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合理用药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https://img.taocdn.com/s3/m/d94de082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96.png)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指根据儿童生理特点、药物代谢、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物效果等因素,科学合理地选择、使用和监测儿童药物的过程。
合理用药对于儿童的健康和发育至关重要,只有正确使用药物才能达到治疗目的,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滥用的发生。
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着与成人截然不同的身体特征和药物代谢情况。
在儿童用药中,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需要考虑儿童机体的生理特点。
儿童的器官和系统尚未完全发育,他们的代谢功能和排泄功能相对较弱。
对于儿童的用药应该量身定制,根据儿童体重、年龄和疾病程度等因素适当调整剂量和给药方法。
还需要特别关注一些特殊的群体,比如早产儿、低体重儿和有其他基础疾病的儿童,因为他们的药物代谢和耐受能力可能存在差异。
需要考虑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对于外界的刺激相对较弱,因此他们对药物的反应也比成人更加敏感。
合理使用药物需要考虑到药物的适应症、副作用、相互作用等因素。
一些成人常用的药物在儿童中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或者效果不佳,因此需要根据儿童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并严格控制药物的剂量和用法。
需要进行药物监测和评估。
儿童用药后的药物浓度和效果的监测对于调整用药剂量和疗效评估至关重要。
一些药物在儿童中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可能与成人不同,需要进行一些特殊的药物监测,以确保药物的安全和疗效。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https://img.taocdn.com/s3/m/b4467a50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ce.png)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指在充分分析患儿病情、药物特性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基础上,根据儿童生理、生化、药代动力学及药物毒理学等方面的特点,合理选用药物、剂量、给药途径和治疗时间,以达到治疗效果最大化、不良反应最小化、药物费用最优化的目的。
在儿科临床实践中,合理用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保证儿童的安全性:儿童的器官发育不成熟、代谢水平低,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和药效学特点与成人不同,在药物的选择、剂量、给药途径和治疗时间等方面应考虑到儿童的特殊性,以避免儿童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毒性反应。
2、提高治疗效果:儿童的病理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因此在药物的选择、剂量、给药途径和治疗时间等方面应考虑到儿童的特殊性,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效果。
3、节约医疗资源:以合理用药为基础,能够避免因不必要的药物使用、过度的治疗或因药物不良反应而浪费医疗资源。
1、选择药物:必须根据患儿的病情、体重、年龄、生长发育水平、药物代谢能力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慎用具有一定毒性和不确定药物安全性的药物,尤其是新型药物。
2、正确计算剂量:药物的剂量应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生长发育水平、代谢能力、疾病严重程度及药物的毒性等因素进行调整,同时还需要考虑药物的给药途径以及药物能够引起的不良反应等因素,以确定合理的剂量,防止药物超剂量使用和药物滥用。
3、选择正确的给药途径:应根据儿童年龄、体重、消化吸收能力、肝、肾功能状况和患病情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如鼻腔给药、口腔给药、皮下或肌肉注射等已成熟的途径,同时还应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和药效起始时间等影响给药途径选择的因素。
4、合理控制使用时间:应根据疾病的性质、病情程度和药物的药效特点等因素,掌握合适的使用时间,以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滥用。
在儿科临床实践中,儿科医生应该在治疗过程中始终把合理用药作为首要考虑因素,遵循药物治疗规范,严格把握治疗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坚持长期观察疗效并及时监测不良反应,以确保儿科临床用药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
儿科合理用药课件
![儿科合理用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517828f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32.png)
儿科合理用药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儿科合理用药》教材第四章,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儿科药物的特点、儿科合理用药的原则、儿科常用药物分类及使用方法、儿科用药的注意事项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儿科药物的特点及合理用药的原则。
2. 熟悉儿科常用药物分类及使用方法。
3. 了解儿科用药的注意事项,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合理用药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儿科药物剂量的计算、药物选择和用法。
重点:儿科合理用药的原则、常用药物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儿科合理用药案例。
2. 学具:教材、《儿科合理用药指南》、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儿科合理用药的关注。
2. 理论讲解:(1)儿科药物的特点。
(2)儿科合理用药的原则。
(3)儿科常用药物分类及使用方法。
(4)儿科用药的注意事项。
3. 例题讲解:讲解一个儿科药物剂量的计算题,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计算药物剂量,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六、板书设计1. 儿科药物特点2. 儿科合理用药原则3. 常用药物分类及使用方法4. 儿科用药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儿科药物的特点及合理用药原则。
(2)某5岁儿童,体重20kg,需要使用抗生素头孢呋辛钠,每次剂量为0.5g,每日3次。
请计算该患儿每日所需头孢呋辛钠的总量。
A. 给婴儿使用成人药物B. 给儿童服用过期药物C. 按照医嘱调整药物剂量2. 答案:(2)每日总量为1.5g。
(3)A、B。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案例、理论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了儿科合理用药的知识,但在课堂实践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了解其他科室的合理用药知识。
(2)探讨儿科药物研发和评价的新进展。
(3)关注国内外儿科合理用药的法规政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儿科药物剂量的计算。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https://img.taocdn.com/s3/m/d473184a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80.png)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儿科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其目的在于保障儿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
儿科患者的生理特征和药代动力学与成人病人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选择用药、剂量调整和用药监测等方面需要特别考虑。
首先,对于儿科患者,选择用药需要注意药物的安全性。
儿童的代谢能力和药物清除功能均较成人低,因此儿童用药时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间隔时间,以免出现过量或药物积累现象。
此外,一些药物在儿童群体中的药理特点可能与成人不同,例如青霉素类抗生素在婴儿期的药代动力学与其他年龄段不同,因此在选择用药时需要考虑到儿童患者的年龄、体重和生长发育情况等因素。
其次,应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诊断结果进行合理用药。
每一位儿科患者都有其独特的生理特点和疾病表现,因此在选择药物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年龄、体重、病情严重程度、用药史等因素,合理选择用药并进行药物治疗。
临床合理用药还需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不良反应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副作用和风险。
最后,临床合理用药还需要注重用药监测和病情观察。
儿童患者往往无法准确描述自己的病情和药物反应情况,因此在药物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和监测,以及对药物治疗效果和副作用的评估。
必要时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用药方案,确保药物治疗达到最佳效果。
综上所述,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儿科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儿童患者的生理特点、临床表现和药物特点等因素,进行合理用药和用药监测。
医护人员应加强对儿科临床合理用药的学习和研究,提高临床用药水平和管理能力,为儿童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服务。
儿科合理用药
![儿科合理用药](https://img.taocdn.com/s3/m/1420b929f111f18583d05ab2.png)
Ⅲ代头孢
对厌氧菌及G-较强(包括酮绿假单胞菌)
,对G+作用不及一、二代。 对B-内先胺酶更稳定。 对肾基本无毒性 主要用于敏感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如泌尿系 ,肺炎,脑膜炎,败血症及铜绿假单胞菌 感染等。
Ⅳ代头孢
广谱、高效、对某些G+和G-均有较强大的
抗菌作用。 对B-内先胺酶稳定性最高。 无肾毒性。 主要用于难治感染
阿莫西林
敏感菌(不产β一内酰胺酶菌株)所致感染 用于中耳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
泌尿生殖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急性 支气管炎、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 小儿每天20-40mg/kg,每8小时1次.新生儿 和早产儿每次口服50mg,3个月以下婴儿一 日剂量按体重30mg/kg。
I代头孢
雾化吸入
10ug/次,2-4次/日 发热,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白细胞、 血小板减少,
病例
患儿1岁,发热1天,体温最高40.1 ℃,无 流涕、鼻塞。查体:一般精神可,咽略红, 扁桃体不大,心肺腹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上呼吸道感染(幼儿急疹?) 处理:布洛芬混悬液(美林) 1.875ml/ 次,必要时。 干扰素 10ug 雾化吸入 2次/日 多饮水
病例
患儿4岁,间断咳嗽1周。干咳为主,少量白 色粘痰。病初有发热,现体温平稳,头孢克 洛3天、头孢克肟3天效果不佳,查体:15kg, 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许干鸣。肺炎支原 体IgM:+。 诊断:急性支气管炎 处理:阿奇霉素 150mg,1次/日,连服3日 停4日为1疗程,共3疗程。 复方福尔可定 5ml,3次/日。
G+球菌 肾毒性较第二、三代大。 对B-内先胺酶较稳定,不及第二、三代。
主要用于耐药金葡菌感染及敏感菌引起的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https://img.taocdn.com/s3/m/05550baa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56.png)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指在充分了解患儿病情和生理特点的基础上,合理选用药物,用药适当,用量合理,用法正确,用药安全,并在用药过程中及时监测和调整用药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的一种药物应用原则。
儿科临床用药在治疗儿童疾病的还应兼顾患儿生长发育的特点,避免药物对患儿产生不良影响,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和药物滥用,是保障儿童健康的重要环节。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应该注重选择合适的药物。
由于儿童的生理和代谢特点与成人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选择药物时需特别慎重,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应当选用不同的药物。
由于儿童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不完善,所以在选择药物时,还需要考虑到患儿的肝肾功能情况,选择对患儿体系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的药物。
对于儿童来说,口服制剂的选择更为重要,因为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药物的味道和口感会直接影响患儿的依从性,所以在选择药物的剂型时,应当考虑到患儿对药物的接受程度,尽量选择好口感的剂型,减少孩子的拒绝情绪,提高依从性。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需要注意用药适当,用量合理。
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需要我们在用药中特别注意用量,尤其是注射剂,需要根据儿童的体重和年龄进行准确计算,避免药物过量导致不良反应。
儿童的体表积和血容量均较小,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情况与成人有明显差异,需要特别注意用药剂量的计算,根据患儿体重及年龄等具体情况进行科学调整,以确保用药剂量的准确和科学性。
儿童的药物敏感性和药代动力学特点需要我们在用药中诸多注意,尤其要注意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用药调整,确保用药剂量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需要注意用法正确。
儿童患者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在用药中需要注意用法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不同年龄段的患儿在用药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个性化的用法指导,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和家庭环境进行用法的科学指导,以确保用药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儿童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更容易出现用法的问题,如药物的剂量计算不准确、用法指导不清晰等等,所以在用药过程中需要特别重视用法的指导,确保用药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https://img.taocdn.com/s3/m/e4689365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cb.png)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指在治疗儿童疾病过程中,根据儿童年龄、体重、生理特点和疾病类型等因素,科学、合理地选用药物,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在儿科临床工作中,合理用药是保障儿童健康的重要环节,也是每位临床医生应该重视的问题。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需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
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人有很大差异,儿童的代谢速度较快,排泄功能较强,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常常存在差异,因此在用药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
不同年龄的儿童,对药物的反应也有所不同,遵循适龄用药原则,根据年龄对药物剂量进行调整,是确保用药合理的基础。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需要根据疾病类型特点选用药物。
儿童的疾病种类繁多,有些疾病是成人所罕见的,因此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其特点。
儿童感染性疾病的治疗需要考虑到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对病原体的抵抗力较弱,因此在抗感染药物的选择上需要特别慎重。
又如,儿童呼吸道疾病常见且病情变化迅速,对支气管扩张剂和抗炎药物的需求也与成人有所不同,需根据疾病类型的特点进行选药。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的效果和安全性。
在用药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确保治疗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
如今,越来越多的儿童药物进入市场,但随之而来的安全性问题也值得高度关注,医生需要了解药物的禁忌症、剂量、不良反应等信息,避免因用药不当而引发不良后果。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需要充分关注患儿的个体差异。
儿童的生长发育速度各不相同,体重、肝肾功能等生理指标也存在差异,因此在用药过程中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用药,确保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保障儿童健康的重要环节,临床医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用药水平,确保每一位患儿能够尽快康复,远离不良反应的困扰。
希望通过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让儿童药物治疗更加科学、安全、有效,为儿童健康保驾护航。
医学专题儿科合理用药
![医学专题儿科合理用药](https://img.taocdn.com/s3/m/04680b2e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81.png)
四环素类与钙盐形成络合物,伴随钙盐沉积在 牙齿及骨骼中,致使儿童牙齿黄染,影响骨质发 育。
(5)运动系统
儿童期运动系统发育较为稚嫩,骨骼肌相对柔 弱,骺软骨处于不断增生和不断骨化的过程中, 某些药物如喹诺酮类抗生素可引起关节痛、关节 肿胀及软骨损害,影响骨骼发育。
(2)根据儿童特点选择适宜的给药方案 ①口服给药是最安全方便经济的给药途径,但影 响因素较多,剂量不如注射给药准确。 ②注射给药比口服给药凑效快,但对小儿刺激大。 ③儿童皮肤吸收较好,透皮给药方便且痛苦小。 ④直肠给药时,药物从直肠下部吸收,不经过肝 脏直接进入体循环。临床应用较多的有小儿退热栓 剂,灌肠法在小儿应用较少,因药液在肠腔不易保 留。 ⑤单剂量包装问题,避免一日或多次剂量一次误 服等。
儿童剂量=成人剂量×儿童体表面积(m2) /1.73m2
(4)按成人剂量折算表
儿童剂量按成人剂量折算表
计算
年龄
相当于成人剂量的比例
初生~1个月
1/18~1/14
按年龄折算比例表折算, 1个月~6个月
1/14~1/7
总的趋势是剂量偏小,然 6个月~1岁
1/7~1/5
而较安全。
1~2岁
1/5~1/4
2~4岁
(3)代谢
参与药物代谢的主要酶系如细胞色素CYP450、细胞色素 C还原酶等的活性在新生儿期就接近成人,到了婴儿期和 儿童期药物代谢的主要酶系的活性应经成熟,加之肝脏的 相对重量约为成人的2倍,因此婴幼儿和儿童的药物代谢 速率高于成人,若不注意会导致剂量偏低。
《儿科合理用药》课件
![《儿科合理用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4cdbd57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87.png)
05 儿科合理用药的监管与政 策
儿科合理用药的监管体系
药品监管机构
01
负责制定和执行儿科药品监管政策,确保儿科药品的安全性和
有效性。
医疗保健机构
02
在儿科合理用药方面承担重要责任,需确保药品使用符合相关
规定和标准。
家庭和患者
03
应了解儿科合理用药的知识,遵循医生指导,不擅自更改用药
方案。
儿科合理用药的政策与法规
药物治疗方案制定
根据病情、年龄、体重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用药方 案。
儿科疾病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
药物选择
根据疾病种类和严重程 度选择合适的药物。
用药剂量与频次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避 免超量或不足。
联合用药
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避免产生不良反应。
用药观察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药 物反应,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
04 儿科药物的合理选择与使 用
患者教育
向家庭和患者普及儿科合理用药知识,提高公众对药品使用的认 知。
药品信息传播
规范药品广告和宣传,确保提供准确、全面的药品信息。
06 儿科合理用药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儿童感冒的药物治疗
总结词
感冒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疾病,药物治疗需谨慎。
详细描述
感冒是儿童常见的疾病,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对于轻微感冒,建议采用多喝水、休息等非药物治疗。若症状较 重,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如解热镇痛药、抗组胺药等,避免使用抗菌药物。同时,应关注药物的副作用和 相互作用,确保用药安全。
以增加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儿科药物的剂量与用药频次
剂量选择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体表面积等,计算合适的药物剂量,确 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https://img.taocdn.com/s3/m/92559b46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c8.png)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指在儿科临床实践中,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疾病特点、药理学特点和临床用药经验,科学合理地选择药物、掌握用药原则和方法,以达到安全、有效、经济、便利的目的。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保障儿童健康的重要环节,也是儿科医生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本文将从药物的选择、用药原则和方法等方面,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一、儿科用药特点儿童与成人相比,生理功能不完善,代谢机制和器官发育尚不成熟,因此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均存在着差异。
一般来说,儿童对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比成人低,对于特定药物代谢酶系统的活性比成人低,所以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比成人长,药物在组织器官内的浓度高,对于药物的不良反应更为敏感。
儿童的生理情况和疾病特点也和成人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儿科临床实践中,必须全面考虑儿科用药的特点。
二、药物选择原则1. 安全性原则:在选择药物时,必须优先考虑药物的安全性,避免对儿童产生不良反应。
对于儿童来说,生理机能不成熟、对药物代谢能力差,可能出现药物代谢速度慢、半衰期延长、毒性药物蓄积等问题。
在选择药物时,应当尽量避免对儿童造成不良影响的药物。
2. 有效性原则:在选择药物时,必须考虑药物的疗效。
儿科患者年龄小、生理机能不完善,对于某些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存在差异,对于一些药物的疗效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
在选择药物时,必须全面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合理选用能够对儿童发挥良好疗效的药物。
3. 方便性原则:在选择药物时,必须考虑药物的制剂形式、服用方式等对儿童的适应性。
对于儿童来说,可以选择药物口服溶剂、颗粒剂或儿童专用的药片、糖浆剂等形式,便于儿童的使用和适应。
4. 经济性原则:在选择药物时,必须充分考虑药物的价格和儿童家庭的经济实力。
在保证药物疗效的前提下,应当尽量选择价格合理的药物,减轻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
三、用药原则和方法1. 根据患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用药物:在临床实践中,儿科医生必须全面考虑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地选药。
儿科合理用药的某些特点与进展
![儿科合理用药的某些特点与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63e3e048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71.png)
某一治疗方案可有4种结果:①疗效提高、成本降 低;②疗效降低成本增加、③疗效降低成本也降低; ④疗效最高成本也增加。显然①应采纳,②应放弃, ③与④要权衡所得与所失决定取舍。此外还应考虑 患者意愿,伦理道德等。由于目前我国治疗方案随 意性大,不够规范,推行中有一定困难,但无疑这 符合我国医改精神。
668.64
L蝮 404.2
80%
505.25
46.19
L低 508.5
经济学评价中CEA、CUA、CBA基本计算公式 CEA:费用效果比值=(C1+C2+…Cn)/E CUA:费用效用比值=(C1+C2+…Cn)/U CBA:成本效益比值=C/B 或净现值=(B1+B2+…Bn)-(C1+C2+…Cn)
○ t1/2=2.5 h者,经2×t1/2=2.5×2=5 h ○ t1/2=1.2 h者,经2×t1/2约2.5 h ○ t1/2=5 h者,经2×t1/2 = 10 h
若医生要估计给药1 h后的C,以婴儿为例:
○ C=C0(1/2)1/t1/2 = C0(1/2) 1/2.5
= 8×(1/2)0.4 = 6.06 mg/L
1.3~3.3
0.4
0.9~2.0
0.8~0.9
1.6
1.5
1.2
-
0.4~0.7
-
7.0 -
8.4~18.0 2.0
5.1~5.9 2.0~3.0
有关TDM
国际TDM学术组织(IATDMCT)90年成立,现有会员国50个,会员近千。首届会议1988年在 东京召开,第七届2001年在华盛顿召开,代表400人。
TDM意义:血药浓度与剂量、疗效、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依从性、个体化给药、 伪劣药等,是药物动力学前提。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https://img.taocdn.com/s3/m/3e6e6caa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38.png)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指在儿科临床工作中,根据患儿的病情、生理发育特点和药物特性等因素,合理选择药物种类、用药途径、剂量和疗程,以达到治疗效果最佳、药物不良反应最小的治疗原则。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维护儿童健康和生命的重要保障。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需根据患儿的生理发育特点进行选药和调整用药方案。
儿童是由新生儿到成人的过渡性群体,他们的生理发育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药物的代谢、排泄和耐受等方面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
儿科医生在用药时,需要调整用药的剂量、频次和用药途径等,使药物能够充分发挥治疗作用,同时又能减少对儿童的不良影响。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需重视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儿童对药物的代谢能力较差,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毒性反应的敏感度较高。
在儿科用药中,必须强调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避免使用对儿童有毒副作用的药物,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需结合患儿的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
儿科临床工作中,患儿的病情往往比较复杂多样,不同病种的治疗也各有特点。
在用药时,必须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个体化用药,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需注重家长和患儿的用药指导和监测。
在儿科用药中,家长应起到重要作用,他们需要根据医生的嘱咐,合理给予患儿药物,并对患儿的用药过程进行监测和记录。
儿科医生也需要对患儿的用药过程进行跟踪监测,随时调整用药方案。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强调多学科合作。
儿科用药过程中,需要与其他相关专业进行密切配合,包括药师、临床药学、临床微生物学、感染科、皮肤科、急诊科、呼吸科、心内科、消化内科、儿童青少年精神专科、骨科、儿科、小儿外科等,共同致力于最终使宝宝得到彻底的治疗。
每逊之神,肩负着用药观念和道德标准。
只有遵循正确的用药原则,才能保证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保障儿童健康和生命的重要保障。
医务人员应当充分了解儿童生长和发育的规律以及儿童对药物代谢、药理学特征,保障儿童药物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https://img.taocdn.com/s3/m/ac25b143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1a.png)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指在儿科临床实践中,根据儿童生理、病理、药动学和药代动力学等特点,科学地选择药物、合理且安全地运用药物,以达到治疗儿童疾病的效果,并尽可能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滥用的风险。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的核心是以儿童的疾病特点为基础,结合儿科药物的适应证、剂量、给药途径和给药时间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需要考虑到儿童的生理发育、代谢和药动学等差异。
儿童的生理发育未成熟,药物代谢能力低下,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消除速度较慢,容易引起剂量过高或滥用药物而导致不良反应。
在选择药物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身高和发育情况等确定适当的药物剂量,并密切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病情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和给药时间。
儿童的口服能力和吞咽困难,所以在给药时要考虑到儿童口服的可行性和药物的可溶性。
对于婴幼儿和新生儿,可考虑采用其他给药途径,如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等,以确保药物的有效吸收和分布。
儿童的饮食作息规律不同于成人,需要灵活调整药物的给药时间,以确保药物的最佳疗效。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需要根据儿童的疾病特点和病原体的敏感性进行药物选择。
儿童与成人相比,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易感染病原体,且病原体的敏感性也存在差异。
在选择抗感染药物时,要根据病原体的敏感性和儿童的病情确定最合适的抗菌药物。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还需要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如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影响生长发育的激素类药物等,以免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儿科临床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儿童疾病治疗效果的关键。
通过科学地选择药物、合理使用药物,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滥用的风险,保障儿童的身心健康。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也需要儿科医生具备扎实的儿科药物学基础知识,并不断学习和研究新的药物信息和儿科临床研究成果,提高自身的临床决策能力和用药水平。
儿科合理用药PPT课件
![儿科合理用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6d8909b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42.png)
科
– 刺激性药物可在饭后15~30 min服用,以避免对胃产生刺激。
合
有些处方药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很接近,需监测血药浓度
理
用
11
药
二、儿童合理用药基本原则
注意事项
5.避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 红霉素与维生素C: 红霉素与酸性食物及药 物同服,可降低红霉素的效价。
• 鞣酸蛋白酵母散(度来林)不能与碱性药
芬,A组链球菌感染的危险有所增加。
合
• 服药注意事项:剂量、间隔、服药时间、剂型
理
• 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延缓吸收
用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标准版)及简化版 中国循证儿23科杂志2008.11.6(3):449-457;2009.4(3):310
药
三、儿童常用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药
二、儿童合理用药基本原则
注意事项
1.注意不同名称相同药物,避免重复给药:
药物名称不同,化学成分相同,易发生重复给药,引起药物过量。
• 力百汀、强力阿莫仙、安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 瑞芝清、普菲特、锐丽等——尼美舒利
• 奇宏、瑞奇林、舒美特、希舒美——阿齐霉素。
儿
有些复方制剂名称不同,但成分相同
• 含有防腐剂的药物:泰诺林滴剂、泰诺混悬剂、美林混悬剂、
泰诺感冒溶液、沐舒坦;
• 根据保存条件,及放置季节、冷藏与否,保存时间会先对延长儿
,但开瓶六个月后不建议使用。
科
合
理
用
20
药
二、儿童合理用药基本原则
注意事项
11.正确分析药物的毒副作用 • 是药三分毒,不要过量服用。
✓ 阿托品:严禁过量,一次一滴,每天两次,每次用药间隔10小时以上 ,且不可多点,小儿散瞳使用3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内分泌系统 儿童期内分泌系统不够稳定,许多激素和抗激 素制剂会扰乱儿童内分泌,导致甲状腺、甲状旁 腺、肾上腺、垂体等功能发生变化,影响生长发 育。 糖皮质激素可影响糖、蛋白质、脂肪代谢,长 期服药会导致发育迟缓、身材矮小、免疫力低下; 人参、蜂皇浆等中药可影响垂体分泌;对氨基水 杨酸、磺胺类可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造成生长 发育障碍。
0.56 0.62
25 30
0.90 1.15
上表不适合体重大于30kg的儿童,对于10岁以上儿童,每 增加5kg体重,体表面积就增加0.10m2。 体重超过50kg时, 每增加10kg体重,体表面积增加0.10 m2
(3)根据体表面积计算
①若已知每平方米剂量,直接乘以个人的 体表面积即可。
②若不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剂量,可按 下式计算: 儿童剂量=成人剂量×儿童体表面积(m2) /1.73m2
1/5~1/4 1/4~1/3
1/3~2/5 2/5~1/2 1/2~2/3 2/3~全量
注:本表仅供参考,用时可根据儿童的 体质、病情及药物性质等多方面因素酌情决定。
采用上述任何方法计算的剂量,还必须与病儿具体情况 相结合,才能得出比较确切的药物用量,如:新生儿或小 婴儿肾功能较差,一般药物剂量宜偏小;但对新生儿耐受 较强的药物如苯巴比妥,则可适当增大用量;重症患儿用 药剂量比轻症患儿大;须通过血脑屏障发挥作用的药物, 如治疗化脓性脑膜炎的磺胺类或青霉素类药物剂量也应增 大。用药目的不同,剂量也不同,如阿托品用于抢救中毒 性休克时的剂量要比常规剂量大几倍到几十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明确诊断,严格掌握适应症
选择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小的药物,特别是 对中枢神经系统、肝肾功能有损害的药物尽可能 少用或不用。 如喹诺酮类抗生素可影响小儿骨骼发育;四环 素类药物易引起小儿牙齿变黄并使牙釉质发育不 良;链霉素、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会对 听神经造成影响,引起眩晕、耳鸣、甚至耳聋; 使用氯霉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因此上述 药物要做到禁用或慎用。
(4)按成人剂量折算表 计算
按年龄折算比例表折算, 总的趋势是剂量偏小,然 而较安全。
儿童剂量按成人剂量折算表 年龄 初生~1个月 1个月~6个月 6个月~1岁 相当于成人剂量的比例 1/18~1/14 1/14~1/7 1/7~1/5
1~2岁 2~4岁
4~6岁 6~9岁 9~14岁 14~18岁
(5)运动系统
儿童期运动系统发育较为稚嫩,骨骼肌相对柔 弱,骺软骨处于不断增生和不断骨化的过程中, 某些药物如喹诺酮类抗生素可引起关节痛、关节 肿胀及软骨损害,影响骨骼发育。
(1)吸收 主要在胃内吸收的药物吸收较完全,而主要在十二指肠吸收 的药物吸收减少;与成人相比,对酸不稳定的药物、弱碱性药 物的吸收增加。 (2)分布 胎儿自出生后,随年龄的增长,机体脂肪含量是逐渐增加的。 婴幼儿脂肪含量较成人低,地西泮等脂溶性药物不能充分与之 结合,血浆中游离药物浓度较成人高,容易发生过量中毒。婴 幼儿体液及细胞外液容量大,如头孢拉定、阿莫西林等水溶性 药物在细胞外液被稀释,血浆中游离药物浓度较成人低,而细 胞内液浓度较高。婴幼儿血浆蛋白与药物的结合力低于成人, 药物在血中的游离浓度增高,较多药物分布于组织中,如达到 与成人相当的血药浓度,则进入组织的药物更多,极易引起中 毒。
(2)根据儿童特点选择适宜的给药方案 ①口服给药是最安全方便经济的给药途径,但影 响因素较多,剂量不如注射给药准确。 ②注射给药比口服给药凑效快,但对小儿刺激大。 ③儿童皮肤吸收较好,透皮给药方便且痛苦小。 ④直肠给药时,药物从直肠下部吸收,不经过肝 脏直接进入体循环。临床应用较多的有小儿退热栓 剂,灌肠法在小儿应用较少,因药液在肠腔不易保 留。 ⑤单剂量包装问题,避免一日或多次剂量一次误 服等。
(2)根据儿童体重计算
①若已知儿童的每千克体重剂量,直接乘 以体重,即可得1日或1次剂量
②如不知儿童每千克体重剂量,可按下式 计算: 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重(kg)/70
③如不知儿童的体重多少,可按下列公式 计算:
(2)根据儿童体重计算
1~6个月小儿体重(kg)=月龄×0.6+3 7 ~ 12个月小儿体重(kg)=月龄×0.5+3 1 ~ 10岁小儿体重(kg)=年龄×2+8
如所得结果不是整数,为便于服药可稍作 调整。用体重计算年长儿童的计量时,为 避免剂量过大,应选用剂量的下限。反之, 对婴幼儿可选择剂量的上限以防药量偏低。
(3)根据体表面积计算 如体重≦30kg,小儿体表面积(m2)= (体重×0.035)+0.1 如体重>30kg,小儿体表面积(m2)= (体重-30 ) ×0.02+1.05 或参照儿童体表面积对照表
孙远锋
儿童时期是机体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阶段, 因此表现出的基本特点有三个方面:
①个体差异、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都非常 大; ②对疾病造成损伤的恢复能力较强; ③自身防护能力较弱。
(1)中枢神经系统
儿童期由于血脑屏障尚未发育完全,通透性强, 导致某些药物容易透过血脑屏障,这对于治疗儿 童颅内疾患有一定益处。但是,如果药物选择及 使用不当则易引起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如抗组胺药、氨茶碱、阿托品等可致昏迷及惊 厥;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引起第8对脑神经损伤;四 环素、维生素A等可致婴幼儿良性颅压增高、囟 门隆起等。
(3)血液系统 胎儿刚出生时全身骨髓普遍能够生成血细胞,5 岁后由四肢远端向心性退缩。儿童期骨髓造血功 能较为活跃,但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儿童使 用某些药物可引起贫血、红细胞增多、粒细胞减 少、过敏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不良反应。 如氯霉素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4)水盐代谢 儿童期体内电解质调节及平衡功能较差,因此 对泻下药、利尿药比较敏感,儿童不宜轻易使用。 小儿钙盐代谢旺盛,易受药物影响。如苯妥英 钠影响钙盐吸收,糖皮质激素在影响钙盐吸收的 同时,还影响骨骼钙盐代谢,导致骨质疏松、脱 钙,严重者发生骨折,影响生长发育。 四环素类与钙盐形成络合物,伴随钙盐沉积在 牙齿及骨骼中,致使儿童牙齿黄染,影响骨质发 育。
①Fried公式 婴儿药物剂量=月龄×成人剂量/150 ②Young公式 小儿药物剂量=(年龄× 成人剂量)/(年龄+12) ③其他公式 1岁以内儿童用量=0.01 ×(月龄+3) ×成人剂量 1岁以上儿童剂量=0.05 ×(月龄+2) ×成人剂量
(1)根据儿童年龄计算
根据年龄计算用药剂量的方法不太实用, 很少被儿科医师采用,但对某些计量不需 要十分精确的药物,如镇咳药、助消化药, 仍可以按年龄计算
儿童体重与体表面积粗略折算表
体重 (kg) 3 4 5 体表面积 (m2) 0.21 0.25 0.29 体重 (kg) 8 9 10 体表面积 (m2) 0.42 0.46 0.49 体重 (kg) 16 18 20 体表面积 (m2) 0.70 0.75 0.80
6 7
0.33 0.39
12 14
(3)根据儿童的不同阶段严格掌握用药 剂量
目前儿童剂量的计算方法有很多,有年龄 折算法、体重折算法、体表面积折算法等, 可选择使用。
(4)密切监护儿童用药,防止产生不良 反应
儿童应急能力较差,较敏感,极易产生药 品不良反应。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注意药 品不良反应,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1)根据儿童年龄计算
(3)代谢
参与药物代谢的主要酶系如细胞色素CYP450、细胞色 素C还原酶等的活性在新生儿期就接近成人,到了婴儿期 和儿童期药物代谢的主要酶系的活性应经成熟,加之肝脏 的相对重量约为成人的2倍,因此婴幼儿和儿童的药物代 谢速率高于成人,若不注意会导致剂量偏低。
(4)排泄
新生儿的肾小球滤过率及肾小管排泌功能均低于成人。 而婴幼儿的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排泌能力和肾血流量迅 速增加,在6~12个月时就接近成人水平,在随后的的儿童 期,肾功能超过成年人,若不注意,会导致剂量偏低。