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导法测定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详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仪器试剂 实验步骤


ຫໍສະໝຸດ Baidu注意事项
思考题
思考题
1. 若要知道所测得的临界胶束浓度是否准确,可 用什么实验方法验证之?
2. 溶解的表面活性剂分子与胶束之间的平衡温度 和浓度有关系,其关系式为:
d ln cCMC ΔH =dT 2RT 2
试问如何测出其热效应△H?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仪器试剂 实验步骤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仪器试剂 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仪器试剂
电导率仪一台; 容量瓶(50mL) 12只; 仪器: 电导电极一支;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分析纯) 试剂: 氯化钠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仪器试剂 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实验步骤
1. 取 2g/L 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液 10 毫升,测定 其电导。之后,每次加入5毫升稀释到一定浓度 的(氯化钠稀释 1、2组0.2g/L;3、4组0.4g/L;5、 6 组 0.6g/L ; 7 、 8 组 0.8g/L )氯化钠溶液进行稀 释并测定电导,一共稀释测定 18 次,至总体积 100毫升。 2. 开通电导率仪的电源预热20min。 3. 列表记录各溶液对应的电导,并换算成电导 率或摩尔电导率。
电导法测定水溶性表面活 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2008级物理化学实验
2010年4月
实验目的
1. 了解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及胶束形成原理。 2. 掌握电导仪的使用方法。 3. 用电导法测定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 的临界胶束浓度。 4.考察氯化钠浓度对LAS临界胶束缚浓度的 影响。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仪器试剂 实验步骤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仪器试剂 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2. 摩尔电导
1mol电解质全部置于相距为1m的两个电极之间,溶液的电导称之 为摩尔电导,以m表示。
如溶液的浓度以C表示,则电导可以表示为: m =/(1000C)
式中m的单位是S· m2· mol-1;C的单位是mol· dm-3。


注意事项
思考题
表面活性剂的渗透,润湿,乳化,去污,分散,增溶和起 泡作用等基本原理广泛应用于石油,煤炭,机械,化工, 冶金,材料及轻工业,农业生产中,研究表面活性剂溶液 的物理溶液化学性质(吸附)和内部性质(胶束形成)有 着重要意义。而临界胶束浓度(CMC)可以作为表面活性 剂的表面活性的一种量度。因为CMC越小,则表示这种表 面活性剂形成胶束所需浓度越低,达到表面(界面)饱和 吸附的浓度越低。因而改变表面性质起到润湿,乳化,增 溶和起泡等作用所需的浓度越低,另外,临界胶束浓度又 是表面活性剂溶液性质发生显著变化的一个“分水岭”。 因此,表面活性剂的大量研究工作都与各种体系中的CMC 测定有关。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仪器试剂 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实验原理
前者就是表面活性剂分子吸附在界面上,其结 果是降低界面张力 ,形成定向排列的单分子膜,后者 就形成了胶束。由于胶束的亲水基方向朝外,与水 分子相互吸引,使表面活性剂能稳定溶于水中。
本实验利用 DDS-11A 型电导仪测定 不同浓度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的电 导值 ( 也可换算成摩尔电导率 ) ,并作电 导值 ( 或摩尔电导率 ) 与浓度的关系图, 从图中的转折点求得临界胶束浓度。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仪器试剂 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实验步骤
3. 试验数据记录表
浓度/mol· L-1
电导率
浓度/mol· L-1 电导率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仪器试剂 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数据记录与处理
1. 计算各浓度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的 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 2. 将数据列表,做κ-c图与λm—c图,由曲 线转折点确定临界胶束浓度CMC值。


注意事项
思考题
实验原理
明显“两亲”性质的分子,即含有亲油的足够 长的 ( 大于 10~ 12 个碳原子 )烃基,又含有亲水的极性 基团。由这一类分子组成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表 面活性剂分子都是由极性部分和非极性部分组成的。 表面活性剂进入水中,在低浓度时呈 分子状态,并且三三两两地把亲油基团靠 拢而分散在水中。当溶液浓度加大到一定 程度时,许多表面活性物质的分子立刻结 合成很大的集团,形成”胶束”。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仪器试剂 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十二烷基磺酸钠水溶液的物理性质与 浓度关系图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仪器试剂 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实验原理
1. 电导(G)和电导率()
描述导体导电能力的大小,常以电阻的倒数表示。
G=1/R, 单位是西门子S 。 G=(A/l) 或 =(1/A)(1/R) 称为电导率或比电导(=1/),它相当于长度为1m,截面积为1m2 导体的电导,其单位是S· m-1。 对于确定的电导池来说 ,1/A是常数,称为电导池常数。电导池常数 可通过测定已知电导率的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或电阻)来确定。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仪器试剂 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测定CMC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表面张力法,电 导法,染料法,增溶作用法,光散射法等。这些 方法,原理上都是从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质随浓度 变化关系出发求得。 其中表面张力和电导法比较简便准确。表面张力 法除了可求得CMC之外,还可以求出表面吸附等 温线,此外还有一优点,就是无论对于高表面活 性还是低表面活性的表面活性剂,其CMC的测定 都具有相似的灵敏度,此法不受无机盐的干扰, 也适合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电导法是经典方法,简便可靠。它只限于离子性 表面活性剂,此法对于有较高活性的表面活性剂 准确性高,但过量无机盐存在会降低测定灵敏度, 因此配制溶液应该用电导水。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仪器试剂 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实验原理
以胶束形式存在于水中的表面活性物质是比较 稳定的。表面活性物质在水中形成胶束所需的最低 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以CMC表示。 当表面活性剂溶于水中后,不但定向地吸附在 溶液表面,而且达到一定浓度时还会在溶液中发生 定向排列而形成胶束。表面活性剂为了使自己成为 溶液中的稳定分子,有可能采取的两种途径:一是 把亲水基留在水中,亲油基伸向油相或空气;二是 让表面活性剂的亲油基团相互靠在一起,以减少亲 油基与水的接触面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