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总结教师版
高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必看
高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必看每一门功课都有它自身的规律,有它自身的特点,语文当然也不例外,如果同学们在平日的学习和练习中,注意了这些规律和方法,语文也一定会得心应手。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高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的学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通假字(1)自余为僇人(同“戮”,刑辱)(2)梦亦同趣(同“趋”,往,赴)词类活用(1)日与其徒上高山(名词作状语,每天)(2)穷回溪(形容词作动词,走尽,走遍)(3)卧而梦(名词作动词,做梦)(4)始指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5)穷山之高而止(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尽头;形容词用作名词,点、顶点)(6)箕踞而遨(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7)萦青绕白(形容词用作名词,青山,白水)(8)故为之文以志(名词用作动词,写作文章)(9)自远而至(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处)古今异义(1)漫漫而游(古义:没有目的;今义:(时间、地方)长而无边的样子)(2)无远不到(古义:无论;今义:没有)(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古义:凡是、这(个);今义: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义:这样以后;今义:接着,表承接)(5)颓然就醉(古义:文中指身子倾倒、倒下的样子;今义:形容破败的样子)(6)游于是乎始(古义:从此;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前一事,后一事是由前一事引起的)一词多义穷(1)穷回溪(动词,寻求到尽头,引申为走遍)(2)穷山之高而止(动词,寻求到尽头)(3)而不知其所穷(形容词,竭,尽,引申为尽头)梦(1)卧而梦(动词,做梦)(2)梦亦同趣(名词,梦境,梦中)始(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副词,曾经)(2)始指异之(副词,才)(3)游于是乎始(动词,开始)而(1)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连词,表修饰)(2)披草而坐,倾壶而醉(连词,表承接)(3)卧而梦(连词,表承接)(4)觉而起,起而归(连词,表承接)(5)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连词,表转折)(6)穷山之高而止(连词,表条件,才)(7)攀援而登,箕踞而遨(连词,表修饰)(8)而莫得其涯(连词,表转折)(9)而不知其所穷(连词,表转折)(10)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连词,表转折)之(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助词,的)(2)始指异之(代词,它,指西山)(3)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助词,的)(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助词,的)(5)不知日之入(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故为之文以志(代词,它,指游西山这件事)为(1)自余为僇人(动词,成为)(2)不与培塿为类(动词,成为)(3)故为之文以志(介词,为了)字词解释(1)施施(yíyí)缓慢行走的样子(2)徒:随从(3)回溪:迂回曲折的溪涧(4)极:至(5)斫(zhuó)榛莽:砍伐丛生的草木(6)茅茷:茅草之类(7)攒蹙:聚集收缩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掌握下列文言词1、宦者令: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宦官的头目)2、舍人: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门客)3、和氏璧:得楚和氏璧(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宝玉,经雕琢成的璧)4、遗(wèi):使人遗赵王书(送给)5、即:即患秦兵之来(则,就)6、斧质: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古代一种腰斩的刑具)7、宜:宜可使(应该)8、曲:曲在赵(理亏)9、均:均之二策(权衡、比较)10、必:王必无人(倘若,假如)11、奏: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献,进献)12、却:相如因持璧却立(退后)13、修敬: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整饰礼仪表示敬意)14、倨(jū):礼节甚倨(傲慢)15、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16、有司:召有司案图(官吏的通称)17、决:决负约不偿城(必定)18、径道:从径道亡(便道,小路)19、间: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20、拔: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攻下)21、靡:左右皆靡(退却)22、怿(yì):于是秦王不怿(高兴,喜悦)23、已而:已而相如出(过了些时候)24、望: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远远看见)25、高义:徒慕君之高义也(高尚的品德)26、孰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比……怎么样)27、驽:相如虽驽(劣马,引申为愚劣,无能)二、通假字1、不:可予不(通“否”)2、奉:臣愿奉璧往使(通“捧”)3、案:召有司案图(通“按”,审察、察看)4、孰: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三、一词多义1、以: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两个动词,给)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介词,因为)③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借)④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拿,用)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连词,相当于“而”)四、词类活用1、负: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2、完:臣请完璧归赵(使……完好无缺)3、前:乃前曰(名作动,上前)4、舍: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5、间(jiàn):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6、廷:卒廷见相如(名作状,在朝堂上)7、毕、归:毕礼而归之(使……完毕、使……回去)8、刃:左右欲刃相如(名作动,杀)9、西:相如奉西入秦(名作状,向西)10、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形作动,尊敬)11、急:大王必欲急臣(形容词使动,使……急,逼迫)12、衣(yì):乃使其从者衣褐(名作动,穿上)13、先、后: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14、破: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15、交:为刎颈之交(动作名,朋友)16、宽: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形作动,宽待)17、使:秦王使使者告赵王(前一个使,动词,派遣)18、闻:以勇气闻于诸侯(使……听闻)高一语文文言知识点小结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抵需中语丈必修一丈古丈知识点為结-・一词多义“之”①心从之(代佚之班的建仪丿②许之(人称代词,丈公丿③将為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诃丿⑥孑犯检击之(阿,代词丿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C用于主谓之网,取谄句孑技玄性丿⑥外之4,君之蒔也(用于主谓之网,取询句孑独玄性丿⑦行之往泉,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闻,取询句子获立性丿“以” “而”(D*不能早用子,今念而求之,是来人之过也(連诃,表禾換丿②歌玖戏轨亨(介词,t)③趟同以婵遗(连词,表承棲丿⑥因人之力而就之(连词,表桁新丿⑤以乱3挞,不武(介词,非、用丿“爲”①孑亦疝不和為(铐宅词丿②為用亡以◎邻(展同制词,何J③朝济而夕设权爲(集词,“于之”,农邓更J⑥将為取之(展问代词,哪JU“其”(D以其无札于着(代词,同丿②君知其堆也(代词,这件事丿③*其还也(表育受戎希复语宅丿di:為考修习三中“#、说、0,邯、微”令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 通假丰①今老矣,无能%也已(通“矣”丿②行之往来,共其乏囲(通“供”,供给丿③俯说CR “悦”丿⑥矢真所与,不知C« “韧”,朗静丿三. 词类活用①晋军岳阪、军汜南(名词用作劝词,驻扎丿②既*対(対,桩界。
这更用作动词,後成殆騷界丿③若不袒(使劫用廉,使……削@)因人之力而故之,不仁(形永诃作劝词,册黑丿⑤越阿以却遗c名词的*动用出,杷……吉作边岂丿⑥苦亡而有益于君(使册用出,後......... 天亡丿⑦垃之武退师(使动用法,後……MAJ四. 古今异义①夫人(古心b“艸个人”,今艾为“金子”的專•称丿②行(古汇为“岀使的人”,今义殆“岀门对所帶包袁”丿五. 特掾句尖CU状谱后JL (介诃结构后JUA.以其无札于普B.若亡而疝益于君C.铁之狐*于術(2)不略句A.晋军(于)因陵,和于)泡南(省略介诃“于”)B.(灶之武J辟国:“臣之牡也,犹不如人;……”(不略主语丿C.歌以(^)烦执亭(不略介词卖语,以之丿⑶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卖语看畳的标志丿《#1轲刺王》丈言知识点小姑*•、通假孕1 •王划说見臣it,通“悦”,yue , £兴。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后文言文及注解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后文言文及注解文言文作为中学语文课程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课后文言文及注解,旨在让学生深入理解古代文化和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
本文将对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课后文言文及注解进行分析和展示。
第一篇文言文:《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作,以描写岳阳楼为主线,展示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和对历史变迁的思考。
这篇文章以景写意,通过描绘岳阳楼的壮观景色和通过楼上楼下流动的人群,明确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范仲淹以细致生动的描写,勾勒出岳阳楼的壮美景色,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他通过对楼上楼下人物的描写,展现了百姓的团结、勤劳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第二篇文言文:《虞美人》《虞美人》是南朝梁代文学家张籍所作,以双调词的形式表达了对虞姬及其悲剧命运的歌颂和哀悼。
这篇文言文通过对虞姬的爱情悲剧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纷乱时代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词意缠绵悱恻,文字含蓄而真挚,让人感受到述说者对故事中人物的同情和怜悯之情。
第三篇文言文:《岁寒三友图》《岁寒三友图》是明代文学家文徵明所作,通过对松、竹、梅这三种寒植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品格高洁、坚韧不拔精神的歌颂。
这篇文言文以写实手法描绘了松、竹、梅这三种植物在严寒冬天中生长的情景,展示了它们的坚强和顽强生命力。
文中既有对奇松异竹的赞美,也有对文人士大夫的批评,寓意深远,让人对自身的人生追求有所启示。
以上便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些课后文言文及注解的简要分析。
通过学习这些文言文,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古文阅读和理解能力,同时也能了解古代文化和思维方式。
教材中的注解更是对古文中生字、疑难句等进行解释和注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涵和意蕴。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这些文言文课后习题,通过不断阅读、理解与分析,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和修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教师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教师版)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一.一词多义“之”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而”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焉”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其”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③秦伯说(同“悦”)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三.词类活用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既东封郑(封,疆界。
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四.古今异义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五.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A.以其无礼于晋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佚之狐言于郑伯(2)省略句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3)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小结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人教版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言语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言语文化。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人教版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人教版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供应。
读gōng)秦伯说(“说”通“悦”,高兴)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喜欢。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来。
燕王诚振怖“振”,通“震”,害怕。
秦王还柱走“还”,通“环”,绕。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愿伯俱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蚤”通“早”)今者有小人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二、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古今意义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
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
3、共其乏困古义:缺少的东西。
今义:疲劳。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人。
今义:对已婚女子的尊称。
5、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
今义:贫穷。
6、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8、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礼品。
今义:货币。
9、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古义:宫廷的侍卫。
今义:中医医生10、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古义: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义:指山东省。
11、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12、将军战河北古义:黄河以北地区。
今义: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点梳理①边陲(例:越国以鄙远。
)②卑微、不尊贵(例:鄙人无以报效。
)③轻视、贬低(例:鄙视他人的努力。
)3.缺①不足、欠缺(例:共其乏困。
)②减少、削减(例: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4.利①好处、利益(例:___。
)②利用、得到好处(例:利用自己的优势。
)5.厌①满足、饱足(例:___,___。
)②厌恶、不喜欢(例:厌倦了平淡的生活。
)二)虚词:1.共①共同、一起(例:共同完成任务。
)②供给、提供(例:共其乏困。
)2.与①和、跟(例:与人为善。
)②给予、赠送(例:与___。
)3.以①表示手段、方式(例:以诚待人。
)②表示条件、前提(例:以和为贵。
)③表示目的、结果(例:以无为有。
)改写:烛之武退秦师》是一篇充满古代汉语特色的文章。
其中,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语言现象都有所涉及。
在通假字方面,例如“已”通“矣”,“共”通“供”,“厌”通“餍”,“阙”通“缺”,“说”通“悦”等。
此外,古今异义也是文言语言中常见的现象。
比如,“贰”在古代汉语中既可以表示从属二主的动词,也可以表示数词“二”的大写;“鄙”可以表示边陲,也可以表示卑微不尊贵的意思。
在词类活用方面,名词可以作状语、动词,还可以表示使动和意动。
动词也可以作名词和使动。
形容词可以作名词和动词。
数词也可以活用为动词。
这些都是文言语言的特色之一。
最后,在一词多义方面,重要实词如“贰”、“鄙”、“缺”、“利”、“厌”等都有多种不同的含义。
虚词如“共”、“与”、“以”等也存在不同的用法。
总之,《烛之武退秦师》是一篇很好的文言文阅读材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的语言现象。
10.非有诏不得上(指皇帝下达的命令,即诏书)。
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向北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
②用匣子函封(名词作状语)。
③向上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
④象簸箕一样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
⑤马上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总结ppt 人教课标版
4、河北 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5、河南 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6、寿 古:敬酒。 今:长寿。7、细说 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地讲▪ 一词多义
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罪、道歉)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 (辞谢、告别)
文言知识
▪ 通假字 1、采—彩:彩色 2、距─拒:把守 3、内─纳:接纳 4、要─邀:邀请 5、倍─背:违反 6、蚤─早:早一点 7、郤─隙:隔阂,嫌怨 8、坐─座:座位
▪ 古今异义
1、山东 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2、婚姻 古:结为儿女亲家。 今: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 成语典故 1、切齿拊心:又作“切齿腐心”。形容愤恨到极点。
2、一去不复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形容事物已 成过去。
3、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
4、图穷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 显露出来。
5、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 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6、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常用以抒写悲壮 苍凉的气氛。
必修一 文言文知识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
关于《左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 作,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传”意为注释, 《左传》是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性文字。 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 《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
短语后置,数量词作定语后置 )
▪ 固定结构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有以:有用来……的办法 2、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3、将奈何 奈何:怎么……,表疑问。(下文“为之
人教版高中语文总复习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
人教版高中语文总复习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重点实词】1、贰①从属二主。
(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离心,背叛(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左传》)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
《荀子•解蔽》)④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2、鄙(边境界封疆藩篱)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本文:“越国以鄙远”)②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
”、“许君焦、暇……”)③赞同(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左右)⑤表处所(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何许人,何处人)4、阙①què皇宫,引申为朝廷宫阙。
②què城楼城阙。
③quē侵损,削减。
(本文:阙秦)④quē通“缺”5、微①没有(如果没有)(“微斯人,吾谁与归?”) (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细小,轻微(同现义)③衰败国势衰微。
④精微微言大义(成语)⑤微服暗访:乔装⑥卑贱,人微言轻(低微)《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⑦隐蔽,不显露,悄悄。
见微知著(成语) 微访(暗中查访)6、敝①坏,破旧。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敝帚自珍②谦词敝人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 使……疲敝【重点虚词】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以乱易整——拿,用,介词③越国以鄙远——表目的,来,连词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结果,用来,连词⑤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把,介词2、而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归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归纳篇一: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版高中语文总复习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重点实词】1、贰①从属二主。
(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①没有(如果没有)(“微斯人,吾谁与归?”)(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细小,轻微(同现义)③衰败国势衰微。
④精微微言大义(成语)⑤微服暗访:乔装②离心,背叛(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左传》)③不专一(例:贰则疑惑。
《荀子?解蔽》)④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2、鄙(边境界封疆藩篱)①边邑,边远的地方(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本文:“越国以鄙远”)②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
”、“许君焦、暇??”)③赞同(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左右)⑤表处所(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何许人,何处人)4、阙①què皇宫,引申为朝廷宫阙。
②què城楼城阙。
③quē侵损,削减。
(本文:阙秦)④quē通“缺”5、微⑥卑贱,人微言轻(低微)《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⑦隐蔽,不显露,悄悄。
见微知著(成语)微访(暗中查访)6、敝①坏,破旧。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敝帚自珍②谦词敝人③疲惫(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使??疲敝【重点虚词】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以乱易整——拿,用,介词③越国以鄙远——表目的,来,连词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结果,用来,连词⑤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把,介词2、而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一词多义“之”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而”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焉”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其”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二.通假字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③秦伯说(同“悦")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三.词类活用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既东封郑(封,疆界。
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四.古今异义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五.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A.以其无礼于晋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佚之狐言于郑伯(2)省略句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3)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小结一、通假字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与归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与归纳《烛之武退秦师》一、通假字:无能为也已:同无能为也已:,“矣”已,了。
共其乏困: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供给。
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满足。
秦伯说:说,通“悦”,高兴。
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实词活用:二、实词活用:1、名词活用:名词活用作状语:夜缒而出:夜,在夜里。
既东封郑:东,在东边。
名词活用作动词:晋军函陵:军,驻扎。
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夜缒而出:夜缒而出:缒,用绳子栓着往下送。
与郑人盟:订立盟约。
与郑人盟:盟,订立盟约。
2、形容词活用: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共其乏困:乏困,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肆其西封:肆,扩张。
3、使动用法:烛之武退秦师:退,动词使动用法,使……撤退。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
阙秦以利晋: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减少。
削减。
4 名词使动用法,利,名词使动用法,得到好处。
使…得到好处。
因人之力而敝之:敝,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破损。
损害。
4、意动用法: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用法,以…作为边境,把…当作边境。
既东封郑:封,名词意动用法,以…作为边境,把…当作边境。
一、古今异义:今:现在。
以为:以(之)为,把……当作。
行李:出使的人。
夫人:那人。
去:离开,距离。
二、固定句式:言于……曰:对……说。
所字结构”所+动词= 名词性短语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是寡人之过也。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2、省略句: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烛之武)辞曰敢以(之)烦执事3、变式句(倒装句):状语后置: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且贰于楚也:且于楚贰也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有益宾语前置:何厌之有:何有厌?六、重点虚词:之1、代词。
2、助词:(1)“的”。
(2)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3)提前宾语(4)补足音节无实义。
3、动词,到,去,往。
人教版高一文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文言知识点总结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下是人教版高一文言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部分:文言文的概述(介绍文言文的定义、特点和作用)文言文是指古代汉语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流行于中国古代的文化阶层。
与现代白话不同,文言文具有独特的语法结构和词汇用法,给人一种古朴而庄重的美感。
文言文的特点之一是句式繁复,辞藻华丽。
句中常使用典故、典型写照等修辞手法,以表达情感或者加强语气。
此外,文言文对词汇的使用也有所限制,常采用双音词、合成词等形式。
文言文在现代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也十分重要。
通过学习文言文,可以提高学生对汉字的认识和运用能力,加深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第二部分:文言文的基本语法(介绍文言文的句子结构、词类和成分)1. 句子结构文言文的句子结构通常采用主谓宾的形式,其中主语常位于句首,谓语动词位于句末。
同时,文言文还存在一些特殊的句式,如倒装句、比拟句等。
2. 词类和成分文言文的词类和成分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常见的词类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等。
此外,文言文中还有很多古代用法和特有的词汇,如宾语补足语、状语、时语、地语等。
第三部分:文言文的阅读技巧(总结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1. 理解背景知识文言文中常涉及到一些历史事件、古代人物或典故,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2. 分析句子结构文言文句子结构繁复,分析句子成分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特别是要注意主谓宾的关系和修饰成分的作用。
3. 掌握常见词汇和句式文言文中常用的词汇和句式是固定的,掌握这些常见的词汇和句式可以加快我们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第四部分:文言文的写作技巧(总结写作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1. 注意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使用修辞手法来加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如比喻、夸张、对偶等。
在写作文言文时,可以适当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增强作文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2024年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
2024年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____年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第一篇:古代文学常识1. 文言文基本功:古文阅读技巧、词语解释、古文翻译。
2. 古代文学概述:古代文学的发展阶段、主要流派及代表作家。
3. 唐宋词:词的定义、特点、鉴赏方法,唐宋词的代表作品及作者。
4. 宋元话本小说:话本小说的定义、特点,代表作品及作者。
5. 传统戏剧:元曲、元杂剧的特点、代表作品及作者。
6. 古代散文:散文的定义、特点,古代散文的代表作品及作者。
第二篇:古代诗歌鉴赏1. 五言绝句:五言绝句的定义、特点,五言绝句的鉴赏方法。
2. 七言绝句:七言绝句的定义、特点,七言绝句的鉴赏方法。
3. 诗歌写景: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运用修辞手法写景的技巧。
4. 唐人的爱情诗:唐代爱情诗的特点、写情一般技巧。
5. 唐咏史诗:唐代咏史诗的特点、写史的一般技巧。
第三篇:现代文学常识1. 白话文阅读:现代白话文阅读技巧、文学鉴赏方法。
2. 新诗:新诗的定义、特点、鉴赏方法,新诗的代表作家及代表作品。
3. 小说:小说的定义、特点,代表作品及作家,小说鉴赏方法。
4. 戏剧:现代戏剧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品及作家。
5. 散文:现代散文的特点、代表作家及作品,散文鉴赏方法。
第四篇:古代诗歌与现代诗歌的构造方式对比1. 古代诗歌的构造方式: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的构造方式。
2. 现代诗歌的构造方式:自由诗与固定诗的构造方式。
3. 句式与篇章结构:古代诗歌与现代诗歌在句式与篇章结构上的对比。
4. 诗歌语言与意象:古代诗歌与现代诗歌在语言与意象上的对比。
第五篇:现代新表达形式分析1. 新闻报道与特写报道:新闻报道的定义及特点,特写报道的定义及特点。
2. 读后感与观后感:读后感的写作要求与技巧,观后感的写作要求与技巧。
3. 书信:书信的种类与格式,书信的写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4. 广告语:广告语的构造特点,广告语的鉴赏方法。
5. 网络语言与宣传文案:网络语言特点与宣传文案的写作技巧。
教材知识梳理:必修一文言文ppt 人教课标版
毁其盆,解其棕缚 动词,解开
解
土崩瓦解
动词,分裂,涣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动词,解答
文挚至,不解履登床 动词,脱下 缉捕使臣已将秋公解进 动词,解送,读jiè
解元 乡试中第一名为“解元”,读 jiè
太后之色少解 动词,消解、消释
乃今得闻教
名词,指教,jiào
曲罢曾教善才服 动词,使,让,jiāo 教
(《石钟山记》
• 有青麻头伏焉……
(《促织》)
结合教材《名师领航》P5-6
• 1.通假字 • 2.古今异义 • 3.一词多义 • 4.词类活用 • 5.文言句式 • 6.名句默写
重点突破
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yuè,高兴
日以尽矣
通
以,通“已”,已经
今日往而不反者 别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三国时期开始,“史 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史记》列“二十四史”之首,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 古典典籍之一,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 《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 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2.字音识记
《烛之武退秦师》 氾fán南 佚yì之狐 缒zhuì共gōng 阙quē 杞qǐ子 逢páng孙 不知zhì
《荆轲刺秦王》 樊於wū 揕zhèn 拊fǔ心 盛chéng 淬cuì之 濡rú缕 忤视wǔ 变徵zhǐ 瞋chēn目 遗wèi 创chuāng 卒cù起 陛bì下
《鸿门宴》 飨xiǎng 美姬jī 鲰生zōu 当dāng 要yāo 卮zhī酒 戮lù力 郤xì樊哙kuaì玉玦jué
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引言- 文言文的定义- 文言文的学习意义二、文言文的基本句式- 判断句- 被动句- 省略句- 倒装句三、文言文的常见虚词- 连词- 助词- 介词- 量词四、文言文的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排比- 对偶五、文言文的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动词作名词- 形容词作动词-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六、文言文的古今异义词- 单音节词与双音节词- 词义的扩大与缩小- 词义的转移七、文言文的句读与翻译- 句读的基本原则- 翻译的方法与技巧八、文言文的文化背景- 历史典故- 古代礼仪- 哲学思想九、文言文经典篇章赏析- 《论语》选读- 《孟子》选读- 《史记》选读- 《诗经》选读十、结语- 文言文学习的方法与建议示例内容:一、引言文言文,即古代汉语的书面语形式,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
学习文言文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还能提升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文言文的基本句式1. 判断句:在文言文中,常用“者……也”来构成判断句,如“孔子,鲁人也”。
2. 被动句:文言文的被动句常通过“为……所”来表达,例如“不为五斗米折腰”。
3. 省略句:在文言文中,为了简洁,常常省略主语或宾语,如“读书破万卷”。
4. 倒装句:文言文中的倒装句通常是为了强调,如“甚矣,汝之不惠”。
三、文言文的常见虚词1. 连词:“夫”、“且”、“与”等,用于连接句子或句子成分。
2. 助词:“之”、“也”、“者”等,用于句尾或句中,起到辅助作用。
3. 介词:“于”、“以”、“自”等,用于表示时间、地点、原因等。
4. 量词:文言文中的量词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如“匹”表示马,“头”表示牛。
四、文言文的修辞手法1. 比喻:通过类比来表达意思,如“君子之交淡如水”。
2. 拟人: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的特性,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3. 排比:使用并列句式,增强语言的节奏和表现力,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必修一文言文知识小结(每课实词、虚词等)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尤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使毕使于前
沛公军(于)霸上。为(吾)击破沛公军。
具告(之)以事。竖子不足与(之)谋!
(汝)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将军战(于)河北
则与(樊哙)斗卮酒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坐上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副词,趁势,趁机)
者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呢,也可不译,助词)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用在时间名词之后表示停顿,助词)
亚父者,范增也(用在名词之后表示提顿,并判断作用,助词)
相关成语
危在旦夕切齿拊心怒发冲冠图穷匕现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秋毫无犯劳苦功高
特殊句式
(一)省略句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此天子气也。
群臣侍殿上者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所以谴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此亡秦之续耳
17.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18.令将军与臣有郤
19.因击沛公于坐20.皆为龙虎,成五采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三)古今异义词
1.行李之往来2.舍郑以为东道主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4.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5.持千金之资币物6.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8.诸郎中执兵
9.乃引其匕首提秦王10.断其左股
与郑人盟函梁君臣之首
皆白衣冠以送之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
籍吏民,封府库沛公军霸上
沛公欲王关中范增数目项王
道芷阳间行
3.形容词作动词
规律:形容词+动词,动词(介)+形容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各单元知识点梳理与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知识点梳理与总结第一单元——诗歌一、单元教材及学习重点说明:这个单元主要指导学生鉴赏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歌。
本单元有中国诗歌、外国诗歌, 大都是广为传诵的名篇佳作。
主题可以共用一个“情”字来概括: 《沁园春长沙》中的革命豪情, 《雨巷》中对丁香姑娘的朦胧爱情, 《再别康桥》中对母校的绵绵别情, 《错误》中闺中思妇对“归人”的怨情……情感“风景”可谓丰富多样。
教学时, 用“情”这根线串起这些看似各不相关的诗歌“珍珠”, 学生必收获情感, 启迪思想。
这个单元的鉴赏重点是情感与意象。
情感与意象, 既是指单元鉴赏重点, 也可以说是诗歌鉴赏的主要方法, 即: 一方面要注意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 另一方面要分析诗中运用的意象。
下面分别说说这两个方面。
如何体会诗中的情感呢?尤其是如何把握比较含蓄甚至隐晦的诗歌如《雨巷》《断章》等表达的思想情感呢?可主要从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思想生平和诗中运用的表现手法三个方面入手。
欣赏技巧是重要的, 但须提醒学生要有意识地增加生活阅历, 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文化修养, 尤其要广泛阅读中外名诗, 培养对诗的感受力和读诗的趣味。
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意象是诗歌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意”即欣赏者的心意、情志, “象”即形象、物象, 意象即审美主体眼中的形象或心中的物象, 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有形与无形的统一。
具体教学中, 要注意区分诗中的描述性意象和比喻性意象(又称为实生活意象和象征性意象)。
描述性意象或实生活意象, 在《再别康桥》用得较多, 如“云彩”“金柳”“波光”“水草”“星辉”“夏虫”等, 而像《雨巷》中的“丁香”“姑娘”、则为比喻性意象或象征性意象, 它们表达的诗人思想情感丰富深刻, 更吸引人, 因而更值得揣摩、品味。
二、复习要点:1.基础知识(字音、字形、词语)。
2.按要求朗诵。
3.诗歌的写作背景和诗人的经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烛之武退秦师》基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3、秦伯说(“说”通“悦”)4、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二、古今异义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1)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2)以为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1)行李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2)乏困古义:缺少的东西。
今义:疲劳。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1)夫(fú)人古义:那人夫(fū)人今义:对已婚女子的尊称。
三、词类活用烛之武退秦师(动词使动用法,使……退)且贰于楚也。
(数词作动词,从属二主)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驻军)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夜缒而出(名词作状语,在晚上)朝济而夕设版焉(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晚上)既东封郑(名词作状语,在东边)既东封郑(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且君尝为晋军赐矣(动词作名词,恩惠)若不阙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减少)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四、一词多义封①既东封郑(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疆界)②又欲肆其西封(疆界)而①今急而求子(才,表转折,连词)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③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用,介词)③越国以鄙远(来,表目的,连词)④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⑤以乱易整(用,介词)之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②邻之厚,君之薄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③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词,这件事)④子犯请击之(代词,指秦军)⑤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焉①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代词,哪里)③子亦有不利焉(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啊”)其①君之其难也(代词,代“越国以鄙远”这件事)②共其乏困(代词,代“行李”)③又欲肆其西封(代词,晋国)④失其所与(代词,晋国)⑤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还是)五、其他重要实词虚词1、实词:烛之武退秦师(军队)辞曰(推辞)夜缒而出(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敢以烦执事(办事的官吏,这是对对方的敬称)越国义鄙远(越过)亡郑以陪邻(增加)且君尝为晋军赐矣(恩惠)许君焦、瑕(答应)朝济(渡河)夕设版(修筑防御工事)何厌之有(满足)又欲肆其西封(延伸,扩张)阙秦(侵损、削减)唯君图之(考虑)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派遣)(戍守)失其所与(结交、亲附)以乱易整(替代)2、虚词: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假如)犹不如人(尚且)今老矣(语气词)然郑亡(然而)敢以烦执事(敬词,表示冒昧)郑既知亡矣(已经)且君尝为晋军赐矣(况且)夫晋(句首发语词)唯君图之(希望)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表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因人之力而敝之(介词,依靠)六、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是寡人之过也(语气词“也”表判断)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否定判断)2、状语后置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以其于晋无礼,且于楚贰也(介宾结构“于晋”“于楚”作“无礼”和“贰”的状语,后置)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佚之狐于郑伯言(介宾结构“于郑伯”作“言”的状语,后置)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若亡郑而于君有益(介宾结构“于君”作“有”的状语,后置)3、宾语前置何厌之有→有何厌(之,宾语前置的标志)《荆轲刺秦王》基础知识归纳一、实词1、进兵北略地略:掠夺,夺取2、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谒:请3、诚能得樊将军首诚:的确,确实4、愿足下更虑之更:改变5、顾计不知所出耳顾:不过,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6、而右手揕其胸揕:刺7、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见:见+动词,表被动8、人不敢与忤视忤:逆,意思是迎着目光看9、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请:敬辞,请允许我10、终已不顾顾:回头11、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赠送12、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比:并,列13、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发:打开14、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引:举起15、轲自知事不就就:成功16、乃欲以生劫之劫:强迫,威逼二、虚词1、乃①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乃:连词,于是,就②臣乃得有以报太子乃:连词,才③乃遂私见樊於期曰乃:连词,于是,就④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乃:连词,于是,就⑤而乃以手共搏之乃:副词,竟然2、之①丹不忍以己之私之:助词,的②愿足下更虑之之:代词,代这个主意③乃欲以生劫之之:代词,代秦王④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之:助词,的3、而①今行而无信而:表转折关系②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而:表修饰关系③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而:表并列关系④又前而为歌曰而:表承接关系⑤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而:表承接关系⑥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而:表并列关系⑦秦王惊,自引而起而:表修饰关系4、以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以:连词,因为②臣乃得有以报太子以:连词,用来③皆白衣冠以送之以:连词,来④以其所奉药囊提轲以:介词,用⑤箕踞以骂曰以:相当于“而”,表修饰关系⑥使工以药淬之以:介词,用三、词类活用1、进兵北略地北:名词作状语,向北2、樊於期乃前曰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3、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动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迟,认为……慢4、函封,燕王拜送于庭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5、皆白衣冠以送之衣冠:名词作动词,穿衣,戴帽6、发尽上指冠上:名词作状语,向上7、使使以闻大王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8、群臣怪之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很奇怪9、箕踞以骂曰箕:名词作状语,像箕一样四、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喜欢,高兴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回来3、燕王诚振畏慕大王之威振:通“震”,惧怕,害怕4、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环绕,绕5、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卒:通“猝”仓促,突然五、古今异义1、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古义,走投无路;今义,贫穷3、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袒护某一方4、持千金之资币物币:古义,礼品;今义,货币5、诸郎中执兵郎中: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中医医生6、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提:古义,投击;今义,拿着六、特殊句式1、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动句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句3、使毕使于前介宾后置句4、嘉为先言于秦王曰介宾后置句5、见燕使者咸阳宫省略句6、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置句《鸿门宴》基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距①关,毋②内③诸侯。
①距,通“拒”,把守。
②毋,通“无”,不要。
③内,通“纳”,接纳,进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8.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怨。
9.秋豪不敢有所近。
豪,通“毫”。
10.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采,通“彩”,颜色。
1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具,通“俱”,全部。
12.坐,通“座”,座位。
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②因击沛公于坐13.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通“骖”,古时乘车。
二、虚词实词(一)实词:1.飨土卒(飨;犒劳)2.夜驰之(之:到,往)3.无所取(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4.从沛公(从:跟从)5.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6.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量:当:抵挡)7.与臣游(游:交往)8.吏民(籍:登记)9.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夏词,进入)10.具言(具:详细,完备)11.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12.杀人如不能举(举;尽)13.窃为大王不败也(窃;私下里)14.坐须臾(须臾:片刻)15.相去(去,距离)置车骑(置;放弃)16.督过之(督过:责备)17.留谢(谢:辞谢)(二)虚词1.固不如也(固:当然)2.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3.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4.人有大功而击之(而:却)5.因言曰(因:趁机)6.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词,不译)7.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样)8.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9.以示之者三(三:多次)10.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11.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三、词类活用1. 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 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5.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
①亡去不义。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6.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动用法,使……活命。
7.吾得兄事之。
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
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
9.范增数目项王。
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10.若入前为寿。
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11.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止,使动用法,使……停止。
13.头发上指。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14.刑人如恐不胜。
刑,名词作动词,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
15.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①下,名词作动词,下来。
②道,名词作动词,取道。
③间,动词作状语,小道,表示动作的处所。
16.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间,动词作状语,从小路。
17.拔剑撞而破之。
破,使动用法,使……破裂。
18.籍吏民,封府库。
籍,名词作动词,登记。
19.沛公今事有急。
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
20.此亡秦之续耳。
续,动词作名词,后续者。
21.此其志不在小小,形容词用如名词,小的方面22.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向南四、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此天子气也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3.此亡秦之续耳(二)省略句:1.沛公军(于)霸上。
2.沛公欲王(于)关中。
3.为(吾)击破沛公军。
4.具告(之)以事。
5.亡去不义,不可不语(之)。
6.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7.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
8.还军(于)霸上。
9.项王受璧,置(之)于坐上。
10.竖子不足与(之)谋。
11.欲呼张良与(之)俱去12.如彘肩上(三)被动句:1.若屑皆且为所虏2.晋属今为之虏矣(四)宾语前置句:1.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2.不然,籍何以至此3.客何为者4.大王来何操5.沛公安在6.今日之事何如?7.何辞为?(五)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1.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2.沛公欲王于关中。
3.具告之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