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知识点与练习题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知识与练习题第一节:中小学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学发展的含义(一)、概念: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阶段具有四个特征:1、连续性和阶段性;2、定向性和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二)、个体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1、乳儿期(0-1岁)2、婴儿期(1-3岁)3、幼儿期(3-6岁)学前阶段4、童年期(6-12岁)小学阶段,相对平稳5、少年期(12-15岁)初中阶段,心理断乳期,危险期6、青年期(15-25岁)高中阶段,身心逐步成熟期7、成年期(25-65岁)8、老年期(65岁以后)二、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一)、儿童期(童年期,这是个体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时期),主要有如下特点:1、学习成为主导活动,言语从口头到书面;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但其逻辑思维仍以具体形象为主;2、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开始从动机与效果的统一来评判道德行为3、在社会化方面,同伴在儿童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表现出对同伴的依从性或者同调倾向;4、在个性发展方面,个性特征更加明显,开始按照成人和同伴的评价来评价自我。
(二)、少年期特点1、从依赖期向独立期过渡(最显著特征)2、从“自我朦胧”向“自知之明”过渡3、从幼稚向成熟过渡(三)、青年初期1、智力发展显著(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据主导,并从一般逻辑思维向辩证思维过渡,更多的利用理论思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都有显著提高)2、自我意识增强3、性意识发展三、中小学生心里发展的教育意义(阐述见教材)(一)、学习准备(二)、关键期: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提出。
个体早期生命中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一个时期。
第二节:中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教育一、小学生认知的一般发展与教育(一)、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对时间的延缓反应困难、对事物清晰、本质、精确的认识尚需一段过程)(二)、小学生记忆和注意的发展:在记忆上由机械记忆向理解记忆发展,由无意识记忆向有意识记忆发展,由具体记忆向抽象记忆发展,但对词的抽象记忆仍需以具体、直观的事物为基础。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必考知识点最新版(二)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必考知识点最新版(二)1、单选题中国古代读书人为了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最佳途径应该是_____A : 参加科举考试B : 辛勤耕作C : 作战立功D : 经商致富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鲁迅先生的诗句,说的是读书求学的人通过科举考试后,由贫民一跃而成高官的真实写照。
封建统治者也是通过此途径选拔官员的。
2、判断题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
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_____参考答案: 错误本题解释:参考答案:错。
参考解析: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说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说服的方法不是万能的,不是“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
必须辅以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单选题儿童记忆容量的增加,主要由于_____A : 记忆范围的扩大B : 记忆广度的扩大C : 工作记忆的出现D : 把识记材料联系和组织起来的能力有所发展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儿童记忆容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工作记忆的出现,工作记忆是处于工作状态中的短时记忆。
儿童工作记忆的出现,使其能够对短时记忆中的材料进行复述,并且使内容能够直接进入长时记忆,从而减轻了记忆的负担,增加了儿童记忆的容量。
4、单选题“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是受下列哪种情绪影响_____A : 激情B : 心境C : 应激D : 热情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题干所呈现的是心境对人们对事物的判断能力的影响。
5、单选题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_____A : 互补性B : 个别差异性C : 不平衡性D : 阶段性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首先表现为不同个体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如该题题干所说的“有的人聪明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另外还表现为群体之间的差异,如男女性别间的差异。
第三章: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
小学生的颜色视觉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
小学生已具有对颜色的偏好倾向。
2.听觉的发展
人的听觉感受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有规律 的变化。
儿童时期的听觉感受性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 断增长的。
(二)小学儿童知觉的发展
1.小学儿童空间知觉的发展
空间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空间特性的反映。空间 知觉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距 离知觉等,小学儿童空间知觉的发展主要是指 他们在这些方面的发展。
(1)大小知觉
大小知觉是头脑对物体的长度、面积、体积在 量方面变化的反映。
(2)形状知觉 形状知觉指对物体的轮廓和边界的整体知觉。 (3)方位知觉 方位知觉是人们对自身或客体在空间的方向和位置关系的知觉。 (4)距离知觉 距离知觉是对物体离我们远近的知觉。
2.小学儿童时间知觉的发展
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运动过程的先后和长短的辨认 ,即对客观现象的顺序性和延续性的反映。
三、小学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一)小学儿童记忆的一般特点
1.有意识记逐渐占主导地位 2.意义识记不断发展并逐步取代机械识记的主导地位 3.在形象记忆的基础上抽象记忆迅速发展
(二)小学儿童记忆主要指标的发展状况
1.小学儿童记忆广度的发展情况
2.小学儿童记忆保持时间的发展情况
3.小学儿童元记忆的发展情况
四、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一)小学儿童思维的一般特点 1.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 2.小学儿童逐渐具备了人类思维的整体结构,但思维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和 发展 3.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中,小学儿童的思维发展存在差异性
(二)小学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状况 1. 小学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情况 由于小学儿童的知识经验还不够丰富、深刻,他们对事 物进行概括时,只能利用某些已经理解了的事物的特性 ,而不能充分利用包括在某一概念中的所有的特性。 2. 小学儿童比较能力的发展情况 小学儿童比较能力的发展是随年龄和年级的增长而不断 提高的。 3. 小学儿童分类能力的发展情况 6岁以后的儿童能进行一级独立分类(如白鸽、麻雀、乌 鸦为鸟;虎、狮、象为野兽)的人数超过一半;
小儿的想象力有哪些特点
小儿的想象力有哪些特点
幼儿期是想象力最为活跃的时期,想象力几乎贯穿于幼儿的各种活动中。
比如将小椅子当汽车、用手帕给布娃娃擦眼泪等都反映出小儿的想象力。
幼儿想象力有些特点:特别突出的是宠爱夸张、例如,希望自己的鼻子像大象那样长。
还有想象主题多变,一会想当解放军,一会又当医生;另外由于他们不能区分想象与现实,所以常被误以为是说谎。
想象能活跃小儿的思维,诱发制造情超,有利于智力的进展。
当孩子消逝无意想象时,家长可有意引导孩子进入有意想象和制造性的想象。
假如儿童自己想象出与众不同的内容,那么这个孩子的想象就是有制造性的,例如儿童画画时大多会画鸟儿在天空中飞行,而有个孩子却画了一个小孩在飞,可以说他的画是比其他孩子更具制造性。
孩子的想象力虽然丰富但也需要培育,特别是留意培育孩子表达想象的基本技能,如言语表达、绘画、唱歌谣、手工等;多接触外界;年龄长大后经常带他们去公园玩、看各种有意义的展览;开展多样化的玩耍,进行形象化教育,用生动的言语进行描述,以此激发孩子的惊奇心和生动的想象;组织各种有主题的想象活动启发他们的想象,如小白兔拔萝卜;鼓舞他们提出各种问题并予以急躁解答;鼓舞孩子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多看能启发想象的书籍和科幻
书籍。
------------------------------------------------------------------------------------。
心理学简答(余)
心理学简答(余)《心理学教程》问答题复习要点及答案1.画出心理现象的基本结构。
2.简述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答:(一)观察法观察法是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研究对象在一定条件下言行的变化,做出详尽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他们心理活动特点的方法。
观察是科学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是收集第一手资料的最直接的手段。
观察的类型:(1)从时间上看,分为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
(2)从范围上看,分为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
(3)从规模上看,可分为群体观察和个体观察。
(二)调查法调查法是一类方法的总称,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验法和产品分析法。
(三)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有控制的观察。
把与研究无关的因素控制起来,让被研究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引发出某种行为,从而研究一定条件与某种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
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3.简述心理的实质。
(为什么说心理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答: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性的反映,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①心理具有物质基础②心理具有客观源泉③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④心理具有发展过程4.简述注意的定义、特点、外部表现。
答: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性。
注意是有效地进行学习和劳动时所不可缺少的条件。
①适应性运动:如“侧耳倾听”②无关运动的停止:如停止做小动作③呼吸运动的变化:如“屏息”5.简述无意注意的定义及其产生条件。
答: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产生条件:(1)客观条件: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运动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2)主观条件:人对事物的需要、兴趣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人的知识经验主客观条件同时具备时无意注意最容易发生。
6.简述有意注意的定义及其产生条件。
答: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还需要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和保持条件:(1)对目的任务的理解(2)用坚强的意志排除干扰(3)把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4)培养间接兴趣7.小学儿童注意有意性的发展表现在哪两方面?[有意注意的发展]答:小学儿童注意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注意有意性的发展和注意品质的发展两大方面。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中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最新教育文档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中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想象,是人们头脑中原有的表象经过加工改造和重新组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一种高级复杂的认知活动。
而人能在过去认识的基础上,去构成没有经过的事物和形象的能力就叫想象力。
它是人类学习和智力活动的翅膀,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心理基础。
它是经过新的加工而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能力。
1.小学生想象力发展的特点1.1 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发展。
在整个小学时期,儿童想象的主题易变性还比较明显,想象不能很有效地指向某一预定的目的,尤其对于缺乏必要的知识经验或不熟悉的事物,他们的想象往往显得简单贫乏。
1.2 想象中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多。
小学低年级学生想象的内容常常是事物的简单再现,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
随着教学的深入,生活范围的逐渐扩大,知识经验的丰富,表象的积累和言语的发展,中高年级小学生的再造想象更富有创造性成分,而且以独创性为特色的创造想象日益发展起来。
1.3 想象的内容逐渐接近现实。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往往与现实不符,或不能确切地反映现实。
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识经验的不断积累,中高年级小学生的想象已能够比较真实地表现客观事物,其想象的内容也趋于现实。
2.培养想象力的方法2.1 营造和谐的课堂生态,还给学生学习的自由。
课堂生态是指课堂中能使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宽松和谐的环境。
营造宽松的课堂生态,还给学生学习的自由。
在课堂上只有允许思想上的自由,才会有心灵上的解放,才会有真知灼见的出现,而被禁锢的思想是永远也产生不了独立的见解的。
因此,我们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2 要指导学生积累表象。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记忆的表象越多,它所展开的想象内容越丰富。
因此要指导学生在平时多积累表象,为想象写作打好基础。
积累表象的主要方法有:2.2.1 开设固定的阅读课,指导学生多读,让学生采用卡片摘记法和剪报法收集作文资料,积累丰厚的表象。
四年级儿童联想想象能力的特点
四年级儿童联想想象能力的特点
一、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经常要求小学生按照教学目的产生相应的想象。
例如,在读课文时,要求儿童富有表情地朗读,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情节;在作文中,要求儿童围绕主题进行构思等。
因此,他们
想象的有意性就迅速发展起来。
但在整个小学时期,儿童想象的主题易变性还比较明显,想象不能很有效地指向某一预定的目的,尤其对于缺乏必要的知识经验或不熟悉的事物,他们的想象往往显得简单贫乏。
二、想象中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多。
小学低年级学生想象的内容常常是事物的简单再现,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
随着教学的深入,生活范围的逐渐扩大,知识经验的丰富,表象的积累和言语的发展,中高年级小学生的再造想象更富有创造性成分,而且以独创性为特色的创造想象日益发展起来。
三、想象的内容逐渐接近现实。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往往与现实不符,或不能确切地反映现实。
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识经验的不断积累,中高年级小学生的想象已能够比较真实地表现客观事物,其想象的内容也趋于现实。
东师16春《发展心理学》在线作业满分答案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在交往中,婴儿已能对同伴的行为作出反应,经常企图去控制另一个婴儿的行为,这时的婴儿处于()。
A. 以客体为中心”阶段B. 简单交往时期C. “互补性交往”时期D. 早期友谊阶段2. 婴儿与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的是()。
A. 依恋B. 恐惧C. 爱D. 哭3. 体现出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特点的游戏主要是()。
A. 互动游戏、实物游戏、象征性游戏、规则游戏B. 动作游戏、角色游戏、竞技游戏C. 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D. 互动游戏、实物游戏、网络游戏4. ()非常注重对错误进行分析,通过检查儿童的非正确答案以证实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可能使用了不成熟水平策略。
A. 社会学习理论B. 行为主义学派C. 结构-功能学派D. 信息5. 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能够做到()A. .更多地看到自己的优点,不大容易看到自己的缺点B. 更多地看到别人的优点,不大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C. 更多地看到自己的缺点,不大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D. 更多地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能指出自己的缺点6. 儿童对概念的掌握过程是()A. 和“概念的形成”含义相同B. 一次完成的C. 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程D. 对概念的精确内涵的掌握7. ()考察遗传与环境两因素对人的心理与行为影响大小和如何影响的一种重要方法。
A. 横向研究B. 纵向研究C. 聚合交叉研究D. 双生子研究8. 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具有强、平衡、不灵活的神经类型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A. 胆汁质B. 多血质C. 粘液质D. 抑郁质9. 根据个体认知发展水平作为标准划分心理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A. 弗洛依德B. 皮亚杰C. 艾里康宁和达维多夫D. 埃里克森10. 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 皮亚杰B. 斯陶布C. 章志光D. 柯尔伯格发展心理学16春在线作业1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小学生想象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想象发展的特点儿童在上小学前,通过游戏、绘画、音乐以及听故事等活动,已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但这时的想象往往具有无意性、直观性、片断性和模仿性,有时与现实分不清或与现实脱离,上小学后,在教育影响下,随年龄、知识经验的增长,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具有一些新的特点:1,想象富于模仿性,但创造性成份日益增长。
在整个小学阶段,总的来讲儿童想象的复杂性、概括性、逻辑性水平是不高的。
尤其是低年级儿童的想象,往往是模仿过去曾经看见过的东西,是实在事物的简单重现。
比如,会重复大人给他们讲过的童话故事,但还不太会补充发挥,创造加工的成份较少。
这时的想象是零散的,缺乏逻辑性,内容也比较简单贫乏。
中高年级的学生讲述故事时,已能从已有的知识经验中概括出新的,甚至编出别出心裁的情节。
也就是说,他们不仅能将看到的、听到的事说出来,而且还增强了想象的概括性、逻辑性,想象内容也较前细致丰富了,并能在词的水平上进行生动形象的联想,总之,小学儿童的想象由粗到细、由简到繁、由静态向动态方向发展。
这种发展过程,是以知识增加、语言丰富和想象组合能力的提高为基础的。
2,想象的有意性、目的性迅速增长。
想象的有意性、目的性是指能按教师的教学目的要求产生符合教材内容的想象。
如命题作文,要求孩子们按照一定的命题去构思,确定主题、范围、内容和层次结构,有意地选择形象、情景,合理布局,这就需要他们按照作文的主度,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想象。
又如儿童绘画,学龄前儿童常常边画边想,画上一样再加一样,直到画满为止。
但小学生的绘画则有预定的目的,根据目的再考虑画面的构图。
所以,要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就要注意发展他们的随意想象,逐步增强想象过程的目的性和自我控制性。
3,想象更富于现实性。
小学低年级儿童由于知识经验缺乏,他们的想象往往有许多东西是脱离实际的,如作文中描写天气,不管当时天气如何,总爱用”朝霞满天”、”阳光灿烂”、“晴空万里”、‘白云朵朵,等词语来形容。
描写人物外貌时,总爱用”浓眉大眼”、”红红的脸蛋”、”黑黑的头发”来形容。
-8岁孩子的特点
7-8岁儿童的心理特点1、动作能力小肌肉与大肌肉运动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能够完成多种劳动与游戏。
2、语言能力这个时期,儿童对口头言语中语音的细微差别逐渐掌握,并开始进入书面言语发展时期。
3、认知能力1、知觉的发展该时期儿童感知事物时较笼统,往往只注意表面现象和个别特征,时空特性的知觉也不完善;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小学生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明显发展,他们能从知觉对象中区分出基本的特征和所需的东西,对于时间单位和空间关系的辨别能力也渐次增强。
2、想象的发展该时期儿童想象的有意识、目的性迅速增加,创造性想象显著发展,想象的内容逐渐丰富,想象的现实性有了较大的提高。
3、思维的发展这个时期,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并且掌握了一些概念,能够初步进行判断和推理,但思维水平总的来说仍是非常低的。
仍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思维过程往往依靠具体的表象,不易理解较抽象或与他的经验,很少联系的教材。
思维还带有很大的依赖性和模仿性,独立而灵活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很差。
不善于使自己的思维活动服从于一定的目的任务,在思考问题时往往被一些不相干的事物所吸引,以致离开原有的目的任务4、注意的发展该时期儿童注意范围狭窄,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如果要求他们同时注意几件事情,往往做不到。
他们的注意还不稳定、不集中,容易受不相干的事物吸引而分散注意。
集中注意的时间可达15-20分钟。
4、情感、意志和个性方面的发展。
在情绪发展方面,有学习、同伴、教师等社会因素引起的情感开始占主要地位。
出现与学习成败、班集体有关的理智感、集体荣誉感、责任感等。
儿童情感表现外露、不易保持。
此时,若学业压力过重,容易发生学校恐惧症、社交退缩症和攻击性行为等。
同伴在儿童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表现出对同伴明显的依从性或同伴倾向。
开始在兴趣相投的基础上形成内聚力不大的"小集团"。
男女儿童兴趣活动明显分化。
在个性发展方面,此时,儿童的个性特征更加明显,开始按照成人和同伴的评价来评定自我。
小学生认知的主要特点
小学生认知的主要特点(一)感知、注意、记忆的特点。
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
小学生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
(二)想象、思维的特点。
小学生的想象从形象片断、模糊向着越来越能正确、完整地反映现实的方向发展。
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到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
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三)情感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情感也逐渐变得更加稳定,丰富、深刻了。
低年级小学生虽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
到了小学高年级,他们的情感更为稳定,自我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
(四)意志的特点。
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
(五)性格的特点。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也不断有所增长。
随着年龄和见识的增长,他们已不再完全依靠教师的评价来估计自己,而是能够把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加以对照,独立地做出评价。
因而在小学阶段进行有效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是非常重要的。
评论(2)|小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作者:佚名文章来源:转载点击数:更新时间:2012-7-25小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程编写组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过程,是属于智能或智慧方面的心理过程。
简言之,认知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6-12岁)是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他们的心理
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意识的增强:小学时期,儿童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能够清楚
地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且开始注意到自己与他人的差异。
2.兴趣广泛多样化:小学生对事物的兴趣广泛且多样化,热衷于尝试
新的体验和探索新的领域,如音乐、运动、艺术等。
3.好奇心强烈:小学生的好奇心非常强烈,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探索
的欲望。
他们会提出各种问题,并追问原因,希望通过探索和学习更多的
知识。
4.想象力丰富:小学生的想象力较为丰富,他们可以很轻松地想象出
各种奇妙的场景和情节,这对于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
的帮助。
5.规则意识的形成:小学阶段,儿童开始逐渐形成一定的规则意识,
能够理解和遵守规则。
他们开始明白一些行为的后果,并能够从中学会如
何处理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6.自我评价的成长:在小学阶段,儿童开始对自己的表现有了较为准
确的评价,能够明辨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他们愿意接受成人的认可与赞赏,并且对自己的成就感到自豪。
8.情绪表达的成熟:小学生的情绪表达能力逐渐成熟,他们能够较为
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并且能够逐渐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9.自我责任感的培养:小学生开始逐渐形成自我责任感,能够独立完
成一些简单的任务,并且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他们明白自己的责任和
义务,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
10.认知能力的提升:小学时期,儿童的认知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能够进行逻辑思维和抽象思考,并开始发展一些简单的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儿童想象现实性的发展
现象的现实性指想象的形象受现实的制约,能真实地反映现实。
儿童入学以后,想象的现实性逐渐提高,主要有以下表现。
(一)想象所反映的形象,越发接近现实事物。
想象形象的特征数由少到多,结构配置由不合理到合理
初入小学的儿童,在图画中往往只用几个主要特征来表现事物,只顾大体轮廓不顾具体细节。
苏联学者杜捷茨基和阿尔希莫夫用让儿童口头描述他们所不熟悉的客体的方法,让一至四年级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再造想象绘画,发现他们想象的完整性随年级增长而提高。
在物体各结构的配置上,从比例不合理、与现实差距很大向安排逐步合理发展。
如,研究者让一年级和三年级学生画同一个对象──具有四个特征的水翼船,结果一年级学生再现特征时在结构安排上不正确,如将两侧翼朝上等;而三年级学生就没有这类情况发生。
(二)从热衷于完全脱离现实的神话虚构,逐渐转向对现实生活的幻想
在小学儿童对文艺作品的喜爱方面,低年级儿童对童话、神话信以为真,爱听童话故事、神话故事,爱看动画片。
随着教学活动的发展和思维水平的提高,三年级以后的儿童,就逐渐过渡到以现实为主的阶段。
他们的兴趣逐步从童话故事转移到英雄模范故事、侦探小说、反特影片等等题材上。
正因为小学儿童想象的发展有些特点,在小学语文教材的安排上,低年级多选用如《乌鸦喝水》《小马过河》等以童话故事的形式表达一定思想内容的教材对孩子进行智力教育。
高年级则多选用对社会、自然的现实的记叙和说明的文章,对孩子进行智力教育。
同时,在对未来生活的向往方面,低年级儿童往往想人非非,幻想做一个像动画片中的具有非凡本领的人,而高年级儿童开始联系自己的生活前途,如考上理想的中学,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等。
小学儿童想象的发展
小学儿童想象的发展小学儿童想象发展的总趋势是:由无意想象发展到有意想象;由再造想象发展到创造想象;由远离现实的想象发展到更富于现实性的想象。
一、小学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学前儿童的想象,在很大幅度上是无意想象和再造想象占优势,想象的主题容易变化,内容具有直观性、片面性和模仿性,而想象的有意性、创造性和现实性还很不发展。
儿童入学后,在教学要求和学习活动的影响下,小学儿童的想象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小学儿童想象的有意性逐渐加强。
儿童进入小学后,在各科教学中,教师要求小学儿童实按照教学的目的产生符合教材内容的想象。
这就促进了小学儿童想象的有意性、目的性逐渐加强。
如小学语文教学,要求小学儿童进行有系统的、生动的讲述或有表性的朗诵。
作文课要求他们围绕主题进行连贯的构思。
绘画中,要求他们通过想象来设计富有美感的构图等等。
所有这些都要求儿童进行有意想象,从而使小学儿童想象的有意性、目的性逐渐加强,日益得到发展。
有人曾以“春天”为主题与小学儿童谈话,结果表明,低年级儿童对春天情境的想象是东拉西扯,缺乏明确的目的性。
而四年级以后的儿童就能围绕春天这个主题,有系统、有条理地展开想象。
可见小学高年级儿童想象的有意性有了很大发展。
2、小学儿意想象的创造性成分逐渐增大。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想象和学前儿童差不多,想象鲜明、生动,富于模仿性和再现性。
想象的内容常常是实在事物的简单重现,创造加工的成分是不多的。
小学儿童在各科教学影响下,由于表象的积累和丰富、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不但再造想象更富于创造性成分,而且以独创性为特色的创造想象也日益发展起来。
有人辅导小学儿童故事员时发现,低年级的故事员,往往一字不拉地复述给他讲过的故事,连表情与动作都是模仿教师的。
而中、高年级的故事员,在讲述故事时,复制和简单再现的性质逐渐减少,而对表象的创造性改造日益明显、增多。
他们能从自己的知识经验中,创造出全新的、别出心裁的故事情节。
以下什么是小学儿童想象的主要特点
以下什么是小学儿童想象的主要特点
小学儿童的想象力是他们思维发展的重要部分,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 生动丰富:小学儿童的想象力丰富多样,能够创造出各种丰富的情景和角色,让他们脑海里的想象活灵活现。
2. 非现实性:小学儿童的想象力常常超出现实的限制,可以想象出超凡脱俗、超越常理的事物和情景。
3. 善变性:小学儿童的想象力转换迅速,他们能够在不同情景下随意变换自己的角色和环境,体验不同的感受与角度。
4. 创造性:小学儿童的想象力是他们创造的源泉,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想象创造新的故事、游戏或角色等。
5. 联想性:小学儿童的想象力常常通过联想产生,他们能够将不同的事物或经验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想象和理解。
小学儿童的想象力是他们发展创造力、理解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基础,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刺激和素材来引导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小学儿童是儿童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他们从幼儿期逐渐进入到学龄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的思维开始逐渐成熟和复杂化。
下面将详细探讨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1.儿童思维的具体化和逻辑性的特点小学儿童进入到学校学习环境后,他们开始具体化地思考问题。
他们逐渐能够从具体情境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
他们能够使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分析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儿童思维的操作性和实用性的特点3.儿童思维的发散性和想象力的特点在小学阶段,儿童开始展示出较强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他们能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
他们喜欢提出一些奇思妙想和独特的想法,具有一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4.儿童思维的初步抽象性和符号化的特点小学儿童的思维开始逐渐从具体形象的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
他们能够通过符号和象征性的表达方式来进行思维活动,例如使用符号或图表表示物体或概念。
他们逐渐理解和使用一些常见的符号和象征,例如数字、计量单位等。
5.儿童思维的自我中心性和逻辑分析能力的初步发展小学儿童的思维在这个阶段仍然存在一些自我中心性,他们往往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难以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感受。
然而,他们开始发展逻辑分析能力,能够通过比较和分类来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
6.儿童思维的逐渐系统化和批判性的特点随着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逐渐发展,他们开始具备一定的系统化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和关键点,能够辨别真伪,区分主次,逐渐具备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7.儿童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特点在小学儿童的思维发展过程中,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庭和学校应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思考条件,激发小学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此外,家长和教师也应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引导他们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
通过合理的教育和引导,可以帮助小学儿童更好地发展他们的思维潜能,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心理学教程》:小学儿童想象有意性的发展
小学儿童想象的有意性,随年级增高不断提高。
入学不久的低年级儿童,仍带有幼儿时期的特点,在想象时往往容易离开想象的目的,离开主题,根据自身过去的经验做自由联想。
在讲述时常常根据自身的经验添枝加叶,不由自主地想出许多在原文里或事件里没有的新鲜事件或细节。
到了高年级,他们智力活动的控制能力增强了,能围绕主题进行想象。
如有人曾以“春天”为主题与小学儿童谈话,结果发现低年级儿童对“春天”情景的想象是东拉西扯的,把一些生动清晰的表象,不管是否是春天的都津津有味地说上了;而四年级以上的学生能围绕“春天”这个主题,有系统、有条理地层开想象。
小学儿童想象有意性的发展与小学教学的要求关系密切。
入学后的儿童,更多地从书本中获得间接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各科教师都要求儿童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做符合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的想象。
教学活动大大促进了小学儿童想象的有意性、目的性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
儿童进入学校以后,在教学的影响下,想象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第一,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儿童按照教学的目的产生符合教材内容的想象,因此,想象的有意性、目的性就迅速增长起来。
例如,在阅读课中,要求儿童进行有系统的、生动的讲述或表情朗读;在作文课中,要求儿童围绕主题进行连贯的构思;在绘画中,要求儿童通过想象来设计富有美感的构图等等。
第二,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
低年级儿童的想象,还和学前儿童差不多,想象中富于模仿性、再现性,儿童想象的内容常常是事物的简单重现。
这种情况是和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水平发展很低这一事实密切相联系的。
在教学影响下,随着儿童言语和抽象思维的发展,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便日益增多,想象也更富有逻辑性。
例如,同是一个作文题目(如描写秋天的景物或记一次参观游览活动),低年级儿童写的内容就比较简单、贫乏,而中高年级儿童就能写得比较细致、丰富,并且有逻辑布局。
当然,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儿童想象的复杂性、概括性、逻辑性的水平,还是不高的。
他们对于缺乏必要的知识经验或不熟悉的事物,想象总是简单而贫乏的。
第三,想象更富于现实性。
学前儿童的想象常常不符合现实事物,或不能确切地反映现实事物。
小学低年级儿童也具有这个特点。
例如,
学前初期儿童只能以几根乱七八糟的线条来表现一个人、一只动物、一幢房子或一棵树。
而学前晚期和小学低年级儿童,就能有简单的布局和突出的细节。
但是由于他们知识经验水平的限制,他们所画的事物还常常是不完整的,而且大小比例、前景后景一般表现得不正确,不符合现实事物。
在教学的影响下,由于儿童知识经验的积累,中年级以上的儿童,在绘画的时候,就能不但注意所画的事物的完整性,而且能初步运用透视关系来更好地、更真实地表现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