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1

黄森飞文勇周漫

由于中学生对心理咨询认识和接受度还比较低,出现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后,往往不知道如何解决,经常显得很无助,有些还会形成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提供的一份资料表明:中国大陆18岁以下未成年人有3.67亿,据保守估计,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32.0%,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青少年的心理如果不健康,存有障碍,不仅影响其正常成长,而且还会导致犯罪,酿成悲剧。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当今家庭、学校和社会一个急待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陈家麟著《学校心理卫生学》列出中学生心理健康6大条标准:乐于同人交往,人际关系十分融洽。怎样才算融洽呢?即“别人了解他,他也喜欢别人,在集体中有自己的朋友” [1]。

身体和心理都要健康,既要有强健的体质又要思想美、心灵美、喜怒哀乐保持常态,若思想行为丑陋,喜怒哀乐异常,不能适应社会生活,可以说心理是不健康的,这样的健康是不完整的。[2]

二、国内外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动态

(一)国外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1. 美国

美国的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早在1896年,威特默(L.witmer)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立了第一个临床心理诊治所,主要以儿童为对象,研究和治疗学生在心理、行为和智力等方面的缺陷。1907年,戴维斯(JesseB.DaviS)在公立学校中首创了系统化的心理辅导计划,开展每周一次的心理辅导课。在50-60年代,在学校、社区就设立了心理咨询、心理辅导或心理治疗门诊。在80年代以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放在个别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身上。到了80年代以后,从事

1注: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编号:HXDY-0960),贵阳市2014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作者简介】黄森飞(1969-),男,上海人,中学高级教师,从事中学地理教学教育学的研究文勇(1974-),男,贵州大方人,中学高级教师,从事中学化学教学教育学的研究

周漫(1976-,女,贵州贵阳人,中学二级教师,从事中学生物教学教育学的研究

心理辅导的心理学工作者才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全体学生身上,特别是注意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心理学的发展往往与经济发达程度密切相关,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心理学、包括学校心理学(国外专门围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产生于上世纪初,发展于30年代后,在近年来发展很快,其主要研究5岁-18岁这一年龄段的问题儿童、青少年和有学习不良、学习困难、学习障碍或行为障碍等的儿童、青少年。)研究早而且也比较成熟。

美国,学校心理健康已形成了较完整和成熟的体系,并且每5000名至7000名学生中必须有一名学校心理学家,这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是一致的。1945年,学校心理学成为美国心理学会(APA-16)。1969年,美国学校心理学家协会(NASP)正式成立。两个学会组织都是全国性学术管理机构,其职能主要为全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服务。1992年美国中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也成立了自己的组织——中学心理教师协会(TOPSS),并于1996年创办美国第一份专门研究中学生心理的杂志《惠特曼心理学杂志》。此外,还出现了不少相关学术组织,如美国人事与辅导协会(APGA),该协会在1953年吸收美国学校咨询协会的基础上,于1993年更名为美国咨询与发展协会(AACD),1992年该协会发表了《孩子是我们的未来,2000年的学校咨询》发展规划,成为美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1963年,全美第一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期刊《学核心理学杂志》创刊,1964年,《学校中的心理学》创办,随后一系列刊物陆续诞生,如《学校心理学文摘》(1972年,现名为《学校心理学评论》)、《国际学校心理学》(1979年)、《专业学校心理学》(1986年,现名为<学校心理学季刊》),另外还出现了其他相关专业杂志,如《特殊儿童》、《学习困难杂志》、《心理教育评价杂志》等[3]。

2.欧洲

欧洲各国的心理健康教育虽强调预定方向,但更重视在实践活动和体验中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日本

开始比较早,比较注重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始源可追溯到1898年由高岛平三郎、松本孝次郎等人创刊的《儿童研究》之时。上世纪60年代开始重视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90年代在学校设置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2000年日本政府开始在中小学设置心理健康课程。日本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围绕提高学生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心理素质展开,重点是发现问题后的指导与矫正。目前在日本社会、学校和家庭都很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香港和台湾

这两地心理健康教育及课程设计模式基本上是仿美国式。早在1966年,香港就开始建立了心理辅导站。台湾地区开展学校心理辅导等活动也已有三、四十年的历史。从1951年至1962年,台湾省教育厅利用援美计划,选派大专以上的教师与教育行政人员赴美进修,回台后协助推动各级学校辅导工作,逐步将辅导观念引入台湾教育界。经过儿十年的历程,台湾学校心理辅导己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

2.大陆地区

(1)心理健康教育历程

大陆地区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从80年代初,起步于高校学生心理咨询尝试(1984年部分高校开始建立心理咨询中心)。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入发展逐步向中小学校转移和渗透。

1999年,教育部成立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同年8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要求“从2000年秋季开学起,大中城市有条件的中小学要逐步开展心理教育,小城镇及农村的中小学也要从实际出发,逐步创造条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001年7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创刊,标志着内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工作有了自己独立的学术刊物。

2002年8月,教育部颁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分层、逐步、有序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系统的部署,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特点:

第一、政府部门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和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