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2024年推动城乡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范本(三篇)

2024年推动城乡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范本(三篇)

2024年推动城乡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范本____年推动城乡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范本一、背景介绍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阶段农村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是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____年,我们将进一步推动城乡一体化工作,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推进农村和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本方案旨在提出____年城乡一体化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____年,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农村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更加协调,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态势进一步巩固。

三、重点任务1.加强农村经济发展(1)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农业现代化建设力度,培育壮大支柱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2)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水平,增强农业生产能力。

(3)加大对农村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广适合农村发展的科技成果,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2.改善农村基础设施(1)加快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

(2)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提升农民居住环境。

(3)加大农村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3.促进农民就业创业(1)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强农村就业服务,提供就业岗位信息和技能培训。

(2)鼓励农民创业就业,提供创业扶持政策和创业培训,增加农民创业成功率。

(3)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农民社会保障政策,提高农民社会保障水平。

4.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1)加强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建设,提高农村社会事业服务水平。

(2)鼓励农村居民群众参与社会组织和社会事业建设,促进农村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发展。

5.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1)加快城市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

(2)加强城市环境治理,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

(3)加大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城乡一体化方案

城乡一体化方案
2.明确责任分工,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细化工作方案,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3.加强政策支持,制定一系列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措施,为项目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4.强化监督检查,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评估,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
5.积极宣传引导,加强舆论引导,营造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氛围。
1.产业发展策略
-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向现代化转型。
-促进农村第二、三产业发展,引导城市产业向农村延伸,形成产业链条。
-发展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推动农络,提高农村道路建设标准,实现城乡交通无缝对接。
-推进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提升水利支撑能力。
-加强对农村特殊群体的社会救助,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推动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率和收入水平。
四、实施步骤
1.启动阶段:进行前期调研,明确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和需求,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
2.试点阶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试点,总结经验,优化方案。
3.推广阶段: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广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城乡一体化方案
第1篇
城乡一体化方案
一、项目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差距日益凸显,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现就某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制定本方案。本方案旨在充分发挥城市与农村的互补优势,推进城乡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融合发展,为构建新型城乡关系提供有力支撑。
二、目标定位
1.构建城乡产业发展协调机制,促进农业现代化与农村产业多元化。
2.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高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水平。
3.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城乡居民享有平等的社会服务。

城乡一体化实施意见

城乡一体化实施意见

城乡一体化实施意见为更好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各地政府城乡一体化实施意见。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城乡一体化的实施意见,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城乡一体化实施意见范文一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市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会议精神,加快推进全区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不断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重要意义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体现,是推动我区又好又快发展的内涵要求,是新阶段七里河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破解“三农”问题和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难题的根本出路。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早日实现建设现代中心区的奋斗目标和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必须坚持繁荣农村与发展城市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坚持凝聚内力与借助外力相结合,促进城市资源向农村倾斜、城市产业向农村延伸、城市服务向农村辐射,形成城乡分工合作、三产融合、梯度跟进、均衡发展的新格局。

二、总体目标紧紧围绕省委“中心带动”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市委“1355”总体发展思路。

按照“一中心、两加快、三推进、六突破”的基本思路,实现“城区面积翻一番,农村人口减一半”总体设想。

在工作中突出以规划为龙头,以基础设施为保障,以产业发展为动力,以科技项目为支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推动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着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变农村面貌,健全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城乡社会互通融合,城乡居民共享现代文明。

“一中心”,就是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城市功能,突出旧城改造,按照现代化大都市的标准,加速推进现代中心区建设。

“两加快”,就是加快彭家坪新区和“三滩”新城区建设,使“两区”成为七里河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龙头,率先实现城市化。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苏州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的若干政策意见-苏政发[2011]88号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苏州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的若干政策意见-苏政发[2011]88号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苏州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的若干政策意见正文:----------------------------------------------------------------------------------------------------------------------------------------------------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苏州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的若干政策意见(苏政发〔2011〕88号)苏州市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苏州市是全省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地区。

为支持苏州先行先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更好地发挥改革试点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着力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深入实施,特提出以下政策意见:一、支持苏州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一)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

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通知》(苏政办发〔2010〕1号)精神,支持苏州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探索园区管理机制,创新园区经营方式,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二)推进农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改革和发展。

农民以土地股份合作社形式直接从事农产品生产和销售,视同农民自产自销性质,其所得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对富民、社区股份合作社自用房产、土地的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可按规定申请困难性减免。

(三)支持农业、农村项目建设。

对苏州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农民教育培训、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按照项目管理要求积极予以支持。

(四)省集中苏州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农业土地开发资金用于土地复垦部分,3年内(2011-2013年)予以优先安排苏州市符合条件的申报项目,主要用于支持土地整治等。

二、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五)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吴江至嘉兴、太仓港疏港、张家港疏港等高速公路和苏州港建设,支持苏南运河、杨林塘航道整治等工程。

包头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的通知

包头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的通知

包头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包头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9.27•【字号】包府发[2011]87号•【施行日期】2011.09.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包头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的通知(包府发〔2011〕87号)各旗、县、区人民政府,稀土高新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单位,中直、区直企事业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九月二十七日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为促进全市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1〕21号)和《中共包头市委员会、包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包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包党发〔2010〕2号)精神,结合国家和部分省市城乡统筹试点城市的经验和做法,现就我市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实施户籍制度改革,完善转移进城农牧民的政策待遇(一)鼓励农牧民进城进镇落户。

所有进城进镇落户的农牧民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就业、养老、医疗、社会救助、教育、卫生、住房等各项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待遇。

本市农牧民进城进镇落户后,其原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国家惠农政策性补贴不变,集体收益分配等政策不变,并在10年过渡期内继续享受原有农牧民身份的计划生育优惠、奖励等政策以及孕产妇补贴政策。

(二)严格控制市内外居民迁入我市农村牧区落户。

二、建立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加大城乡规划统筹力度(三)建立城乡一体的规划管理体制。

建立城乡规划委员会制度和集中统一的市域规划管理体制,形成全市统筹规划布局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公用事业和社会发展项目的城乡建设新格局,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设施的共享度。

2024年新型城乡关系构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走向新阶段

2024年新型城乡关系构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走向新阶段

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
加强城乡基础设 施建设,提高公 共服务水平
推进城乡教育一 体化,提高农村 教育质量
推进城乡医疗一 体化,提高农村 医疗水平
推进城乡社会保 障一体化,提高 农村社会保障水 平
04
保障措施和政策支持
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
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任 务分工和责任主体
加强部门间沟通协作,形成 合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制定和完善相关 政策法规,确保 城乡一体化发展 的顺利进行
建立和完善标准 体系,促进城乡 一体化发展的规 范化和标准化
加强政策法规的 宣传和培训,提 高公众对政策法 规的认知和理解
加强政策法规的 监督和执行,确 保政策法规的有 效实施和执行
强化监督考核和评估反馈
建立监督考核机制,确保政策执 行到位
预期的成果和效益
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 展
提高农民收入:通过产业发展、就业创业等方式提高农民 收入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 民生活水平
促进城乡文化交流:加强城乡文化交流,促进城乡文化融 合
推动乡村振兴:通过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方式推动乡村 振兴
03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径和措 施
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城乡空间,优化资源配置
功能定位:明确城乡功能定位,发挥各自优势
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联通水 平
产业布局:调整产业布局,促进城乡产业融合
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城乡生态环境
公共服务: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 量
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领导小 组,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的通知

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的通知

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共浙江省委员会•【公布日期】2005.01.10•【字号】浙委发[2004]93号•【施行日期】2005.01.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的通知(浙委发[2004]93号)各市、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省直属各单位:《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学习贯彻,并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措施和实施意见,确保该项工作的全面落实。

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2005年1月10日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建设“平安浙江”,进一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特制定本《纲要》。

一、总体要求(一)充分认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意义。

目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解决好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农民增收压力加大的问题,扭转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是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城乡经济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统一筹划,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整合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举措,着力解决好“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支持促进作用,实现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也是新时期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在城乡统筹中推进社会保障一体化

在城乡统筹中推进社会保障一体化

织 、 门配 合 、全社 会参 与 的帮 扶救 部 助 体系 , 困难 群众 的生 活得 到有效 使
保障。 2 优化 管理 体 制 ,推进 社会 保 障 .
管 理 城 乡 一 体 化 , 现 “ 整 合 实 大

三 、 坚 持 推 进 城 乡 区 域 统 筹融合 发展 。多元助 推基 本 保 障社 会 化
城 市化道 路 、 筹城 乡融合发 展多元 统
助 推基本 保障 的社会化 。

化管 理和 困难 人 员帮扶 救 助等 工作 , 居 民办理人 力资源社 会保 障事 务可 以 做到 “ 出村~ 不 出社 区 不 。
4 坚 持 “ 重 当 前 、面 向 发 展 . 注 理 念
杭 州 在 全 国率 先 开 展 了 社 会 保
践 探 索 又 会 推 动着 制 度 设 计 更 趋科 学 合理 。在不 断 的实 践探 索 中 , 杭州
市逐 步形 成了 以下理念 。
1 坚 持 “ 盖 城 乡 、全 民 共 享 . 覆
理 , 统 筹地 区信 息数 据定 期 汇 总、 各 交换, 为全 面、 确掌 握全 体居 民的 准 参 保实 际情况 , 实现社会 保 障从 政策 全 覆盖 向人员全 覆盖 , 以及 实施 精确
区县 ( ) 街道 ( 市 、 乡镇 ) 社 区 ( “ 、 村) 二 级政 府 、三级 管 理 、四级 服 务 城 乡

经 济 能 力和 身 份 变 化选 择 参 加 不 同
层次 的社会 保 障制 度 , 同制度之 间 不 可 以实现 相互转换 和衔接 , 实现政 策 制度 的城 乡一体化 。
2 坚 持 “ 化 资 源 、精 确 管 理 . 优
理 念
体 的管 理服 务组 织体 系 。目前 , 基

乡镇城乡一体化实施方案

乡镇城乡一体化实施方案

乡镇城乡一体化实施方案XX镇城乡一体化试点方案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探索XX跨越发展新路的有益尝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推动龙潭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为加快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根据自治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在XX镇实施城乡一体化试点镇的相关要求及《中共龙都市委、龙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为促进县城区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特制定本试点方案。

一、基本情况XX镇位于县城区,是龙潭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辖16个村委会,2个社区居委会,220个村民小组。

总人口80678人,其中农业人口60561人;非农业人口XX7人;主要居住着汉、彝、苗、傈僳、回、哈尼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7300人。

国土面积309.9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2721.19亩。

适宜种植水稻、玉米、大豆、油菜、烤烟、蚕桑等;经济林果主要有板栗、核桃、大树杨梅、梨、桃等;畜牧业主要以撒坝猪、黑山羊、乌骨鸡养殖为主;野生菌品种达30多种;境内钛、磷、铁、木纹石等资源丰富。

近年来,XX镇在经济社会发展上不断优化软硬环境。

医院、商场、学校、宾馆及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俱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长抓不懈,为招商引资、企业发展赢得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龙潭工业园区座落于XX镇崇德、地多、角家营、硝井境内,现已有云铜集团海绵钛、鑫潮矿业石材、瑞安水泥、玖久集团蚕桑加工等多家企业入驻。

县城区始终把“发展经济、建设城市、维护稳定、服务全县”作为发展思路,以服从和服务于全县的重点工程为主要任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扎扎实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XX镇加大了城镇建设力度,一个设施配套、功能齐全、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中心城镇在迅速崛起。

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统筹城乡发展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按照省要求,切实做好统筹城乡试点工作,探索新路子,总结新经验,推动我市城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和跨越发展,结合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具有特色新型城市的总体目标,突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主题,以推进企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企业和大户集中为主要任务,着力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统筹城乡产业互动、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深入推进城乡配套改革,努力实现“五个突破”,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主要任务。

着力推进“三个集中”,努力实现“五个突破”。

“三个集中”: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走具有区域特色的城镇化发展路子,推进农村人口逐步向城镇和农村中心社区集中;探索土地规模化经营途径,推进土地向企业和大户集中。

“五个突破”:在城乡规划建设上实现突破,形成城乡规划建设一体化格局;在城乡产业协调发展上实现突破,形成三次产业之间紧密联系、相互促进格局;在推进城乡管理体制改革上实现突破,形成城乡户籍管理、就业服务、医疗卫生一体化格局;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上实现突破,形成城乡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体系一体化格局;在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上取得突破,形成有利于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和土地规模经营的格局。

3、奋斗目标。

到X年,试点工作实现重点突破,局部工作取得示范推广经验。

全市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基本建立,城乡人口有序流动局面基本形成;工业化、城市化对农业产业化的促进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基本遏制,并逐步缩小;城乡居民的医疗、养老保险等保障水平趋于同等。

全市GDP达到X亿元,人均GDP 达到X元;城镇化率达到X%以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X元和X元。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就业和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就业和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就业和社会保障实施意见的通知【法规类别】招工与就业【发文字号】苏府[2009]79号【发布部门】苏州市政府【发布日期】2009.04.28【实施日期】2009.04.28【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就业和社会保障实施意见的通知(苏府〔2009〕79号)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苏州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就业和社会保障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第17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苏州市人民政府二○○九年四月二十八日苏州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就业和社会保障实施意见为认真贯彻实施《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方案》,加快推进城乡统一的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和劳动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省委、省政府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解放思想,建立新机制,开拓新路径,实施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障普惠政策,在我市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实现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在更高平台、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的更大跨越,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社会保障水平,更好地促进我市城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工作目标以城乡一体化的就业创业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劳动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配套改革,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发展,力争把苏州打造成“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先行地区、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的示范地区、劳动关系协调发展的和谐地区”。

(一)以实现社会充分就业为目标,加快城乡就业创业制度一体化建设。

实现城乡劳动者就业政策统一、就业服务共享、就业机会公平和就业条件平等。

每年免费培训城乡劳动者25万人,本地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和被征地农民就业率达到90%以上,创建充分就业行政村(社区)达到90%以上。

2024年推动城乡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3篇)

2024年推动城乡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3篇)

2024年推动城乡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____年推动城乡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一、引言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根本出路。

____年,我国将继续推动城乡一体化工作,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本文将围绕推动城乡一体化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提出具体实施方案,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目标____年推动城乡一体化的主要目标是建设城乡发展一体化、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社会保障共享、生态环境良好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具体目标包括:1. 建立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协调机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 推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3.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4. 构建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居民权益平等保护;5. 推进乡村生态环境改善,打造宜居宜业的乡村环境。

三、任务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需要完成以下任务:1. 健全城乡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建立健全城乡规划和政策制度体系,加强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统一协调;2. 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和农村旅游等新兴产业;3.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4. 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住房等社会保障制度;5. 加强乡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推进农田水利、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等工作。

四、工作措施为了完成上述任务,我们将采取以下工作措施:1. 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城乡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建立健全城乡规划和政策制度体系,确保城乡规划和政策的一致性和协调性;2. 加大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和农村旅游等新业态发展,培育壮大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3.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优先保障农村交通、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4. 创新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住房等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城乡居民权益的平等保护,逐步缩小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差距;5. 加强乡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大投入,推进农田水利、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等工作,提高乡村生态环境质量。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试点示范项目建设的通知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试点示范项目建设的通知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试点示范项目建设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12.03.16•【字号】苏人社发[2012]112号•【施行日期】2012.03.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试点示范项目建设的通知(苏人社发[2012]112号)各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公务员局,厅各处室、直属单位:加快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以下简称“两大体系”)是民生幸福工程的重要内容,是全省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重要任务。

为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示范作用,确保“两大体系”建设每年都有新进展、五年实现大突破,决定在全省开展完善“两大体系”试点、示范项目建设,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开展试点、示范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是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推进工作开展的有效载体和途径。

开展“两大体系”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并以此为抓手提升“两大体系”整体工作水平,是进一步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迫切需要,也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明确要求。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两大体系”试点、示范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把这项工作摆上突出位置抓紧抓好。

要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强整体规划部署,确保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扎实推进,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从中得到实惠。

二、开展试点、示范项目建设的总体安排“两大体系”的试点项目,主要是针对就业和社会保障领域急需重点突破的事项和存在的深层次矛盾,通过先行先试,鼓励开拓创新,为重点难点工作的突破推进提供可供借鉴、可供推广的实践经验;示范项目主要是针对已具备良好基础的工作事项,按照更高标准和更新要求,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向上攀登,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示范。

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城乡共同繁荣的若干意见

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城乡共同繁荣的若干意见

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城乡共同繁荣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人民政府,中共陕西省委员会•【公布日期】2013.04.27•【字号】•【施行日期】2013.04.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其他规定正文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城乡共同繁荣的若干意见当前和今后较长一个时期我省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坚持“四化同步”战略,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按照“城乡政策一致、规划建设一体、公共服务均等、收入水平相当”的要求,以“三强一富一美”为目标,不断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进一步提高县域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大幅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步伐,促进城乡共同繁荣一、大力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1.以科学规划为重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打破城乡分割,树立统筹城乡的规划理念,把城镇和农村同步规划,科学编制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专业规划,形成全面覆盖、相互衔接的城乡规划新体系。

用城乡规划一体化带动城乡资源配置和产业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城乡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城乡公共服务、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

2.以示范镇建设为重点,加快城镇化步伐。

加快推进43个重点县城建设,支持一批符合条件的县城尽快发展为中小城市,适当增加省内计划单列市。

加快31个重点示范镇建设,全面启动30个文化旅游古镇和第二批重点示范镇建设,支持市县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小城镇。

3.以农民工为重点,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加快推进人口城镇化特别是农民工进城落户,促进进城农民稳定就业。

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落实清偿欠薪的工程总承包企业负责制、行政司法联动打击恶意欠薪制度、保障工资支付属地政府负责制度。

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年内各设区市把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讨论稿)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新形势下解决我县“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进位争先,奋力崛起”的重要途径,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产业互动、促进城乡融合,推进临泉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为目标,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为核心,以构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着力点,加快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步伐,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基本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二)总体要求坚持统筹发展,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

统筹城乡规划与发展,加快推进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就业向二三产业集中、居住向城镇和中心村集中,促进农业资本向新兴产业资本转换、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换、农民向社区居民身份转换,不断完善城乡空间布局体系。

统筹城乡空间布局,强化中心城区地位,加快城镇化进程,科学进行乡村规划。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加快形成三次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以农村“六通”(路通、水通、电通、宽带通、有线电视通、电话通)为重点,以交通一体化为突破口,加快县域一体的基础设施建设。

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以实现县域居民“六有”(少有所学、壮有所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济、社会有序)为主题,全面提高财政保障农村公共事业水平,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关于推进上海市就业和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研究

关于推进上海市就业和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研究
时还根 据 区县农村 就业情况 , 将瓜果 栽培工 、大棚蔬 菜等多 项单项能力设 置进补贴 培训 目录 , 使得 上海市 涉农类培训需求得到满足 以及进一步的引导鼓励 。
( 三) 覆盖城 乡的社会保障体 系初步建立
按照 《 社会保 险法 》 的要求 , 上海市初步形成 了以
城镇 职工养 老保 险、 城镇 居 民养老保 险 、 新型农 村养
是 确保 农 村 富 余 劳动 力 享 受 与城 镇 劳 动 力
相 同的就业服务和就业扶持政策, 健全城 乡一
体 化 的 就 业促 进 机 制 。二 是 加 大 对 农 村 劳 动 者的职业培训力度 , 促 进 职 业培 训 均衡 发 展 。
三是 实施保障接轨工程 , 加快 完善城 乡统筹的 社 会 保 障体 系。四 是 加 强 就 业 和 社 会 保 障公 共服务机构建设 , 为城 乡劳动者提供就近、 便

为贯彻落实 上海市政府 的工作要 求 , 进一步保 障 和改善 民生 , 我们启动 了拟定相关 实施 意见 的研究 , 聚
焦就业 、 职业培训 、 社 会保 障和相关公共服务领域 , 在 深入 分析现状 的基础上 , 提 出了进一步推 进城乡一体 化发展 的政策 意见 , 形成 了《 关 于本 市加快城乡一体 化发展进一步做好就业和社会保 障工作 的实施意见 》 。
驱动 、 转 型 发展 战略 的 组成 部 分 , 也是 上 海 市 着 力改善 民生 的迫切 需求 。 本 文通过 对 上 海 市 就 业 和 社 会 保 障城 乡一 体 化 的现 状 和 进 一 步
推进就业和社会保 障城 乡一体化 的形势分析 ,
阐述 了推 进 上 海 市就 业 和 社 会 保 障城 乡一 体 化 的 主要 思路 , 提 出 了下一 步 工 作措 施 设 想 :

现代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实施方案

现代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实施方案

现代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

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我国提出了建设现代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目标,旨在通过创新发展模式、促进资源整合和优化城乡发展格局,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同发展。

本文旨在制定现代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实施方案,具体规划和推进相关工作。

二、整体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1. 推进城乡土地利用整合。

制定土地整合政策,鼓励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城市边缘农村地区与城市连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 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改善农村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条件,同时提升城市建设水平,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

三、产业发展和就业创业1. 扶持特色产业发展。

根据区域特点和资源优势,培育和发展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农村特色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2. 推动农村创业就业。

加大政府对农村创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农民创新创业,提供创业指导和培训,促进农村就业增长。

四、社会服务和公共事业1. 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提升农村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2. 发展数字农业。

推动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民收入。

五、生态环境保护1. 实施农村环境整治。

加强农村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打造宜居农村环境。

2. 推动生态农业发展。

加强农田生态修复和农业生态保护,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六、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1. 制定相关政策。

制定城乡一体化发展政策,提供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到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中。

2. 筹集资金保障。

建立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专项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参与投资,保障示范区建设资金需求。

七、推进机制和工作安排1. 建立协调机制。

建立现代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由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组长,统筹推进示范区建设。

盘锦大洼县城乡一体化实施方案

盘锦大洼县城乡一体化实施方案

大洼县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信息来源:大洼县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进程,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三化一业”和“一、二、三、四”的工作思路,着力推进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和社会管理一体化,加快人口、产业、生产要素聚集,逐步达到居住环境、公共服务、就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城镇化,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1、统一规划原则。

必须立足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坚持规划先行。

以建好水城、做大县城、做实中心镇和做优产业为重点,形成特色城市、特色村镇和特色产业集群相得益彰、竞相发展的新格局。

2、市场运作原则。

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强化政府组织协调职能。

充分利用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政策,使市场牵引力与政府支持力有机结合,开发资源、集聚资金,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

3、多向互动原则。

必须注重发挥各镇、村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要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保障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推动农村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村劳动力向非农转移、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

4、以人为本原则。

必须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

城乡一体化工作涉及到的利益主体较多,要坚持依法行政,保证各项政策措施与上级政策相符,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符,保证程序合法化,做到既重效果,更重过程,避免造成新的不稳定因素。

要通过实现城乡一体化,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5、机制创新原则。

必须创新思维方式、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敢于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中共铜陵市委、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陵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方案的通知

中共铜陵市委、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陵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方案的通知

中共铜陵市委、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陵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铜陵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9.02•【字号】铜发[2008]15号•【施行日期】2008.09.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中共铜陵市委、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陵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方案的通知(铜发〔2008〕15号)各党委(党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部门:现将《铜陵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中共铜陵市委铜陵市人民政府2008年9月2日铜陵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方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铜陵实现率先崛起、跨越发展,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结合铜陵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考察的讲话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要求,大力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改革,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新途径,进一步加快铜陵城市化进程,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新的强大动力。

(二)总体要求。

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坚持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推进、城乡产业一体化布局、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全面推进城乡规划管理、户籍管理、土地管理、行政管理、公共财政和社会管理综合配套改革,促进农村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体制和机制,进而加快城市化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努力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探索新经验。

(三)主要目标。

到2012年,城市建成区形成“一主两副”的格局,农村形成以中心镇、中心村为主体的格局;城市建成区面积达80平方公里以上,城市化率达72%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8万元,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2%和13%以上;城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提前八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率先建成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政策与措施

 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政策与措施

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政策与措施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政策与措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加剧,城乡发展差距日益凸显,城乡一体化成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途径。

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促进城乡资源、产业、人才等要素的有机流动和协调发展。

本文就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政策与措施进行探讨。

一、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为了缩小城乡差距,政府应大力推动城乡基础设施的均衡化发展。

首先,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的交通、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其次,要加强农村与城市的连接,建设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便捷农村居民出行。

同时,要完善城市的公共设施,确保城市居民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

二、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是农村经济的核心,也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环节。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基础。

首先,要推动农村发展多种经营方式,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

引导农民组织起来,发展规模化种植、养殖等产业,并积极培育农村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组织,提高农业经营效益。

其次,要推动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鼓励农民发展非农业产业,培育乡村特色产业和农村新兴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三、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社会保障制度差异导致城乡居民的保障待遇不平等,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整合和统一。

首先,要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融合,确保所有居民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养老保障。

其次,要加强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同时,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的关爱与帮助,促进城乡社会公平和谐。

四、加强城乡人才和教育培训人才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了促进城乡人才的流动和共享,政府应加强对农村青年、农民工等劳动力的培训和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推进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实施方案(讨论稿)根据县委《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讨论稿),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一)总体目标贯彻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原则,从体制、政策和工作体系入手,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就业政策体系、公共服务体系、职业培训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劳动保障维权体系、养老保障体系、社会救助体系,确保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二)任务步骤第一阶段(2010年)。

出台推进城乡一体化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各项配套措施。

在杨桥镇、鲖城镇、宋集镇、单桥镇开展试点,探索建立符合我县实际的城乡一体化就业和社会保障机制和体系。

2010年,四个镇实现年新增就业岗位1500个以上,50%以上的社区建成“充分就业社区”,70%以上村实现“零转移农户”,80%以上村实现“充分转移村”,基本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初步实现城乡医疗保障体系和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全覆盖;做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启动准备工作;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达到100%以上;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

第二阶段(2011年-2015年)。

2011年,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继续完善和深化城乡一体化就业和社会保障各项政策和制度,公共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差别明显缩小。

2015年,全县实现年新增就业岗位1万个以上,四个试点镇基本实现城乡劳动者平等充分就业。

其他乡镇全面实现试点镇在第一阶段所达到的就业和社会保障试点目标。

全县70%以上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

第三阶段(2016年-2020年)。

城乡一体化就业和社会体系全面建立,各项制度得到全面规范运作,城乡居民共浴就业和社会保障阳光,城乡一体的就业和社会保障目标基本实现。

二、主要工作(一)建立完善城乡统一的就业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1、统筹制定城乡就业政策。

对现行的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和城镇促进就业政策进行梳理,修改、完善、扩大、延伸现行的政策,打破城乡二元就业结构,制定城乡统一的就业政策。

加快完善城乡统一的就业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实行城乡劳动者统一的职业培训、职业介绍、技能鉴定补贴政策,将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延伸覆盖所有进城创业、就业的农村劳动者,将就业援助对象扩大到农村贫困家庭。

2、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

按照“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要求,进一步健全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加强乡镇、村(社区)劳动保障机构建设,配备人员,落实经费,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工作运转。

按照“县有窗口、乡镇有站所、村组有专人”的要求,全县所有乡镇(工业园区)劳动保障平台做到劳动保障工作的“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和工作”六到位,在所有村(社区)设立专职劳动保障专管员,建立村级劳动保障服务站,村(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同时做到“机构、人员、经费、制度、场地、工作”六到位。

完善县、乡镇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实施就业信息网络“村村通”工程,进一步发挥村(社区)劳动保障专管员的作用,形成覆盖全县城乡的就业信息网络体系。

3、实施城乡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

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人力资源市场,面向城乡劳动者全面开放,免费提供信息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

对“农村贫困家庭”转移就业人员,参照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的扶持政策,全面落实具体优惠政策。

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制度,进一步完善公益性岗位吸纳安置城乡就业困难对象政策。

2010年,整合全县现有的培训资源组建临泉县综合培训中心。

鼓励和引导乡镇、村(社区)建立劳动保障“一站式”服务场所,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人力资源专业市场。

(二)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职业培训体系1、不断完善城乡职业培训网络体系。

大力加强职业培训机构建设,在加快县综合培训中心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加大农村职业培训机构建设的力度。

支持在重点乡镇设立职业培训分校,充分发挥县、乡镇、村(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作用,强化职业培训机构与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合作,整合劳动保障、教育、农业、扶贫等部门的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建立“大培训”工作格局,形成覆盖城乡所有劳动者的职业培训网络,满足就近就地参加培训需要。

2、建立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

制定适合我县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职业技能培训计划,鼓励和支持各类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开展就业前培训、在职提升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制定鼓励企业开展培训的激励政策。

及时为参加培训的劳动者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对培训合格者发给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能力证书》,努力增强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3、健全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机制。

进一步完善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创业培训补贴资金统筹管理办法,适时实施培训资金由政府财政兜底政策。

大力推广“订单式”、“定向式”、“招投标式”培训模式,完善经费补贴与效果直接挂钩的考核办法,调动各类培训机构积极性,提高培训实效。

(三)建立城乡一体的医疗保障体系1、加强相关医疗保险险种之间的衔接。

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险种衔接机制,实现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不以户口为限,而以本人居住地和缴费能力可选择、可转换参保。

2、整合现行城乡居民医疗保障管理资源。

整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由劳动保障部门统一管理。

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及各财政补贴的统一征收与管理,增强基金抗风险能力。

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网络管理服务,方便参保人员就医、购药和结算,避免基础建设重复投资。

3、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

制定《临泉县社会基本医疗保障暂行办法》,在维持现行个人缴费标准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适时整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项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体系。

(四)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前的准备工作在做好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坚持个人缴费、政府补贴、乡镇(村)集体补助相结合,提前谋划我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开展做好充分准备。

(五)逐步完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1、加强被征地农民的管理,做到“即征即保、先保后征”。

加强部门协调,及时将被征地农民纳入保障范围,实现“即征即保、先保后征”。

2011年前,将已领取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金居住在城镇社区的人员移交社区,实行社会化管理,改变目前被征地农民全部由被征地所在乡镇、村管理模式。

2、着力提高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加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统筹资金征缴监管力度,规范资金征缴、储存、运作、发放等程序,做到应收尽收,防止资金流失。

积极探索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之间的相互转移、衔接办法,实现不同险种的顺利转移。

引导已转户的被征地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逐步提高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待遇。

(六)建立城乡一体化劳动保障维权体系1、加强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建设。

加强县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建设,增加必要的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推进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2、完善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建设。

组建乡镇劳动保障监察中队,原则上每个中队配备2名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员,并在村(社区)聘用一名劳动保障监察专管员,形成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实现对用人单位劳动用工情况进行全覆盖、全方位、全动态、全过程的监督检查。

3、切实维护城乡劳动者合法权益。

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预警、监控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和企业劳动用工诚信制度。

严肃查处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强化企业工资支付、劳动合同签订、社会保险参保缴费、劳动保护等监督检查。

(七)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1、逐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物价变化和低保家庭实际生活水平,实施应保尽保、分类施保、动态管理、差额补助的原则,不断提高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2、建立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对城乡低保户、五保户、农村重点优扶对象等困难群众,因病影响基本生活的给予必要的医疗救助。

不断完善和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制定并落实困难企业、困难群众参保政策。

进一步建立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和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尽力扩大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标准,积极做好困难群众的医疗救助工作。

3、加快实施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

“按照全省一流、全市率先”的要求,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农村敬老院、社会福利院建设。

计划2010年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30%,2011年达到50%,到2012年全县“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80%以上,城市“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90%以上,做到愿住尽住。

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逐步建立起多元化投入、多形式供养的保障机制。

2010年将积极筹建临泉县社会福利院、临泉县老年公寓。

4、实施廉租房、经济实用房制度,扩大住房救助范围。

加快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对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困难的家庭,实施以发放租赁住房补贴为主,实物配租、租金核减为辅的廉租房制度。

2010年,全县新建廉租房面积不少于5000平方米。

加大经济实用房开发力度,让生活困难群众买得起房,居有其屋。

5、积极实施残疾人生活、康复、就业援助。

加强对残疾人的生活援助,做到应保尽保;继续加大残疾人康复援助力度;积极帮助残疾人尤其是贫困残疾人就业,对以吸纳残疾人就业为主的福利企业,继续给予政策上的扶持。

劳动保障部门要积极扶持残疾人个体就业,促进残疾人就业岗位的开发和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对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应免费提供就业培训和职业介绍,帮助残疾人尽早实现就业再就业。

三、保障措施(一)推进改革,整合资源。

推进养老、医疗等配套改革,加快建立城乡衔接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

按照“统一、有序、高效“的原则,积极推进资源整合,逐步形成一体化、多层次、可衔接的政策体系和多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二)加大投入,严格管理。

加大政府公共财政对劳动保障和社会救助事业的投入力度,并形成逐年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同时,要切实加强对就业资金、社会保险基金和社会救助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扩大宣传,营造氛围。

扎实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引导全民支付、全民参与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建设。

加大《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力度,依法推进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