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对话的三种形式(常考)

合集下载

如何写好人物对话

如何写好人物对话
态、动作,提示谁在说话。
对话描写的要素包括(内容)和(提示语) 对话描写的形式: 1 提示语+内容 2 内容+提示语
3 内容+提示语+内容 4 内容(省略提示语如第21自然段)
对话的四种形式:
1、说话人在前:提示语+语言 妈妈一边炒菜一边大声地对我说:“红 红赶快做作业。” 2、说话人在后:语言+提示语
“不行,现在是上课时间,刚才下课怎么不去?” “不行,现在是上课时间,刚才下课怎么不去?” 老师显然很生气,质问道。
这个提示语让我们从老师的神情中,体会到老 师的生气,所以才质问道。
试一试
1、小明( )说:“踢足球真有意思!”
2、 “春天到了,大家快醒醒啊!” 春雨姑娘
( )说。
3、 “你真是一个好孩子!” 爷爷(
“妈妈我回来了。”我一跑进家门就大声地 妈妈说。
3、提示语在中间:语言+提示语+语言 “小刚,赶快做作业,”妈妈在厨房里
说,“马上就要开饭了。”
4、没有提示语:只有语言 “好的,我马上就做完了。”
(在知道是谁说道话的前提下就可以不 写说话的人。)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最基本的标点符号是:“ ” 冒号站岗 前引号开门 后引号关门
“嗨,哪有的事啊!”老板一副被冤枉的样子,“你 看,里面都是学生,游戏厅要真是陷阱,还不早就关门 了?玩游戏机,健脑,让你更聪明!”
那小学生似乎有些心动:“可是我也没有带多少钱呀, 还是算了。”
“没关系,小哥们儿,今儿个我请客!” “那……” “这有什么,下次你给我带来不就得了!”老板带着 一脸得意,边说边把小学生拖进了游戏厅。 “哈,又俘虏了一个……” 老板自言自语道,脸上露 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的笑。

写人作文之通过对话描写人物特点作文

写人作文之通过对话描写人物特点作文

通过对话描写人物特点作文【篇一:作文中人物对话描写的常见形式】龙源期刊网 .cn作文中人物对话描写的常见形式作者:程玉芳摘要:记人的文章,离不开人物的对话描写。

然而,大多数小学生的作文,只知道写人物的活动。

整篇文章像出哑剧,人物在故事情节中,只是在干这干那,一句话也不说,这怎么符合生活的实际呢?因此,适当地让人物开口说话,不仅能够很好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且也会使文章显得有生机、富有灵气。

关键词:常见形式;人物语言;对话描写这里介绍几种人物对话描写的常见形式:一、说话人在前,语言在后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常见的形式。

例如“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里迎候。

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拜师》)。

这种形式的对话,“说”字后面用冒号。

二、语言在前,说话人在后这种形式的人物对话描写有加强语言效果的作用。

例如“?我为你们三个人的健康喝了三口。

?她微笑着说。

”(《幸福是什么》)。

这种形式的对话,“说”字后面用句号。

三、把一次说的话,分成前后两部分来写,中间交代说话人这种对话,语言跳跃感强,富有波澜。

例如“?别的事?什么别的事!?彭总电闪雷鸣般发作了,?还有比守住你们的阵地不让敌人的炮弹把你们的阵地掀翻更重要的事吗?……?”(《在炮兵阵地上》)。

这种形式的对话,“说”字后面用逗号。

四、只写人物语言,不写说话人这种对话,语言具有连续性,现场感强。

例如:“是不是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不错。

”“是不是缺了一颗牙齿?”【篇二:作文指导课教案——人物对话描写】作文指导课《人物对话描写》教案一、教学目标:1、建立“提示语”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提示语的几种形式,并会运用。

2、了解提示语在中间时标点符号的运用。

3、掌握写对话时要讲究格式。

二、教学重点:会使用不同形式的提示语完成对话描写,做到格式和标点都正确。

三、教学难点:发现人物对话的特点;运用所学进行对话描写四、教学过程:(一)学习,发现对话描写的特点。

说话对话三种形式及标点的用法

说话对话三种形式及标点的用法

• •
让对话更生动: 1、动作+神态
2、动作+语言
提示语分段

李小明说:“哎呀,对不起,对不起。”大姐姐说:“ 没关系”。李小明接着说:“你看,你的衣服……”大姐姐 说:“不要紧,我回家洗洗就行了。”“还是我给你洗吧。 ”李小明说。大姐姐说:“不用了,快去忙你的”。说完, 大姐姐走了。 李小明充满歉意地说:“哎呀!对不起,对不起!” “没有关系。”大姐姐温和地说。 “你看,”李小明手指着大姐姐的脏衣服说,“你的衣服 ……” “不要紧,我回家洗洗就行了。”大姐姐摆摆手笑着说。 李小明不好意思地说:“还是我给你洗吧。” “不用了。”大姐姐低头捡起水盆递给李小明说,“快去 忙你的吧。” 比一比,这两段话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作文片段1:我的妈妈可爱唠叨了,我学习的时候能听到 她的唠叨,穿衣吃饭也要听她的唠叨,甚至梳头洗脸也不 放过。 作文片断2:“姑娘啊,还看电视呢?看一会儿就行了, 马上期末考试了,还不抓紧时间学习。”妈妈盯着看电视 的我,没好气地说道。如果只是关于学习,妈妈的唠叨也 罢了,“姑娘,你早上吃这么少,这哪行啊,一上午的课 呢,你也正长身体呢。快,把这鸡蛋放书包里。”说着, 妈妈不容分说地把鸡蛋塞到我的书包里。这些还不够,就 连我洗脸妈妈也不放过,看我要洗脸了,妈妈一定要有个 洗脸指导,“姑娘,一定要先把手洗干净,换掉脏水再洗 脸。”妈妈说着,已经站在了我身边,递给我一个新毛巾。
• 范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提示语在前
他说:“你一个人去吧,我现在没 有时间。” “你一个人去吧,我现在没有时间。 提示语在后 ”他说。 提示语在中 “你一个人去吧,”他说,“我现 在没有时间。”
观察提示语所在的位置
提示语在前

人物对话描写

人物对话描写

对话描写1、通往地狱的路是副词铺就的。

《老人与海》中的对话:"圣地亚哥,"他们俩从小船停泊的地方爬上岸时,孩子对他说."我又能陪你出海了.我家挣到了一点儿钱."老人教会了这孩子捕鱼,孩子爱他."不,"老人说."你遇上了一条交好运的船.跟他们待下去吧.""不过你该记得,你有一回八十七天钓不到一条鱼,跟着有三个礼拜,我们每天都逮住了大鱼.""我记得,"老人说."我知道你不是因为没把握才离开我的.""是爸爸叫我走的.我是孩子,不能不听从他.""我明白,"老人说."这是理该如此的.""他没多大的信心.""是啊,"老人说."可是我们有.可不是吗?""对,"孩子说."我请你到露台饭店去喝杯啤酒,然后一起把打鱼的家什带回去.""那敢情好,"老人说."都是打鱼人嘛."假如加了修饰词,可能就成了这样:"不,"老人说坚定地说,"你遇上了一条交好运的船.跟他们待下去吧."难道老人说那句话时,内心只是“坚定”?可能还夹杂着一丝期盼,期盼孩子与他一起捕鱼,同时还夹着一层对孩子的关心。

但是对话也不能写成:"不,"老人说坚定地、期盼地、关心地说,"你遇上了一条交好运的船.跟他们待下去吧." 例子:他生气地说:“你是一个懦夫!”——这不是一个好的对话。

改成这样:他说:“你这个懦夫!”——和上一句比明显好多了。

他抓了抓乱糟糟的头发,不耐烦地说:“能不能先给我一包烟?”改成:他抓了抓乱糟糟的头发,说:“先给我烟再说。

”2、对话要口语化。

人物对话的三种形式(常考)

人物对话的三种形式(常考)

人物对话的三种形式人物对话有三种常用形式。

考试常常会考到给对话部分加标点。

很多同学失分就在于不明白三种不同的对话形式,标点也不同。

为了方便,我在这里把说话的主体简称“人”,把人物说的话简称为“言”。

(例句中我把“人”和“言”都标红色。

)(把最要注意的标点标蓝色)对话三种形式分别是一、人+言:即说话者在前,他说的话在后。

这种情况,要用冒号和双引号。

例:突然铁头叫起来:“啊!雨来!雨来!”(人)(言)突然铁头叫起来:“啊!雨来!雨来!”二、言+人:即人物说的话在前,说话的人在后。

这种情况,要用双引号和句号。

例:“喂,你来!”军官叫那个孩子。

(言)(人)“喂,你来!”军官叫那个孩子。

三、言+人+言即前后都是同一个人物说的话,说话的人夹在中间。

这种情况用双引号和逗号。

例:“怎么会不认识!”孩子很有信心地回答,“我和叔叔常到磨坊(言)(人)(言那儿的堤坝上去钓鱼。

那儿的狗鱼可凶了,能吃小鹅!”)“怎么会不认识!”孩子很有信心地回答,“我和叔叔常到磨坊那儿的堤坝上去钓鱼。

那儿的狗鱼可凶了,能吃小鹅!”练习:给下列句子加标点。

1.萝卜多少钱一斤妈妈问2.两块小贩撇了撇嘴不买别乱翻3.我问老板这衣服多少钱4.给我站住爸爸咆哮道再跑打断你的腿5.睡吧明天还要早起妈妈轻轻地说6.同学们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太好了参考答案:1. “萝卜多少钱一斤?”妈妈问。

2. “两块!”小贩撇了撇嘴,“不买别乱翻!”3.我问老板:“这衣服多少钱?”4.“给我站住!”爸爸咆哮道,“再跑打断你的腿!”5.“睡吧,明天还要早起。

”妈妈轻轻地说。

6.同学们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太好了!”。

人物对话的格式有三种(生)

人物对话的格式有三种(生)

一、人物对话的格式有三种:1、说话人(某某说)在说话内容的前面××说:“……,……。

”2、说话人在说话内容的后面“……,……。

”××说。

3、说话人在说话内容的中间“……,”××说,“……。

”二、练习:读下面的句子,在□里加上标点符号。

(1)小槐树好奇地问□“爷爷,我有年轮吗□□(2)“有啊!”老槐树回答说□□不过,你的年轮只有七圈,因为你才七岁。

”(3)“没想到年龄还能记录年景哩□□小槐树高兴地说。

(4)“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5)□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6)□是个小男孩吗□□高尔基问。

三、例句1.说话人在后面——“......,......。

”××说。

例①“波莉,你手里拿着什么东西?”勒兰问。

例②“我不想让你们生我的气。

”她又温柔地说。

例③“你的脑袋是出毛病了吧?”勒兰郑重其事地说。

2.说话人在中间——“……,”××说,“……。

”例①“我就知道只要你用心找,就一定会找到牛蛙的。

”勒兰开心地叫着,“波莉,你干得真漂亮!”例②“好啊,”勒诺拉回答道,“我们可以让波莉马上消失掉。

”例③“捻开它的舌头?”勒兰惊叫着,“为什么?”例④“我在教友联谊会上没有看到你们俩,”她又开始讲话了,“我们到处找你们呢。

”例⑤“别说了,勒诺拉!”波莉有点儿生气,语速很快,“就因为我要和阿加莎还有尤尼斯交朋友,你们就拿我开心,这没道理!”例⑥“......。

”勒诺拉把头一抬,鼻子哼了一声说,“......!”四、句型练习(造句)1.“妈妈,你现在在干什么?”我好奇地问。

2.“妹妹,再见了!”我依依不舍地说。

3.“再见了!我的朋友!”小红说,“我会想你的。

”4.“我能下去玩儿吗?”美朋说,“求你了!”五、给下列对话加上标点符号:1. 妈妈说请你帮我拿剪刀来2. 你能帮我一个忙吗我问道3. 他大声喊道不要过来4. 你这个字写得真好老师表扬道5. 同学们请安静老师挥了挥手说请班长读读他的作文6. 今晚早点睡妈妈吻了吻我笑着说我们明天去看望外婆7. 这道菜看起来很好吃爸爸咬了一口赞美道实在太棒了。

“人物对话”写作指导

“人物对话”写作指导

“人物对话”写作指导人物对话是一种常见的写作形式,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人物的性格、思维方式和故事情节的发展。

以下是六篇“人物对话”的写作指导:1. 方式一:对话突出冲突在这种对话中,两个人物之间存在明显的冲突和分歧。

写作时可以通过言辞激烈、观点对立的对话方式来突出冲突,使读者更加紧张和关注故事的发展。

例子:A:你每天都迟到,这不是第一次了!你不觉得这样很不尊重我吗?B:我只是不小心睡过头,你也不要太计较嘛!A:这不是一次两次了!我觉得你不在乎我的感受。

2. 方式二:对话展示人物性格在这种对话中,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为展现他们的性格特点。

可以通过选择恰当的词汇和反应来表现人物的情感和思维方式,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

例子:A:我听说他们要举办一场慈善义演,你打算参加吗?B:不会吧,我真的很不喜欢参加这种活动。

凑一大堆人在一起表演,感觉太无聊了。

A:我觉得这个活动很有意义,可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你怎么就这么无动于衷呢?3. 方式三:对话揭示事件发展在这种对话中,人物之间的对话可以揭示事件的发展和转折。

可以通过人物的互动来暗示或提示故事的发展方向,充满悬念和扣人心弦。

例子:A:你知道今天发生了什么吗?B: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A:你不会相信的,昨晚有人闯进我们的家,把所有贵重物品都偷走了!B:这可怎么办?我们怎么办?4. 方式四:对话暴露人物内心矛盾在这种对话中,人物之间的对话可以揭示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可以通过人物之间的互动和心理活动的展示,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例子:A:你觉得我们应该继续下去吗?B:我不知道,我们之间的相处真的越来越难了。

A:是不是我们走到了一个很难决定的地步?B:也许我们需要一些时间来冷静思考。

5. 方式五:对话推动剧情发展在这种对话中,人物之间的对话可以推动剧情的发展和故事的进展。

可以通过对话的问答、议论和解释来引导和拉动故事的情节。

例子:A:你觉得我们应该去参加那个舞会吗?B:当然,这是个很好的机会,我们可以展示自己。

人物对话的格式有三种(生)

人物对话的格式有三种(生)

一、人物对话的格式有三种:1、说话人(某某说)在说话内容的前面XX说:“……,……。

2、说话人在说话内容的后面“……,……。

” XX说3、说话人在说话内容的中间“……,” XX说,“•…二、练习:读下面的句子,在□里加上标点符号。

(1)小槐树好奇地问□ “爷爷,我有年轮吗□口(2)“有啊!”老槐树回答说□□不过,你的年轮只有七圈,因为你才七岁。

”(3)“没想到年龄还能记录年景哩□□小槐树高兴地说。

(4)“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5)□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口(6)□是个小男孩吗□□高尔基问。

三、例句1. 说话人在后面一一“……,……。

” XX说。

例①“波莉,你手里拿着什么东西?” 勒兰问。

例②“我不想让你们生我的气。

”她又温柔地说。

例③“你的脑袋是出毛病了吧?” 勒兰郑重其事地说。

2. 说话人在中间__ “……,” XX说,“……。

”例①“我就知道只要你用心找,就一定会找到牛蛙的。

”勒兰开心地叫着,“波莉,你干得真漂亮!”例②“好啊,”勒诺拉回答道,“我们可以让波莉马上消失掉。

”例③“捻开它的舌头?”勒兰惊叫着,“为什么?”例④“我在教友联谊会上没有看到你们俩,”她又开始讲话了,“我们到处找你们呢。

”例⑤“别说了,勒诺拉!”波莉有点儿生气,语速很快,“就因为我要和阿加莎还有尤尼斯交朋友,你们就拿我开心,这没道理!”例⑥“……。

”勒诺拉把头一抬,鼻子哼了一声说,“……!”四、句型练习(造句)1•“妈妈,你现在在干什么?”我好奇地问。

2. “妹妹,再见了!”我依依不舍地说3. “再见了!我的朋友!”小红说,“我会想你的。

”4•“我能下去玩儿吗?”美朋说,“求你了!”五、给下列对话加上标点符号:1. 妈妈说请你帮我拿剪刀来2. 你能帮我一个忙吗我问道3. 他大声喊道不要过来4. 你这个字写得真好老师表扬道5. 同学们请安静老师挥了挥手说请班长读读他的作文6. 今晚早点睡妈妈吻了吻我笑着说我们明天去看望外婆7. 这道菜看起来很好吃爸爸咬了一口赞美道实在太棒了我发现啦!提示语不仅仅只有“说”,“问”、“回答”、“叫嚷”、“喊”等后面都可以跟话语!提示语的位置可以在前,可以在后,可以在中间。

对话的四种方法

对话的四种方法

对话的四种方法2007-11-26 16:54:41| 分类:人物系列教学指导|字号大中小订阅对话是记叙文的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

文章中插入对话,不仅可以使文章内容更加生动活泼,重要的是它可以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对话的形式有如下几种:一、提示语在前,用冒号。

低年级可用:[人+话]。

如:老人问:“姑娘,你是气象员吗?”二、提示语在后,用句号。

[话+人]。

如“姑娘,你是气象员吗?”老人问。

三、提示语在中间,用逗号。

[话+人+话] 如:“嗯,”姑娘老老实实地回答,“我是乡里气象站的气象员。

”四、没有提示语,单独成行。

[必须交待是两个人物] 如:“老大爷,您买点啥?”“姑娘,给我称二斤苹果。

”“您是自己吃,还是送人?”“是我自己吃的。

”“您就买这个吧!”~~~~~~~~~~~~~~~~~~~~~~~~~~~~~~例文《借驴》有人朝他的邻居借驴,说:“请你把你家的驴借我用一会,”“你来得太不巧了,我的的驴不在家。

”主人答道。

[一提示语在前] [二提示语在后] “这……”“真对不起!”这时,驴在厩里叫了起来。

“咦,这不是你家的驴吗?”“唉,你这个人真是,”主人傲慢地说,“你竟相信我的驴,却不相信我。

”[三提示语在中间]~~~~~~~~~~~~~~~~~~~~~~~~~~~~~~~~小练笔:对话训练《借书》小红敲了敲门,叫道:“小丽在家吗?”“在,谁呀?”小丽把好友迎进来。

“我想朝你借《安徒生童话故事》,行吗?”“行!,”小丽想了想,说,“下册让别人借走了,你先看上册吧。

”“好吧。

谢谢你了!”“跟我还客气!”小红拿着书高高兴兴走出门,挥了挥手,说:“再见!”“慢走!”小丽应声道。

习题:1、找出对话的四种方法。

2、用对话的四种方法仿写《借我一只笔》。

提行式对话4种形式例句

提行式对话4种形式例句

提行式对话4种形式例句1、拉车式(提示语在前)例如:爸爸说:“下午去公园野餐,你赶紧准备一下吧。

”班长大声喊道:“老师来啦,快坐好!”提示语在前,引语在后,引号之前用冒号,这是最常见的对话描写形式,用来突出人物身份、动作、神态、心理等特点。

课文例句:棉花姑娘说:“请你帮我捉害虫吧!”燕子说:“对不起,我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

”棉花姑娘惊奇地问:“你们是谁呀?”——节选自课文《棉花姑娘》2、推车式(提示语在后)例如:“下午去公园野餐,你赶紧准备一下吧。

”爸爸说。

“老师来啦,快坐好!”班长大声喊道。

把引语放到前面,提示语放到后面,用来强调人物说话的内容,或者运用到接话很快的对话中,或者突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的效果。

这也是常见的对话形式。

课文例句:“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节选自课文《陶罐和铁罐》3、挑担式(提示语插在中间)例如:“下午去公园野餐,”爸爸说,“你赶紧准备一下吧。

”“老师来啦,”班长大声喊道,“快坐好!”这种形式也很常出现,一般有三种情况:①需要插入说话人的动作、表情等;②人物说的话比较长,前面的说话内容必须与别人的话紧密相接,提示语放在最后又相隔太远;③同一个人说的话,在意思上前后有转折。

课文例句:“你好!”妈妈向我点了点头,“请问我可以住在那个三角形的鸟窝里吗?” ——《我变成了一棵树》“跳蚤怎么会是猫呢?”尾巴说,“我这只猫特别乖,我天天骑着它满地跑。

”——《尾巴它有一只猫》“哎呀!”我叫起来,“坏了!”——《剃头大师》使用这种形式的对话一定要注意话分两部分,所以“说”后面的标点是逗号。

4、省略式(无提示语,仅有说话内容)每个人的对话内容一般单独成行,这种写法较少见。

一般用在熟知人物身份,在只有两个人的场景中,容易了解对话内容的情况下使用,但要慎重运用,避免读者产生误解。

例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小说《船长》中有这样一段话。

人物对话的四种形式

人物对话的四种形式

人物对话的几种形式人物对话的几种形式所谓“人物语言”,主要指文中人与人之间的对话。

成功的对话,对展示人物的身份、神态、情感及内心世界,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在不少学生的作文里,要么无对话,文章显得单调,树不起鲜明的人物形象;要么人物对话无特点,只会运用“某某说:‘……’”这种常见格式。

为此,我们以语文课本中人物对话描写中的四种形式为例,分析其特点和作用,以培养学生初步掌握人物对话描写的能力。

(一)、牵羊式。

即先交代谁说(说明性部分),后写说了些什么(引文部分)。

例(1)、忽然,她跳起来拍着屁股说:“咱俩先换过来,我妈是高级裁缝,她能把裤子的口子缝得一点儿都看不出来。

”例(2)、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先写某某说,然后写他所讲的话,这种对话描写,能够使读者先知道是谁的话,人物关系明白清楚。

例(3),这时,指导员自言自语地说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这简直比蜀道还难!”(二)、推车式。

先写所说的话(引文部分在前),下面写某某说(说明性文字在后)。

把引话放在某某说地前面(某某说地后面用句号),其作用是为了强调所说的话。

例(1)、“那只羚羊木雕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爸爸不是说给了我么?”我小声地说。

第一句,引文在前,是作者为了强调她母亲质问的话。

说明性文字用“突然”,既说明事情发生得料想不到,又展示了她母亲发怒的神态。

“我”以反问口气作答,突出了“我”的委屈与不满,说明性文字中的“小声”一词,既突出了“我”的害怕心理,又渲染了对话时的紧张气氛。

例(2)、“那我昨天晚上怎么还梦见阿婆的呢?”孩子不信任地望着我。

作者把孩子地话放在前面,就是为了把孩子地深情表现得更加浓郁炽烈,起到强调感情的作用。

例(3)、“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最后叫了出来。

引文小孩说的真话,戳穿了大骗局。

说的话放在前边,就是为了强调这句话,有力地突出了小孩纯洁、天真、无私无畏的性格。

(三)、挑担式。

人物对话描写片段

人物对话描写片段

人物对话描写片段标题:两位朋友的聚会段落一:相约再聚两位好友小明和小华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见面了,他们决定在周末相约再聚。

小明给小华发了一条短信:“好久不见,我们周末一起吃个饭,聊聊近况吧!”小华立刻回复:“太好了,我也很想见你。

我们去哪儿吃呢?”两人商量了一番,决定去一家新开的餐厅品尝一下他们的特色菜。

段落二:友谊的故事周末终于到了,小明和小华准时来到了餐厅。

他们相互拥抱,笑容满面地开始聊天。

小明问小华:“最近过得怎么样?”小华回答:“还不错,最近工作有些忙,但是一切都很顺利。

”小明点点头,然后分享了自己最近的一些经历。

两人相互倾听,彼此关心,友谊在这样的交流中愈发深厚。

段落三:回忆往事两人渐渐进入了回忆往事的话题。

小明笑着说:“记得我们刚认识的时候,我们都还是学生,一起度过了那段美好的时光。

”小华也回忆道:“是啊,我们在学校里上课、一起打球、一起度过了许多难忘的瞬间。

”两人的回忆仿佛打开了时光之门,让他们重温起那些曾经的情景。

段落四:展望未来聚会进行到后面,两人开始展望未来。

小明说:“我最近在考虑要不要换个工作,想要挑战一下自己。

”小华鼓励道:“你一直都是个勇于尝试的人,我相信你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机会。

”小明感激地笑了笑,然后问起了小华的未来计划。

小华告诉他:“我最近在学习一门新的技能,希望能在工作中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两人互相鼓励,为彼此的未来加油。

段落五:诚挚的道别聚会即将结束,小明和小华心满意足地站起身来。

小明拍了拍小华的肩膀,说道:“真的很开心能和你再次聚在一起,我们不要再长时间不见了。

”小华也笑着回答:“是的,我们要保持联系,不管是开心还是困难的时候,都能互相支持。

”两人深情地握手道别,心里充满了对友谊的珍视和感激。

段落六:友谊长存小明和小华离开了餐厅,各自回到了自己的生活中。

他们知道,友谊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聚会,而是一种珍贵的情感,需要用行动去维护和呵护。

他们决定以后定期聚会,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一起度过更多美好的时光。

人物对话怎么写

人物对话怎么写

人物对话怎么写1.“哎呀,你怎么能这么做呢!”妈妈生气地对着小明喊道。

-那天小明偷偷拿了妈妈包里的钱去买零食,妈妈下班回来发现后,皱着眉头质问他:“小明,你是不是动我包里的钱了?哎呀,你怎么能这么做呢!”小明低着头,小声说:“我就是想吃那个巧克力。

”妈妈无奈地说:“想吃可以跟妈妈说呀,怎么能偷拿呢!”2.“姐姐,陪我玩嘛!”弟弟拉着我的衣角撒娇道。

-我正在房间里看书,弟弟突然跑进来,摇着我的衣角说:“姐姐,陪我玩嘛!”我有点不耐烦:“等会儿,我先看完这页。

”弟弟不依不饶:“不行,就现在嘛,姐姐。

”3.“爸爸,我这次考试考得可好了!”我兴奋地对爸爸说。

-放学回到家,我一进门就冲着爸爸喊:“爸爸,我这次考试考得可好了!”爸爸笑着问:“哦?有多好呀?”我得意地说:“我都考了90多分呢!”爸爸摸摸我的头说:“真棒,宝贝!”4.“你别管我!”小红生气地对朋友说。

-小红和朋友因为一件小事吵架了,朋友想劝她,她却大喊:“你别管我!”朋友着急地说:“小红,别这样啊。

”小红扭过头去:“我就是不想理你!”5.“爷爷,我想听故事。

”我抱着爷爷的胳膊说。

-晚上睡觉前,我抱着爷爷的胳膊撒娇:“爷爷,我想听故事。

”爷爷笑着说:“好呀,那爷爷给你讲个孙悟空的故事。

”我开心地拍手:“好呀好呀!”6.“哇,这个蛋糕看起来好好吃啊!”妹妹看着蛋糕眼睛放光。

-妈妈买了个蛋糕回来,妹妹看到后,惊叹道:“哇,这个蛋糕看起来好好吃啊!”妈妈笑着说:“那等会儿大家一起吃。

”妹妹迫不及待地说:“我现在就想吃!”7.“老师,这道题我不会。

”小强举手说。

-课堂上,老师提问后,小强举手说:“老师,这道题我不会。

”老师走过来耐心地讲解:“这道题呀,应该这样想……”8.“你怎么又迟到了!”老师严厉地对着小刚说。

-小刚又一次迟到了,老师生气地说:“你怎么又迟到了!”小刚低着头,小声说:“我起晚了。

”老师瞪了他一眼:“下次注意!”9.“妈妈,我不想去上兴趣班。

人物对话指导及练习

人物对话指导及练习

人物对话指导一、怎样写好对话1、围绕中心写好对话写人物间的对话,并不是信手写来,想到什么写什么,听到什么写什么,而是要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写对话。

如果东一棒槌,西一鎯头地乱写,那么读文章的人就不知道你到底想说什么。

我们说要围绕中心写对话,就是要根据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恰到好处地,有选择地写,好的人物间对话,或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或推动故事情节展开。

2、要表现人物的性格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说些什么话,怎么说的,能够表现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性格特点。

写作文也是这样,恰当地写出人物的语言,可以反映出人物精神面貌。

人们常说,语言从思想中来。

通过人物间语言描写,对话展开,能够真实而生动地再现出人物的本质。

写好人物的语言,人物间的对话,首先要有一个总体的设计,先想出围绕什么内容写,再想写什么,怎样写。

把握住总体要求,才能把对话写活,写好,写生动。

二、写好人物间的对话,应注意1、要刻画人物的神态一个人说话的时候,总会有一些手势、动作,同时也会有一些表情、神态,因此,在写对话时,应该有选择地写出人物说话时的表情。

这样写可以把人物写得生动活泼。

2、要语言凝炼和集中在写对话时,要选择有用的语言写,语言要凝炼和集中,如果听见什么写什么,不加选择地一股脑都写出来,人们读了以后就会感到不知所云。

学会分析,提炼生活中人们的对话,这是一种能力,也是作文的一项基本功。

3、要注意对话的格式在小学作文中,常见的对话形式,归纳起来,共有四种,用公式表示如下:第一种对话形式:说话人(提示语)在前第二种对话形式:说话人(提示语)在后第三种对话形式:说话人(提示语)在中间第四种对话形式:没有说话人(提示语)三、重点讲解的三种对话形式1、提示语在前,所说内容在后例句:妈妈说:“快收衣服,要下雨了!”练习: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①、小红对小丽说今天天气好我们出公园玩儿吧②、妈妈问今天午饭你想吃什么③、老师说今天我们中文写作的内容很重要大家要认真听讲啊2、提示语在后,所说内容在前例句:“快收衣服,要下雨了!”妈妈说。

对话的方法

对话的方法

对话的方法
对话的方法有以下四种:
第一种:人称和叙述部分在前面,说的话写在后面。

格式是:××说:“……。

”如: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第二种:人称和叙述部分在后面,说的话在前面。

格式是:“……。

”××说。

如: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第三种:人称和叙述部分在中间,说的话在前后两头。

格式是:“……。

”××说,“……。

”如: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第四种:没有人称和叙述部分,直接写对话。

如:
“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对话结构方式:对话结构方式有:上下互动式,对等互动式,交错互动式,视域融合式。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法包括:
1、诉说:当人们遇到挫折、困难、委屈,也有成功、成绩、喜悦时,大部分人会找人诉说自己的经历,可以排解自己内心的不满或者扩大自己的喜悦感。

诉说无疑是人最重要的交流方式,诉说要注意自己的语气、神情等,不要太以自我为中心。

2、倾听:有诉说,就必须有倾听,这也是一种交流。

倾听可以让他人得到释放,自己也可以有成就感。

倾听时注意不要随意打断他人,要给他人充分的尊
重。

3、回应:回应是交流的必要组成,如果对别人的诉说、问题不予回应,那就不算完成交流。

回应时应注重安慰、夸奖、改正等方面内容。

人物对话——精选推荐

人物对话——精选推荐

⼈物对话作⽂三:《作⽂中⼈物对话描写的常见形式》600字作⽂中⼈物对话描写的常见形式作者:程⽟芳来源:《新课程学习·上》2013年第11期摘 要:记⼈的⽂章,离不开⼈物的对话描写。

然⽽,⼤多数⼩学⽣的作⽂,只知道写⼈物的活动。

整篇⽂章像出哑剧,⼈物在故事情节中,只是在⼲这⼲那,⼀句话也不说,这怎么符合⽣活的实际呢?因此,适当地让⼈物开⼝说话,不仅能够很好地表现⼈物的内⼼世界,⽽且也会使⽂章显得有⽣机、富有灵⽓。

关键词:常见形式;⼈物语⾔;对话描写这⾥介绍⼏种⼈物对话描写的常见形式:⼀、说话⼈在前,语⾔在后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常见的形式。

例如“⽼⼦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迎候。

研究学问你不⽐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拜师》)。

这种形式的对话,“说”字后⾯⽤冒号。

⼆、语⾔在前,说话⼈在后这种形式的⼈物对话描写有加强语⾔效果的作⽤。

例如“…我为你们三个⼈的健康喝了三⼝。

‟她微笑着说。

”(《幸福是什么》)。

这种形式的对话,“说”字后⾯⽤句号。

三、把⼀次说的话,分成前后两部分来写,中间交代说话⼈这种对话,语⾔跳跃感强,富有波澜。

例如“…别的事?什么别的事!‟彭总电闪雷鸣般发作了,…还有⽐守住你们的阵地不让敌⼈的炮弹把你们的阵地掀翻更重要的事吗?……‟”(《在炮兵阵地上》)。

这种形式的对话,“说”字后⾯⽤逗号。

四、只写⼈物语⾔,不写说话⼈这种对话,语⾔具有连续性,现场感强。

例如:“是不是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不错。

”“是不是缺了⼀颗⽛齿?”“对极了!你看见它往哪去了?”(《找骆驼》)这种形式的对话,只限于⽂中有两个⼈物,⽽且⼈物说话时前⽂要有交代。

五、为了强调语⾔表现⼒,说话时配以动作、神情和语⽓,使⼈读后如临其境,如见其⼈ 例如:(《爱迪⽣救妈妈》)综上所述,作⽂时适当地使⽤⼈物对话描写,⽂章就会声情并茂,引⼈⼊胜。

你不妨⼀试。

医⽣环顾四周,迟疑了⽚刻,说:“房间⾥光线太暗,没法做⼿术。

写小说,人物的对话怎么描写?

写小说,人物的对话怎么描写?

写小说,人物的对话怎么描写?本文非原创!来源于网络搜寻,由小编辛苦搜集并整理一、小说中常用的四种对话形式及其标点符号的使用之所以要写章内容,是因为发现很多朋友连这最基础的知识都没有掌握,大家看书的时候肯定遇到过有人错用标点的情形。

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这个小小的错误,就会让他跳戏,并且对作者作出负面的评价。

对话由两个部分组成:说话的内容和提示语。

说话的内容:就是指某人说的某话。

提示语:就是起提示作用的句子,起提示的作用,就是告诉读者,这话是谁说的,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怎样说的等内容。

根据提示语在句子中的不同位置,对话的形式也相应的分为四种。

对话的四种形式,各自使用的标点符号也不一样。

第一种形式: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后面用冒号,说话的内容双引号。

错误示范:陈二狗看到了他,笑着挥手招呼道,“大明星,你怎么这么闲,电视剧不用拍了吗。

“招呼道”后面的逗号错误,应改为冒号。

“后面怎么这么闲”“电视剧不用拍了吗”后面的标点也应改为问号。

正确示范:陈二狗看到了他,笑着挥手招呼道:“大明星,你怎么这么闲,电视剧不用拍了吗?第二种形式:提示语在中间,前面一对双引号,提示语后面用逗号,后面一对双引号。

错误示范:“啊?”江寒吃惊出声,以为自己听错了。

“老先生,您,您说什么?”“以为自己听错了”后面的句号使用错误,应改为逗号。

正确示范:“啊?”江寒吃惊出声,以为自己听错了,“老先生,您,您说什么?”第三种形式:提示语在后,说话的内容用引号,提示语后面用句号。

正确示范:王母的脸上开始抽搐。

“搬给他。

”她说。

第四种形式:没有提示语,说话的内容用引号。

正确示范:“不是。

是一家杂志社的记者。

”第一和第二种形式,很多朋友都经常会用错标点,请务必注意。

第四种形式很多朋友也用不好,因为这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说话人,一般是就近原则,很多朋友没注意,让读者产生一种混乱的感觉,搞不清这句话到底是谁说的。

例如:张三和李四正在码字。

“取名经常会卡住怎么办?”李四抬起了头。

人物对话描写的的几种基本形式

人物对话描写的的几种基本形式

人物对话描写的的几种基本形式成功的对话,对展示人物的身份、神态、情感及内心世界,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不少学生的作文里,要么无对话,文章显得单调,树不起鲜明的人物形象;要么人物对话无特点,只会运用“某某说:‘……’”这种常见格式.为此,我们以语文课本中人物对话描写中的四种形式为例,分析其特点和作用,以培养学生初步掌握人物对话描写的能力. (一)、牵羊式.提示语在前,引语在后,引语之前用冒号.即先交代谁说(说明性部分),后写说了些什么(引文部分). 例(1)、忽然,她跳起来拍着屁股说:“咱俩先换过来,我妈是高级裁缝,她能把裤子的口子缝得一点儿都看不出来.”(选自《羚羊木雕》)例(2)、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选自《羚羊木雕》)先写某某说,然后写他所讲得话,这种对话描写,能够使读者先知道是谁的话,人物关系明白清楚. (二)、推车式.引语在前,提示语在后,提示语后面用句号.先写所说地话(引文部分在前),下面写某某说(说明性文字在后).把引话放在某某说地前面(某某说地后面用句号),其作用是为了强调所说的话. 例(1)、“那只羚羊木雕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爸爸不是说给了我么?”我小声地说.(选自《羚羊木雕》)第一句,引文在前,是作者为了强调她母亲质问地话.说明性文字用“突然”,既说明事情发生得料想不到,又展示了她母亲发怒得神态.“我”以反问口气作答,突出了“我”的委屈与不满,说明性文字中的“小声”一词,既突出了“我”的害怕心理,又渲染了对话时的紧张气氛. (三)、挑担式.提示语在两个引语的中间,提示语后面用逗号.即将某某说插入引话的中间(说后边用逗号). 这种对话描写,有三种情况:一是需要插入说话人的动作神情;二是某某说的话比较长,前面的又必须将引话与别人的对话紧密相接,把某某说(说明性文字)放在最后又相隔太远;三是一个人所说的话,在意思上前后有转折. 例(1)、“妈妈!”孩子委屈地摇着我的手臂,喃喃地说,“有了熊皮,不是可以给阿婆做熊皮手套了吗?”(选自《这不是一颗流星》)这部分说明性文字,“委屈”、“摇着”表神情动作,属于第一种情况. 例(2)、“你这个人真是自不量力!”姑娘好象生了很大地气,瞪了老头一眼说,“你干一天活,挣几个钱,充什么大肚子汉呢?十五不要,十四不要,十二也不要,看在你来得早,凭着你那票子新鲜,依你,十块钱搬走吧!记住,原产墨西哥,免得叫人再拿扇子拍你!”(选自《花市》)这句人物对话比较长,先承接他人的话,说明性部分承前启后,使后面的引文朗利明白.如果将说明性文字放在后面,那就显得拖拉不明快.再特定环境中,如能恰到好处地运用第三种类型人物对话描写,能够增强表达效果. 例(3)、“啊!你也天天上班!”我把他搂在怀里说,“妈妈干啥去了?” (选自《夜走灵官峡》)这个例句中,后边的话不是顺着前面的话的意思说的,在意义上有转折,所以在引话中插入说明性部分. (四)、省略式.即把说话人是谁省略掉.使用这种格式时应注意,必须使读者能够根据说话的语言环境清楚话是谁说的. 例:年轻干部手里摇着黑色纸扇,上下看了老头一眼,似笑非笑地说:“老头,你晓得这是什么花?” “令箭荷花!” “原产哪里?” “原产……原产姑娘家里!” 年轻干部哈哈大笑.(选自《花市》)以上所说地人物语言地四种表现形式,人物对话的位置为什么要变化呢?这主要是为了表现说话人的神态、情绪、心理及时间先后等,是为了让人物语言表达得更精确、更细致、更流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人物对话的另一类转述,即间接转述讲话的内容.它是由作者或文章的叙述人转述讲话的大意.它不用冒号和引号,提到说话人的地方,用第三人称. 例: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书讲语法.(选自《最后一课》)人物对话描写有几种形式【举例】我推着撒了气的自行车来到一个个体修车摊前. “小朋友,你要修车吗?”那位正在修车的叔叔停下手里的活主动打招呼说. 我说:“车带没气了,我还要赶快去上学.” “你不用着急,我马上给你查一下.”说着他站了起来,接过车开始检查,“小毛病,只不过气门芯坏了.” “要多少钱呀?” 他似乎明白我怕挨坑,伸手指指贴在一旁的服务公约说.“有价格,只收两角钱.” 我不好意思地笑笑,说:“谢谢叔叔.” 【解答】 1.人物的对话描写从格式上来讲,有四种形式,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中,提示语在后和无提示语. 2.提示语在什么位置要决定于表达思想的需要.比如“小朋友,你要修车吗?”把提示语放在后面,可以表现出修车叔叔主动打招呼的热情态度.“说着他站了起来,接过车开始检查”把这句提示语放在中间,是因为提示语前后都有要说的话,表明他边说边做事的主动态度.总之,提示语在什么位置,不只是格式问题,主要是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 “说之妙” ——人物对话描写形式的多样化训练在初中的起始阶段,要承续小学打下的记叙文的坚实基础,进一步巩固丰富记叙文的写作技巧,以提高记叙文的质量和水平,这在初一阶段是记叙文写作的关键.而在记叙文写作中,人物描写是一个重要部分,人物语言描写则关系着人物形象成败,以下几种语言描写形式的训练,能够加强人物性格塑造,丰富语言表现的形式. 一、变换说话人的位置在人物语言描写中,恰当地变换说话人的位置,能够避免单调乏味的陈述,使语言形式更加丰富、活泼. 1.提示语在前:我说:“我还有事呢,你先走吧!” 2.提示语在后:“还是老大孝顺.”姥姥说,我听了心里感到真不是滋味. 3.提示语在中间:“原来就为这点事呀,”老师听了忍不住说,“我还有以为你受了多大的委屈呢!” 4.没有提示语:“姐姐,你怎么知道雨来啦?” “那团乌云走过咱家窗前,我看到它的影子了.” “姐姐,你怎么知道风来啦?” “咱家屋后的竹林告诉我的.” 二、在“说”之前增加人物的动作描写为了更好地表现出人物在说话时的动作状态,可以在语言表述之前增加人物的动作描写.如:我高高地举起拳头,一锤砸在桌子上,大声说:“他凭什么这么污蔑我……” 三、在“说”之前增加人物的神态描写为了更好地表现出人物在说话时的神态表情,可以在语言表述之前增加人物的神态描写,也可以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结合在一起使用.如:1.她抬起头,双眼满含着晶莹的泪珠,嘴唇颤抖着说:“我不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 2.吃过晚饭奶奶咧着掉了牙的嘴,笑呵呵地说:“一定要在12点放,你们去睡吧,到时候我叫你们.”那张刻满皱纹的脸像朵大菊花,昏黄的眼睛变得亮多了. 3.“哼,看你美的,你肯定不行.”哥哥不耐烦地把书扔给我,斜着眼望着我说. 四、替换“说” 在人物语言描写时,也可以用跟“说”类似意思的同义词来替换“说”,使语言表达的形式更为多样化一些.如:1.他一声大吼:“这事是谁干的?” 2.全班齐声高喊:“我们愿意……” 3.她轻声吟唱着:“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 五、隐藏“说” 在人物语言描写时,不必每句话都用“说”来引出对话的内容,可以结合动作和神态描写,直接表述对话的内容.如:1.他头也不回,却字字掷地有声:“我决不会干这种事!” 2.她转过身,抬起一双泪眼:“对不起,我错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对话的三种形式
人物对话有三种常用形式。

考试常常会考到给对话部分加标点。

很多同学失分就在于不明白三种不同的对话形式,标点也不同。

为了方便,我在这里把说话的主体简称“人”,把人物说的话简称为“言”。

(例句中我把“人”和“言”都标红色。

)(把最要注意的标点标蓝色)对话三种形式分别是:
一、人+言:
即说话者在前,他说的话在后。

这种情况,要用冒号和双引号。

例:我大叫起来:“妈妈!妈妈!”
(人)(言)
二、言+人:
即人物说的话在前,说话的人在后。

这种情况,要用双引号和句号。

例:“喂,你来!”军官叫那个孩子。

(言)(人)
三、言+人+言
即前后都是同一个人物说的话,说话的人夹在中间。

这种情况用双引号和逗号。

例:“怎么会不认识!”孩子很有信心地回答,“我和叔叔常到磨坊
(言)(人)(言)
练习:给下列句子加标点。

1.萝卜多少钱一斤妈妈问
2.两块小贩撇了撇嘴不买别乱翻
3.我问老板这衣服多少钱
4.给我站住爸爸咆哮道再跑打断你的腿
5.睡吧明天还要早起妈妈轻轻地说
6.同学们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太好了
7.我不回家了她说今天很忙
1、成分残缺例:看了这部电影,深受教育。

一个完整的句子,至少应包括主语和谓语两个部分(非主谓句除外),缺少其中任何一部分,句子表达的意思就不完整。

缺少了主语,是谁“深受教育”没作交待,如果在“看”或“深”前加上主语,句子就完整了。

2、搭配不当例:学校开展了学雷锋的高潮。

例句中“开展”与“高潮”不能搭配,应将前者换成“掀起”或将后者改为“活动”
3、用词不当例:我们的李老师像狐狸一样聪明。

用“狐狸”形容李老师显然是不恰当的,可改为“诸葛亮”。

4、词序颠倒例:展览馆里展出了两千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展出”的“文物”是现在出土的,而不是“两千年前”出土的。

所以,这一句应把“两千年前”与“新出土的”位置对调一下。

5、重复啰嗦例:我不禁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不禁”与“忍不住”意思大致相同,删去其中一个即可。

6、指代不明例:小刚和小军约好星期天去他家玩。

句中使用代词或量词如果指代不明确,就会造成句意含糊不清。

修改的方法是使人或事物具体化。

例句中的“他”不知是指小刚还是小军,应将“他”改为“小刚”或“小军”。

7、前后矛盾例:我估计那人一定是坏蛋。

例句中“估计”与“一定”矛盾,可将“一定”删去。

8、分类不当例:菜园里种着西红柿、西瓜、黄瓜、扁豆、苹果等蔬菜。

把所属或种类不同的事物混淆在一起,就造成了分类不当的毛病。

例句中的“西瓜”、“苹果”是水果,“蔬菜”不能包括他们,应把“西瓜”、“苹果”删去,或者在“蔬菜”前加上“瓜果”,或将“蔬菜”删去。

9、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例:黄继光不但壮烈牺牲了,而且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例句就错把两个分句之间的转折关系当成了递进关系。

正确的关联词语应该用“……虽然……但是……”。

三、改:针对病句的不同“病因”,对症下药,运用修改符号进行删、补、换、移。

四、查:把修改后的句子进行复查性质的校对阅读,看看是否通顺,有无新的语病发生,是否把说话人原先想说的意思表达清楚了,如果发现有问题还得重改。

修改病句的原则(一)对症下药,(二)尽量保持句子的原意。

修改病句专题练习题
1.广场上挤满了许许多多数不清的人群。

2.听了老师的一番话,很受感动。

3.这次到会的只有七十二人左右。

4.我估计他这道题一定做错了。

5.校园里种了月季、海棠、梧桐、松柏等很多树木。

6.她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和雪白的衬衣。

7.《草原》的作者是老舍写的。

8.曹冲虽然聪明多智,而且很有同情心。

9.增加质量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10.我经常看到小明有时在早锻炼。

11.少先队员要热爱祖国和公共财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