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动物疾病学综合实验2015(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产动物疾病学综合实验安排
水产动物疾病学综合实验指导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 水产动物疾病学综合实验是为了满足现代水产养殖行业对生产、培养科研技术操作人员的需要,使学生掌握水产动物疾病学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及社会服务能力,成为水产养殖行业防病治病的技术人才。
2. 通过实验了解水产动物疾病种类及其特点;能较准确地诊断水产动物疾病。
3. 能正确地使用渔药,能有效地防治水产动物疾病。
二、实验内容:
1. 现场调查;
2. 渔药使用:泼洒法;挂袋挂篓法;口服法;
3. 显微镜诊断疾病;
4. 寄生虫标本的收集与染色;
三、实验操作及其步骤:
1. 现场调查:
池塘是水生动物生存的基础,疾病的发生除了由病原生物直接感染和侵袭外,首先应了解池塘周围的环境和水体物理、化学因素的变化对养殖生物发病的影响。发病现场的调查可为全面查明发病原因,及时发现和正确判断病鱼提供依据。
①调查发病养殖水体环境和发病史
发病养殖水体环境是指养殖水体周围有哪些工厂,工厂是否排放污(废)水,这些污(废)水是否含有对鱼类有毒的物质,是否经过处理后排放等。同时,还要着重强调调查养殖水体情况,了解放养前清塘的方法、清塘药物的剂量、清塘
后放养鱼种的时间、鱼种消毒的药量等。这些与养殖生物疾病的发生关系较大,同时还应了解养殖水体近几年发生疾病的危害程度,以及所采用的防治方法和效果等。
②了解池塘水质状况
水温水温是养殖生物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水温高低与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病毒性鱼病和细菌性鱼病,在水温为25~30℃时传染性最强,32℃以上和18℃以下时感染减弱。因此江苏、浙江和湖南、湖北一带,每年5~6月和8~9月份是细菌病、病毒病流行高峰。暴发性鱼病需要需要的水温范围较大,流行的时间也更长些。有些寄生虫病,如车轮虫病和指环虫病是夏季危害鱼苗、鱼种的流行病,而有些疾病如水霉病、小瓜虫病、斜管虫病和鱼波豆虫病,通常在20℃以下发病,属于低温季节的流行病。
A. 谁的酸碱度(pH )由于高密度养殖,池塘有机质多氢离子浓度微偏高(pH 偏低),易发生水霉病。酸性水也常常引起嗜酸性卵甲藻病的暴发。在氢离子浓度较低(pH 较高)的盐碱养殖水体,水温较低时易大量繁殖三毛金藻,分泌毒素,致使池鱼中毒死亡。
B. 溶解氧水中含氧量的多少关系到养殖生物的生长和生存,同疾病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正常池塘的溶解氧含量要求4毫克/升,最低不能低于1毫克/升,对于各种不同的鱼类和不同的生长阶段,因其生理需求不一样而对溶氧的需求不同。溶解氧长时间过低会影响鱼类生长,降低鱼体的抗病能力,同时为病原菌的繁殖,生长创造了条件。
C. 检测水质对发病水体进行水的pH 、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磷酸盐、硬度、化学耗氧量的分析,了解水质的基本营养盐变化情况,对可能因环境因子致病的因素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分析。
③调查饲养管理情况
A. 了解鱼种放养情况: 放养数量过多就会出现相互拥挤、摄食不足、生长不良的现象,导致养殖生物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降低,有利于病原菌的感染和传播。夏花培育至冬片鱼种一般亩放养量为7000~10000尾。
B. 了解投饲和施肥状况: 投喂的饲料不新鲜或不按照“四定”投喂,鱼类很容易患细菌性肠炎病。夏天在池塘内施用不经发酵的有机肥,易使池塘水质恶化、缺氧、并促使致病菌核寄生虫大量繁殖。
C. 了解养育过程中的生产操作情况: 在养殖生产过程中往往由于放养鱼种、运输和拉网操作不慎,造成鱼体受伤,使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病原体乘机侵入伤口,引起多种鱼病,如赤皮病、白皮病、白头白嘴病、水霉病等。因此,了解发病池塘水温、酸碱度、溶解氧的变化以及饲养管理和环境因子,对正确查明疾病的发病原因,及时合理拟定防治方案是很重要的。
2. 渔药使用:
⑴泼洒法:
又称遍洒法,是药物防治鱼病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通常采用对某些病原生物有杀灭作用,而对鱼无害的药物,在鱼池中全池遍洒,使药物达到一定的浓度,以杀灭鱼体表和水体中的病原生物,用以防治鱼病的方法称为泼洒法。泼洒时应尽量均匀泼洒,在上风处泼洒效果好。
⑵挂袋挂篓法:
其原理是将药物装在有微孔的器具中,使其在水中缓慢溶解,在池水中人为营造一定的药物区域,使养殖对象在能忍受的药物浓度范围内,利用其摄食过程主动地进入药物区域,接受药物治疗,达到杀灭或驱除体表和鳃部及药物有效作用区域病原体的目的。A. 挂篓法:是将100-150克漂白粉装入一个带盖的小竹楼中,每个食场悬挂3-6个竹楼在食场框架上,悬挂深度大约在水表层20-30厘米处,每天换药1次,每次消毒连挂3天。B. 挂袋法:是将100克硫酸铜、40克硫酸亚铁装入一个质地细密的布袋中对食场进行消毒的方法。技术要点: ①食物周围的药物浓度不宜过低或过高。浓度过低,鱼虽来吃食,但不能杀灭病原体;浓度过高,鱼不来吃食,也达不到防治鱼病的目的。所以挂药后注意观察,及时调整药袋(篓数量或增减药量。②食物周围药物浓度的保持时间,一般应不短于2~3小时,否则对迟来的鱼就不能起到消毒的作用此外,鱼每次在食场停留时间短暂,一次不能全部杀灭病原体,需经多次反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下雨天和刮大风时不应使用,以免药物有效浓度保持时间太短,宜选择天气好、风浪小时使用。③为了让鱼类在挂药后仍能前来摄食,可在挂药前停食1~2天。在用药的几天内,选择投喂鱼类适口饵料,或在投喂饲料中添加诱食剂,所投饵料量应比平时少,以保证鱼在次日仍能到食场吃食。④应选择对鱼有趋向反应的药物挂袋(篓,不选用回避反应的药物。并控制药量不超过遍洒药量,鱼池开启增氧
机和注排水时应提起药袋(篓。
⑶口服法 :
口服法是把药物混入饵料投喂,它具有用药量少,操作方便,不污染环境,对不患病鱼,虾类不产生应激反应等特点。常用于增加营养,病后恢复及体内病原生物感染,特别是细菌性肠炎病和寄生肠虫病。但其治疗效果受养殖动物病情轻重和摄食能力的影响,对病重者和失去摄食能力的个体无效,对滤食性和摄食活性生物饵料的种类也有一定的难度。
口服给药的用量计算要考虑到鱼池中能摄食同一饵料的各种鱼,如做成药饵投喂发病的草鱼,必须考虑到草鱼、鲤鱼也会摄食。用药拌草投喂时应考虑到同池中鳊鱼也会摄食。药饵可根据鱼的生活习性制作,如草鱼应使用浮性药饵,将药物拌入到米糠和面粉(或榆树粉)中,米糠和面粉的药物的比例为3:1,充分拌匀后加热水调和,捏成软硬适度的块状,或压成药条或切成小块,晾干投喂。用于青鱼、鲤鱼的药饵要将药物拌入菜饼粉及面粉(或榆树粉)中。菜饼粉和面粉药物比例为5:1,充分拌匀后加热水调和,按上法制成沉性颗粒投喂。如用药物拌青饲料投喂,可将少量面粉用温水调和煮成糊状,冷却后拌入药物,再与嫩青草拌和,晾干后投喂。
3. 显微镜诊断疾病:
由于疾病的发生情况比较复杂往往存在多种并发症,肉眼通常局限于观察疾病的外表症状和大型寄生虫引起的鱼病,则需要经过显微镜检查。
①体表:用解剖刀刮取少许黏液置于载玻片,加滴适量的蒸馏水盖上盖玻片,放在显微镜下检查是否有寄生虫。
②鳃丝:用小剪刀剪取一小块鳃组织放在载玻片上,加滴适量的蒸馏水盖上盖玻片,放在显微镜下检查是否有寄生虫和异常变化。
③肠道:剖开腹腔取出肠道,剪开肠管,分别取前、中,后三段肠壁上的少许黏液置于载玻片上,滴上适量的生理盐水,加盖玻片放在显微镜下检查。寄生在肠道内的寄生虫有黏孢子虫、球虫、肠袋虫、六鞭毛虫以及复殖吸虫、绦虫和线虫的虫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