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环太湖风景路规划
苏州市相城区分区规划暨城乡协调规划
项目名称:苏州市相城区分区规划暨城乡协调规划委托方(甲方):苏州市规划局相城区人民政府承担方(乙方):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方(丙方):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事业法人代码: 40001083—0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甲级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 [建]城规编第(021001)院长:李晓江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总规划师:杨保军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院规划设计成果专用章:规划设计编制完成时间: 2007年10月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设计所主管所长:尹强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主管主任工:邓东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编制人员名单:项目负责人:杨一帆城市规划师清华大学城市规划硕士朱郁郁城市规划师南京大学城市规划硕士项目参加人:董珂高级城市规划师清华大学城市规划博士肖礼军助理城市规划师清华大学城市规划硕士赵权助理城市规划师李艳钊助理城市规划师桂晓峰城市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硕士崔琪助理城市规划师清华大学城市规划硕士王乾助理城市规划师南京大学城市规划学士周小新助理城市规划师北京林业大学城市规划学士曾芝琼(Quinn Tang)UClA 城市规划硕士编制单位: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主管院长:钮卫东高级城市规划师主管总工:俞娟高级城市规划师分管所长:虞林洪城市规划师编制人员名单:项目负责人:徐惠珍高级城市规划师施进华高级城市规划师项目参加人:梅晓红高级城市规划师黄征洋城市规划师袁佳助理城市规划师邹新忠注册城市规划师潘铁工程师田浩助理工程师斯格(Gretchen)美国南加州大学城市规划硕士苏州市相城区分区规划暨城乡协调规划文本目录第一篇相城区城乡协调规划 (1)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相城区发展定位与策略 (2)第三章四区划定 (4)第四章区域协调 (5)第五章人口与用地规模 (6)第六章城乡统筹 (7)第七章城乡空间发展指引 (9)第八章城乡综合交通体系 (11)第九章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3)第十章生态基础设施规划 (14)第十一章城乡空间设计指引 (15)第十二章城乡旅游发展规划 (17)第十三章城乡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8)第十四章城乡安全系统规划 (21)第十五章近期发展与建设 (24)第十六章实施策略与机制 (25)第二篇相城区中心城区分区规划 (27)第一章总则 (27)第二章职能与规模 (27)第三章规划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 (27)第四章居住用地规划 (28)第五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29)第六章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 (29)第七章分区划分及控制指标 (30)第八章综合交通规划 (30)第九章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 ................................................................................................................................................. 32第十章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33)第十一章近期建设规划 (36)第十二章规划实施与管理建议 (36)第十三章附则 (37)第三篇相城区北组团规划 (39)第一章总则 (39)第二章职能与规模 (39)第三章规划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 (39)第四章居住用地规划 (40)第五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40)第六章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 (41)第七章分区划分及控制指标 (41)第八章综合交通规划 (42)第九章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 (43)第十章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44)第十一章近期建设规划 (47)第十二章规划实施与管理建议 (48)第一篇相城区城乡协调规划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标1.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探索苏州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浅析滨水旅游公路施工图设计——以苏州环太湖公路(度假区段)施工图设计为例
建筑设计Architectural Design– 54 –在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持续深入的背景下,公路建设事业发展速度不断提升。
施工图设计质量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公路建设质量以及经济效益的实现[1]。
如何避免直接生搬硬套设计规范,形成更为灵活与宽容的设计方案[2-3],是工作人员亟待解决的一项课题。
以下结合该工程项目实例,对滨水旅游公路施工图设计的关键要点进行分析与阐述。
本项目主线起点位于吴中区光福镇与高新区的分界处,沿线经安山、铜坑、浒光运河、西赜山、谭冲路、湖滨山庄、水厂、渔洋里等,终点至太湖大桥转盘,主线全长约23.005km。
项目延伸线起点接太湖大桥转盘,终点位于舟山路与蒯祥大道转盘处,道路全长约3.05Km。
1 路线设计本路段先后提出多条路线方案,经实地调查勘探,全面比较,综合分析,并对沿线各级政府以及有关部门意见建议征求,确定最终线位方案[4]。
路线方案论证期间,基于1:50000以及1:10000地形图进行选线,配合现场调查确定路线走廊,最终基于1:2000地形图定线,明确线位方案。
在路线设计过程当中,着重关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平面线形设计:突破传统公路平面线性设计概念,基于曲线定线方式,使平面线性圆滑、均衡且连续,与周边地形条件以及地物构成相适应,与生态环境向协调。
其中,光福镇段道路等级为二级公路,设计速度60km/h(湖滨山庄路段采用40km/h的设计指标),共设置平曲线35处,平曲线最小半径为68m,最大半径为1800m,曲线长度占路线总长的59.309%。
香山街道段长7.632,K12+670至K15+160采用二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60km/h;K15+170至终点采用三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30km/h。
K12+670~K13+897.317,K14+278.837~K15+160路基顶宽度12.0m,K13+897.317~K14+278.837路基顶宽度21.0m,K15+160至终点路基顶宽度9.0m。
环太湖开建320公里慢行风景路 将串起苏浙7市县13个景区
环太湖开建320公里慢行风景路将串起苏浙7市县13个景区■该工程于昨天正式启动,预计两三年内建成■建成后,游客骑单车两三天就能看遍沿途名胜风景■机动车禁入,共设84处驿馆驿站为游客提供服务由江苏、浙江两省联合规划的环太湖风景路建设工程,昨日在苏州吴江七都镇正式启动。
全长316.6公里、串联7市县13个风景区的环太湖风景路将在两至三年内改造建设完成。
尽管全程近320公里,但届时游客尽可骑单车安心绕太湖游览所有的风景名胜区,因为沿途不仅有类似服务区的驿馆驿站提供服务,而且还不会有机动车干扰——所有机动车一律不准入内。
据悉,这条环太湖风景路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中的首条环湖慢行道系统。
环湖风景路什么样?1.总体规划:320公里环湖慢行路串联13个景区环太湖风景路规划涉及苏浙两省沿湖7个市、县,包括江苏的常州、无锡、苏州、吴江、宜兴,浙江的湖州市、长兴县。
其中江苏段全长近260公里,浙江段约60公里。
环太湖风景路以慢行道路为主,以1条环线、14条纵深射线的格局,连接无锡蠡湖、梅梁湖、锡惠,苏州同里、西山、木渎,常州马山和湖州南郊等太湖周边13个风景区和2个独立景点,共包含197个自然景源和849个人文景源。
此外,环湖路还将串联古村落5个,特色产业村53个,普通农业村28个。
在苏州吴中区光福镇具有核雕古村之称的舟山村,记者了解到,环太湖风景路的建设,将把这个前两年还濒临拆迁的非物质遗产古村推向苏州段中心区的位置。
当地香山街道工委委员沈惠男告诉记者,“根据规划,我们村只需两公里就可连入风景路,加上随之而来的村貌改善和配套设施建设,必然将让拥有2500年历史的核雕工艺再次发扬光大。
”“原来这些景区和景点都是独立的,交通很不便利。
”江苏省住建厅厅长周岚在昨天的启动仪式上介绍说,串联起来之后的风景路系统将形成一个环太湖的大景区,把单幅的画面连成一部“吴越史迹画卷”,骑自行车两三天就能全玩下来。
这也是全国第一条由两省联合规划的大型环湖风景路。
《太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1-2030年)》
缥缈峰(鹰咀石、龙穴、紫云泉、仙人台、城头石板瀑布、无碍泉、“缥缈晴岚”、“缥缈云场”)、古罗 汉寺*(童子面石雕造像、古紫藤、春秋古城墙遗迹、军坑泉)、水月坞(水月寺遗址*、墨佐君坛、 缥缈峰 水月溪、水月茶、贡茶院、唐宋古蹬道)、包山禅寺*(高定子高斯道墓)、毛公坞(毛公坛、仙坛观、 毛公潭、葛月坡墓、“毛公积雪”)、砥泉、琴台(百墩馆)、宋墓、秉场里遗址。 消夏湾、吴王避暑宫遗址、众安洲、古圻村、龙山泉、石佛寺、越大夫诸稽郢墓、范蠡故居、寒林夕 消夏湾 晖亭、“消夏渔歌”。 明月湾古村、浜嘴明建码头、画眉池、胭脂井、石板桥[明月桥]、石板街、旗杆、千年古香樟、明月 寺、黄氏宗祠(村史馆)、礼和堂(古玩馆)、敦伦堂(民俗馆)、邓氏宗祠(奇石馆)、土地庙(清 风亭)、更楼(寨门)、姜宅、瞻乐堂、汉三房、裕耕堂[揄耕堂]、瞻瑞堂、瞻禄堂、礼耕堂、凝德 明月湾 堂、秦家祠堂、仁德堂、薛家厅、石公山(岿云洞*、夕光洞、云梯、隐身岩、一线天、明月坡、落照 台、御墨亭、来鹤亭、断山亭、印月廊、览曦亭、樟坞里方亭、移影桥、漱石居、翠屏轩、烟雨山房、 浮玉北堂、“石公秋月”、“日月双照”、摩崖题刻、俞家渡遗址)。 林屋洞、林屋山摩崖石刻、梅园(鸡笼梅雪)、古樟园、灵佑观* [神景观]、无碍庵[无碍精舍]、道隐 林屋洞 园、“齐物观”石景、“林屋晚烟”。 西山景区 东村古村、栖贤巷门、敬修堂、东园公祠、萃秀堂、徐家祠堂、锦绣堂、学圃堂、凝翠堂、绍衣堂、 东村古村 敦和堂、维善堂、孝友堂、法华寺、芳柱堂、慎思堂、瑞木堂、仁余堂、延圣堂、留耕堂、仁德堂、 郎润堂、阚泽墓、永泰桥、四百龄香樟群、银杏群、生肖石、金铎岭(金铎松篁)。 甪里古村、甪里明建码头、禹王庙(梨云亭、大禹像、禹王殿、财神殿、天妃宫)、太平军土城遗址、 甪里古村 甪里庵、甪头寨、甪角咀(甪角风涛)、郑泾港、“甪里梨云”。 东西蔡古村、春熙堂花园(五百龄白皮松)、芥舟园、爱日堂花园、秦仪墓、畲庆堂、明清古街、微 东西蔡古村 云小筑(六百龄罗汉松)。 涵村古村 涵村古村、涵村明代店铺、涵村坞。 植里古村、大圣堂、秀之堂、金氏宗祠、罗氏宗祠、仁寿堂、植里三古(古道、古桥[永丰桥]、古樟)、 植里古村 东湾古柏。 后埠古村 堂里古村 后埠古村、双井亭[后埠井亭]、费孝子祠、承志堂、燕贻堂、介福堂、蒋氏里门、玄阳洞(玄阳稻浪)。 堂里古村、仁本堂、沁远堂、容德堂、遂志堂、树德堂、崇德堂、礼本堂、乐耕堂、石码头遗址。 横山(盘龙寺遗址、醉酣亭、游龙泉、游龙潭、游龙池、游龙井、千年古柏、“横山旭日”)、阴山(舞 横山群岛 峰寺、东岳庙、庆馀堂、石碑、古香樟)、叶山、绍山、大干山、小干山。 甪直古镇、保圣寺(天王殿、罗汉塑像、经幢、古钟)、陆龟蒙遗迹、叶圣陶纪念馆[叶圣陶执教旧址]、 海藏梅花墅(荷池、假山、亭廊、出土文物陈列室)、万盛米行、王韬纪念馆、沈柏寒旧宅、沈宽夫 甪直景区 甪直古镇 老宅、沈家祠堂、赵宅、沈宅、萧氏旧宅、眠牛泾浜、环玉桥、和丰桥[中美桥]、新桥、环璧桥、金 安桥、广济桥、凤凰桥[玉湾桥]、太平桥[红木桥]、交会桥、东美桥、三元桥、万安桥、众安桥、南
苏州吴中太湖旅游区AAAAA创建方案和总体规划精粹
苏州吴中太湖旅游区AAAAA创立方案和总体规划精粹【江山多娇规划案例】太湖美最美在吴中苏州吴中太湖旅游区AAAAA创立方案和总体规划精粹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上有白帆哪啊水下有红菱哪……一曲《太湖美》,使太湖烟波浩渺旳绮丽景象永远定格在人们旳脑海里。
【景区概况】太湖美,最美在吴中。
这句话说旳不只是自然景观,尚有吴中旳人文风貌。
假如说,太湖是吴文化旳发源地,那么,吴中无疑就是吴文化旳鼎盛地。
苏州吴中太湖旅游区是一种浓缩了古吴文化与新吴文化,融合了太湖之山、太湖之水、太湖之人、太湖之物、太湖之村、太湖之镇、太湖之风情旳文化荟萃之地,被誉为“太湖最美旳地方”、“长三角旳后花园”和“国际最佳休闲目旳地”。
吴中太湖旅游区位于苏州西南隅旳太湖之滨,总面积21.5平方公里。
境内有“中国碧螺春之乡”东山景区,“天下第一智慧山”穹窿山景区和“苏州最美旳山村”旺山景区。
这里,湖不深而广阔,山不高而清秀,群峰隐现于云际,景点散布于山水,远、中、近三景,错落有致;晴、阴、雨三时,光景变幻;山、水、园、林,相映成趣;春、夏、秋、冬,风光迥异。
秀美旳湖光山色与散落在太湖山水间旳人文古迹,璀璨多姿,俨然一幅绝佳旳江南山水画卷。
【规划背景】令人遗憾旳是:《太湖美》早在就被无锡市定为市歌,这样说来,单从太湖旅游形象层面看,“苏州太湖”比“无锡太湖”已落下半个身位,遑论苏州辖区旳“吴中太湖”。
为融入长三角旅游一体化进程,吴中区根据应江苏省“旅游强省”和苏州市“旅游强市”发展战略,将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予以培育,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吴中太湖”旅游品牌、品质和整体竞争力,推进整个吴中区产业增长和转型升级。
通过严格遴选,最终选定我院为旅游区编制总体规划和5A提高方案。
旳阳春三月,我受邀前去苏州吴中进行初期考察,在惊叹于吴中太湖风光和文化旳同步,也对吴中太湖旅游发展现实状况感到忧虑:形象遮蔽严重太湖周围各都市旅游同质化严重,吴中太湖旅游品牌相对暗弱。
绿道旅游功能开发与运营管理初探
绿道 ; 旅游开发 管理
Ab t a tM o ea dm o ep o i c sa d ct sa ep y n r a t n i n t h ln i g a d c n tu t n s r c : r n r r v n e n ii r a ig g e tat t o te p a n n n o s ci e e o r o o r e wa s No t e i p ra tis e i o t n g h r e wa sa d d v l p e t h i t u im fg e n y . w h m o tn s u sh w o ma a e t e g e n y n e eo m n e r o rs t f n t n . s do ec a a trsisa dt p s f re w a , h s ril i e ep e i n r n l ss u c i s Ba e nt h r c e it n e g e n y t i a t eg v s h rlmi a y a a y i . o h c y o c t
娱 乐业等 现代服 务业 的发展 对加 快
产 业 升 级 换 代 和 发 展 方 式 转 变 将 产 生
旅游等功能于一体 。 此 外 ,正在 打造 国际旅 游 岛的海 南省 也在 大力打 造绿道 体 系 ,鼓励 低碳 ,休闲的 慢游 ”方式 绿 道 建 设 投 资 少 、见 效 快 ,符
第 三 .促 进 旅 游 业 及 相 关 产 业 发
展 动地 区经济增 长。绿道 网建 成后 . 带
通 过改 善当地 的人居环 境和投 资环境
促 使周边 土地 增值 ,一 方面直 接带 动 旅 游 、餐饮 、住 宿、旅游 纪念 品等相 关产 业 ; 一方 面也间接 带动和 影 响 另 周边 乃至 整个城 市的房 地产业 .文化
太湖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总体规划设计
太湖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文本编制单位: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时间:2003年9月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布局与景点规划第三章旅游规划第四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第五章保护培育规划第六章典型景观规划第七章游览设施规划第八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第九章植被规划第十章基础工程规划第十一章经济发展引导规划第十二章分期发展规划第十三章实施措施第二部分说明第一章规划背景一、太湖风景名胜区的特点、组成二、西山景区在太湖风景名胜区中的地位三、以往规划编制情况及实施回顾四、本次规划编制背景五、本次规划总体思路第二章景区基本概况一、自然及资源条件二、历史沿革三、社会经济第三章景观资源概况与评价一、景观资源概况二、景观资源评价第四章规划指导思想与性质一、规划依据二、规划参考三、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四、规划范围和外围保护地带范围五、规划期限六、性质第五章规划布局与景点规划一、总体布局二、景点规划第六章旅游规划一、景区旅游业发展背景分析二、景区旅游发展现状三、旅游市场开拓四、游览路线组织五、旅游环境容量第七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一、土地资源分析二、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三、土地利用原则四、土地利用分配五、景区用地平衡表第八章专项规划一、保护培育规划二、典型景观规划三、游览设施规划四、居民社会调控规划五、植被规划六、基础工程规划七、经济发展引导规划八、分期发展规划第九章实施措施第三部分图件1、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区域位置图2、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景源评价与现状分析图3、西山景区总体规划――规划设计总图4、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景观功能分析图5、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图6、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交通组织规划图7、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保护培育规划图8、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游览设施规划图9、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居民社会调控规划图10、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植被规划图11、西山景区总体规划――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图12、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供电电信工程规划图13、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分期发展规划图正文第一章总则第1条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以《太湖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批复》为依据,是对太湖风景名胜区规划大纲的深化,是西山景区范围内各项建设活动的指导性文件。
苏州太湖度假区规划文本
第一章 规划导则与基础............................................................................................1 一、规划背景........................................................................................................1 1.规划导则.....................................................................................................1 2.主要问题.....................................................................................................2 3.旅游地位分析.............................................................................................3 4.苏州太湖度假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3 5.规划目标.....................................................................................................4 二、现状基础........................................................................................................5 1.度假区概况.................................................................................................5 2.地脉特征.....................................................................................................5 3.文脉特征.....................................................................................................7 三、旅游资源与环境............................................................................................8 1.旅游资源调查与统计.................................................................................8 2.旅游资源品质评定...................................................................................10 3.对度假区旅游资源的总体认识...............................................................11 4.度假环境评价...........................................................................................12 四、旅游市场调查与分析..................................................................................14 1.游客量增长...............................................................................................14 2.度假区客源市场抽样调查与分析...........................................................14 3.现状核心客源市场出游特征...................................................................15
吴江城市规划
吴江市都市总体规划(2023-2023)来源: 吴江市建设局受人民政府委托, 吴江市建设局于2023年年终开始对《吴江市都市总体规划》组织修编, 目前规划成果已经基本完毕。
为提高规划旳科学性、前瞻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现将都市总体规划旳重要内容进行公告。
请广大市民对该规划提出宝贵意见和提议, 为下一步规划成果旳完善提供参照。
第一部分总则一、区域位置吴江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中国经济发达地区苏锡常、杭嘉湖经济圈之间, 东临上海、北靠苏州、西濒太湖、南与浙江嘉兴、湖州接壤。
二、规划年限近期: 2023-2023年远期: 2023-2023年远景: 展望50年第二部分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发展目旳经济发展目旳: 见表一表一社会发展目旳: 见表二表二生活水平目旳: 见表三表三生态环境目旳: 见表四表四二、市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及人口规模预测市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坚持以发展为主题, 以构造调整为主线, 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 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基本出发点, 树立生态观念, 将吴江建设成为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于一体旳园林都市。
人口与都市化水平预测1.市域人口吴江市域总人口分别为: 2023年135万人, 2023年160万人。
2.都市化水平预测吴江都市化水平估计: 2023年为70.4%, 2023年为81.3%三、市域空间构造规划1.市域空间构造: 分为五个相对独立旳片区。
临苏外向型经济开发区: 包括松陵、同里、菀坪以及平望旳太浦河以北地区。
临沪综合经济区:指汾湖镇, 具有紧临上海旳区位优势, 是吴江全面接轨上海发展旳前沿阵地。
临湖生态经济区: 包括七都和横扇。
盛泽民营经济区: 包括盛泽、铜罗、平望太浦河以南地区。
震泽民营经济区: 包括震泽、桃源。
2. 城镇等级规模构造:估计吴江全市人口2023年临苏外向型经济开发区50万人, 临沪综合经济区20万人, 临湖生态经济区7万人, 盛泽民营经济区40万人, 震泽民营经济区13万人, 合计130万人。
无锡市滨湖区旅游发展概念规划
无锡市滨湖区旅游发展概念规划一、区位概况1、自然区位滨湖区位于无锡市区南部,南濒太湖,北至北塘区、南长区,东接苏州,西邻宜兴。
面积631.5平方公里,其中水面364.09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57.7%;山林面积50平方公里,拥有湖岸线82.35多公里。
滨湖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侯,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季。
年平均气温15.5°C,适宜气温10°C-28°C可达220天。
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年平均降水量1048.0mm。
滨湖区有人口44.2万人,辖管太湖镇、华庄镇、胡埭镇、马山镇、滨湖镇、河埒街道、荣巷街道、蠡湖街道、蠡园街道等5镇(区),4街道。
区域内同时设有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无锡太湖山水城旅游度假区、无锡蠡园经济开发区、无锡滨湖经济技术开发区。
2、经济区位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无锡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带,是长江三角洲中最具增长潜力与发展前景的地域之一,它既可依靠国际大都市上海,参与国际竞争,又可辐射苏中、苏北、浙北、皖南广大腹地,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种市场,赢得发展机遇。
滨湖区经济实力日益强劲,经济地位在全国、全省同类城市郊区中名列前茅。
2003年财政收入25.5亿元,国内生产总值167亿元,工商二业纳税营销55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6亿元,合同利用外资3.1亿美元。
无锡市滨湖区受惠于上海、苏锡常等经济中心的幅射,宏观经济区位优越。
3、交通区位发达的交通是城市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更是发展旅游业的必要条件,滨湖区的交通主要依托无锡市的便捷交通,无锡沿江、靠港、临湖,具有江、河、湖、海相通,铁、公、水、空配套的比较优越的交通条件。
滨湖区作为无锡市一个重要行政区,也有着优越的交通条件。
无锡境内京杭运河贯穿南北,水运干线沟通成网,沪宁铁路横贯东西,公路干线辐射四周,无锡民航机场开通北京、广东、重庆、山东、福建等空中航线,江、河、湖、海相通,水、陆、空运配套,具有突出的交通优势;沪宁高速公路穿越无锡境内,全国“五纵七横”干道之一的“同三公路”通过江阴长江公路大桥和锡澄高速公路纵贯无锡;连接苏北与浙江的新长铁路,又将与沪宁高速铁路在无锡境内交汇。
13.旅游区交通规划研究——以无锡大灵山景区为例
从客流来源看,现状大灵山景区以外地游客为主,占总客流的比重约为 78%,其中长 三角客流比重达 52%,长三角以外省市的客流也有 26%,旅游区游客向着多元化发展的趋 势可见一斑。
4.2.3 客流交通方式特征
在客流平峰日,本地游客使用小 汽车和公共交通的比例均较高,外地 游客以团体客流为主,旅游大巴的比
图 2 灵山胜境全年日客流分布图
高峰日(全年第 30 位高峰日)1.6 万人次,在春节、五一及十一假期期间客流集中,极端高
峰日客流量达 4 万人次,为日均客流的 4 倍、设计高峰日的 2.5 倍,客流波动性较大。从客
流在一天内的分布来看,上午以抵达客流为主,下午以离开客流为主。
4.2.2 客流空间分布
1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日渐提高,旅游度假活动 逐步进入家庭。旅游行程中将不可避免地使用城市及景区的交通系统,而交通系统对旅游出 行的支撑力度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游客对整个旅游出行的评价。从近年来屡屡出现的黄金周期 间景区交通严重拥堵、人车混杂的现象来看,旅游区的交通系统构建及交通组织必须引起足 够重视。
2.2.3 个体化出行比例提升
随着机动化的发展,短途休闲游与小汽车的普及相符相成,旅游出行逐步从团体转向散 客,散客日趋成为旅游市场的主体。游客散客化和机动车的发展造成旅游交通方式中个体机 动化交通比例提高,但是从景区的角度来看,受景区容量及安全性的限制,个体机动化旅游 方式并不被鼓励,完善的旅游公共交通系统日益受到重视。
2.2.4 小结
从国内既有的旅游区交通组织来看,大多还处在比较粗犷的发展阶段,往往只是简单地 在景区出入口附近划定停车场地,再无更多的交通组织措施。鉴于国内旅游存在节假日客流 扎堆的特点和自驾游的发展趋势,在缺乏有效的景区交通组织的情况下,往往造成客流高峰 日进出景区及景区内部的道路严重拥堵。如何将景区抵达性交通顺利转换为景区内部交通, 是扩大景区客流吸引力同时将景区机动车承载力保持在可接受水平的关键。因此,本文主要 对旅游交通进出景区与景区内部交通的衔接转换、景区内部的交通组织两个部分进行探讨。
国家级风景区的道路景观设计
刍议国家级风景区的道路景观设计摘要:本文以苏州太湖国家风景名胜区的公路景观设计为对象,论述了国内道路景观设计的发展状况、国内外风景区道路景观设计风格的差别、以及西山岛环岛公路景观设计对于生态保护的现实意义,主要论述了西山岛环岛公路景观设计的一些特点和构思体会。
关键词:国家级风景区、太湖风景名胜区、道路景观、生态保护、山体保护、田园风光、湖岸景观1.引言苏州金庭(西山)环岛公路项目已获江苏省住建厅、太湖国家度假区经济发展局、苏州市规划局、园林局等相关部门批准,2012年开工建设。
旨在打造5a级国家风景名胜区的景观路,建成后可作为西山镇交通骨干道路,进一步完善和健全镇区的交通网络,拉动旅游经济,方便居民出行同时兼顾提升环湖地带防洪能力。
金庭环岛公路项目线路起于太湖大桥三号桥与庭山路交界处,将本着最大限度的保留原有风貌的前提下,选择线路,部分沿现有的旅游公路依山傍水而行,采用三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行车速度40公里/小时。
路面宽度16米;包括:大桥4座、中小桥29座,桥梁荷载等级为公路-ⅱ级,涵洞60座,隧道1道/660米。
整个项目建设工期约24个月。
届时太湖边芦苇青青,太湖烟波浩渺将尽收眼底,同时,西山岛内的田园风光,村镇民居,名胜古迹,山峰飘渺,池塘果林等原生态风光也将零距离呈现。
设计单位经过方案竞赛其设计理念获得建设方和专家团队的初步认可,设计团队本着极其慎重的态度,尽最大的可能保留和还原这里的一草一木。
2.太湖国家级风景区的基本情况2.1国家级风景区的概念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能够反映重要自然变化过程和重大历史文化发展过程,基本处于自然状态或者保持历史原貌,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可以申请设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江苏苏州太湖风景名胜区就属于国家级风景区。
2.2太湖风景名胜区太湖风景名胜区是1982年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一个以自然山水景观和人文景观并举的天然湖泊型风景名胜区,太湖风景名胜区里的水域、岸线、岛屿、湿地和山林植被所构筑的自然景观,以及以吴越史迹为导线而串联起来的吴越文化古迹、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和珍贵的明清园林、建筑所构成的人文景观为资源要素,是长江三角地区独特而不可再生的重要生态、景观资源和城市经济资源。
太湖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详细规划(2017-2030)
太湖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详细规划(2017-2030)公示编制单位: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时间:2017年为加强西山景区宝贵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恢复,进一步明确地块控制指标、生态保育、风景游赏、典型景观、设施配套、基础设施等控制引导措施,编制《太湖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详细规划(2017-2030)》,并于2017年4月14日通过专家评审论证。
一、规划重点内容1、资源的保护与发掘梳理和发掘景区重要的景观资源,明确景源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方式,并提出具体的实施措施,有效指导景源的保护和利用。
2、功能的优化与提升优化景源的保护和利用,针对不同类型景源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方式提出具体实施措施,同时完善景区的保育、科普、休闲、游赏等各类功能。
3、特色的整合与彰显以景区定位为依据,分析景区自身特色和风貌特征,凸显各景观片区、景群功能定位的差异化和互补性,突出景观片区的特色性,引导景区健康复合发展。
4、交通的梳理与完善研究景区内部交通流线和游线组织,注重道路交通系统的完善,理顺景区内外交通联系,建立便捷富于特色的,和游赏活动紧密联系的交通体系。
5、游赏的充实与细化结合景群自身特点进一步优化景区风景游赏体系,依托景观资源发掘特色各异的游赏线路,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
6、用地的优化与控制对景区内各类风景游赏用地和建设用地分类控制,提出合理的空间布局结构和用地规模,制定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和控制指标体系。
二、景区界线、核心景区界线、保护地带界线划定范围陆域包括西山岛(金庭镇镇区范围除外)及横山群岛(横山岛、大阴山、小阴山、绍山)、平头山、尧家山、小庭山、大沙山、小大山、大山岛等周边诸岛(四至经纬度:北纬31°02′51″~31°11′49″,东经120°10′12″~120°22′57″)。
景区总面积:231.76平方公里。
景区陆域面积:83.64平方公里。
景区水域面积:148.12平方公里。
旅游交通组织浅谈
旅游交通组织浅谈【摘要】建设一个高水准的综合性、一体化交通体系是城市发展的大势所趋。
旅游交通作为交通体系的组成部分,具有其特殊性。
本文将以旅游交通组织为切入点,以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为例,分析度假区旅游交通现状,提出相应的优化改善措施,进而促使度假区的旅游发展。
交通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活动中的主要时间消耗、费用消耗、以及效果因素。
旅游交通既包括旅游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的交通,同时也涵盖旅游目的地内部交通。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作为苏州西南城郊的旅游目的地,是全国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一。
与一般的旅游目的地不同,度假区下辖两镇一街道,旅游景区贯穿整个行政区域,这对内部旅游交通组织提出了很高要求。
内部旅游交通建设和管理是度假区开发利用的基础,也是影响度假区发展的重要因素,关系到度假区的形象塑造和游客的体验感受。
在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建区20周年的历史阶段,从旅游交通出发理顺发展思路,有利于度假区下一步的跨越式发展。
一、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旅游交通现状分析1.对外交通分析。
目前,随着高速公路、城际铁路等一系列区域大型通道的建设,度假区对外区域交通联系已经基本完善。
与周边区域及苏州中心城区联系通道主要有:铁路-沪宁城际铁路苏州站/京沪高速铁路苏州北站,高速公路-苏州西绕城高速公路(光福出口、西山出口),快速路-南环路/北环路(太湖大道)。
但是从游客感受来看,城际交通虽然便利,但是度假区位于苏州城郊,城内交通耗时较长,尤其是缺乏快速直达公交线路联系,造成游客以自驾作为到度假区旅游的首选,自驾游比例占到游客总量的90%。
2.内部交通分析。
度假区的内部交通主要由集散中心、公共交通、慢行交通、水上交通及停车设施组成。
近年来,度假区过多关注道路交通的建设,却忽视了旅游交通其它部分特别是公共交通的加强及慢性交通的完善,使得度假区交通体系并未呈现明显的旅游交通特色。
(1)集散中心。
度假区现设有一处集散中心,位于海洋馆东侧,目前只提供旅游信息咨询服务,设置有游船码头,但未设置公交首末站,基本没有发挥交通集散功能。
湖州南太湖滨湖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
湖州南太湖滨湖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1第一章认识:区域价值第1条编制背景为保护湖州南太湖区域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资源,稳步推进湖州经济社会科学健康发展,落实湖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十二五”期间建设“现代化生态滨湖大城市”的战略决策,践行湖州作为全国第一个地级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示范责任,编制《湖州南太湖滨湖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项目缘起1、“环太湖风景路”贯通,环湖城市(苏、锡、常、嘉、湖)的联系加强。
2、湖州市“十二五规划”提出生态型滨湖大城市概念,滨湖地区将成为湖州发展的重点区域。
3、湖州市获批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滨湖区域发展具有良好示范效应。
4、湖州环南太湖沿线各行政主体分头发展,缺少一体化规划管控,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凸显第3条指导思想统一认识、树立品牌价值对滨湖区域资源本底、限制条件和建设情况进行摸底,进一步明确城市竞争优势;对长三角地区、环太湖城市和湖州自身进行研究,对滨湖区域的价值意义、发展判断和定位目标达成共识,树立以太湖山水为核心的品牌。
预先控制、保护资源环境对特色资源和生态敏感地区进行管控,划定控制边界,防止城镇建设无序蔓延,对适宜发展地区进行空间结构、用地功能、主导产业及项目准入等方面的引导。
整体管理、一体协同发展形成全市上下一盘棋、一张图,加强对滨湖区域的整体规划管理,突破行政主体间的约束,强化跨地区跨部门协作,建立滨湖区域一体化管理机制,提升政府有效统筹市域城乡发展的能力。
明确建设、协调分工实施由底到图,划定滨湖区域禁止建设和适宜发展地区,制定空间结构、发展模式、功能布局、产业选择、生态修复、机制建设等管控性内容,统筹各部门工作统筹时序、落实行动计划对滨湖区域不同区段制定分期行动计划和重点实施项目,强化整体控制、统筹发展的引导。
第4条规划范围湖州市吴兴区、长兴县环南太湖地区,包括夹浦镇、太湖新城、洪桥镇、图影度假区、太湖度假区、高新区、织里镇部分区域,规划面积226平方公里,太湖岸线长度65公里。
江苏省环太湖风景路规划
目录前言 (1)第一章总则 (2)一、编制目的 (2)二、风景路界定 (2)三、规划目标 (3)四、规划原则 (4)第二章风景资源现状评价 (6)一、风景资源概况 (6)二、交通概况 (7)三、村庄概况 (8)第三章风景路线网布局 (9)一、布局原则 (9)二、风景路网络构建 (9)三、总体布局方案 (10)四、建设形式 (13)第四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6)一、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16)二、空间布局 (16)三、设施配置 (18)第五章交通系统组织 (21)一、发展目标 (21)二、体系构建 (21)三、内部慢行空间组织 (22)四、外部交通衔接 (22)第六章景观特色组织 (26)一、发展目标 (26)二、景观体系构建 (26)第七章旅游发展策划 (31)一、发展定位 (31)二、旅游产品组织 (31)四、旅游商品开发 (35)五、旅游容量预测 (36)第八章生态系统规划 (38)一、建设目标 (38)二、生态建设要求 (38)三、绿化配置引导 (39)第九章支撑系统规划 (41)一、信息工程设施 (41)二、市政工程设施 (43)三、公共安全设施 (46)第十章风景路建设指引 (48)一、分区建设指引 (48)二、分类建设指引 (55)第十一章村庄发展指引 (58)一、村庄布局指引 (58)二、村庄业态指引 (59)三、村庄建设指引 (60)第十二章实施措施建议 (62)一、建立区域协调机制 (62)二、促进标识系统的有序建设 (62)三、推动公众参与机制完善 (62)四、加强旅游营销与品牌推广 (62)第十三章附则 (63)一、规划执行 (63)二、规划解释权 (63)图纸01、区位图02、景观资源分布图03、风景路线网布局图04、风景路线网分类布局指引图一05、风景路线网分类布局指引图二06、公共服务设施分布图07、景观特色引导图08、植物配置指引图09、分区建设引导图则——宜兴市10、分区建设引导图则——常州市11、分区建设引导图则——无锡市12、分区建设引导图则——苏州市13、分区建设引导图则——吴江市14、分区建设引导图则——湖州市15、分区建设引导图则——长兴县前言本规划的环太湖地区包括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常州、宜兴、吴江五个市县和浙江省的湖州、长兴两个市县,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发达、自然和人文资源丰富、人居环境最优越的地区之一。
吴江太湖沿岸提升工程方案
吴江太湖沿岸提升工程方案引言太湖是中国东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被誉为“中国的五大淡水湖”之一。
太湖水域辽阔,风景优美,是吴江市的重要旅游资源。
然而,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太湖周边的城市化进程也在加快,一些不合理的开发行为和环境污染导致太湖水质下降,生态环境恶化。
为了提升太湖周边的环境质量,吴江市政府计划进行太湖沿岸提升工程,以实现太湖水域综合治理、水域环境修复和城市景观提升的目标。
本文旨在提出太湖沿岸提升工程的具体方案,以期为该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参考。
一、工程背景分析1. 太湖水域现状太湖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和南京市之间,面积约为2,338平方公里,是中国东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
太湖区域城镇密集,是经济发达地区,湖区城市经济繁荣,是中国著名的“太湖三角洲”城市群之一。
然而,由于地处经济发达地区,太湖水域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水质恶化、湖岸生态破坏、水面水质污染等。
特别是近年来,太湖水体受到严重的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问题的困扰,给湖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2. 环境问题分析太湖周边城市化进程加快,一些不合理的开发行为导致了太湖水质下降和生态环境恶化。
主要环境问题包括:(1)废水排放:工业、农业和生活废水排放严重,导致太湖水质受到污染;(2)蓝藻水华:太湖水域受到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的严重困扰,严重影响了太湖水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湖岸生态破坏:湖岸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湿地退化严重;(4)水域景观不佳:太湖周边城镇的水域景观不佳,缺乏吸引力。
3. 工程意义太湖沿岸提升工程的实施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积极意义:(1)改善太湖水质:通过实施综合治理措施,改善太湖水域的水质,提升水域生态环境的质量;(2)修复湖岸生态:加强湖岸生态修复,保护湖区湿地资源,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稳定;(3)提升城市景观:通过水域景观提升和城市规划,打造太湖周边的优美环境,增加城市的文化氛围和吸引力。
二、工程目标和原则1. 工程目标本工程的主要目标是改善太湖周边水域的生态环境,提升沿岸城市的景观品质。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江苏省环太湖风景路规划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江苏省环太湖风景路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12.21•【字号】苏政办发[2011]172号•【施行日期】2011.12.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江苏省环太湖风景路规划的通知(苏政办发〔2011〕172号)无锡、常州、苏州市及宜兴、吴江市人民政府,省各有关部门:为优化环太湖地区生态环境,促进环太湖风景和旅游资源的整合利用,我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和浙江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共同组织编制了《环太湖风景路规划》,其中《江苏省环太湖风景路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
为做好《规划》贯彻实施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贯彻实施《规划》的重要性。
环太湖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自然和人文资源丰富。
苏浙两省共同编制环太湖风景路规划,推动建设联通太湖沿岸地区并具有一定纵深的风景路系统,有利于更好地开发利用环太湖生态景观资源,提升环太湖人居环境质量,打造环太湖世界级旅游品牌,对引导和支撑环太湖地区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各有关地区和部门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本着积极主动的态度,采取扎实有力的措施,把贯彻实施《规划》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实、抓好。
二、及时组织编制本地区详细规划。
各有关市、县(市)人民政府要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总体布局、建设标准和控制要求等,抓紧组织编制本地区沿太湖风景路具体规划,确保2012年2月底前完成规划编制、3月份启动风景路建设。
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就风景路的具体线位、建设形式、序时进度、绿化缓冲区控制范围、游憩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与相邻地区充分沟通协商,必要时可提请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协调。
规划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审核后,由市、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规划编制工作经费由市、县(市)财政承担。
滨水旅游公路的景观设计方法——以苏州环太湖公路(度假区段)景观
滨水旅游公路的景观设计方法以苏州环太湖公路(度假区段)景观工程设计为例孙国宝1,李㊀昊2,王羽佳3(1.苏州市吴中区交通运输局,苏州215100;2.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210019;3.南京林业大学南京210037)摘㊀要:旅游景观公路作为独特而重要的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应具有独特性㊂以旅游景观公路定义为出发点,分析旅游景观公路设计的瓶颈为落脚点,提出滨水旅游景观公路设计的三大策略,通过苏州环太湖公路(度假区段)景观工程设计实例,阐述滨水景观旅游公路设计景观的自然生态性㊁地域文化性及场地的人性化设计㊂关键词:旅游景观公路;景观自然性;区域文化;人性化设计;苏州环太湖路景观中图分类号:U412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6729889(2020)01001305采用日期:20190409第一作者:孙国宝(1980 ㊀),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交通质监管理工作㊂Landscape Design Method of Waterfront Tourist HighwayA Case Study of Landscape Engineering Design of Suzhou Huantaihu Highway (Resort Section )SUN Guobao 1,LI Hao 2,WANG Yujia 3(1.Suzhou Wuzhong District Transportation Bureau,Suzhou 215100,China;2.JSTI Group Co.,Ltd.,Nanjing 210019,China;3.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Nanjing 210037,China)Abstract :As a special and important public space,the tourism highway landscape should have its unique landscape design.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dilemma of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tourism highways,three strategies for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waterfront tourism highways have been proposed.Taking a real landscape design project of landscape engineering design for the Taihu Lake Highway (resort section)in Suzhou as an example to explain how to highlight the natural ecology,the re-gional culture and the humanization design of the waterfront tourism highway landscape.Key words :tourism highway landscape;landscape naturalness;regional culture;humanization design;landscape of Taihuhighway around Suzhou㊀㊀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景区周边配套发展愈发重要,旅游公路作为进出的通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㊂旅游公路是公路的全新发展模式,即将旅游业发展的思想融入旅游区域的公路建设中,同时将生态保护和审美原理渗入规划和设计中,以保护沿线的生态环境和景观资源,为地区旅游营造良好的公路景观环境[1]㊂旅游公路是展现视野中公路本身线形㊁公路构筑物以及周边环境(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所组成的风景的长廊[2]㊂作为通往景区的必经之路,景观优美㊁视野良好的旅游公路方可作为旅游景点的连接长廊,展示沿线风光与城市风采,因此旅游景观公路不仅要兼顾安全性与便捷性,更要有令人赏心悦目的㊁符合使用者审美需求的景观环境,让游客在交通过程中也能拥有美感体验㊂旅游景观公路大致可以分为自然景观公路㊁人文景观公路和综合性景观公路㊂通过对旅游景观公路的建设与优化,可以将旅游公路打造为景区的绿色长廊,利用旅游公路的线性㊁边缘性和可达性为市民提供休闲旅游㊁娱乐观光的良好场所㊂1㊀旅游景观公路设计面临的困境作为新兴公路景观模式,旅游景观公路缺乏完善的系统配套和丰富的理论支持,旅游景观公路存在设计模式化,缺少区域文化和人性化等问题㊂第17卷第1期2020年2月现代交通技术Modern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Vol.17㊀No.1Feb.20201.1㊀旅游景观公路设计模式化旅游公路的绿化工程不仅要满足公路交通的安全功能与绿化功能,还要和旅游景区的环境和谐共存,利用植物造型,创造静态和动态美景服务旅游[3]㊂我国目前的旅游景观公路,大都趋向于模式化的设计方式:节点安排单一,灌木大都以模纹式的花带线性铺陈,植物种类局限于红花檵木㊁大叶黄杨等常规灌木㊂如此设计虽然省时省力㊁易成规模,但过重的人工痕迹易使公路景观失去其本身的自然美与生态美㊂过度的开发和人工化㊁模式化的设计还会破坏场地的自然生态系统,给景区与城市生态环境带来负担,更会造成旅游景观公路形式单一㊁毫无特色,减弱了旅游公路的景观性,让旅游公路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与内涵㊂1.2㊀旅游景观公路区域文化的缺乏旅游公路不仅是旅游景区自然景观的线性展示走廊,同时也是人文景观展示的平台㊂作为旅游景观公路的欣赏主体,游客对公路景观有较高的视觉质量要求,因此追求景观特点和文化差异是旅游公路设计的重要理念[4]㊂作为景区线性连接走廊,旅游公路具有景观性与人文性两大特征,其设计不能脱离区域文化,文化性特征也能凸显旅游公路的特征㊂如何通过景观设计突出旅游公路的区域文化成为目前旅游公路设计的困境之一㊂在实际布置中,缺少本地文化与人文内蕴的考虑,使公路景观失去特色而一成不变,毫无灵魂㊂1.3㊀旅游景观公路人性化设计的缺失随着城市快速发展,人性化的设计已越来越受到关注和研究,同时场地设计是否满足人性化的需求也成为设计合理的重要评判标准㊂旅游景观公路的设计也应当注重场所的人性化设计㊂旅游公路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游客,旅游公路设计的意义是在保护景区自然生态的同时为周边居民和游客提供良好的游览环境㊂而目前旅游景观公路设计中人性化设计的缺失间接降低游人的游览兴致㊂2㊀旅游景观公路设计的策略针对旅游景观公路设计面临的三大困境,运用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结合旅游景观公路设计的实际案例,总结旅游景观公路设计策略㊂2.1㊀设计注重安全性与功能性作为城市的交通运输通道,旅游公路的安全性应为首要原则㊂如果没有安全感,就不能认为在美学上是满意的,因为美学涉及了人类全部感觉和感情[5]㊂真正安全的公路不仅要有优美的景观和良好的视觉连续性,还要有高标准的几何组成和完备的安全设施,即有安全感㊂所以旅游景观公路设计的大前提应是保证公路畅通与行驶安全,应将消除游客心理上的压抑感㊁胁迫感以及视觉上的阻挡感等问题放在设计的首位㊂因此旅游公路设计应充分考虑公路的功能㊁景观的色彩㊁尺度视线和变化频率,注重打造视野开阔㊁行车安全㊁景观舒适的旅游景观公路㊂2.2㊀尊崇景观生态性原则旅游公路大多位于生态环境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其自然生态一旦遭到破坏,将很难恢复㊂所以旅游公路的设计应最大限度满足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使公路景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基础上考虑行车的舒适性与景观的优美性㊂面对公路建设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对原有地区生态系统进行改造设计,设计时应加强对公路沿线自然生态景观,如场地中自然水体㊁人工湿地等自然资源的保护与恢复,尽量减少人工的干预,注意公路景观的可持续性,营造与自然景观相协调的旅游景观公路㊂对场地原有生态元素进行保留与适度更新,不仅能够保护场地的原生生态环境,同时也能增加场地的特殊性,形成独特的公路景观㊂设计应充分利用路域显著的自然特性,打造集生态㊁美观㊁环保于一体并能自然地融入周边环境的旅游景观公路㊂2.3㊀凸显地域文化,表达场所特色旅游公路作为通往不同景区空间的线性过渡空间,沿线往往穿越多种不同风俗文化的地域空间,因而可以说是不同地域文化的过渡空间㊂这样的过渡空间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使旅游景观公路成为公路沿线不同地域文化的展现空间[1]㊂从旅游景观公路的整体设计到局部细化,从小品设计到景观节点的安排,都是当地特色区域文化展示的平台㊂充满文化思考的设计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体现场地的独特性,形成具有特色的区域景观㊂因此旅游景观公路设计应在保护原有场地生态的基础上,利用风景资源进行借景设计,挖掘地方历史文化特色,将当地的区域特色与文化符号融㊃41㊃现代交通技术2020年入景观设计中,运用文化的观点组织景观,使公路景观不仅具有层次化的视觉美感,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地域文化的展示长廊,从而保护㊁宣扬地域的历史文化,表达场所的特色㊂2.4㊀着重人性化理念的体现人性化设计的含义是指在设计景观的过程中,体现对人的需求的满足[6]㊂就旅游景观公路而言,优秀的设计者应注重在美学的基础上使旅游景观公路满足游客对情感的需求,并能在考虑游客在公路上行为和心理的变化的基础上,利用人的精神生活规律和文化需求规律,自然营造舒适的道路环境,使游览过程更加舒适,引起精神共鸣㊂3㊀基于旅游景观公路设计策略的苏州环太湖路景观绿化工程㊀㊀苏州环太湖公路(度假区段)在设计时提出了新颖的设计理念,并运用了独特的设计手法,丰富了旅游景观公路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经验㊂3.1㊀项目背景苏州环太湖公路(度假区段)位于苏州市西南角,紧邻太湖,全长23km,沿线旅游景点丰富㊂当地政府将环太湖公路定位为旅游公路,希望通过公路的景观设计展现出公路周边优美的自然环境㊁挖掘沿线村镇的历史文化特色与村镇特色,提升城市风貌㊂3.2㊀旅游公路绿化植物设计与场地自然生态的保留研究显示,公众对公路沿线景观视觉质量非常关注,对自然景观类型的偏好(水体㊁天象㊁自然植被)超过了人文景观类型(农田㊁人工植被㊁人工建筑)[7]㊂为了表现太湖周边的自然生态景观之美,环太湖公路的绿化旨在打破原有公路景观单一的模式化种植,根据场地特性因地制宜打造具有特色的植物景观,为游人提供安全㊁舒适㊁具有视觉愉悦感与审美满足感的旅游景观公路㊂3.2.1㊀公路绿化植物设计为了使植物景观与场地原有生态环境和植被能自然地过渡与配合,环太湖公路景观创新性地提出保留场地原有的特色景观植物,大量种植宿根花卉,以多样的植物种植丰富场地色彩㊁减少场地的人工痕迹,凸显场地空间的景观层次感㊂宿根花卉的大量种植还具有以下优点㊂1)突出景观自然性与一般常绿灌木不同,宿根花卉具有强烈的设计导向性,其特殊的图案肌理与丰富多变的种植组合方式可自然地营造乡村原野的氛围,宿根花卉丰富的种类与色彩是提升阴暗空间亮度㊁凸显空间动感之美的有效途径㊂以宿根花卉的种植代替原有常绿灌木的规模化种植,以生态健康的自然之美代替刻意的人工雕琢,使太湖纯朴的自然生态景观跃然眼前,充满 天然去雕饰 的美感㊂2)观湖视线清晰环太湖路面临太湖,背靠自然山体与民居建筑,是太湖观赏的绝佳视点㊂环太湖路景观在临太湖段以组团的方式大片种植宿根花卉,可弱化勾勒边界,柔化空间立面效果,减弱植物景观对太湖观景视线的阻隔,同时为太湖景观形成良好的衬托作用,为太湖水景增添了生机与野趣㊂湖水依依,波光粼粼,草木葳蕤,迎风曳曳,造就一幅美好的临湖美景㊂3)维护养护成本低宿根花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成熟后每年开花,到了冬日可匍匐于地下 冬眠 ,翌年春天地上部分又可萌发生长㊁开花结籽;宿根花卉能适应干旱或水涝环境,抗旱㊁抗病虫能力强;对覆土㊁荷载方面的要求远低于乔木,在各种地方都可顽强生长㊂宿根花卉种类繁多,开花期长,可做到三季有花,极大地丰富公路景观㊂其大量应用可以减少公路景观后期的维护成本,且可大规模地运用于环太湖后期240km旅游公路的景观打造及提升,广泛运用于环太湖流域的临水绿色通道(旅游公路)的特色景观设计㊂该关键性技术还可广泛运用于沿长江经济带区域的生态环境建设,并适用于海绵城市㊁美丽乡村㊁城市双修等设计理念项目㊂综上所述,旅游景观公路的改造应注重其与场地原有生态景观的配合与自身景观自然性的表达,更加尊重场地原有的景观符号,按照美学原理和设计手法将公路及其附近自然景观更大程度地保留㊁凸显,保证旅游公路自然景观的视野可及性,使设计充满生态野趣之美,减少刻意的人工感㊂3.2.2㊀场地自然生态元素的保留环太湖公路位于太湖吴中度假区景观带,沿线有光福古镇㊁香雪海㊁木荷林㊁老虎嘴㊁西施滩等多个旅游观光景点,沿岸自然景观肌理丰富,还包括一片天然芦苇林,每到秋冬季节,从西伯利亚飞来的天鹅在此栖息㊂得天独厚的特殊景观每年都会吸引大批的摄影爱好者慕名而来㊂环太湖公路设计中对芦苇林湿地景观进行保留,并将其作为特色㊃51㊃第1期孙国宝,等.滨水旅游公路的景观设计方法的自然景观节点,打造成环太湖公路景观的特色景点 芦苇丛林 ㊂3.3㊀旅游公路观景台节点的设计旅游景观公路设计,要求公路景观不但能展现公路沿线的自然风貌,而且要能创造具有文化价值的景观,表现地域文化和城市风采㊂所以旅游公路的景观设计应充分吸收㊁借鉴当地的文化内涵与城市风俗风采,通过旅游景观公路建设拉动城市的景观发展与文化展示,增强游客对区域文化的认同感,增添旅游公路的特殊性㊁空间趣味性㊁可读性与艺术性,展示公路景观的文化特征[8]㊂3.3.1㊀观景地点苏州素以山水秀丽㊁园林典雅为美,是著名的园林城市㊂为了凸显城市内蕴㊁地域文化,展现方案的特征,环太湖公路景观将环太湖路路线线型进行曲化㊁推敲,变异出 如意 的造型㊂ 如意 ,如人之意,将太湖比作如意,更能体现太湖生态之美,凸显苏州园艺之胜,体现苏州城的城市气质㊂环太湖路(度假区段)方案设计理念推导如图1所示㊂图1㊀环太湖路(度假区段)方案设计理念推导在景观方案设计中,兴奋点的设计在美感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明点还是暗点,都对景观游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9]㊂旅游公路沿线不同类型的景观对游客吸引力不同,进而产生了游览体验的心理平缓区和景观兴奋点㊂旅游公路设计对于兴奋点的把握同时也是对游览节奏的控制,适度安排才能在线性公路景观上形成舒缓有度㊁节奏适合的景观㊂环太湖路的方案设计中引入了兴奋点的设计手法,将路线景观节点与 如意 设计理念结合,旨在通过景观游览路线布置与景观节点设计,突出展示太湖最美的地方㊂环太湖路沿线设置的9个节点,仿佛如意上的珍宝与配饰㊂手执玉如意,坐控琴高鲮,悠远高旷,闲适自然,正是环太湖路景观的意境之美㊂环太湖公路(度假区段) 如意 景点设计构思如图2所示㊂图2㊀环太湖公路(度假区段) 如意 景点设计构思3.3.2㊀最佳观湖点研究为了打造动态的㊁连续的景观空间序列,环太湖旅游公路的景观设计遵循有主有次㊁有起有落的景观结构设计方法,从审美感受与视觉体验角度出发,确立了最佳观湖带㊁次要观湖带与不宜观湖带,并根据视线景观分析设立节点,以达到最佳的观景效果,体现人性化的设计理念㊂环太湖路(度假区段)观湖视线分析如图3所示㊂图3㊀环太湖路(度假区段)观湖视线分析3.3.3㊀场地置石与小品环太湖旅游公路的场地铺装与置石都选用当地特色的黄石㊂将黄石融入景观设计,以黄石为文化符号,表现太湖石的悠久历史,使环太湖路独具地方风格,成为展现苏州城文化内蕴与区域特色的窗口与廊道㊂旅游公路的景观设计应吸收㊁借鉴当地乡俗文化,通过旅游景观公路建设拉动城市地域文化的发展,增强游客对区域文化的认同感,展示公路景观的文化特征㊂㊃61㊃现代交通技术2020年3.4㊀旅游公路慢行系统3.4.1㊀特色慢行系统环太湖公路旨在打造舒适㊁人性化的旅游景观公路工程㊂出于设计人性化考虑,公路对慢行系统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设计理念㊂慢行系统以太湖水为设计灵感,推翻千篇一律的红色慢行系统,打造独树一帜的 太湖蓝 慢行系统,提高游客对太湖公路的文化认可度,体现太湖公路的人文情怀㊂慢行系统采用安全性与景观舒适性并存的彩色防滑涂层,减少自行车的制动距离带来的安全隐患,给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的区分带来便利,增强公路景观的安全性与舒适性,体现以人为本理念㊂3.4.2㊀Logo 设计Logo 设计的兼济性是将图形外轮廓依据骑行者造型进行深化,形成流畅曲线,体现整条环太湖公路的生机与活力㊂白㊁蓝两色明度对比强烈,单色的使用增强了色彩在明度与色相上的识别性,易于在各种材质上应用㊂与单一Logo 不同的是,图标结合苏州市市标与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标志,不仅为公路赋予文化情怀,同时也是对苏州市级太湖度假区的良好宣传㊂3.4.3㊀设计前后对比苏州环太湖路(度假区段)是一条普通的农村公路,如图4所示,道路等级低,路面条件差,乔木以乡土树种为主,树形较差,地被杂乱无序㊂道路功能仅满足当地周边居民沿线出行需求㊂图4㊀改造前的苏州环太湖路(度假区段)苏州环太湖公路(度假区段)建成后效果如图5所示,实现了创新㊁协调㊁绿色㊁开放㊁共享的发展理念,更加注重资源保护,更加注重生态改善,更加注重品质提升,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不断提升风景名胜区保护和园林绿化发展水平,充分彰显公共服务与文化传承功能,不仅更好地满足了周边出行需求, 太湖蓝 品牌更是吸引了许多周边游客,带动当地经济增长,为建设 经济强㊁百姓富㊁环境美㊁社会文明程度高 的新江苏提供良好人居环境㊂图5㊀苏州环太湖公路(度假区段)建成后效果4㊀总结景观旅游公路随着城市旅游的发展将在城市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㊂旅游公路的特色设计可以结合道路自身特点进行应用分析与前景规划㊂根据美学原理,提炼特色人文景观元素,表达区域文化内蕴,形成特色的场地路域风格㊂苏州环太湖公路景观设计着重于景观的生态自然性和区域文化的研究,并注重人性化设计的思考,从而形成了景观良好㊁生态自然㊁设计合理的景观旅游公路,如今的苏州环太湖公路(度假区段)已晋升为苏州环太湖文化公路㊂苏浙太湖流域的环太湖公路全长316km,尚有很多段落亟须提升,苏州环太湖公路(度假区段)对以后的滨水公路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㊂参考文献[1]秦晓春,张肖宁.旅游景观公路设计及其美学研究[J].公路,2007,10(10):212217.[2]胡阳阳.旅游景观公路规划设计[J].施工技术,2010(8):4647.[3]胡毅夫,张子培.张清旅游公路绿化工程和景观协调的研究[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3,23(4):9194.[4]何祎.旅游景观公路设计的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1.[5]郑立常.浅论旅游公路的设计特点[J].湖南交通科技,1996,22(1):1517.[6]徐晞.论述景观环境中人性化设计[J].园林装饰,2016(5):6667.[7]王云,崔鹏,江玉林,等.公路景观类型美学感知差异及其原因初步分析[J].中外公路,2006,26(1):173177.[8]姚阳,屠书荣.旅游景观公路规划设计方法与技巧[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3):413416.[9]时以群.风景园林的兴奋点设计[J].中国园林,1999(3):1618.(责任编辑㊀陈㊀晨)㊃71㊃第1期孙国宝,等.滨水旅游公路的景观设计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前言 (1)第一章总则 (2)一、编制目的 (2)二、风景路界定 (2)三、规划目标 (3)四、规划原则 (4)第二章风景资源现状评价 (6)一、风景资源概况 (6)二、交通概况 (7)三、村庄概况 (8)第三章风景路线网布局 (9)一、布局原则 (9)二、风景路网络构建 (9)三、总体布局方案 (10)四、建设形式 (13)第四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6)一、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16)二、空间布局 (16)三、设施配置 (18)第五章交通系统组织 (21)一、发展目标 (21)二、体系构建 (21)三、内部慢行空间组织 (22)四、外部交通衔接 (22)第六章景观特色组织 (26)一、发展目标 (26)二、景观体系构建 (26)第七章旅游发展策划 (31)一、发展定位 (31)二、旅游产品组织 (31)四、旅游商品开发 (35)五、旅游容量预测 (36)第八章生态系统规划 (38)一、建设目标 (38)二、生态建设要求 (38)三、绿化配置引导 (39)第九章支撑系统规划 (41)一、信息工程设施 (41)二、市政工程设施 (43)三、公共安全设施 (46)第十章风景路建设指引 (48)一、分区建设指引 (48)二、分类建设指引 (55)第十一章村庄发展指引 (58)一、村庄布局指引 (58)二、村庄业态指引 (59)三、村庄建设指引 (60)第十二章实施措施建议 (62)一、建立区域协调机制 (62)二、促进标识系统的有序建设 (62)三、推动公众参与机制完善 (62)四、加强旅游营销与品牌推广 (62)第十三章附则 (63)一、规划执行 (63)二、规划解释权 (63)图纸01、区位图02、景观资源分布图03、风景路线网布局图04、风景路线网分类布局指引图一05、风景路线网分类布局指引图二06、公共服务设施分布图07、景观特色引导图08、植物配置指引图09、分区建设引导图则——宜兴市10、分区建设引导图则——常州市11、分区建设引导图则——无锡市12、分区建设引导图则——苏州市13、分区建设引导图则——吴江市14、分区建设引导图则——湖州市15、分区建设引导图则——长兴县前言本规划的环太湖地区包括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常州、宜兴、吴江五个市县和浙江省的湖州、长兴两个市县,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发达、自然和人文资源丰富、人居环境最优越的地区之一。
充分利用环湖优越的资源条件,按照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思路,江浙两省联合开展环太湖风景路规划的编制工作。
通过统一风景路内涵界定和规划建设的目标、原则,合理确定环太湖风景路的标准、布局结构,加强风景路与城乡居民点、沿湖旅游资源和相关服务设施的衔接等,加强跨省和跨市县的风景路衔接,形成环太湖地区一体化的风景路网络。
开展环太湖风景路规划,推动建设联通太湖沿岸地区并具有一定纵深的风景路系统,有利于强化滨湖地区生态格局,塑造良好城乡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更好地开发利用环湖地区的旅游资源,服务环湖居民和游客观光、休闲、健身和游憩等需求,创立太湖生态、人居和旅游环境的重要品牌。
第一章总则一、编制目的环太湖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自然和人文资源丰富,是长三角地区人居环境最为优越的地区之一。
为了优化滨湖地区生态格局,保护和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塑造良好城乡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更好地促进环湖风景资源和旅游的整合,服务环湖居民和游客观光、休闲、健身、游憩等需求,促进环太湖地区的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推动环太湖地区打造世界级的旅游品牌,特编制《环太湖风景路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环太湖各市县应以本规划为指导,制定本地区风景路建设规划和具体工作方案,引导风景路系统的有序发展。
二、风景路界定本规划风景路指以太湖沿线山水风光为依托,以慢行道路为主干,连接区域重要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以观光、休闲、健身和游憩等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绿廊。
重要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包括: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旅游度假区、观光农业区、滨湖岸线及防护林、沿湖湿地、主要河流及堤围、湖泊及沼泽地区、城市郊野公园、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其他特色城乡居民点等。
(1)景观功能:塑造良好自然人文景观。
通过规划建设风景路将促进对环太湖地区具有特定景观特征、风貌内涵的空间优化改造和重点建设,保护、提升城市自然环境和人工景观品质;在以市县为单元的旅游流线和产品组织的现状基础上,增加以临湖为连续界面的整体组织,将大大促进环太湖风景旅游资源的整合。
(2)生态功能: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通过风景路有效串联破碎化的生态基质空间,完善区域生态网络,维护物种多样性等。
(3)经济功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提升。
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拉动沿线地区经济增长。
其中重点将带动环太湖地区休闲度假、文化娱乐等服务业发展。
(4)社会功能:服务居民生活功能需求。
风景路建设一方面有利于环太湖地区形成集生态保护与生活休闲于一体的绿色开敞空间网络,满足沿线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活游憩需求;另一方面使环太湖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有利于强化城市的文化特色,提高居民的地方归属感。
1、按照风景路与城镇的关系分类分为城镇型、郊乡型和生态型三类。
城镇型风景路主要依托城镇建成区(包括旅游度假区)内的公园广场、路侧绿带和滨河绿带设立;郊乡型风景路主要依托城镇建成区以外的田野和村庄设立;生态型风景路主要依托城镇建城区以外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滨湖岸线及防护林、沿湖湿地及生物繁衍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设立。
本次规划对城镇型、郊乡型、生态型风景路在绿化配置、市政设施、公共服务、活动组织等方面提出差异化的建设要求。
2、按照风景路与城乡道路的关系分类分为独立型和结合型两类。
独立型风景路主要依托现状太湖大堤或主要河流的堤顶路、环湖公路建设,对其实行慢行专用,风景路与城乡道路之间具有一定空间隔离;结合型风景路主要依托城乡道路(包括景区道路)建设,通过一定的物理隔离,保障风景路专有路权,并保留城乡道路部分机动车通勤功能。
本次规划对独立型和结合型风景路在交通设施和安全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差异化的建设要求。
三、规划目标生态绿带、人文画廊、休闲胜地。
生态绿带:环太湖地区重要的生态景观资源分布区域。
人文画廊:江南水乡吴越文化史迹及历史、文化、风俗等非物质文化的主体展示区。
休闲胜地:休闲、健康、快乐生活的重要公共场所。
四、规划原则1、整合资源、强化特色环太湖地区经济文化发达,水陆交通便利,具有通江达海的地理优势,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环湖各市县有着吴越文化传统的共同渊源,共同享受太湖的恩惠。
深厚的地缘和人文关系,客观上已经把环太湖地区连成一个息息相关的共同体。
但目前各地的旅游资源与发展内容趋于同质化,也缺乏有效的串联,使环太湖整体竞争力难以提升。
本次规划以建设世界级旅游品牌为目标,从旅游的线路连续性、交通便捷性、产品互补性等角度充分整合环湖区域旅游资源。
深入研究环太湖地区水体、岛屿、山湾、水渚、湿地、山体和植被等自然景观风貌特征,梳理和挖掘吴越文化史迹及历史、文化、风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优化资源品质,因地制宜体现各地特色。
2、区域统筹、保护优先从区域角度,加强各市县风景路之间顺畅衔接与发展特色的协调,统筹区域特色;加强风景路内外的合理分工,统筹风景路内外的发展。
风景路布局秉承严格保护环太湖地区景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自然人文资源的原真性、江南水乡风貌的独特性的原则,保障太湖水系的生态环境,维护区域内生物多样性。
同时,按照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兼顾风景路及周边区域的发展需求。
3、因地制宜、低碳生态合理把握环太湖地区各市县的发展实际,充分结合地区资源特点和建设水平,因地制宜地利用现状资源,促进新建设施集约建设,探索符合地方发展需求的建设途径。
落实节约用地、集约建设等理念,体现设施配套的低碳生态;采用先进技术,优选本土化、乡土化材料,体现建设技术的低碳生态;提倡节约能源、节约资金,体现日常运行的低碳生态;倡导慢行方式、珍惜环境等理念,体现生活方式的低碳生态。
4、以人为本、协调发展以游客和居民为本,风景路建设既要从视觉景观性、游览舒适性、换乘便捷性等方面满足游客高品质的游览需求,又要从提升人居环境、营造休闲场所、增加就业岗位等方面给周边居民切实利益。
整体保护和利用环太湖地区生态资源和景观资源,协调环太湖地区风景路布局与风景资源保护利用、太湖流域防洪、水环境保护、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关系,促进区域协调有序发展。
第二章风景资源现状评价环太湖地区自然山水景观与人文景观珠联璧合。
沿岸的水域、岸线、岛屿、湿地和山林植被等形成的自然风光,以及以吴越史迹为导线而串联起来的吴越文化古迹、典型江南水乡古镇和珍贵的明清建筑构成的物质景观,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丰富的乡土特产,使其成为长三角地区独特而不可再生的重要生态、景观资源和城市经济资源。
目前,环太湖地区拥有国家级太湖风景名胜区的13个景区,多个森林公园,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多个省级旅游度假区。
其中,自然旅游资源的核心和依托是国家级太湖风景名胜区。
太湖风景名胜区内的自然景源和人文景源都比较丰富,从资源数量来看,太湖风景名胜区共有1046处景源。
其中,自然景源197处,占景源总量的18.8%,人文景源849处,占景源总量的81.2%;从景源存在状态来看,自然景源主要为面状景观,而人文景源主要为点状景观。
一、风景资源概况1、自然景观自然景观资源主要以环太湖地区的湖泊、河流、山体、田园等为主,是该区域生物多样性、景观独特性的重要体现。
沿湖有低山丘陵逶迤连绵,形成曲折的湖岸线,周边的山谷和大小水湾将太湖分隔成蠡湖、西淹湖、石湖、同里湖、尚湖等内湖,构成了湖中有湖、山外有山、山重水复的独特景观。
环湖山水相间交错,山水比例和形态及与人工构造物风貌各异并有机组合,风景层次十分丰富,景观空间多姿多彩。
从资源分布来看,以依山临湖、太湖山水风光为基本特征的自然景源主要分布在太湖之畔的东山、西山、光福、梅梁湖、马山、阳羡等景区,与太湖水域及周边山林植被共同构成了太湖山水核;以自然山水风光与城市景观交融为基本特征的自然景源主要分布在石湖、木渎、锡惠、蠡湖等景区,位于风景区与城市自然过渡的城景交融带,展现了山水入城、古今交辉的风貌特征。
总体来看,自然景源多以临湖、近湖为主,局部地区以景观群落形式存在,联系较为紧密。
2、人文景观人文景观资源可以分为物质景观资源与非物质景观资源,其中物质景观资源以江南水乡古镇、临湖古镇、水乡田园、吴越遗迹、山林湖景等为特色,包括古镇名村、遗迹、庙宇、园林、古桥等资源,形式上以园景、建筑、胜迹和风物为主。
从景观特征着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代表吴越文化渊源的众多遗址遗迹景观;另一类是体现小桥流水、绿荫村舍、稻香桑茂、碧波渔舟的江南细腻而秀丽的乡村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