体环境是指养殖水体周围有哪些工厂,工厂是否排放污(废)水,这些污(废)水是否含有对鱼类有毒的物质,是否经过处理后排放等。

同时,还要着重强调调查养殖水体情况,了解放养前清塘的方法、清塘药物的剂量、清塘后放养鱼种的时间、鱼种消毒的药量等。

这些与养殖生物疾病的发生关系较大,同时还应了解养殖水体近几年发生疾病的危害程度,以及所采用的防治方法和效果等。

②了解池塘水质状况水温水温是养殖生物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水温高低与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般病毒性鱼病和细菌性鱼病,在水温为25~30℃时传染性最强,32℃以上和18℃以下时感染减弱。

水产动物疾病学实验指导书

水产动物疾病学实验指导书
2
二、玻璃器皿的清洗方法 (详细内容见《微生物学实验》)
一般包括如下内容: 1.新玻璃器皿的洗涤方法 2.使用过的玻璃器皿的洗涤方法包括 (1) 试管、培养皿、三角烧瓶、烧杯等洗涤。 (2) 玻璃吸管的洗涤 (3) 载玻片与盖玻片的洗涤
三、培养皿的包装
1.培养皿的包装 2.吸管的包装 3.试管和三角烧瓶等的包装
保存,备用。
5
实验三 人工感染试验
一、目的要求 掌握对水产动物人工感染的操作方法。 二、基本原理 将从水产动物病灶部位分离的纯培养,分别接种于新鲜的琼脂斜面上, 28℃恒温培养 16~20h 后,用无菌生理盐水洗下菌苔,制成菌悬液,以 McF3 管(或在显微镜下用血球计数板直接计数,也可用光比浊计数法计数)对菌悬 液浓度进行估算,使得最后菌悬液的浓度为 1~9×108 cfu /ml。后接种到健康 水产动物中,进行感染试验。在试验期间(一般为 1~2 周)观察被感染的水 产动物发病情况是否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旨在进一步确定所分离的细菌是否 为该种水产动物的致病菌。 人工感染试验的接种方法有浸泡、口服、注射、涂抹等。究竟选用哪一种 方法最合适,需要根据不同疾病类型和可能的侵入途径而定。如体表的病,可 采用浸泡法;是体内的病,可采用口服、注射等。本实验着重介绍注射法。
6
为病原菌,会污染环境。 (2)视选择的动物及注射途径之不同而选用不同长短大小的针头,并先
试验是否通气或漏水(由于市售针头大小的编号比较混乱,本实验一般用老编 号或直接用长短表示)。
(3)消毒时将筒心从针筒中拔出,用一块纱布先包针筒,后包筒心,并 使两者在纱布内的方向一致,包好后,置煮沸消毒器中。选好的针头包以纱布, 置煮沸消毒器之另一端。同时放入镊子一把,加入自来水,以淹没注射器为度, 煮沸消毒 10 分钟。

水产动物疾病学 水产动物病理学《病理学》实验方案

水产动物疾病学 水产动物病理学《病理学》实验方案

罗非鱼链球菌病研究的实验方案一、实验流程采集病鱼→观察记录临床症状→分离纯化病原体→病原体的扩大培养→病原体的药敏试验↓动物回归实验↓观察记录临床症状↓病理组织分析二、具体操作步骤1.病鱼录临床症状的观察和记录记录病鱼的活动特征、外观临床症状,解剖后观察内部器官病变特征,拍照。

2. 病原体的分离纯化对具典型细菌性症状的病鱼进行现场分离,取其脑(B)、肝(L)、脾(S)、肾(K),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于BHI固体培养基中,于27-28℃培养箱中培养24-72h,拍照。

将首次分离培养基上数量呈优势的疑似病原菌落进行进一步的分离纯化培养,对其进行革兰氏染色和镜检初步确定其是否为病原菌,拍照。

3. 病原体的扩大培养取上述纯化的菌株单菌落接种于BHI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扩大纯培养。

4. 病原体的药敏试验配置固体培养基→取0.2ml菌液均匀涂布于表面→干燥5mins后每板贴5片药敏试纸,试纸之间距离不小于24mm→反转平板,4℃放30min→37℃中反转培养24h→观察抑菌圈→拍照5. 动物回归实验将扩大培养病原体的病原体经腹腔注射入罗非鱼,6天后开始每天观察发病情况,记录病鱼的活动特征、外观临床症状,解剖后观察内部器官病变特征,拍照。

跟最初的病鱼进行比较,看是否症状一致,如果一致,说明分离到的菌株是致病的病原体,如症状不一致,则病原体分离错误。

6. 病鱼病理组织分析(可选做)取病鱼的病变组织(如皮肤、脑、肝、肾脏、脾脏等)进行病理切片分析,与正常组织对比,拍照,分析病变原因。

三、作业将上述实验流程和实验结果整理,写成一篇课程作业,图文并茂。

附件:石蜡切片的制作方法一、取材用丁香粉麻醉鱼,取病变组织(如皮肤、脑、肝、肾脏、脾脏等),在Bouin 氏液固定8-24小时。

取材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所取材料不宜太大以0.5×0.5×0.2厘米或1.0×1.0×0.2厘米较合适。

水产动物疾病学

水产动物疾病学

水产动物疾病学水产动物疾病学1.水产动物病害学是研究水产经济动物病害发生的病因、致病机理、流行规律以及诊断技术、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的科学。

2.药物:用来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和协助机体恢复正常功能的物质。

3.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主要内容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原理以及机体对药物的影响。

4.药物的作用:是研究药物接触或进入有机体后,促进有机体的组织细胞生理机能、生化过程或形态学上的变化,或抑制和杀灭入侵机体的病原体,补充机体的维生素、激素等的不足,以改变机体的反应性,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等,都属于药物的作用。

5.药物作用的基本形式:1)、兴奋作用:指机体机能活动的增强和提高2)、抑制作用:指机体机能活动的减弱或降低。

6.药物作用的形式:局部作用、吸收作用、直接作用、间接作用。

7.药物的不良反应1)、副反应:指药物在治疗剂量内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2)、毒性反应:指在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久、蓄积过多导致药理作用的延伸和加重而产生对机体的危害性反应。

3)、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指极少数动物个体在应用某药致敏后,再次用该药时发生的一种特殊反应。

4)、继发反应:是指在应用药物治疗后而引起的一种不良后果。

(二重感染)8.剂量:即药物的用量,是决定药物效应的关键因素。

9.无效量:药物的剂量过小,不产生任何效应的量。

10.最小有效量:达到开始出现疗效的量。

11.极量:随着剂量的增加,治疗作用也逐渐增加达到最大治疗量12.最小中毒量:极量在增加,即可引起中毒,最低的中毒量称最小中毒量。

13.致死量:剂量在增加,中毒严重以引起死亡的剂量14.安全范围:药物的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距离。

15.给药方法:遍洒法、悬挂法、浸洗法、浸沤法、涂抹法、口服法、口灌法、注射法。

16.渔药的选择原则:有效性、安全性、方便性、廉价性。

17.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广谱的金属络合剂。

18.疾病产生的三大因素:宿主、病原、环境。

水产动物疾病学实验课程教学探讨与实践

水产动物疾病学实验课程教学探讨与实践
考核评价方式是 否合理 进行 了重新确 定。 在基础性实验 教 学的基础上 , 探索 了综合性 、 开放应用性实 验的开设 。 为了使水 产动物疾 病学 实验 的教学达 到这 一新 型专业
教学 。 对一些体表特征 比较类似的水产动物疾病进行横
向对 比, 从 而提高学生对各类水 产动物疾病 的诊 断和鉴 别诊 断的能力 。由于实验课 的内容生动 , 形象鲜活 , 形式 灵 活多样 ,调动 了学生对该 门实验课 的兴趣 和爱 好 , 并 进一 部巩 固和提升 了学 生的实验课 的理论 知识 。
1 9 8 2
1 0 4
验 阶段 才能完成。 学生 首先进 行的是病原菌的分离培养 及挑 出单 克隆 ,然后 利用 1 6 S r R N A鉴 定法提取 D N A和 P C R验 证 , 再 采用 电泳及测 序分析 结果 , 最后 使用染 色 法( 革 兰氏染 色 ) 进 行细菌的生理生化分析 。 该实验 的四
了坚 实的基础 。
( 三) 综 合 性 实验

实验教学 内容
教学设 计的总体 目标是在 常规实验教学 的基础上 ,
增加综 合性 、 开放性及科研 性实验任务 , 【 1 并 适 应学校 的 】 海洋 资源开 发技术 这一新 型专业 的要求 。 这 主要可 以从
以下 几个1 3 年 6 月
Un i v e r s i t y Ed u c a t i o n J u n e 2 01 3

水产动物疾病学实验课程教学探讨与实践
孟 庆 国
(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 学学院, 江苏省水生甲壳动物病害重点 实验室, 江苏 南京 2 1 0 0 2 3 )
[ 摘 要] 《 水产动物疾病学 实验》 是海洋资源开发技 术专业( 海 洋生物工程与技 术方向) 的核心课程 , 是重要 的专业实验课 。针

实验一 漂白粉有效氯含量的测定 - 网络教学平台

实验一 漂白粉有效氯含量的测定 - 网络教学平台

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水产养殖专业课程教案课程名称:水产动物疾病学实验讲授人:孔祥会2005年12月《水产动物疾病学实验》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名称:水产动物疾病学实验二、预修课程:动物学,水化学,微生物学,鱼类学,生理学三、教学时数:20学时四、使用教材:自编水产动物疾病学实验指导五、考核方式:实验课成绩包括实验操作(50%),实验报告(30%)和平时表现(20%)。

实验一漂白粉有效氯含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漂白粉的性质、用途及作用原理。

2、学会漂白粉有效含氯量的简易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漂白粉主要成分为Ca(ClO)2,遇到水极易分解,形成次氯酸,具有极强的氧化化用,以此杀灭病原体。

Ca(ClO)2,+2H2O → Ca(OH)2+ 2HClO2HClO → H2O+ Cl2由于漂白粉极易氧化分解,为确保药效,在使用之前必须使用对有效氯含量进行测定。

三、实验材料漂白粉,依据测定有效氯含量的设计方法所必需仪器和药品。

四、实验设计1讲解测定漂白粉有效氯含量的意义及必要性,搞清楚测定原理。

2指导学生查阅资料,确定测定方法。

3审阅实验设计方案,开始实验。

4评价采用的实验方法。

五、思考题1. 简述漂白粉的性质、用途及作用原理。

2.计算所测的漂白粉有效氯含量。

附:教师参考的实验方法(一) 蓝黑墨水滴定法(简易法)1实验材料漂白粉,蒸馏水,蓝黑墨水,100毫升的带刻度锥形瓶,50毫升的锥形瓶,玻璃棒,5ml、2ml刻度移液管,托盘天平,吸耳球,药匙。

2实验步骤1. 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测定的漂白粉5克。

2. 取适量蒸馏水将漂白粉溶解,加水定容至100毫升,充分搅拌,静置。

3. 待溶液澄清后,使用5毫升移液管取其上清液逐滴滴入三角锥瓶中,共滴38滴。

记录38滴所用去上清液的毫升数,计算出每一滴上清液所用的毫升数。

4.另取2毫升的移液管吸取少量蓝黑墨水,在管壁内转动弃去。

然后取蓝黑墨水向三角锥瓶中滴定,边滴定边摇动锥形瓶,当溶液的颜色由棕色变黄色后,最后呈稳定的蓝绿色时,记录所用蓝黑墨水的毫升数。

水产动物疾病学复习资料(精)

水产动物疾病学复习资料(精)

水产动物疾病学复习资料(精)水产动物疾病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水生动物疾病充血继发性感染原发性感染开天窗最小有效浓度安全范围继发性感染寄生囊泛池抗生素赤潮二、不定项选择题1、经常提及的“面条虫”是指()。

A 、锚头鳋B 、舌状绦虫C 、中华鳋D 、九江头槽绦虫2、()寄生在草鱼鳃丝上,可见白色虫体悬挂于鳃丝,称作“鳃蛆病”。

A 、鳃隐鞭虫B 、鱼怪C 、大中华鳋D 、锚头鳋3、“打粉病”的病原是()。

A 、嗜水气单胞菌B 、嗜酸性卵甲藻C 、水霉D 、鳃隐鞭虫4、双穴吸虫的囊蚴常寄生在()体内?A 、剑水蚤B 、欧鸟C 、椎实螺D 、鱼5、鲢疯狂病是由于()寄生在病鱼的神经系统而发生的。

A 、鲢碘泡虫B 、艾美耳球虫C 、饼形碘泡虫D 、单极虫6. 海水鱼养殖中,对寄生虫疾病最常用、有效、安全的方法是()A. 抗菌素海水浸泡B. 口服抗寄生虫药物C. 淡水浸洗D. 注射抗病毒药物7、下列病原中()属固着类纤毛虫。

A. 小瓜虫B. 车轮虫C. 本尼登虫D. 杯体虫8、双穴吸虫的尾蚴在()发育成囊蚴。

A. 鸥鸟肠内B. 鱼体肌肉内C. 锥实螺D. 鱼的视觉器官9、四极虫寄生在鱼的()部位。

A. 腹腔B. 胆囊C. 鳃D. 鳍10、一天中最易发生浮头的时间是()A. 中午B. 凌晨C. 傍晚D. 下午11、细菌革蓝氏染色阳性呈()颜色。

A. 红色B. 紫色C. 黄色D. 橙色12、淋巴囊肿病的病原体是()。

A. 细菌B. 病毒C. 寄生虫13、()是淡水养殖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的高峰季节。

A. 春天B. 秋天C. 冬天D. 夏天14、小瓜虫的最适繁殖温度为()。

A. 25-35℃B. 5-15 ℃C. 15-25℃D. 12-18℃15、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混合感染所引起的疾病称()。

A 、单纯感染B 、混合感染C 、继发性感染D 、重复感染16、九江头槽绦虫病主要危害()A 鲢B 鳙C 草鱼种D 鲤鱼17、鳃片指环虫的头部背部有()个黑色眼点。

水产动物疾病学发展及水产动物疾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水产动物疾病学发展及水产动物疾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发生鱼病后,治疗以内服与外用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每半月每亩用二氧化氯100g对水全池泼洒。

另外,乌鳢对硫酸亚铁十分敏感,因此在乌鳢的养殖过程中,要特别慎用或不用硫酸亚铁防治鱼病.水产动物疾病学发展及水产动物疾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于庆华吴翔刘双凤(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分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70)一、水产动物疾病学的发展水产动物疾病学是研究水产经济动物疾病发生的病因、致病机理、流行规律以及诊断技术、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的科学。

它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科学。

一方面,它要以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组织学、寄生虫学、病理学、药理学、流行病学、水环境学等学科为基础;另一方面,它n. All Rights Reserved.要密切结合水产动物养殖生产实践,通过对水产动物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来建立并发展自己的学科体系。

迄今,水产动物疾病学已是一门具有自己明确的研究对象,形成自己的科学理论体系,并且具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思路和解决问题方法的科学。

水产动物疾病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

如果从人类对于水产动物疾病的知识来讲,那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以前。

尤其是对于鱼类病害的知识,在我国不少古籍中都有所描述和记载。

据考证:我国的池塘养鱼开始于殷末期(公元前1142—前1135年)。

从周初到战国,有七百年历史,当时用鱼作祭品和馈赠的礼物,池塘养鱼业逐渐发展起来,生产经验也日益丰富。

春秋末期,大约在公元前460年,范蠡根据当时劳动人民的养鱼经验,写出了《养鱼经》,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养鱼著作。

宋代有关鱼病的资料中,如北宋(960—1127)大文学家苏轼(1037—1101)所著的《物类相感志》中,有“鱼瘦而生白点者名虱,用枫树皮投水中则愈”句。

在明代,淡水养殖已有相当的发展,青鱼、草鱼、鲢、鳙的饲养方法到明末已有较高的水平。

当时,黄省曾的《养鱼经》和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全面地总结了明代和明代以前的鱼种养法及鱼病的预防。

水产动物疾病学

水产动物疾病学

实验一. 对虾瞎眼病观察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认识瞎眼病的发病部位和特征,并了解发病的机理和防治方法。

二.实验的材料与用具1.实验的材料取患有瞎眼病的对虾一只作为本实验的材料2.实验的用具解剖镜一台,显微镜一台,培养皿一只,镊子一把,载玻片和盖玻片各一片,纱布一块,擦镜纸数张。

三.实验具体内容对虾瞎眼病是由非01群霍乱弧菌革兰氏阴性弧状杆菌引起,细菌大小为:0.5–0.8×1.5–3.0微米,单个,有时连成S形,以极生单鞭毛运动。

对虾瞎眼病是河口低盐度养殖对虾的常见病,发生在6月下旬至收获,尤为高温的夏季(7月中旬至9月上旬)为多见,室内越冬中也有发现, 病虾大多在一周内死亡,死亡率一般在10–30%左右。

患了此病的对虾行动呆滞,翘首,不时浮于水面作无方向的狂游,或漂游于水面。

患病对虾眼球肿胀,由黑色变为褐色,进而溃烂,在眼球上形成“白圈”,有的只剩下眼柄,因此叫瞎眼病。

防治方法:a.全池泼洒漂白粉,漂白粉含25%有效氯,浓度为2–3ppm;b.同时在饵料中加入0.1–0.2%土霉素投喂。

四.实验方法及要求1.实验方法a.先用解剖镜观察对虾患病处的特征。

b.用镊子取患处的表皮,放置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2.实验要求a.取病虾标本要及时,不能陈放太久。

b.不能用清水和消毒水清洗,尽量要看到活的细菌。

c.写出观察结果。

实验二. 纤毛虫病观察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要了解纤毛虫形态结构及运动特点,以及病原体的生存条件和防治方法。

二.实验的材料与用具1.实验的材料取患有聚缩虫的病虾(蟹)一只。

2.实验的用具显微镜一台,培养皿一只,镊子一把,载玻片和盖玻片各一片,纱布一块,擦镜纸数张。

三.实验具体内容聚缩虫为固着类纤毛虫,每一个虫体大小基本相同,呈倒钟罩形或高脚杯形,前端形成盘状的口围盘,边缘有纤毛,里面有一口沟,虫体后端有柄,群体生活,常寄生于虾蟹等动物的体表,有不断运动收缩现象。

(精选)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防治

(精选)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防治

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防治实验指导目录实验一疾病常规检查方式与诊断 (1)实验二细菌性、真菌性、藻类性鱼病的病变标本及病原体的观看 (4)实验三单胞菌的人工感染与分离 (6)实验四单殖、复殖吸虫类的观看 (7)实验五甲壳动物病病原体的观看 (9)实验六虾病的观看 (10)实验七线虫类的观看 (11)实验八纤毛虫类的观看 (12)实验九原生虫病及病原的观看 (14)实验一疾病常规检查方式与诊断一、实验目的通过对本实验课的学习,了解常规的肉眼检查和显微镜检查疾病的方式,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做出疾病诊断。

二、实验材料活的或刚死的病鱼。

三、实验方式(1)体外检查1.肉眼检查:观看鱼有无病症、有无大型寄生虫。

并对显现部位、寄生虫的种类、数量等情形作好记录。

2.显微镜检查:对鱼体表要紧部位,如鳃、鳍、体侧刮一些粘液或用剪子下少量鳃、鳍组织,放在滴有一滴蒸馏水的载玻片上,加盖玻片后在显微镜下检查,并做好记录。

(2)体内检查实质器官如肝、肾等组织器官切下一小块,放在干净的两块载玻片之间挤压,组织压碎后移开一块载玻片,在有压碎的组织一片载玻片上加一滴水后,加盖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看,并做好记录。

(3)检查顺序1.体表粘液:目检鱼体双侧,各鳍。

除肉眼可见的病原体及其胞囊外,其中如原虫、吸虫囊蚴等可用解剖刀将体表粘液刮下进行镜检。

2.鳍:将各鳍拉开,目检,或将鳍全数剪下置玻片上逐个进行镜检。

3.鼻腔:先用肉眼观看是不是有大型寄生虫或病象,然后用吸管从鼻孔里吸取少量内含物镜检。

4.鳃:包括鳃的外观形态、颜色,刮取鳃粘液或取鳃丝镜检。

鳃的颜色和各类病象,并把详细观看情形记录下来(左右两边鳃要别离说明),肉眼检查完毕,即用小剪子取一小块鳃组织(检查左右第一、二两片),放在已滴入有适当清水的载玻片上,盖上盖片迅速进行镜检。

检查原生动物后,可把整个鳃放在培育皿里,加入清水,将整个鳃辨逐片剪下,在解剖镜下观看。

观看时用两根解剖针,把鳃丝逐条挑开,认真观看。

水产动物疾病学

水产动物疾病学

疾病是由致病因素作用于生物机体时扰乱了正常生命活动的现象。

此时机体正常平衡遭到破坏,表现为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降低,以及一系列的症状。

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原因致病性刺激缺乏机体所必需的物质条件机体本身:种类、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

外界环境:气候、水质、饲养管理、生物区系等。

疾病的种类根据病原分:生物性:微生物、寄生虫、生物中毒。

非生物性: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物质与条件缺乏。

根据感染情况分单纯感染混合感染原发性感染继发性感染再感染根据症状分;根据病程分一:根据症状分局部性疾病全身性疾病二:根据病程性质分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根据病原分一:由生物引起的疾病微生物引起的: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寄生虫病:原生动物、蠕虫、环节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等引起的疾病由生物引起的中毒二:非生物引起的疾病机械刺激物理性刺激化学性刺激缺乏机体必须的物质和条件疾病的经过和结局一:疾病的经过:潜伏期前趋期充分发展期二:疾病的结局:完全恢复不完全恢复死亡第二节基本病理过程细胞和组织的损伤适应与修复循环障碍炎症肿瘤细胞和组织的损伤萎缩变性坏死萎缩生理性萎缩病理性萎缩:营养不良性萎缩神经性萎缩废用性萎缩压迫性萎缩变性颗粒变性水样变性脂肪变性纤维素样变透明变性粘液样变性淀粉样变色素沉着病理性钙化坏死原因和发病机理病理变化细胞核的变化;是细胞坏死的最主要标志(1)核浓缩:细胞核染色质浓缩,染色加深,核体积缩小,核计减少,核膜皱缩。

(2)核碎裂:核染色质先在核膜处聚集,后崩解成碎粒,以后核膜破坏,染色质碎粒就散在胞浆中。

这种染色质的凝聚及碎裂,实际上就是核酸的凝聚及崩解所造成的形态表现。

(3)核溶解:核染色质嗜碱性逐渐消退、淡染。

1坏死的类型: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坏疽2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溶解吸收分离脱落机化包裹和钙化适应与修复代偿代偿的形式代谢性、机能性、结构性代偿。

代偿的意义修复再生创伤愈合机化钙化组织改建与化生循环障碍血液循环障碍组织间液循环障碍血液循环障碍充血局部贫血梗死出血血栓形成栓塞充血动脉性充血①原因和类型②发生机理③病理变化④意义和对机体的影响静脉性充血①原因②病理变化③对机体的影响局部贫血原因①动脉痉挛性②动脉性阻塞③动脉压迫性病理变化与对机体的影响①动脉的阻塞程度②动脉管腔发生狭窄或闭塞的速度持续时间③受动脉能否迅速、充分地建立起侧枝循环④受累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梗死梗死:由于血管的阻塞,局部组织因缺氧而发生的坏死,称为梗死,其形成过程称为梗死形成。

《水产动物疾病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水产动物疾病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水产动物疾病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二、课程目标《水产动物疾病学实验》是水产养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水产动物疾病学》的配套课程。

本课程主要以水产动物病原学和病理学、渔药的药物学及疾病防治学等为基础,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水产动物疾病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及实验技能,初步具备对水产动物疾病的分析、诊断、研究及防控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四、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对应关系1. 每个实验项目的学时数和类型如表3所示:填表说明:(1)“实验类别”项请填写:①基础;②专业;③专业基础;(2)“实验类型”项请填写:①验证性;②综合性;③设计研究;④其他;(3)“要求”项请填写:①必做;②选做;2. 每个设计项目的教学内容、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教学方法如表4所示:学、视频学习等五、课程学生成绩评定方法1.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方法本课程为考查课,学生成绩采用百分制评定,由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占50 %,实验成绩占50 %。

平时成绩至少包含2项考核项目,总占比50%;平时成绩的考核项目包括但不仅限于课程思政实践(占5%)、实验规范与态度、研讨报告、课堂表现、实验操作等。

实验成绩至少包含2项考核项目,总占比50%;实验成绩的考核项目包括但不仅限于部件实验验收、整机实验验收、小组答辩、实验考试等等;实验报告成绩占比不低于30%。

各部分的具体评价环节、关联课程目标、评价依据及方法和在总成绩中的占比,如表5所示。

2. 各个考核项目的详细评分标准3. 实验验收评分标准实验验收环节的评分标准,如表7所示。

六、教学资源七、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在课程结束后,需要对每一个课程目标(含思政课程目标)进行达成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用以实现课程的持续改进。

其中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的定量评价算法如下:1、使用教学活动(如课程思政实践、课后作业、课堂讨论、互动、阅读报告、大作业、实验操作等等)成绩或实验报告得分率作为评价项目,来对某个课程目标进行达成情况的定量评价;2、为保证考核的全面性和可靠性,要求对每一个课程目标的评价项目选择超过两种;3、根据施教情况,评价项目可以由教师自行扩展,权重比例可以由教师自行设计;4、对某一个课程目标有支撑的各评价项目权重之和为1;5、使用所有学生(含不及格)的平均成绩计算。

水产动物疾病学实验(正文)(精)

水产动物疾病学实验(正文)(精)

水产动物疾病学实验指导王文彬编湖南文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二〇〇八年十一月目录实验1 常见渔用药物的识别及给药方法 (1)实验2 渔用氯制消毒剂有效氯的测定 (4)实验3 水产动物常见病原体标本的观察 (7)实验4 鱼用土法疫苗的制作及使用 (9)实验5 鱼病的系统检查与诊断 (11)实习指导 (13)实验1. 常用渔药的识别及给药方法一、实验目的1. 识别常用渔药,了解并掌握各种药品的主要特性与基本用途;2. 训练渔药的正确使用方法;3. 通过给药方法的操作训练,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

二、实验内容1. 常用渔药的识别;2. 操作给药方法——注射法和药浴法;3. 鱼苗、鱼种对几种常用渔药的毒性及忍受力试验(有兴趣的同学选做)。

三、材料与仪器用品1. 实验材料:活的鱼苗鱼种(鲤、鲫或黄颡鱼、黄鳝)。

常用渔药:聚维酮碘(PVP-I)、氯霉素、土霉素、(复方)新诺明、诺氟沙星、漂白粉、漂粉精、强氯精、防消散、优氯净、氯胺-T、晶体敌百虫、福尔马林、高锰酸钾、硫酸铜、硫酸亚铁、硫双二氯酚(别丁)、孔雀石绿、亚甲基蓝、沸石、呋喃唑酮(痢特灵)等。

2. 实验用品:水族箱、搪瓷脸盆、瓷碗、烧杯、量筒、注射器、玻璃皿,吸管,吸水纸等。

四、实验原理与方法(一)渔药的种类药物是指对机体产生某种生理生化影响,并在疾病的治疗、预防和诊断方面有一定效果的化学物质。

渔药(fishery drugs的种类从现有资料看,国内外大致有300种以上。

Nelson Herwig(1979)收载了276种,不包括某些改善机体代谢技能的促生长药和饲料添加剂等。

按药物的作用对象,并结合其他形式可将渔药分为以下十大类:1. 抗病毒药:如聚乙烯吡咯烷酮碘(PVP-I)、免疫制剂等。

2. 抗细菌药:如抗菌素、磺胺类、呋喃类、抗菌中草药等。

3. 杀真菌剂:如孔雀绿、亚甲基蓝、制霉菌素等。

4. 杀藻类药:如生石灰、硫酸铜等。

5. 消毒防腐剂:醛类:福尔马林;氧化剂:高锰酸钾;卤素类:漂白粉、次氯酸钙(漂粉精)、三氯异氰尿酸(强氯精、鱼安)、二氯异氰尿酸(防消散)、二氯异氰尿酸钠(优氯净)、氯胺-T;染料类:孔雀石绿、亚甲基蓝、吖啶黄;表面活性剂:新洁尔灭等。

水产动物疾病学课程试验教学大纲精

水产动物疾病学课程试验教学大纲精

《水产动物疾病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总学时:30 学分:1 适用专业:水产养殖一、课程教学目标水产动物疾病学实验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通过实验,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1学会水产动物疾病学的研究方法。

2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懂得有效控制水产动物养殖中的病虫害。

3理解和掌握水产动物疫苗的制作和使用;理解和掌握水体生态调控的方法。

二、课程简介水产动物疾病学是水产动物疾病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在水产养殖疾病学理论课的基础上,与水产养殖实践结合紧密,具有较强的应用性。

通过实验教学一方面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生产实践的能力。

本大纲内容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的实验,验证性实验,综合应用性实验和自行设计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旨在强化学生对水产动物疾病及用药的理解;综合应用性试验,主要是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设计性实验让学生自行动手设计和操作,以探讨和解决某一问题,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三、教学目的1.训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掌握水产动物疾病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术;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4.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理论和实践结合,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5.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规范。

四、使用教材由于目前还没有水产养殖动物疾病学相关的实验指导,该实验课程采用本教学组自编的实验指导用书:《水产动物疾病学实验指导》。

五、考核方式实验课成绩包括实验操作(50%),实验报告(30%)和平时表现(20%)。

实验课成绩占该课程总成绩的20%。

六、实验课内容实验一实验编号:B0430361301实验性质:必开实验名称:漂白粉有效氯含量测定实验学时:4实验目的:1掌握有效氯杀菌类鱼药的机理及有效氯含量的测定。

2学会有效氯杀菌类药物用药量计算实验内容:学习漂白粉有效含氯量的不同测定方法,用蓝黑墨水滴定法,碘量法,试纸法等测定漂白粉有效氯含量。

2015年鱼类病毒检测报告

2015年鱼类病毒检测报告

2015年鱼类病毒检测报告王娟;张会军;雷燕【期刊名称】《当代水产》【年(卷),期】2016(000)002【总页数】3页(P88-90)【作者】王娟;张会军;雷燕【作者单位】广州利洋水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利洋水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利洋水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利洋水产研究所自2011年起,对全国各地养殖鱼类主要病毒进行跟踪检测,样品来源主要是各地水产药店不定期送检及公司研究所补充采样。

实验室检测方法为(RT-)PCR,部分病例结合解剖、细菌分离培养、病理切片观察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等方法进行了诊断,并详细记录每个病例,样品拍照并保存。

主要检测病毒包括:真鲷虹彩病毒(RSIV)/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弹状病毒(SCRV)、神经坏死病毒(VNNV)、草鱼出血病病毒(GCRV)、鲤疱疹病毒Ⅰ(CCV)、鲤疱疹病毒Ⅱ(CyHV-Ⅱ)、鲤疱疹病毒Ⅲ(KHV)、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病毒性出血败血症病毒(VHSV)以及蛙虹彩病毒(FRV)。

现将2015年全年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并与2013年、2014年对比,报告如下。

真鲷虹彩病毒主要感染各种海水鱼和淡水鱼中的鳜鱼(淡水鱼上称ISKNV)。

2015年,利洋水产研究所共收集检测RSIV/ISKNV样品912例,其中鳜鱼345例,ISKNV检出率36.23%,笋壳鱼233例,RSIV检出率44.64%,石斑鱼107例,RSIV检出率2.80%,黄鳍鲷45例,RSIV检出率2.22%,美国红鱼29例,RSIV检出率24.14%,太阳鱼26例,RSIV检出率65.38%,尖吻鲈27例,RSIV 检出率25.93%,赤嘴鳘2例,检出率100.00%,其它鱼类未检出。

RSIV/ISKNV 全年主要在9~11月份检出率较高,发生这种趋势的可能原因是,真鲷虹彩病毒病的最适发病水温为25℃~28℃,水温低于18℃时自然停止发病。

具体检测详情见表1、表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产动物疾病学综合实验安排水产动物疾病学综合实验指导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水产动物疾病学综合实验是为了满足现代水产养殖行业对生产、培养科研技术操作人员的需要,使学生掌握水产动物疾病学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及社会服务能力,成为水产养殖行业防病治病的技术人才。

2. 通过实验了解水产动物疾病种类及其特点;能较准确地诊断水产动物疾病。

3. 能正确地使用渔药,能有效地防治水产动物疾病。

二、实验内容:1. 现场调查;2. 渔药使用:泼洒法;挂袋挂篓法;口服法;3. 显微镜诊断疾病;4. 寄生虫标本的收集与染色;三、实验操作及其步骤:1. 现场调查:池塘是水生动物生存的基础,疾病的发生除了由病原生物直接感染和侵袭外,首先应了解池塘周围的环境和水体物理、化学因素的变化对养殖生物发病的影响。

发病现场的调查可为全面查明发病原因,及时发现和正确判断病鱼提供依据。

①调查发病养殖水体环境和发病史发病养殖水体环境是指养殖水体周围有哪些工厂,工厂是否排放污(废)水,这些污(废)水是否含有对鱼类有毒的物质,是否经过处理后排放等。

同时,还要着重强调调查养殖水体情况,了解放养前清塘的方法、清塘药物的剂量、清塘后放养鱼种的时间、鱼种消毒的药量等。

这些与养殖生物疾病的发生关系较大,同时还应了解养殖水体近几年发生疾病的危害程度,以及所采用的防治方法和效果等。

②了解池塘水质状况水温水温是养殖生物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水温高低与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般病毒性鱼病和细菌性鱼病,在水温为25~30℃时传染性最强,32℃以上和18℃以下时感染减弱。

因此江苏、浙江和湖南、湖北一带,每年5~6月和8~9月份是细菌病、病毒病流行高峰。

暴发性鱼病需要需要的水温范围较大,流行的时间也更长些。

有些寄生虫病,如车轮虫病和指环虫病是夏季危害鱼苗、鱼种的流行病,而有些疾病如水霉病、小瓜虫病、斜管虫病和鱼波豆虫病,通常在20℃以下发病,属于低温季节的流行病。

A. 谁的酸碱度(pH )由于高密度养殖,池塘有机质多氢离子浓度微偏高(pH 偏低),易发生水霉病。

酸性水也常常引起嗜酸性卵甲藻病的暴发。

在氢离子浓度较低(pH 较高)的盐碱养殖水体,水温较低时易大量繁殖三毛金藻,分泌毒素,致使池鱼中毒死亡。

B. 溶解氧水中含氧量的多少关系到养殖生物的生长和生存,同疾病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

正常池塘的溶解氧含量要求4毫克/升,最低不能低于1毫克/升,对于各种不同的鱼类和不同的生长阶段,因其生理需求不一样而对溶氧的需求不同。

溶解氧长时间过低会影响鱼类生长,降低鱼体的抗病能力,同时为病原菌的繁殖,生长创造了条件。

C. 检测水质对发病水体进行水的pH 、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磷酸盐、硬度、化学耗氧量的分析,了解水质的基本营养盐变化情况,对可能因环境因子致病的因素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分析。

③调查饲养管理情况A. 了解鱼种放养情况: 放养数量过多就会出现相互拥挤、摄食不足、生长不良的现象,导致养殖生物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降低,有利于病原菌的感染和传播。

夏花培育至冬片鱼种一般亩放养量为7000~10000尾。

B. 了解投饲和施肥状况: 投喂的饲料不新鲜或不按照“四定”投喂,鱼类很容易患细菌性肠炎病。

夏天在池塘内施用不经发酵的有机肥,易使池塘水质恶化、缺氧、并促使致病菌核寄生虫大量繁殖。

C. 了解养育过程中的生产操作情况: 在养殖生产过程中往往由于放养鱼种、运输和拉网操作不慎,造成鱼体受伤,使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病原体乘机侵入伤口,引起多种鱼病,如赤皮病、白皮病、白头白嘴病、水霉病等。

因此,了解发病池塘水温、酸碱度、溶解氧的变化以及饲养管理和环境因子,对正确查明疾病的发病原因,及时合理拟定防治方案是很重要的。

2. 渔药使用:⑴泼洒法:又称遍洒法,是药物防治鱼病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常采用对某些病原生物有杀灭作用,而对鱼无害的药物,在鱼池中全池遍洒,使药物达到一定的浓度,以杀灭鱼体表和水体中的病原生物,用以防治鱼病的方法称为泼洒法。

泼洒时应尽量均匀泼洒,在上风处泼洒效果好。

⑵挂袋挂篓法:其原理是将药物装在有微孔的器具中,使其在水中缓慢溶解,在池水中人为营造一定的药物区域,使养殖对象在能忍受的药物浓度范围内,利用其摄食过程主动地进入药物区域,接受药物治疗,达到杀灭或驱除体表和鳃部及药物有效作用区域病原体的目的。

A. 挂篓法:是将100-150克漂白粉装入一个带盖的小竹楼中,每个食场悬挂3-6个竹楼在食场框架上,悬挂深度大约在水表层20-30厘米处,每天换药1次,每次消毒连挂3天。

B. 挂袋法:是将100克硫酸铜、40克硫酸亚铁装入一个质地细密的布袋中对食场进行消毒的方法。

技术要点: ①食物周围的药物浓度不宜过低或过高。

浓度过低,鱼虽来吃食,但不能杀灭病原体;浓度过高,鱼不来吃食,也达不到防治鱼病的目的。

所以挂药后注意观察,及时调整药袋(篓数量或增减药量。

②食物周围药物浓度的保持时间,一般应不短于2~3小时,否则对迟来的鱼就不能起到消毒的作用此外,鱼每次在食场停留时间短暂,一次不能全部杀灭病原体,需经多次反复。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下雨天和刮大风时不应使用,以免药物有效浓度保持时间太短,宜选择天气好、风浪小时使用。

③为了让鱼类在挂药后仍能前来摄食,可在挂药前停食1~2天。

在用药的几天内,选择投喂鱼类适口饵料,或在投喂饲料中添加诱食剂,所投饵料量应比平时少,以保证鱼在次日仍能到食场吃食。

④应选择对鱼有趋向反应的药物挂袋(篓,不选用回避反应的药物。

并控制药量不超过遍洒药量,鱼池开启增氧机和注排水时应提起药袋(篓。

⑶口服法 :口服法是把药物混入饵料投喂,它具有用药量少,操作方便,不污染环境,对不患病鱼,虾类不产生应激反应等特点。

常用于增加营养,病后恢复及体内病原生物感染,特别是细菌性肠炎病和寄生肠虫病。

但其治疗效果受养殖动物病情轻重和摄食能力的影响,对病重者和失去摄食能力的个体无效,对滤食性和摄食活性生物饵料的种类也有一定的难度。

口服给药的用量计算要考虑到鱼池中能摄食同一饵料的各种鱼,如做成药饵投喂发病的草鱼,必须考虑到草鱼、鲤鱼也会摄食。

用药拌草投喂时应考虑到同池中鳊鱼也会摄食。

药饵可根据鱼的生活习性制作,如草鱼应使用浮性药饵,将药物拌入到米糠和面粉(或榆树粉)中,米糠和面粉的药物的比例为3:1,充分拌匀后加热水调和,捏成软硬适度的块状,或压成药条或切成小块,晾干投喂。

用于青鱼、鲤鱼的药饵要将药物拌入菜饼粉及面粉(或榆树粉)中。

菜饼粉和面粉药物比例为5:1,充分拌匀后加热水调和,按上法制成沉性颗粒投喂。

如用药物拌青饲料投喂,可将少量面粉用温水调和煮成糊状,冷却后拌入药物,再与嫩青草拌和,晾干后投喂。

3. 显微镜诊断疾病:由于疾病的发生情况比较复杂往往存在多种并发症,肉眼通常局限于观察疾病的外表症状和大型寄生虫引起的鱼病,则需要经过显微镜检查。

①体表:用解剖刀刮取少许黏液置于载玻片,加滴适量的蒸馏水盖上盖玻片,放在显微镜下检查是否有寄生虫。

②鳃丝:用小剪刀剪取一小块鳃组织放在载玻片上,加滴适量的蒸馏水盖上盖玻片,放在显微镜下检查是否有寄生虫和异常变化。

③肠道:剖开腹腔取出肠道,剪开肠管,分别取前、中,后三段肠壁上的少许黏液置于载玻片上,滴上适量的生理盐水,加盖玻片放在显微镜下检查。

寄生在肠道内的寄生虫有黏孢子虫、球虫、肠袋虫、六鞭毛虫以及复殖吸虫、绦虫和线虫的虫卵。

④镜检注意事项a 检查鱼体(刚死或未死的病鱼)和取出的各器官要保持湿润。

b 检查器官用过的解剖工具,须洗净、消毒后再用。

c 使用显微镜时,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检查。

没有显微镜也可用倍数较高的放大镜。

d 检查病鱼的尾数与肉眼检查相同。

⑤各种病原体的计数传染性鱼病。

如草鱼出血病、烂鳃病、白皮病、赤皮病等。

按病状的严重程度分别用“+”表示轻微;“++”表示较重;“+++”表示严重。

还需用文字描述病状的情况。

原生动物的个体小,并且不同种类个体大小差异有很大,纤毛虫、毛管虫在低倍显微镜(10×10)视野下有 1-20 个虫体记“+” ; 21~50 个记“++” ,51 个以上记“+++” 。

小瓜虫除按上面标准计数外,如计算囊泡时,则可用文字说明。

鞭毛虫、变形虫、孢子虫则以显微镜的高倍(10×40)视野为单位,具体标准同上。

胞囊的计数。

用文字说明。

单殖吸虫、线虫、绦虫、棘头虫、甲壳动物、软体动物的幼虫,在 50 个一下均以数字说明,例如,一片鳃,一段肠子里的虫体数。

(低倍显微镜为 10 ×8;高倍显微镜为 10×40。

病原体的数量,用载玻片镜检时,都是以同一玻片中观察 3 个视野的平均标准) 4. 寄生虫标本的收集与染色:⑴车轮虫收集:载玻片收集。

车轮虫常寄生在鱼的鳃和体表,当在显微镜(10×10)下观察到车轮虫时,取下盖玻片,将载玻片晾干,贴上标签,放入载玻片盒即可。

染色:硝酸银染色法:主要是用染车轮虫的齿环等结构。

具体操作:是把空气中晾干的涂片(载玻片),平放于桌上,用吸管吸取 2% 硝酸银液滴于涂片上,将涂片移到近窗口光线强处(避免直射阳光) 0.5~1 小时,然后弃掉片子上的染液,用清水轻轻冲去硝酸银液。

放入清水中泡洗 1~2 小时,取出晾干,对于染色较好的切片用中性树胶封固。

6(2)锥体虫收集:载玻片收集。

锥体虫常寄生在鳝鱼的血液中。

当在显微镜(10×10)下观察到锥体虫时,取下盖玻片,将载玻片晾干,贴上标签,放入载玻片盒即可。

染色:吉姆萨染色法。

具体操作:将在空气中晾干的血液涂片(载玻片),放在甲醇中固定 5 分钟,取出,让它在空气中晾干。

然后将稀释的吉姆萨染色液滴在涂片上,静置 2 小时以上,弃掉染色液,用中性水(即蒸馏水和自来水各半混合)冲洗 0.5~1 分钟,取出晾干,然后镜检,如果染色过深,用85%的酒精褪色 0.2~0.5 分钟,再镜检。

对于染色较好的切片用中性树胶封固。

(3)复殖吸虫、绦虫、棘头虫收集:载玻片压片法收集。

复殖吸虫、绦虫、棘头虫等通常寄生在鱼类的肠或胃中,有的肉眼可见;有的则需在低倍显微镜(10×10,10×4)或解剖镜下观察,用镊子或解剖针小心挑取虫子,放到载玻片上,然后将另一载玻片轻轻压上,用细线系好,放入 70%酒精中固定,第二天补加 70%酒精。

染色:步骤①水化:由 70%酒精中取出标本退至 50%酒精→30%酒精→蒸馏水,每一阶段约 10-15 分钟。

②用硼砂洋红染色。

染色 4~6 小时后,水洗。

用自来水慢慢冲洗至少 1~2 分钟(或多次换水)。

③脱水:自 30%酒精→50%→70%→80%→90%→95%(Ⅰ)→95%(Ⅱ)→100%(Ⅰ)→100%(Ⅱ)→1/2100%酒精+1/2 二甲苯,每一阶段需停留 10~ 15 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