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整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化学教案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
教学目标
新教材化学必修 2 一体化教学案( 20)
执教者
班级
日期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课时 1
课型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
2、利用伏打电池发明的事例,激发学生发明创造的欲望
新授课
教学重点 原电池的原理
教学难点 原Βιβλιοθήκη 池原是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教学方法 实验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溶液总质量
。
二、应用
1.制造电源
例 2、试设计一个原电池,使其发生:Cu+2Ag+=2Ag+Cu2+。则该原电池的负极
材料是 ,负极电极反应为
,正极材料为
,电极
反应为
,电解质溶液是
。
2.金属的防腐
例3、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
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a、c相连时,c极上产生
大量气泡,b、d相连时,b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
到弱的为(
) A.a > b > c > d
B.a > c > d > b
C.c > a > b .> d
D.b > d > c > a
例4、下列哪些装置能产生电流,形成原电池?能形成的请判断正负极,写出
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
A
Zn
4、下图每一方框中的字母代表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
物质 A 跟 B 反应生成物质 E、F 和 G;物质 C 跟 D 反应生成物质 I,某温度下该反应起 始和某时刻的反应混合物组成如右上表格所示。请填写下列空白: (1)物质 H 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须注明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学习目标】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和构成条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原电池的概念和构成条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探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条件和原电池的工作。
【预备知识】1.在化学反应中,物质中化学能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的变化,即转化为。
2.金属活动性顺序表3.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电子,发生反应,还原剂电子,氧化还原反应本质。
【自主学习】1.一次能源:_______________,如流水、风力、原煤、石油、天然气等。
2.二次能源:______________,如电力、蒸汽等。
3.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___________、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种二次能源。
4.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方式(1)间接转化---------燃煤发电燃煤发电是从煤中的化学能开始的一系列能量的转换过程:______。
它们之间的能量转化关系是:将能转化为能。
是直接转化还是间接转化?(2)直接转化------原电池:(视频播放铜锌原电池实验完成课本实验2-4)①它们之间的能量转化关系是:将能转化为能。
是直接转化还是间接转化?原②原电池:将_____________转化成__________的装置。
③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负极反应:,正极反应:。
总反应:。
在装置中硫酸溶液的作用。
装置:两电极、电解质溶液、导线(或将两电极直接靠拢)原电池的反应中(有/无)电子转移,其反应类型属于反应。
④原电池装置是把氧化还原反应分成两个半反应,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在两个不同的区域进行。
两个电极分别是极和极。
【由于氧化还原反应在两极上进行,电子转移通过导线完成,使溶液中离子运动时干扰减小。
所以,氧化还原反应速率加快。
(即原电池的氧化还原反应速率大于其他的氧化还原反应)】电极判断:负极:电子,发生反应。
电极材料正极:电子,发生反应。
电极材料⑤原电池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优质教案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教学设计[必修](11)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1课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内容本单元知识内容在必修1中,讲到了很多的关于电能的生活实例但还没有形成具体的知识概念。
教材利用活动与探究铜锌原电池的装置,总结出原电池的原理。
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出两极的反应方程式,通过上面知识的构建总结出原电池的原理,提出原电池的概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电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初步认识电解池的原理。
2.了解电解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知道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体会生活与理论的联系。
2.通过反应物之间电子的转移的探究,理解电解和原电池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用已有知识进行设计新的实验,提高环保意识。
2.通过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学会用变化的唯物观点来对待事物发展。
学情分析学习者为高一学生。
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已具备一定的化学思维基础和基础实验技能,但对实验现象及结果的分析和处理能力还有一定的欠缺,需要教师不失时机的引导。
此外,其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于直接感性的事物接触能较快的接受,而对于较抽象的概念则存在理解模糊或概念不清晰的问题。
对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主要知识点中,构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涉及到较多需要想象的抽象思维概念,学生理解起来较为费力。
因此,采用实验结合课件模拟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学生更快更深刻地理解相关概念。
另外,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化学反应中存在能量的变化和转化,是学习本节重要的知识基础。
教学策略首先根据我国发电总量构成图及火电能量转化示意图分析火力发电体系中存在的缺陷,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然后通过奇妙趣味的硬币电池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其次在新课中指导学生按照发给学案内容完成书上的实验内容,并记录现象,做完实验交流结果,引出原电池的概念,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且抓住反常的实验现象——铜片上产生气泡,及时提问,气泡的成分可能是什么?如何产生?并借助于多媒体动画演示分析,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推荐五篇)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推荐五篇)第一篇: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引入】在上课伊始,先请大家观看一个最近网上热传的实验-小马达实验。
【演示】小马达实验(用展台)【教师】是什么使得小马达转动起来的呢?【学生】电池【教师】电池释放的电能来自哪里?今天我们就将循着科学家们的足迹,通过实验再一次去探究电池的起源及其工作原理。
请同学们根据学案上的要求完成【实验探究一】,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并根据提示思考、讨论学案上的两个问题。
【学生】做实验、思考、讨论【教师】现在找一位学生代表向大家报告你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教师】通过实验,大家共同分析产生如此现象的原因何在。
锌片上为何产生气体?因为锌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能从酸中置换出氢来。
铜上无气泡是因为铜与酸不反应。
连接导线后,铜上却有气泡了为什么呢?这个问题大家就打个大问号,放在这,先看下一个实验现象。
电流表转动了说明有电流产生。
以上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早在1799年就被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捕捉并加以研究,从而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伏打电池,即原电池。
【板书】一、原电池【教师】为了更好的解释这两个现象,我们可以借助学案上的第一个问题。
铜与稀硫酸不反应,但与锌片连接后,铜片上有气泡产生,气体最可能是什么?是由什么粒子转化而来?该粒子所得到的电子最可能是谁提供的?【学生回答】气体是氢气,由氢离子转化而来……锌铜用导线相连后,锌失去电子形成锌离子进入溶液,因为锌失去电子,发生什么反应?氧化还是还原?锌片的周围有许多来不及扩散到溶液中去的锌离子,锌离子对氢离子有排斥作用,使氢离子很难在锌片上直接得到电子。
失去的电子经过导线流入铜片,铜片周围的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
铜片附近溶液的氢离子减少了,锌片附近溶液中增加的锌离子就会向铜片附近游动,硫酸根离子向锌片附近游动。
从而使电极和溶液形成了一个电流回路。
其中锌片是流出电子的一极,铜片是流入电子的一极。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教学设计完美版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新课程的实施将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个性、多元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索、主动求知,学会收集、分析和利用各种信息及信息资源,并以此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合作与分享意识、社会交往能力与社会责任感。
二、前期分析1.教材分析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注重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联系日常生活中经常应用的各种电池,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学习内容。
本节课内容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有更加深入的学习,因此本节课重点在于让学生感受从理论到实践的应用以及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学情分析在学生学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之前已具有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物质的量等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微观原理分析能力和感性的实验体验,因此可以利用多媒体和边讲边实验有效地解决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初步认识原电池反应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验探究、合作讨论等开放式的问题情境,从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形成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伽伐尼的生物电理论到伏打电池再到丹尼尔电池为主线,感受科学探究的艰辛。
四、教学策略设计结合前期分析的有关信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教学设计主题通过一条主线、一个动画、两个实验开展相关概念和原理的学习。
1.课堂主线的搭建(见附表)附表《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课堂主线从伽伐尼的生物电理论到伏打电池再到丹尼尔电池,这一段从1780年到1836年长达56年的原电池化学史,蕴涵了伽伐尼从生活中的偶然发现到伏打的敢于质疑再到丹尼尔对原电池改进的发展史,这一条主线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探究的艰辛,更是让学生顺着前人的足迹,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蕴涵着化学知识。
2.实验设计高中化学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名师教案1
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第一课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一、【教材分析】本节的内容是化学能与电能。
化学反应与能量是最重要的原理性知识之一,也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广泛应用的知识,是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现代化发展有着重大价值的知识,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化学能对人类的重要性决定了本节学习的重要性。
在上一节已经学习了“化学能与热能”的关系,通过实例和实验,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电化学基础。
本节内容是对前一节课中“一种能量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等”论述的补充和完善,又是为学习“电化学基础”奠定必要的基础。
课程标准关于化学能与电能在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均有安排,在本模块中只要求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认识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
本节根据学生对“电”的感性认识及其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转化问题产生的兴趣,通过几个设问把学生带进了“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研究之中,并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通过原电池和传统干电池锌锰电池初步认识化学电池的化学原理和结构,并不要求上升为规律性的知识;通过介绍新型电池如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等体现化学电池的改进与创新,初步形成科学技术的发展观。
激发学生科学知识的求知欲。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了解常见的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方式⑵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认识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形成科学技术的发展观。
⑶理解原电池原理及其形成条件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预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独立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⑵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科学规律的精神⑶通过思考与交流,让学生学会联系自己已掌握的知识通过比较归纳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教学设计
【观察 思考】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1.盐桥插入两电解质溶液中后 ,该装置是否实现了化学 能向电能的转化?两电池 相比,能量转化效率发生 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2.你觉得哪个更适合设计成化 学电源呢?为什么?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该铜锌原电池发生的氧化 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 剂不需要直接接触,两个 电极反应可在彼此隔离的 条件下进行。
反应杂乱无章;原电池反应,两个反应分别在两
极发生,反应的有序性强 。
3.能量转化的形式不同。一是转化为热能; 原电池是转化为电能。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问题 讨论
【问题1】从这两个电池中你 可以发现,构成这类电池的 条件了吗? ①选择活泼性不同的两个金属电极,其中较为活泼的 电极能跟溶液反应,做负极。 ②将两金属电极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你试着画出该原电池的装置图;
并写出反应方程式
你知道该电池是怎样将化学
能转化为电能的吗?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活动·探究
预测1 请你根据锌与CuSO4溶液反应的反应类型 预测,该反应伴随怎样的能量变化?我们可 以通过哪些直观现象来进行证明?
预测2 如果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是放热反应,请 你利用所学原电池知识设计实验,将该反应 所释放的能量转化为电能,预测锌和铜片插 入硫酸铜溶液后会有变化吗?有什么变化?
③构成闭合的回路
④能自发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课堂总结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3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你知道吗?
火火力力发发电电厂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化石能源的枯竭,以及 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迫 使人们利用新能源发电。 氢能源便是一种非常理想 的新能源。你知道氢能源 有哪些应用吗?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教案标题: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掌握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现象,比如电池、燃料电池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知识讲解:1. 介绍化学能和电能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2. 解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基本原理,包括化学反应中的电子转移和电势差的产生。
3. 介绍常见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和原理,比如电池、燃料电池等。
实验演示:1. 呈现一个简单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演示,比如铜锌电池实验。
2. 解释实验步骤和原理,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数据。
3.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讨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和电压等因素。
实验设计:1. 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设计一个能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
2.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目的、材料、步骤和预期结果。
3.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并帮助他们解决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实验报告:1. 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材料、步骤、数据记录和结果分析。
2. 鼓励学生在报告中提出改进实验的建议,并讨论实验的局限性和可能的误差。
课堂讨论: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观察。
2. 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实验设计的优缺点,并讨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应用前景和挑战。
总结回顾:1. 总结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强调学生在实验中培养的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团队合作能力。
3.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思考未来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方向。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包括实验设计、数据记录和结果分析。
2. 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讨论能力。
3. 评估学生撰写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数据记录和结果分析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高二化学教案-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最新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初步认识原电池反应的原理。
(二)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应物之间电子转移的探究,理解原电池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拓展和运用。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根据日常生活对电池的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感悟电池的重要性,形成较为客观、正确的能源观。
二、重点难点1.初步了解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
2.通过实验探究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及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归纳。
四、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景】展示日常生活中电子表、手机、电脑、照相机等电子产品,启动这些电子产品都需要电能,怎样获得?电能?化学能【分组实验探究】:锌、铜原电池原理实验1:把一块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实验2:把一块锌片和铜片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
实验3:用导线将锌片和铜片连起来。
实验4:在导线中接入一个灵敏电流计。
将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的结论记录下来。
【学生交流、讨论】1.实验2和实验3中的现象有何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你认为这种气体可能是什么?锌片和铜片上可能分别发生什么反应?如何证明?3、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有电流通过,你如何解释这一现象?该装置的正、负极分别是什么?【教师补充讲解】【学生交流、讨论】1、原电池工作时电子流动方向如何?2、原电池工作时电流方向如何?3、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阳离子向哪极移动?由学生观看Cu-Zn原电池动画后交流讨论。
【结论】1、负极外线路正极2、正极外线路负极3、阳离子向正极移动【讲述】这一现象早在1799年被意大利的物理学家伏打捕捉到并加以研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电池──伏打电池,即原电池。
【设疑】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可以体会到,化学能在原电池装置中可以直接转化为电能,那么,符合什么条件的装置才能构成原电池呢?【交流讨论、归纳总结】3、原电池的构成条件:1.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金属和另一种非金属导体)构成电极。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教学⽬标:知识⽬标:通过实验探究, 使学⽣认识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初步认识原电池的结构和⼯作原理。
学会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初步认识电极反应式及原电池反应⽅程式的书写。
情感⽬标:培养学⽣的探究精神和依据实验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训练科学的学习⽅法,渗透环境保护意识能⼒⽬标:培养学⽣探究式的思维能⼒、⾃学能⼒和动⼿能⼒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教学重点、难点:原电池原理,构成原电池的⼀般条件。
教学⽅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分析、讨论、总结应⽤等过程,引导学⽣观察、思考、推理、探究。
2、利⽤多媒体将微观、抽象的理论转为具体、直观的形象。
学习⽅法:实验——观察——思考——讨论——结论——应⽤。
教学⽤品:铁丝、铜丝、锌⽚、铜⽚、镁条、铅笔芯、⽕柴梗、西红柿、稀硫酸、⽆⽔⼄醇、导线、烧杯、电流计、实物展台、投影仪。
教学过程:『导⼊』1、⽕电⼚的基本原理2、伽伐尼的青蛙抽搐实验及伏打电堆『实验探究』实物投影实验:1、铜与稀硫酸不反应,但与锌⽚相连后,铜⽚上有⽓泡产⽣,是如何⽣成的?2、电流计指针偏转⽅向如何?和⼲电池对⽐确定电极名称。
3、试从能量⾓度分析此装置和锌单独与稀硫酸的反应有何不同。
『教师引导学⽣讨论、归纳、结合模拟动画得出结论』[投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原电池1、概念: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称为原电池2、电极名称及电极反应:负极(锌⽚):Zn-2e -=Zn 2+ 正极(铜⽚):2H ++2e -=H 2↑原电池总反应: Zn + 2H + = Zn 2++ H 2↑3、电⼦⽅向: 由负极经导线到正极电流⽅向:正极到负极4、实质:氧化还原反应分开在两极进⾏,还原剂所失去的电⼦通过导线转移到氧化剂。
『实验探究』(学⽣分组实验并讨论)构成原电池的⼀般条件注意观察指针是否偏转,若偏转,⽅向如何?正负极分别是什么?若不偏转,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引导]:通过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判断以上装置哪些构成了原电池,并结合所给装置图分析组成原电池的条件和原理。
高中化学优质教案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教学设计[必修](3)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1课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化学能与电能之间转化的实质及其应用;2.初步了解化学电池的化学反应基础——氧化还原反应;3.掌握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书写。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列举伽伐尼电流这个例子来引入本节内容,同时采用提问、解说、举例论证、知识讲解以及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是学生掌握好本节课的内容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1. 化学电池的化学反应基础;2. 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书写。
教学难点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书写教具多媒体、黑板教学方法提问、解说、举例论证、知识讲解以及任务驱动等教学过程【基础知识检查】1. Ba(OH)2•8H2O和NH4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写出中和热的定义。
3. 写出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引入新课】【师】: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
如生活中使用的手提电脑、手机、相机、摄像机……再如火箭上天、“神州”飞船遨游太空,它们都必须使用电,并且主要使用电池。
大家一定想知道电池为何能释放出电。
今天我们用化学知识来揭开这个谜。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前人是如何研究电池的?[PPT] 1.奇妙的青蛙腿——伽伐尼电流1780年,意大利解剖学和医学教授伽伐尼的青蛙抽搐实验,展示了原电池的雏形。
[思考与交流]:①青蛙腿为什么会抽搐?【生】:因为青蛙触电了。
【师】:回答的非常不错。
具体的说是因为盛装青蛙的铁盘、铜刀以及青蛙的体液这个体系构成了原电池,并产生了电流(此时相当于生物自身的生物电流)刺激青蛙的腿部神经体统,从而使青蛙腿抽搐。
那么首次试验的启发,在1800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建立伏打电堆模型。
伏打电堆的发明,使人们第一次有可能获得稳定而持续的电流,伏特电池使人类从静电时代走向了动电时代。
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本节课的知识。
教学设计16:2.2.1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第1课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获得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学习以实验探究问题的方法,能设计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探究实验方案。
3.形成原电池的概念,探究原电池的构成要件。
4.认识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条件、电极名称、电极反应和总反应及原电池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化学实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实验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2.能对自己探究原电池的概念及其形成条件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进一步提高自己学习化学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奥秘,体会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
提高学生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意识。
【重点】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正负的判断、正负极的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及原电池的应用【难点】1.原电池的原理、组成条件、电极反应2.原电池原理实验方案的设计【课型】新授课【教学模式】问题探究、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分析法读书指导法归纳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实验、学生小组实验【实验用品】烧杯、导线、电流表、Cu 片、Zn片、石墨棒;稀硫酸、酒精等.教学过程【设问】火电的原料是什么?化石燃料中的化学能通过那些途径转化为电能呢?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化学能(燃料)热能机械能燃烧蒸汽发电机(蒸汽轮机)作原理是怎样的?[过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大家来做实验【科学探究】Zn—Cu与稀H2SO4进行实验①当把锌片插入稀硫酸中,有何现象?②当把铜片插入稀硫酸中,有何现象?③将铜片、锌片用导线连接起来,又有何现象?④实验2-4【师生总结】2.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电极材料现象电子得失电极反应原电池的电极锌片锌片溶解失Zn-2e—== Zn2+负极铜片有气体产生得2H++2e—== H2↑正极总的离子反应方程式Zn+ 2H+ === Zn2+ + H2[过渡]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那么要组成原电池要什么条件呢?下面请同学们按要求完成实验,然后总结出组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师生总结】学生分组实验动手实验,认真记录实验现象。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设计
专题2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一.教材内容分析《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是苏教版化学必修2中专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原电池装置构成条件和工作原理,教学难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原电池装置工作原理,即氧化还原反应分别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和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上失去的电子流入正极,产生电流,从而实现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
本节的设计通过实验探究和问题探究,引导学生推导出原电池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以学生的现有的物理知识为基础,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帮助学生理解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二.学生情况分析该学习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经过一段时间化学知识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化学思维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
但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实验结论的探究在处理上还有一定的欠缺,需要教师适时的引导。
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于直接的化学现象能较快的接受,而对于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则存在理解模糊或定义不清的问题。
对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主要知识点中,构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涉及到较多需要想象的抽象思维概念,学生理解起来较为费力。
因此,采用实验结合理论分析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学生理解相关概念。
在必修1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化学反应中存在能量的变化和转化,是学习本节重要的已有知识准备。
三.学习内容1. 通过实验探究来发现问题,认识到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2. 通过实验验证和理论分析,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四.学习方式学习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交流,必须坚持师生互动、互学增知的学习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教学还应注重通过实验分析和验证的科学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推导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总结形成原电池的条件,从而完成本节课两个知识点的教学。
同时将物理学中测电流的方法与电极的确定引入到化学学习过程中。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新版
第3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课时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一、学习目标1.了解常见的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方式。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过程与方法。
3.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正确书写简单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和总反应。
4.了解常见的化学电源及其应用。
认识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形成科学技术的发展观;感悟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以及化学电源可能会引起的环境问题,形成较为客观、正确的能源观,提高开发高能清洁燃料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教学难点: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三、设计思路学生对“电”有着较丰富的感性认识。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以及电学、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和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科学规律的积极性。
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本课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池入手,通过各种电池的展示,提出疑问:这些电池是如何产生电流的?学生根据物理对电流的认识,提出假设:有电子的流动,因此可能在电池里发生了有电子转移的氧化还原反应。
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验证这一假设。
通过锌、铜与硫酸的简单组合,体验电流的产生。
引出原电池的概念。
再利用分组实验的方式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构成条件。
同时从电子转移的方向确定原电池正极、负极,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并写出电极反应式、电池总反应。
认识到可以利用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设计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所用。
在此基础上介绍一些常见的化学电源,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四、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展示图片:生产、生活都离不开电。
我们平时所用的手电筒、计算器、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子表等都需要用到电池。
这些电池是怎样产生电流的呢?【板书】一、化学能转化为电能1.电池是怎样工作的【活动与探究】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分析原因。
(完整版)高中化学《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优质课导学案设计
《化学能转变为电能》教案[三维目标]:知识与技术: 1、认识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互相转变,知道原电池的观点。
2、理解原电池工作原理,认识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3、学会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初步认识电极反响式。
过程与方法: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理解科学研究的意义,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初步养成科学研究的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提升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忱,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愉悦,感觉化学世界的巧妙与和睦[ 教课要点 ] :原电池工作原理、构成、电极反响[ 教课难点 ] :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变的实质[ 学习过程 ] 实验研究(写好实验现象,并思虑以下问题)实验步骤现象1、铜片插入稀硫酸铜片表面2、锌片插入稀硫酸锌片表面3、铜片和锌片连在一同铜片表面插入稀硫酸锌片表面4、铜片和锌片之间连一电流表铜片表面锌片表面插入稀硫酸电流表指针[沟通议论]:1、写出反响方程式并画出双线桥,哪一种物质失掉电子?哪一种物质获得电子?2、导线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你如何才能知道导线中有电子流过?3、如何才能知道导线中电子流动方向?该装置的正负极分别是什么?4、能量是如何转变的?[ 概括小结]:1、原电池定义 : 装置。
2、工作原理:(以铜-锌-稀硫酸原电池为例)电极电极得失电子电子、离子名称电极反响反响种类流动方向资料的粒子负极正极实质:经过反响分开在两极进行,复原剂在转移给氧化剂。
极所失掉的电子3、电极判断负极正极4、构成条件:[ 科学研究 ] :议论、引出构成原电池需要的条件、原电池形成条件的研究:组一:Zn Zn Fe Zn Zn C Zn 陶瓷①②③④稀硫酸稀硫酸稀硫酸稀硫酸组二:Fe Cu Fe Cu Fe Cu⑤⑥⑦稀硫酸硫酸铜溶液酒精组三:Zn CuZn Cu⑧⑨稀硫酸稀硫酸稀硫酸能够形成原电池的有[ 概括小结 ] :构成条件1 、两个电极2 、两极插入溶液3 、形成回路4 、自觉进行的反响(以上条件同时知足)5、原电池原理的应用:①设计适用的化学电源②解说生活中常有现象(钢铁腐化及防备)③加速某些反响速率(用粗锌制氢气)④判断金属活动性[ 反应练习 ] :一、选择题1、能源可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供给的能源称一级能源,需依赖其余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
高中化学《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
高中化学《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理及其应用。
2.掌握化学电池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3.了解电化学反应中离子在电极上的沉积和析出过程。
二、教学重点化学电池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三、教学难点电化学反应中离子在电极上的沉积和析出过程四、教学内容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理及其应用(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理化学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其中一个金属或金属离子接受或捐赠电子,在电解质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电子流的作用下,这些电子沿导体流动,并在另一个金属或金属离子上返回原来的反应中,从而形成了电池的工作电势差。
(2)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应用电池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a.干电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电池,由一个负极和一个正极组成,内部充满着酸性电解质,可以提供较小的电流,用于一些小型电子设备等。
b.蓄电池:是一种可以充电的电池,通常用于车载电源、太阳能电池板储能等。
c.燃料电池:是一种以氢气为燃料的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也可以直接向其它都设备供电。
2.化学电池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1)化学电池的基本结构通常由两个半电池组成,每个半电池由一个电极和一个电解质组成。
电极可以是金属或半金属,电解质可以是液态或固态,可以是无机盐、有机液体或聚合物等。
(2)化学电池的工作原理化学电池将半反应分开进行反应,一个半反应发生在其中一个半电池中,另一个半反应则发生在另一个半电池中,两个半反应的电子流通过电路连接,并通过外部运动发生热能、光能等形式的能量转化。
3.电化学反应中离子在电极上的沉积和析出过程电化学反应中,离子在电极上的沉积和析出过程也是十分重要的。
一般来说,在阳极上,离子释放电子,被氧化成原子或离子,例如金属被氧化成离子;在阴极上,离子接受电子,被还原成原子或离子,例如离子被还原成金属。
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离子还可以通过电解质浓度的变化、温度变化、电位差等因素影响其沉积和析出的速度和性质。
实验活动6 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教案 学案
③构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是进行原电池设计的基本依据。
①下列哪些装置可以构成原电池?并写出电池总反应。
A.a>b>c>d B.a>c>d>b C.c>a>b>d D.b>d>c>a③在伦敦上流社会,有一位贵族夫人格林太太,幼年时因蛀牙补过一颗不锈钢的假牙。
不料后来,她又因为车祸掉了一颗牙,为了显示她的富有,她装了一颗黄金假牙。
自此以后,她就经常出现头痛、失眠、心情烦躁等症状。
更奇怪的是,众多的医学专家为她检查后,都找不到病因。
格林太太的病因到底是什么呢?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帮她解决吗?(四)原电池原理的应用--金属的腐蚀及防护铁锈的形成:Fe(OH)2 Fe(OH)3 Fe2O3课堂训练1.对于原电池的电极名称叙述错误的是()A.发生氧化反应的为负极B.正极为电子流入的一极C.比较不活泼的金属为负极D.电流的方向由正极到负极2.茫茫黑夜中,航标灯为航海员指明了方向。
航标灯的电源必须长效、稳定。
我国科技工作者研制出以铝合金、PtFe合金网为电极材料的海水电池。
在这种电池中()①铝合金是正极②铝合金是负极③海水是电解液④铝合金电极发生还原反应A.②③B.②④C.①②D.①④3.下列烧杯中盛放的都是稀硫酸,在铜电极上能产生气泡的是()4.如图所示,两电极一为碳棒,一为铁片,若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且a极上有大量气泡生成,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a为负极,是铁片,烧杯中的溶液为硫酸B.b为负极,是铁片,烧杯中的溶液为硫酸铜溶液C.a为正极,是碳棒,烧杯中的溶液为硫酸D.b为正极,是碳棒,烧杯中的溶液为硫酸铜溶液5.如右图所示,烧杯中盛的是水,铁圈和银圈直接相连,在接头处用一根绝缘细丝吊住,并使之平衡。
小心地从烧杯中央滴入CuSO4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A.两圈仍保持平衡B.有气泡产生,两圈摇摆不定C.铁圈向下倾斜D.银圈向下倾斜6.有甲、乙两位学生均想利用原电池反应检测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两人均使用镁片与铝片作电极,但甲同学将电极放入6 mol/L H2SO4溶液中,乙同学将电极放入6 mol/L的NaOH溶液中,如下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化学教案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融合了之前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金属的性质、电解质溶液等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还涉及到物理中电学的相关知识,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以下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化学教案,欢迎阅览!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原电池的概念和原理,探究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2.通过对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3.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望,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原电池的概念和构成条件。
【难点】
用已经学习过的有关知识探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条件和装置。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出示ppt展示火电站工作原理示意图
【提出问题】根据图示可以看出燃煤发电的`过程能量是怎么变化的呢?
【学生回答】通过燃烧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最后转化为电能;
【教师引导】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关键。
那如果想要使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直接转化为电能应该怎么办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原电池的概念
【提出问题】燃烧的本质是什么反应?
【学生回答】氧化还原反应。
【提出问题】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学生回答】电子的转移。
【教师引导】要使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就需要使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这时就要设计一种装置,使氧化反应和分解反应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区域进行,可以促进电子的定向移动。
【学生活动】分组进行原电池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且做好相应记录。
【提出问题】根据实验说出铜片、锌片、电流表的现象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铜片表面有气体产生;锌片表面没有气体产生锌片溶解;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提出问题】认为这种气体可能是什么?
【学生回答】氢气
【提出问题】根据你所了解的电学知识,你知道电子是怎么流动的吗?该装置的正负极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在电学中,电流的方向与电子流动方向相反。
在外电路中,电流方向是正极到负极,电子流向是负极到正极。
电子从原电池的负极流出,经过导线流入原电池的正极。
该装置的正极是铜,负极是锌。
【教师引导】该实验中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有电流通过,像这种能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叫作原电池。
2.原电池的原理
【提出问题】回忆之前学习的锌、铜与稀硫酸反应的知识,实验2-4中哪种物质失电子?哪种物质得电子?阴离子聚集在哪一极,阳离子聚集在哪一极?
【小组讨论】锌片失电子,溶液中的氢离子得电子;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p style=“text-align: le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