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原理教材分析》PPT 人教课标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全套课件
预习交流 2
请同学们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保护金属的例子。 答案:①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制成不锈钢;②在金属表面覆盖保护 层,如喷漆、涂油、电镀等。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1
2
3
1.金属的腐蚀
活动与探究 1 请你从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产生的条件、现象、本质及相互联 系四个方面比较两种腐蚀的异同。
答案:
条件 现象 本质 相互联系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1
2
3
1.金属腐蚀的实质是: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而被氧化的过程,用方程 式表示(M 代表金属)为:M-ne- Mn+。
2.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往往同时发生,但电化学腐蚀更普遍,危 害更严重。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1
2
3
活动与探究 2
对比钢铁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区别和联系,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分类
析氢腐蚀
吸氧腐蚀
条件
水膜酸性较强(弱酸)
水膜酸性较弱或呈中性
负极反应 Fe-2e- Fe2+ 正极反应 2H++2e- H2↑
总反应
Fe+2H+ Fe2++H2↑
危害
次要
2Fe-4e- 2Fe2+
2H2O+O2+4e- 4OH-
2Fe+2H2O+O2 2Fe(OH)2
4Fe(OH)2+2H2O+O2 主要
目标导航 预习导学
(3)电化学腐蚀 ①定义:不纯的金属跟电解质溶液接触时,会发生原电池反应,比较 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而被氧化。如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②钢铁电化学腐蚀类型: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
预习交流 1
请同学们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保护金属的例子。 答案:①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制成不锈钢;②在金属表面覆盖保护 层,如喷漆、涂油、电镀等。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1
2
3
1.金属的腐蚀
活动与探究 1 请你从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产生的条件、现象、本质及相互联 系四个方面比较两种腐蚀的异同。
答案:
条件 现象 本质 相互联系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1
2
3
1.金属腐蚀的实质是: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而被氧化的过程,用方程 式表示(M 代表金属)为:M-ne- Mn+。
2.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往往同时发生,但电化学腐蚀更普遍,危 害更严重。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1
2
3
活动与探究 2
对比钢铁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区别和联系,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分类
析氢腐蚀
吸氧腐蚀
条件
水膜酸性较强(弱酸)
水膜酸性较弱或呈中性
负极反应 Fe-2e- Fe2+ 正极反应 2H++2e- H2↑
总反应
Fe+2H+ Fe2++H2↑
危害
次要
2Fe-4e- 2Fe2+
2H2O+O2+4e- 4OH-
2Fe+2H2O+O2 2Fe(OH)2
4Fe(OH)2+2H2O+O2 主要
目标导航 预习导学
(3)电化学腐蚀 ①定义:不纯的金属跟电解质溶液接触时,会发生原电池反应,比较 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而被氧化。如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②钢铁电化学腐蚀类型: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
预习交流 1
e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课程标准解读.ppt
通过实验探究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 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知道活化能的含义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认识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 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知道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压强等因 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相关理论加以解释。
5.盐类的水解侧重于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弱酸弱碱 盐的水解不做要求。
6.对于沉淀溶解平衡仅仅要求定性地描述,知道沉淀 转化的本质,建立难容物质不等于不溶这样的观念。
7.只要求利用溶度积判断单一溶质的溶液中沉淀是否 解 生成。对沉淀的转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等内容也 读 只要求定性判断。
8.归纳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要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 步的延伸,重点在离子反应的应用,酸碱中和滴定 只限于强酸和强碱之间的滴定,中和滴定突变范围 的计算不做要求。
第3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1.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 导电性。
课 3.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了解酸碱
标 要
电离理论。
求 4.知道水的离子积常数,能进行溶液PH的简单计算。
5.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归纳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 素,能举例说明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建议
重视运用逻辑推理,凸现原理形成过程 重视运用直观手段,创设良好学习情境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良好学习兴趣 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探究能力
➢基于“以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设计研 究
学生的观念建构脉络
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快慢 ——定量观
知道活化能的含义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认识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 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知道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压强等因 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相关理论加以解释。
5.盐类的水解侧重于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弱酸弱碱 盐的水解不做要求。
6.对于沉淀溶解平衡仅仅要求定性地描述,知道沉淀 转化的本质,建立难容物质不等于不溶这样的观念。
7.只要求利用溶度积判断单一溶质的溶液中沉淀是否 解 生成。对沉淀的转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等内容也 读 只要求定性判断。
8.归纳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要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 步的延伸,重点在离子反应的应用,酸碱中和滴定 只限于强酸和强碱之间的滴定,中和滴定突变范围 的计算不做要求。
第3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1.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 导电性。
课 3.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了解酸碱
标 要
电离理论。
求 4.知道水的离子积常数,能进行溶液PH的简单计算。
5.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归纳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 素,能举例说明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建议
重视运用逻辑推理,凸现原理形成过程 重视运用直观手段,创设良好学习情境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良好学习兴趣 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探究能力
➢基于“以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设计研 究
学生的观念建构脉络
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快慢 ——定量观
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课件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2)实质:利用能自发进行的__氧__化__还__原___反应把化学能 转化为电能。
知识衔接
分析下图装置的工作原理,回答问题
雄心志四海,万里望风尘。
人不可以有傲气,但不可以无傲骨
寄言燕雀莫相唣,自有云霄万里高。
人之所以异于禽者,唯志而已矣!
鸭仔无娘也长大,几多白手也成家。 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
要点二、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1.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 例如:在锌与稀硫酸反应时加入少量CuSO4溶液能使产生 H2的速率加快。 2.寻求和制造干电池和蓄电池等化学电源 3.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例如:有两种金属a和b,用导线连接后插入到稀硫酸中, 观察到a极溶解,b极上有气泡产生。根据电极现象判断 出a是负极,b是正极,由原电池原理可知,金属活动性 a>b。
负极
盐桥
正极
(2)电路中电子、离子移动方向
电子流向: 锌极产生→导线→铜极 负极产生→导线→正极
离子流向:
Zn A
Cu
ZnSO4 CuSO4
盐桥中阴离子→锌极;阳离子→铜极
负负移、正正移
(3)盐桥的作用:
Cl-向锌盐方向移动,K+向 铜盐方向移动,使Zn盐和Cu盐 溶液一直保持电中性,从而使 电子不断从Zn极流向Cu极。
学习目标: 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构成条件; 2.能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3.能书写原电池的电极、电池反应方程式。
知识回顾:
1.电流是怎样形成的? 电子(或离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 有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移的化学反应, 表现为化合价的变化。
一、原电池原理
1.原电池的概念和实质 (1)概念:将__化__学__能___转化为__电__能___的装置。
知识衔接
分析下图装置的工作原理,回答问题
雄心志四海,万里望风尘。
人不可以有傲气,但不可以无傲骨
寄言燕雀莫相唣,自有云霄万里高。
人之所以异于禽者,唯志而已矣!
鸭仔无娘也长大,几多白手也成家。 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
要点二、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1.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 例如:在锌与稀硫酸反应时加入少量CuSO4溶液能使产生 H2的速率加快。 2.寻求和制造干电池和蓄电池等化学电源 3.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例如:有两种金属a和b,用导线连接后插入到稀硫酸中, 观察到a极溶解,b极上有气泡产生。根据电极现象判断 出a是负极,b是正极,由原电池原理可知,金属活动性 a>b。
负极
盐桥
正极
(2)电路中电子、离子移动方向
电子流向: 锌极产生→导线→铜极 负极产生→导线→正极
离子流向:
Zn A
Cu
ZnSO4 CuSO4
盐桥中阴离子→锌极;阳离子→铜极
负负移、正正移
(3)盐桥的作用:
Cl-向锌盐方向移动,K+向 铜盐方向移动,使Zn盐和Cu盐 溶液一直保持电中性,从而使 电子不断从Zn极流向Cu极。
学习目标: 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构成条件; 2.能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3.能书写原电池的电极、电池反应方程式。
知识回顾:
1.电流是怎样形成的? 电子(或离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 有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移的化学反应, 表现为化合价的变化。
一、原电池原理
1.原电池的概念和实质 (1)概念:将__化__学__能___转化为__电__能___的装置。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全部课件2
三、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阅读课本实验2-3,总结出温度对化
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由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反应同浓
度下高温首先出现混浊,说明升温可加速反应。
结论: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 温反应速率增大,降温反应速率减小
一般每升高10℃反应速率可增加2~4倍
影响反应速率的条件有内因和外因: 内因是反应自身的性质; 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主要有: ① 浓度 ② 压强 ③ 温度 ④ 催化剂等
一、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阅读课本实验2-2,总结出浓度对化 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原
反
首先褪色
同浓KMnO4
应 液
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度
原反应液
小
浓度大
实验现象及结论
硫分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 ____。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
(A)2A+3B=2C (B)A+3B=2C
(C)3A+B=2C
答案:B
(D)A+B=C
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化学反应速率与分子间的有效碰撞频率 有关。想一想,我们以前学过的、用过的 和日常生活中改变速率的方法有哪些?
2、我们知道的改变反应速率的措施有∶加 热、搅拌、增大反应物的浓度、使用催化 剂、汽车加大油门、炉膛安装鼓风机、把 煤块粉碎后使用、用冰箱保存食物、糕点 盒装小包除氧剂等等。
反应速率加快
体会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除上述四种因素外固体颗粒大小、各 种光线、波、溶剂、搅拌等对化学反应 速率都有影响。
总结论:向反应体系输入能量,都 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人教课标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化学反应原理全套精品课件》教学PPT
200℃ △H= -14.9kJ/mol 2HI (g) 101KPa
H2 (g)+ I2 (g)
热化学方程式书写要点
①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 如在25℃、101KPa下进行的反应,可不注 明温度和压强 ②应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 气体用g;液体用l;固体用s;溶液用aq
2H2(g)+O2(g)=2H2O(g) △H1=-Q1kJ/mol 2H2(g)+O2(g)=2H2O(l) △H2=-Q2kJ/mol
3、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①从物质所具有的能量角度
放热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 △H<0
吸热反应: 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H>0
ΔH= -183 kJ/mol(理论值) ΔH= -184.6 kJ/mol(实验值)√
②从化学键的角度 化学键断裂——吸热
化学键形成——放热
4、常见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
认为甲烷的燃烧热是445.15kJ/mol? 2、已知: 2H2( g ) + O2 ( g) = 2H2O ( l ) ΔH= - 571.6 kJ/mol
H2( g ) +1/2 O2 ( g) = H2O ( g ) ΔH= - 241.8 kJ/mol
求氢气的燃烧热。
答:ΔH=-285.8 kJ/mol
1 、已知在 25℃, 101kpa 下, 1gC8H18( 辛烷 ) 燃 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 48.40kJ 热 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8H18(1)+25/2O2(g)=8CO2(g)+9H2O(g) Δ H=-48.40 kJ·mol-1 B.C8H18(1)+25/2O2(g)=8CO2(g)+9H2O(1) Δ H=-5518 kJ·mol-1 C.C8H18(1)+25/2O2(g)=8CO2(g)+9H2O(1) Δ H=+5518 kJ·mol-1 D.C8H18(1)+25/2O2(g)=8CO2(g)+9H2O(1) Δ H=-48.40 kJ·mol-1
H2 (g)+ I2 (g)
热化学方程式书写要点
①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 如在25℃、101KPa下进行的反应,可不注 明温度和压强 ②应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 气体用g;液体用l;固体用s;溶液用aq
2H2(g)+O2(g)=2H2O(g) △H1=-Q1kJ/mol 2H2(g)+O2(g)=2H2O(l) △H2=-Q2kJ/mol
3、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①从物质所具有的能量角度
放热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 △H<0
吸热反应: 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H>0
ΔH= -183 kJ/mol(理论值) ΔH= -184.6 kJ/mol(实验值)√
②从化学键的角度 化学键断裂——吸热
化学键形成——放热
4、常见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
认为甲烷的燃烧热是445.15kJ/mol? 2、已知: 2H2( g ) + O2 ( g) = 2H2O ( l ) ΔH= - 571.6 kJ/mol
H2( g ) +1/2 O2 ( g) = H2O ( g ) ΔH= - 241.8 kJ/mol
求氢气的燃烧热。
答:ΔH=-285.8 kJ/mol
1 、已知在 25℃, 101kpa 下, 1gC8H18( 辛烷 ) 燃 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 48.40kJ 热 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8H18(1)+25/2O2(g)=8CO2(g)+9H2O(g) Δ H=-48.40 kJ·mol-1 B.C8H18(1)+25/2O2(g)=8CO2(g)+9H2O(1) Δ H=-5518 kJ·mol-1 C.C8H18(1)+25/2O2(g)=8CO2(g)+9H2O(1) Δ H=+5518 kJ·mol-1 D.C8H18(1)+25/2O2(g)=8CO2(g)+9H2O(1) Δ H=-48.40 kJ·mol-1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化学反应原理》的认识和教学建议(课件共107张PPT)
2019年全国新课标1卷分值分19布
2020年高考理科综合全国Ⅰ卷化学部分试题蕴含的化学学科思想方法
高考化学试题:强化“双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知识
学科基础必备知识、需要较高的化学学科素养 围绕关键能力进行层次递进的设问,测量不同认知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
渗透化学学科思想(素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五大核心学科素养。
式_____。
Fe(OH)3
物质的转化
(3)“中和沉淀”中,钒水解并沉淀为 ,随滤液②可除去金Na属Al(离OH子)4+KH+、Cl=MAgl(2O+H、)3N↓+aN+a、Cl_+H__2O__,以及部分
新高考与新教材
“3+1+2”模式下,化学教师面临着的机遇与挑战: 教材的结构、内容或相同的内容编写的出发点、意图不同等发生了变化,
今后高考卷的模式、考查的知识点内容有多大改变?
时间
上学 学段 第期 1 二 学 年下学 学段 期2
模块
选择性 必修模
块1 化学反 应原理
选择性 必修模
块3 有机化 学基础
Al?
(1)工业制备铝一般是通过铝土矿制得的纯净的Al2O3,然后电解Al2O3/Na3AlF6得到铝。也 可用电
解NaCl—KCl—AlCl3共熔体方法制铝,且比电解Al2O3/Na3AlF6制铝节省电能约30%, 但现在仍
用前一种方法制铝,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AlCl3是共价化合物,其熔融体不导电 B.电解AlCl3生成的Cl2会污染大气 C.自然界不存在富含AlCl3的矿石 D.生产无水AlCl3较困难,成本又较高 (3)把分别盛有熔融的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铝的三个电解槽串联,在一定条件下通电一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了解本书的基本内容和方法,认识概念 模型是学习和研究化学反应原理的基础。
• 初步了解“有效碰撞”、“活化分子与 活化能”的概念模型,认识催化剂对于 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工生产的巨大作用, 为其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和课时
重点:了解化学反应原理的基本学习 方法——概念模型法。 难点:“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与 活化能”的概念模型。 课时建议:2课时。
几点说明
• 对概念模型的表述尽量简化,从一种科 学方法的角度有所领悟即可,进一步的 认识有待随学习的深入而取得
• 对绪言中指出的“人们还没有完全掌握 计算或推测化学反应活化能的理论方法” 注意使学生从两方面来认识:人类科学 研究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科学无止境
• 催化剂不是理论模型,但其在化学反应 原理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80
• 务实——按需(三维)设栏 • 见新——视野新(资料类),功能新
(活动类)
教材装帧
• 黑白+彩插(成本与实际需要) • 摄影+手绘(真实与清晰)
原理示意图多
实验装置图:手绘,清晰
装置、操 作手绘, 求清晰
实实验验摄摄影影,, 求真真实实
彩插的作用
• 真实反映实验现象
彩插的作用
• 真实反映实验现象
归纳与整理 习题
小计
各章栏目数
小计
一 二 三 四 各栏目数 类栏目数 类栏目比 总数
21 71
11
18 46 ~57% 80
04 21 07 53 02 23 20 22 42 51 01 00 11 31 11 11
7
15
28
7
6
12
19
~24%
1
6
4
15 ~19%
34 44
11
13 23 31 17
热化学方程式
了解我国能源短缺的国情,认识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 高
原因
中
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互相转化
化
学2
燃烧热 中和热
使用化石燃料 的利弊及新能 源的开发
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 高
化形式
中
说明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 选 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 修4
彩插的作用
• 真实反映实验现象
彩插的作用
• 真实反映实验现象
AgCl
彩插的作用
• 真实反映实验现象
彩插的作用
• 真实再现客观事物
彩插的作用
• 真实再现客观事物
绪言内容
课程内容概述
理论、概念模型选讲
反纷 应繁 有复 规杂 律的 可化 循学
的化 基学 本反 内应 容原
理
的化 学学 习反 方应 法原
交叉内容的处理
内容 反应速率
原电池
角度和重点
由定性描述到定量 表达,实验测定
原电池由无盐桥到 有盐桥(铜锌)
知识范围 深化
深化、 拓展
焓与熵的处理
焓
简化(~反应热)
焓是与内能有关的物理 量。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反 应吸热或放热,由生成物与 反应物的焓值差焓变决定。
化学实验和化工生产中,通 常遇到的反应是在敞口容器 中进行的,反应系统的压力 与外界压力(大气压)相等, 也就是说,反应是在恒压条 件下进行的,此时反应的热 效应就是焓变。
教 材 分 析
基本情况
• 模块特点 • 教材定位、使用对象及变化 • 教材体系及视角变化(广角与
微距)
内容
绪言
引子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
学
能 与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平衡
热 能
平衡理论
、
及其应用
电 能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的
转
化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本书编排、设计特点
• 注意与必修模块的衔接 • 恰当定位教材的理论水平 • 教材容量适当,留有发展空间 • 栏目设计与装祯,求新务实
用率的实际意义
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反应热和焓 变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高中必修课标中相关要求
相关知识的前后衔接
初中
化学反应伴随着 能量变化
高中必修
化学反应中能量 变化的原因
化学键
高中选修
化学反应中能
热化学 方程式
量变化的计量 盖斯定律
化学能与其他能 可以相互转化
资料——体系与环境 二、热化学方程式
要点: 1.注明反应时的温度、压强,反应物、产物的状态 2.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可以是分数
实践活动——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体验反应热,了 解相关科学实验的过程和方法
反应热与初、高中的衔接
初中
化学反应伴随 着能量变化
熵
举例说明熵增与 体系稳定性的关系:
选择性举例
电离平衡 沉淀溶解平衡
正文内容
电离平衡常数
实验探究
溶度积常数
练习巩固 科学视野
栏目设计——求实不求多,实中见新
栏目类型 栏目名称
活 思考 思考与交流
动 交流
性
学与问
栏 实验 实验
目
科学探究
实践
实践活动
资料 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栏目
资料 科学史话 科学视野
复习巩固 栏目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燃烧热 能源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课标与大纲内容比较
现行高中大纲
新课标
化学反应中的 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了解通过化
能量变化
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
放热反应和吸 认识燃料燃烧的重要性
初
热反应
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
中
燃料的充分燃 烧
理
有
活
催
效
化
化
碰
分
剂
撞
子
作
理
与
用
论
活
简
化
介
能
绪言的特点
提 纲
•
内
提出问题 已有知识 反应的条件、速率、
和经验
限度的不同(有规律可循)
挈容
领
• 概述全书内容
反应速率、限度、反应
热、电化学
画
龙 点
方法•
介绍几个模型或概念
有效碰撞模型、
睛 活化分子、活化能、催化剂
教学目标
• 认识物质的各种化学性质是有规律可循 的,而这些规律是化学的精髓,需要下 工夫学习掌握。
悬念——至今没有观察到能量直接转化为物质的事例
化
反应热 焓变
学
反
1
应
与 热化学方程式
能
焓变
量
盖斯定律
燃烧热
2
能源
化学反应热计算 焓3 变
燃料的使用 节约能源的意义 开发新能源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一、反应热 焓变 要点: 1.反应热的概念(举例说明化学键能→反应热效应→
吸、放热反应)
2.焓变简化后的意义=恒压下反应的反应热H 3.放热反应的H为“-”
化学能可以充分 利用
化学能与电能转 化的关键 氧还反应
生活中能量转化 的应用、电池
原电池原理
原电池原理及应用
化学能与电能 的相互转化
电解原理及应用
本章知识结构
以熟悉的事 例重点说明
引言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形式——热能、电能、光能等
本章基 能量释放、吸收以变化的物质为基础, 本思想 能量的多少以反应物、产物的质量为基础
• 初步了解“有效碰撞”、“活化分子与 活化能”的概念模型,认识催化剂对于 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工生产的巨大作用, 为其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和课时
重点:了解化学反应原理的基本学习 方法——概念模型法。 难点:“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与 活化能”的概念模型。 课时建议:2课时。
几点说明
• 对概念模型的表述尽量简化,从一种科 学方法的角度有所领悟即可,进一步的 认识有待随学习的深入而取得
• 对绪言中指出的“人们还没有完全掌握 计算或推测化学反应活化能的理论方法” 注意使学生从两方面来认识:人类科学 研究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科学无止境
• 催化剂不是理论模型,但其在化学反应 原理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80
• 务实——按需(三维)设栏 • 见新——视野新(资料类),功能新
(活动类)
教材装帧
• 黑白+彩插(成本与实际需要) • 摄影+手绘(真实与清晰)
原理示意图多
实验装置图:手绘,清晰
装置、操 作手绘, 求清晰
实实验验摄摄影影,, 求真真实实
彩插的作用
• 真实反映实验现象
彩插的作用
• 真实反映实验现象
归纳与整理 习题
小计
各章栏目数
小计
一 二 三 四 各栏目数 类栏目数 类栏目比 总数
21 71
11
18 46 ~57% 80
04 21 07 53 02 23 20 22 42 51 01 00 11 31 11 11
7
15
28
7
6
12
19
~24%
1
6
4
15 ~19%
34 44
11
13 23 31 17
热化学方程式
了解我国能源短缺的国情,认识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 高
原因
中
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互相转化
化
学2
燃烧热 中和热
使用化石燃料 的利弊及新能 源的开发
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 高
化形式
中
说明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 选 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 修4
彩插的作用
• 真实反映实验现象
彩插的作用
• 真实反映实验现象
AgCl
彩插的作用
• 真实反映实验现象
彩插的作用
• 真实再现客观事物
彩插的作用
• 真实再现客观事物
绪言内容
课程内容概述
理论、概念模型选讲
反纷 应繁 有复 规杂 律的 可化 循学
的化 基学 本反 内应 容原
理
的化 学学 习反 方应 法原
交叉内容的处理
内容 反应速率
原电池
角度和重点
由定性描述到定量 表达,实验测定
原电池由无盐桥到 有盐桥(铜锌)
知识范围 深化
深化、 拓展
焓与熵的处理
焓
简化(~反应热)
焓是与内能有关的物理 量。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反 应吸热或放热,由生成物与 反应物的焓值差焓变决定。
化学实验和化工生产中,通 常遇到的反应是在敞口容器 中进行的,反应系统的压力 与外界压力(大气压)相等, 也就是说,反应是在恒压条 件下进行的,此时反应的热 效应就是焓变。
教 材 分 析
基本情况
• 模块特点 • 教材定位、使用对象及变化 • 教材体系及视角变化(广角与
微距)
内容
绪言
引子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
学
能 与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平衡
热 能
平衡理论
、
及其应用
电 能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的
转
化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本书编排、设计特点
• 注意与必修模块的衔接 • 恰当定位教材的理论水平 • 教材容量适当,留有发展空间 • 栏目设计与装祯,求新务实
用率的实际意义
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反应热和焓 变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高中必修课标中相关要求
相关知识的前后衔接
初中
化学反应伴随着 能量变化
高中必修
化学反应中能量 变化的原因
化学键
高中选修
化学反应中能
热化学 方程式
量变化的计量 盖斯定律
化学能与其他能 可以相互转化
资料——体系与环境 二、热化学方程式
要点: 1.注明反应时的温度、压强,反应物、产物的状态 2.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可以是分数
实践活动——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体验反应热,了 解相关科学实验的过程和方法
反应热与初、高中的衔接
初中
化学反应伴随 着能量变化
熵
举例说明熵增与 体系稳定性的关系:
选择性举例
电离平衡 沉淀溶解平衡
正文内容
电离平衡常数
实验探究
溶度积常数
练习巩固 科学视野
栏目设计——求实不求多,实中见新
栏目类型 栏目名称
活 思考 思考与交流
动 交流
性
学与问
栏 实验 实验
目
科学探究
实践
实践活动
资料 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栏目
资料 科学史话 科学视野
复习巩固 栏目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燃烧热 能源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课标与大纲内容比较
现行高中大纲
新课标
化学反应中的 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了解通过化
能量变化
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
放热反应和吸 认识燃料燃烧的重要性
初
热反应
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
中
燃料的充分燃 烧
理
有
活
催
效
化
化
碰
分
剂
撞
子
作
理
与
用
论
活
简
化
介
能
绪言的特点
提 纲
•
内
提出问题 已有知识 反应的条件、速率、
和经验
限度的不同(有规律可循)
挈容
领
• 概述全书内容
反应速率、限度、反应
热、电化学
画
龙 点
方法•
介绍几个模型或概念
有效碰撞模型、
睛 活化分子、活化能、催化剂
教学目标
• 认识物质的各种化学性质是有规律可循 的,而这些规律是化学的精髓,需要下 工夫学习掌握。
悬念——至今没有观察到能量直接转化为物质的事例
化
反应热 焓变
学
反
1
应
与 热化学方程式
能
焓变
量
盖斯定律
燃烧热
2
能源
化学反应热计算 焓3 变
燃料的使用 节约能源的意义 开发新能源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一、反应热 焓变 要点: 1.反应热的概念(举例说明化学键能→反应热效应→
吸、放热反应)
2.焓变简化后的意义=恒压下反应的反应热H 3.放热反应的H为“-”
化学能可以充分 利用
化学能与电能转 化的关键 氧还反应
生活中能量转化 的应用、电池
原电池原理
原电池原理及应用
化学能与电能 的相互转化
电解原理及应用
本章知识结构
以熟悉的事 例重点说明
引言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形式——热能、电能、光能等
本章基 能量释放、吸收以变化的物质为基础, 本思想 能量的多少以反应物、产物的质量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