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沙洋县毛李中学《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组
1、 课题的提出
近年来,在农村地区,一些学生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但大多数的子女都留在了农村的家里,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戚一起生活,甚至有的是一人在家,他们成为了儿童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我校地处荆门南麓的“鱼米之乡——毛李镇,与沙市、潜江接壤,是一所全日制中学,现有在校学生975人,其中留守儿童282人,占学校总人数的28.9%。据调查,这些留守儿童绝大部分都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有些寄养在姑、姨、叔、伯及朋友家里,个别如我校九(3)班学生朱**是一人在家,无人看管。这些孩子与父母交流少,缺乏父母的关爱、温暖、管理。有些家长为了弥补对孩子的爱,一味的共给孩子钱,使得家成了他们的“后勤保障基地”,他们只管到家里拿钱,然后出入游戏厅,网吧,没有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在学习上感到十分吃力,学习兴趣不高,不想学,不愿学,学习成绩普遍偏低。在性格上一部分性格孤僻,内向,不愿与其他人交往;一部分则性格刚烈,脾气暴躁,刁蛮任性,到处惹事生非,与人抵触,部分好坏,甚至走向犯罪道路。针对这些留守儿童日益凸显的问题,学校应加强对他们的教育,给他们温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快乐的成长。
2、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支持性理论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指导我们研究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便于正确的把握。马斯诺的“需要层次论”指导我们根据学生的生理、安全等需要来关爱他们。
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健康的人。对于中学生来讲,健康的人格,素质的形成,离不开良好习惯的养成。
新课程改革的的理念
新的课程改革向教育提出了面向全体的要求,要求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留守儿童因其特殊性,尤其要受到重视和关爱。
3、 课题概念的界定
“留守学生”是指父母为了生计双双外出打工,把孩子寄养在亲朋好友家里或交给年迈的长辈照看,缺乏有效家庭教育和家庭监管的特殊未成年人弱势群体。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研究”这是针对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留守孩子心理健康、生理健康、行为习惯、教育现状等亟待解
决的实际问题,调查我镇及周边乡镇的“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研究农村学校开展“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则、途径、方法、策略,走出一条符合本地区“留守儿童”教育的模式和具体操作方法,培养出自信、自尊、自强、自爱具有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优秀学生,为构建和谐教育,均衡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4、 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和行为习惯差的问题。呼吁社会、学校、家庭给他们温暖,联络他们的父母、监护人给他们爱,给他们温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生活充满阳光。
2、通过研究,解决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差的问题,督促他们学习。在校期间督促留守儿童的学习,校外和监督人联络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使他们热爱学习,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成为德、智 、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快乐的学生。
3、通过研究,切实减轻家长负担,让外出人员安心务工,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和谐社会的创建贡献力量。同时,抚平留守学生残缺的家庭感、亲情感,还留守学生一片美丽的天空,创建和谐校园、温馨家园。
五、课题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方法
(1)探究提供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
呼吁社会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他们快快乐乐地成长。
(2)探究怎样关爱留守儿童。
我们应联络留守儿童的父母、家庭、监护人给他们关爱,通过各种活动,让他们不感到孤独、寂寞,让他们心里都充满温暖,洒满阳光。(3)研究怎样养成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问题。
在校和老师沟通,监督留守儿童的学习和日常行为习惯,再和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联络,共同监督他们学习和行为习惯,使他们热爱学习,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快乐的学生。
(二)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1、问卷调查,走访座谈,了解现状,建立档案。
2、子课题到人,教师人人行动,留守学生个个落实。
3、针对问题,不断探索,不断反思,研究对策。
4、及时小结,认真总结,汇编课题研究论文、案例、及教学活动设计。
(三)具体做法及结果
1、走访调查留守儿童现状,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我校现有17个教学班,共有在校学生975人,其中留守儿童282人,占全校学生人数的28.9%,通过每学期一次的走访调查,以及问卷座谈,统一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对我校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一些思想、学习、生活及心理状况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同时为加强家校联系,了解留守学生家长对留守学生当前的教育现状评价及期待打下基础。
2、留守学生归类,进行不同层次的教育
经过调查,我校把留守儿童家庭类型分成了以下四类:
(1) “单亲教育”型。
父母双方缺一的家庭我们称之为“单亲教育”型,这样的孩子,我们称为“半留守儿童”。父母一方外出,另一方留下来与儿童一起生活,而且父亲外出的比例大大高于母亲外出的比例,“留守儿童”能够与父亲一起生活的比例太小,如此大面积地缺失“严父”的角色,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成长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2)、“隔代教育”型。
父母双方都外出、儿童不能与父母中的任何一方在一起生活的,只能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我们称之为“隔代教育”型,这样的孩子,我们称之为“全留守儿童”。
(3)、“寄养教育”型。
父母双方都外出,把孩子寄养在亲戚或朋友家的,称之为“寄养教育”型。调查访谈中我了解到,父母离开时将孩子托付亲戚照管的约占20%,有的亲戚一家人甚至还要照管好几家的孩子。
(4)“自我照管”型
父母双方都外出,把孩子寄养在邻居家,他是“寄养教育”型的一种,但又不同于寄养教育,孩子一人在家,基本无人看管。调查中我们发现这类孩子约占2%左右,虽然比例较小,但影响很大,有些孩子基本不着家,在校期间学校照管,出了校门就是“游戏照管”,一人吃饱,全家不愁,我们称之为“流浪儿童”。
3、原因分析研究
(1)分析留守学生不良品德、学习、生活现象形成的原因。
(2)分析留守学生良好品德、学习、生活现象形成的原因。
(3)分析对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产生影响的若干因素。(4)分析当前广大农村教师对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的认识及所采用的方法。
(5)分析教师自身师德及业务水平对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产生的影响。
(6)分析家长及监护人自身文化素养对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