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高中数学高二下册:12.1 曲线和方程-求动点的轨迹方程 课件(共15张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例拓展:线段AB长为6,两个端点A
和B分别在x轴和y轴上滑动,M为线段
AB上的点,且满足
| |
BM MA
| |
k
,求动点M的轨
迹方程 .
(如果已给出,本步骤省略); 2.设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为(x,y); 3.根据曲线上的点所适合的条件,写出等式; 4.用坐标x、y表示这个等式,
并化方程为最简形式; 5.证明化简后的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 上的点(一般,这一步不作要求).
例1 从点P(-6,0)向圆x2+y2=9引割线PAB, 求弦AB中点M的轨迹方程.
已知椭圆的两个焦点为F1,F2,椭圆上任意一点Q,从任 一焦点向△F1QF2的顶点Q的外角平分线引垂线,垂足为P, 则点P的轨迹为圆(除去两点).
探究3:类比联想上述命题,将“椭圆”改 为“双曲线”,则有什么结论?并证明.
y
F1
O
M Q
P
F2
x
F1
y
M
Q
P
O
F2 x
已知双曲线的两个焦点为F1,F2,双曲线上任意一点 Q,从任一焦点向△F1QF2的顶点Q的内角平分线引垂 线,垂足为P,则点P的轨迹为圆(除去两点).
3.几何法:利用动点所具有的几何意义,结 合圆锥曲线的定义,可以直接写出轨迹方 程,这种求轨迹的方法叫做几何法;
*4.参数法:根据动点的运动规律,选择一个 或几个中间变量作为参数,然后找出动点 坐标x,y与参数间的关系式,即得动点轨 迹的参数方程,再消去参数得轨迹的普通 方程,这种求轨迹的方法叫做参数法.
y
B M A
P
O
x
若要使本题求出的方程(不加条件)的解为坐标的 点都落在曲线上,试问可将本题的条件作何变化?
求动点轨迹方程的四种常见方法:
1. 直接法:将动点的运动规律直接表示成关 于动点坐标x,y 的关系式,这种求轨迹方 程的方法叫做直接法;
2. 代入法:当动点随某已知曲线上的点运动 而运动,将已知曲线上的点的坐标用动点 的坐标表示,并代入已知曲线方程化简得 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代 入法;
y2 b2
1
的一动弦P1P2与实轴AB垂直,
AP1与BP2相交于点Q,则点Q的轨迹方程为
x2 a2
y2 b2
1
y≠0 .
y
Q
P1
AO B
x
பைடு நூலகம்
P2
例3 已知椭圆的两个焦点为F1,F2,椭圆上任意一点Q, 从任一焦点向△F1QF2的顶点Q的外角平分线引垂线,垂 足为P,求点P的轨迹.
y M
P
Q
x
F1
O F2
探究1:请将本题中的圆类比到其它圆锥曲 线对应的结论又将如何?
y
B
A
M
P
O
x
例2
已知椭圆
x2 y2 a2 b2
=1(a>b>0)的一动弦P1P2与
长轴AB垂直,且AP1与BP2相交于点Q,求点Q的轨
迹方程.
y
Q
P1
A
O
Bx
P2
探究2:如果将椭圆类比到双曲线,试写出类似 的结论.
已知双曲线
x2 a2
小结:
一.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是:
一“建”;二“设”;三“列”;四“化简”;五 “验证”
二.求动点轨迹方程的四种常见方法: 1. 直接法; 2. 几何法; 3. 代入法; 4. *参数法.
三.注意以下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运用: 1.数形结合 2.等价与转化 3.类比、联想 4.分类讨论
作业
课外探究:
求动点的轨迹方程
引入问题: 一个人沿着靠在墙角的梯子向上爬,爬到正中
间,梯子滑落了,这个人是直直的摔下去呢?还是 划了一条“优美”的曲线摔出去呢?(假如这个人 一直不离开梯子)
引例:已知线段AB长为6,两个端点A和B分别在x轴和 y轴上滑动,求线段AB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
yB
M
A
O
x
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 : 1.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