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析

合集下载

农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农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农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一、引言农村旅游是指游客到农村乡村地区进行旅游活动的一种形式。

发展农村旅游有助于促进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保护农村环境、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转型升级。

本文将就农村旅游的发展模式进行研究,旨在为乡村地区制定旅游开发战略提供借鉴。

二、农村旅游发展现状目前我国农村旅游主要分为自然生态观光旅游和乡村文化体验旅游,前者以自然风光、山水景观和自然保护区等为主要景点,后者以民俗文化、传统手工艺等为主要内容,两者在很大程度上都尚处于初级阶段。

同时,农村旅游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不达标等。

三、农村旅游发展模式1.农家乐模式农家乐是一种经济与农业相结合的旅游模式,通常指农村民居开办的住宿、餐饮和娱乐等设施,通过提供农家菜、农家风光和农家活动等,吸引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活。

优点是节约投资、易于实施,同时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缺点是不稳定性较大,普遍存在服务质量低的问题。

2.民宿模式民宿是指由农村居民或农民家庭自行经营的住宿设施,多数以传统房屋和生活场景为蓝本,注重吸引访客体验农村生活文化,主要服务对象为自驾游、户外拓展等个性化游客。

优点是以农家为根据地,更具有地方特色,同时能提供更为舒适的住宿环境。

缺点是需要大量的投资,缺乏稳定的市场和游客。

3.旅游休闲度假村模式旅游休闲度假村一般是指以旅游作为主题和目的,依托乡村自然风光和生态文化,将休闲、娱乐、文化、健康、养生、教育等多种功能相融合的全方位度假胜地。

优点是集中管理、投资较大、服务水平高,游客抵制性较强等。

缺点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并且与当地经济和社会文化脱节。

四、农村旅游发展对策为了促进我国农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提高农村旅游质量。

在推进农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形成良好的旅游环境和旅游品牌,提高旅游产品、服务的品质和水平,防止农村旅游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

2.加强农村旅游场所建设。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一、背景介绍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模式,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

它以返璞归真、体验农耕生活为特点,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

本文旨在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进行研究,探索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农业与旅游的融合乡村旅游的核心是将农业与旅游相结合,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利用。

通过开展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等活动,游客可以切身感受到农耕文化的魅力,同时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

三、打造原生态的旅游环境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强调保护和修复原生态环境。

在开发乡村旅游项目时,要注重保护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避免过度开发破坏生态平衡。

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打造原生态的乡村旅游环境,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

四、培育文化内涵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作为基础。

通过挖掘乡村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特色,加强对游客的文化教育和体验式学习,提高游客的文化素养和认同感,从而增加他们的满意度和回头率。

五、改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质量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质量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保障。

当地政府应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升电力、交通、通信等条件,为游客提供更便捷的出行和住宿条件。

同时,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给游客带来更好的体验。

六、创新营销模式乡村旅游的营销同样需要注重创新。

可以通过利用社交媒体、网络平台等渠道,宣传乡村旅游的特色和优势,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

此外,还可以发展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

七、加强政产学研合作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政府部门应加大扶持力度,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保障。

产业界应积极参与,投资兴建旅游设施,引入专业管理团队。

同时,学界和科研机构应加强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八、推动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结合乡村旅游的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密不可分。

政府应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乡村旅游的作用,推动乡村旅游与当地经济、农业的深度融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探析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探析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探析在我国,乡村旅游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后暴露出了产业水平低级化、社区参与不够等问题,股份合作制作为一种合理的制度安排能有效实现规模化经营带来乡村旅游的产业化升级,并且促进社区参与。

标签:乡村旅游股份合作制规模化经营社区参与我国乡村旅游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后,普遍存在“总量规模大,单体规模小、服务和管理水平低、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可购买旅游商品少且缺乏特色、利益分配不公、经济贡献小、营销手段有限等等方面的问题”。

同时,由于利益分配机制的不健全,且弱势群体话语权的缺乏,政府或企业与社区居民争利引发矛盾冲突;企业只重视商业利益,导致民族文化庸俗化、商业化且忽视生态和社会利益等等。

下面,我们就不同类型选择其具有典型性的代表进行研究分析,探讨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

1 以成都“农家乐”为代表的自主经营型乡村旅游经营现状及问题分析我国乡村旅游开发主要以观光旅游和休闲农业为主,正向以观光、康体、休闲、度假、娱乐、商务会议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

其中,国内游客最热衷的乡村旅游项目是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民俗风情旅游和以收获各种农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务农采摘旅游。

“农家乐”一般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农民所拥有的土地、庭院、经济作物和地方资源为特色,以服务游客为宗旨的乡村旅游经营方式。

“农家乐”实际上是一种传统的家庭副业经营模式的延伸。

1.1 成都“农家乐”发展经营现状。

成都“农家乐”活动内容以麻将棋牌、蔬果采摘为主,各个“农家乐”提供的服务项目基本大同小异。

这种设计类型趋同、千篇一律的旅游活动,不仅会使游客日久生厌,而且造成“农家乐”彼此间激烈的竞争,最终导致收益下降。

而且,随着农家乐数量的快速递增,很多单体规模小的农家乐已经处于微利经营甚至亏损的状态,而外来租房投资的(主要是成都市民)由于视野和管理水平的相对优势,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2 成都“农家乐”的发展问题分析。

农村旅游发展模式与路径探究

农村旅游发展模式与路径探究

农村旅游发展模式与路径探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农村旅游作为一种基于传统农村资源的新兴产业,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保护传统文化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本文针对农村旅游发展模式与路径进行探究和分析。

一、农村旅游发展模式从农村旅游模式的角度来看,农村旅游可以分为“特色式”和“综合式”两种模式。

1. 特色式特色式农村旅游是指以农村特色为依托,将乡村的自然风光、优美的环境和独特的人文历史文化充分融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产品供游客来体验。

例如江苏南通的三江荷花节和江苏常州的戚墅堰,都是因为原有的特色资源,发展成为专门的旅游产品,吸引了大量游客。

2. 综合式综合式农村旅游是将休闲、旅游、经营、餐饮、住宿等多个元素综合结合在一起,构建以农村旅游产业为核心的乡村旅游经济。

例如,安徽天柱山旅游度假区就是一个典型的综合式农村旅游项目,其旅游产品涵盖了山林漂流、烧烤、采摘、养殖和住宿等多个方面,营造出来一种独特的乡村旅游氛围,吸引了大批游客。

二、农村旅游发展路径1. 充分调查研究在发展农村旅游的时候,必须首先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了解当地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经济情况等方面,从中找到与发展农村旅游相关的重要点。

只有充分了解了当地的情况,才能够合理地选择发展方向,选好项目,具体制定推进计划。

2. 支持政策的出台农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产业,需要政策的支持。

当地政府应该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不仅包括财政上的支持,还应该从土地流转、税费减免、许可证、评审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为农村旅游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3. 创新发展模式在发展农村旅游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在游客对农村旅游需求日益丰富的背景下,传统的乡村风光、农村美味已经不能满足游客需求,需要进行深度挖掘。

例如,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发展高品质采摘旅游、农家乐成长体验、农业观光以及沙漠滑翔、草原骑马等拓展旅游产品形式,使农村旅游更加丰富多彩、人情味十足,带动农村产业升级,增加农民收入。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综述随着城市化的加速,人们对自然和乡村生活的渴望越来越强烈。

因此,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在近年来迅速发展。

本文旨在对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进行概述和研究,以期对该领域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一、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特点乡村旅游指的是以乡村为主要景点,以农业、自然和文化为支撑的旅游形式。

它与传统的城市旅游有着显著的差异。

首先,乡村旅游的景点都位于乡村,具有地域性和特色性,不同景点之间的接待能力较小,需要通过农家乐、农村旅馆等类似的住宿方式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其次,乡村旅游的主要特点是参与性和体验性,旅游者可以参与到农业生产和文化活动中,真正感受到乡村的风貌和特色。

二、乡村旅游的现状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正在迅速发展,并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的有效途径。

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乡村旅游的年收入已达2100亿元,游客数量巨大,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三、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城市近郊型城市近郊型是目前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

这种模式主要是以城市周边的农村为主要景点,在城市人口密集的地区提供便捷的旅游服务。

由于交通便利、周边资源丰富,这种模式的乡村旅游受到城市居民的热捧,同时也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和发展。

特色小镇型特色小镇型乡村旅游模式是近年来的新兴发展方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在一些具有特色的小镇或村庄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走“小而美”的路线,注重品牌塑造和提升服务质量。

在这种模式下,乡村旅游的主要吸引点是当地独具特色的文化或乡土风情,旅游者可以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并享受到独特的生活体验。

乡村度假型乡村度假型乡村旅游模式主要是针对城市居民的度假需求而设计的。

这种模式的乡村旅游资源各方面条件较为完善,包括住宿、餐饮、娱乐等一系列服务设施,可以满足旅游者的各种需求。

这种模式的乡村旅游相对成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投资。

四、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途径(一)政策支持政策是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的发展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中国拥有着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包括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古村落等。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也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层次的特点。

本文将探讨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一、乡村旅游资源的丰富性我国乡村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包括自然景观、民俗风情、古村落、传统手工艺等。

自然景观如青山绿水、丹霞地貌、湖泊河流等吸引了大量游客;民俗风情如传统节日、民俗表演、传统美食等反映了中国独特的文化魅力;古村落如丽水乌镇、安徽西递宏村等展现了中国传统村落的风貌,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传统手工艺如剪纸、丝绸、雕刻等也是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

二、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发展模式。

其中包括景区化发展模式、民宿度假模式、农家乐模式等。

景区化发展模式注重对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开发,例如黄山景区、张家界景区等;民宿度假模式注重乡村环境和民俗风情的体验,吸引了很多城市居民前来体验田园生活;农家乐模式以农家乐、乡村体验游为主,让游客更加贴近自然和农村生活。

三、发展建议在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深化发展模式,提升服务质量,以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

应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住宿、餐饮等旅游配套设施,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受。

应加强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

还需加强乡村旅游服务意识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态度,增强乡村旅游产业的竞争力。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中,具有着丰富多样的特点。

随着政府的支持和市场经济的推动,相信我国乡村旅游将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及模式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及模式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及模式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以其独特的魅力逐渐成为旅游市场的新宠。

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业态,乡村旅游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亲近自然、体验乡村生活的机会,也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及模式,并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深入分析其成功经验与面临的挑战,以期为全国范围内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回顾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梳理其演变轨迹和发展特点。

在此基础上,将探讨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包括政策支持、资金投入、资源配置、产品创新等方面。

同时,还将分析中国乡村旅游的主要模式,如农家乐、民宿、观光农业等,并评估各种模式的优劣及适用性。

本文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案例,深入剖析其成功的原因。

成都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其乡村旅游发展具有独特的地理、文化和经济优势。

本文将详细介绍成都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主要做法和创新点,包括如何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挖掘乡村文化、打造特色品牌等方面。

还将分析成都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及应对措施,如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引进与培养、生态环境保护等。

本文将对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进行总结和评价,提炼出其成功的关键因素和可借鉴的经验。

还将对中国乡村旅游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发展策略。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中国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二、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分析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呈现出多元化、特色化和创新化的特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重要选择。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政策引导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基础设施建设等,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中国与国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中国与国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中国与国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比较研究乡村旅游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发展领域,不仅是一种新的旅游方式,也是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途径。

中国和国外在乡村旅游发展上有着不同的模式和实践经验,比较研究这些模式可以为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首先,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中国的乡村旅游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由于农村资源丰富和农民对外界的好奇心,引发了一波乡村旅游的热潮。

乡村旅游在中国融合了农业、旅游和乡村发展的三个领域,通过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提供农家乐服务和农产品销售等方式,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中国的乡村旅游还注重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强调农民主体地位,积极参与乡村旅游发展。

与此相比,国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也有其独特之处。

在国外,乡村旅游发展已经历了较长时间,有着成熟的模式和经验。

一些国家注重乡村旅游产品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强调乡村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

同时,它们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链,提供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吸引游客以及私营企业投资乡村旅游。

国外还推崇社区参与的模式,通过社区居民的参与和自治进行乡村旅游的规划和发展,增加居民的收入和福利。

在发展模式上的比较上,可以看到中国和国外的乡村旅游存在一些差异。

首先,国外乡村旅游更加注重自然环境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倡导可持续发展的方式,而中国则更侧重于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其次,国外乡村旅游的市场化程度较高,有较多的私营企业参与,而中国的乡村旅游发展大多由政府主导。

最后,国外的乡村旅游注重社区参与,鼓励居民以社区为单位共同参与,而中国则更侧重于农民自身的主体地位。

对于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启示,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经验。

首先,应注重乡村的环境保护和文化遗产的传承,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避免资源过度开发。

其次,应鼓励私营企业的参与,推动乡村旅游的市场化发展。

最后,在乡村旅游的规划和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参与,依托社区居民的智慧和力量来推动发展。

浅析农业旅游模式的发展

浅析农业旅游模式的发展

浅析农业旅游模式的发展一、农业旅游模式的发展现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而农业旅游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农业旅游以农村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农业资源为依托,结合农事体验、农产品购买和乡村民俗等元素,打造了一种既能满足人们对自然的向往,又能够领略到农村风土人情的全新旅游模式。

目前,农业旅游已经成为了农村地区的一大特色产业。

在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农业旅游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发展。

一些传统的农业庄园和农家乐项目,通过改造升级,打造了一批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游客可以在这些地方体验到原汁原味的农事活动,品尝到新鲜的农产品,感受到浓厚的乡村风情。

农业旅游也成为了一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1. 融合性强农业旅游模式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融合性强。

它不仅仅是单一的旅游形式,而是将农业、观光、休闲、餐饮、购物等多种元素融合在一起。

游客可以在享受美景的还可以观摩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体验植物的栽种、施肥等农事活动,了解到农产品的加工过程,并能品尝到农家菜等当地特色美食。

2. 个性化服务农业旅游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个性化服务。

相对于传统的旅游项目,农业旅游更注重游客的个性化体验。

在农业旅游目的地,游客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例如采摘水果、参与制作农产品、品尝新鲜乳制品等。

这种个性化服务不仅能够满足游客的需求,也能够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3. 教育性和互动性强农业旅游不仅让游客感受到了农村的田园风光,还能够提供一种惬意的教育体验。

游客可以了解到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了解到农作物的生长周期,还可以亲自动手参与到一些农事活动中去,比如采摘、耕种等。

这种强调互动与体验的教育方式,更易于引发游客的兴趣和好奇心,也能增强游客对农业和乡村的了解和认同。

1. 多样化发展未来,农业旅游发展将更加注重多样化。

不仅仅是单一的农产品体验,还会和其他产业融合。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综述2023-10-26•引言•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实践案例目•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启示与展望•结论录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01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02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满足城市居民对自然风光和传统文化的需求,同时也可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增加就业机会。

03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研究对于指导乡村旅游的开发和提升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研究,总结现有的发展模式,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为乡村旅游的开发和提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研究目的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搜集与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总结出不同的发展模式及其特点,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研究方法研究目的与方法02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概念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地区为活动场所,以城市居民为主要客源,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农民日常生活与丰富多样的民风民俗为资源,融参观、考察、学习、娱乐、购物、度假为一体的旅游活动。

特点乡村旅游具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双重性、农业特色和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参与体验和休闲娱乐的趣味性等特征。

乡村旅游的概念与特点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前,乡村旅游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形式是城市居民到农村参观农产品展览和农业科技示范园等。

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乡村旅游逐渐发展起来,出现了农家乐、农业观光园、民俗文化村等形式的乡村旅游。

提升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乡村旅游逐渐向高端化、多元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出现了休闲农庄、度假区、民宿等形式的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主要包括农家乐、农业观光园、民俗文化村、休闲农庄、度假区、民宿等类型。

类型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主要包括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农民自主型等。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分析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分析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分析一、引言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探讨其成功的原因,以期能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农家乐模式农家乐是乡村旅游中最常见的发展模式之一。

因为乡村地区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传统的农耕文化,很多农民选择将自己农田和农房改造成客栈,提供农耕体验和农产品的销售。

这种模式受到游客的欢迎,因为它可以让他们亲近大自然、体验农村生活,同时也能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然而,农家乐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设施简陋、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

三、生态景观模式近年来,生态景观模式在乡村旅游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这种模式以乡村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发展为重点,通过打造独特的生态景观和生态农业,吸引游客前来欣赏自然的美丽。

这种模式注重可持续发展,旨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然而,生态景观模式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和专业的管理团队,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时间要求也较长。

四、文化传承模式乡村旅游也可以作为传承乡村文化的一种模式。

通过展示传统艺术、乡村民俗和乡土文化,吸引游客前来感受传统的魅力。

这种模式可以促进乡村地区的文化保护和传承,帮助乡民增加收入,还可以培养乡村地区的人才。

然而,文化传承模式需要乡村地区拥有独特的文化资源和专业的团队,也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五、农产品销售模式农产品销售是乡村旅游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将乡村旅游和农产品销售相结合,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游客也可以购买到新鲜的农产品,享受到农村的美食。

然而,农产品销售模式需要做好农产品的质量监控和品牌推广,以提高销售额和乡民的收入。

六、农业观光模式农业观光模式指的是游客参观农田、参与农业生产过程并了解农业知识。

这种模式可以让游客有机会接触到真实的农村生活,了解农田的管理和农作物的生长过程。

同时,农业观光模式也可以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提高农业的效益。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与策略研究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与策略研究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与策略研究摘要:中国乡村旅游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为了国内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以及相应的策略,以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引言:中国的乡村旅游在过去的几年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

这不仅为乡村地区带来了经济的发展机遇,也提供了游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的机会。

然而,乡村旅游发展还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如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保护等问题。

因此,提出合理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和策略对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乡村旅游发展模式1. 景点集群模式景点集群模式是乡村旅游发展中常用的模式之一。

这种模式下,将一些具有独特特色和吸引力的景点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旅游区域。

例如,在杭州西湖周边地区,有很多古镇和自然景观,游客可以在短时间内游览多个景点。

这种模式可以提高旅游资源的利用率,吸引更多的游客,也方便游客的行程安排。

2. 休闲农业模式休闲农业模式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乡村旅游发展方式。

这种模式将乡村地区的农业资源与旅游相结合,提供农业体验、农民生活体验等服务。

游客可以亲自参与农事活动,了解农业生产的过程,感受乡村的宁静与自然之美。

如广东中山的休闲农业基地,游客可以亲手采摘水果,参观农场,体验种植和养殖的乐趣。

3. 特色小镇模式特色小镇模式是以乡村小镇为发展主体,强调小镇的特色文化和乡土风情。

这种模式下,乡村小镇通过发展传统工艺、民俗表演、美食等特色产业,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例如,福建土楼是中国乡村小镇的代表,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土楼的建筑艺术,品尝到土楼特色美食,了解土楼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乡村旅游发展策略1. 政府支持与规划政府在乡村旅游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支持作用。

政府应加大对乡村旅游的宣传力度,提供相应的扶持政策和经济资金,鼓励和引导更多投资者进入乡村旅游行业。

同时,政府需要统筹规划和管理乡村旅游资源,确保旅游活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

关于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分析研究

关于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分析研究
第2页 共7页
村旅游的一种模式。 7〕古村聚落模式 古村聚落主要是指民国以前建村,保存了较长历史沿革,即
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地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俗民 风,虽历经年头长远,但至今仍为人们效劳的村落。
古村聚落模式是指以深厚的古村聚落文化和特色古村聚落建 筑为核心吸引物,以爱护为主,因势利导开发旅游,促进乡村开 展的一种模式。
供应的一种回来自然从而获得身心放松、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 式。 一般来说,农家乐的业主利用当地的农产品进展加工, 满意客人的须要,而且农家乐四周一般都是漂亮的自然或田园风 光,可以满意舒缓现代人的精神。
2〕休闲农庄模式 休闲农庄模式是以休闲农庄作为经营单位的开展一种乡村旅 游的模式。 休闲农庄是指占地有必须的规模,以农业生产和乡村生活为 依托,以农耕文化为核心,利用田园景观为游客供应乡村生产生 活休闲体验以及住宿、餐饮等根本效劳设施的经营主体。 3〕景区依托模式
第5页 共7页
公里,中型城市 150 公里,小型城市周边 80 公里范围区域。 2〕乡村旅游从依托城市向依托景区开展 乡村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不再以出游距离作为第一选
择,而更多考虑的是旅游过程中的得到的效劳和体验。 乡村开展旅游要么依托自身资源的吸引力,自身没有资源的
只有依靠旁边的景区进展联合品牌,打造特有的效劳接待。借助 景区的客源。
3〕乡村旅游从单一观光采摘农业型向休着大旅游休闲时代的到来和旅 游者消费心理的成熟,单一的观光采摘已经不再能够满意乡村旅 游者,旅游者到乡村盼望得到乡村的生活体验和心灵的安静,那 么乡村旅游必定也应当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体验旅游转型。
4〕乡村旅游从自发开展逐步走向标准化开展 乡村旅游的自发开展是初期市场主导下的一种状态,是一种 被动反映,随着市场的开展和成熟,自发的旅游状态将不再适应 旅游者的需求,乡村旅游必需以标准化的姿态主动出击,找到与 市场的契合点,这是市场化的势必。 5〕乡村旅游开展与新农村建立相结合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是农村经济的一种转型, 通过乡村旅游开展拉动农村建立,三产带一产,一产三产化,是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特色村镇发展模式:以特色村镇为中心,通过挖掘乡村特色文化、传统产业等资源,打造独特的旅游产品和体验,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体验。

这种模式注重开发和保护乡村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以及提升农民的生活品质和收入。

2. 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将农田和农村空间进行整合,以乡村旅游为主导,融合旅游、农业、文化、体育等多种产业,打造综合性的休闲度假场所。

这种模式注重通过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农产品销售等方式,将农业与旅游融合,实现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

3. 农家乐发展模式:通过农村民宿和农家餐饮等形式,将农户的传统农业生产和乡村文化与旅游需求结合,提供农村风味的住宿和饮食服务,让游客亲近农耕生活、体验传统农事和农村文化。

这种模式注重提供真实的农村体验,强调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

4. 旅游扶贫发展模式: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村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

这种模式注重挖掘乡村内部资源,培育和发展旅游产业,提供就业机会和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关注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

为了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我国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
施,如加大对农村旅游的扶持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能力提升,推动乡村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等。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及模式——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及模式——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及模式——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成为了吸引国内外游客的热门旅游目的地。

而成都则是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代表之一,其成功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文将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探讨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和模式。

一、成都乡村旅游的背景成都地处中国西南部,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

而在近年来,成都市政府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将其作为推动经济增长和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手段。

二、成都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1.政策支持:成都市政府出台一系列旅游发展政策,为乡村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政策包括提供土地、优惠税收政策、财政资金支持等,从政策层面鼓励和引导民众投身乡村旅游事业。

2.整合资源:成都市政府积极整合农村资源,将传统农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打造特色农业体验项目,如农家乐、农产品采摘等。

同时,通过整合自然资源,开发乡村地理环境的特色业态,如丘陵旅游、森林旅游、温泉旅游等。

3.提升服务能力:成都市政府加大对乡村旅游业的培训和服务质量提升力度,通过提升服务能力,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旅游体验。

三、成都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1.特色小镇模式:成都市政府将一些乡村打造成特色小镇,通过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和开发特色产业,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消费。

例如,双流县的茶乡文化特色小镇,依托丰富的茶业资源和茶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

2.生态农业模式:成都市政府支持发展生态农业项目,通过农业与旅游相结合的方式,打造绿色、有机的农业生态园区,提供农业旅游、科普教育等服务。

例如,金堂县的蔬菜采摘园区,游客可以亲手采摘新鲜的农产品,体验农耕乐趣。

3.文化遗产模式:成都市政府重视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将其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

通过修复和保护古建筑、宗教寺庙等文化遗产,提供文化旅游、寺庙祈福等服务。

例如,都江堰市的杜甫草堂,游客可以参观杜甫的故居,了解杜甫的诗文以及中国文化。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析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析

世界比较普遍的乡村旅游已经有50余年历史。

中国的乡村旅游也已经有20余年历史,经历了从对资源的简单利用到综合利用再到深入挖掘的三个阶段;乡村旅游项目也实现了产业升级、休闲方式升级、景观升级、全时升级等的不断提升。

据统计,在城市居民小长假出游选择中,选择乡村旅游的占70%以上。

不少县的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占当地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总收入的比例已达到和超过50%。

据《光明日报》2012年7月26日报道,截至2011年底,我国农家乐数量超过150万家,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超过2万家,年接待游客超过6亿人次。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年营业收入已超过1500亿元,带动1500万农民受益。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

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

2010年国务院一号文件专门强调“要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

2011全国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会议提出,要把乡村旅游作为国内旅游的基础工程来抓,把乡村旅游作为发展国内旅游的主战场,摆上突出位置抓实抓好。

一、中国现阶段乡村旅游主要发展模式从经营内容来看,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主要有以下七种模式。

(1)田园农业旅游模式:即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旅游吸引物,开发农业游、林果游、花卉游、渔业游、牧业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题旅游活动,满足游客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主要类型有:田园农业游和田园观光游等。

(2)民俗风情旅游模式:即以农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旅游吸引物,充分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开发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节庆活动、民间歌舞等旅游活动,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

主要类型有:农耕文化游、民俗文化游、乡土文化游和民族文化游等。

(3)农家乐旅游模式:即指农民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及周围的田园风光、自然景点,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游客前来吃、住、玩、游、娱、购。

主要类型有:农业观光农家乐、民俗文化农家乐、民居型农家乐、农事参与农家乐、食宿接待农家乐、休闲娱乐农家乐等。

农村旅游发展的新模式与实践效果分析

农村旅游发展的新模式与实践效果分析

农村旅游发展的新模式与实践效果分析近年来,农村旅游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展开分析,探讨农村旅游发展的新模式与实践效果。

一、农村旅游的新模式随着城市化进程和人们对于休闲度假需求的增加,农村旅游的新模式应运而生。

传统的农家乐逐渐转型为综合型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区,融合了休闲度假、农业体验、文化交流等多种元素。

同时,新型的互联网+农村旅游模式也日益受到关注,通过互联网平台,农民可以直接与游客对接,提供民宿、农产品销售等服务,促进了农民增收。

二、农村旅游的实践效果农村旅游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效果。

首先,农村旅游促进了就业机会的增加,农民可以通过开办农家乐、提供导游等服务,增加了自己的收入来源。

其次,农村旅游带动了农产品市场的发展,农民通过农家乐的运营,可以将自家的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游客,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和农民的收益。

此外,农村旅游还促进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善,为后续的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

三、新模式下的农村旅游亮点新模式下,农村旅游有许多值得称道的亮点。

首先,综合型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区的兴起,让游客享受到了更加全面的农村旅游体验,包括了美食、人文、自然风光等多种元素。

其次,互联网+农村旅游的模式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农民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了解市场需求,提前投资,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最后,农村旅游改变了传统的农村经济结构,从单一的农业经济向农业、旅游、服务业等多元化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四、农村旅游发展面临的挑战农村旅游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农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仍有不足,部分农村地区交通不便,民宿等配套设施不完善,影响了游客的体验。

其次,农村旅游产品过于单一,缺乏差异化和特色化,限制了农村旅游的吸引力。

另外,农村旅游在环保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过度开发可能导致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

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探讨

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探讨

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探讨乡村旅游是一种兴起较早、发展迅速的旅游形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在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乡村旅游作为一种融合了传统农业、乡村民俗文化以及现代旅游业元素的新型旅游模式,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首先,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传统城市旅游模式中,人们更多是在高楼大厦中来回奔波,难以真正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

而乡村旅游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可以让人们走出城市的喧嚣,亲近大自然,感受乡村的宁静与美丽。

其次,乡村旅游给农村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传统农业结构单一,收入来源局限,难以满足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

而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有效带动当地的农业、手工业以及文化产业发展,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

同时,乡村旅游也有利于保护和传承当地的乡村文化。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许多传统的乡村文化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而通过乡村旅游,可以让更多的游客了解并体验当地的传统文化,推动其传承和保护。

此外,乡村旅游还可以促进城乡间的互动和交流。

城市人口密集、生活忙碌,很难有时间和机会去接触乡村的生活和文化。

而通过乡村旅游,可以让城市居民走出城市,走进乡村,与当地居民互动交流,增进了解和友谊。

再者,乡村旅游的发展还能推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善。

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当地政府和企业会加大对基础设施和环境的投入,改善交通、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提升服务质量,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除此之外,乡村旅游还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过于单一,效益较低,难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可以让农民转变经营理念,开拓更多的收入来源,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另外,乡村旅游还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吸引更多的年轻人留在乡村创业。

传统农村劳动力外流严重,许多年轻人选择到城市就业,导致乡村人口老龄化、减少。

而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当地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促进了乡村产业和经济的发展。

乡村旅游的创新模式探索

乡村旅游的创新模式探索

乡村旅游的创新模式探索一、田园风光的变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乡村旅游成为了解闻名度最高的旅游方式之一。

传统的乡村旅游已经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因此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

在传统的农家乐基础上,可以引入更多元化的农业体验项目,如采摘活动、农业种植等,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二、文化底蕴的展示乡村旅游的创新模式可以通过展示乡村的文化底蕴,吸引更多游客的兴趣。

可以举办传统村落的文化节,将传统节日与旅游活动相结合,让游客体验到独特的民俗风情,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三、特色餐饮的推广乡村旅游创新模式中,特色餐饮的推广是一个重要环节。

可以开设农家饭店,提供地道的乡村美食,让游客能够品尝到原汁原味的农家菜。

同时,可以推广农产品销售,将农产品带入餐桌,加强乡村与城市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民宿的发展传统乡村旅游中,选择住宿是一个难题。

通过发展民宿,可以提供更多元化的住宿选择。

民宿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真实的乡村生活,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五、农产品的深度加工乡村旅游的创新模式可以引入农产品的深度加工,提高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例如,将农产品加工成各种农副产品,如农产品礼盒、农产品饮品等,推出特色产品,吸引更多消费者购买。

六、体验式旅游的推行乡村旅游的创新模式需要更注重游客的体验感。

可以开展一些体验式旅游项目,如农业体验、手工艺品制作等,让游客亲身参与其中,增加游客的满足感和回头率。

七、科技与乡村旅游的结合现代科技的发展为乡村旅游的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

通过使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可以为游客创造更加真实和富有趣味的乡村旅游体验。

同时,通过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可以更好地宣传和推广乡村旅游资源。

八、生态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的创新模式要注重生态环保,提倡可持续发展。

在乡村旅游中,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鼓励游客参与保护乡村环境的活动,减少对乡村生态的破坏。

九、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乡村旅游的创新模式可以将文化和旅游产业进行融合,打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目的地。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乡村地区的旅游资源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发展。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业态,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旅游体验,也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和制定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将从资源开发、政策支持、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资源开发乡村旅游的资源开发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中之重。

我国乡村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如美丽的乡村风景、传统的手工艺品、丰富的民俗文化等。

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为游客提供独特的乡村旅游体验。

在资源方面,可以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休闲农庄、农家乐、生态农业等,来吸引更多的游客,同时还能推动当地农业产业升级和发展。

开展乡村文化活动,如农民美术展、民俗表演等,也能够丰富乡村旅游产品,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二、政策支持政府的政策支持对于乡村旅游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政策方面,可以出台相关的财政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村地区的乡村旅游项目。

还可以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法规,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和指导。

还可以通过降低税收和提供贷款支持,激发农村地区的旅游投资热情。

政府还应加强对乡村旅游景区的管理和服务,提高游客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三、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市场方面,应加强乡村旅游产品的宣传推广,提高其在市场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可以通过建立乡村旅游品牌、开展宣传营销活动、加强网络推广等手段,使更多的游客了解和关注我国乡村旅游产品。

还应加强与旅行社、OTA平台等合作,拓展乡村旅游的销售渠道,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

还可以开展一些特色主题活动,如农民采摘、民俗体验等,吸引不同类型的游客。

我国乡村旅游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

在推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强政策支持,拓展市场营销渠道,以便为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乡村旅游能够展现出更多的魅力,成为人们放松身心、体验生活的理想之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比较普遍的乡村旅游已经有50余年历史。

中国的乡村旅游也已经有20余年历史,经历了从对资源的简单利用到综合利用再到深入挖掘的三个阶段;乡村旅游项目也实现了产业升级、休闲方式升级、景观升级、全时升级等的不断提升。

据统计,在城市居民小长假出游选择中,选择乡村旅游的占70%以上。

不少县的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占当地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总收入的比例已达到和超过50%。

据《光明日报》2012年7月26日报道,截至2011年底,我国农家乐数量超过150万家,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超过2万家,年接待游客超过6亿人次。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年营业收入已超过1500亿元,带动1500万农民受益。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

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

2010年国务院一号文件专门强调“要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

2011全国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会议提出,要把乡村旅游作为国内旅游的基础工程来抓,把乡村旅游作为发展国内旅游的主战场,摆上突出位置抓实抓好。

一、中国现阶段乡村旅游主要发展模式从经营内容来看,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主要有以下七种模式。

(1)田园农业旅游模式:即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旅游吸引物,开发农业游、林果游、花卉游、渔业游、牧业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题旅游活动,满足游客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主要类型有:田园农业游和田园观光游等。

(2)民俗风情旅游模式:即以农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旅游吸引物,充分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开发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节庆活动、民间歌舞等旅游活动,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

主要类型有:农耕文化游、民俗文化游、乡土文化游和民族文化游等。

(3)农家乐旅游模式:即指农民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及周围的田园风光、自然景点,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游客前来吃、住、玩、游、娱、购。

主要类型有:农业观光农家乐、民俗文化农家乐、民居型农家乐、农事参与农家乐、食宿接待农家乐、休闲娱乐农家乐等。

(4)村落乡镇旅游模式:以古村镇宅院建筑和新农村格局为旅游吸引物,开发观光旅游。

主要类型有:古民居和古宅院游、民族村寨游、古镇建筑游、新村风貌游等。

(5)休闲度假旅游模式: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新气候、独特的地热温泉、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结合周围的田园景观和民俗文化,兴建一些休闲、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休憩、度假、娱乐、餐饮、健身等服务。

主要类型有:休闲度假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

(6)科普教育旅游模式:利用农业观光园、农业科技生态园、农业产品展览馆、农业博览园或博物馆,为游客提供了解农业历史、学习农业技术、增长农业知识的旅游活动。

主要类型有:农业科技教育基地、观光休闲教育农业园、少儿教育农业基地、农业博览园。

(7)回归自然旅游模式:利用农村优美的自然景观、奇异的山水、绿色的森林发展观山、赏景、登山、森林浴、滑雪、滑水等旅游活动,让游客感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

主要类型有: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水上乐园、露宿营地、自然保护区等。

二、“百尺竿头,以何为进?”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模大,效果显著,其网络化、漫点式的发展过程,对乡村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乡村旅游发展到现在,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单体规模小,对应市场难;基础设施不足,公共服务少;卫生条件差,产品供应不足;经营单一,同质化强;恶性竞争,质量不高等。

从乡村旅游开发的角度,则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一是乡村旅游存在旅游资源相似,产品同质化的问题。

这个问题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以自然资源为主的乡村旅游。

就自然资源而言,主要是强调有山有水,风景美丽、气候宜人。

而现在国内各地的山水资源从本质上说区别不大,只是南方的山秀丽一点,北方的山雄伟一些。

其次是以人文资源为主的乡村旅游。

把乡村生活作为一种资源来看待,并且作为旅游资源来开发,本来是很不错的事情,但其中也存在差异不显著,产品雷同的问题。

许多地方在没去之前很向往、很憧憬,去过之后却感觉很普通,这是广泛存在的现象。

二是近距离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乡村旅游现在大多还只局限于农家乐这一基本的产品模式。

一方面是产品模式单一,另一方面是各地的农家乐及乡村旅游本身在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历史传承等方面基本相似,由此形成了严重的近距离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三、中国新时代乡村旅游的发展诉求中国,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对乡村旅游的要求要更高、更多。

我们希望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既能促进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又能增加农业功能,还可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就业渠道,形成系列服务设施,更重要的是推动农民观念转化,培育农村市场机制。

这是一种对乡村旅游综合作用的要求,是对其城乡统筹、品质升级的诉求。

四、“四新”“五化”创乡村旅游开发新路径(1)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四大创新①培育新型旅游资源,强化主题景观打造。

推进创意农业,整合其他产业资源、建设人工景观、策划旅游节庆等。

通过产业融合,借助科技手段,人工创意并营造能够体现乡村特质的旅游景观与活动。

北京郊区在创意农业发展上已取得明显进展,由某公司主持开发的北京某农业庄园就是其中的成功案例。

以自然风光和浓郁欧洲情调为复合载体,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与园林风格作为参照系,并在此基础上,糅合了中式园林的形态特征与设计理念,通过“漫天花雨,开心田园”的定位,打造了“北京最美丽的香草花海”。

在产品上,提出了开心农庄的方案,主要就是通过人们加入农庄会员籍,认养一块土地,收取费用,人们可以当农夫、做地主,空余时间来田里劳作、采摘、收获,打绿色食品牌。

而我们构想的开心农庄,是在此基础上,和网络结合得更紧密,更贴近京城白领的网络和实际生活模式。

建立“怀柔开心农庄”网站,网站与“开心农庄”景区即时互动,并通过增值服务获取收益。

②创新资源依托,寻找村庄灵魂,运用国际化理念设计。

创新资源依托,主要是指挖掘传统“三农”旅游资源。

包括传统农耕文化、乡土传统知识、民族文化遗产等。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目前各地乡村旅游发展,对餐饮、娱乐重视有加,而对乡村文化的挖掘利用不足,随着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而涌现出的众多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未能充分利用起来。

比如,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沁水营村规划是这一模式的成功体现。

没有优美的山地自然环境,没有保存完整的村落古迹风貌、没有特色突出的民风民俗。

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沁水营,只是一个京郊的普通村落,如何在资源现状特色不突出的基础上策划好沁水营,这是本案最大的难点。

如何摆脱传统上一村一品策划就资源论资源的局限性,突破京郊乡村开发血拼资源的怪圈,为北京京郊乡村探索新的发展模式?规划者提出了“京晋文化博物苑,乡村记忆第一村”的发展主题,抓住沁水营村京晋文化和村庄记忆两大特色,从“抓住京晋文化,塑造村庄发展灵魂;突破资源局限性,打造特色“沁水生活”;抓住先发机遇,聚合七十二连营精华资源;依托村志,关注昨天、立足今天、畅想明天;文化产品化、产业化;关注村民人文精神,再现村庄记忆”六个方面切入策划,得到了各方的高度评价。

③泛农产业复合展示,推进“三生”(生态、生产、生活)立体休闲。

创新“三农”旅游资源包括发展特色种养、推进创意农业等。

除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合理调整其产业结构,第四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思路,强调建设农业与旅游、商务、教育、科研、科技多元产业复合的综合型、多元化、现代型的农业园,形成“泛农产业复合”的展示空间。

以《湖北宜昌“夷陵农谷”概念规划》为例,该规划将其整体功能布局为“一园二区”,其中一园为科技农业示范园,二区分别为休闲游乐区和田园度假区。

科技农业示范园以高科技农业为主题,集代表多种农业前沿科技的种植园、农业科研、商务、培训等多元功能于一体,同时也是夷陵区乃至宜昌及华中农业提档升级和区域联动的引擎性板块;休闲游乐区以农业主题休闲、游乐为特色,包括“美丽乡村”风情园以及乡村迪士尼等主题园区;田园度假区规划乡村田园风格的主题商务及度假区域,是低碳、环保社区的典范性区域。

④产业融合促城乡一体,规划先行助力“城镇上山”。

小城镇处于农村与城市之间,在城乡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又是农业产业化的服务依托,对广大农村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

2011年到2012年上半年,依据云南省“十二五”规划明确的生产力布局,通过对1700多个乡村的统一规划,优化调整了其空间布局,明确了其建设用地发展方向,积极引导了城镇建设和产业向山地的聚集,助推云南“城镇上山”战略的实施。

山地城镇将成为云南今后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发展模式。

(2)乡村旅游升级的“五化”发展①产品差异化。

应充分利用丰富的乡村景观、生态、文化、民俗等资源,向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提升。

推广乡村酒店、国际驿站、采摘篱园、生态渔村、休闲农庄、山水人家、养生山吧、民族风苑等八种全新旅游业态,引导乡村旅游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

②营销品牌化。

各地应根据自身的生态、文化、建筑、民俗等条件,创建并打响自身的特色化乡村旅游品牌。

也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创建、树立区域性品牌,以品牌促营销,以营销促发展。

③管理组织化。

乡村旅游的发展由自发到自觉,目前,组织化程度依然不高,必须向管理的组织化、协会化提升。

随着乡村旅游规模的扩大和产业基础的完善,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也面临着转型和升级。

通过组建规范的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如“农家乐”协会、“农家乐”专业合作社、服务中心、旅游服务公司等),提高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自我管理和发展的组织化程度,能够有效地推动、提高乡村旅游的专业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增强乡村旅游的综合竞争力。

组建“协会”等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最关键的在于发挥三个核心作用:“保证质量,维护声誉,促进发展。

”④理念时代化。

倡导新乡村主义。

城里人是用一种浪漫来想象村庄,是专家所言的“民俗风、山水画、田园诗、文化歌、生活曲、梦幻情”的综合体验,是“自然自然大自然,生态生态深生态,文化文化活文化,生活生活真生活”的品质要求。

培育庄园文化。

乡村旅游的进一步提升,需要培育一种庄园文化。

这种庄园文化是乡村旅游、乡村休闲发展达到的一种极致,一种高端的境界。

在欧洲,这样的庄园文化是非常普遍的。

因为欧洲在历史上就形成了领主经济,每一个领主都有自己的一个庄园,所以培育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文化。

庄园文化在中国还没有培育出来,所以进一步要培育一套新型的乡村旅游的庄园文化。

这套庄园文化培育出来,就会达到一种极致。

现在欧美各国,包括其它发展中国家都有一个概念,叫乡村俱乐部。

乡村俱乐部也是在展示一种极致,但是它和庄园不同。

乡村俱乐部一般来说,没有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不是家族传承,而是一种现代会员制的方式,但培育的也是高端的文化。

⑤发展内生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