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论文:浅谈校本课程《剪纸》的实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课程论文:浅谈校本课程《剪纸》的实施

校本课程论文:浅谈校本课程《折纸》的实施摘要:中华民间的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我们必须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传承与发展。《折纸》走进我校校本课堂,突显了艺术教育地方特色、丰富了艺术教育资源的新途径。

关键词:校本课程;折纸;特色艺术教育

校本课程《折纸》在我校开设已经两年了,这一课程的开设是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实践,是落实县委、县政府“文化立县”理念的有效举措。在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之下,开设《折纸》校本课程,必将挖掘我校县域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传承地方劳动人民的艺术成果,完善我校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

一、《折纸》的实施

有了校本课程《折纸》的教材,如何来上好折纸课,这是我校教育者共同思考的问题。根据美术教师原有专业基础不同,对折纸的了解、认识、专业技法也不同的特点,县教研室对县域的所有美术教师进行培训。(1)校本课程的编写者介绍编写目的和编写纲要;(2)请折纸的老艺人给美术教师上课;(3)参观折纸博物馆和折纸厂。美术教师通过培训,对折纸的历史、文化、技巧、特点等有了全面的提高,保证了《折纸》在我校的顺利实施。

通过两个学期的摸索与实践,美术教师们寻找到适合自己学校、学生的折纸的教学方法。折纸作为我校一门逐步成熟的特色校本课程呈现在大家眼前。

1.正确认识并培养自身对折纸艺术的热爱。

教师自身对折纸有了一个全面、客观、深入的认识后,还要提高“教”的质量,要感动别人,一定要先感动自己。折纸历史悠久,风格独特,从大量的作品中反映出劳动人民的那种善良、勤劳、乐观和智慧的品质,从中也感受到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感受到浓厚的乡土气息。由此,我们会产生对劳动人民的敬佩和热爱,对家乡的热爱。教师在教学中用这种强烈的热爱家乡折纸的感情来感染学生时,学生也为之深深打动,就会对当地产生的折纸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就会更加热爱家乡文化。

2.注意折纸与其它学科的融会贯通。

在具体“教”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运用一些有效的、新的教育手段。要注意多与其他学科的融会贯通。在新的教育形式下,综合素质的培养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任何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折纸也是如此。现代教育就是要强调学科间的融合,这样不仅进行了本学科的学习,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样才能有好的教学效果。

3.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校本课程《折纸》的教材是全县域统一使用的教材,在使用过程中教师须根据学生的年龄、动手能力等特点,进行备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性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必须选择形式多样、活泼生动的教育方法。学生在折纸的海洋中学习,兴趣和收获要大大超过课堂教学。在内容的选择上,选择较为简单的事物,让学生“试手”。成功的愉悦感,给学生一种无形的动力。只有学生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他们

才会更主动地去学习,去创新。

二、《折纸》与美术课的衔接

冀教版美术教材中也有关于折纸的内容,可见折纸在小学美术课中的地位非同一般。折纸作为一种传统的美术形式,千百年来一直结合着中国各地的民俗和民众的愿望存在于千家万户,成为大众欢迎的艺术品种之一。小学美术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折纸内容,有欣赏类别的内容,有动手操作的内容。例如折小动物、折各式各样的窗花作品等等。教师应重视折纸的教学方法,通过对折纸的概念、范围及基本特征使学生清楚,在中国折纸艺术中,就有我们的折纸,唤起学生对折纸艺术的热爱,提高小学生美术的综合素养。

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是通过一定的技能训练,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造型手段和技巧,同时促进学生智力和各种潜在创造力的提高发展。它真正的意义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各个方面尤其是人文、审美方面的素质和修养,而折纸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有着深远的意义。

折纸是广大劳动人民在生产和生活中创造的美术形式,他们虽然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但是从大量的折纸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劳动人民惊人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乐观精神。学生感悟折纸中劳动人民所表达的乐观向上的精神,可以增强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崇敬和热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由此看来,民间折纸的学习在美术教育中是意义深远的,是不可取代的。

在人教版和冀教版的美术教材中,几乎每一册的教材都涉及到了折纸内容,不论是折一个简单的小花,还是一个自由式的窗花作品,再到折花样,用各种折纸和绘画拼图,都有折纸内容的涉猎。在整个

小学美术教育中,折纸是按由浅入深的方式来编写的。让学生认识折纸,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折纸由地区经济文化、生活方式的不同,其特点也不同。了解它的趣味性,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继而动手实践,使学生通过动手创作了解折纸的民俗和文化内涵。《折纸》课程的开设有效地补充了美术教材折纸部分的教学内容,并能使学生系统深入的了解家乡我校独特的折纸艺术,学习折纸阴刻为主、阴阳结合的创作方法,使美术课程体系更加具有活力,更加贴近地方小学生的实际生活。

三、《折纸》课的评价

1.在学校内的课堂评价。

如何实施课堂评价,才能激励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倡导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自信心。激励性评价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分层评价法。新课程评价要求关注学生的需求、爱好。教师们要依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正确判断其发展潜力和方向,为每个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标准,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跑道上不断前进。《折纸》深入人心,但学生间有个性差异,我们不应该一视同仁,要注重个性差异,给每个学生一个合适的发展空间,同时给他一个合适的评价,让他更好地去学习、去探索。

学生互评法。课堂上要想将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就要给他们自己充分的空间。学生相互评价作品,给好友指出作品好的地方和不足之处,有助于自身的提高。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创造成果进行多方面的评价,从中发现创新点、独特点、闪光点,使学生愉快地品味成功的果实。

实物评价法。当一种评价方式实行一段时间后,学生们往往会失去刚开始的热情,使评价失去吸引力。教师这时必须要及时更换评价方式,以适应儿童好奇、喜欢新事物的心理,再次激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有时“好”、“非常棒”等评价话语用多了,学生对此会感觉麻木。于是,教师应该灵活多样地换用实物(比如事先折好的小折纸作品)来展示评价。这样一来,学生不分上下,学得更有兴趣,态度更加认真。

2.校域成果展。

我校经常组织学生折纸作品成果展,评出优秀作品后,给同学们发奖状。展览能够将课本的艺术教育理论知识同当地的艺术形式进行有机结合,不仅能够达到保护折纸的作用,而且能够达到提高民间艺术水平的目的。同时为当地文化艺术资源的经济开发奠定了良好的教育基础和人才储备。利用民间艺术教育资源丰富农村艺术教育课程,对农村艺术教育、农村文化产业开发和保护民间艺术是多方共赢的构想,对教育、文化保护和农村文化产业开发都有非常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总之,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教育不仅是在知识方面的传授,同时唤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民间艺术资源为民族艺术教育服务,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