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2014)
防治术后恶心呕吐的专家共识
![防治术后恶心呕吐的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5e723ade0722192e4436f65a.png)
PONV圍術期的危害
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 影響口服藥物、食物和水。 切口裂開、切口疝形成。 是延長住院時間的第二大因素。 影響患者術後恢復。 增加患者住院費用。
發生機制
傳入衝動的是中樞位於第四腦室腹側面極後區化學觸發 帶和孤束核上方。
治療
患者發生PONV 排除藥物刺激或機械性因素 預防性使用了抗嘔吐藥物
PONV在術後6h後發生
可重複使用5-HT3受體拮抗藥、地塞米松 和氟呱利多
防治原則
識別中高危患者,預防為主。 盡可能降低PONV的危險因素和觸發因素。 高危患者避免全麻,全麻則避免吸入麻
醉。 聯合應用。 換藥治療。
選擇抗嘔吐藥及給藥時間
口服藥物:麻醉誘導前1h給予。 靜脈用藥:手術結束前靜注,但地塞米
松應在麻醉誘導後給予。 東莨菪堿貼劑:手術開始前4h給予。 5-HT3受體抑制劑、糖皮質激素和氟呱利
多是預防PONV最有效且副作用小的藥物。
治療
患者發生PONV
排除藥物刺激或機械性因素 沒有預防性使用 抗嘔吐藥物
小劑量5-HT3受體拮抗劑、 異丙嗪或氟呱利多治療
治療
患者發生PONV
排除藥物刺激或機械性因素 預防性使用 地塞米松
小劑量5-HT3受體 拮抗劑
治療
患者發生PONV
排除藥物刺激或機械性因素 預防性使用5-HT3 受體拮抗劑
術後6h內不再使用5-HT3受體拮抗藥, 應改用其他藥物。
治療
患者發生PONV
排除藥物刺激或機械性因素 聯合預防性使用
地塞米松和5-HT3 受體拮抗劑
應改用氟呱利多或 異丙嗪等藥
治療
患者發生PONV
排除藥物刺激或機械性因素
三聯療法預防仍發生 PONV,且發生於PACU
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
![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918af71df705cc1754270938.png)
防治PONV原则
• 3. 对未预防用药或预防用药无效的PONV病人提供止吐治疗 • 病人离开麻醉恢复室后发生持续的恶心和呕吐时,首先应进行床旁检
查以除外药物刺激或机械性因素,包括用吗啡进行病人自控镇痛、沿 咽喉的血液引流或腹部梗阻。在排除了药物和机械性因素后,可开始 止吐治疗。
防治PONV原则
• 如果已预防性用药,则治疗时应换用其它类型药物。
• ③作用在呕吐中枢:
• 抗组胺药(苯甲嗪和羟嗪)、抗胆碱药(东莨菪碱)
• ④作用在内脏传入神经:
• 5-HT3受体拮抗药、苯甲酰胺类(甲氧氯普胺)
• 其他:皮质激素类(地塞米松和倍他米松)
1.抗胆碱药
• 这类药物作用机制是抑制毒蕈碱样胆碱能受体, 并抑制乙酰胆碱释放
• 该类药物可阻滞前庭的冲动传入,主要用于治疗 运动病、眩晕、病毒性内耳炎、梅尼埃病和肿瘤 所致的恶心呕吐
• 增加剂量虽增强抗呕吐疗效,也带来副作用危险,如镇静,锥体外系症状。 锥体外系症状主要发生在较年长的儿童,剂量大于50~75µg/kg
• 氟哌啶醇被推荐为氟哌利多的替代品,0.5-2mg静注或肌注对PONV有较好 的预防作用,可在诱导后或手术结束前用药
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课件
![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06b5361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de.png)
机制等方面。这些研究为深入了解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病机制和开发新的
治疗方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07
CATALOGUE
结论与展望
结论回顾
PONV的发生率因个体差异、手术 类型和麻醉方式等因素而异。
预防和治疗PONV的方法包括非 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其中药物 治疗是主要手段。
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一个 常见的问题,影响患者的恢复和 舒适度。
中成药
可以使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毒、活 血化瘀等作用的中成药进行治疗 。
04
CATALOGUE
术后恶心呕吐的护理与心理支 持
护理措施
遵医嘱用药
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止吐药物或其他治疗 措施,缓解术后恶心呕吐症状。
保持呼吸道通畅
术后恶心呕吐的患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 避免呕吐物阻塞呼吸道,导致窒息和吸入 性肺炎。
吐药进行治疗。
03
CATALOGUE
术后恶心呕吐治疗
非药物治疗
预防性治疗
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可以采取预防性治疗,如术前避免进食 固体食物,尽量不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等。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改变患者对手术和麻醉的认知,减轻焦虑和恐惧,从而降低术 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呼吸锻炼
通过深呼吸、腹式呼吸等呼吸锻炼,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减 少恶心呕吐的发生。
PONV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但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药物 使用、手术操作、患者自身条件 等。
未来研究应关注PONV的预防和 治疗,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
未来展望
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新的药物和治疗方 法,提高PONV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加强临床实践和研究,积累更多的数 据和经验,提高医生和患者对PONV 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
![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9c76274cc281e53a5802ff7c.png)
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2014)王英伟,王国林,田玉科(共同执笔人/负责人),吴新民,吴震(共同执笔人),罗爱伦,俞卫锋,徐建国(共同执笔人/负责人),黄宇光,薛张纲一、术后恶心呕吐得发生率及不良影响近些年来虽采取了许多预防措施,在全部住院手术患者中术后恶心呕吐(PONV)得发生率仍有20%~30%,某些PONV高危患者其发生率高达70%~80%,门诊手术患者约为30%。
PONV主要发生在手术后24~48 h内,少数患者可持续达3~5天。
PONV导致患者程度不等得不适,严重者可引起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伤口裂开、切口疝形成、误吸与吸入性肺炎,就是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与医疗费用增加得重要因素。
二、PONV得危险因素1、患者因素女性、非吸烟、有PONV史或晕动病史者发生率高。
成人50岁以下患者发病率高,小儿3岁以下发病率较低,术前有焦虑或胃瘫者发生率高。
2、麻醉因素吸入麻醉药包括氧化亚氮、阿片类药物、硫喷妥钠、依托咪酯、氯胺酮、曲马多等增加PONV发生率。
容量充足可减少PONV 发生率。
区域阻滞麻醉较全麻发生率低,丙泊酚TIVA较吸入全麻发生率低。
3、手术因素手术时间越长,PONV发生率越高,尤其就是持续3 h 以上得手术。
某些手术,如腹腔镜手术、胃肠道手术、胆囊切除术、神经外科手术、妇产科手术以及斜视矫形术等,PONV发生率较高。
女性、术后使用阿片类镇痛药、非吸烟、有PONV史或晕动病史就是成人PONV得四种主要危险因素,Apfel依此设计了成人PONV得风险度简易评分方法:每个因素为1分,评分为0,1,2,3与4分者,发生PONV得风险性分别为10%,20%,40%,60%,80%。
成人门诊手术出院后恶心呕吐(PONV)得五个主要高危因素就是女性、有PONV史、年龄50岁以下、在PACU使用过阿片类药物以及在PACU有呕吐史,评分为0,1,2,3,4与5分者,发生PONV得风险性分别10%,20%,30%,50%,60%与80%。
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ppt课件
![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8f9b3066bec0975f565e24a.png)
可
阻
断
多
种
中
枢
神
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
NV1 .一 原般 原 则则
2 . 选 择 抗 呕 吐 药 物
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
般 原 • 风 险 分 则层 :
中 危 以 上 患 者 预 防 用 药
•去 除
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
药 物 • 不 同 类
及型 抗 给P
药ON
时V 间药 合
用
,
作用Βιβλιοθήκη 相家 共 识 ( 2 0 1 4 )
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
生 • 发 程 率生 度
及率 在 不 等
不2的 良0-不 适
影 响 • 30%水 、 电
• 高 解
危 质
患 紊
者 乱
• 发 生 率 伤 口 裂
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
的 • 患 危者
险因 素
因: 素女 性
,
非
吸
烟
,
有
P
O
N
V
史
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
的 • 神 发经
生反 射
机中 制枢 :
接
受
皮
层
(
视
觉
、
嗅
觉
、
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
分 类 ①皮
(层 作 用 部 位: 苯 二 氮 卓 )类
;
② 化 学 触 发 带 :
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
碱 作 药用
机 制 是 抑 制 胆 碱 能 受 体 ,
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
胺 药 • 组 胺 受
体
可
分
为
H
1
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
![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dd1f3ae95fbfc77da369b125.png)
6、5-HT3受体拮抗药
• • 研究表明,所有该类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在PONV的预防应用时并无差别 也有研究表明低剂量格拉司琼(0.1mg)复合地塞米松(8mg)和昂丹司琼 (4mg)复合地塞米松(8mg)预防疝气手术后恶心呕吐均可达到气管导管拔 管后2小时内94%~97%和24小时内83%~87%的优良效果 • 托烷司琼阻断5-HT3受体,该药结构主环最接近5-HT,更具特异性。本药半衰 期长,有口服制剂 • 帕洛诺司琼是第二代高选择性,高亲和性5-HT3受体拮抗药,半衰期打40h。 帕洛诺司琼的结构更似于5-HT,更易于5-HT3受体结合。研究表明0.075mg帕 洛诺司琼可有效预防术后24h内PONV的发生,其效应与4mh昂丹司琼相似,主 要经CYP2D6酶代谢,临床剂量不受年龄,肝肾功能影响,对QT间期无明显影 响。
影响PONV发生率的因素
• 3、手术因素 • 长时间手术,尤其是3h以上的手术。某些 手术类型(腹腔镜手术、胃肠道手术、神 经外科手术、眼科斜视矫形术、妇产科手 术和头面部整形手术)PONV发生率也可能 较高
PONV评分
•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10cm直尺作为 标尺,一端表示无恶心呕吐,另一端表示 为极其严重的恶心呕吐,4cm以下为轻度 PONV,7cm以上为重度PONV
抗呕吐药与相关受体亲合力
药物分类 多巴胺(D2) 受体 M-胆碱能 受体 组胺 受体 5-HT3 受体
吩噻嗪类 丁酰苯类
抗组胺药 抗胆碱药 苯甲酰胺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
![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c8d6864216fc700aba68fc28.png)
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2014)王英伟,王国林,田玉科(共同执笔人/负责人),吴新民,吴震(共同执笔人),罗爱伦,俞卫锋,徐建国(共同执笔人/负责人),黄宇光,薛张纲一、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不良影响近些年来虽采取了许多预防措施,在全部住院手术患者中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仍有20%~30%,某些PONV高危患者其发生率高达70%~80%,门诊手术患者约为30%。
PONV主要发生在手术后24~48 h内,少数患者可持续达3~5天。
PONV导致患者程度不等的不适,严重者可引起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伤口裂开、切口疝形成、误吸和吸入性肺炎,是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和医疗费用增加的重要因素。
二、PONV的危险因素1. 患者因素女性、非吸烟、有PONV史或晕动病史者发生率高。
成人50岁以下患者发病率高,小儿3岁以下发病率较低,术前有焦虑或胃瘫者发生率高。
2. 麻醉因素吸入麻醉药包括氧化亚氮、阿片类药物、硫喷妥钠、依托咪酯、氯胺酮、曲马多等增加PONV发生率。
容量充足可减少PONV 发生率。
区域阻滞麻醉较全麻发生率低,丙泊酚TIVA较吸入全麻发生率低。
3. 手术因素手术时间越长,PONV发生率越高,尤其是持续3 h以上的手术。
某些手术,如腹腔镜手术、胃肠道手术、胆囊切除术、神经外科手术、妇产科手术以及斜视矫形术等,PONV发生率较高。
女性、术后使用阿片类镇痛药、非吸烟、有PONV史或晕动病史是成人PONV的四种主要危险因素,Apfel依此设计了成人PONV的风险度简易评分方法:每个因素为1分,评分为0,1,2,3和4分者,发生PONV的风险性分别为10%,20%,40%,60%,80%。
成人门诊手术出院后恶心呕吐(PONV)的五个主要高危因素是女性、有PONV史、年龄50岁以下、在PACU使用过阿片类药物以及在PACU有呕吐史,评分为0,1,2,3,4和5分者,发生PONV的风险性分别10%,20%,30%,50%,60%和80%。
术后恶心呕吐管理专家共识(第四版)
![术后恶心呕吐管理专家共识(第四版)](https://img.taocdn.com/s3/m/e0c12667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b1.png)
更新内容解读
▪ 昂丹司琼是最常用也是研究最为广泛的5-HT3受体拮抗剂,被认 为是PONV治疗的“金标准”药物(证据级别A1)。
▪ 对于儿童,帕洛诺司琼是一种有效的止吐药,不良反应最小,但 尚未确定其最小有效剂量(证据级别A2)。
▪ 多拉司琼是高选择性的5-HT3受体拮抗剂,对PONV有治疗作用 (证据级别A2)。成人可进行预防性给药,麻醉结束前15分钟静 注12.5mg与静注4mg昂丹司琼效果相似。
▪ 预防治疗失败:在6小时内给予重复剂量的同类止吐药无效(证据级别 A2)。超过6小时,如果没有其他药物可选,则应再次给予5-HT3受体 拮抗剂或丁酰苯类药物。
相关研究展望
1、新型止吐药物研究 ▪ 新型止吐药氨磺必利、帕洛诺司琼和NK1受体拮抗剂等,以及评
估PONV管理在ERPs中的地位。 2、止吐药效能研究 ▪ 止吐药效能可能受基因多态性及基因表达(表观遗传学)的影响。
▪ 另外,对于2014版指南中儿童发生PONV的简化评分方法(表) 也进行了更新。当评分为0,1,2,3,4时,患儿发生P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NV的风 险分别约9%,10%,30%,55%,70%。
更新内容解读
▪ 预测儿童PONV风险的简单方法
更新内容解读
▪ 儿童PONV管理方法
更新内容解读
3. 更新了降低PONV基础风险的干预措施 ▪ 降低PONV基础风险的推荐策略包括: ①减少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并联合多模式镇痛; ②优先使用区域阻滞; ③优先使用丙泊酚作为主要的麻醉用药; ④避免使用挥发性麻醉剂; ⑤日间手术患者充分补液。 ▪ 近期针对儿童的研究发现,在成年患者中已有充分证据全静脉麻醉(证据级别A1)、开放性
更新内容解读
▪ 给予α2受体激动剂可乐定或右美托咪定可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 用量和PONV发生(证据级别A1)。
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
![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2ec80df5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a9.png)
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2014)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王英伟?王国林?田玉科(共同执笔人/负责人)吴新民?吴震(共同执笔人)罗爱伦?俞伟锋?徐建国(共同执笔人/负责人)黄宇光?薛张纲目录一、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不良影响二、PONV的危险因素三、PONV评分四、PONV的发生机制五、抗呕吐药的分类六、防治PONV原则一、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不良影响近些年来虽采取了许多预防措施,在全部住院患者中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仍有20%~30%,某些PONV高危患者其发生率达70%~80%,门诊手术患者约为30%。
PONV主要发生在手术后24~48h 内,少数患者可能持续达3~5天。
PONV导致患者程度不等的不适,严重者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伤口裂开、切口疝形成、误吸性肺炎,是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和医疗费用增加的重要因素。
二、PONV的危险因素1、患者因素女性、非吸烟者、有PONV史或晕动病史发生率高。
成年50岁以下患者发生率高。
小儿3岁以下发病率较低,术前有焦虑或有胃瘫者发生率高。
2、麻醉因素吸入麻醉药包括氧化亚氮、阿片类药、硫喷妥钠、依托咪酯、氯胺酮、曲马多等增加PONV发生率。
容量充足可减少PONV发生率。
区域阻滞麻醉较全麻发生率低,丙泊酚TIVA较吸入全麻发生率低。
3、手术因素手术时间长,PONVV发生率越高,尤其是持续3h以上的手术。
某些手术如腹腔镜手术、胃肠道手术、胆囊切除术、神经外科手术、妇产科手术及视矫形术等,PONV发生率较高。
女性、术后使用阿片类镇痛药、非吸烟、有PONV史或晕动病史是成人PONV的四种主要的危险因素,Apfel依此设计了成人PONV的风险度简易评分方法:每个因素为1分,评分为0,1,2,3和4分者,发生PONV 的分险性分别为10%,20%,40%,60%,80%。
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2014)
![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2014)](https://img.taocdn.com/s3/m/2ca5cd9e680203d8ce2f245c.png)
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2014)王英伟,王国林,田玉科(共同执笔人/负责人),吴新民,吴震(共同执笔人),罗爱伦,俞卫锋,徐建国(共同执笔人/负责人),黄宇光,薛张纲一、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不良影响近些年来虽采取了许多预防措施,在全部住院手术患者中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仍有20%~30%,某些PONV高危患者其发生率高达70%~80%,门诊手术患者约为30%。
PONV主要发生在手术后24~48 h内,少数患者可持续达3~5天。
PONV导致患者程度不等的不适,严重者可引起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伤口裂开、切口疝形成、误吸和吸入性肺炎,是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和医疗费用增加的重要因素。
二、PONV的危险因素1. 患者因素女性、非吸烟、有PONV史或晕动病史者发生率高。
成人50岁以下患者发病率高,小儿3岁以下发病率较低,术前有焦虑或胃瘫者发生率高。
2. 麻醉因素吸入麻醉药包括氧化亚氮、阿片类药物、硫喷妥钠、依托咪酯、氯胺酮、曲马多等增加PONV发生率。
容量充足可减少PONV 发生率。
区域阻滞麻醉较全麻发生率低,丙泊酚TIVA较吸入全麻发生率低。
3. 手术因素手术时间越长,PONV发生率越高,尤其是持续3 h以上的手术。
某些手术,如腹腔镜手术、胃肠道手术、胆囊切除术、神经外科手术、妇产科手术以及斜视矫形术等,PONV发生率较高。
女性、术后使用阿片类镇痛药、非吸烟、有PONV史或晕动病史是成人PONV的四种主要危险因素,Apfel依此设计了成人PONV的风险度简易评分方法:每个因素为1分,评分为0,1,2,3和4分者,发生PONV的风险性分别为10%,20%,40%,60%,80%。
成人门诊手术出院后恶心呕吐(PONV)的五个主要高危因素是女性、有PONV史、年龄50岁以下、在PACU使用过阿片类药物以及在PACU有呕吐史,评分为0,1,2,3,4和5分者,发生PONV的风险性分别10%,20%,30%,50%,60%和80%。
术后恶心呕吐的专家共识PPT
![术后恶心呕吐的专家共识PPT](https://img.taocdn.com/s3/m/1e975a68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48.png)
02
术后恶心呕吐的概述
术后恶心呕吐的定义
术后恶心呕吐是指手术后24小时内发生的恶心和呕吐症 状,可能伴随胃部不适、食欲减退等症状。
术后恶心呕吐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影响患者 的恢复和生活质量。
术后恶心呕吐的分类
05
术后恶心呕吐的治疗方法
非药物治疗
心理疗法
通过心理疏导、放松训练等手段 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减轻恶心呕
吐症状。
饮食调整
避免过度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 餐。
活动与休息
适当活动促进胃肠蠕动,避免长时 间卧床休息,减少恶心呕吐发生。
药物治疗
止吐药
使用止吐药物如格拉司琼 、托烷司琼等,可有效缓 解恶心呕吐症状。
等,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
此外,医生还会考虑患者的年龄 、性别、体重指数等个体差异因 素,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诊断与评估的重要性
准确的诊断与评估有助于医生 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治 疗效果。
通过诊断与评估,医生可以及 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并发症, 降低患者并发症的风险。
诊断与评估还有助于医生对患 者进行长期随访,监测病情变 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手术因素
01 手术类型
涉及胃肠道、妇科、五官科等手术的患者术后恶 心呕吐的风险较高。
02 手术时间
手术时间延长可增加术后恶心呕吐的风险。
03 麻醉方式
全身麻醉和区域麻醉均可增加术后恶心呕吐的风 险。
药物因素
01 镇痛药
术后使用阿片类镇痛药可增加术后恶心呕吐的风 险。
02 止吐药
长期使用止吐药可能导致术后恶心呕吐的风险增 加。
防治术后恶心呕吐专家意见(精选)
![防治术后恶心呕吐专家意见(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c33f7ec3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2c.png)
防治术后恶心呕吐专家意见(精选)术后恶心呕吐是许多手术患者经常遇到的一种不良反应。
针对这一问题,我作为专家,在此提出我的意见和建议。
术后恶心呕吐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过程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减轻术后恶心呕吐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术前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
在手术前,医生和患者应该充分沟通,以确认是否有恶心呕吐的高风险因素存在。
一些常见的高风险因素包括女性、青少年、非常激烈的手术以及对全麻药物的过敏。
针对这些高风险患者,医务人员应该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如使用预防性抗恶心药物。
其次,术中的麻醉管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类型,麻醉医生可以选择合适的麻醉技术和药物,以减少麻醉对胃肠道的刺激。
此外,术中保持患者的稳定、舒适,避免剧烈的体位变换和过度应用输液,也有助于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术后管理中,合理的液体和饮食管理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术后患者应该尽快开始进食,但要避免过量和过度刺激的饮食。
在液体管理方面,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和脱水状态,保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也有助于减轻术后恶心呕吐的症状。
药物治疗是术后恶心呕吐的关键措施之一。
常用的抗恶心药物包括5-HT3受体拮抗剂、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和NK1受体拮抗剂。
针对不同的患者和不同的手术类型,医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此外,心理护理在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中也有一定的作用。
术后患者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情绪,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
医生和护士应该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减轻术后的恐惧和不适感。
总结来说,术后恶心呕吐是一种常见的不良反应,但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和积极的治疗手段可以有效地减轻其症状和影响。
在手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各个环节,医护人员应该全面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并通过综合性的管理措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和治疗体验。
最终,我相信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可以得到显著降低,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最新(2014)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
![最新(2014)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c7a94136763231126edb11a0.png)
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2014)近些年来虽采取了许多预防措施,在全部住院患者中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仍有20%~30%,某些PONV高危患者其发生率达70%~80%,门诊手术患者约为30%。
PONV 主要发生在手术后24~48h内,少数患者可能持续达3~5天。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王英伟王国林田玉科(共同执笔人/负责人)吴新民吴震(共同执笔人)罗爱伦俞伟锋徐建国(共同执笔人/负责人)黄宇光薛张纲3目录一、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不良影响二、PONV的危险因素三、PONV评分四、PONV的发生机制五、抗呕吐药的分类六、防治PONV原则一、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不良影响近些年来虽采取了许多预防措施,在全部住院患者中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仍有20%~30%,某些PONV高危患者其发生率达70%~80%,门诊手术患者约为30%。
PONV主要发生在手术后24~48h内,少数患者可能持续达3~5天。
PONV导致患者程度不等的不适,严重者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伤口裂开、切口疝形成、误吸性肺炎,是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和医疗费用增加的重要因素。
二、PONV的危险因素1、患者因素女性、非吸烟者、有PONV 史或晕动病史发生率高。
成年50岁以下患者发生率高。
小儿 3 岁以下发病率较低,术前有焦虑或有胃瘫者发生率高。
2、麻醉因素吸入麻醉药包括氧化亚氮、阿片类药、硫喷妥钠、依托咪酯、氯胺酮、曲马多等增加PONV发生率。
容量充足可减少PONV发生率。
区域阻滞麻醉较全麻发生率低,丙泊酚TIVA较吸入全麻发生率低。
3、手术因素手术时间长,PONVV 发生率越高,尤其是持续3h以上的手术。
某些手术如腹腔镜手术、胃肠道手术、胆囊切除术、神经外科手术、妇产科手术及视矫形术等,P ONV发生率较高。
女性、术后使用阿片类镇痛药、非吸烟、有PONV史或晕动病史是成人PONV的四种主要的危险因素,Apfel依此设计了成人PONV的风险度简易评分方法:每个因素为1分,评分为0,1,2,3和4分者,发生PONV的分险性分别为10%,20%,40%,60%,80%。
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
![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0e60853fbb68a98271fefad7.png)
冯心宇
PONV的发生率
• 据国内外统计,PONV在住院手术患者中的发 生率约20%~30%,高危PONV患者发生率 达70%~80%,门诊手术患者则为30%。
• PONV主要发生在手术后24~48小时内,但 也可能持续达3-5天之久
PONV产生的影响
• PONV可以导致患者程度不等的不适
抗呕吐药与相关受体亲合力
药物分类
多巴胺(D2) M-胆碱能
受体
受体
组胺 受体
5-HT3 受体
吩噻嗪类 丁酰苯类 抗组胺药 抗胆碱药 苯甲酰胺类
++++ ++++ +~++ + +++
+~++ — ++ ++++ —
++~+++ — ~+
+
— ~+
++++ —
+
—
+
++
5-HT3受体拮抗药 —
—
—
++++
• 也有研究表明低剂量格拉司琼(0.1mg)复合地塞米松(8mg)和昂丹司琼 (4mg)复合地塞米松(8mg)预防疝气手术后恶心呕吐均可达到气管导管拔 管后2小时内94%~97%和24小时内83%~87%的优良效果
• 托烷司琼阻断5-HT3受体,该药结构主环最接近5-HT,更具特异性。本药半衰 期长,有口服制剂
相加而副作用不相加。5-HT3受体抑制药、地塞米松和氟哌利多或氟 哌啶醇是预防PONV最有效且副作用小的药物。无PONV危险因素的 患者,不需要预防用药。对低、中危患者可选用上述一或两种药物预 防。对高危患者可用二至三种药物组合预防。如预防无效应加用不同 作用机制的药物治疗。 • 预防用药应考虑药物起效和持续作用时间。口服药物,如昂丹司琼、 多拉司琼、丙氯拉嗪、阿瑞匹坦应在麻醉诱导前1~3 h给予;静脉抗 呕吐药则在手术结束前静注,但静脉制剂地塞米松应在麻醉诱导后给 予;东莨菪碱贴剂应在手术前晚上或手术开始前2~4 h给予。
防治术后恶心呕吐专家意见
![防治术后恶心呕吐专家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6ed48e7d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b7.png)
防治术后恶心呕吐专家意见专家意见:防治术后恶心呕吐术后恶心呕吐是指在手术后出现的一种不适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有效防治术后恶心呕吐,专家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根据手术类型预防术后恶心呕吐不同类型的手术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和风险是不相同的。
因此,在手术前,医生应该对手术类型进行充分评估,并根据其特点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1. 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无须腹腔开放的特点,但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高。
为了预防其发生,术前应给予充分的麻醉及副交感神经阻滞,手术中尽量减少胃肠的刺激。
2. 四肢手术:四肢手术由于刺激程度较小,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低。
但在手术前仍应评估患者的风险,预防恶心呕吐的方法主要包括术前禁食禁饮、术中给予充分的镇静剂及止吐药物等。
3. 心脏手术:心脏手术涉及到心脏和大血管的操作,对患者的刺激较大,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高。
术后恶心呕吐主要是由于全身麻醉引起的,因此,在手术中应尽量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并且术后需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
二、合理麻醉和止吐药物应用麻醉药物是术后恶心呕吐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麻醉药物的选择上要尽量避免产生恶心呕吐的药物。
同时,对于高危患者,应该应用止吐药物进行预防。
1. 麻醉药物:一些麻醉药物会直接刺激呕吐中枢,容易引起恶心和呕吐。
因此,在术前评估中应对患者的麻醉药物过敏史以及过去术后恶心呕吐的情况进行详细询问,以便选用更合适的药物。
2. 止吐药物:根据患者的情况,可以在手术中或者术后应用止吐药物。
常用的止吐药物有多潘立酮、异丙嗪等,但需注意的是,这些药物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使用。
三、术后康复护理和心理干预术后康复护理和心理干预是防治术后恶心呕吐的重要环节。
康复护理包括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如适量限制液体和食物摄入,避免负重和剧烈运动等。
而心理干预则通过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改善其心理状态,从而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2014)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王英伟王国林田玉科(共同执笔人/负责人)吴新民吴震(共同执笔人)罗爱伦俞伟锋徐建国(共同执笔人/负责人)黄宇光薛张纲目录一、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不良影响二、PONV的危险因素三、PONV评分四、PONV的发生机制五、抗呕吐药的分类六、防治PONV原则一、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不良影响近些年来虽采取了许多预防措施,在全部住院患者中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仍有20%~30%,某些PONV高危患者其发生率达70%~80%,门诊手术患者约为30%。
PONV主要发生在手术后24~48h内,少数患者可能持续达3~5天。
PONV导致患者程度不等的不适,严重者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伤口裂开、切口疝形成、误吸性肺炎,是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和医疗费用增加的重要因素。
二、PONV的危险因素1、患者因素女性、非吸烟者、有PONV 史或晕动病史发生率高。
成年50岁以下患者发生率高。
小儿3 岁以下发病率较低,术前有焦虑或有胃瘫者发生率高。
2、麻醉因素吸入麻醉药包括氧化亚氮、阿片类药、硫喷妥钠、依托咪酯、氯胺酮、曲马多等增加PONV发生率。
容量充足可减少PONV 发生率。
区域阻滞麻醉较全麻发生率低,丙泊酚TIVA较吸入全麻发生率低。
3、手术因素手术时间长,PONVV 发生率越高,尤其是持续3h 以上的手术。
某些手术如腹腔镜手术、胃肠道手术、胆囊切除术、神经外科手术、妇产科手术及视矫形术等,PONV发生率较高。
女性、术后使用阿片类镇痛药、非吸烟、有PONV史或晕动病史是成人PONV的四种主要的危险因素,Apfel依此设计了成人PONV的风险度简易评分方法:每个因素为1分,评分为0,1,2,3和4分者,发生PONV的分险性分别为10%,20%,40%,60%,80%。
成人门诊手术出院后恶心呕吐(PONV)的五个主要高危因素是女性、有PONV 史、年龄50岁以下、在PACU使用过阿片类药物以及在PACU有呕吐史,评分为0,1,2,3,4和5分者发生PONV的风险分别为10%,20%,40%,60%和80%。
儿童PONV的四个主要高危因素是手术时间长于30min、年龄3岁及以上、斜视手术、PONV史或直系亲属有PONV 史,评分为0,1,2,3,和4分者,发生PONV的风险性分别为10%,10%,30%,50%和70%。
三、PONV 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10cm 直尺作为标尺,一端表示无恶心呕吐,另一端为10,表示难以忍受的最严重的恶心呕吐(1~4为轻度,5~6为中度,7~10为重度)。
四、PONV 的发生机制呕吐中枢位于第四脑室腹侧面极后区(Area postrema )化学触发带和孤束核上方,分为神经反射中枢和化学感受器触发带。
神经反射中枢按受皮层(视觉、嗅觉、味觉)、咽喉、胃肠道和内耳前庭迷路、冠状动脉及化学触发带的传入刺激。
化学触发带包括了5-HT3受体、5-HT4受体、阿片受体、胆碱能受体、大麻受体、多巴胺受体等多种与恶心呕吐相关的部位。
恶心呕吐的传出途径包括: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和隔神经。
五、抗呕吐药分类根据抗呕吐药的作用部位可将抗呕吐药物分为为:①作用在皮层:苯二氮类;②作用在化学触发带:吩噻嗪类(氯丙嗪、异丙嗪和丙氯拉嗪)、丁酰苯类(氟哌利多和氟哌啶)、5-HT3受体拮抗药(昂丹司琼、格拉司琼、托烷司琼、阿扎司琼、多拉司琼和帕洛司琼)、NK-1受体拮抗药(阿瑞匹坦)、苯甲酰胺类、大麻类;③作用在呕吐中枢:抗组胺药(苯甲嗪和羟嗪)、抗胆碱药(东莨菪碱);④作用在内脏传入神经:5-HT3受体拮抗药、苯甲酰类(甲氧氯普胺);⑤其他:皮质激素类(地塞米松、甲基强的松龙)。
1、抗胆碱药这类药物作用机制是抑制毒蕈碱样胆碱能受体,并抑制乙酰胆碱能受体,并抑制乙酰胆碱释放。
该类药物可阻滞前庭的冲动传入,主要用于治疗运动病、眩晕、病毒性内耳炎、梅尼埃病和肿瘤所致的恶心呕吐。
主要使用东莨菪碱贴剂预防PONV,副作用是口干和视力模糊。
2、抗组胺药组胺受体可分为H1、H2 和H3三种类型。
H1受体与过敏、炎性反应相关,H2受体与胃酸分泌相关,H3受体与组胺释放有关。
苯海拉明的推荐剂量是1mg/kg静注。
3、丁酰苯类小剂量氟哌利多(0.625mg~1.25mg)能有效预防PONV,与昂丹司琼4mg效果相似。
氟哌利多可能导致QT 间期延长和尖端扭转性室速而受到美国FDA 的黑框(black box)警告,但不少学者和文献认为此类并发症是时间和剂量依赖的,主要见于抗精神病的几周或几个月连续使用,而小剂量应用于PONV是安全的,在成人使用低剂量的本品对QT间期的影响与昂丹司琼及安慰剂无差别。
但也提示在防治PONV时应避免大剂量使用本品或与其他可延长QT间期的药合用,已证明甚至在非常小剂量时(10~15μg/kg),也有抗呕吐作用。
增加剂量虽增强抗呕吐疗效,但也带来副作用增加的危险,如镇静,锥体外系症状。
锥体外系症状主要发生在较年长的儿童,剂量大于50~75μg/kg。
氟哌啶醇被推荐为氟哌利多的替代品,0.5~2mg静注或肌注对PONV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可在诱导后或手术结束前给药。
4、皮质激素类地塞米松、甲基强的松龙的抗呕吐机制仍不清楚。
由于地塞米松发挥作用需一段时间,应在手术开始时给药,主要需注意可能增高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5、苯甲酰胺类甲氧氯普胺有中枢和外周多巴胺受体拮抗作用,也有抗血清素作用,加速胃排空,抑制胃的松弛并抑制呕吐中枢化学触发带,最常用于胃动力药和作为抗肿瘤化疗相关呕吐的辅助治疗用药。
常规剂量10mg并未被证明有预防PONV作用。
一组大样本研究表明,甲氧氯普胺25mg或50mg与地塞米松8mg联合用药对PONV的预防效果优于单用地塞米松8mg,而如此大剂量的甲氧氯普胺明显增加锥体外系统的并发症。
6、5-HT3受体拮抗药 5-HT受体90%存在于消化道(肠黏膜下和肠嗜铬细胞),1%~2%存在于中枢化学感受器触发带。
化疗和术后导致的呕吐与胃肠道黏膜下5-HT3激活有关。
建议用于PONV的预防,特别是高危患者的预防,不推荐使用多次治疗剂量,如果无效应试用另一类药物,研究表明,所有该类药物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在PONV的预防时并无差别。
也有研究表明低剂量格拉司琼(0.1gm)复合8mg地塞米松和昂丹司琼4mg复合地塞米松8mg预防疝手术后恶心呕吐均可达到气管导管拔管后2h内94%~97%和24h内83%~87%的优良效果。
昂丹司琼治疗PONV 的推荐剂量是4mg ,其副作用为:头痛(5%~27%),腹泻(<1%~16%),便秘(<1%~9%),发热(1%~8%),不适或疲乏(0%~13%),肝酶增高(1%~5%)。
托烷司琼阻断5-HT3受体,该药结构主环是接近5-HT,更具特异性。
本药半衰期长(8~12h,昂丹司琼3h,格拉司琼3.1~5.9h),有口服制剂。
帕洛诺司琼是第二代高选择性、高亲和性5-HT受体拮抗药,半衰期长达40h。
和第一代5-HT3受体拮抗药相比,帕洛诺司琼的结构类似于5-HT,更易于5-HT3受体结合。
研究表明,0.075mg帕洛诺司琼可有效预防术后24h内PONV的发生,其效应与4mg昂丹司琼相似。
主要经CYP2D6酶代谢,临床剂量不受年龄、肝肾功能影响,对QT间期无明显影响。
7、NK-1爱体拮抗药阿瑞匹坦对NK-1受体具有选择性和高亲和性,对NK-2和NK-3受体亲和性很低。
对多巴胺受体和5-HT受体亲和性也很低。
通过与NK-1受体结合来阻滞P物质的作用而发挥止吐作用。
术前1~3h口服40mg阿瑞匹坦能有效预防术后48h内PONV的发生。
8、麻醉药小剂量丙泊酚(20mg)有止吐作用,但作用时间短暂。
研究表明,手术结束前30min给予咪达唑仑2mg能有效预防PONV,与昂丹司琼4mg等效。
9、联合用药不同类型抗PONV药联合应用可阻断多种中枢神经系统受体,疗效优于单一药物。
此外,由于采用最低有效剂量,每种药物的副作用发生率也减少。
5-HT3受体抑制剂与氟哌利多和地塞米松联合应用时效果最好。
10、其他内关穴(P6穴位)针炙,透皮电神经刺激,催眠、生姜以及小剂量纳洛酮等治疗措施均有一定的止吐效果。
六、防治PONV 指南1、一般原则应确定患者发生PONV的风险,对中危以上患者应给予有效的药物预防。
去除基础病因,包括适当术前禁食(不少于6h);对消化道梗阻患者术前插入粗口径胃管单次抽吸或持续引流,对术中胃膨胀患者应在手术结束前放入大口径胃管一次性抽吸,抽吸后拔除胃管以减少胃管刺激和反流。
PONV高危患者的麻醉选择包括:使用丙泊酚麻醉或区域阻滞麻醉,选用短效阿片类药物如瑞芬太尼,术中足量补液,避免脑缺氧缺血,术后使用非甾体类药物镇痛。
2、选择抗呕吐药物及给药时间 PONV临床防治效果判定的金标准是达到24h有效和完全无恶心呕吐。
不同作用机制的PONV药物联合用药的防治作用优于单一用药,作用相加而副作用不相加。
5-HT3受体抑制药、地塞米松和氟哌利多或氟哌啶醇是预防PONV最有效且副作用小的药物。
无PONV危险因素的患者,不需要预防用药。
对低、中危患者可选用上一种或两种药物预防。
对高危患者可用二至三种药物组合预防。
如预防无效应加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治疗。
预防用药应考虑药物起效和持续作用时间。
口服药物,如昂丹司琼、多拉司琼、丙氯拉嗪、阿瑞匹坦应有麻醉诱导前1~3h给予;静脉抗呕吐药则在手术结束前静注,但静脉制剂地塞米松应在麻醉诱导后给预予;东莨菪碱贴剂应在手术前晚上或手术开始前2~4h给予。
3、对未预防用药或预防用药无效的PONV患者提供止吐治疗患者离开麻醉恢复室后发生持续的恶心和呕吐时,首先应进行床旁检查以除外药物刺激或机械性因素,包括用吗啡进行患者自控镇痛、沿咽喉的血液引流或腹部梗阻。
在排除了药物和机械性因素后,可开始止吐治疗。
如果患者没有预防性用药,第一次出现PONV时,应开始小剂量5-HT3受体拮抗药治疗。
5-HT3受体拮抗药的治疗剂量通常约为预防剂量的1/4,昂丹司琼1mg、多拉司琼12.5mg、格拉司琼0.1mg,氟哌利多0.625mg,或异丙嗪6.25~12.5mg。
患者在PACU内发生PONV时,可考虑静注丙泊酚20mg治疗。
如果已预防性用药,则治疗时应换用其他类型药物。
如果在三联疗法(如5-HT3受体抑制药、地塞米松和氟哌利多或氟哌啶醇)预防后患者仍发生PONV,由在用药6h内不应重复使用这三种药物,应换用其他止吐药。
如果PONV在术后6h以后发生,可考虑重复给予5-HT3受体拮抗药和氟哌利多或氟哌啶醇,剂量同前。
不推荐重复应用地塞米松。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